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农业保险对新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4154809       资源大小:121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农业保险对新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毕业论文.doc

    农业保险对新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毕业论文 (2011届)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农业保险对新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 姓 名: 专 业:金融学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导师学科: 导师职称: 年 月 日诚 信 声 明 我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论文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授 权 声 明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原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授权对论文进行处理,不得超越授权对论文进行任意处置。 论文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摘 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由于我国农业自然灾害频发,农民承受灾害损失的能力薄弱,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自1992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对防范农业风险、稳定农村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正向作用日益显现。建立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健全我国农业风险管理体制,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对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市场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农业保险的概念,对我国农业保险的特点和现状做了综合阐述,并着重分析农业保险对新农村经济所带来的影响,分别从农民、农村和农业三个方面阐述了农业保险取得的成绩,并从农民、政府和农业保险机制本身对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本文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为找到适用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农业保险;新农村经济;农业风险管理 ABSTRACT China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ry, but resulting from frequent natural disasters of agriculture, and peasants poor capacity for making up loss caused by disaster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ics and improvement of quality of farmers lives are impacted seriously, and the progress of new country construction also be hamped.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s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positive role in preventing agricultural risks, stabilizing rural production and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s in China since 1992. Set up and improve agricultural insurance system, strengthen management system of agriculture and ability to withstand agricultural risk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ushing forward the industrialized oper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market-oriented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expatiates on the present stat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and then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e insurance on the rural economy, which is expanded on the each absence of farmers,government and agricultural insurance system. The paper tries to table a proposal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policy measures of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insurance. Key words: agricultural insurance; new rural economic; agricultural risk management 目 录 摘要Abstract引言 1一、文献回顾 1 (一)国外文献回顾1 (二)国内文献回顾2二、农业保险概述 3 (一)农业保险的概念3 (二)农业保险的特点4 (三)农业保险的现状5三、农业保险对新农村经济的影响 6 (一)有利影响6 (二)不利影响8四、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9 (一)存在的问题9 (二)改革措施 11参考文献15致谢17引 言 中国是经济发展势头较为强劲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6%,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需要中长期面临的问题,中国农业保险市场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对于防范农业风险、稳定农村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正向作用正在日益显现。