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企业资源、控股股东性质与国际化程度——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doc

    • 资源ID:4180181       资源大小:277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企业资源、控股股东性质与国际化程度——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doc

    企业资源、控股股东性质与国际化程度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摘要:现存的研究集中于探讨国际化程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而对国际化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代理理论,本文探讨了企业资源、控股股东性质对国际化程度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企业资源对国际化程度具有重要影响,知识资源比物质资源对国际化程度的影响更持久。具体而言,财务资源对国际化程度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营销资源对国际化程度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组织冗余与国际化程度呈U形关系。最后,基于中国转型时期的特定制度背景,本文提出并证实了控股股东性质对于企业资源与国际化程度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的假说:与国有控股股东相比,非国有控股股东更偏好国际化战略,企业资源对于国际化程度的影响更为显著。关键词:企业资源;国际化程度;控股股东性质;资源基础理论;代理理论Firm Resources, Types of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Evidence from Chinese Manufacturing Listed CompaniesYuanyang SONG(School of Management,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Abstract: Current studies focus on the consequence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Based on the resource-based view and the agency theor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acts of firm resources on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further analyzes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ownership property. Empirical study indicates that firm resources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knowledge-based resources generate longer-lasting influences on internationalization than property-based resources. Specifically, financial resources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internationalization while the effect of marketing resources is negative and significant; a U-shaped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organizational slack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At last, based on Chinas transitional economy, we propose and confirm that ownership property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effects of firm resources on internationalization are stronger in non-state-holding enterprises than in state-holding enterprises.Key words: firm resources, internationalization, ownership property, resource-based view, agency theory一、引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企业的国际化问题在理论界日益得到重视(如Delgado-Gómez et al., 2004; Hitt et al., 2006; 王国顺, 胡莎, 2006; 薛有志,周杰, 2007; Berry and Sakakibara, 2008)。现存的文献集中地探讨了企业采用国际化战略的后果,即国际化程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如Hitt et al., 1997; Lu and Beamish, 2001; 王国顺, 胡莎, 2006; 薛有志, 周杰, 2007),对国际化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不多。