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研究.doc

    • 资源ID:4184020       资源大小:167.50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研究.doc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本 科 毕 业 论 文题目 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 和竞争优势研究 系 别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职 称 助教 2010年4月15日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毕业论文题目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研究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和要求:主要内容:本文首先阐述了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其次,介绍目前我国对外贸易中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现状,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格局;再次,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的归纳我国对外贸易的优势部分和有潜力可发展的优势,提出了对我国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进行整合与运用的对策建议。 要求:论文撰写要求思路清晰、内容充实、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语言通顺。撰写论文前应首先阅读相关的研究资料,掌握学术前沿动态,对相关理论著作要很好的把握,提高理论水平及思想深度。根据开题报告和老师提出的意见对论文提纲进行修改,确定大纲后认真撰写毕业论文。撰写论文结束后要根据老师的修改意见,认真反复的修改论文,并按照要求参加毕业论文的答辩,严格按照论文进度安排进行论文的写作。论文的格式、字数等撰写方面的要求参照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参考资料: 1 曲如晓,刘帆.中国对外贸易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6).2 郑夏冰.试论我国对外贸易如何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J.经济师,2008(9):47-48.3 杨仕辉.国际保障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我国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10):16-24.4 鲍晓华.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J.财贸经济,2001(4):68-71.5 郭克莎.对中国外贸战略与贸易政策的评论J. 国际经济评论, 2003(09):31-34.6 李左东.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7 李慧敏,马月红,胡成功. 保持我国对外贸易优势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8(17):22-23.8 武俊奎. 比较优势理论的动态属性与产业政策J.价格月刊,2009(5):12-13.9 张吉国、周娟、田野青.从比较优势走向竞争优势:中国对外贸易战略转变的依据和路径J.商业研究,2007(7):171-174.10 何蓉、高谦.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的适用条件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7(8):15-18.11 揭晓.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分析与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9):23-24.12 彭晓鸿.中国外贸战略的选择基于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研究J现代经济,2008(91):1-313 Krugman,Paul. Strategic trade policy and the new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M. Cambridge(Mass.)and London: The MIT Press, 1986. 毕业设计(论文)应完成的主要工作:1 利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完成与毕业论文相关内容的论文的检索;利用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查阅相关的理论内容;充分的利用互联网进行资料的检索收集。2 与实习相关的选题要注意在实习过程中观察收集相关的数据;要做实证方面的论文要多方面搜集相关的地区及国家发布的统计数据。3 撰写开题报告之前要写出论文的大纲,并根据开题报告中指导教师所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4 确定大纲之后认真的撰写论文,并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进行修改。5 论文定稿之后,按照要求进行毕业论文的答辩。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安排:序号毕业设计(论文)各阶段内容时间安排备注1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完成论文的任务书2009-7-6至2009-8-102编写论文提纲,撰写开题报告,进行开题。2009-8-11至2009-9-103实习期间进行一步查找资料,作社会调查。2009-9-11至2009-11-104撰写论文,完成第一稿,并交指导教师2009-11-11至2009-11-305指导教师阅改论文。2009-12-1至2009-12-316修改论文,完成第2稿,并交指导教师。2010-1-1至2010-1-107指导教师阅改论文。2010-1-11至2010-2-108修改论文,完成第3稿,并交指导教师。2010-2-11至2010-3-109指导教师阅改论文,并返还学生,修改后立即交指导教师。2010-3-11至2010-4-1510专家评阅。2010-4-16至2010-4-3011毕业论文答辩。2010-5-1至2010-5-1512评定学生最终论文成绩,评出院内优秀论文。2010-5-16至2010-5-31课题信息:课题性质: 设计 论文 课题来源: 教学 科研 生产 其它发出任务书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教研室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名:年 月 日 学生签名: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性质设计 论文课题来源科研 教学 生产 其它毕业论文题目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研究开题报告(阐述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案、进度安排、预期结果、参考文献等)一、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1、研究目的: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但是,我国的进出口在发展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增强我国贸易战略创新。竞争优势理论建立在规模经济、市场不完全竞争、技术进步等基础上,更强调通过创新获得竞争优势改变现状。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能否使主导产业具有优势,并使企业具有适合的创新机制和充分的创新能力。本文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旨在对我国对外贸易起到促进作用。 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认识和发挥自己的优势。为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的优势并促其可持续发展,本文认为:在新的国际经济背景下中国贸易战略创新:要培养高新技能、调整贸易制度、完善政府贸易体系、建立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发展自身的优势,用动态的观点去分析企业乃至国家的优势所在。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进行分析。 (2)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对外贸易高速成倍增长。但是我国现在的贸易现状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一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正在减弱;其二,大国经济效应限制了我国比较优势的发挥;第三,劳动密集型产品优势难以为继。解决好这些问题,要考虑当前国内外经贸发展的背景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现实,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理论创新、中国对外贸易战略创新,成为比较现实的问题。因此我国需要调整对外贸易战略,将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是一个有待解决的新课题。二、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长期以来,比较优势理论一直是指导产业分工与产业发展的主流理论,但在经济全球化、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一理论受到了置疑和挑战,需要对指导产业发展的理论进行重新探讨。 保罗·克鲁格曼在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一文中提出战略性贸易理论从根本上讲,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关系是贸易干预主义与贸易自由主义之间的争论在今天的反映。理论上后者强调干预产生扭曲,结果是经济福利的降低,解决的办法是靠市场机制,市场是最为有效的;前者认为扭曲源自市场失灵,必须通过政府干预才能予以克服,提高经济福利。在实践中,这一理论的重要性正在显现出来。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的现代对外贸易发展、理论研究相对较晚,也预示着我国对外贸易理论研究要有针对性,结合国外先进理念制定出适合我国发展的贸易理论。彭晓鸿在中国外贸战略的选择基于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研究一文中提到要战略创新;高级要素的培育;贸易制度的调整和重构;完善我国政府的贸易促进体系;创建良好的国际经贸环境,成为新的理论。杨仕辉在国际保障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我国对策研究一文中提出,保障措施与反倾销的区别、国际保障措施的特点和保障措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发现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保障实施的主要对象国,预计未来对中国的保障措施还会增多,最后,提出了我国的应对策略。上述文献提倡战略创新、政策保障,这些观点都是发挥我国自身优势和转变为竞争优势的前提。三、研究内容1.前言2.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的提出及争论 2.1两大理论的提出与概述2.2两者间的关系与争论 3.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的现状 3.1.1对外贸易中比较优势的表现形式 3.1.2目前我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局限性 3.2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竞争优势 3.2.1现有的对外贸易竞争优势 3.2.2有待提高的竞争优势 4.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整合与运用 4.1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转变 4.2竞争优势的运用 5.结论四、研究方案1.利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完成与毕业论文相关内容的论文的检索;利用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查阅相关的理论内容;充分的利用互联网进行资料的检索收集。2.运用经验总结法和文献资料法撰写了此文,总体分析了我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并提出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整合与运用的合理化建议。五、进度安排1.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完成论文的任务书。2009-7-6至2009-8-102.编写论文提纲,撰写开题报告,进行开题。2009-8-11至2009-9-103.实习期间进行一步查找资料,作社会调查。2009-9-11至2009-11-104.撰写论文,完成第一稿,并交指导教师。2009-11-11至2009-11-305.指导教师阅改论文。2009-12-1至2009-12-316.修改论文,完成第2稿,并交指导教师。2010-1-1至2010-1-107.指导教师阅改论文。2010-1-11至2010-2-108.修改论文,完成第3稿,并交指导教师。2010-2-11至2010-3-109.指导教师阅改论文,并返还学生,修改后立即交指导教师。2010-3-11至2010-4-1510.专家评阅。2010-4-16至2010-4-3011. 评定学生最终论文成绩,评出院内优秀论文。2010-5-1至2010-5-31六、预期结果 通过撰写本文,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的状况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并立足于国际竞争优势,给出我国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战略性选择,预期能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七、参考文献1 曲如晓,刘帆.中国对外贸易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 郑夏冰.试论我国对外贸易如何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J.经济师,2008,(9):47-48.3 杨仕辉.国际保障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我国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10):16-24.4 鲍晓华.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J.财贸经济,2001,(4):68-71.5 郭克莎.对中国外贸战略与贸易政策的评论J.国际经济评论, 2003,(09):31-34.6 李左东.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李慧敏,马月红,胡成功.保持我国对外贸易优势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8,(17):22-23.8 武俊奎.比较优势理论的动态属性与产业政策J.价格月刊,2009(5):12-13.9 张吉国,周娟,田野青.从比较优势走向竞争优势:中国对外贸易战略转变的依据和路径J.商业研究,2007(7):171-174.10 何蓉,高谦.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的适用条件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7,(8):15-18.11 揭晓.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分析与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9):23-24.12 彭晓鸿.中国外贸战略的选择基于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研究J现代经济,2008(91):1-3.13 Krugman,Paul. Strategic trade policy and the new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M. Cambridge(Mass.)and London: The MIT Press, 1986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 日教研室意见:审查结果: 同 意 不 同 意教研室主任签名:年 月 日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系 别: 经 济 系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姓 名: 学 号: 2010 年 4 月 15 日曲如晓,刘帆主编的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提出:该学科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进行理论指导和和实践总结,是理论与时间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教材全面总结了中国对外贸易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分别对中国对外贸易格局、理论依据、发展战略、外贸体制、外贸法律、外贸管理、外贸促进、海关管理、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对外贸易关系等进行了系统阐述。