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中国移动TDSCDMA无线子系统设备规范硬件分册.doc

    • 资源ID:4136570       资源大小:612KB        全文页数:5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移动TDSCDMA无线子系统设备规范硬件分册.doc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TD-SCDMA无线子系统设备规范硬件分册TD-SCDMA RAN Sub-systemSpecificationHardware division版本号:1.0.0(报批稿)-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布目录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24.概述45.RNC硬件设备要求55.1.RNC容量55.1.1.RNC容量要求55.1.2.大容量RNC65.1.3.中容量RNC65.1.4.小容量RNC75.2.RNC设备性能要求75.2.1.RNC配置要求75.2.2.RNC备份配置75.2.3.RNC主备倒换功能85.2.4.RNC可用性和可靠性要求85.2.5.RNC资源共享85.2.6.RNC升级95.2.7.软件实现的新特性(无需增加硬件)95.2.8.相同模块间的处理池95.2.9.控制/用户平面能力平衡(资源平衡)105.3.HSDPA/EUL需求115.4.MBMS需求116.Node B硬件设备要求116.1.Node B硬件设备通用需求116.1.1.Node B设备功能116.1.1.1.物理信道的定义116.1.1.2.信道编码和复用116.1.1.3.扩频和调制116.1.1.4.物理层过程126.1.1.5.不连续发射(DTX)126.1.1.6.基带资源共享126.1.1.7.按需购买、逐渐扩展136.1.1.8.HSDPA及LTE支持136.1.1.9.Iub接口开放136.1.1.10.BBU和RRU间接口开放136.1.1.11.载波互助功能146.1.1.12.载波不连续要求146.1.1.13.基站设备扩容需求146.1.1.14.室内覆盖基站信源要求146.1.1.15.Iub接口要求146.1.2.射频指标要求156.1.2.1.频段156.1.2.2.信道安排156.1.2.3.基站最大输出功率156.1.2.4.频率容限156.1.2.5.下行内环功率控制166.1.2.6.功率控制动态范围166.1.2.7.基于P-CCPCH功率精度166.1.2.8.占用带宽166.1.2.9.带外辐射176.1.2.10.16QAM下的带外辐射186.1.2.11.ACLR196.1.2.12.16QAM调制下的ACLR196.1.2.13.杂散抑止196.1.2.14.16QAM调制下的杂散抑止216.1.2.15.发射互调236.1.2.16.发射调制236.1.2.17.16QAM下的发射调制236.1.2.18.参考灵敏度236.1.2.19.动态范围246.1.2.20.邻道选择性(ACS)246.1.2.21.阻塞特性246.1.2.22.互调特性256.1.2.23.杂散辐射256.1.2.24.单天线通道各种信道条件下的Eb/N0256.1.2.25.多天线通道各种信道条件下的Eb/N0256.1.3.Node B设备性能266.1.3.1.单小区用户平面处理能力266.1.3.2.Node B备份功能266.1.3.3.Node B主备倒换功能276.1.3.4.Node B可靠性276.1.3.5.PA效率276.1.3.6.PA以及收发信机性能276.1.4.Node B硬件解决方案286.1.4.1.智能天线286.1.4.2.改进的解调性能296.2.Node B站型相关硬件设备需求296.2.1.宏基站296.2.1.1.通用需求296.2.1.2.站型相关需求316.2.1.3.室外功放单元要求316.2.2.微基站326.2.2.1.通用需求326.2.2.2.站型相关需求336.2.3.BBU346.2.3.1.通用需求346.2.3.2.站型相关需求356.2.4.单通道RRU366.2.4.1.通用需求366.2.4.2.站型相关需求376.2.5.多通道RRU386.2.5.1.通用需求386.2.5.2.站型相关需求396.2.6.Pico RRU406.2.6.1.总体需求406.2.7.TD/GSM双模基站416.2.7.1.通用需求416.2.7.2.TD/GSM双模基站站型相关需求426.2.8.Pico Node B436.2.8.1.总体需求436.3.EUL需求446.4.MBMS需求447.环境要求458.电源和接地458.1.RNC电源要求458.2.Node B电源要求468.3.设备接地要求469.电磁兼容能力4610.安全要求4711.同步要求4711.1.网络同步要求4711.1.1.节点同步4711.1.2.传输信道同步4811.1.3.无线接口同步4811.1.4.Iu接口时间对齐4811.1.5.RNC、Node B及其操作维护系统绝对时间同步要求4812.编制历史49前言本规范定义了中国移动TD-SCDMA无线子系统设备规范,本规范用于指导中国移动TD-SCDMA无线子系统设备选型和网络建设。本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提出并归口。本规范由规范归口部门负责解释。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程广辉、刘京、王小奇、江海涛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无线接入网硬件设备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接口要求、电源要求,同步要求等。适用于网络建成初期2年内的运营需求,供中国移动内部和厂商共同使用。对本规范内容作如下约定:(1) 本规范中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优先级从高到低分P1,P2,P3,TBD。