而企业界更为关注的是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影响因素(Chiung-Hui et al., 2007),以及如何提高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因此,更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问题是: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如何提高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为回答这一问题,近年来国际化的研究重点从国际化的后果开始向国际化程度的影响因素转移。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是资源的集合(Penrose, 1959),资源的存量和可获得性决定了企业国际扩张的快慢和国际化程度。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学者们探讨了无形资产(Delgado-Gómez et al., 2004; Berry and Sakakibara, 2008)、人力资本、关系资本(Hitt et al., 2006)、知识资源、物质资源(Chiung-Hui et al., 2007)对国际化程度的影响。这些研究表明,企业资源是国际化程度的重要决定因素。应当指出,这些研究的潜在假设是:所有的企业有同样的积极性将企业资源用于实施、推进国际化战略,并且不同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是一样的。在股权高度分散、股权性质较为单一的西方发达国家,该假设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股权高度集中、股权性质具有异质性的中国,该假设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在股权高度集中的中国,控股股东决定了企业的战略方向(徐莉萍 et al., 2006),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情况体现了控股股东的战略偏好。现存的研究表明,国有与非国有控股股东追求的是不同的目标(于东智, 2001),对于国际化战略有不同的偏好程度。因此,国有与非国有控股股东从事国际化经营的积极性不同,其所在企业对于国际化经营投入的资源数量会有差异。其次,不同性质的控股股东对于管理层的监督、控制力度不一样,导致企业资源利用的效率有较大差异。综上所述,我们有必要抛弃现存研究的这一潜在假设,进一步探讨控股股东性质的异质性对于企业国际化战略产生的可能影响。其次,现存的研究主要基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背景,而Brouthers et al. (2008)认为,不同国家的制度环境不一样,企业资源对企业竞争优势的贡献也不一样。因此,在考虑企业资源对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维持的影响时就必须考虑当地的制度环境。作为转型经济国家,中国的制度环境与西方国家有较大差异,企业资源对国际化程度的影响可能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异 本研究也是对Brouthers et al. (2008)研究的深化,进一步分析企业资源对国际化程度的影响是否存在跨国差异以及差异何在。最后,在中国存在较为普遍的国有控股现象,国有控股企业在资源获取、利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国有控股股东对企业国际化产生了何种影响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重要问题。然而,目前国内关于国际化程度与绩效关系的研究较多(王国顺, 胡莎, 2006; 薛有志,周杰, 2007),对企业资源与国际化程度的相关研究十分缺乏。有鉴于此,本文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代理理论,使用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6-2007年的经验证据,具体探讨知识资源(营销资源、管理资源)、物质资源(财务资源、组织冗余)对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控股股东性质对企业资源与国际化程度关系的调节作用。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营销资源与国际化程度是线性关系,组织冗余与国际化程度是正U形关系,这与基于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背景的研究结论不一致(如Chiung-Hui et al., 2007),从而证实了Brouthers et al. (2008)关于不同制度环境下企业资源的贡献具有异质性的论述。更进一步,本文发现控股股东性质对于企业资源与国际化程度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与国有控股企业(国有控股股东所在企业)相比,非国有控股企业(非国有控股股东所在企业)的企业资源对于国际化程度的影响更为显著。这是基于中国转型经济背景的发现,对于现有的研究文献是一个积极的贡献。在引言之后,论文的第二部分为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第三部分为数据、变量、模型;第四部分为实证研究结果;第五部分为研究结论与建议。二、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企业资源对于企业进行国际化扩张至为重要。首先,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时面临高额的短期成本和不确定性,需要充足的资源来缓冲国际化带来的高额短期成本和风险(Chiung-Hui et al., 2007)。其次,充足的资源使企业能抓住转瞬即逝的国际市场机会,加快国际化进程。