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国际金融危机对欧洲经济的影响.doc

    • 资源ID:4182815       资源大小:65.5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国际金融危机对欧洲经济的影响.doc

    作者张敏关键词欧洲 金融危机出版人中国欧洲学会网站出版时间2010-1-27中文书名世界金融危机对欧洲经济的影响及其原因英文书名成果形式论文文本格式Word世界金融危机对欧洲经济的影响及其原因张 敏(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科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华尔街危机,进而引爆世界金融危机。从演进路径看,这场危机已从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从经济领域到社会领域向全球扩散蔓延,阻断了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进程,致使世界面临自1929年美国“大萧条”以来罕见的严重经济危机。危机向全球蔓延的过程中,首当其冲的是欧洲金融业。随后巨大的金融冲击波对欧洲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在广度上和深度上也是空前的。一 欧洲银行业遭受重创此次次贷危机的导火索是美国的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以及这些贷款被不断证券化后形成的包括初级金融衍生产品RMBS(住宅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衍生的衍生金融产品CDO(抵押贷款担保债务凭证)和 CDS(信用违约掉期)。这些创新的金融债券具有高收益、高风险、以及风险可无限转移等特点,受到欧洲银行和投资基金的青睐。因此,金融危机首先冲击欧洲金融业,持有大量美国次贷证券的欧洲银行因此遭到重创,信贷急骤紧缩、资金流动性严重短缺,最终导致几乎欧洲所有主要银行和保险公司均受到危机的牵连。从时间上来看,迄今为止,欧洲金融业前后遭受了二轮巨大冲击。第一轮的时间大约在2007年7月2008年4月期间。在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提出破产申请后,2007年8月9日法国巴黎银行是欧洲最早宣称卷入美国次级贷的银行,不久媒体还披露德国IKB工业银行在美国拥有两只此类基金而濒临破产边缘,法国兴业银行以及瑞联银行等均宣布卷入了美国次级债而蒙受损失。2007年9月,英国北岩银行遭到储户挤兑标志着欧洲的信贷紧缩已经升级为信用危机,2008年1月21日,全球股市发生罕见股灾,欧洲三大股指跌幅均超过5%,加剧了欧洲民众和投资者的危机恐慌心理。第二轮冲击的时间从2008年9月至今。2008年9月中旬,美国雷曼兄弟申请破产标志着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旋即欧洲银行业、保险业接连报损,信贷紧缩,市场信心急骤下跌,特别是当比利时、荷兰合资的富通集团濒临破产终被拆分,标志着欧洲银行业危机全面升级。国际金融危机对欧洲金融业造成了多种影响。1. 银行资产大幅缩水,出现巨额亏损。单单从量上看,此次金融危机给欧洲银行业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欧洲中央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均多次披露欧洲银行的亏损和资产减值情况。随着危机的逐渐加深,预计亏损总额还会上升。截至到2008年11月,全球信贷损失和资产减值总额为7000亿美元,欧洲银行损失占了其中的1/3 European Commission: Autumn Economic Forecast, 2008, P.2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9年4月公布,欧洲银行亏损和资产减值为9040亿美元 IMF: 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 April, 2009.。6月欧央行公布2008年欧元区综合性银行大集团(LCBGs)的资产减值为1050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底亏损及资产减值将达6490亿美元,其中资产减值为2180亿美元,贷款亏损为4310亿美元ECB: Financial Stability Review, June 2009, P.103.。最新的欧央行欧盟银行稳定报告称,截至到2009年7月底,欧洲银行累计的资产减值已超过3594亿美元ECB:EU Banking sector stability, August 2009, P.15.。相对于其他国家,英国、德国、瑞士、法国、荷兰的银行业在次贷危机中受损最为严重,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银行则由于较少涉及次贷产品以及经营较为稳健而损失较小,并趁机收购破产银行而迅速得到扩张通过分析受危机影响最大的30家欧洲银行,可以发现:英国在次贷危机中受损最为严重,亏损和资产减值总额高达682亿美元,名列欧洲之首;德国次子,亏损总额670亿美元,瑞士位居第三,亏损总额634亿美元;法国和荷兰相当,分别亏损298亿美元和253亿美元。在亏损榜上,意大利仅有联合信贷银行,西班牙则“榜上无名”,其他欧洲银行的亏损和资产减记总额仅为85亿美元。根据宋玮:“欧洲银行在金融危机下黯然失色”,银行家2009年第3期中提供的资料加以整理。2. 银行赢利能力普降,不良贷款比率上升。