各项要求中明确了优先级和要求商用的时间。(2) 对于优先级的说明:Ø P1 = 非常重要 Ø P2 = 重要Ø P3 = 可选Ø TBD= 待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1YD/T1365-2006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无线接入网络设备技术要求2YD/T1366-2006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无线接入网络设备测试方法33GPP TS25.113 (2004-06) Base Station (BS) and repeater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4ETSI EN 300 386 V1.2.1(2000/03)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equipment;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requirements5GB 4943-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AAL2ATM Adaptation Layer type 2ATM 适配层类型2AAL5ATM Adaptation Layer type 5ATM 适配层类型5ACIRAdjacent Channel Interference Ratio邻道干扰率ACLRAdjacent Channel Leakage power Ratio邻道泄露功率比ACSAdjacent Channel Selectivity邻道选择性ALCAPAccess Link Control Application Protocol接入层链路控制应用协议AM_RLCAcknowledged Mode Radio Link Control确认模式RLCAMRAdaptive Multi Rate自适应多速率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BBUBase Band Unit基带单元BCCH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广播控制信道BCHBroadcast Channel广播信道BERBit Error Rate误比特率BHCABusy Hour Calling Attempt忙时试呼次数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基站收发信机CBSCell Broadcast Service小区广播业务CCCHCommon Control Channel公共控制信道CCHCommon Channel公共信道CCTrCHCoded Composite Transport Channel编码复合传输信道CNCore Network核心网络CPICHCommon Pilot Channel公共导频信道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CRNCControl RNC控制RNCCSCircuit Switched电路交换DCCH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专用控制信道DCHDedicated Channel专用信道DPCCH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DCHDedicated Physical Data Channel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TCHDedicated Traffic Channel专用业务信道DTX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非连续发送DwPCH Downlink Pilot Channel下行导频信道EULEnd User Layer最终用户层FACHForward Access Channel前向接入信道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FERFrame Erasure Rate, Frame Error Rate误帧率FPACH Fast Physical Access Channel快速物理接入信道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Iu UPIu User PlaneIu接口用户面IMAInverse Multiplexing on ATMATM反向复用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国际电信联盟LNALow Noise Amplifier低噪声放大器MBMS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TRMean Time To Repair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PMessage Transfer Part消息传送部分NRTNon Real Time非实时NTPNetwork Time Protocol网络时间协议OVSFOrthogonal Variable Spreading Factor正交可变扩频因子PAPower Amplifier功率放大器PCCHPaging Control Channel寻呼控制信道P-CCPCH Primary CCPCH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HPaging Channel寻呼信道PHSPersona Handyphone System个人手持电话系统PICHPage Indication