因此,企业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国际化扩张的快慢。Delgado-Gómez et al. (2004) 对96家西班牙非金融上市企业的研究表明无形资产对企业国际化程度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Berry and Sakakibara (2008) 对日本企业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Hitt et al. (2006) 以100家美国大型法律企业为样本研究了人力资本、关系资本对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影响,发现总体上人力资本对企业国际化程度具有正面影响。Chiung-Hui et al. (2007) 基于814家美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研究了知识资源、物质资源对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影响,发现知识资源比物质资源对企业国际化成长能起到更快、更持久的推动作用。目前,国内关于国际化的研究还处于探讨国际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阶段。相关研究表明,国际化在短期内对企业绩效没有显著影响(薛有志,周杰, 2007)或存在负面影响(王国顺, 胡莎, 2006),但对国际化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鉴于企业资源对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性,考虑到企业资源对国际化程度的影响存在跨国差异(Brouthers et al., 2008),以及国内相关研究的缺乏,有必要系统地考察企业资源对国际化程度的影响。企业资源是指如果得到恰当利用会对企业战略目标达成产生积极影响的投入要素(Chiung-Hui et al., 2007)。企业资源嵌入在企业之中,范围非常广泛,为更系统地分析企业资源对国际化程度的影响,我们有必要对企业资源进行分类。本文采用的是Miller and Shamsie (1996)的分类框架,将企业资源划分为两类:知识资源(knowledge-based resources),特指知道如何做(know-how)的资源和技能 在此,企业资源的意义较为广泛,企业的能力通常也被看作是企业的资源(Hitt et al., 2006)。,以及物质资源(property-based resources),指企业拥有的实物资产。基于以上分类,本文进一步考察知识资源(营销资源、管理资源)、物质资源(财务资源、组织冗余)对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影响。鉴于不同性质的控股股东对于国际化战略的偏好不一致,以及控股股东对于经营者的监督、控制力度有差异,这会影响到企业资源的投入数量和效率,本文进一步分析控股股东性质对于企业资源与国际化程度关系的调节作用。1知识资源营销资源 营销资源是用于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分开来,并建立积极的品牌形象的企业投入(Kotabe et al., 2002)。营销资源对国际化程度的影响与企业的国际化进入模式紧密相关。目前,我国企业主要采用出口的方式进行国际化经营(王国顺, 胡莎, 2006),营销活动主要在国内市场展开。由于国际消费市场的异质性,不同国家、地区存在文化、消费者偏好等方面的差异,企业在国内形成的营销资源难以转移到其他国家、地区。由于历史、政治等原因,营销资源投入产生的与国家、民族、地区相联系的品牌形象甚至对于进入某些国际市场是有害的(Chiung-Hui et al., 2007)。因此,营销资源对企业国内销售收入的增长具有主要影响,而对海外销售收入的影响甚微。适量的营销资源会促进国内销售收入的增长,在海外销售收入受营销资源投入影响很小的情况下,企业海外销售收入的比重将随着营销资源的投入而下降,即企业的国际化程度随着营销资源投入的增加而下降 这可以用数学的方式进行更严格的证明,设国内销售收入为,海外销售收入为,营销资源为,国际化程度为,对、的影响符合:,则,这说明随着营销资源投入的增加国际化程度会下降。基于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设:假设1:同等条件下,营销资源与企业国际化程度负相关。管理资源 管理资源的投入对实施并推进企业国际化战略,提高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极为重要。首先,实施国际化战略对企业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资源的投入能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对企业有效地进行国际扩张,提高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有重要影响。其次,管理资源的投入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对现阶段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而言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国际化还处于出口导向阶段(王国顺, 胡莎, 2006),国际竞争优势很大部分建立在我国低廉的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基础之上。随着人民币升值和我国要素价格的提高,企业要开始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资源的投入对提升管理能力,促进海外销售收入增长,提高国际化程度有积极作用。假设2:同等条件下,管理资源与企业国际化程度正相关。2物质资源财务资源 财务资源是企业进行国际化扩张最重要的资源之一。首先,企业进行国际化扩张时会面临更高的成本和不确定性,需要充足的资源来缓冲国际化带来的高额短期成本和风险(Chiung-Hui et al., 2007)。