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中国移动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原则与方法指导.doc

    • 资源ID:4136560       资源大小:7.24MB        全文页数:15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移动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原则与方法指导.doc

    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原则与方法指导目 录1前言12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概述12.1概论12.1.1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意义12.1.2TD-SCDMA与2G无线网络优化的区别22.1.3TD-SCDMA与WCDMA网络优化的区别32.1.4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与规划设计的关系32.1.5规划软件与实际优化的结合42.2指导思想与原则52.2.1最佳的系统覆盖52.2.2合理的切换带的控制52.2.3系统干扰最小52.2.4均匀合理的基站负荷62.3网络优化两个阶段62.3.1网络开通前的优化62.3.2网络开通后的优化72.4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流程82.4.1设备检查82.4.2数据采集92.4.3DT数据采集分析92.4.4CQT数据采集92.4.5OMC数据采集92.4.6用户投诉数据采集92.4.7告警数据采集92.4.8信令跟踪数据采集92.4.9数据分析及问题定位102.4.10DT数据分析102.4.11CQT数据分析102.4.12OMC性能统计数据分析102.4.13用户投诉数据分析102.4.14信令性能分析112.4.15优化前网络评估112.4.16常用数据分析方法112.4.17网络优化方案的制定实施及评审113TD-SCDMA无线网络专题优化123.1覆盖专题优化123.1.1问题描述123.1.2PCCPCH弱覆盖的优化123.1.3孤岛效应的优化133.1.4PCCPCH 越区覆盖的优化143.1.5干扰优化153.1.6切换区域覆盖优化183.1.7案例分析203.2导频污染专题优化363.2.1导频污染判断363.2.2原因分析373.2.3解决措施383.2.4优化流程403.2.5案例分析413.3切换专题优化473.3.1切换失败率过高473.3.2乒乓切换523.3.3拐弯效应切换失败533.3.4小区切换规划优化建议533.3.5案例分析553.4接入问题专题优化623.4.1原因分析623.4.2解决措施633.4.3优化流程633.4.4案例分析653.5掉话专题优化673.5.1问题描述673.5.2由覆盖引起的掉话673.5.3由于切换引起的掉话683.5.4由于干扰引起的掉话713.5.5案例分析713.6参数优化723.6.1工程参数优化723.6.2无线参数优化调整723.6.3案例分析783.7网络整体性能优化783.7.12G/3G的协同优化783.7.2网络整体覆盖优化KPI783.7.3网络整体业务性能优化KPI793.7.4案例分析814TD-SCDMA无线网络特殊场景优化794.1概述834.2一般楼宇室内场景834.2.1场景特点834.2.2组网思路844.2.3优化建议844.2.4案例分析844.3高速公路场景904.3.1场景特点904.3.2组网思路904.3.3优化建议904.3.4案例分析914.4隧道覆盖944.4.1场景特点944.4.2组网思路944.4.3优化建议954.4.4案例分析954.5机场场景984.5.1场景特点984.5.2组网思路984.5.3优化建议994.5.4案例分析1004.6地铁场景1034.6.1场景特点1034.6.2组网思路1034.6.3优化建议1034.6.4案例分析1044.7奥运场馆场景1084.7.1场景特点1084.7.2组网思路1094.7.3优化建议1104.7.4案例分析1104.8立交桥场景1134.8.1场景特点1134.8.2组网思路1134.8.3优化建议1134.8.4案例分析1144.9广场场景1174.9.1优化场景1174.9.2组网思路1174.9.3优化建议1184.9.4案例分析118附录1TD-SCDMA 