建立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健全我国农业风险管理体制,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对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市场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早在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指出:“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建立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完善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摊机制。”2010年,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2010年农业保险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保监局和相关保险公司对小麦、水稻、玉米、棉花和油料作物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粮油棉作物保险,要进一步完善保险条款,合理制定费率,配合春耕生产,全力抢抓农时,做好承保工作。要积极开展试点,扩大重要产品保险在大中城市郊区和主产区的覆盖面,在有条件的地方实现全覆盖,为地方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风险保障。但是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并不健全,关于农业保险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仍有许多方面需要研究和改善。一、文献回顾 (一)国外文献回顾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农业保险的发展,Duncan?John,Robert?J.Myers 2000在Crop?Insurance?under?Catastrophic?Risk中指出政府为农民在遭受自然灾害的时候提供的救助一定程度上会对农民参与农业保险的积极性造成负面影响。Innes R(2003)在Crop?Insurance in?a?Political Economy:?an?Alternative Perspective on?Agricultural?Policy中提出事先的政府农业保险,可以提高生产动力,规避道德风险。而事后的政府政策可以提高经济和政治福利,提高生产率,以减少支持价格和计划的参与费。 关于农业保险的可行性,Nikitin A.V(2004)在Insuring?Against?AgriculturalRisks: Problems and Prospects?for Development中提出确保制度改革被认为是全面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国外经验为确保,为保护农业生产提供投资机会等因素表明俄罗斯开展农业保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Sonia Akter,Roy Brouwer,Saria Choudhury和Salina Aziz(2009)在Is?There?a?Commercially?Viable?Market for?Crop?Insur-ance?in Rural?Bangladesh?提出,为了评估农作物保险在孟加拉等国的潜在的商业可行性,假设了一个PA的模式来发现作物保险在河流泛滥的平原地区的商业价值。认为在孟加拉等国不存在一个统一结构的农作物保险市场。面临灾难和风险的农户和社会需要一个考虑到这些因素的保险方案。Bruce A. Babcock(2010)在The?Political Economy of?the?US?Crop?Insurance?Program中首先分析了美国农业保险的背景,然后从纳税人支持农作物保险服务,行政和操作补贴,净承销的收益,保费补贴四个方面对美国农业保险的现状作了阐述,然后建立了一个模型,最后对农业保险在美国发展的前景进行了描述,认为农业保险将在美国取得全国性的成功。 国外学者对农业保险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我国发展农业保险将面临特殊的问题,因此不能照搬国外农业保险的理论,需要结合我国实际对农业保险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为新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指导。 (二)国内文献回顾 关于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及影响研究,孙振军(2009)在论农业保险对垦区现代农业的作用中,王梅欣(2010)在我国农业保险财政补贴问题中,杨卫东(2010)在河南农业保险发展研究中,杨卫军和郭晨阳(2010)在共同写作的我国农业保险低水平均衡的经济学分析中以及王国军(2010)在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形势、主要矛盾与制度创新中对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及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处于一种低水平均衡的状态,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市场严重萎缩,要尽快提出农业保险补贴发展思路,认为我国农业保险制度亟待创新,并给出实施建议。 关于国外农业保险的发展的研究,吴刚(2001)在农业保险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启示与借鉴中,龙文军和吴良(2002)在美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和经验中,丁学东(2005)在西班牙农业保险政策及对我们的启示中以及周荣荣(2008)在英、法等国农业保险制度的特点中认为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不够成熟,要发展农业保险来促进我国新农村经济的发展,是需要借鉴国外经验的。提出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尚未成熟,因此应借鉴发达国家(美国、西班牙)、东欧国家开展农业保险的成功经验,从农业保险的实际出发,结合我国国情和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政府在财政和金融方面给予支持。 关于政府在发展农业保险中的作用的研究,赵学军和吴俊丽(2004)在政府干预与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中,林人慧(2006)在政策性农业保险中政府主导地位探析中以及汤伶俐(2009)在促进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政府对策研究中认为我国要发展农业保险,政府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探讨了政府应如何发挥作用,使我国农业保险有利于新农村经济的发展。