充足的财务资源使企业在国际扩张中能承受更高的短期成本和风险。其次,充足的财务资源使企业具有更大的自由度,能更好地抓住国际市场机会,使国际扩张更顺利(Mishina et al., 2004),从而提高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最后,由于企业经营状况、管理人员素质等原因,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对国际化风险认知、识别、防范与规避等方面都相对滞后(许晖, 余娟, 2007)。在这种情况下,充足的财务资源对于中国企业国际化短期成本承担、风险防范与国外企业相比显得更为重要。假设3:同等条件下,财务资源与企业国际化程度正相关。组织冗余 组织冗余(Organizational slack)指“一种过量的、能随意使用的资源(以缓冲内外部环境的变化)”(Bourgeois, 1981)。组织冗余为组织的创新和变化提供了资源,能提高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从而改善企业的长期绩效(Cyert and March 1963)。在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组织冗余是企业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一个缓冲器。企业能使用冗余资源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对于企业参与动态变化的国际竞争、抓住市场机会,从而提高企业国际化程度显得尤为重要(Chiung-Hui et al., 2007)。因此,适量的组织冗余对企业国际化程度具有正面影响。但是,过高的组织冗余会对企业国际化程度产生负面影响。首先,过高的组织冗余是组织无效率的一种表现,大量的资源没有用于巩固现有市场和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对提高企业国际化程度不利。其次,过高的组织冗余使管理者认为组织一切正常,降低了组织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Cheng and Kesner, 1997),容易错失转瞬即逝的国际市场机会。以上分析表明,组织冗余过低和过高对提高企业国际化程度都是不利的。这意味着组织冗余存在一个最佳的水平,从而组织冗余与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关系不是线性的,而是一种倒U形关系 相关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如Chiung-Hui et al.(2007)对美国跨国公司的研究表明组织冗余与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关系呈倒U形关系。在中国组织冗余的影响可能更加复杂,如蒋春燕,赵曙明(2004)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存在U形、线性、倒U形三种形态,具体是哪种形态与冗余程度有关。假设4:同等条件下,组织冗余与企业国际化程度呈倒U形关系。3控股股东性质的调节作用关于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性质与企业战略的相关研究表明,在股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控股股东性质会对企业的战略选择、执行产生重要影响(Andrew and Zhi Jian, 2005; 王化成, 佟岩, 2006; 雷光勇, 刘慧龙, 2007)。这是因为,不同性质的控股股东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和对管理层的监督、控制动机,从而会影响到企业的战略制定、执行。本文将控股股东分为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两类,并进一步分析控股股东性质对于企业资源与国际化程度关系的影响。控股股东为国有股东时会对企业资源的利用产生以下三方面的影响。首先,由于现有的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者(董事长、总经理等)的考核过于重视短期绩效指标,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 参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06年12月30日发布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以及在此之前发布的类似文件。,而国际化经营在短期内需要高额投入,但对于企业的短期绩效甚至有伤害(王国顺, 胡莎, 2006),这导致国有控股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没有动机将企业资源用于高风险的国际化经营。其次,国有股东对政治目标(较低的产品价格、雇佣率、与利润相关的外部效应等)更为关注(于东智, 2001),这可能使企业大量可用于国际化扩张的企业资源转用于服务政治目标。最后,国有控股股东对于高管监督、控制比非国有控股股东更为困难,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比非国有控股会更低。因此,控股股东性质会影响企业资源的投入数量和利用效率,非国有控股企业会将更多的资源用于国际化经营,并且资源利用效率更高。因此,在同样资源存量的情况下,非国有控股企业的企业资源对于提高国际化程度的效果比国有控股企业更为明显。假设5:控股股东性质对企业资源与国际化程度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企业资源对于国际化程度的影响,非国有控股企业比国有控股企业更明显。以上假设中涉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营销资源管理资源知识资源财务资源组织冗余物质资源控股股东性质国际化程度-+图1 企业资源、控股股东性质与国际化程度从图1可以看出,知识资源包括营销资源与管理资源,营销资源与国际化程度负相关,管理资源与国际化程度正相关。