郑夏冰在试论我国对外贸易如何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文章中阐述了基于劳动和资源的比较优势,引入国外先进生产要素创造竞争优势,以及产业升级创造产业结构竞争优势,同时指出,任何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都会受到其国内资源禀赋和比较成本的制约。因此,必须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竞争优势。鲍晓华在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一文中指出了竞争优势更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实际,结合我国情况,论述了实施比较优势战略在未来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不适应性以及从比较优势理论导向转为竞争优势理论导向的历史必然性,并就这种转变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李左东主编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系统地介绍了国际贸易基本理论、政策和操作实务。在书中,除导论部分以外,共分三篇。第一篇是国际贸易理论,包括古典贸易理论、贸易保护理论、现代贸易理论以及新贸易理论;第二篇是国际贸易政策,主要包括关税、非关锐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一些热门话题,比如中国面对的反倾销形势、中国加工WTO的进程、中国参与地区经济集团等问题;第三篇是国际贸易实务,以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为基础,全面介绍了国际贸易交易磋商的各个环节。本书内容全面,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是一本适用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和业务培训的国际贸易教科书。第二章中,分析了古典贸易理论。对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出线背景、时间、应用条件做了具体的介绍。通过文字阐述了出现时间和出线背景、通过表格、举例形式讲解,具体分析了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知识系统、简单、便于理解。李慧敏,马月红,胡成功编写的保持我国对外贸易优势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体现出:在国际贸易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在对外贸易上具有贸易市场广,商品需求量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相对低;外贸依存度增大等方面的优势。为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的优势并促其可持续发展,文章认为,我国政府应继续实施对外贸易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环境保护。我国企业应提高员工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打品牌战;重视贸易市场战略战术;坚持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彭晓鸿在中国外贸战略的选择基于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研究一文中介绍了: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认识和发挥自己的优势。本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当前贸易战略理论基础的争论问题。第二部分引入了两大贸易理论,即比较优势理论和国际竞争优势理论,并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说明我国贸易的现状,尤其是其局限性。最后立足于国际竞争优势,给出了我国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战略性选择。武俊奎在比较优势理论的动态属性与产业政策提出:比较优势来源于生产力和要素禀赋差异,由于要素禀赋结构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它也具有动态属性。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比较优势的客观存在性有效结合才能制定出有利于比较优势升级的产业政策,我国应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对外贸易高速成倍增长。但是我国现在的贸易现状存在着很多问题: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正在减弱;大国经济效应限制了我国比较优势的发挥;劳动密集型产品优势难以为继。为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的优势并促其可持续发展,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认识和发挥自己的优势。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研究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高速成倍增长,进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我国现在的对外贸易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正在减弱、大国经济效应限制了我国比较优势的发挥等等。为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的优势并促其可持续发展,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认识和发挥自己的优势。本文首先介绍了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理论;其次通过分析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现状,总结出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增强我国贸易战略创新、要培养高新技能、调整贸易制度、完善政府贸易体系、建立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 关键词:比较优势;竞争优势;贸易创新ABSTRACT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China's foreign trade growth of high-speed multiply,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y structure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ut now the foreign trade of China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China's labor-intensive products is weakening effect of limiting the economic power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to play in China and so on. To maintain the advantages of foreign trade, and promote thei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om a big power shift to the trade development of China's grand goal of the new period. To achieve this goal, we must understand and play to his advantag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ory; followed by analysis