从2007年下半年起,几乎欧洲所有银行的赢利率均大幅下降,2008年银行的总股本回报率(ROE)严重下滑,从2007年的15%下降到了2008年的-3%。而且,银行规模越大,赢利能力下降越大,损失也更大,同期,欧洲大银行受严重的结构性信贷证券损失(Structured credit securities)、交易收入下降,以及贷款资产减值上升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其股本平均回报率从14.2%下降到了5.8%。但也有一些欧洲大银行,以经营传统的银行中介业务为主,能够较好地抵御金融风暴,在2008年依然保持赢利。与此同时,中小银行赢利能力也趋于下降,分别从2007年的13%和7%,下降到了2008年的5%和3.6% ECB: EU Banking Sector Stability, August 2009, pp.8-30.。不论银行大小,其营业利润均出现大幅下滑,其中营业收入占银行总资产的比重持续下降,2007年和2008年的非利息收入大幅减少,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也在减少,特别是投资银行,在此方面的损失更为严重。由于银行不良贷款比率继续呈上升趋势,欧洲银行未来很可能面临更大的不确定风险。信贷违约掉期的蔓延,银行资产减记损失及加重,打压了投资者信心。银行资产减值从有毒证券蔓延到优质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商业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汽车贷款,可疑和不良贷款比率从2007年的2.1%,上升到了2008年底的2.4% ECB:EU Banking sector stability, August 2009, P.10.。3. 主要银行面临美元资本短缺压力。根据国际清算银行近期报告,欧洲银行由于过去在全球过度扩张,危机后资本严重受损。随着债务期限的陆续临近,各大银行在债务市场上不同程度面临转仓困难。银行对美元需求急增导致美元缺口高达2万亿美元。其中,英国、德国、瑞士的银行业各存在3000亿美元缺口,荷兰银行业存在1500亿美元缺口。银行美元缺口大敞将可能推升美元币值,进一步加剧欧洲银行资本金短缺压力 BIS: Quarterly Review “International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 s”, September 2009.。4.金融业继续面临大裁员。欧盟金融机构营业额与盈利能力显著下降迫使其大幅裁员。英国工业联会称,英国金融业将在2009年度第二季度裁减1.5万个职位,相当于金融从业者总数的1.4%。2009年1月26日,荷兰银行和保险公司“荷兰国际集团”宣布裁员7000人。2009年4月9日,瑞士银行宣布将再裁员8000人 信息来源:中国驻欧盟使团经商处:。5.掀起欧洲银行的资产重组和国有化浪潮。为了尽可能减少危机给各国银行带来的损失,欧洲银行之间出现了重组、兼并和国有化的新浪潮,旨在通过扩大规模提高银行竞争力。相比较而言,英国被兼并或国有化的大银行数量居欧洲之首。自次贷危机爆发至2008年底,英国北岩银行、布拉福德-宾利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和劳埃德银行4家银行最终被国有化,联合莱斯特银行和哈利法克斯银行则分别被西班牙国际银行和劳埃德银行并购。2008年9月底,德国地产融资抵押银行因遭遇严重的流动性短缺,政府及其他金融机构共同出资500亿欧元进行救助,成为德国历史上最大的救助行动。鉴于德国银行受损面较大,德国政府开始重视金融业过度分散的问题,并设法对350家私立银行、近520家公立的州立银行和 500家合作社制的大众与信用社银行进行整合。德国第二大银行德国商业银行收购该国第三大银行德累斯顿银行,这是2008年欧元区金融服务业内规模最大的一桩并购案,德国第一大银行德意志银行还收购德国邮政银行29.75%的股份。西班牙银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小,一方面是由于该国银行业的次贷资产较少,另一方面,西班牙海外银行业务以拉美国家为主。当英国、德国等银行遭受严重亏损时,西班牙还在危机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西班牙国际银行在2007年收购了荷兰银行在巴西的业务,2008年还收购了英国联合莱斯特银行。随着欧洲加强金融监管,欧洲各国银行资产重组的进程还将继续。二 对实体经济影响显著在信贷紧缩、资金短缺、市场信心急挫、消费预期下降、投资萎缩等的影响下,金融业风险很快传导至实体经济,其主要表现特征是:1. 经济陷入全面衰退,结束多年持续繁荣局面。尽管受2007年7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欧元大幅升值和油价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2007年欧盟及欧元区GDP增长率仍然分别达到了2.9%和2.6%,仅略低于2006年的3.1%和2.9%的增长率。2008年下半年危机开始蔓延至实体经济,欧盟经济在2008年第二、第三连续两个季度呈负增长(分别为-0.1%和-0.4%),从2008年第三季度起,欧洲各国经济增长呈加速下滑态势,表明危机由金融业向实体经济的蔓延和渗透趋于加速。2008年欧盟委员会在秋季经济预测报告中表示,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已使欧洲经济陷入衰退,欧盟及欧元区经济增长分别为1.4%和1.2%,不及上年增速的一半,欧盟国家持续近两年的经济复苏就此终结。欧盟及欧元区2008年经济增长仅为0.8%和0.9%,大大低于2007年的增长水平。进入2009年上半年,欧洲经济仍在继续恶化。2. 房地产泡沫大面积破裂、建筑业最早受到冲击。