物质资源包括财务资源、组织冗余,财务资源与国际化程度正相关,组织冗余与国际化程度呈倒U型关系。从图1还可以看出,控股股东性质对于知识资源、物质资源与国际化程度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三、数据、变量、模型1研究数据本文选用2006-2007年在深交所和上交所上市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中国金融数据库和上市公司年报。为减少研究误差,对初始样本做如下处理:(1)剔除研究期间缺乏数据的样本;(2)剔除2006年被停牌的样本;(3)由于刚上市的公司经营状况不稳定(薛有志,周杰, 2007),剔除2006年及之后上市的样本。经过以上处理共得到包括629家上市公司的研究样本,分布在制造业的9个二级行业。我们对数据进行了抽样核对,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2研究变量(1)被解释变量国际化程度。关于国际化程度的度量有多种方案,最常用的一种是海外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FSTS),另外一个较常用的指标是基于海外各个销售区域销售收入的熵指数 国际化()的熵指数是这样定义的:其中是海外销售区域的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Hitt et al. , 1997)。研究表明熵指数和FSTS是高度相关的(Hitt et al., 1997)。因此,这两种度量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互相替代的。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采用的是海外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FSTS)来衡量企业的国际化程度。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多以此方法来衡量企业国际化程度(Hitt et al., 1997; 王国顺, 胡莎, 2006; 薛有志,周杰, 2007)。表1 研究变量一览表变量类型变量名称变量代码变量含义及说明解释变量实验变量营销资源MR销售费用 / 营业总收入管理资源AR管理费用 / 营业总收入财务资源FR现金流 / 总资产组织冗余OS未分配利润控股股东性质GR控股股东为国有及国有法人时为1,其他为0控制变量企业的规模lnS企业的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企业的年龄lnA企业的成立年数的自然对数所属行业Indusi哑变量,1表示隶属该行业的上市公司,0表示其它被解释变量国际化程度FSTS海外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注:其中i =1, 2, 8。(2)实验变量营销资源用销售费用除以营业总收入来衡量(Erramilli et al., 1997),该指标表明企业在营销方面投入资源的多少。与营销资源的衡量类似,管理资源用管理费用除以营业总收入来衡量。财务资源的度量具有多种指标,考虑到研究的可比性,本文采用该领域广为采用的衡量方式,即现金流除以总资产(Chiung-Hui et al., 2007)。组织冗余可以划分为两类:可用的组织冗余(没有被吸收的)、不可用的组织冗余(被吸收的)(Tan and Peng, 2003),这两类冗余的最大区别在于冗余的资源是否被组织现有活动吸收。可用的组织冗余是没有被吸收的,可以用于新的企业活动的资源,而不可用的组织冗余难以转移到其他新的活动上。因此,组织冗余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主要是可用的组织冗余产生的影响。现存的研究多以未分配利润来衡量企业可用的组织冗余(Tan and Peng, 2003),本文采用类似的衡量方法,用未分配利润来衡量组织冗余。控股股东性质分为国有和非国有两类,通过设置哑变量来衡量。(3)控制变量基于该领域的相关研究(Hitt et al., 2006; Chiung-Hui et al., 2007),选取企业的规模、年龄、行业作为控制变量。企业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扩张能力,大规模的企业拥有更多的进行国际化扩张的资源,企业的规模用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衡量。企业的年龄用企业成立年数的自然对数来度量。最后,考虑到行业差异,把行业作为控制变量,以Indusi表示行业归属(按证监会的行业分类标准,制造业分为9个二级行业,包括8个哑变量)。表1列出了本文所用的所有变量及其含义。3研究模型为检验本文提出的5个研究假设,以国际化程度为被解释变量,构建如下回归模型:Model : FSTS=B0+B1MR+B2AR+B3FR+B4OS+B5lnS+B6lnA+B7iIndusi+Model : FSTS=B0+B1MR+B2AR+B3FR+B4OS+B5lnS+B6lnA+B8OS*OS+B7iIndusi+模型用来检验假设1,2,3即营销资源、管理资源、财务资源对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影响,而模型用来检验假设4即组织冗余与国际化程度的倒U形关系。在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分组回归的方法来检验控股股东性质对企业资源与国际化程度关系的调节作用,以检验假设5。四、实证分析结果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首先考察了模型中主要变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由于平方项的存在可能导致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因此,平方项采用中心化处理后的相应变量计算得到。