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对策.doc

    • 资源ID:4161150       资源大小:58.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对策.doc

    目 录一、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现状及问题1(一)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依然薄弱1(二)农村公路建设的突出矛盾1(三)饮用水安全隐患大,供水水质、水量不达标1(四)农村电力设施落后,用电贵、用点难1(五)农村生态环境脆弱2(六)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低,设施简陋2 二、造成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原因分析2(一)国家财政投资少2 1.政府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公共财政理论分析2 2.公共财政存在的前提和基本职能决定了公共财政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必要性2 3.公共财政的作用对象决定了公共财政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必要性2 4.公共财政本身的目的决定了公共财政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必要性2 5.我国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现状3(二)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影响3(三)农村集体经济无钱投入,农民投工投劳下降也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重要因素3(四)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导致财政资源的不足3(五)现行政府之间的行政管理体制导致财政资源在政府层级之间的配置不合理3(六)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力人才的流失,导致农村后续发展无力3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对策3(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3(二)高度重视规划工作,发挥规划的统筹约束作用4(三)明确职责积极推进,精心组织有效实施4(四)大力建设农村基础设施4 1.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52.大力建设农村公路53.加大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54.加大农村电力设施建设力度55.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5(五)从实际出发,建立长效管理机制5(六)多渠道解决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所需巨额资金 61要规范和稳定中央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比例62.要进一步明确地方各级政府在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承担的主要责任63要进一步整合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性投入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64要实施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工程65.完善基础性项目投资管理方式66要加快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6参考文献7 一、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现状及问题 参照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法规文件,农村基础设施包括: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农村生活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四个大类。1.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主要指现代化农业基地及农田水利建设;2.农业生活性基础设施:主要指饮水安全、农村沼气、农村道路、农村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3.生态环境建设:主要指天然林资源保护、防护林体系、种苗工程建设,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湿地保护和建设、退耕还林等农民吃饭、烧柴、增收等当前生计和长远发展问题。4.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主要指有益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建设,包括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卫生、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等。农村基础设施就是为发展农村生产和保证农民生活而提供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总称。包括交通邮电、农田水利、供水供电、商业服务、园林绿化、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等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它们是农村中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农村经济相互协调发展,而当前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主要是指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农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电力、牧区草场围拦等“六小”工程)存在很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态环境及有益于农村事业发展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更是发展缓慢。(一)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一是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农业仍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相当一部分已超过规定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设施不配套,效益衰减。目前农业用水浪费、效率低的状况较为普遍,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7,与发达国家的7080%相比,中国灌溉用水效率低,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矛盾,机电排灌面积不足30。二是耕地数量在逐年减少的同时,质量下降。农户经营规模小,地块细碎,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中低产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70以上。三是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农业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不强,技术集成度不足,成果转化率低,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只有48,大大低于发达国家70一80的平均水平。(二)农村公路建设的突出矛盾 经过多年的建设,中国农村公路已初具规模,解决了大多数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但许多地区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仍然以土路交通为主,遇到天气不好,道路泥泞;已建成的乡村公路密度偏低,路网结构不合理;部分已修建的沥青公路堡坎基脚不扎实、路面薄、使用时间短;路政管理力度不够,养护资金缺乏保障;在农村公路新建、重扩建过程中,少数农民缺乏大局意识,依赖性强;农村公路建设占地、拆迁和青苗补偿等工作难度加大,所有这些问题,给农村运输带来诸多不便,阻碍了商品的流通,给农民带来不少损失,影响了农民奔小康的步伐。 (三)饮用水安全隐患大,供水水质、水量不达标受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类不合理活动等因素影响,目前中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仍较为突出。受污染污染影响和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固体废弃物等影响,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造成饮用水重金属矿物质农药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受工业发展影响,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严重下降,造成饮用水水量短缺;受经济发展影响,偏远地区吃水困难,而自建水窖等储存的饮用水中微生物、细菌超标,使用时虽经过煮沸,但依然存在安全隐患,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亟须加快解决。(四)农村电力设施落后,用电贵、用点难在农村电力改造方面,尽管国家做了很多的工作,使得农村电网结构明显改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度显著提高,但和其他地区相比,在总体上还比较薄弱,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电网明显落后,用电难、用电贵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偏远地区甚至仍然没有解决生活用电问题。