of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with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summed up the problems;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issues to resolve the fundamental way: strategic innovation to enhance China Trade , to foster high-tech skills, adjusting trading system, improve the government's trading system and establish a good international trade environment.Key words:Comparative advantage;Competitive advantage;Trade Innovation目 录 1前言.12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的提出及争论.12.1两大理论的提出与概述.12.2两者间的关系与争论.33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 3.1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的现状.4 3.1.1对外贸易中比较优势的表现形式.4 3.1.2目前我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局限性.5 3.2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竞争优势.5 3.2.1现有的对外贸易竞争优势.5 3.2.2有待提高的竞争优势.64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整合与运用.7 4.1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转变 .7 4.2竞争优势的运用.85结论.8参考文献.10致谢.111前 言 中国经济在近30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世人共睹的事实。不过我们还要清楚的认识:我国只能谈得上是贸易大国,算不上是贸易强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是我国新时期贸易发展追求的宏伟目标,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的根本在于优势的转变:即比较优势过渡为竞争优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现有的建立在生产要素禀赋基础上的比较优势将逐步减弱。在国际大趋势的背景下我国比较优势慢慢失去作用。原因一方面在于资源逐渐稀缺和我国的劳动力知识科技水平落后。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过程中,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收入水平提高,劳动力工资水平必然会不断上升。基于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可能会陷入“比较优势陷阱”,比较优势陷阱的出现,首先是初级产品的比较优势陷阱,随之将是旧技术方面的比较优势陷阱。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探讨一下我国的竞争优势、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关系转变应用问题。本文以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研究来探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方法。2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的提出及争论新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起步较晚、接触世界贸易先进理论相对落后。接触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都是由西方经济学家所提出的。对于这些理论,我国的经济学家也有许多不同的观点。2.1两大理论的概述比较优势:亚当·斯密最早提出绝对优势的概念: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同一单位的某种产品所使用的资源少于另一个国家同类产品的生产,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绝对成本”说的基础上继续深化了比较优势的概念。他认为一个国家生产同一单位的某种产品的比较成本相对低于另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即“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大卫·李嘉图认为贸易的产生是由于国际之间的劳动生产率相对差异而产生。亚当·斯密的理论认为按生产条件优势进行社会分工。国际分工有两个作用:其一,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其二,用本国优势的产品换取本国劣势的产品。他的假设是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甲国和乙国(如表1):表1 甲乙两国绝对优势对照 布匹葡萄酒甲国1小时2小时乙国2小时1小时亚当·斯密认为甲国在布匹的生产上就有绝对优势,乙国在葡萄酒的生产上占有绝对优势。应该让甲国只生产布匹、乙国只生产葡萄酒,之后两国在进行商品的交换。这样两个国家在都会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大卫·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他的新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他认为甲国乙国,其中一个国家在布匹和葡萄酒生产上都占优势情况下究竟怎么分工的理论(如表2)表2 甲乙两国比较优势对照表格布匹葡萄酒甲国1小时2小时乙国2小时6小时 在图中情况下李嘉图表明意思是:就甲国看生产布匹生产率是乙国的2倍,葡萄酒生产率是乙国3倍,所以甲国在生产葡萄酒上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则可专门生产葡萄酒。就乙国看在布匹的生产上生产率是甲国的二分之一,葡萄酒的生产率是甲国的三分之一,这样乙国生产布匹上劣势相对较小,则可以专门生产布匹。分工前两国生产一单位两种产品的时间分别是3小时和8小时,两国11小时共生产4单位产品。分工后甲国3小时生产1.5单位葡萄酒,乙国8小时生产4单位布匹,两国11小时共生产5.5单位产品。分工后两国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产量,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这是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 赫克歇尔与俄林进一步发扬了比较优势理论,创造了要素禀赋论。即假设在各国技术相等的情形下,生产方式会决定于土地、劳动力、天然资源与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差异”,每个国家比较自己与其他国家在生产要素的差异后,选择发展条件最佳的产业,出口比较优势高的产业,进口比较优势低的产业。例如,中国劳动力充沛,劳动力成本低,出口大众式服装与装配电器等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二十一世纪以来,比较优势理论不断受到冲击,不少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以前有优势的产品优势也渐渐在消失,原因是因为比较优势理论存在着很多局限性,很多国家在比较优势理论的指引下出现了贸易条件恶化和贫困化增长的现象。这也就是“比较优势陷阱”逐渐出现。比较优势陷阱:指一国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在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中,虽然能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总是处于不利地位,从而落入“比较利益陷阱”。竞争优势:竞争优势理论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在1980年、1985年、1990年相继出版的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三部著作中提出的。他认为竞争优势才是一国财富的源泉。该理论指出一国能兴旺发达的根本原因是该国在国际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从宏观角度看,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四个基本要素,即生产要素、国内需求、相关和支撑产业状况、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以及两个辅助要素机遇和政府。