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和路径选择.doc

    • 资源ID:4179851       资源大小:78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和路径选择.doc

    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对世界经济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不断加大。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其在国际经济、政治事务中地位的不断上升,人民币国际化被提上日程,并有了绝对的必要性。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已经有了自然的发展趋势。而且人民币已经在周边及部分亚洲国家开始流通。但是,对于中国本身而言,其能够提供的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仍有所欠缺。日本与中国同为亚洲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不仅地理位置接近,而且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和背景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日元国际化的经验和教训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很多方面的借鉴意义。文中考虑人民币国际化现有条件和国际环境,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路径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推论。虽然鉴于复杂的国际环境和中国自身国力的相对不足,在不出现特殊情况的条件下,人民币国际化会是一个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长久进程。人民币国际化应该在不断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同时,完成从人民币周边化向区域化的转变,并最终通过与日元的竞争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向完全国际化进步。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必要性 路径选择 国际货币Summary:Over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China's economy has undergone earthshaking changes. With China's national strength and its comprehensive impact 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affairs rising,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must be put on the agenda with absolute necessityIn fac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MB has already been a nature course of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owerful economic strength. Now, RMB has already been circulated in some Asian countries and around. However, when talking about China itself, there are still some very important factors that in fact determine the degre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MB keeping in short although we can see the government and system still keep on studying step by step with a great speed. Japan and China are the Asia's two largest economiesThey are not only geographically close,but have the similar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ge and background. liberalizationTherefore,we can draw lessons from the Yen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MB internationalFinally, the paper put forward some rationalization path and policy suggestions to the promotion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Although because of the complicate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the lack of the strength, it will last for a long time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MB. Surely, it has taken into account the existing condi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all these mentioned above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all conditions keep on unchanged. Ultimately, RMB should complete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by the transformation and competition with Yen.Key words: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Necessity ;Path selection;International currency 中国正处于向经济大国过渡的关键时期,但在国际计价系统和信用支付系统中却根本没有人民币的影子,而真正的经济大国其货币必须是国际货币。