指出世界上开展农业保险的国家普遍实施政府干预政策。随后分析我国政府在农业保险的作用现状和不足,提出了促进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政府对策。 关于发展农业保险的对策研究,林仁惠(1999)在要扶持农业的自我保护中,张启文(2000)在我国农业保险的困境与出路中,史建民和孟昭智(2003)在我国农业保险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中以及朱俊生(2007)在加强农村保险营销服务部建设中,张权辉(2009)在如何依据农业保险的特点制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中,马燕玲(2010)在试论我国农业保险的创新途径中以及黄小敏,张祖荣(2010)在农业保险怎样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影响的研究,认为农业保险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对发展农业保险的对策进行了研究。为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新路子,提高对发展农业保险业必要性的认识,提出了要引导营销部的合理布局,规范管理,提升农村营销服务部品质,引导其向公司化发展,要改善农业保险的体制和加强组织管理并进行一系列创新等建议。 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农业保险的研究成果虽然已经十分丰富,但是国内学者对我国农业保险对新农村经济的影响研究多集中于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不足,如大部分农民保险意识淡薄、缺乏农业巨灾风险分担机制、补贴范围狭窄以及缺乏法律保障等问题,还可以对农业保险在我国取得的成绩进行研究,找到适用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有益参考。二、农业保险的概述 (一)农业保险的概念 农业保险我国农业保险的由来和作用:我国近代农业保险已有70多年的发展历史,历经建国前20年代的小范围内试办、50年代农业保险的兴起和停办、80年代前期的恢复和试办等阶段。农业保险是管理农业风险最有效的手段,是稳定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保障,是财政支农方式的需要。各国农业保险的相关政策:美国坚持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因为灾害情况不同,参加保险应由农民自己决定;农作物保险的责任包含全部自然灾害,而不是单一或少数几项保险责任;主要依靠商业性的私人保险公司来开展农作物保险而不是靠大规模的国家农怍物保险公司。西班牙出由农民自愿参加保险,政府对私人保险公司提供再保险,并对农民的保费给予补贴;不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民,遭灾后政府不给予任何援助;提出农业保险的目标,就是要逐步将所有的农业领域都纳入农业保险的范围。是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农业保险主要承保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因自然灾害特别是巨灾、或意外事故造成有生命的动植物的经济利益的损失,根据农业种类不同;可分为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庄岁林.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改革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届博士学位论文.2007:118.。农业保险作为一种保险,有着和其他保险类似的特点,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对风险的受害人进行经济补偿,都遵循保险利益原则、近因原则等等。 由于农业生产经营的特殊性,使其所面临的风险又不同于其他的财产保险。所以在制订农业保险时,必须充分考虑农业保险的特点,制订出适合农业生产的农业保险。农业保险具有稳定农村经济,稳定农村社会,支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农业保险尤其是其中的农作物保险在许多国家被纳入政策保险范畴。由于各国对农业政策保险的界定不同,农业保险并非完全属于政策性保险范围,因此,超过政策规定的标的危险及利益,依然需要通过商业保险的途径,才能得到危险保障周荣荣.英、法等国农业保险制度的特点J.江苏农村经济.20085:55-56.。中国农业更需要的保险产品是把政府、保险公司、农民利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 (二)农业保险的特点 1、非赢利性 农业保险的非盈利性决定了农业所面临的风险应有全社会共同负担,所以这种负担应通过政府行为动员全社会,使全社会承担其对农业的风险保障责任。农业是一国的基础产业。农业稳定,受益的将会是整个社会;农业歉收,受损的也将会是整个社会的每个成员。因此,农业保险是具有正外部性的,而农业保险很强的正外部性,决定了在建立农业保险时不应该把农业保险作为赢利性的事业来做。 2、集中性 农业风险具有高度集中性,农业风险单位在灾害事故及灾害损失中通常表现为高度的时间与空间的相关性,极其容易引起巨灾损失,使商业性保险公司无法通过集中大量的风险单位来分摊损失,从而直接制约了农业保险的发展。农业风险大多伴随着不同季节的出现而发生,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生产风险的时间性,错过了季节,将给农业造成巨大损失;二是农业风险的集中性,受季节的影响,农产品进入市场会表现出很强的集中性,同一品种的农业产品基本都在同时上市和下市,容易造成市场季节性饱和及季节性短缺,给农业经营者带来市场风险。 3、区域性 农业灾害特别是自然灾害同时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我国地域辽阔, 各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的差异非常明显, 农业生产经营的对象不同, 人口密度也较为悬殊, 经济发展基础和水平各不相同, 承灾能力也不相同, 农业风险类型、风险概率和风险强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黄英君,林俊文.我国农业风险可保性的理论分析J.软科学.20107:129-140.。不同地区的主要灾害不同,风险类型、风险频率和风险强度差异也很大。地理和气候的差异性为农业保险区划,特别是费率分区的必要性提供了依据。 (三)农业保险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状况,直接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就目前中国的农业保险市场来看,中国农业保险市场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市场渗透率低,人均拥有保单数量低于发达国家,反过来看说明农业保险市场发展潜力大,可开拓性强。