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国外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毕业l论文.doc

    • 资源ID:4155124       资源大小:67.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国外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毕业l论文.doc

    国外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摘 要农业保险是预防和化解农业风险的主要途径。我国是农业自然灾害发生较频繁的国家,农业自然灾害给我国农业带来了巨大损失。国外农业保险在发展的历程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本文通过对国内农业保险发展历程及现状的分析,和对国外农业保险发展模式(政府主导模式、政府支持下相互会社模式、互助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国家重点选择扶植模式)的介绍,从本国国情和农业保险发展规律出发,借鉴国外的农业保险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几条建议。关键词: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借鉴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Foreign Agricultural Insurance and Its Reference to ChinaABSTRACT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s the main way to prevent and dissolve agricultural risk. Many agricultural disasters take place in our country frequently, and they bring great loss to us.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agricultural insurance has accumulated a lot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s.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domestic agricultural insurance and foreign agricultural insurance pattern(government leading mode, government support each club mode,help each other agricultural insurance business mode, government choose foster mode). According to our national conditions, the laws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and the reference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foreign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 put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agricultural insurance.Keywords: Agricultural insurance; development mode; reference目录一、引言1二、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历程及现状1(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历程1(二)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1三、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1(一)农民收入低,缺乏参保积极性1(二)国家财政给予的支持不够2(三)农业保险的道德风险较大2(四)农业保险专业人才匮乏2(五)农业保险险种少,研发能力弱2四、国外主要农业保险发展模式介绍2(一)政府主导模式2(二)政府支持下的相互会社模式2(三)互助农业保险经营模式3(四)国家重点选择扶植模式3五、国外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借鉴3(一)农业保险必须由政府来参与其中31农业保险经营的高费率32农业保险的准公共物品性质33.农业保险是中国实施农业保护的重要手段4(二)商业经营和政策经营相结合是我国农业保险的必然选择4六、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建议4 (一)加强相关立法4(二)建立农业信息系统4(三)加强培养农业保险专业人才4(四)开拓我国农业保险市场5(五)政府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5七、结束语5参考文献6一、引言农业保险是指专为农业生产从事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农业是一国的基础产业,农业稳定,受益者不只是农民,而是整个社会。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建立了农业保险制度,其中西方国家的农业保险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历史,并且建立了成熟的运营模式。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同时也是一个是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说,受自然气候影响,我国每年单是旱灾农就使经济作物受旱面积达3亿至4亿亩,每年损失粮食近158亿公斤,占各种自然灾害损失总量的60。灾害严重威胁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威胁着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农业问题的重点是增产增收,但同时要考虑按市场规则,用保险方式补偿灾害损失,防止减产减收。二、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历程及现状(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历程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故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需要农业保险的保护。上个世纪80年代保险业务全面回复后,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大致呈现倒“U”型曲线。总结起来,主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1982-1989年)。