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教学大纲.doc

    • 资源ID:4185674       资源大小:101.50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教学大纲.doc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教学大纲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现代货币金融学说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金融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也可以作为财经学科相关专业的选修课。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的主要是:1、使学生对当代西方各大经济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金融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2、拓宽学生视野,为在马克思主义货币信用原理指导下。研究和探讨我国新时期的金融理论和金融实践提供参考借鉴。3、便于学生学习多种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现代货币金融学说的先修课程是货币银行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现代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及经济学说史、世界金融史等课程。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按学派的线索,客观介绍当代西方主要经济学派在货币银行方面的主要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分析各学派间的主要共识与分歧;在此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评论西方学者的理论成果与不足,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参考借鉴。四、 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1、通过基本文字教材的准确叙述和音像教材的概要讲解,使学生对现代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的基本内容有深刻认识和全面了解。2、文字教材的编写要全面系统、条理清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便于自学;音像教材和基于网络的多种媒体教材讲授本学科的重点、难点,教材的制作力求活泼、实用,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分析。3、学员要熟练掌握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使用中央电大提供的多种媒体,自主学习为主,各级办学实体要给学员提供必要的面授辅导等学习支持服务。4、在教学过程中,中央电大和其他办学实体将利用网上教学平台、电视直播课堂、电话答疑、E-mail、CAI课件以及报纸杂志等手段进行教学辅导或发布教学信息。5、在可能条件下,教学过程中还应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查。6、教学过程要统一布置一定的复习思考题和做4次以上的作业。7、本课程课内学时72,4学分,全年滚动开出。第二部分 编写原则1、现代货币金融学说是面向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编写的,所以,必须充分考虑到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要适合学生自学。考虑到电大学员的基础知识层度和不脱产学习的具体条件,要尽量立足于帮助学生自学和适应考试。2、 考虑到教学内容极其丰富,所以教材的编写应当注意突出重点。3、 因为教材的编写采取合一型,每章后面的辅导部分应包括:主要内容回顾、教学难点提示和该章思考题。第三部分 各章节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  导论:1936年以前西方金融理论概述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学员要了解西方早期和近代金融理论的主要思想渊源和来龙去脉;辨析西方货币本质观中的金属主义和名目主义;了解早期和近代货币数量说的主要代表性观点;了解早期和近代西方学者在信用和利息问题上的主要争议点;分析银行主义和通货主义观点的差异;了解维克塞尔对金融理论的贡献和对当代金融理论的影响。第一节 货币本质观一、货币金属观以十六、十七世纪重商主义者为代表。主要观点 :货币天然是贵金属,天然是财富,货币必须具有金属内容和实质价值,货币多,财富就多。生产只是创造财富,而流通则增加财富。对货币金属观的简要评价。