Channel寻呼指示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SPacket Switching分组交换PVCPermanent Virtual Circuit永久虚电路QoSQuality of Service业务质量RACHRandom Access 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RNSRadio Network Subsystem无线网络子系统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RRURemote Radio Unit远端射频模块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TReal Time实时SCCPSignaling Connection Control Part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CH Secondary CCPCH辅助公共控制物理信道SCHSynchronization Channel同步信道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SIR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信干比SNTPSimple Network Time Protocol简单网络时间协议SRNCServing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服务RNCSTM-1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1同步传输模式1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izat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pPCH Uplink Pilot Channel上行导频信道URAUTRAN Registration AreaUTRAN登记区USIMUMTS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UMTS用户识别模块UTRA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通用陆地无线接入UTRAN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4. 概述TD-SCDMA系统的无线网络子系统(RNS)如图4-1所示。TD-SCDMA系统的无线接入部分(UTRAN)由多个无线网络子系统(RNS)组成,每个RNS包括1个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和一个或多个Node B。在RNS内部,Node B和RNC之间通过Iub接口相连。RNC与RNC之间通过Iur接口(可选)相连。Node B通过空中接口与UE通信;RNC通过Iu-PS接口与CN的分组域相连,RNC通过Iu-CS接口与CN的电路域相连。Iu,Iub和Iur接口控制平面的传输承载都采用ATM AAL5,而用户平面,在Iub和Iur接口上都采用AAL2,在Iu接口上则对CS域采用AAL2,对PS域采用AAL5。对系统来说,RNS将负责控制所属各小区的资源。在图4-1中所涉及到的设备实体包括:移动台(UE):它包括移动设备(ME)和UMTS用户识别模块(USIM)。Node B:为一个小区或多个小区服务的无线收发信设备。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具有对一个或多个Node B进行无线资源的控制和管理的功能实体。智能天线技术及其相关算法是TD-S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图4-1 TD-SCDMA无线网络子系统(RNS)5. RNC硬件设备要求5.1. RNC容量5.1.1. RNC容量要求l RNC最大配置下所支持的Node B数量不低于400个;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1 2007l RNC最大配置下同时支持CS域和PS域的处理能力要求:支持不低于39万BHCA(CS域)和300Mbps(PS域);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1 2007l RNC容量可以软件升级。RNC容量升级/扩容只需要在同一RNC架构下升级软件。任何增加或替换任何硬件都不在此范围内。这种RNC软件容量升级可通过新的软件版本来对现有RNC架构进行RNC功能的软件改进来达到。增加/替换硬件的含义:在现有机框上增加新板卡,在现有或新的机柜中增加新机框,使用更强大的处理器的新版本板卡替换旧板卡。相同架构的新的结构构造(不同的包装、机柜类型或机框类型)不被认为是后向兼容的,所以不在讨论范畴,这种情况被认为是一个新的RNC架构。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5.1.2. 大容量RNCl 最小Node B数: 400;l 最小小区数: 1800;l 最小用户数: 260000;l 最小CS爱尔兰量: 6500; l 最小PS吞吐量: 300Mbps;l 最小STM1接口数: 23+23;l 最小机框数: 2;l RRC连接的最小用户数: 130000;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1 20075.1.3. 中容量RNCl 最小Node B数: 200;l 最小小区数: 900;l 最小用户数: 130000;l 最小CS爱尔兰量: 3250;l 最小PS吞吐量: 155Mbps;l 最小STM1接口数目: 13+13;l 最小机框数目: 1;l RRC连接的最小用户数: 65000;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5.1.4. 