农业保险按照“恢复平衡、略有节余、以备大灾之年”的经营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1988年保费收入达到3.5 亿元人民币。第二阶段发展阶段(1990-1993年)。在计划经济体系下,由国家财政兜底,因此各地较少考虑农业保险的成本和盈利,而是根据需要开办了许多险种。到1993年,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达8.3亿元,而赔付率为115%,亏损率为56%。第三阶段萎缩阶段(1994-2003年)。从1994年起,随着农业保险全面商业化,农业保险便失去了政府的支持,保费收入逐年下降,险种也从一百多个减少到不足30个。第四阶段改革阶段(2004年至今)。2004年6月,法国安盟保险公司获准在成都组建财险分公司,这是首家进入中国的外贸农业保险公司。2004年3月国内第一家专业股份制农业保险公司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成立。从2004年,保监会共在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农业保险试点,积极推动商业保险公司自办、为政府代办和与政府联办农业保险业务。政策性养殖业、种植业、林木业保险逐步开办,业务发展步入了新的阶段。(二)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2003年中国保监会针对农业保险的现状提出来五种模式:一是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与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农业保险;二是在经营农业保险基础较好的地区设立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三是设立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四是尝试设立地方财政兜底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五、引进具有先进农业保险经验的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 自从2004 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在上海、吉林、黑龙江、江苏等地开展试点以来,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和保险覆盖面呈现出快速扩张的态势。2010年我国农业保险共实现保险保费收入135.68 亿元,较2009年同期增长1.89亿元。其中种植业保险(不含森林保险)保费收入107.92亿元,同比增长10,占比79.54;森林保险保费收入3.31亿元,同比增长76%,占比2.44%。三、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民收入低,缺乏参保积极性过去几年中,虽然国家给予农产品一定的财政补贴,但是以农为主的纯农户的收入增长十分困难。在低收入水平的情况下,每个农户扣除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的开销外,再要支付一笔农业保险费,显然对于大多数农民而言是不能接受的。同时,由于农业保险规模控制较严,操作复杂,赔偿估价时双方意见往往分歧较大,一些本想参保的农民往往因此选择放弃。(二)国家财政给予的支持不够目前,政府对农业保险仅仅给予免除营业税的优惠是显然不够的,农业保险市场几乎无利可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较高的政府补贴,保险公司是不会愿意进入的这类业务的。商业保险被证明不适合中国比较分散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方式,因而国家必须兜底,给予足够的财政支持。(三)农业保险的道德风险较大我国农业以家庭为单位,经营比较分散,而且比较容易发生道德风险。因此农业保险的成本保手续也比较复杂,调查和索赔的成本也很高。保险公司在调查过程中稍有疏忽,有的保户就可能虚报损失、获取额外利益。(四)农业保险专业人才匮乏人才的极度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保险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从业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专门的保险教育,又由于农业保险业务分散,查勘定额、赔付兑现工作量较其他险种大,加上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方便、工作环境差,导致很多保险从业人员对农业保险敬而远之。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农业保险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特别是核保、理赔、精算等技术型人才和管理、营销、培训等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极大地制约了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五)农业保险险种少,研发能力弱虽然农业保险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目前保险产品的结构还不合理,产品数量少、质量低、更新速度慢、缺乏针对性。真正根据农民收入水平、风险状况量身定做的保险产品少之又少,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这也与农业保险专业人才匮乏,保险产品研发能力直接相关。四、国外主要农业保险发展模式介绍借鉴世界各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经验,对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模式是十分必要的。下面笔者就世界各国现行的几种主要的农业保险模式进行介绍(一)政府主导模式采用政府主导模式的主要有美国、加拿大等国。以美国为例,早在1939年美国就开始试营农业保险,它采用了由政府主办,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国家专门保险机构主导,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政府对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提供统一的制度框架,各级政府和各种允许的经营组织要在这个框架中经营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业务,同时政府对规定的农业保险产品予以财政支持。私营保险公司与国家专门的保险机构签订协议,并承诺执行国家专门保险机构的各项规定。私营保险公司承担一切农业保险的直接业务,通过农业保险销售、签单等经营活动,具体实施政府农作物保险的安排。在此过程中,有健全完善的农业保险法律体系,政府给予较高的补贴并且实行税收优惠政策,采取了自愿投保与强制投保相结合的投保方式。总之,美国农业保险的政府高度调控,立法管理,财税财政高度补贴型模式为美国农业发展,稳定农业收入,并成为世界农产品出口第一大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二)政府支持下的相互会社模式采用政府支持下的相互会社模式的国家主要有日本。