(五)农村生态环境脆弱 河流污染,植被覆盖稀疏,在草原地区滥垦乱牧现象时有发生,草原荒漠化形势严峻,在西部边远地区居民乱砍植被烧柴现象也较普遍。植被的低覆盖率导致我国水土流失问题严重,东北地区的无序农业种植致使我国的黑土带面临消失的危机。(六)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低,设施简陋 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差、卫生基础设施落后、基层计划生育服务能力滞后、公共文化设施不足等问题仍未从根本上改变。由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占有率低,农村居民公平享有上学、就医的机会大大低于城市居民,使得农村地区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困难大,农村大学生比例下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比例高。 二、造成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原因分析 农村基础设施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以农村公路为例,公路是作为一个整体向居民提供的,居民并不能自主选择消费的数量,不能将之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个人所有,也不能按照谁付款谁受益的原则限制为之付款的个人享有;农村基础设施也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某一消费者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消费者对公路等基础设施的正常消费;农村基础设施还具有非排他性,是指任何消费者都可以不负任何代价使用基础设施,像农田沟渠类的基础设施,农民可以几乎不付代价使用。所以说农村基础设施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具有公共属性。作为拥有公共属性的农村基础设施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财政投资少1.政府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公共财政理论分析具有公共属性产品的大力发展离不开财政的大力投入,由于市场机制在许多领域存在失效问题,政府的介入和干预也就有了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依据。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克服市场失效的问题,而公共财政则是支持政府行使这些职能的主要手段,而且其他手段的运作也都需要政府财政的支持。2. 公共财政存在的前提和基本职能决定了公共财政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必要性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市场经济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调节,达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状态。但是,对于具有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来说,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得到有效供给,这就需要由非市场的力量、通过非私人经济的活动来提供。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领域,医疗卫生、乡村规划与基础设施、养老与救济等公共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市场机制本身并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从而无法达到符合整个社会要求的资源配置结果,为了解决公共产品供给领域的市场失灵问题,政府有必要利用公共财政手段进行干预和支持。3. 公共财政的作用对象决定了公共财政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必要性公共财政活动的对象是为市场经济中的家庭和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即广义上的公共产品。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来看,分税制改革使中央政府放弃了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职能,并将此功能转嫁给地方政府,相对于中央政府而言,地方政府的财力不足,所以地方政府将有限的公共资源转向工业和城市。农民出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不得不填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缺位,形成公共产品供给的“个体化”。这与公共财政本义上的作用对象是相违背的,所以,应该发展公共财政、使其活动对象“回归”,担负起新农村建设中公共服务职能。 4. 公共财政本身的目的决定了公共财政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必要性公共财政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要,所以,最大程度、最优地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是公共财政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新农村建设中,农业技术服务、畜牧防疫、农田水利、财政金融、医疗卫生等生产性和生活性公共产品对于农民生存和农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在农村公共产品领域实现公共财政的目的的“回归”,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5.我国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现状但是新中国成立后,城市的道路、供水、供电、学校、医院等都由财政投资建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却大都由农民自己投资。虽然以前对农村也有投资,比如农业集体化时期,中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更多集中在大江大河治理方面,而农村改革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存在投入不足,特别是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二)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影响集体经济时期,中国政府对农村公共投入资金总量虽然很小,但是相对绩效却很高。土地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后,除少数地区外,农业集体化时期的集体资产也分配到户,以农户为主的这种家庭承包经营单位,虽然对农村公共产品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却缺乏对这些公共产品的保护和维护意识,致使原有的基础设施超期服役,有的甚至破坏严重,而新的基础设施鲜有投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集体经济无钱投入,农民投工投劳下降也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重要因素在农业集体化时期,集体经济和“两工”(即农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曾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而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来,一方面,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多数乡镇没有固定的集体收入来源,因此,根本无钱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农民对农村包括基建设施在内公益事业的劳务投入总量持续下降,特别是取消了农民“两工”(即农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和农业税以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投入不足的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四)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导致财政资源的不足我国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同时由于农村的整体税负水平较低和农业税的取消导致城乡之间人均税收收入差距要远远大于人均收入的差距。2011年农村人均收入为城市人均收入的31.9%,但农村人居税收收入却仅为城市人均税收收入的13.4%,税收水平低导致财政自给率差(五)现行政府之间的行政管理体制导致财政资源在政府层级之间的配置不合理 我国现行政府之间的行政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具有强制性的行政权威。这种制度决定了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强烈的行政依附关系,由此导致了财政资源的分配总是有利于上级政府特别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政府的财力层层集中的程度很高。上下级政府之间强制性的行政依附关系导致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不足。因为农村基层政府要一方面为本辖区内居民提供一部分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以履行其政府职能,但供给数量和质量均不能满足需要;另一方面,又要满足上级政府的各个需要,大量履行其财政能力的职责(六)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力人才的流失,导致农村后续发展无力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青年涌进城市,致使许多地方出现“空心村”的现象,农村缺乏富余劳动力进行自身建设,村民也无心埋头于农业;加之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回收时间长且收益低,致使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筹资无力,响应乏人。