小容量RNCl 最小Node B数: 100;l 最小扇区数目: 300;l 最小用户数: 40000;l 最小CS爱尔兰量: 1000;l 最小PS吞吐量: 50Mbps;l 最小非信道化STM1接口数: 9+9;l 最小信道化STM1数: 4+4;l 最小E1数: 200;l 支持E1 IMA或者信道化卡中IMA;l 最小机框数目: 1;l 最小RRC连接的用户数: 20000;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5.2. RNC设备性能要求5.2.1. RNC配置要求l 能够静态配置或动态适应CS域业务处理资源和PS域业务处理资源的处理能力;l 能够调整CS域业务处理资源和PS域数据处理资源各自的处理能力。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5.2.2. RNC备份配置l RNC应具备对主要模块如,时钟模块、核心交换模块,核心控制模块1+1备份,并具备主备倒换功能。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l RNC应对设备业务处理模块具备n+m和资源池方式进行备份的冗余配置能力;系统应保证业务处理模块各板总体处理负荷均衡,业务不应集中在某一或某几个单板上处理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l RNC应对设备业务处理模块具备n+m和资源池方式进行备份的冗余配置能力;系统应保证在采用多个机架和多个处理相同模块的机框时,机架间和机框间相同业务处理模块同样具有资源池和负荷分担的功能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l RNC应对设备接口处理模块具备负荷分担的冗余备份机制,在一个接口出现故障时,系统应能够自动保护切换到其他接口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l 主备倒换为热倒换,备板支持对主板核心数据的实时备份功能,主备倒换时间要求为毫秒级,主备倒换对正在进行的语音和数据业务基本无影响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5.2.3. RNC主备倒换功能l 主备倒换为热倒换,备板支持对主板核心数据的实时备份功能;l 主备倒换时间要求为毫秒级,主备倒换对正在进行的语音和数据业务基本无影响;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5.2.4. RNC可用性和可靠性要求l 设备的预测MTBF至少应达到20万小时以上;l 系统中断服务时间应小于3分钟/年(MTTR假设为1小时) 。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5.2.5. RNC资源共享l 控制面中除Iu接口外,电路域和分组域的资源实现共享;l 用户面电路域和分组域的资源实现共享; l 用户面和控制面的处理资源实现共享。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1 20075.2.6. RNC升级RNC升级基于兼容的硬件(相同的RNC架构),基于相同的RNC架构,通过增加或替换兼容的硬件来进行容量升级/扩容。仅在无法通过软件来提供容量升级(如上一个KPI要求中所描述)时才进行这种类型的RNC容量升级。增加/替换硬件的含义:在现有机框上增加新板卡,在现有或新的机柜中增加新机框,使用更强大的处理器的新版本板卡替换旧板卡。相同架构的新的结构构造(不同的包装、机柜类型或机框类型)不被认为是后向兼容的,所以不在讨论范畴,这种情况被认为是一个新的RNC架构。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5.2.7. 软件实现的新特性(无需增加硬件)新特性仅只需升级软件即可提供,无需增加新单板或用新版本的单板替换已安装的单板。这就是说处理器应支持所有相关控制面或用户面功能,不应出现某个单板专门处理某个特性;处理器应该能够同时支持多个特性,达到硬件的最大利用率。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5.2.8. 相同模块间的处理池l 控制面相同模块间的处理池n 所安装软件/硬件容量应达到合同签署的最大值,并确保最小的业务受限。即不应出现控制面某单个处理器能力受限但整个RNC还有可用处理能力的情况,因为这类处理器应成为资源池以支持软件功能组。也就是说专用于控制面的处理器应成为资源池。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n 在支持控制面相同模块间的处理池时,控制面的单个处理器出现过载时,相同的处理器池中轻载的处理器能分担部分过载处理器的处理量。系统触发这个功能的过载门限(从x%到y%)和轻载门限(z%,z<<x,y)定义不应造成处理器池中的多米诺效应,应对处理器的负荷进行统计监测。处理器负荷指标至少包括CPU占用率和内存占用率两个指标。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l 用户面相同模块间的处理池n 所安装软件/硬件容量应达到合同签署的最大值,并确保最小的业务受限。即不应出现用户面某单个处理器能力受限但整个RNC还有可用处理能力的情况,因为这类处理器应成为资源池以支持软件功能组。也就是说专用于用户面的处理器应成为资源池。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n 在支持用户面相同模块间的处理池时,用户面的单个处理器出现过载时,相同的处理器池中轻载的处理器能分担部分过载处理器的处理量。系统触发这个功能的过载门限(从x%到y%)和轻载门限(z%,z<<x,y)定义不应造成处理器池中的多米诺效应,应对处理器的负荷进行统计监测。处理器负荷指标至少包括CPU占用率和内存占用率两个指标。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l 相同模块间的处理池冗余配置应是n+1或n+m配置。