二、货币名目观代表人物:早期有巴本、贝克莱、孟德斯鸠等;近代有克纳普等人。主要观点:货币不是财富。货币只是便利交换的技术工具,是换取财富的票券,是一种价值符号。货币的价值是由国家规定的。货币不具有商品性,没有实质价值,只是国家用法律规定的计算单位,只在名目上存在。对货币名目观的简要评价。三、两种货币本质观在20世纪的交替发展本世纪初,现代名目说盛行一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货币金属观占上风,恢复金本位制。1933年的世界大危机后,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当代名目说以“管理通货论”的形式再度兴起,在西方经济学界占主导地位40余年。在此期间,仍有人主张重建金本位制。第二节 货币数量说一、早期货币数量说主要代表人物:博丹、洛克、坎特罗、穆勒父子二人。主要观点: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的升降是由货币数量的变化所决定。其他情况不变时,商品价格与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越多,商品价值越高,货币价值越小。货币数量增加引起物价上涨是有一个传导过程的,而且二者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等的比例关系。亚当·斯密反货币数量说的观点。二、近代货币数量说近代货币数量说的主要特征是运用数学方法作为分析工具。1、现金交易数量说主要代表人物:甘末尔、费雪。主要观点:一定时期内用于交易的货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共同决定物价。(1) 甘末尔的交易方程式。(2) 费雪的交易方程式。2、现金余额数量说代表人物:马歇尔、皮古等人。主要观点:一定时期人们的现金余额即手持货币数量决定物价。(1) 马歇尔的现金余额说。(2) 皮古的剑桥方程式。三、货币数量说对当代金融理论的影响货币数量说是西方货币理论定量分析的基础。从单纯解释货币数量与物价关系的理论,发展为以货币为中心的综合经济学说和国家协调经济生活的政策主张。对货币数量说的评价。第三节 信用利息理论一、信用理论1、信用媒介论。主要观点:银行的功能就是为信用提供媒介。银行只有先接受存款,才能进行放款,因此银行的负债业务优先于资产业务,前者决定后者。代表人物:亚当·斯密、李嘉图、穆勒等。关于信用的作用。关于信用与物价的关系。2、信用创造论。主要观点:银行的功能是为社会创造信用。银行能够运用其所接受的存款进行放款,且能用放款的办法创造存款,所以银行的资产业务决定负债业务。银行通过信用创造,能为社会创造出新的资本,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代表人物:约翰·劳、麦克劳德等。对信用媒介论和信用创造论的评议。二、利息理论1、西尼尔的“节欲论”。把利息看成是对货币所有者为积累资本而节制当前消费和享受的报酬。2、庞巴维克的“时差论”。认为利息是对商品在不同时期因人们评价不同而产生的价值时差的一种补偿。3、新古典学派的“均衡利息论”。认为利息是等待的代价,是牺牲时间偏好的报酬。利息率的高低是由资本的供给(储蓄)和资本的需求(投资)二者之间的均衡来决定。利息率与资本的供给反方向变动,与资本的需求同方向变动。对利息理论的评议。第四节 金融制度与经济周期一、货币发行制度1、货币发行制度讨论的背景。2、通货主义的观点和主张。3、银行主义的观点和主张。二、经济周期1、通货主义对经济周期的论述。2、银行主义对经济周期的论述。三、货币数量与经济周期通货主义认为货币数量与经济周期之间不存在内在必然联系,但却可以助长或减弱经济周期波动的程度,调节通货能减轻经济周期的波动程度。银行主义认为,货币数量不是引发经济周期的原因,也不影响经济周期的波动程度,应该对信用加以管理,控制经济周期。第五节 维克塞尔对当代金融理论的贡献一、货币经济理论1、历史背景与分析方法。2、货币经济一体论。3、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二、累积过程理论三、经济周期与货币制度理论四、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第二章  凯恩斯的金融理论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凯恩斯的金融理论,学员应了解凯恩主义产生的背景和影响;掌握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与关系;了解凯恩斯在货币基本理论方面的主要观点;正确认识凯恩斯货币供求理论的主要观点;分析凯恩斯利息理论的主要论点及政策意义;了解凯恩斯在储蓄理论上的贡献;正确认识凯恩斯的半通货膨胀理论和货币政策主张。第一节 凯恩斯理论综述一、凯恩斯之前的主导经济理论1、自由放任经济理论的三个依据。2、自由放任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及原则。3、30年代经济大危机与自由放任经济理论的衰落。二、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1、震撼世界的30年代经济大危机2、政府干预经济思潮的流行3、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成功三、凯恩斯的理论体系1、有效需求理论。