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对策(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在现有的条件下,中国农民大多数是“风险厌恶者”,凭借“一亩三分地”上的微薄收入,他们难以成为主要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者,因此,目前中央政府应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主要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最终要成长为市场主体,为此中央政府必须履行其在农村的社会服务和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能,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使农民逐渐具备投资主体的资格与能力。其次,应着重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积极运用财政贴息、风险担保等手段,吸附、引导和动员社会各类资金流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在财政贴息的基础上,积极引导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介入;以政府信用为担保,积极争取世界银行贷款等外国借款投入;借鉴和引进政府采购制度,实行招标、竞标,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等;创造良好的环境,吸引外资涌入;鼓励、引导并组织农村集体和农民投资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鼓励、募集社会闲散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方略,针对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的现状,参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历程,政府公共财政理应成为农村各项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的投资主体。所以,各级政府要全面建立向三农倾斜的公共财政分配体制,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比例,确保财政支农投入总量和比重逐步增加,确保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不断提高,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对基础设施的后续管理和维护也要安配相应的配套资金。 (二)高度重视规划工作,发挥规划的统筹约束作用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开展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应如此。规划搞不好,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这方面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中央和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抓紧制订和完善带有全局指导性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和专项规划。各省(区、市)要结合组织实施中央规划,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研究提出本地区未来一个时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区域布局和政策措施,分阶段、有步骤、有计划地逐步加以推进。特别要加强对县乡两级工作的指导,确保各项建设规划落到实处。编制规划要有前瞻性,以适应未来劳动力转移、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同时又要从现实物质条件出发,防止过分超前、脱离实际。要加强各有关专项规划的相互衔接,防止单打一,避免一些工作的重复、浪费。 科学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农村地域分散,各地区经济发展条件不同,不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在制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时,就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做到有重点、有特色,使基础设施建设在总体安排、科学部署指导下有序开展。加快城市交通、供水、电力、信息、广电、电信、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农村与城市基础设施互联共通,搭建起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努力建设文明、小康、秀美的新农村。 (三)明确职责积极推进,精心组织有效实施职责划分主要是明确划分政府、乡村组织、政府职能部门与科研机构的职责。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得不好,就会形成各方喊起来重要、落实起来却谁都不负责的尴尬局面。政府的职责主要是搞好规划、制定政策,抓好试点示范,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宏观指导与管理。政府要把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要有明确的规划目标和政策措施,并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对实施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法律和政策问题要认真、及时地加以解决,并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依法提供保护、鼓励和支持。要在搞好试点示范、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不能搞运动。要尊重农村意愿,按照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的原则,切不可背离农民意愿,做一些劳民伤财的事情。村级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前提下,组织好实施工作;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科研机构则应对规划和建设的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围绕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问题,组织力量进行攻关,形成一批先进、实用、经济、受农民欢迎的新技术,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四)大力建设农村基础设施 1.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 中国人均耕地少,而有基本灌溉设施的耕地更少,还不到总耕地面积的一半,并且其中有1/3灌溉耕地的农田水利设施已经年久失修,无法发挥正常功用。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只有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鼓励和支持农民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小流域综合治理、山区水利建设,普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重点发展投资大、效益高的喷灌、滴灌、雾灌等节水灌溉模式以及地埋管道、软带微喷等经济实用的节水灌溉模式,同时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与改革,以提升农田水利设施整体水平。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就山东省而言,由于地下水资源短缺,江河水资源短缺,靠农民自身是难以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必须靠国家的资本投入,兴建一部分大中型水库等水利设施。山东省的水利基础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整体上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这将威胁着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发展。因此,必须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积极改善生产条件,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好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增加财政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灌区改造、旱作节水等项目的投入,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2. 大力建设农村公路 “要想富,先修路”,农村公路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的甚至是一些地区唯一的运输通道,也是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农业结构的调整、农副产品的深加工,都离不开公路交通提供的基础保障。只有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才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相关政府也要完善制度来维护公路,防止乱占公路,及公路无序管理现象。3.加大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尽快解决水污染严重地区和水量不足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努力争取饮用水安全,使广大农民群众都能喝上安全清洁放心的饮用水。4.加大农村电力设施建设力度农村电力是农村地区重要的基础设施,为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就要加大农村电力设施建设力度。继续进行农村电网改造,解决农村居民用电价格高的问题,实现同网同价。启动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逐步解决无电地区居民生活生产用电问题。