我国目前主要的救灾措施除了国家财政支持外,就是发动社会支援,鼓励企业和个人募捐。图1 1992-2009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变化趋势(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年鉴信息网:/0>. 我国农业保险经过20世纪90年代初期短暂的快速发展后,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1982年恢复农业保险以后,1982- 1992年,农业保费收入由23万元增加到8.62亿元,年均递增127%。2004年,全国农业保费收入3.77亿元同比减少0.88亿元,农险保费收入仅占产险业务保费收入的0.35%。保险收入逐年减少,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李汉才.农村金融发展中农业保险积极作用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3:89.。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繁荣的阶段。从绝对规模来看,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农业保险市场。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发展农业保险,从政策上给予了支持,使得全国农业保费收入显著增加。我国要发展农业保险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2008年前三季度全国农业保险签单保费就达91.1亿。2009年全国农业保险签单保费133.79亿元,参保农户超过1.33亿户,农业保险支付赔款1O0亿元,约1970万户次的灾农得到保险补偿。2010年全国农业保险签单保费收入达到1.36万亿元,较2009年同期增长1.89亿元。表1 2001-2009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单位:亿元)年份(年)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保费收入34.84.63.777.298.4651.84103133.79135.68数据来源:腾讯财经:/. 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建立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各级财政对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给予保费补贴,完善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摊机制,探索建立中央、地方财政支持的农业再保险体系。鼓励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帮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三、农业保险对新农村经济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 1、保证了农民的稳定收入 中央及地方财政对投保农户进行了保费补贴,将工业积累的收入以保费形式补贴给了农民,实现了对农业和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达到了以工促农的目的,增加了农民的潜在收入。灾害发生后,国家虽然及时拨付了大量的救灾款物,但是只能做到应急并保证生命的无忧,对于农民所期盼的恢复生产却发挥不了作用。相比而已,通过农业保险,政府的补贴实际上都通过保险赔付和保障服务转变成了农户的潜在收入,农业保险补偿功能的发挥,可以帮助农民迅速恢复生产和生活,有利于灾后的社会管理和稳定,并且保证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保费补贴等转移支付手段,为低收入人群提供各种风险保障,实质上是增加了农民收入,缩小了贫富差距,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是在黑龙江垦区14年农业风险互助基础上,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监会批准,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我国首家相互制保险公司。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成立以来,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购买相关设备,构建人工降雨、人工防雹网络体系,实施人工干预天气1000余次,有力地支持了防灾减损工作,仅2007年就成功实施人工增雨168场次,覆盖土地6732平方公里,使15万多户农民受益,减少经济损失约4亿元。 2、建立了农村灾害保障体系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农业保险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频度高、分布广,造成的损失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十分迫切地需要构建农村人口养老保障体系,农业保险不仅可以为农村人口提供养老保险,而且还可以利用精算技术、资金管理等多方面的优势,直接参与到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中。通过这种形式,不但减轻了政府管理强度和财政压力,而且还从体制上预防了挤占或者挪用社保基金。例如,安徽省政府在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中,针对情况提供了各种保险服务,安定了农民生活;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煤炭、建筑、安装等高危行业,积极地推进强制性意外伤害保险和责任保险,确保高危群体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在农村妇幼以及中小学生群体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意外伤害保险,来提高对农村弱势群体的保障水平黄小敏,张祖荣.农业保险怎样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农业经济.20108:66-67.。 3、加强了政府对农业生产的管理 由于保险公司具有识别、衡量和分析各种风险的专业优势,在理赔实践中,能够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危机应急处理机制。因而,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中,能够做出及时的反应,更好地协助政府进行危机处理,减轻政府的社会管理压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级政府排忧解难。 通过实施农业保险,极大地加强了政府对农业生产的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例如,“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政府鼓励农民投保农业保险,为全省农业生产提供了约950亿元的风险保障,支付各类农业保险赔款15.5亿元,受惠农户达730万户次。