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5.2.9. 控制/用户平面能力平衡(资源平衡)l 控制和用户平面的能力必须平衡配置,分配给每种功能的不同处理器资源不会导致不平衡的控制和用户平面处理能力。也就是说,按照话务模型确定的容量限制,每个功能所分配的处理器资源不应该成为签约的整个RNC容量的阻塞点。例如,如果分配给控制面的处理器资源太少就会成为阻塞点,RNC无法接纳足够的用户,从而导致安装的用户面资源利用率低。应可监测RNC的控制面和用户面的处理器负荷来查看是否存在阻塞点,比如控制面负荷高而用户面负荷低。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l RNC应可监测RNC的控制面和用户面的处理器负荷来查看是否存在阻塞点,比如控制面负荷高而用户面负荷低,并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控制控制面和业务面的处理能力平衡。处理器负荷指标至少包括CPU占用率和内存占用率两个指标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5.3. HSDPA/EUL需求 l 要求RNC在现有硬件不变的情况下,只需通过软件升级支持HSDPA和EUL,且升级后对原系统性能没有任何影响。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5.4. MBMS需求 l 要求RNC在现有硬件不变的情况下,只需通过软件升级支持MBMS,且升级后对原系统性能没有任何影响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6. Node B硬件设备要求6.1. Node B硬件设备通用需求6.1.1. Node B设备功能6.1.1.1. 物理信道的定义R4 功能支持TD-SCDMA系统行标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 第二部分:物理信道和物理信道到传输信道的映射。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6.1.1.2. 信道编码和复用R4 功能支持TD-SCDMA系统行标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 第三部分:复用和信道编码。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6.1.1.3. 扩频和调制R4 功能支持TD-SCDMA系统行标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 第四部分:扩频与调制。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6.1.1.4. 物理层过程R4 功能支持TD-SCDMA系统行标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 第五部分:物理层过程。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6.1.1.5. 不连续发射(DTX)支持承载话音业务时的不连续发射功能。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6.1.1.6. 基带资源共享l 要求同一Node B下的同一扇区可以将所有基带处理板资源当作公用池共享,在此机制下,基带处理板要求有资源池冗余;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l 要求同一Node B(微基站除外)下的不同扇区间可实现基于载波的基带处理板资源共享,系统可灵活配置基带处理板和扇区的对应关系,使得基带处理板可支持对任一扇区的基带处理;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l 要求同一Node B(微基站除外)下的不同扇区间可实现基于载波的基带处理板资源共享,系统可根据各扇区的话务情况灵活动态分配基带处理板和各扇区的对应关系,使得基站基带处理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率;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l R4和HSDPA能够共享Node B 基带处理能力,且至少可以根据两者所使用的处理资源半静态地配置二者占用的处理能力比例;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l 上下行信道占用处理能力能够共享,且至少可以静态配置二者占用的处理能力比例;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l 后期引入的新型基带处理板应该能够支持和原来旧基带处理板共同工作于同一平台下;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1 20076.1.1.7. 按需购买、逐渐扩展l 软件license(用多少付多少)控制增加或限制载波配置;l 软件license(用多少付多少)控制增加或限制基带容量;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6.1.1.8. HSDPA及LTE支持l 硬件平台兼容R4和HSDPA,升级HSDPA时无需更换或增加任何硬件;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l 硬件平台在支持HSDPA时,在上下行1:5时隙比例配置下最大可提供2.24Mbps的数据处理能力;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1 2007l 在升级3载波HSDPA时,硬件平台无需任何更换。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1 2007l 硬件平台兼容LTE,升级支持LTE时硬件平台无需任何更换。