以2008 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为例,美元持续贬值,给很多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汇兑损失,其中持有巨额美元储备以,极其依赖出口的中国,受到了相当的影响。在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实施人民币的国际化,才能有效避免因外汇贬值造成的外汇储备缩水遭受巨额损失。同时人民币实现国际化,除了能优化国际货币结构,促进世界经济多元化发展外,对于激励金融开放,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等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现钞、非现钞形式以及人民币标价的金融产品在境外流通并被非居民持有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即人民币从境内持有使用到被非居民持有使用的过程,因此,不同时期的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存在差异。其含义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为此,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这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后两点。从世界金融发展史中我们可以看到货币国际化是经济国际化的产物,是经济国际化的集中表现之一。从历史上看,一国往往先有经济的国际化(包括生产、贸易、金融等方面的国际化),然后才有其货币的国际化。货币国际化反过来又会对该国的经济国际化产生推动作用。可以这样说,货币国际化是一国比较强大的综合经济实力在货币上的反映,同时也是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由之路。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问题,需要从国家战略高度予以重视和认识,达成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并主动积极地推进。(一)获得铸币税收益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后最直接、最大的收益就是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所谓铸币税,也称为货币税。指发行货币的组织或国家,在发行货币并吸纳等值黄金等财富后,货币贬值,使持币方财富减少,发行方财富增加的经济现象。这个财富增加方,通常是指政府。这种收益基本是无成本的。美元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货币,美国政府通过本国的货币优势无偿使用和占有世界各国的财富和资源,取得了巨额的铸币税收益。而人民币一旦实现国际化,我国也能够通过输出人民币,从国外取得各种资源,获取国际铸币税的收益。(二)适应国际货币制度发展趋势的需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得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小国货币开始失去市场价值,国家,组织,个人,也会愈加倾向于接受,使用保值性。有经济学家预测,更强的区域性和国际货币现存的世界各国货币包括数十种可自由兑换货币,90%以上行将消亡。这一货币淘汰的过程就是货币国际化的过程,人民币作为具有广大流通领域和使用人群的币种终将演变为一种国际、区域货币。其最大可能是在现有基础上演化为东亚货币,及进一步的亚元重要组成部分。更进一步则是随着人民币在全球影响力的提升逐步成长为一种能够真正履行职能的国际货币。这是“良币驱逐劣币”的货币发展规律, 我们无法在客观上去改变它,只能早日重视,在货币国际化的大潮中争取主动。(三)降低经济风险,减少外汇损失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黄金储备占世界35,GDP占世界12,美元则成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霸权地位确立后。改革开放后我国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鉴于美元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货币,美元以一种病态的形式占据了其中70%左右的份额。在这种病态的金融关系中,中美双方无疑处于严重的不平等地位。为了缓解经济危机,美国持续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引起美元贬值,稀释其对外债务。以我国为首的多方美债所有者的外汇储备大幅缩水,无形中为美国的经济发展问题买单。而这一切也皆因国际货币过于单一,人民币尚未成长起来等多方原因显得无可奈何。因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当务之急,以人民币作为贸易计价和结算货币,能够有效的减少和降低我国外汇储备所面临的外汇风险。(四)有效降低中国企业的外汇风险在当今的国际金融大环境下,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计价与结算大部分都是以美元进行的,这增加了中国企业面临的汇兑成本、汇率风险和进行外汇避险的交易成本。美元汇率的持续大幅变动使得我国企业的商业利润无法保证,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扩大发展和国际化过程。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随着商业市场、资本市场的开放,国家政府能够提供的直接帮扶政策愈加减少,我国企业在面对国际竞争对手的时候,外汇风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而人民币国际化则意味着更多外贸和金融交易将由人民币计价和结算,这一过程中,中国企业面对的汇率风险将显著降低,流动资产的使用也会愈加自如,抗风险的能力自然大大加强。(五)敦促我国现有金融体制改革一个国家的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世界其他国家所持有和使用,必须输出本国的货币。从理论上说,输出本币的途径无非是贸逆差和资本外流。