从2008年下半年起,欧洲几乎所有实体经济部门均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其中建筑业和房地产是首当其冲者。欧洲国家房地产的繁荣局面持续了数10年,法国、英国、西班牙、爱尔兰等国家的房地产价格年均增幅均在二位速以上。2007年,英国、西班牙和爱尔兰等国房地产业出现严重泡沫,呈现回调迹象,而国际金融危机加快了房地产业的深度回调步伐,信贷紧缩、融资困难使住宅投资大幅下滑,房价出现大跌,2008年上半年爱尔兰房地产实际价格比上年同期下调了8%以上,丹麦和西班牙的房地产价格均有大幅下降。 受房地产业持续深度下调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建筑业快速下滑,到2008年第三季度欧元区建筑业出现负增长,这是近40多年来欧洲建筑业的首次收缩。3. 消费受影响较小,但投资、贸易接连受挫。在拉动欧洲经济增长的三大基本要素消费、投资和出口中,消费对危机具有一定的抵抗性和韧性,受危机影响的程度相对最小。危机影响初期严重打击了消费者信心和市场信心,消费者信心指数大跌,但此后逐渐得以恢复。因为当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开始显现时,欧洲通胀率趋于下降通道,从2008年8月4.4%下跌到了2009年7月的0.2%,加上欧洲国家工资刚性、政府为恢复信心延长各种短期工作合同等,使得个人可支配收入有所增加,居民消费信心逐渐上升。据统计,欧元区私人消费信心指数2008年12月至2009年4月,下跌至-30以下,期间零售业消费信心指数只有2008年12月、2009年1月和4月下跌为-20。2009年5月起,这二项指标双双止跌回升。欧洲和美国互为世界最大的投资和贸易伙伴,当美国以及世界投资和贸易环境趋于恶化时,欧洲的投资和贸易必然受较大影响。相比2008年第一季度,2009年第二季度的固定资本构成总值降幅高达14%,在企业融资困难以及对未来消费市场预期持续悲观的情况下,非建筑性投资,尤其是制造业中的设备投资自2008年春季以来降幅高达20%,资本利用率降至70%。贸易受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更大。自2008年第一季度以来,欧洲国家的货物和服务的进出口额降幅分别达到了17%和16%。这里补充进出口额下降的数量。4. 失业人数急剧攀升。投资萎缩、出口下滑,直接影响就业市场,造成失业人数持续攀升。2008年底,欧盟国家失业总人数高达1680万人。按照经济活动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发展关系特征,经济下滑对劳动力市场造成的影响相对要滞后2-3个季度,因此在2008年下半年,特别是第三季度经济下滑对就业市场的冲击,很可能会导致2009年第二季度以后欧洲的失业问题更为严峻。2009年第一季度,欧盟及欧元区就业率环比下降0.9%,高于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任一个季度降幅。预计,在2009年和2010年,欧盟和欧元区国家的失业率将创下战后记录,预计欧盟(欧元区)的失业率分别为9.4%(9.9%)和10.9%(11.5%),2008-2010年欧盟国家新增失业人数为950万。西班牙、爱尔兰、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失业率均将再创记录,其中西班牙、立陶宛和爱尔兰在2010年的失业率预计高出2007年10个百分点,1994年西班牙高达24%的失业率将会再现 European Commission, Economic Forecast, Spring 2009.。5. 各国实体经济受影响程度的非均质性。考虑到欧洲国家经济发展周期的不同步性,基本经济面存在差异,受危机严重影响的国家至少存在以下一项或多项因素:一是房地产市场的大幅回调;二是本国经济的高度国际化,特别具有较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三是本国经常项目账户存在巨额赤字;四是金融中介服务在总附加值中所占的比重较高。综合衡量这些指标,不难理解,西班牙、英国、丹麦和爱尔兰等国家,最先感受次贷冲击,房地产和建筑业等相关产业受冲击较大,房价普遍大幅下跌,居民财富收益严重收缩。德国贸易高度国际化,国际外贸环境的恶化,德国外贸受冲击程度比其他国家更为严重。英国或卢森堡等国家金融中介服务非常发达,因此金融危机及银行的偿付问题会更加凸显 European Commission, Economic Forecast, Spring 2009.。三 国际金融危机对欧盟经济必然冲击的多种因素尽管“此次危机无论从深度和广度上看都是前所未有的,几乎所有经济体无一幸免 UNCTAD: “2009 Trade and Development Report ”, pp. IXVII, 2009.”,但与其他经济体相比,欧洲国家不仅是首当其冲,最早受到危机的冲击,且范围最广、影响最深。对此,一种解释是:跨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国家之间,在意识形态、制度模式、经济体制、投资、贸易等诸方面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关联度,加上不断发展的全球化进程加快了资本证券化、金融自由化、高度的经济相互依赖性,使得这二个地区的关联度远远超出了任何其他的两个地区。因此,大西洋两岸之间任何一方的微小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引发两岸共同的轩然大波。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基本表现特征是消费过度、负债过高、信用紧缩、资本流动性严重不足、消费需求萎缩、投资大幅收缩、出口疲软、进口锐减、企业停工破产、失业加剧等等,具备了历次经济危机的所有典型特征。