2、凯恩斯理论体系图解。四、凯恩斯理论的影响1、凯恩斯理论对当代西方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影响。2、凯恩斯理论对西方各国政府制定政策的影响。3、凯恩斯理论的实施对西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第二节 货币的本质与特征一、货币的本质与分类1、货币的本质。名目主义的货币本质观;国定货币论;在经济理论和货币政策主张中的运用。2、货币的分类:第一图示;第二图示;第三图示。二、货币的职能与特征1、货币的职能:交换媒介;财富贮藏。2、货币的特征:货币的生产弹性等于零;货币的替换弹性等于零;货币具有周转灵活性且保藏费低。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内在联系和政策含义。第三节 货币供求理论一、货币供应理论1、外生货币论。货币供应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2、货币供应渠道。公开市场业务是增减货币供应的主渠道。3、货币供应变动的影响。二、货币需求理论1、货币需求的动机与构成。交易动机构成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动机构成货币的预防需求;投机动机构成货币的投机需求。2、货币需求的特征(1)货币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的特征:相对稳定可以预计;货币主要充当交换媒介;对利率不太敏感;是收入的递增函数。(2)货币投机需求的特征:货币需求难以预测;货币主要作为财富贮藏;对利率极为敏感;是现行利率的递减函数。货币总需求的构成和函数式。3、货币需求的变动及影响。货币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主要受经济发展状况和收入水平现实变化的影响;货币投机需求主要受利率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的不规则变动:(1)流动性陷阱;(2)通货恐慌;(3)清算恐慌。货币需求变动对利率、收入的作用进而对总体经济的影响。第四节 利息理论一、利息产生的原因1、利息形成于人们得到货币收入后的两个选择(1)时间偏好选择:决定消费和储蓄的比例,形成现实储蓄量。(2)流动偏好选择:决定以什么形式进行储蓄。以手持货币形式储蓄可以保持高度流动性,但没有利息收益;以生息资产形式储蓄可以获取利息但却放弃了流动性。由于人们偏好流动性,所以对人们放弃手持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应该支付利息作为报酬。2、储蓄与贮钱的联系与区别。3、利息的定义。利息是放弃流动性偏好的报酬。二、利率的决定因素与形成机制1、利率是由货币市场上货币的供求均衡决定的。货币需求与利率反方向变化,货币供应与利率同方向变化,货币供求的均衡点决定利率水平。2、利率的波动(1)货币需求不变,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2)货币供给不变,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3) 货币供求同时发生变化,视双方变化幅度的不同使利率上下波动。三、利率的作用与利率政策1、利率对储蓄和投资的作用(1)利率与资本边际效率的对比关系影响投资。(2)利率对储蓄形式的选择有决定作用。2、利率对宏观经济变量的作用(1)利率对总投资量的影响。(2)利率对总储蓄量的影响。(3)利率对总消费量的影响。3、利率理论的政策意义第五节 储蓄理论一、节俭是非论的辨析对储蓄作用的分析1、节俭美德论2、储蓄有害论3、凯恩斯的节俭是非论:不同情况下储蓄对于经济的影响不同二、个人储蓄的决定与影响因素1、主观因素,主要有人的心理偏好、社会习俗、生活习惯等2、客观因素,最主要的是收入水平及其边际消费倾向三、投资决定储蓄论1、储蓄、投资与收入的关系2、投资决定储蓄论3、政策意义第六节 半通货膨胀理论与货币政策主张一、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的关系1、物价水平的决定因素(1)工资单位。(2)就业量。2、货币数量变动对物价的影响二、货币量变动影响物价的传导机制1、货币量变动后引起利率变动;2、利率变动后引起投资规模变动;3、投资规模变动后引起就业、产量和收入的变化;4、就业、产量和收入变化后引起生产成本的变动;5、生产成本的变动引起物价的变动。6、传导阻滞的影响因素(1)流动性陷阱;(2)投资的利率弹性。三、货币数量说的新表述1、简化分析。两个假定条件;两个假设。具体表述。2、说明物价随货币数量同比例变化的条件(1)公众手持货币与收入保持一定比例;(2)货币工资固定不变;(3)边际报酬等于平均报酬;(4)劳动力与设备达到充分就业与安置。3、具体分析货币量变动时影响物价弹性的五个因素(1)有效需求;(2)生产报酬;(3)生产资源;(4)工资状况;(5)生产要素的差异。4、对货币数量说新表述的说明。四、半通货膨胀理论在充分就业点前后,货币数量增加后的膨胀效果程度不一。1、在充分就业点前,货币量增加不具有十足的通货膨胀性。一方面使就业量和产量增加,另一方面物价也逐渐上涨,这称之为半通货膨胀。2、在充分就业点后,货币量增加使物价同比例上涨,形成真正的通货膨胀。