1947年日本政府颁布的农业灾害补偿法开辟了依法强制参加农业保险和以合作组织为基本形式的农业保险制度的先河。这种模式的特点:一是政策性强。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关系到民生和对农民收入影响较大的农作物和饲养动物依法实行强制投保,对其他作物和宠物实行自愿投保;二是直接经营农业保险的不是政府机构,也不是商业保险公司,而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保险相互社。保险相互社的成员是投保人,同时也是保险人,双重身份的共同利益有效防止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三是高额的财政补贴。为了减少农民的负担,日本政府一直对保费进行补贴风险越高的地区政府补贴的份额越大。此外,政府部门还承担了农业保险管理费用,为更好反映不同地区风险水平差异,村与村之间的费率还可以根据农作物损失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日本农作物计划通过合理的保费、收益的稳定来改变农民对强制性农业保险的保守态度,增强对农民的新引力。(三)互助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此类模式也可以称作西欧模式,欧盟国家如法国、德国、西班牙、荷兰等都采用此模式,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也采取这种模式。以法国为例,其经营农业保险的历史从1840年开始距今已有170年的历史。1900年,法国政府颁布了农业互助保险法,确定了农业互助型保险的法律地位和相应的权益。法国经营农业保险的主要特点有:一是对农业保险实行低费率、高补贴政策。通过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农民在政府那里得到了高额补贴,分散了风险,减轻了受灾损失,调动了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二是建立政策性保险公司。法国农业保险已从商业保险中分离出来,在政府支持下成立了专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政府行为,其行政经费、农险基金赤字都由政府实行直接的财政补贴。三是国家立法保护农业保险。农业保险是非营利性的,所以法国对所有的农业保险部门都实行了对其资本、财产和收入等免征一切赋税的政策,并通过法律予以保证。法国完善的农业保险为法国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四)国家重点选择扶植模式国家重点选择性扶植模式主要以亚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代表,如斯里兰卡、泰国、印度、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国,也包括南美洲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巴拿马、巴西等国。这些国家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特点大致如下:一是这些国家的农业保险大多数由政府成立的专门农业保险机构或国家保险公司提供;二是保险险种少、保险覆盖面小,保险责任范围较窄,主要承保农作物,而且农作物也只选择本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泰国和印度也有棉花),而很少承保畜禽等饲养动物,其目的就是确保粮、棉生产的稳定;三是参加农业保险基本都是强制性的,并且这种强制一般与农业生产的贷款相联系,只是建立这种联系的方式有区别。有的国家(如斯里兰卡) 规定,凡种植被保险的粮食作物都要依法投保;泰国、菲律宾、印度只对那些种植被保险农作物并申请到这种农作物生产贷款的农户实行依法强制保险. 最后,国家制定了相应的农业保险法规, 从法律制度上确保了农业保险的合法地位。菲律宾有农作物保险法,巴西则颁布了农业保险总总法和农业保险和农民生命保险法。五、国外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借鉴虽然国外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体制在组织形式上存在很大差别,模式之间的差别也很大,但也能发现政策性农业险的一些非常值得借鉴的经验。(一)农业保险必须由政府来参与其中1农业保险经营的高费率 农业保险经营的高费率源于其高风险和高成本。因为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且农业生产目前仍然依赖于自然条件,因此,中国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风险非常严重。同时,中国的农业是在广泛的地域上进行小规模生产,使得农业保险展业工作量非常大。加上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理赔定损工作时间比较集中等,这些因素都使得农业保险经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相对非常高。2农业保险的准公共物品性质由于大部分农业保险产品具有效用上的不可分割性、生产经营具有一定规模(这是经营农业保险的必然要求)、取得方式上不存在竞争、成本和利益具有外部性、利益计算模糊和消费上具有排他性等属性,农业保险产品属于准公共物品的范畴。而作为准公共物品,农业保险只能由政府参与提供。3.农业保险是中国实施农业保护的重要手段农业的基础性和弱质性决定了国家必须对农业进行合理的保护,这也是中国加入WTO的必然要求。在WTO农业协议规定中免于减让的农业国内支持的“绿箱政策”,将是今后中国农业保护的主要方向。而在WTO农业协议中,农业保险与自然灾害救济补贴一起被纳入“绿箱政策”,其是政府合理实施农业保护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二)商业经营和政策经营相结合是我国农业保险的必然选择商业性农业保险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范围本来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即商业性农业保险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可以相互结合、彼此融合,并可以相互转化。所以商业经营与政策经营相结合的农业保险模式,可以把商业性经营的机制灵活、追求效率、业务谨慎、积极创新等优点和政策性经营的政策权威、市场统一、业务开拓、资金雄厚等长处集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一方面,政府的介入能够解决商业性经营不敢保、保不起的问题;另一方面,商业性经营能够缓解和解决政策性经营高负担、低效率的问题。政策支持下的农业保险的商业性运作模式还有很多优势:1、政府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商业保险公司的保险经营技术、专业人才及其营业网点和营业机构,可以节约机构设置成本和运作成本,提高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 2、政府可以避免过度介入,更有精力搞好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对农业保险的全局性监管;3、在政府主导农业保险的情况下,有利于使商业保险公司在一段时间内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促进农业保险业务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操作办法。