经过以上处理后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如表2所示,除了平方项以外所有的解释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不超过0.6,同时各模型的VIF值也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回归中涉及二次项时相关系数、VIF值较高是正常的,如Chiung-Hui et al.(2007)进行包括二次项的回归时VIF值高达8.6,但他认为这是可以接受的。表3中模型1,2,4,5的VIF值均小于2,模型3,6,7,8的VIF值小于4.7,远小于通常认为的临界值10。这意味着变量之间多重共线性较小,可以将它们放在同一模型中进行实证检验。表2 模型中主要解释变量及被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表(Pearson Correlation)变量MeanS.D.12345671 FSTS0.150.222 MR0.060.07-0.19*3 AR0.070.05-0.11*0.39*4 FR0.070.070.07*0.04*-0.09*5 OS0.280.77-0.03-0.12*-0.22*0.15*6 SquOS0.603.960.02-0.06-0.08*0.09*0.79*7 lnS2.891.06-0.05-0.18*-0.31*0.010.57*0.35*8 lnA2.290.41-0.09*-0.010.05-0.11*0.060.060.30*注:*p<0.01;*p<0.05;*p<0.1,2-tailed。回归模型的分析结果见表3,表3中模型1,2,3是当期回归的结果。考虑到资源对国际化程度的影响可能存在滞后性,本文对被解释变量、控制变量进行滞后1期处理,然后再次回归得到滞后1期回归结果(模型4,5,6)。从当期回归与滞后1期回归分析结果的对比来看,绝大部分的回归系数的正负和显著性没有发生变化,这说明回归模型具有很强的稳健性 模型1-8也可以作为模型的稳健性检验,不同模型之间系数的正负及显著性程度变化很小也表明回归模型具有较强的稳健性。与模型1相比,模型2,3的R2有了显著提高。这说明,企业资源对国际化程度具有很强的解释作用。表3模型3回归结果表明假设1、3得到了支持。据此可认为,营销资源与国际化程度负相关,财务资源与企业国际化程度正相关。表3模型3还表明,管理资源对于企业国际化程度具有负面影响。但从模型2,5,6,7,8的回归结果来看,管理资源的影响都不显著。因此,可以认为总体上管理资源对于企业国际化程度没有显著影响。这可能是由于管理资源的投入与管理能力的提高没有必然联系,另外,管理能力弱的企业可能管理资源投入更多,但效果不明显。对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表明,企业规模对国际化程度的影响不显著;企业的年龄对滞后1期的国际化程度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行业哑变量的回归结果表明企业资源对国际化程度的影响存在行业差异。表3模型3,7,8表明,组织冗余与国际化程度呈正U形关系,即冗余很低和很高的情况下国际化程度都较高。这可能是由于组织冗余过低时,企业虽然没有足够的资源来进行新的国际化战略举动如进入新的市场,但往往会通过改善管理和降低成本等来提高国际化经营的绩效。同时,冗余相对较少时企业会谨慎地采取行动(Cyert and March 1963),这有助于企业谨慎地规避国际化存在的风险,使企业在现有的国际市场有更好的表现,从而提高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另外,在组织冗余很高的情况下,企业的国际化程度较高。这是因为,中国外部融资市场还不是很发达,企业通过外部市场获取国际化所需的资源受到很大限制(Peng, 2000; Li, 2003),较高的组织冗余为国际化扩张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有利于企业抓住国际市场机会,提高国际化程度。因此,组织冗余与国际化程度的关系是U形关系。按照前文对资源的分类,本文进一步分析知识资源、物质资源对国际化程度影响的差异。表3表明滞后1期的营销资源的回归系数、t值与当期回归相比均有所增大,而物质资源(财务资源、组织冗余)的回归系数、t值滞后1期后的回归结果与当期相比都有所减小。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知识资源对国际化程度的影响比物质资源更持久。以上研究结论与国外相关研究结论类似,如文献(Chiung-Hui et al., 2007)对美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知识资源比物质资源对企业国际化成长能起到更快、更持久的推动作用。表3 回归模型分析结果(SPSS15.0)变量当期回归结果(Model 1, 2, 3)滞后一期回归结果(Model 4, 5, 6)控股股东性质(Model 7, 8)Model 1Model 2Model 3Model 4Model 5Model 6Model 7国有控股Model 8非国有控股MR-0.561*(-3.904)-0.556*(-3.872)-0.611*(-4.269)-0.606*(-4.240)-0.454*(-2.486)-0.682*(-2.915)AR-0.287(-1.530)-0.319*(-1.695)-0.262(-1.406)-0.289(-1.546)-0.106(-0.561)-0.545(-1.282)FR0.323*(2.509)0.335*(2.597)0.310*(2.413)0.319*(2.487)0.165(1.209)0.592*(2.334)OS-0.008(-0.584)-0.035*(-1.653)-0.004(-0.282)-0.027(-1.278)-0.050*(-2.374)-0.016(-0.348)OS*OS0.006*(1.671)0.005(1.437)0.006*(1.786)0.022*(1.871)lnS-0.004(-0.419)-0.011(-1.021)-0.008(-0.721)-0.004(-0.484)-0.013(-1.239)-0.010(-0.976)0.005(0.379)0.001(0.027)lnA-0.038*(-1.757)-0.026(-1.176)-0.028(-1.289)-0.051*(-2.371)-0.038*(-1.770)-0.041*(-1.865)0.033(1.136)-0.055(-1.577)IndusiYesYesYesYesYesYesYesYesR20.0890.1300.1340.1020.1450.1480.1390.195Adjusted R20.0740.1100.1130.0870.1250.1270.1040.143F-statistic6.038*6.540*6.308*6.982*7.419*7.074*3.919*3.773*N629629629629629629379250注:括号内为t值,*p<0.01;*p<0.05;*p<0.1,2-tailed。