3、由于充分就业是偶然的,经济经常处于充分就业点以前的状态,所以增加货币量只会出现半通货膨胀。五、货币政策主张1、膨胀性的货币政策(1)降低利率的两种政策:伸缩性的工资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2)两种政策的比较。(3)刚性的工资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2、赤字财政政策。第三章 现代凯恩斯主义新剑桥学派对凯恩斯金融理论的发展学习目的与要求学员通过学习本章,应当了解新剑桥学派的产生背景和理论特点;掌握新剑桥学派在货币供求问题上对凯恩斯理论的发展与修正;了解新剑桥学派在利率理论上的主要观点;正确认识新剑桥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能够分析新剑桥学派理论和政策主张在西方现实经济中的可行性。现代凯恩斯主义的两大支派:新剑桥学派和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理论特点。第一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一、货币需求的七动机说1、货币需求七动机(1)产出流量动机;(2)货币工资动机;(3)金融流量动机;(4)预防和投机动机;(5)还款和资本化融资动机;(6)弥补通货膨胀损失的动机;(7)政府需求扩张动机。2、货币需求的分类与特点(1)商业性货币需求:与生产活动相联,与收入相关,形成货币的商业性流通,影响商品的价格。(2)投机性货币需求:与金融市场相联,与人们的未来预期相关,形成货币的金融性流通,影响的是利率。(3)权力性货币需求:取决于政府的政策决策,其对经济的影响取决于如何分配这些额外货币。二、货币供应的决定与控制1、现行的货币供应是中央银行被动地适应公众货币需求的结果。2、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能力是有限度的。3、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力在货币供应的增加和减少方面是不均匀的。第二节 利率理论一、 借贷资金论1、借贷资金的供应与需求(1)借贷资金的供应来源:当前储蓄;出售固定资产的收入;窖藏现金的启用;银行体系创造的新增货币量。(2)借贷资金的需求:当前投资;固定资产的重置与更新;新增的窖藏现金量。2、利率的决定与变动(1)利率决定于借贷资金的供求均衡点。(2)市场利率的两个特点。(3)利率变动的两种情况。3、对借贷资金论的评议。二、利率的控制方式与利率的作用1、利率的控制方式:通过对借贷资金的影响间接实现的。2、利率控制的渠道:制定官方利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变动国家债务的数量、形式和期限调节市场的借贷资金量。3、利率的作用: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是有限的,其原因有三个。第三节 通货膨胀理论一、工资决定物价论1、物价的变化是成本和垄断程度变化的反应。2、决定价格的因素中,工资是主要的不稳定因素。3、一般物价水平受货币工资率水平的支配。二、通货膨胀的传导过程1、通货膨胀的主要传送带是货币工资率。其传导过程是由于提高货币工资,加大了直接成本,进而抬高物价的循环。2、通货膨胀从局部到全面,从一国到世界的传递。3、通货膨胀的预期作用。三、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1、直接原因:货币量过多。2、深层原因:国民收入在工资与利润之间的分配不公平、不合理;货币工资率与实际工资率的差异;劳资双方的争斗形成工资物价互相追逐。四、通货膨胀的危害与治理1、通货膨胀的危害(1)通货膨胀是一种极不合理的收入再分配。(2)打击生产和投资,不利于经济发展。(3)形成外贸逆差。2、通货膨胀的治理:政府通过社会政策改变收入分配制度。主要措施:(1)通过合理税收制度改变收入分配。(2)补助低收入家庭。(3)政府掌握的资源从军工转为民用。(4)提高失业者的文化技术水平以利于就业。(5)制定逐步消除赤字的财政政策。(6)预定实际工资增长率政策。(7)奖出限入增加贸易顺差。第四章 现代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斯金融理论的发展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学员要了解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特点和影响;掌握新古典综合派货币供应理论的主要观点;正确认识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辨析新古典综合派的利率理论与凯恩斯、新剑桥学派的异同;分析新古典综合派储蓄理论的主要论点及政策意义;了解新古典综合派在通货膨胀问题上的主要观点与对策;正确认识新古典综合派的货币政策理论与主张。 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理论特点第一节 货币供给理论一、货币乘数论1、简单乘数模型:m=1/r (m为货币乘数、r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复杂乘数模型:m=1/(r+e+c) ( e为超额准备金率、c为现金漏损率)3、货币乘数论的基础。