我们可以通过跨境贸易结算,货币互换等措施成功实现人民币的流出。更关键的是要建立有效的人民币回流机制,而对于人民币的回流则更依赖于国内金融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资本市场是运作国际化货币回流的一种重要渠道通常即是指通过对外国投资者发行人民币证券。因此,拥有一个开放,自由,监管体制健全的金融市场,以此来保证各种金融商品的交易能够安全、便捷地运行,从而真实地反映货币、资本及外汇市场的供求,保证市场出清速度快,提高市场运作效率,增强发行国货币的流动性,使用居民和非居民都很容易参与其中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坚实基础。这些都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六)适应经济强国崛起和大中华经济圈发展的需要一国货币的流通和投资范围越出国境向周边国家扩展直至演化为国际货币,是经济强国崛起的重要标志。现阶段人民币的金融版图己越出国境,在周边国家大规模地流通。目前,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成为“硬通货”在边境贸易结算以及旅游消费中,人民币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国家间,地区间的经济贸易合作充分体现了经贸合作,必然导致相互间的货币合作,而货币合作的深入发展,必然走向货币一体化这一必然规律。这种区域性的人民币使用意味着中国在与周边国家、地区的贸易合作发中展可以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其经济市场的触角,获得更加广泛的影响力,完成货币整合。这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会促进大中华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七)在国际社会中获得更大的经济话语权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只是一个经济大国,还远不是一个经济强国。因此在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中国的影响力还远不能与实际应有的的国际地位相称,这很大程度上与人民币缺乏国际地位有关。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推进,人民币将在各个经济领域扮演越来越多和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而这种经济政治地位的提高,意味着中国能够掌握更多的认同和更大的影响力,更强的决策权,从而更加有效地维护国家区域利益。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条件和障碍 从国际金融发展的大环境中,可以认识到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一是货币发行国具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二是货币可自由兑换,三是该国提供丰富的金融工具特别是安全的债务工具供持有这种货币的投资者选择,四是货币币值稳定。对照中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可以说中国具有了一定的有力条件的同时也面对着部分障碍。(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条件1.坚定的经济基础作为现阶段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常年的经济高速增长,超过2万亿美元的庞大外汇储备,巨额的经济市场总量,以及稳定的内部政治环境决定了中国本身相对较为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可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最基本的孵化温床。2.一定程度的货币可兑换鉴于国内的金融体制,相关法律法规还未完全成熟,货币的完全自由兑换虽然因这一中国国情不能在短时间内得以实现,但是在部分固定项目和部分条件下人民币的兑换也已经开始。3. 人民币价值的稳定稳定的人民币价值有利于人民币充当国际贸易及国际投资的结算货币和官方储备货币。2000年以来,中国较为成功控制了通货膨胀,国内物价稳定,对外人民币则处于温和升值状态。人民币的价值稳定也振奋了非居民持有人民币的信心。(二)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阻碍1. 人民币资本项目尚未实现完全自由兑换之前已经提到,部分程度的货币兑换已经开始,但真正意义上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实现完全自由兑换依然需要一个长久的准备、实施和适应过程。而无法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完全自由兑换,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随着进程的不断推进将会越来越大,束缚住人民币国际化的脚步。2. 非居民获得、使用人民币资金的途径太少人民币现阶段缺乏丰富的获取途径和金融工具供投资者进行更加自由的投资。获得收益的成本相对收益而言过高,自然削弱了境外非居民的投资使用热情,从而在基础层面上拖延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3.风险开始增加当前的国际大环境下,西方呼吁,要求人民币加速升值的呼声越发高涨。其中也不排除恶意希望打乱人民币理智升值过程的存在,此举从侧面打击了人民币币值长期稳定的口碑。同时,人民币的逐渐升值已成定局,风险程度也自然加大。四、日元国际化的启示国际化是人民币的必然选择,但由于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稳步推进的过程,因此,人民币实现同际化,应根据中国的国情并借鉴各国货币国际化的经验,选择人民币国际化途径及其策略。从国际金融史上来看,英镑,美元,欧元,日元,是国际化相对较为成功的四个典型。其中英镑与美元的国际化过程堪称水到渠成,但这是建立在不可复制的历史背景之下,在当今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形势下,参考价值并不高。欧元的成型时间并不算长,但其产生同样有着特殊的国家、地理、历史背景。所以重点参考日元国际化的经验教训。