部分无线参数1201.1小区覆盖功率类1201.1.1公共下行1201.1.2专用信道功率1231.2移动性管理类1241.2.1小区切换参数1241.3小区接入类1331.3.1小区下行接入功率门限1331.3.2极限用户数1331.3.3上行接入干扰门限1341.3.4下行FPACH 最大发射功率1351.4功率控制类1351.4.1内环功控1351.4.2外环功控1371.4.3上行时隙过载门限1441.4.4上行时隙过载恢复门限1441.4.5上行时隙接纳控制门限1451.4.6上行时隙负荷均衡门限1451.4.7下行时隙过载门限1451.4.8下行时隙接纳控制门限1461.4.9下行时隙过载恢复门限1461.4.10下行时隙负荷均衡门限1471.4.11载频过载门限1471.4.12小区过载门限148附录2高速切换参数148图表目录图目录图1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关系图3图2网络开通前整体优化流程5图3网络开通后整体优化流程6图4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流程图7图5LMT界面显示16图6天线水平面波瓣图18图7优化前测试结果19图8优化后测试结果20图9优化前该路段RSCP值和C/I情况20图10调整后测试结果21图11优化前测试情况22图12优化后测试情况23图13优化前信号覆盖情况23图14配置邻区后信号覆盖情况24图15优化后信号覆盖情况24图16各基站ISCP情况26图17基站位置28图18LMT界面30图19OMCR界面31图20LMT界面32图21优化流程36图22十字路口优化前38图23十字路口优化后39图24优化前导频信号覆盖情况39图25优化后的导频信号覆盖情况40图26调整前测试情况40图27调整后测试情况41图28越区覆盖示意图42图29切换信令流程45图30服务小区邻小区关系示意图48图31优化前信号覆盖情况49图32优化后信号覆盖情况50图33乒乓切换测试结果51图34调整前测试结果52图35调整后测试结果53图36优化前测试情况53图37优化后测试情况54图38路测数据分析流程图57图39话统指标分析流程图58图40寻呼问题分析流程图58图41RRC建立问题分析流程图59图42典型重选参数配置70图43东直门北京移动室内小区规划图75图44东直门北京移动室内情况76图45五楼小区间隔离度分布图76图46五楼小区间隔离度分布曲线76图47电梯覆盖图77图48电梯厅覆盖情况78图49电梯切换79图50个体偏移配置前切换点80图51个体偏移配置后切换点80图52高速优化前切换情况82图53切换失败信令分析83图54优化前测试结果83图55信令分析84图56优化后测试结果84图57厦门仙岳山隧道86图58厦门仙岳山隧道覆盖设计图87图59北京机场3号航站楼平面图90图60航站楼分区示意图91图61频率划分图192图62频率划分图292图63北京地铁10号线牡丹园站系统拓扑图94图64列车行进过程中切换过程96图65单小区覆盖情况97图66单小区在切换情况下覆盖距离和切换区域97图67沈阳奥体中心100图68GSM8小区组网方案101图69TD4小区组网方案101图70天线安装位置101图71天线方向图102图72各种组网方式仿真结果102图73越区覆盖图104图74调整后效果图104图75切换失败图105图76切换成功图106图77RRC连接请求无响应图107图78优化前切换情况以及 主服务小区分布108图79主服务小区分析图109图80优化后主服务小区分布110表目录表1营盘各扇区ISCP值26表2营盘各扇区初始方位角及ISCP值27表3调整2小区方位角后ISCP值27表4调整3小区方位角后ISCP值27表5对已开通基站进行ISCP排查模底28表6网络参数优化前测试结果55表7参数修改55表8测试结果55表9小区个体偏移设置79表10覆盖计算87表11覆盖计算87表12TD和GSM容量对比91表13采用BBU+RRU方案下的地铁覆盖分析95表14各种组网方式的测试结果102表15工程参数调整表109表16重选切换参数调整表109表17PCCPCH功率调整表1101 前言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营效率和运营收益最终归结于网络质量与网络容量问题,这些问题直接体现在用户与运营商之间的接口上,这正是网络规划和优化所关注的领域。