关于此次危机产生的原因,学术界见仁见智,大致有这么几种论点:“借贷过度论”、“监管缺失论”、“政策失灵论”、“人性贪婪论”、“虚拟膨胀论”、“经济周期论”以及“资本主义私有制”,等等。多数西方经济学家将这场危机归咎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也有学者认为,“这场危机被称之为金融危机,在于证券化是危机的触发因素,但危机的根源远不是单纯的金融危机,而是我们正在见证一个特有资本主义模式的崩溃,犹如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那样这场危机必将成为21世纪的重要转折点”Jacuese Sapir, “From Financial Crisis to Turning Point. How the US Subprime Crisis Turned into a World Wide one and Will Change the Global Economy,”,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Society, 1/2009, pp.27-44.。包括英、法、德、葡、西、希等主要欧洲国家的共产党从资本主义制度根源上进行了分析。如葡共认为,“不应该把这场危机仅仅解释为次贷泡沫的破灭,当前的危机也是世界经济愈益金融化、大资本投机行为的结果。这场危机表明非干预主义国家、市场之看不见的手等新自由主义教条是错误的。资本主义再次展示了它的本性及其国有的深刻矛盾。资本主义体系非但没有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反而使得不平等、非正义的贫困进一步恶化” 于海青:“欧美发达国家共产党论当前金融危机”,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动态2008年12月30日,第50期。中国也有学者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危机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危机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世界经济危机,我们不能从体制运作层面上寻找危机的原因,而且要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层面,寻找其深刻根源 李慎明主编:美元霸权与经济危机今天对今天危机的剖析(上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7月,第51页。”。并从资本主义“制度失灵”、“理论失灵”、“市场失灵”、“国家监管失灵”以及“文化价值观”失灵多个层面分析了危机原因。上述不同看法反映出人们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和制度本质的不同认识,体现了彼此之间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文化背景上的巨大差异。但是,笔者认为,上述任何一种单一的解释都无法全面诠释这次金融危机的原因及本质特征,必须综合考虑制度、机制、政策运行等多种因素。马克思的资本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的深刻剖析对理解当今金融危机的本质特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根据马克思的理论,我们认为,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经济和金融全球化则紧密了美欧之间的投资和贸易往来,使得通过资金、投资和贸易等传导机制蔓延和扩散的危机影响来得更加快捷和迅猛。欧盟国家在经济结构上的固有缺陷及监管不力对危机爆发和持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资本主义制度根源论。我们提出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源论”,是指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因素所引发的危机,“人性贪婪论”、“虚拟膨胀论”、“经济周期论”以及“资本主义私有制”等均可归咎于资本主义的制度因素。因而这里侧重从资本主义不可避免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和因贪婪而导致的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角度这二个角度加以分析。(1)资本主义不可避免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指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这次危机具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典型特征,只不过生产过剩的内涵及表现形式与历次危机有所不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次的生产过剩危机,在发达国家出现房产、汽车等生产过剩,同时在流通领域出现各种创新金融产品过剩,形成虚假购买力,刺激了发展中国家为发达国家提供廉价产品,造成一些发展中国家严重的生产过剩。这是符合马克思早在19世纪资本论中提出的经济危机理论的。