六、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建议 (一)加强相关立法目前我国尚无一部完整的针对农业保险的法律。鉴于农业保险的特殊性,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农业保险的立法,并制定实施细则,以确保农业保险体系的顺利健康运行。因此,我国政府应高度重视农业保险的重要作用,将其纳入农业发展总体规划中,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措施和办法。制定和颁布农业保险法或类似法规,明确农业保险的性质和地位、参与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有关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处理、经营农业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的条件及其组织机构、运行方式等,以使农业保险操作过程中有法可依,只有这样才利于农业保险的长期健康发展。(二)建立农业信息系统我国农业保险中以信息不畅导致的展业难,理赔难,防灾防损难问题突出。建立一个信息通畅的农业信息系统尤为重要:一是要对涉农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对农业风险进行预警,以利于做好防灾防损工作;二是收集信息给农业生产提供了信息支持,促进农业市场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农业抵御风险能力;三是通过信息系统有效地开展农业保险的承保和理赔工作。(三)加强培养农业保险专业人才我国目前保险人才缺乏。据统计,我国每年需要增加的保险人才上万名。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做到以下两点:其一,应当提高农业保险从业人员的待遇,和其他保险业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相比差距不应过大;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农险从业人员政府可给予一定的物质补助,并为他们的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其二,对在职的农业保险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四)开拓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开拓农业保险市场是农业保险得以生存发展的的关键。目前我国农民风险意识淡薄,保险知识匮乏。因此,应当加大对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促使广大农民转变观念,提高农民和农业部门的保险意识,鼓励农业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以增强农民对农业保险的动机和能力。(五)政府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免交营业税,其他方面与商业性保险一样。要发展农业保险,仅靠保险公司是不够的,必须要有配套政策予以支持。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世界其他国家农业保险发展的历程表明,政府积极的政策性运作是农业保险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农业政策性保险就是由政府来主导农业保险的供给,政府把农业保险作为一项特殊的准公共物品给予经营性补贴和其他扶植,并负责提供或指定机构经营。经营机构以对农业生产的风险损失提供经济补偿为宗旨,不以赢利为目的。针对中国农村范围辽阔、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应对保险公司开发的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保险产品给予政策倾斜,如优先给予申报这类产品的企业以开设保险公司的牌照。同时,对保险业为“三农”服务采取分类指导的办法,譬如经济发展速度慢的地方,就要优先开发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的防灾防损产品。七、结束语农业保险是形成农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是联系农民和农业保险公司的桥梁, 是政府改善民生、扶持农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农业经济的有力措施, 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国外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探索, 结合我国现阶段农业保险发展的新思路, 加快推进农业保险的机制深化,建立符合国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是农业保险发展的趋势。只有做好农业保险工作, 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周扬程.浅谈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今日南国,2009(148):201-2042周建农.我国农业保险模式分析及国外经验借鉴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5):75-773白东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选择J.经济师,2011(5):184-1854洛佳.国外农业保险模式概览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0(3):485徐冰.美法农业保险模式比较及其经验借鉴J.区域金融研究,2009(7):41-446梁敏.农业保险:国外模式与我国发展之路J.中国农垦,2006(4):44-467陈玲.论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选择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5(1):45-478娄斐然.浅析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对策J.产业研究:699贾云赟.国外农业保险组织模式及其在我国的借鉴J.广东农业科学,2010(7):355-35610张祖荣.国外农业保险制度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南方金融,2007(4):51-53

    注意事项

    本文(国外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毕业l论文.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