各级农险保费补贴比例从2007年的60%提高到目前的70%以上。其中,中央财政对江苏给予保费补贴资金约为13.1亿元,江苏省地方各级财政配套20.9亿元,农民缴纳保费10.3亿元。国家通过农业保险对不同的险种分别进行不同的补贴与免税,引导农民更好地把握市场的动态,进而决定自己的农业生产,进一步实现政府对农业的宏观管理。同时,还让农民更认真地对待有关农业的各方面信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加强了抗御各类自然灾害的能力。 4、增强了我国农业的竞争力 入世后,我国农业面临着巨大的冲击。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各地的高效农业发展迅速,我国农业正处于高投资、高产出的状态。但是,洪灾、旱灾、台风、污染等各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由于农业生长周期比较长,经济效益显露比较慢、受自然制约比较多,这就决定了我国农业在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之时更加显现出它的无能为力。四川省大力推广农业保险,坚持先试点、后扩大,先起步、后完善,既积极又稳妥的原则与地方产业发展战略紧密结合,高度重视风险防范工作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使四川的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增强了竞争力。目前中国农民的收入普遍较低,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通过农业保险来实现对农业和农民的保护,使农民得到农业补贴相关政策的优惠,增强了我国农业的竞争力。 (二)不利影响 1、存在伴生性 农业风险具有广泛的伴生性, 伴生性是指一种风险事故的发生会引起另一种或多种风险事故的发生,一次风险事件将造成为数众多的农业风险单位相同或相似的经济损失。农业风险往往表现为一种系统性风险,不利的气象、农产品的价格、制度、农业技术,这些都会使农业风险损失进一步扩大,而且由于这种损失都是多种风险事故共同造成的结果,所以要区分各种风险事故各自的损失后果十分困难。在现实情况下,台风伴有暴雨,山区暴风雨可能导致山洪和泥石流的发生等。这些风险影响的对象将会是整个农业产业, 对于一些特定的农业生产者或经营者而言, 可以说在相当程度上是农业风险的接受者。 2、存在逆选择性 农业保险的保险业务中普遍存在逆选择,这使政府和保险机构面临着高监督成本和高赔付损失的两难选择。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孙访竹.发展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问题及对策微探J.商场现代化.20106:171.。在农业生产灾害显现的时候,非常少数的参保农民需要减少农业生产的正常投入,使受灾的成数提高,这就加大了农业保险理赔资金的额度,从而出现了道德风险。同时,我国农村十分广阔,业务分散,交通不便,使政府对农业保险的管理难度增大,有效监管成本提高。人保眉山分公司为控制风险,按照惯例进行成数承保,保额为6000每头,为当时市场价值的50%。如今,由于市场原因,眉山当地的每头奶牛的市场价值从当初的12000元下降到6000元左右,致使奶牛全部足额投保,当初用成数承保的办法控制风险的措施搁浅。因此,产生了逆选择和道德危险,部分投保人在投保后放松了管理,甚至故意促使奶牛死亡。 3、产生道德风险 农业保险在发展过程中将会出现无法避免的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因为制度体系和条款办法的设计有漏洞或者存在空子,进而引发人们利益追求时因为偏差而造成的风险。农业保险的保险标的是动植物,风险事故发生后的实际损失与投保人的所采取的施救措施有密切的关系。因而,投保农户在购买农业保险后,经常会不重视有风险管理措施,而期许农业保险事故发生后的保险赔偿,并且通过他们的行为来增加预期索赔额。道德风险在农业保险中是普遍存在的,这造成农业保险公司觉得经营农业保险是没有利润的,使得农业保险经营业务一直处于非常艰难发展的境地,这使新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4、降低农民对经济风险的敏感度 农业保险在发展过程中,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对经济风险的认知。经济风险是指因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各经济实体在从事正常的经济活动时,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它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经济风险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和经营风险。按经济过程的不同阶段,可分为投资风险、生产风险和销售风险。在农业保险中,农民所需要承担的风险主要有自然风险、投资风险和生产风险。农民参加投保,就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农业保险,认为无论是否遇到自然灾害,只要自身投保了农业保险,所有的损失都会得到补偿,都会获得收益。不关注天气预报,不及时播种耕作,觉得政府鼓励参保农业保险,政府在支持,一定有收益。这样,就往往会造成农民对经济风险的认识出现偏差。 表2 农业保险对新农村经济影响的比较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保证了农民的稳定收入 存在伴生性建立了农村灾害保障体系 存在逆选择性 加强了政府对农业生产的管理产生道德风险 增强了我国农业的竞争力降低农民对经济风险的敏感度 农业保险对新农村经济的不利影响都是由农业保险本身存在的特点所致的,而农业保险不论是对农民还是对农村、农业来说,都有很大的有利影响。农业保险从客观上保护了个体农民的收益和农业生产的再进行及社会秩序的稳定。总的来说,发展农业保险对新农村经济建设来说是利远远大于弊的。要更好的发展农业保险,还需要对现阶段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 四、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农民保险意识淡薄 由于改革开放前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由中央或地方财政在灾害损失发生后直接拨款救济受灾农民。这个制度养成了中国农民遇到灾难后的依赖心理和缺乏主动防范规避风险的意识。因为受陈旧观念的影响,农户习惯于传统的耕作模式,大部分地区大部分农民依旧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保险公司也因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收益比较低,对宣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产品的投入很小。同时,由于农村缺少网络、报纸、广告牌等平面宣传媒体,目前农民对外界事物的了解渠道还是局限于电视、面对面告知等形式,再加上政府对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不够,农民缺少主动了解农业保险产品的渠道。 