这六个方面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动态的激励创新的竞争环境,即钻石模型。生产要素状况: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投入,其中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等基本设施。需求状况:这类因素指国内市场某种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一个国家的消费需求特性需求水平影响该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状况:这类因素主要是指原材料、零部件等上游产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企业的经营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这类因素是指企业组织结构、战略决策特点、以及竞争程度所赖以存在的国家环境。此外,在国家环境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上,还有“机遇”和“政府”两个变数。机遇是指那些超出企业控制范围内的突发事件。机遇可以打破现存的竞争环境、竞争秩序。政府通过在资本市场、补贴、生产标准等政策影响企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竞争优势是一种保持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并不断取得更多利润的能力,这种能力使资产在一定的条件下成功地实现转换,并在增加财富的同时创造出新的资产。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个国家之所以能够兴旺发达,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源于该国的主导产业具有竞争优势,而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又源于企业由于具有创新机制而提高了生产效率。2.2两者间的关系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争议:说到争议国内外众多学者及经济学家对两者都持有不同的见解如竞争优势的提出者迈克尔·波特及我国学者林毅夫对待两者关系均有各自的见解。迈克尔·波特提出竞争优势的概念,认为一国优势产业的发展可分为四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生产要素推动阶段:此阶段竞争优势取决于一国在生产要素上拥有的优势;第二阶段投资推动阶段:此阶段取决于资本要素,大量投资可以更新设备、扩大规模和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第三阶段是创新推动阶段:竞争优势来源于研究和开发。第四阶段财富推动阶段。波特认为,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法则假设技术具有普遍性,生产本身没有差异性,因而只能解释贸易的各种形态,不足以解释产业强国的大多数产业现象。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法则之所以在18、19世纪风行一段时间,与当时产业粗糙、生产形态是劳动力密集而非技术密集有关。在如今的产业竞争中,生产要素不再是最主要的,比较优势理论减弱,继续运用政策来影响比较优势只会使得产业发展效率更低。林毅夫反对将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完全割裂、相互对立,以竞争优势的观点来取代比较优势的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只有充分依靠和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才能够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的经济发展。并认为中国到203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在此之前中国还可以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快速增长20年。他还强调,作为一种经济发展理论的比较优势理论是一种动态的比较优势理论,核心的因素是资本积累。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主要有生产要素的积累、资本的积累和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可能是一种相对简单的引进,也可能是一种需要大量资金的自主研究和开发活动,技术进步往往也要受到资本积累程度的局限。整合分析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关系: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之间相互补充。一方面,竞争优势可以突破比较优势的限制。一国或地区仅依靠比较优势还不足以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之林,一国或地区兴衰的根本在于能否取得竞争优势,因此竞争优势可以突破比较优势的限制。只要一国的企业敢于创新,积极参与竞争,落后国家就有可能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国家。目前的国际贸易是建立在规模经济、技术创新基础上的产业内贸易,竞争优势对贸易格局的决定作用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国家或地区才有可能创造和维持自己的产业竞争优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是国家创造和维持产业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从以上的分析可看出,即使一国在某种要素或某个产业、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如果不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这种比较优势也并不能实现,只能称之为一种潜在的优势,也就是说比较优势也只有通过竞争优势才能体现和发挥出来。一国或地区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通过培养自身的竞争优势来实现,同时,我们注意到一国或地区利用自己具有比较优势要素发展起来的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能相对容易地形成竞争优势,即比较优势有利于竞争优势的形成。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争议应该因各国国情而定,不能盲目一味的认为运用哪种优势是好的,占有优势的。对于前我国现在的对外贸易现状林毅夫学者的观点是值得赞同的,竞争优势应该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当比较优势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竞争优势自然会显示出来,应该走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道路。逐步的转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3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1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指导理论是比较优势论和要素禀赋理论,重点是发挥我国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发展我国优势能源部分的比较优势,而这一优势主要来自于我国劳动力这种要素禀赋相对富有。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在对外开放上长期依靠廉价劳动力资源这一相对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事实已经证明,我国成功实施了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实现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这一开放模式是正确的,成效也非常显著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后来居上,综合国力由弱变强,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

    注意事项

    本文(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研究.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