由于无线传播环境的复杂和多变以及3G网络本身的特性,TD-SCDMA网络优化工作将成为网络运营所极为关注的日常核心工作之一。本指导书目的是用于指导TD-SCDMA网络优化工作。众所周知,网络优化是一项复杂,艰巨而又意义深远的工作。作为一种全新的3G技术,TD-SCDMA网络优化工作内容与其他标准体系网络的优化工作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的是,网络优化的工作目的都是相同,步骤也相似。不同的是具体的优化方法,优化对象和优化参数。2 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概述2.1 概论2.1.1 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意义TD-SCDMA大规模网络建设即将开展,与其他制式网络相同,TD-SCDMA网络也会经历规划,优化的阶段,并且TD-SCDMA的网络优化在网络建设,运维的重要性是非常大的。通过网络优化可以优化网络规划的结果,规避由网络规划不准确带来的一些弊端,使网络性能全面提高,并且同时指导下一阶段的网络规划工作。网络优化的主要工作是提高网络的性能指标,包括:1 容量指标:反映容量的指标是上下行负载。2 覆盖指标:反映覆盖的指标有PCCPCH强度、接收功率、发送功率和覆盖里程比等,PCCPCH强度是反映覆盖质量的关键参数,覆盖里程比是反映网络整体覆盖状况的综合指标。覆盖的问题主要有无覆盖、越区覆盖、无主覆盖等,覆盖问题容易导致掉话和接入失败,是优化的重点。3 质量指标:对于语音业务,反映业务质量的指标是误帧率;对于数据业务,反映业务质量的指标主要是吞吐率和时延。4 接入指标:反映接入指标的参数是业务接入完成率。移动台发起接入请求,如果在规定时间内移动台不能建立相应的业务连接,则认为接入失败,但是接入失败不包括由于基站主动拒绝而导致不能建立连接(呼叫阻塞)的情况。导致接入失败的主要原因有无覆盖、越区覆盖、临区列表不合理以及协议不完善等。5 成功率指标:反映成功率指标的参数是业务的掉话率。导致掉话的主要原因有PCCPCH污染、覆盖不良、无主PCCPCH以及临区设置不合理等。6 切换指标:反映切换指标的参数是切换成功率。2.1.2 TD-SCDMA与2G无线网络优化的区别2G网络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比较标准的无线网络优化流程,并且形成了一套关键指标体系来反映网络的整体情况,包括容量指标、覆盖指标、接入指标、成功率指标、质量指标和切换指标。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与2G的不同之处在于:7 TD-SCDMA网的无线网络初规划阶段为以后的优化服务提出了更多需求。网络规划的结果将会引导网络建设的规模,TD-SCDMA建设初期,由于网络规划的一些输入,比如话务模型还有完善的地步,因此相对2G而言,TD-SCDMA的网络规划会对日后的网络优化产生较大的影响。8 TD-SCDMA支持多速率业务,包括PS和CS,所以相对2G而言,对不同业务的优化工作也是一种挑战。9 CDMA系统是个自干扰系统,TD也不例外,只是TD系统呼吸效应并不明显,但是如果衡量覆盖与容量的平衡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网络优化就是对受干扰影响的覆盖和容量进行不断分析研究及调整的过程。10 2G与TD-SCDMA共存阶段的优化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必须与现有网长期共存带来的问题。在共存的过程中分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初期重点解决覆盖的问题,要避免影响2G网的稳定性,保持2G业务的连续性,还要突出TD-SCDMA业务的高质量;在业务扩张的成熟时期,要考虑TD-SCDMA、2G负载均衡,提出网络的资源利用率。