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它表现为各个企业内部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生产无限制的扩大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从而引发周期性生产过剩的危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预见到了经济周期的存在,并指出:“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消费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48页。而生产过剩直接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商品买不出去,最终引发危机,股市崩盘。这次金融危机的生产过剩表现方式不同于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生产过剩表现为一种虚拟的有效需求旺盛,甚至表现为“有效需求过度”,在房地产、汽车销售上出现了“过度透支消费”等。而虚拟的需求泡沫一旦破灭,危机便接踵而至,不可避免。马克思揭示出了经济危机的根源,还预见了危机产生的方式。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升级引发的银行大量倒闭。马克思曾经作过如下精辟的论述:“危机最初不是在和直接消费有关的零售商业中暴露和爆发的,而是在批发商业和向它提供社会货币的银行中暴露和爆发的” 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340页。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由次贷危机引发华尔街金融危机,并最终蔓延至全球金融和实体经济,这一演变路径完全应验了马克思的上述推论。(2)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试图绕过生产过程而赚钱”。此次金融危机不仅暴露出资本主义的制度性痼疾,危机还暴露了资本家贪婪的本性,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谴责华尔街不计后果的贪婪和冒险行为。当今资本主义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远远超出了实体经济所能承受的能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衡。自1972年作为现代创新金融产品衍生品诞生以来,在30多年时间内,衍生品市场规模呈指数式膨胀。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1998年底全球场外衍生产品名义额80万亿美元,2001年增长至111万亿美元,到2008年6月底暴增至683万亿美元。场外衍生品总市值从2001年底的38万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6月底的204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前全球60万亿美元GDP总量,全球场外衍生品规模是其11倍之多,总价值是其3.5倍 罗熹:“从金融危机看衍生产品”,红旗文稿2009年第一期,第12页。快速膨胀的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使全社会的“虚拟财富”极度膨胀,成为了过度消费和借贷消费的催化剂和膨化剂。正是这种虚拟财富的膨胀,导致欧美国家在危机爆发前推行了过度消费和借贷消费模式。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家的这种贪婪本性:“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714页。,“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类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绞首的危险。”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871页,注250。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资本家不能满足于仅仅依靠赚取工人的剩余价值,并想方设法绕过生产过程而赚钱,虚拟资本的出现满足了资本家的这一贪欲。虚拟经济这一概念最早也是由马克思提出的。马克思深刻地提出,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升级后,资本人格化自我膨胀的结果,马克思预言了一个金融资本统治的世界,“一切资本主要生产方式的国家,都周期性地患一种狂想病,企业不用生产过程作中介而赚到钱。”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7-68页。欧盟国家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推动虚拟经济呈指数式扩张,暴露了当今资本主义贪婪性和疯狂性,这也正如马克思的那句经典的至理名言,“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871页。欧洲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晚于美国,但有“后来者居上”之势。2002年泛欧交易所(EURONEXT)完成了对伦敦国际金融期货市场(LIFFE)的战略收购。按交易额计算,目前泛欧交易所衍生产品平台(Euronext.liffe)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衍生产品市场交易平台,为全球29个国家的客户提供450多种金融衍生产品的实时电子交易。