日本与中国同为亚洲经济大国,不仅地理位置接近,而且经济高速发展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和日本都从封闭经济体转向市场经济时都经历了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均采取了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持续多年的贸易顺差积累了巨额外汇储备,同时,两者在推行本币国际化时也都面临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及本币升值的双重压力。我们也一直在模仿日元国际化的历程来努力推行人民币的国际化,所以,总结日元国际化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推进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意义十分重大。日元国际化,启端于货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使用,遵循着从贸易计价结算货币到储备货币,从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到资本项目全面开放的跃迁。前期的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路径选择的角度来看,其最大的败笔在于后期的急于求成,忽略本国金融市场成熟程度,推出一系列不恰当政策。同时还忽略了区域化这一货币国际化的重要阶段。从而在面对金融危机时,抵抗能力大大不足,最终因其汇率频繁无常的波动使得市场最终弃用了日元,其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效能也无从发挥。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当须以此为鉴。鉴于日元国际化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可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根据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不同应该采取分阶段的战略及制定相应的政策组合。五、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综上所述,只有合理的规划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能路径,才能最大限度地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解决种种人民币国际化中的障碍。由于当今复杂多变但又相对平稳的政治经济环境,人民币国际化必将是一个复杂的漫长过程,其实现要受到诸多方面条件的综合影响和制约,因此必须以渐进的方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笔者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作出以下构想:第一步:实现人民币的周边化;第二步:实现人民币区域化,使之成为区域性关键货币之一(从第一步人民币周边化开始,逐步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最晚在人民币区域化后期必须彻底完成);第三步:以人民币的区域化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一)人民币周边化当今在东南亚地区人民币已经成了仅次于美元、欧元、日元的又一个“硬通货”。在西南边境地区比如老挝、越南、缅甸等国流通范围较广。而在东北地区,人民币主要是跨境流通到俄罗斯和朝鲜以及蒙古国,特别是蒙古国,已经把人民币作为主要外国货币。境外人民币使用主要在边境贸易、旅游消费和价值贮藏等方面在边境贸易结算中,人民币了发挥重要作用。中蒙边境贸易基本以人民币结算;中越边境贸易的90%以人民币结算,中越边境已开通人民币的银行结算业务,越南农业银行已开办人民币储蓄业务。在旅游消费方面,一些周边国家对人民币在当地流通开始采取默认态度。在价值贮藏方面,人民币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居民保值的重要币种;马来西亚、韩国中央银行已将人民币作为其储备货币之一。 人民币跨境流通量最大的是香港地区。人民币在香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自由兑换。与在周边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人民币在香港被用来作为投资的一种储备货币。在我国澳门地区人民币也在广泛使用。在西南边境地区,人民币已被当作硬通货使用。在老挝人民币基本可以替代其本国货币流通,在中缅边贸及旅游活动中,每年出入的人民币多达10多亿元。在越南人民币几乎可以全境流通,越南国家银行也开展了人民币存储业务。在中亚五国、俄罗斯地区和巴基斯坦,人民币每年的跨境流通量已达2030多亿元人民币。蒙古国已经把人民币作为主要外国货币,各个银行都开展了人民币储蓄业务。在与蒙古国的边境贸易中,人民币现金交易量占双边全部交易量的l/3。朝鲜边境贸易中基本上都使用人民币。我国已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允许使用人民币与对方国家货币互换。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 基于以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民币周边化已经显现。现阶段人民币的己跨出国境,在周边国家大规模地流通。我们需要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双边贸易结算及投资的范围。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率先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目前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享有较高声誉,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用人民币加大对周边国家的投资步伐和力度,向他们大量提供人民币低息贷款,在贸易往来中鼓励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和支付。从而加强对周边经济体的渗透,影响。大力推动人民币周边化的进程,为下一步的人民币区域化积累经验,打好基础。(二)人民币区域化吸取之前日元国际化的教训,我们要认识到忽视区域合作单凭一己之力实现国际化所建立的体系是极度脆弱的,难以与美元、欧元等货币抗衡,而欧元国际化的实现堪称区域货币合作成功的典范,为人民币的区域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因此区域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由之路。