二、货币供给理论中的“新观点”1、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具有创造信用,创造存款货币的功能。 (1)金融创新使替代活期存款和通货的生息资产迅速增加。 (2)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具有完全的替代性。 (3)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也能创造出存款货币。 (4)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信用扩张上只具有程度上的差别。2、金融机构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实际上取决于经济运行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1)金融机构的经营决策行为对创造货币能力的影响。(2)对信用的需求是创造存款货币的关键。3、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是控制货币扩张的唯一举措。4、宏观金融控制的目的和手段应该改变(1)控制的范围必须扩大,实行全面管理。(2)控制的方法从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3)控制的指标应该是金融机构的资产流动性比率。三、内生货币供应论1、银行的资产决定银行的负债。2、金融媒介方面的创新作用。3、企业创造的非银行形式支付扩大了信用规模。第二节 货币需求理论一、“平方根定律”鲍莫尔模型1、鲍莫尔模型的立论基础:经济行为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2、鲍莫尔模型的三个假定。3、货币交易需求与存货理论:人们的手持货币如同企业的存货一样,力图使其成本总额降到最低限度,由此可建立模型。4、公式推导。得出: 式中,k为最适当的现金持有额,b为变换现金的手续费,y为交易支出总额,r为利率。5、模型的结论(1)最适当的现金持有额对利率的变化反应敏感,其利率弹性为(-0.5)。(2)现金持有额与交易总量、变现手续费之间存在着同方向但不同比例的变动关系。6、对鲍莫尔模型的评价。二、“立方根定律”惠伦模型1、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1)手持货币的成本:转换现金的手续费和损失的利息。(2)收入和支出的状况。2、预防性货币需求的最佳值公式:三个因素:持币的机会成本;转换现金的手续费;转换现金的可能次数。3、公式推导最佳预防性货币需求公式为:M³ = 2S²C/r 式中, S² 代表支出分布的方差;C 为转换现金的手续费;r 为利率。4、惠伦模型的结论(1)最佳预防性货币需求与货币支出分布的方差、转换现金的手续费、利率及立方根关系。(2)最佳预防性货币需求对收入和支出的弹性为1/3。(3)最佳预防性货币需求对利率弹性为(-1/3)。三、“资产选择理论”托宾模型1、托宾模型的研究对象:人们怎样选择最优的金融资产组合。2、对两种资产保存形式的分析:风险与收益。3、对待风险的三类人。4、以风险回避者为对象的资产调整过程:模型的建立(图示)。5、托宾模型的含义与结论(1)资产分散化原则:同时持有风险资产和安全性资产。(2)两种资产量上选择的依据:总效用最大。(3)结论:第一,利率与货币投机需求反方向变动,与预期收益同方向变动;第二,货币投机需求的变动是通过人们调整资产组合实现的。6、对托宾模型的评论。第三节 利率理论一、利率的决定模型IS-LM曲线分析(一)商品市场的均衡和IS曲线1、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S(y)= I(i)式中S代表储蓄,它与收入同方向变动,I代表投资,它与利率反方向变动。2、商品市场的均衡图。3、IS曲线的导出。4、IS曲线的特点。(二)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1、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M=L式中M代表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行为决定;L代表货币需求,由交易性货币需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构成,它们分别取决于收入和利率。2、货币市场的均衡图。3、LM曲线的导出。4、LM曲线的特点:三个区域。(1)凯恩斯区域:当利率下降到某一点时,曲线为水平状态;(2)古典区域:当利率升高到一定点后,曲线为一垂直线;(3)中间区域:向右上方倾斜。(三)两曲线交叉与两市场同时均衡1、两曲线交叉点E代表两市场同时均衡,此交点E决定了均衡利率与均衡国民收入。2、E点以外的任何一点都不能达到两市场的均衡。3、两市场的稳定均衡。(四)影响两市场均衡的主要因素1、资本边际效率的升降;2、消费倾向的增减;3、货币供应量的增减;4、货币需求的变动。(五)政府干预和两市场的均衡1、财政政策对两市场均衡的影响(1)政府支出的增减直接影响投资水平。(2)税收的增减对两市场均衡的影响。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效果(1)配合的必要性。