2.1.3 TD-SCDMA与WCDMA网络优化的区别TDSCDMA系统和WCDMA相比较,它是一个时分CDMA系统,最大的优点是承载非对称数据业务的灵活性。从优化的角度来看,TD的网络优化有如下几个特点:¨ 呼吸效应弱,特别是在异频组网的情况下基本不用考虑。¨ 不同业务的覆盖特性差别不大,组网时对不同业务覆盖优化的工作量相对WCDMA要小。覆盖区域的稳定,带来切换区域的相对稳定,切换优化相对简单。不同业务的连续覆盖能力有较好的一致性。¨ 没有软切换,不用考虑软切换的优化。¨ 频谱利用率高,在N频点5M组网的情况下,可以把公用信道配置到不同的频点上,有效的降低了导频信道和广播信道的同频干扰。¨ 由于TD是时分系统,可以把相邻同频小区的接入信道配置到不同的时隙上,提高接入成功率。¨ 慢速DCA在网络优化中可以根据基站和UE的ISCP测量值将UE分配到不同的载频、时隙,降低同频干扰。2.1.4 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与规划设计的关系网络规划的特点在于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的,严谨的流程来获得具体的网络建设规模,网络建设参数等。这些输出将用于直接指导网络建设。网络规划的结果将直接影响未来的网络优化的工作。网络规划的质量也可以通过后期网络优化的工作量来反应。网络优化在更好的提高网络性能的同时,也会弥补网络规划带来的足,同时根据当地网络优化经验的积累也会为下一阶段该地区的网络规划工作带来非常重要依据。下图指示了网络规划工具与优化工具在网络优化中的联系。传模测试网络仿真系统仿真频率规划、扰码规划、邻区规划SCANNER、RNTTD网络UESCANNERGPSOMSRNTRNANOP路测系统网络规划工具网络优化工具发射机图1 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关系图2.1.5 规划软件与实际优化的结合无线网络优化可以促进规划软件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更加细致、更加精确的网络规划。网络规划用于指导网络建设,网络建设完成后,通过实际的路测优化可以验证网络规划的正确性。目前大多的规划软件能够导入路测数据进行比较验证。这样通过实际的路测数据可以修正规划中的各种参数。例如:通过路测的实际环境可以修正数字地图的偏差;通过路测数据可以把RSCP、C/I等数据导入规划软件,利用实测数据和预测数据进行比较,可以修正传播模型、网络参数等。这样通过实际优化获得的数据能够不断促进规划软件的发展,能够形成更加细致、更加精确的网络规划。网络规划软件除了应用于工程建设之前,指导网络建设外,也可应用在网络优化中。当TD-SCDMA网络投入商用后,仍然需要对网络进行持续的优化。随着用户的增长,网络将暴露出各种规划中无法细致考虑到的问题。此时可能需要更换天线、搬迁基站、增加基站等对网络进行较大的改动。网络商用后,对网络的任何改动,都将影响网络的状况,影响业务的发展,影响用户的感受。预定采取的优化措施是否有效,是否能够达到网络的要求,这是网络优化工程师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利用网络规划软件,可以预先验证将要采取的优化的方案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把网络参数、天线模型、将要实施的优化方案等输入到网络规划软件中进行仿真运算。根据仿真结果判断是否能够达到优化的要求。例如:在需要加强覆盖的区域可以通过建设直放站、增加RRU、或者新建基站的方式来覆盖,但是这几种方案投资和效果都相差很大,采取哪种方案能够满足覆盖要求又能够节省投资呢?这时通过规划软件的仿真计算结果有重要的参考意义。2.2 指导思想与原则移动网络规划和优化的基本原则是在一定的成本下,在满足网络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建设一个容量和覆盖范围都尽可能大的无线网络,并适应未来网络发展和扩容的要求,无线网络优化的目的就是对投入运营的网络进行参数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质量的原因,通过技术手段或参数调整,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的方法,使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同时了解网络的发展依据,为扩容提供依据。