即从周边国家和东盟国家开始,以经常账户的交易结算货币的形式,逐步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使人民币在亚洲实现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化。2009年4月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共5个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此举可大大便利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计价和结算,将人民币结算的范围从部分边境贸易扩大至与港澳地区和东盟的双边贸易以至整个国际贸易,有力地推动人民币实现区域化。亚洲地区各国经济互补性强,加强经济合作有利于整个亚洲地区在国际上的地位提升,就单个国家而言也是非常有利的,所以人民币区域化在亚洲地区是有其实现的客观可能的。人民币区域化,中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1.就内部整合而言,现阶段中国的一大优势在于港澳台三地在世界范围内的特殊经济地位和强大经济带动力。虽然两岸政治关系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突破,但这并不妨碍经济关系的往来与统一。本着双赢的原则,以中国大陆为首,港澳台协同的经济大中华圈一旦形成,其影响力的辐射将直接涵盖整个东亚地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这将成为一个必然趋势。一旦完成内部整合,中华经济一体化进程就可以与东亚经济合作进程结合推进,但是无论是速度上还是程度上前者都一定会超过后者,这样我们就可以凭借更强大的实力争夺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主导权。2.从外部与东亚地区经济合作角度来看:值得庆幸的是,因为日元国际化的惨重受挫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伤害,整个的亚洲地区金融合作体系迟迟未能有效建立。现阶段较成规模的地区性组织分别是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次区域的东盟组织。APEC是一个松散的论坛性质的组织,内涵的国家众多,差异性极大,而且没有对成员国的有效约束机制。东盟是一个次区域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涵盖的经济规模太小,区域内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很弱。因此,一个统一的具有领导性的区域性货币迟迟未能出现 。这就给了中国一个机会,即让人民币的区域化借助中国参与东亚地区经济合作得以实现,从而使得人民币成为东亚地区唯一的区域性货币成为可能。综上,中国经济和人民币可以在区域化的过程中接受洗礼,对外部冲击逐步适应,避免盲目开放造成的损失。因此,实现区域化是人民币迈向国际化的必要阶段。(三)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开始于人民币周边化的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进程,最迟要在人民币区域化的后期全部完成。这也是人民币区域化的一个必要条件。可以说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和国际化进程应相互推进、相互贯穿的。一种货币如果不能自由兑换,其在国际范围内的接受程度必然十分有限,也将成为一种高风险货币。特别是再东亚地区,鉴于日元的存在,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上的自由兑换更成了不可或缺的条件。虽然日元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严重受挫,但毕竟其已经构建起一个相对较为完善的国际化体系。人民币在于日元竞争东亚区域性货币时,如若不能大幅强化其本身的可解被接受程度,那么即使在其他领域具有优势,这也将成为人民币的致命伤,从而大大拖延人民币区域化的进程,甚至有可能日元利用,白做嫁衣。当然,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还不完全具备开放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条件。吴晓求教授(2007)指出发展中国家资本开放的一般步骤应为:先放开长期资本流动管制,再放宽短期资本流动管制;先放开对直接投资的管制,再放开对间接投资的管制;先放开对证券投资的管制,再放开对银行信贷的管制;先放开居民对境外投资的管制,再放开非居民境内投资的管制;先放开对金融机构的管制,再放开对非金融机构和居民的管制。(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的国际化要通过区域化来带动。需要指出的是,区域化的货币能否演变成为更大范围的国际货币,要受许多因素的制约。货币国际化是在货币区域化在地域和功能上的扩张和延伸。展望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也只有现在区域化方面达到比较高的水平,然后才能逐步走向更高阶段的国际化。 人民币的真正国际化依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首先,作为邻国,人民币国际化代表着日元的全面衰落。针对亚洲而言,一个地区之内不可能同时存在两种国际货币,作为经济利益受益人的两国本身也绝对无法接受这种情况的出现。作为同样以加深区域化为长期目标的两国货币,其根本目的即在所在区域内整合经济力量,达到绝对的控制地位,从而加强国际竞争力。因此,打压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争取货币区域化的领导权、收益权,是日元的天然使命。同理,人民币也只有在于日元的竞争中真正获得胜利,甚至进一步能够控制和利用日元,才算是真正取得整合区域力量,加入国际竞争的资格。而现阶段日元虽然疲软,但影响力依然比人民币要高。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将会是人民币与日元竞争区域货币主导权的过程。 当人民币确实完成区域化的进程之后,如何真正转变成国际化货币将会成为其面临的最大问题。人民币是由中国发行,那么它的第一受益人当然是中国。矛盾之处在于人民币必须整合至少东亚地区的经济实力之后(日本除外),才能够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站稳脚跟。而其与欧元国际化大不相同之处就在于此,同样是区域整合,欧元的受益面更加广泛,受益方式也更加多样。