2、缺乏农业巨灾风险分担机制 农业巨灾风险分担机制就是对于巨灾风险,政府各部门和商业性的保险公司共同分摊,以减少其对农业、农村和农民所造成的损失。我国频繁发生自然灾害,每年都会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也对农业保险的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危险。虽然政策十分明确地要求在试点中建立各级农业巨灾风险准备金,但是从实际执行的情况来看,效果差强人意。风险损失的高度集中性,极其容易引起巨灾损失,这与保险理论中的理想可保风险标准是相冲突的,也使商业性保险公司无力通过集中大量风险单位来分摊损失,从而直接地制约了农业保险的发展。农业保险风险的发生往往会形成巨灾风险,一旦巨灾风险发生了, 赔偿责任保险公司想要单独承担非常困难。保险现行的经营模式下,并没有特别为农业保险的再保险提供的财政补贴。政府对于巨灾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没有出台政策,再保险公司也因为农业保险的高赔付率不愿意开展,各个试点几乎都没有建立所谓的巨灾风险机制,更没有建立巨灾风险准备金,巨灾风险准备金的具体使用办法更是无从谈起。 3、补贴范围狭窄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保险业务在发展过程中得到的财政补贴很少,农业保险业只受到免征5%营业税的优惠,而早在七八十年代,日本政府对农业保费补贴已经达到总保费收入的59%;美国政府对农业保费补贴约占农作物保费收入的42%左右。 许多省份在地方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发展农业保险普遍采取了“广覆盖、低保障”的原则来确定保险保障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分散的农户更倾向于通过政府救济、向亲友求助、民间借贷等方式来分散风险,而不愿意购买农业保险。此外,农业保险公司也因为承担着赔付率过高、入不敷出的风险,减少了对农业的承保,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在商业化的经营模式下农业保险市场供求的失衡。 4、缺乏法律保障 在我国,保险法是一部有关商业性保险的法律,对农业保险并不适用。农业法对农业保险也只是泛泛谈及,并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至今我国都没有出台专门的关于农业保险的法律。所以在现实中只能参照保险法的相关规定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农业保险试点政策来开展工作,由于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没有明确的规范制度,农业保险具体操作人、补贴对象和补贴金额都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在农业保险补贴的实施中涉及多个部门,意见很难达成一致,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就降低了农业保险补贴的资金使用效率。农业保险的道德风险与法律制度缺失之间的矛盾同时制约着农业保险的发展。 (二)改革措施 1、加大对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 推广农业保险工作,是实施强农惠农政策、规避和化解自然灾害风险、建立能促进农业发展长效机制的有效手段。要积极地加大和加强宣传,依据农村特殊的文化特点,抓住农村的传统民俗节日,采用在娱乐中推广农业保险和直接理赔的农民容易了解的方式来宣传农业保险知识,让广大农户了解并熟悉理解并主动响应政策。将积极宣传农业保险与服务“三农”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农业保险的宣传内容,努力地为发展三农保险奠定深厚的群众基础。 要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需要政府与保险公司合作,需要保险公司与农户沟通,需要加强农业保险知识的宣传和业务培训,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来逐步提高农民自觉保险意识,引导更多的农户能够自愿参与投保。积极地构建完整的农业保险服务网络,扩大农业保险的服务范围。举办由镇、村、组三级干部参加的多种形式的培训班、观摩会和推进会,通过集中培训、专家辅导、政策解读,使得基层干部系统地掌握农业保险政策和相关操作实务知识,从而为广大农民提供咨询服务,通过发动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营造出浓厚的农业保险氛围,让农户能够真正了解到参加农业保险是一种互助互济、以丰补欠、自我积累、自我救助的好方法。只有调动广大农户的积极性,农业保险才能真正健康持续地发展。 2、建立农业保险巨灾风险专项基金美国积极开展农业巨灾保险,并采取了财政、税收、再保险和紧急贷款以及农业巨灾证券化等手段来分散和转移农业巨灾风险。其中“特别灾害救助计划”是最早推出的农业巨灾保险,该计划主要对参加价格支持计划和收入支持计划的农民进行赔偿,当小麦、高粱、玉米、大麦、高地棉和水稻生产因不利气候而无法播种、栽培或异常低产而造成损失时,参保该计划的农民可获得赔偿。“巨灾风险保障机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农民必须提交最近4年或4年以上的产量记录,主要承保的范围是水灾、旱灾、风灾、火灾、冰雹、低温多雨和病虫害等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当参保农民遇到承保风险发生损失时,可按照对农户平均产量记录的平均数进行5O%的保险赔偿。 洪水、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高度相关性,常常波及面广,损失额大,不符合理想的可保风险条件,是商业保险公司难以承受的风险。而且农业保险经营损失的不确定性较高,从国际农业保险发展的经验来看,建立巨灾专项风险基金是应对巨灾风险的有效举措,建立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迫在眉睫。 要提高农业保险分散巨灾风险的能力,应尽快建立由有关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农业保险风险基金,主要是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并且提高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风险基金的资金需要进行专款专用的管理,来逐步提高农业巨灾发生后能迅速恢复生产的能力。同时,政府和保险公司之间应明确农业保险风险的安排,确定保险公司和政府各需要承担的赔偿比例。保险公司分散风险的方法主要是一些市场化手段;而各级政府需要共同承担解决财政,确保农业保险业务能够持续运作。 从历史来看,农业保险巨灾风险的准备金融资渠道十分狭窄,市场化不充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政府应在巨灾发生的时候能为农民提供大额保险的赔付服务,建立政策性的农业再保险公司来分散保险人的风险,成立全国性的农业保险巨灾风险管理部门,政策性地管理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准备金。可以通过设立国家性的农业再保险公司,

    注意事项

    本文(农业保险对新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