TD-SCDMA网络优化的工作思路是首先做好覆盖优化,在覆盖能够保证的基础上进行业务性能优化最后过度到整体性能优化阶段。2.2.1 最佳的系统覆盖   在系统的覆盖区域内,通过调整天线,功率等手段使最多地方的信号满足业务所需的最低电平的要求,尽可能利用有限的功率实现最优的覆盖。2.2.2 合理的切换带的控制  通过调整切换参数,使切换带的分布趋于合理,如:对同频网络,需要控制切换带的导频电平,太高,对其它小区的干扰增大,全网的干扰水平也会增大,太低,切换带容易产生掉话和呼叫失败。 2.2.3 系统干扰最小 调整外环功率控制参数和内环功率控制参数,降低系统干扰。 调整各种业务的初始功率参数,降低业务初始建立时产生的干扰。 调整慢速DCA的参数,尽可能的将干扰影响最小化,如:同一地点的用户分配在不同时隙或不同载波。2.2.4 均匀合理的基站负荷 通过调整基站的覆盖范围,合理控制基站的负荷,使其负荷尽量均匀。2.3 网络优化两个阶段2.3.1 网络开通前的优化网络性能的整体优化是指通过上面章节描述的种种网络优化方法,进行统一的,有步骤的,有较强针对性的网络优化过程。其目的是获得TD-SCDM网络性能的全面提高。这些性能的提高主要反应在网络各项KPI参数中。网络开通前,,需要对整网进行一次全面测试,掌握整网在大量用户入网前的网络指标,在大规模放号前解决网络存在的设备故障和一些规划上不合理因素,并对重点区域进行优化调整。,所使用的网络优化方法主要是DT和CQT测试,而对OMC数据,用户投诉数据等都会很少涉及.由于DT和CQT测试只是典型测试,并不代表全网任意地点的网络性能.因此网络规划前的优化不可能发现全部的网络问题.网络开通前的典型过程一般是路测加信令分析,准确定位问题;RF调整加无线参数优化,解决优化问题。网络开通前的覆盖优化侧重与网络的覆盖效果,业务侧重于业务性能的提高。而整体优化则一方面要提高网络的覆盖质量与此同时要保证网络的业务质量。网络整体优化是网络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客户最关系的环节。覆盖优化业务优化网络整体性能优化图2 网络开通前整体优化流程对商用网络的参数优化要重点考虑几个方面:¨ 全网PCCPCH 覆盖性能。避免出现PCCPCH污染,弱覆盖,无主导小区现象。¨ 全网业务覆盖性能测试。包括各种业务的在加载情况下的覆盖性能。¨ 全网业务性能测试,包括各项业务KPI指标。如呼通率,掉话率,切换成功率等。2.3.2 网络开通后的优化网络开通后的优化工作不仅仅是确保网络运行正常.提升网络性能指标,更重要的是发现网络潜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网络的变化提前做好分析工作.这包括网络话务负荷变动,话务负荷均衡等.网络开通前,缺少用户投诉数据和大用户量时候OMC数据,开通后,这些被屏蔽的问题都会暴露出来.因此在网络开通以后,网络优化重点关注的内容有所变化.网络优化的手段也有了不同,OMC数据和告警数据,用户投诉数据将会成为网络优化的重点参考输入.如下图所示:OMC数据告警数据用户投诉数据联合分析DT/CQT测试优化方案图3 网络开通后整体优化流程网优工程师使用网络优化软件中的网络性能监视功能查询网络性能的动态变化.当发现某一个数据发生异常时.就要结合其他数据进行分析.如某一个小区掉话率较高,就可以结合用户投诉数据,定位问题发生点.然后使用DT和CQT手段进行测试.与此同时,网优工程师根据网络优化软件的网络动态性能监测功能来关注网络性能的动态变化.总结出网络变化变化的规律.这些持续变化有可能反映出网络的变化趋势,由此工程师可以对提前掌握网络的变化情况.作出相对应的应对措施.2.4 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流程图4 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流程图2.4.1 设备检查此工作在工程优化阶段进行;对于运维优化,后台采集的丰富数据已经可以反映出基站的工作状态了。网络优化启动之前,所有站点应该已经完成检查,应能保证工作正常;但实际项目中存在由于单站检查不严或没有检查,导致某些基站工作不正常,影响后续优化工作的开展;为了保证网优工作有序执行,有必要对单站进行抽查。