人民币的国际化将最终更多取决于所在区域除中国外其他国家对其的接受与依赖程度。即亚洲区域的经济一体化程度将直接决定人民币国际化的成功与否。 六、 总结中国正处于向经济大国过渡的关键时期,但在国际计价系统和信用支付系统中却根本没有人民币的影子,而真正的经济大国其货币必须是国际货币,所以人民币国际化实际上是一个规律性和历史趋势性的问题,也因此受到当今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阐述了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中国的必要性所在,以总结分析多方资料为基础,提出人民币应按照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的“三步走”方式实现完全的人民币国际化。并且鉴于国际金融环境和国家内部需求,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实现可自由兑换体系,最晚也必须在人民币区域化后期完成。同时本文提出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人民币与日元因为地理原因,历史原因,利益需求等原因,长期竞争与最终决出胜负将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当然,由于时间、写作条件和个人能力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对人民币国际化领域中的相关问题研究依然有许多不足,后续工作还有很多,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本文在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部分的最后提出的如何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使人民币国际化从中受益,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关于相关合作国家、地区的利益分配问题尚需要进一步的讨论。 论文完成时间:2012年5月1日参考文献1. 王海平: 人民币国际化利弊分析,学位论文硕士 20062. 汪海涛: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3. 吴品懿: 人民币区域化与国际化问题探讨期刊论文 商业经济 2005(8)4. 陶士贵: 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路径 财经科学 2009(6)5全发奇: 人民币国际化探讨 四川大学学报 2004(1)6周正怡: 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考与分析 上 海 管 理 科 学2011(1)7何慧刚: 人民币国际化:模式选择与路径安排 财经科学 总第22期8喻晓平: 人民币国际化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9钟玉梅: 论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与途径期刊论文 中国市场 2009(48)10崔彧: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研究学位论文 硕士 2011 11. 吴晓求:中国资本市场一从制度变革到战略转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2金明善、宋绍英、孙执中: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史,航空工业出版社1988年12月全球金融危机下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考于凤琴 胡军 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烟台,中国摘要: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结果。使用已经改进的Krugman的芬兰进入欧盟时使用的曲线成本效益GG-LL模型,我们可以直接证明人民币国际化的受益要远大于成本。因此,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推动这一课题是必要的。现有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资本账户可兑换性, 外国汇兑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GG-LL模型,资本兑换1.引言从2007年开始,随着美国经济危机影响的扩大,重新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就被提上了日程。最近几年,人民币是否可以加速国际化以及是否能在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中拥有相当的发言权被国内学者们广泛关注。通过对以GG-LL模型为理论基础的研究分析,我们提出一些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在当今复杂多变的金融产业中给予一定的帮助。 1.1货币国际化的定义货币国际化指的是全部或者部分货币功能(计价,流通,结算,贮藏)从传统的本国区域内扩展向周边国家甚至是全世界,最终转变一个区域货币或国际货币.货币国际化是一个国家政治地位提升,经济社会生产能力达到相当阶段以及其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可以说,它是一个国家在货币领域经济实力的镜子。另一方面它有进一步推动了该国的经济全球化过程。2. GG-LL模型下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分析2.1 Krugman的GG-LL模型20世纪90年代,基于芬兰进入欧盟的曲线成本收益研究,Krugman提出了著名的GG-LL模型。在这个模型中,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和基本假设的修改,我们可以预测相关货币国际化的成本与收益。修正后的假设条件如下:1.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越高,其比值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也越强。2. 固定的国外汇兑系统是可以接受的3. 