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1 20076.1.1.9. Iub接口开放l 各厂家Iub接口开放,允许Node B(含BBU)和第三方厂家RNC互联互通;优先级:P2,要求商用日期:Q4 20076.1.1.10. BBU和RRU间接口开放l 各厂家BBU和RRU间接口开放,允许BBU和第三方厂家RRU互联互通;优先级:P2,要求商用日期:Q4 20076.1.1.11. 载波互助功能l 支持载波互助功能,在处理主载波的功能单元发生故障时,辅载波自动调整为主载波,要求该功能对辅载波的业务无影响;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1 2007l 支持HSDPA和R4载波互助功能,在处理HSDPA的载波单元发生故障时,R4载波自动调整为HSDPA载波,要求对R4载波上正在进行的业务无影响。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1 20076.1.1.12. 载波不连续要求l 支持同一扇区下多频点小区所含主辅载波为15M带宽下非连续载波。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1 20076.1.1.13. 基站设备扩容需求l 扇区基站设备从单扇区3载波升级到单扇区6载波时,无需更换室外单元;l 设备从单扇区(小区)3载波升级到单扇区6载波时,无需更换室内任何模块。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6.1.1.14. 室内覆盖基站信源要求l 基站用于室内覆盖信源连接多个天线通道时,要求基站可将每个天线通道作为独立的小区处理,对每个天线通道进行完备的基带处理;优先级:P2,要求商用日期:Q1 20076.1.1.15. Iub接口要求l 基站Iub应支持E1 IMA电接口或ATM STM-1光接口两种接口方式;l 基站在支持3载波3扇区容量配置时,Iub E1 IMA电接口数量应不少于8个;在采用ATM STM-1时,ATM STM-1光接口数量应不少于2个;l 基站Iub接口在进行E1和STM-1变换时或增加每种接口的数量时,无须采用外部设备,通过变更或增加接口板卡即可完成。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6.1.2. 射频指标要求 6.1.2.1. 频段 l 2010-2025MHz频段;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l 1880-1920MHz频段;优先级:P3,要求商用日期:Q4 2008l 2300-2400MHz频段。优先级:P3,要求商用日期:Q4 20086.1.2.2. 信道安排信道栅度为200kHz,即中心频率必须是200kHz的整数倍。载波频率根据UARFCN定义,UARFCN定义如下:Nt = 5 F (其中0.0 £ F £ 3276.6 MHz F为载频频率,单位为MHz)。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6.1.2.3. 基站最大输出功率在正常条件下,基站的最大输出功率应保持在设备的额定输出功率±2dB范围内。在极端条件下,基站的最大输出功率应保持在设备的额定输出功率±2.5dB范围内。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6.1.2.4. 频率容限射频信号和数据时钟的发生必须使用同一个频率源。在一个时隙周期内,BS的调制载波频率应该精确到±0.05ppm。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6.1.2.5. 下行内环功率控制BS发射机设置内环输出功率的步长必须支持1dB、2dB或3dB。由内环功率控制引起的累积的输出功率改变值的范围如表6.1所示。表6-1: 发射机累积输出功率改变范围步长容限每10步长平均功率变化范围最小最大1dB+/-0.5dB+/-8dB +/-12dB2dB+/-0.75dB+/-16dB+/-24dB3dB+/-1dB+/-24dB+/-36dB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6.1.2.6. 功率控制动态范围最大功率:应大于BS最大输出功率-3dB。最小功率:应小于BS最大输出功率-30dB。下行链路总的功率动态调整范围30dB。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6.1.2.7. 基于P-CCPCH功率精度基本CCPCH的功率与信令消息指示值的误差应该小于表6-2中所对应的值:表6-2: 基本CCPCH的功率与广播值的误差时隙内总功率(dB)P-CCPCH功率误差PRAT-3 < Pout £ PRAT+2+/- 2.5 dBPRAT-6 < Pout £ PRAT-3+/- 3.5 dBPRAT-13 < Pout £ PRAT-6+/- 5 dB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6.1.2.8. 占用带宽当码片速率为1.28Mcps时,信道占用的带宽应小于1.6MHz。优先级:P1,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6.1.2.9. 带外辐射在从离载波频率Df = 0.8 MHz 到f_offsetmax的频率范围内,发射值不应该超过表6.3到表6.5中所定义的最大值。表6-3: 频谱辐射模板值,BS最大输出功率P ³ 34 dBm测量滤波器3dB点的频率偏移, Df测量滤波器中心频率偏移, f_offset最大电平 测量带宽0.8 MHz £ Df < 1.0 MHz0.8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移动TDSCDMA无线子系统设备规范硬件分册.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