参考温忠麟 et al. (2005)关于调节变量的分析方法的论述,本文按照控股股东性质的不同将样本分为国有控股、非国有控股两个独立样本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模型7,8。模型7,8的回归系数大小、显著性程度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这说明控股股东性质对于企业资源与国际化程度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从模型7,8的回归系数来看,非国有控股组的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均大于国有控股组的回归系数(组织冗余主要看二次项的回归结果)。这说明,与国有控股企业相比,企业资源对于非国有控股企业的国际化程度的影响更大,假设5得到支持。下面,具体分析控股股东性质对于各种类型资源与国际化程度关系的调节作用。下面进一步分析控股股东性质对于各类资源与国际化程度关系的调节作用。图2 营销资源对于国际化程度的影响图3 财务资源对于国际化程度的影响图4 组织冗余对于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影响从表3及图2可以看出,营销资源对于国际化程度的负面影响,非国有控股比国有控股更为明显(系数绝对值变大、显著性程度提高)。这说明,非国有控股企业的营销资源对于促进国内销售收入的增长更为有效,即营销资源利用效率更高。表3模型7,8的对比表明,财务资源对于非国有控股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对于国有控股企业的影响不显著。这说明,财务资源对于国际化程度的正面影响,非国有控股比国有控股更为显著,见图3。从二次项的回归系数来看,组织冗余对于国际化程度的影响,非国有控股比国有控股更为显著,见图4。以上的分析表明,非国有控股企业比国有控股企业的企业资源对于国际化程度的作用更为明显。这是因为,在国有控股的情况下,由于现行考核机制过于关注短期业绩指标,而国际化需要短期高额投入,但对于企业短期绩效甚至有伤害,高层管理者没有必要冒国际化的高风险。其次,国际化经营的收益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获得,但国有控股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刘运国, 刘雯, 2007),能否在企业服务足够长的时间以享受到国际化带来的长期收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国有控股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越没有动机卷入高风险的国际化经营,以免“自讨苦吃”或者“为他人做嫁衣”。在非国有控股企业,企业的控股股东有动机从事对于企业长期发展有利的国际化战略,并且往往能很好地控制、监督高层管理者,使其从股东的长远利益出发实施并推进国际化战略,并对公司的运营进行更为有效的监督。因此,非国有控股企业资源对于国际化程度的影响比国有控股企业更为明显。五、研究结论及建议资源在企业国际化扩张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代理理论,本文选择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6-2007年的数据,讨论了知识资源(营销资源、管理资源)、物质资源(财务资源、组织冗余)对国际化程度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控股股东性质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表明,企业资源在国际化经营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知识资源比物质资源对国际化程度的影响更加持久,同时控股股东性质对企业资源与国际化程度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具体而言,(1)营销资源与国际化程度负相关;(2)财务资源对国际化程度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财务资源越丰富,企业的国际化程度越高;(3)组织冗余与国际化程度呈U形关系,组织冗余很低和很高的企业的国际化程度都较高;(4)控股股东性质对企业资源与国际化程度之间关系具有调节作用,非国有控股股东比国有控股股东更有动机从事国际化,企业资源的投入数量更多、利用效率更高,企业资源对于国际化经营的作用更为明显。以上研究结论对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国际化程度具有重要启示。首先,知识资源对企业国际化程度具有更为持久的影响。因此,企业在进行国际化经营时要注重知识资源的积累和利用。目前,营销资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国内销售收入,如何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营销活动以提高企业国际市场收

    注意事项

    本文(企业资源、控股股东性质与国际化程度——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