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紧密,从货币国际化中得到的收益也会越大模型如下:Costbenefit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urrency:货币国际化的成本、收益Openness of economy:经济开放度在图1中,水平轴带编者一国的经济开放程度,竖轴代表着一国货币国际化的成本和收益。LL是成本线,GG是收益线。焦点意味着成本与收益相等。GG是正斜率曲线,它代表着一国经济开放度与或货币国际化收益的关系。开放程度越高,收益也越大。因为,固定的国际汇率避开了在跨境结算不确定浮动汇率等方面的损失。LL是负斜率的曲线,它代表着国家经济开放程度和独立货币政策带来的损失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国经济开放程度足够高,当实行固定外汇兑换率和独立货币政策低于货币国际化进程时,相关不当的调整政策会被放弃。分析一国货币国际化成本与收益的前提条件是实行固定的外汇兑换体系。根据三元悖论,如果本金自由移动,独立的货币政策将会对固定外汇兑换率负责。根据水土流失率,这个分析反对完整的货币政策。但是他会帮助找到货币国际化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并且提供建议是否实行。2.2关于人民币在GG-LL模型中的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基本上和这个模型的假设相符。可调整的浮动汇率也正在被人民币所使用。从2005年7月到2008年6月,人民币一直在不断升值中。这个可以看做是人民币因为2001年至2005年中在国际收支平衡中剩余价值产生压力的释放。从2008年7月到2010年6月,人民币外汇汇率始终维持在6.83左右。基于GG-LL模型,越高的经济开放程度意味这在货币国际化中更高的收益和更低的成本。从改革开放开始,中国的经济发展就吸引了世界的关注。从2001年到2009年,中国的GDP平均增长率保持在10.05%。2009年,GDP达到了34.5万亿人民币,跃居世界第三。随着经济力量的强大,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也是越来越高。经济开放的条件总的来说包括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从90年代开始,经济全球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速度也在飞速加快。国际贸易率从1996年的34.4%提升到了2006年的66.6%.这些数据展现了中国在贸易与金融领域的开放。我们可以显然得到结论,经济开放程度越高,中国获得的收益比成本也越高。总的来说,如果人民币能够成为主流国际货币,中国将从中获得巨大发行货币的巨大收益,并且在相当程度上减缓收支体系的不平衡状态。显而易见的个人投资于国外金融的风险也会永久消失。同时,在结算过程中的货币地位将会帮助建立一个以人民币为核心的领导体系从而给中国的金融组织提供更多的商机。同时,这也将是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得到巨大提升。比如说英国和美国都曾经通过货币国际化大幅提升了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当然,不可避免的人民币国际化后,在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中我们会遇到一定的风险,但是相比于收益,这些风险都是可以接受的。3.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当下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美元地位应为美国金融危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欧元与日元始终不能保持稳定。这也就给中国一个扩大人民币影响范围,提升其国际地位的机会。即使是在国际经济不稳定以及全世界范围的经济衰减的环境下,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稳定的增长。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只要我们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就有很大可能形成为国际贸易和投资的主要方式之一。3.1人民币国际化的策略人民币国际化的策略可以总结为3个步骤,2个层次。 第一、通过3个步骤了来扩大人民币的影响范围,它们是周边化,区域化和国际化。即加强人民币在周边国际比如越南的流通;进一步在区域范围内提升人民币在其他亚洲国家中的地位并且将其打造成区域的领导货币;最后一步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国际化。第二、为了使这三步起到真正作用,我们要构建一个合理的执行方式:我们需要提升人民币在国际支付手段中的地位;把人民币变成一个主流的国际投资货币;最后,人民币需要成为一种主流的国际储备货币。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步骤都不是独立的它们是互相依存的。事实上,人民币已经在中国周边国家被广泛接受。在老挝,人民币的受欢迎程度甚至超过了它的本国货币。而其最远的影响范围已经到达了与越南首都。每年,中国和缅甸的双边贸易人民币流通量在百亿左右。人民币同样在越南,中亚五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流通。它已经变成了最大的跨境流通货币。在蒙古,它占据了双边交易现金总量的三分之一,而在香港,它已经被作为一种储备货币并被用于定价和金融投资。到2010年6月,人民币境内交易的试运行已经扩大到了20个省。基于以上的事实,我们可以得到结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有巨大的需求量,而且人民币向区域和国际货币迈进的时刻已经到来。3.2人民币国际化的详细步骤3.2.1推动资本的可自由兑换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技术上的需求就是资本的可自由兑换,而这也是货币国际化的基本要求。如果货币不能实现自由兑换,它就不能被广泛地接受同时其本身也将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全面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在近期是不可能实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就要停滞不前。

    注意事项

    本文(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和路径选择.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