¨ 告警检查¨ 无线参数检查¨ 单站点功能检查2.4.2 数据采集2.4.3 DT数据采集分析了解网络中的各个站点PCCPCH RSCP覆盖范围,以及可以提供不同速率业务的对应区域,该测试主要是了解系统的下行覆盖。按照TD-SCDMA网络优化的流程,首先需要定位PCCPCH的覆盖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定位和解决业务的性能问题。2.4.4 CQT数据采集拨打测试是针对系统的部分KPI指标进行测试验证的重要环节。通常CS域业务CQT测试评估项目包括呼叫成功率、掉话率、质差通话率和平均呼叫时延;PS域业务CQT测试评估项目包括附着成功率、PDP上下文激活成功率、PDP上下文平均激活时间、通信中断率、下行平均传输速率、上行平均传输速率。进行拨打测试要特别注意测试点的选取,室内、室外测试点比例在8:2左右。室内尽量选择有覆盖规划保障的点;对于安装了微蜂窝,或者安装了室内分布系统的地方,需要优先考虑作为测试点。2.4.5 OMC数据采集海量数据采集,适用于运维优化阶段,可使用系统默认的报表统计,也可自定义查询,按照时间段采集所需计数器的值进行统计。2.4.6 用户投诉数据采集适用于运维优化阶段。由于用户申诉都来自切身感受,并且带有网络问题描述和地理信息,需要认真对待。可将申诉数据分类后统一处理。2.4.7 告警数据采集OMC机房均安装有设备告警箱,必须及时响应告警信息。2.4.8 信令跟踪数据采集信令跟踪是优化过程中常用的手段,手机侧和RNC侧均可进行信令跟踪和采集。手机侧采集空口信令,RNC侧采集的信令更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跟踪RNC下的多个用户、单个用户或跟踪某小区的用户。使用专门的信令跟踪工具来进行跟踪分析。根据信令消息和DT及CQT测试定位问题。2.4.9 数据分析及问题定位通过分析测试数据,对优化前的网络进行评估。主要用于发现网络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网2.4.10 DT数据分析对通过信号接收机和测试手机采集到的网络数据进行地理化分析,可以在地图上直观地看到当前网络的信号强度与信号质量、各基站分布及小区覆盖范围、干扰及PCCPCH污染等信息。通常需要完成单基站、基站簇以及全网的PCCPCH RSCP分布图,PCCPCH C/I分布图。对于掉话,切换故障等(或服务质量不好的)区域,可以利用专用优化分析软件提供的数据回放及查询统计功能进行进一步分析。2.4.11 CQT数据分析用优化分析软件对CQT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得到呼叫成功率、切换成功率.呼叫时延、掉话率、数据业务平均速率等指标。对全网故障点进行分析,获取网络性能直观印象,力争找到故障点出现规律,打开解决问题的思路。下图是某地掉话点分布,可见掉话点集中在弱场,拐角处较多。从而确定重点优化地段和内容。2.4.12 OMC性能统计数据分析正式运营的网络才会有海量数据,因此用于运维优化分析。通过对OMC性能统计数据的分析,不仅能获得各小区、基站和网络的各项性能统计指标,而且还可以基本找出网络大致存在的问题,再结合针对性的路测、拨打测试和信令分析,就可以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OMC性能统计数据分析可得到无线网络一般性能指标GPI和关键性能指标KPI,这些指标都是评估网络性能的重要参考。2.4.13 用户投诉数据分析适用于运维优化阶段的数据分析过程。对于用户申诉信息,由于用户描述问题的多样性和表达方式的差异,问题可能不仅仅出在基站侧,往往还涉及到传输系统、计费系统等。因此需要详细加以辨别,找出能够真正反映网络情况的信息。用户申诉可以直接反映问题表现和地理位置信息。2.4.14 信令性能分析通过CQT测试配合UU口和IUB口的信令跟踪以及路测数据,来进行问题的定位。下图是某地TD-SCDMA各种故障信令的分析汇总,从中可以看出何种信令占据故障信令的比例。各种数据分析方法不是相互独立的,需要注意相互之间的关联。如DT/CQT数据都是从网络中直接测量得到的,分析时可能要结合OMC-R的配置参数或OMC-B观察到的RTWP等信息。2.4.15 优化前网络评估评估用于发现网络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网络优化提供指导,也便于进行网络优化前后的性能对比。