依托这一平台,欧洲的虚拟资本规模不断扩大,虚拟经济呈指数式扩张。2005年欧洲交易所(EUREX)的期货总成交量约为7.85亿手,在全球交易所排名中名列第二; 泛欧交易所的期货期权总成交量约为3.44亿张,在全球交易所排名中名列第四。2008年,欧洲金融衍生产品期货营业额高达590万亿美元(包括利率、外汇和债券),占全球该类营业额总量的38% http:/www.bis.org/publ/qtrpdf/r_qa0909.pdf#page=108.。与以往的历次经济危机不同,这次金融危机与资本虚拟化或金融化,虚拟经济相对于实体经济急剧膨胀密不可分,因此由虚拟资本运动所引发的经济危机比历史上任何一次危机都要严重得多。当国家过度依赖虚拟资本,经济发展如同“空中阁楼”,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会更大。2.经济全球化加快紧密了欧美之间的资本、投资和贸易链。如果我们剖析一下不断发展的全球化进程,以及美欧之间投资、贸易等不断密切的联系,就不难理解,危机为何在跨大西洋两岸之间传导、蔓延得如此迅猛了。在不断发展的全球化进程中,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整体。就“量”而言,20世纪晚期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与此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包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有很大的不同。世界经合组织(OECD)概述了20世纪末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六大不同之处:(1)贸易与世界GDP之比超过了1929年的最高值;(2)资本流动规模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3)通信、信息和交通技术的发展使得生产结构发生重大的重构和分散化;(4) 跨国公司已经实现了真正的立足全球,拥有土生土长的跨国公司的国家数量有了显著的增长;(5)大量跨国劳动力出现了更为暂时(相对于永久)和频繁的流动;(6)全球化席卷了整个世界 OECD, “The World in 2020: Towards a New Global Age, Paris, 1997, pp.29-30.。当今世界,全球化已经渗透到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尽管学界对全球化这一概念的界定充满争议,甚至出现了许多片面、分歧的甚至经常是冲突的解释。但是绝大多数社会科学家都赞同以下二个观点:第一,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变化和社会转型的步伐在20世纪后半期急剧加快;第二,这一社会变化与世界上人与人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不断加深的联系相关,即约翰·汤姆林森所说的“复杂的连通性” 美威廉·I. 罗宾逊,高明秀译: 全球资本主义论:跨国世界中的生产、阶级和国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中译本,第2页。这种复杂的连通性通过金融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全球经济,不同民族国家的生产、投资、贸易被整合到了一个单一的全球体系中。“全球生产链”、“资本跨国化”,“贸易国际化”等等术语均是用来表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之间不断加深的相互依赖程度。欧美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实行金融自由化、市场化和放松管制,客观上推动了欧美在资本、投资、贸易等方面保持了更为紧密的联系。美欧之间的危机传导机制至少包括三个渠道:首先,资金渠道:欧洲金融部门内的“美国有毒资产”引爆欧洲金融业危机;其次,投资和贸易渠道,二者必不可分。华尔街危机造成美国经济下滑,美国消费需求疲弱和投资严重不足,直接冲击欧盟出口商,与此同时,美联储大幅降息,美元对欧元大幅贬值,抑制了美国对欧洲国家的出口需求。长期以来,欧盟(欧共体)和美国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伙伴,美欧在投资和贸易上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在对外直接投资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吸引的对外直接投资(FDI)总量在持续增加,1994年为450亿美元,其中来自欧洲国家的FDI为292亿美元。到了1998年,来自世界和欧洲国家的FDI双双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FDI总流入为1744亿美元,来自欧洲的为1531亿。2000年创下新高,分别达到了3140亿,2510亿,此后略有下降,2007年美国的FDI流入为2711亿,其中来自欧洲国家1723亿美元,占了美国吸引全球FDI总量的64% 据美国经济分析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整理而成,http:/www.bea.gov。从美欧双边贸易额看,2006年欧盟和美国GDP总量占全球GDP的60%,全球货物贸易的33%和全球服务贸易的42%。