5.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就是要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继续实施农村校舍改造工程,加大财政对农村教育的扶植力度,将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投向农村;推进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免疫范围,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促进新农村文化的建设,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扩大农村生活保障覆盖面,努力推进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从实际出发,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背景下,一定会在短期内得到各方面极大的重视,也一定会得到切实的实施。但如何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的长效管理机制,则是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现在所说的在集体化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农村基础设施的功能丧失殆尽就是最好的反证。建立新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的长效机制,主要是解决谁投资、谁管理的问题。说到底也就是要解决农村基础设施主体到位问题。只有主体到位,才有可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制定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相关法规、政策,让投资者放胆投资、放心受益、放手管理。因此,特别要重视对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制度的改革,在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向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时,要建立明确的产权归属制度,确保谁投资谁受益。就是那些完全由政府或村集体投资形成的设施,也要通过产权制度的改革,切实解决主体缺位问题。当然还要对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设置一些现代技术方法,制定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让投资主体能够较稳定地、合法地获得应有受益。最重要的是,要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来,并能真正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使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他们是基础设施的主人。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过去农村基础设施建成后缺乏或根本没有有效维护和管理,导致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很快报废的现象较为普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就是要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提升其对各项公共事务各项财产的管理能力,从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出发,分类制定相应配套的管理办法,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引入利益驱动机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体制,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基础设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六)多渠道解决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所需巨额资金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目前基本规划思路,实现目标任务,也就是建设基本到位,至少需要1015年时间,投入58万亿元的建设资金。如此巨额资金的筹集是一个突出的难题。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央财政政策、投资的引导作用,形成国家、地方、社会、农民共同参与的多渠道筹资机制。1要规范和稳定中央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比例中央财政用于同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要从目前尚不足财政收入的1提高到3,并最终能稳定在5以上,且中央财政的该项资金投入要与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财力持续增长相适应,不断增加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用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规模。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切实把投资重点放在农村和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并对全社会发挥引导作用。2.要进一步明确地方各级政府在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承担的主要责任地方政府要把投资重点向农村倾斜。要在较大幅度增加本级财政预算用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确保新增税收主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加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土地开发整理的资金规模,不断拓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渠道。3要进一步整合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性投入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目前,中央政府部门直接和间接分配与管理支农投资的有近20多个部门;县级政府分配管理支农投资的部门也有10多个。各种支农投资基本上都是以“条条”为主管理,主管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致使不同渠道的政府支农投资,在使用方向、项目布局、建设内容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交叉、重复。解决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必须重视并切实解决各种政府支农投资协调整合问题。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加大支农财力资源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4要实施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工程实行省管县体制,就是为了发挥城市的带动效应,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各大中城市要切实履行市带县、市帮县的责任,通盘制定城乡发展规划,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加大省级级财政性资金对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组织城市有关单位,特别是工业企业,帮扶农村,增强都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城乡协调发展、农工共同繁荣的局面。为促进工业资金向农村实施投资,要在税收等方面给予明确的优惠政策。5.完善基础性项目投资管理方式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作为基础型项目投资,资金来源有自有资金,政府财政资金,资本市场筹资和引进外资,在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投资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资金,要广泛运用资金。除了财政投融资外,项目融资也应被广泛应用,项目融资是指以项目的资产、预期收益或权益作抵押取得的一种无追索权或有限追索权的融资或贷款活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调动社会资源为农村基础设施的的发展作出贡献。6要加快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各类金融机构要调整信贷投放结构,注重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切实改善金融服务,在信贷方面给予低息、贴息等优惠支持,加强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要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团体和个人帮扶农村,鼓励、引导和支持他们投资、投劳、投物,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总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离不开中央及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并且也离不开一个好的规划,在投资建设中更是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的的大力投资建设不仅能够带动当地农民就业致富,更是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步。

    注意事项

    本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对策.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