这一步的工作需要记录以下数据。工程优化前的评估主要是获取部分KPI值:覆盖率、呼叫成功率、呼叫时延、掉话率、切换成功率、数据业务平均速率等。运维优化前的评估还应包括系统资源利用率、最好(最差)小区比例、忙(闲)小区比例等指标。2.4.16 常用数据分析方法优化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多维分析、趋势分析、意外分析、比较分析、排名分析、原因和影响分析等。2.4.17 网络优化方案的制定实施及评审通过网络性能评估和问题分析和定位,制定和实施优化方案。根据数据分析和问题定位,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汇总出网络优化调整方案。协同项目组所有成员或指定人员对调整方案进行评审,避免或调整不当操作。¨ 网络优化方案制定¨ 网络优化方案的实施¨ 优化验证¨ 网络优化报告的编写及评审¨ 项目验收¨ 项目总结3 TD-SCDMA无线网络专题优化3.1 覆盖专题优化3.1.1 问题描述 无线网络覆盖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总体来讲有四类:一是无线网络规划结果和实际覆盖效果存在偏差;二是覆盖区无线环境变化;三是工程参数和规划参数间的不一致;四是增加了新的覆盖需求。良好的无线覆盖是保障移动通信质量和指标要求的前提,因此,覆盖的优化非常重要,并贯穿网络建设的整个过程。移动通信网络中涉及到的覆盖问题主要表现为覆盖空洞、覆盖弱区、越区覆盖、导频污染和邻区设定不合理等几个方面。3.1.2 PCCPCH弱覆盖的优化 3.1.2.1 原因分析弱覆盖的原因不仅与系统许多技术指标如系统的频率、灵敏度、功率等等有直接的关系,与工程质量、地理因素、电磁环境等也有直接的关系。一般系统的指标相对比较稳定,但如果系统所处的环境比较恶劣、维护不当、工程质量不过关,则可能会造成基站的覆盖范围减小。由于在网络规划阶段考虑不周全或不完善,导致在基站开通后存在弱覆盖或着覆盖空洞。发射机输出功率减小或接收机的灵敏度降低。线的方位角发生变化、天线的俯仰角发生变化、天线进水、馈线损耗等对覆盖造成的影响。综上所述引起弱场覆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规划考虑不周全或不完善的无线网络结构引起的¨ 由设备导致的¨ 工程质量造成的¨ 发射功率配置低,无法满足网络覆盖要求¨ 建筑物等引起的阻挡3.1.2.2 解决措施改变弱覆盖主要通过调整天线方位角,下倾角等工程参数以及修改功率参数,另外可以通过在弱场引入RRU从可根本上解决问题;调整天线波瓣赋形宽度,智能天线波瓣赋形宽度有30度、65度、90度、120度,通过调整波瓣赋形宽度可以增加天线的增益,提高PCCPCH RSCP值;在N频点组网规则下,只有主载波TS0时隙配有公共信道。占用TS0时隙的信道有PCCPCH、SCCPCH、PICH、FPACH,将SCCPCH、PICH信道配置在下行业务时隙发送,提高PCCPCH发射功率。总之,目的是在弱场覆盖地区找到一个合适的信号,并使之加强,从而使弱场覆盖有所改善。主要的解决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工程参数调整¨ 调整功率类无线参数¨ 功率调整¨ SCCPCH与 PICH时隙调整增加PCCPCH发射功率¨ 改变波瓣赋形宽度¨ 使用RRU3.1.3 孤岛效应的优化3.1.3.1 原因分析所谓孤岛效应就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因为复杂的无线环境,无线信号经过山脉、建筑物、以及大气层的发射、折射,或基站安装位置过高,以及波导效应等原因,引起在远离本小区覆盖的区域外形成一个强场区域。引起孤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天线挂高太高¨ 天线方位角、下倾角设置不合理¨ 基站发射功率太大 ¨ 无线环境影响3.1.3.2 解决措施关于孤岛区域首先应该是采用调整工程参数等方法,降低山脉、建筑物等对孤岛区域的反射和折射,将无线信号控制在本小区覆盖区域内,消除或降低孤岛区域的无线信号,消除孤岛区域对其它小区的干扰。但是有时因为无线环境复杂,有时无法完全消除孤岛区域的信号,我们可以经过频率和扰码规划降低对其它小区的干扰,并根据实际路测情况配备邻区关系,使切换正常,能够保持通话。