跨大西洋的欧盟和美国之间每天的贸易流量为17亿欧元左右,两者之间高度的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可见一斑。从货物和服务的进出口总额看,2007年美国和欧盟是互为最大贸易伙伴。欧盟对美的货物和服务的进出口贸易总额高达4425亿欧元,占了全球比重的16.6%,美国与欧盟的双边贸易额为也4466亿欧元,占美国在全球总值中的19.7%Http:/ec.europa.eu/trade/issues/bilateral/countries/usa/index_en.htm.。2009年1-6月,相比上年同期,欧盟27国对美国出口额从1268亿下降到1009亿欧元,降幅达20%。与此同时,从美国进口额从2008年上半年的941亿欧元,下降为851亿欧元,降幅达10%。因此,2009年1-6月,欧盟27国与美国贸易顺差从去年同期的327亿欧元下降到了159亿欧元Eurostat: Newsrelease,17, September 2009.。最新的世界贸易组织统计报告中的一组数据进一步说明了美欧贸易之间的高度联动性。次贷危机爆发后,世界贸易进出口额增长率均从2007年的6.0%下降为2008年的2.0%,美国从7.0%到5.5%,出口额从1.0%下降为-4.0%,世界主要地区中,欧美之间的贸易联动效应最为明显,欧洲(欧盟27国)4.0%(3.5%)降为0.5%(1.0%),出口从4.0%(3.5%)收缩为-1.0%(-1.0)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地区和国家的货物进出口贸易均造成一定的冲击,除了危机引爆国家美国外,欧洲受冲击最大。在出(进)口额中,独联体国家从2007年的7.5%(20.0%)下降为2008年的6.0%(15.0%),非洲国家4.5%(14.0%),3.0%(13.0%),中东国家从4.0%(14.0)下降为3.0%(10.0%),亚洲国家11.5%(8.0%)下降为4.5%(4.0%)。在亚洲国家中,由于美国与日本之间更为紧密的贸易往来,唯一出现负增长的是日本,其进口额从1.5%下降为-1.0%。以上资料来源于:WTO: World Trade Report 2009, P.6。3. 金融监管不力助长了和加剧了危机蔓延势头。在许多欧洲国家,金融监管滞后于金融业的发展。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欧洲各国实行独立的监管政策。欧元问世以来,欧洲货币市场一体化程度加深,欧洲中央银行的作用日益凸显。但是这一作用主要局限在货币政策领域,对欧盟资本市场的影响相对有限。此外,欧洲资本市场的一体化程度较低,金融市场监管政策历来属于各国国内政策范畴。2001年以来,虽然欧盟委员会出台了20多项关于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的政策建议,但只有50%左右被成员国国内政策采纳。第二,金融市场监管模式复杂多样。欧盟成员国至少采用三种金融监管模式。(1)法国、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采用分立监管模式,即根据金融部门的业务划分界限,分别负责不同领域的监管机构;(2)奥地利、德国、丹麦、爱尔兰、瑞典和英国等国采用单一监管模式,将不同金融部门的监管责任重交给一个单一的机构;(3)荷兰和意大利则采用混合监管模式,根据各部门的目标确定监管职责,将监管任务分配给两个不同的机构,一个以维护金融机构的稳健性为目标,另一个则专注于金融业务监管。无论是分业监管还是混合监管,均存在不容忽视的缺陷。例如,分业监管能够保证监管效率,但信息共享不够,容易造成监管盲区,监管的权威性也较差。混业监管虽然克服了分业监管的弊端,但对监管人员要求更高,需要具有复合知识的高级人才。在欧洲大陆,各国的金融行业一项以稳健著称,而此次最早宣布受危机影响的的是法国最大的银行,紧接着德国银行也受危机牵连。从资本主义模式看,法国、德国和英国推行三种不同类型的资本主义,英国属于盎格鲁撒克逊模式,推崇自由化、私有化、放松管制,而法国推行国家强化的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经济发展,德国为管制资本主义类型,注重金融监管和劳资之间的协调。然而,华尔街危机最先引爆欧洲大陆,或许表明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华盛顿共识下的新自由主义风潮已经席卷了整个欧洲国家。为捍卫法国的国家主导作用,以及德国社会伙伴之间的三方协调作用,法、德等国家加强欧洲金融监管呼声高于英国。2009年9月23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银行业及整个金融市场的监管方案,旨在防止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卷土重来。根据计划,欧盟将建立一家拥有超主权管理职能的监管机构,该机构将对包括英国在内的非欧元区国家实施金融市场监管。同时,欧盟还将建立一家泛欧监管主体,以对金融危机的早期迹象提供预警。在这种背景下,欧洲各机构将取得前所未有的监管权。欧盟将严格控制整个金融业的活动,以防止金融机构再次因采取高风险经营方式而诱发新一轮的危机。另一方面,此次欧盟所推出的监管方案,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英国政府的金融业管理权。因此英国政府在这一问题上一直采取比较反对的态度。不管如何,加强欧洲银行的金融监管,是欧洲国家尽快摆脱危机的有效政策之一。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保留全部权利。转载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注意事项

    本文(国际金融危机对欧洲经济的影响.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