(2)配合的几种方式。3、政策的区域性效果(1)凯恩斯区域的效果: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2)古典区域的效果: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3)中间区域的效果:财政、货币政策均有效,均衡点的移动对两种政策的反应不同。 二、利率的结构理论(一) 利率的风险结构利率的风险结构是指期限相同债券或贷款在违约风险、流动性和所得税规定等因素作用下各不相同的利率间的关系。1、违约风险违约风险与利率是同方向变动的。发行主体不同的债券,违约风险也不同,一般来说,公司债券的违约风险要大于政府债券,因此有正值的风险生水。举债主体的违约风险大小一般是通过各家评级机构的信用评定等级来衡量。2、流动性流动性是指资产在必要时迅速转换成现金而不使持有人遭受损失的能力。因此人们总是偏好债券的流动性,不同流动性的债券,利率也存在差别。一般地,债券的流动性与利率是反方向变动的。资产的流动性大小通常用其变现成本来衡量,其变现成本等于变现的交易佣金加上买卖价差。3、所得税因素在税法规定利息所得要交税的国家里,税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债权人纳税后的可支配收益,因此,税率通常与税前利率同方向变动。(二)利率的期限结构解释不同期限债券利率之间关系的理论称作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主要有:1、预期理论:假定除了预期的未来短期利率外没有别的系统性因素会影响长期利率。预期理论主要有纯预期理论、流动性理论、偏好习性理论。2、市场分割理论:假定债券市场参与者具有期限偏好,每一种期限就是一个区分开来的市场,该市场的利率取决于既定的需求与供给。3、期限选择和流动性生水理论:通过观察收益率曲线的斜率,就可以知道市场对未来短期利率的预测;长期利率取决于这种预测的平均值加上该种债券由供求条件决定的流动性生水。第四节 储蓄理论一、储蓄生命周期理论(一)储蓄的决定因素1、储蓄在经济中作用的争论。2、关于储蓄决定因素的争论。3、储蓄生命周期论的观点。(二)个人储蓄模型与推论1、两个假定。2、个人储蓄模型。3、基本模型的推论:一个国家的储蓄率与人均收入无关,个人储蓄率取决于生命周期;经济的长期增长率与总储蓄率同方向变动;人们没有遗产继承也可以通过储蓄积累财产;在既定的增长率下,制约储蓄的主要参数是普遍的退休期长度。(三)影响个人储蓄行为的因素1、个人收入的生命周期及家庭模型。2、工作期和退休期的长短。3、流动性抑制。4、对将来的考虑。(四)政策意义1、必须实施稳定的货币政策才能稳定储蓄。2、对财政政策的意义。二、 其他政策的配合效果。三、 储蓄与经济增长(二)哈罗德的实物增长理论1、实际增长率:是对经济体系任何两个连续的时间之间收入增加的实际情况的描述,表明任何一个时期产出的增加等于储蓄率与资本系数的比例。2、保证增长率:保证增长率又称均衡增长率,它描述的是在不考虑技术进步和人口变动的前提下,使企业家们感到满意的均衡增长率。3、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是将人口和技术进步等因素考虑在内的经济增长率。它反映的是持续的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所容许的最大经济增长率。(二)托宾的货币增长理论1、总储蓄的构成与分类2、现金储蓄与实物储蓄的关系3、储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要促进经济增长,重要的问题在于提高SM在总储蓄中的比重。第五节 通货膨胀理论一、通货膨胀的原因1、需求拉上说2、成本推动说工资成本推动;间接成本推动; 垄断价格推动;进口成本推动。二、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通货膨胀的促进论(1)通过膨胀性收入扩大政府投资;(2)通过转移性收入分配增加私人投资。2、“托宾反论”:通货膨胀促使人们的实际现金余额转换成实物资本,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也随之增加。3、对物价上涨的必然性和通货膨胀社会代价的看法。4、关于适度通货膨胀问题。三、滞涨的原因分析1、部门供给说:某部门产品供不应求引起的价格上涨推动了相关部门的成本和售价,引起生产下降和物价上涨。2、财政支出说:财政的投资性支出下降,福利补助支出上升,这种支出结构的变化引起失业和物价上涨并存。3、市场结构说:劳工市场的结构不平衡使失业和空位并存,由于工资的刚性,最终形成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四、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主张1、财政政策:投资赋税优惠;削减消费税;削减失业津贴;控制政府支出等。2、货币政策:逐步减缓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控制实际利率。3、收入政策:对工资、物价实行限制,形式有指导性限制、以税收为手段的限制、强制性限制三种。4、劳工政策:培养和训练劳动者,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克服结构性失业。第六节 货币政策理论一、多重货币政策目标论1、多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体系的构成: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2、多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及其“相机抉择”二、利率中介指标论1、利率是微观经济活动的重要调节器。2、利率是连结宏观和微观经济的纽带。3、利率是衡量经济态势的最佳指标。4、利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三、货币政策的资产传导论1、经济体系的部门分析:金融部门与实际经济部门2、经济活动中的资产分析:货币资产与实际资产3、货币政策操作后的资产传导分析第五章 新凯恩斯主义金融理论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新凯恩斯主义金融理论,使学员了解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和理论特点;掌握新凯恩斯主义有关价格粘性和货币非中性论的主要观点;正确认识新凯恩斯主义的利率效应理论;掌握新凯恩斯主义信贷配给理论的主要观点;能够辨析新凯恩斯主义在经济政策上与凯恩斯、新剑桥学派和新古典综合派的异同。第一节 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特点一、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与影响二、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特点1、坚持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主张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2、力图为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奠定微观经济基础。第二节 货币的非中性一、工资粘性与货币的非中性1、交错工资调整论2、理论预期与货币政策二、价格粘性与货币的非中性1、价格粘性2、粘性价格下的货币非中性第三节 利率作用理论一、利率的激励效应与选择效应1、利率的激励效应。2、利率的选择效应:正向选择效应;逆向选择效应二、银行最优利率的确定与信贷配给1、银行最优利率的确定原则。2、信贷配给。第四节 经济滞涨与经济政策主张一、对经济滞涨原因的解释1、效率工资论;2、失业滞后论;3、交错工资调整。二、经济政策主张1、经济政策的特点;2、价格政策;3、工资政策;4、信贷政策。 第六章 哈耶克的金融理论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哈耶克的金融理论这一章,学员应该了解新经济自由主义形成的背景和理论特点;了解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的主要论点;正确认识哈耶克的中立货币说;掌握哈耶克货币非国家化理论的主要观点;辨析哈耶克在通货膨胀理论上与凯恩斯主义阵营的异同点。第一节 新经济自由主义简说一、新经济自由主义阵营及其理论特色二、新经济自由主义兴起的背景及原因1、20世纪70年代滞胀的发生为新经济自由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契机  2、国家干预主义在理论上的贫困和现实中的无奈3、新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为新经济自由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条件第二节 哈耶克经济理论的特点一、哈耶克生平二、哈耶克经济理论的特点1、理论上坚持最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2、分析方法上注重规范经济学,轻视实证经济学(1) 对数学运用的看法;(2) 对预测的看法;3、政策主张上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第三节 中立货币说1、中立货币说的主要内容2、中立货币概念的由来3、中立货币说的主要内容货币与经济的关系是密切的,货币的变动影响经济的变动;货币保持中立对经济的影响最小,对经济发展最有利;保持货币中立的首要条件是货币供应的总流量不变;货币是否保持中立的标志是货币供应量是否稳定。二、货币中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货币中立与经济均衡(1)静态经济中货币中立与经济均衡;(2)动态经济中货币中立与经济均衡。2、货币失衡与经济失衡。三、货币失衡与经济危机1、  货币信用膨胀致使资本供给不足。2、  膨胀性的过度投资引发经济危机。四、货币中立的条件与意义1、保持货币数量固定不变是货币中立的基本条件。2、保持货币中立的另外两个条件:(1)自由价格制;  (2)用货币签定的长期契约建立在对未来价格的准确预期上;3、  货币中立的意义:判断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标准。第四节 货币非国家化一、政府垄断货币发行的弊端1、  历史的分析。2、  政府发行货币不具备内外约束机制。3、  政府发行货币形成了通货膨胀。4、  政府垄断货币发行使赤字财政政策得以推行。二、私营银行发行货币的可行性和益处1、私营银行发行优质货币的可能性。(1) 货币只要具有“通用性”,就可以成为交换媒介;(2) 货币只要具备四个用途就会被普遍接受。2、对通货的内在要求:保证币值稳定。3、私营银行发行货币的内在约束机制。三、货币非国家化的设想1、允许私人银行发行货币,不会形成货币种类的无限增加。2、允许私人银行发行货币将会从根本上引起商业银行业务政策的重大改变。3、实行货币非国家化的首要步骤是向公众进行自由货币的宣传。4、对货币制度改革诸方案的评议。第五节 通货膨胀理论一、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1、对通货膨胀概念的界定。2、货币数量过多是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3、货币数量过多的原因:(1) 是执政者权利的象征和财力的来源;  (2)政府垄断货币发行为执政者任意发行货币提供了条件;  (3)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论”为政府的货币发行提供了错误的理论基础。二、通货膨胀的主要危害1、 关于通货膨胀对资源的错误引导。2、 关于通货膨胀对劳工的错误引导。3、 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的互相加剧。三、通货膨胀的根治措施1、停止货币数量的增长。2、改造相对价格和工资体系。3、改造货币制度,实现货币非国家化。第七章 弗莱堡学派的金融理论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弗莱堡学派的金融理论,要求学员了解弗莱堡学派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和主要论点;掌握弗莱堡学派有关股票融资的理论观点;掌握弗莱堡学派货币供应理论的主要观点;正确认识弗莱堡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辨析弗莱堡学派在货币政策理论上与凯恩斯主义阵营的异同点;正确理解弗莱堡学派在金融体制和金融控制问题上的理论观点。第一节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一、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1、自由市场经济。2、集中管理经济。3、社会发展的第三条道路:社会市场经济。二、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1、保护自由竞争,发展私有制。2、发挥企业家作用,实行经济人道主义。3、政府适当干预,维护经济秩序。4、借助国家力量,发展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化”。二、 社会市场经济秩序下的融资活动1、三种融资方式:通过自由市场筹集资金;通过提高物价的办法;政府通过增发货币和增加税收的办法筹集资金。2、最优的筹资形式:人民股票(1)人民股票的定义与特点(2)人民股票的优越性第二节 货币供应理论一、 货币供应的原则1、 货币供应的总原则:保证币值稳定。2、货币供应的具体原则:货币供应与社会生产能力相适应;保持商品追逐货币的局面。二、 货币供应的层次与控制指标1、货币供应的层次划分。2、货币供应的控制指标:中央银行货币量。三、 货币供应增长率的决定因素1、按潜在生产力的增长是确定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主要因素。2、可承受的通货膨胀率是货币供应增长的主要限定因素。四、 货币供应增长的区间论1、 确定货币供应增长率区间的必要性。2、 采用区间指标的意图和优点。第三节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一、通货膨胀的教训和治理措施  1、两次世界大战带来两次恶性通货膨胀。  2、1948年西德的货币改革。3、治理战后通货膨胀的经验。4、反对以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观点。5、关于货币稳定与物价稳定的关系问题。二、货币政策目标和中介指标1、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稳定货币。  2、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中央银行货币量增长率。三、货币目标公布制  1、货币目标公布制的内涵。2、货币目标公布制的必要性和好处。3、货币目标公布制的具体措施。第四节 金融体制与金融控制一、 金融体制与金融控制的关系1、融体制是金融控制的基础。2、融控制是维护金融体制的保证。二、 金融体制的构成(一) 金融体系1、独立的中央银行。2、全能的银行体系。3、银行监管署。4、金融体系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二) 金融法规体系三、 金融控制的重

    注意事项

    本文(现代货币金融学说教学大纲.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