调整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需合理设置工程参数,如天线挂高不能太高,天线方位角、下倾角设置需适当¨ 调整基站发射功率¨ 在无法完全消除孤岛区域的信号时,可经过频率和扰码规划,降低对其它小区的干扰¨ 优化邻区配置,使切换正常3.1.4 PCCPCH 越区覆盖的优化3.1.4.1 原因分析越区覆盖很容易导致手机上行发射功率饱和、切换关系混乱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通话质量甚至导致掉话。天线挂高引起的越区覆盖主要是站点选择或者在建网初期只考虑覆盖引起的,一般为了保证覆盖,在初期站址选择的高大建筑物或者郊区的高山之上,但是在后期带来严重的越区现象;通常在市区内,站间距较小、站点密集的情况下,下倾角设置不够大会使该小区信号覆盖比较远;站点选择在比较宽阔的街道旁边,由于波导效应使信号沿着街道传播很远;城市中有大面积的水域,如穿城而过的江河等,由于信号在水面的传播损耗很小,因此一般在此环境下覆盖非常远。这些场景都可能导致越区覆盖,综上所述越区覆盖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天线挂高 ¨ 天线下倾角¨ 街道效应 ¨ 水面反射3.1.4.2 解决措施越区覆盖的解决思路非常明确,就是减弱越区覆盖小区的覆盖范围,使之对其他小区的影响减到最小。通常最为有效的措施就是对天馈系统参数进行调整,主要是下倾角,实际优化工作当中进行下倾角调整之前要对路测数据进行分析,调整后再验证。对功率等参数的调整也能够有效地消除越区覆盖。越区覆盖的解决处理一般要经过两三次调整验证。所有的调整都要在保证覆盖目标的前提下进行。解决越区覆盖主要以下两种措施:¨ 对于市区内,站间距较小、站点密集的无线环境,需合理设置天线挂高及天线下倾角等工程参数站址选择应避免街道效应、水面反射¨ 可以通过调整工程和功率相关参数来减弱越区覆盖,但所有的调整都要在保证覆盖目标的前提下进行 3.1.5 干扰优化3.1.5.1 原因分析TD-SCDMA系统的干扰主要分两个大的方面:系统内和系统外干扰。在系统内由于同频,扰码分配带来的干扰,以及相邻小区交叉时隙等带来的干扰。由于TD是一个TDD系统,所以会带来下行对UpPCH的干扰,严重的时候会使得上行无法接入。系统外的干扰主要是异系统,特别是PHS系统会对TD系统带来比较严重的干扰。同时雷达,军用警用设备带来的干扰。以上各种干扰都会对TD系统网络性能造成很严重的影响。通常进行干扰原因分析时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同频干扰 ¨ 相邻小区扰码相关性较强 ¨ 交叉时隙干扰¨ 与本系统频段相近的其他无线通信系统产生的干扰,如PHS、W、GSM甚至微波等等。¨ 其他一些用于军用的无线电波发射装置产生的干扰,如雷达、屏蔽器等等。3.1.5.2 解决措施系统外的干扰需要多方面的资源协调解决。而对于系统内的同频干扰,在做频率规划时应尽量使频点分配最优,在后期加站时也要特别注意频点的规划,避免产生严重的同频干扰。由于TD系统在同一个时隙内采用码分多址接入,因此要用扰码来区分同一时隙内的用户,所以扰码的分配要对扰码的相关性进行考虑。对于下行对上行带来的干扰,主要的解决方法是采用Upshifting技术。也就是将UpPCH重新配置,使它所处的时隙无干扰。干扰的主要解决方法如下:¨ 对于系统内的同频干扰,在做频率规划时应尽量使频点分配最优¨ 后期加站时也要特别注意频点的规划,避免产生严重的同频干扰¨ 扰码规划时,需考虑选择正交性好的码子¨ 对于相邻小区交叉时隙等带来的干扰,可调整交叉时隙优先级¨ 对于下行对上行带来的干扰,可将UpPCH重新配置,使它所处的时隙无干扰¨3.1.5.3 干扰问题的排查方法干扰排查步骤:首先排查设备自身问题带来的干扰,然后排查外部干扰源带来的干扰。TD自身干扰的特点就是和频点密切相关。目前我们室外基站使用的大都是6个频点,那么,即使由于某个基站对其他基站造成了干扰,也只能是在这6个频点中,而另外的3个频点必然没有任何干扰。所以,只要观察是否满足这个特点就可以得到准确判断。内部干扰的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基站之间不同步,比如GPS失锁或者采用了模拟时钟;或者某些小区配置的上下行时隙格式和其他小区不一致。当排除了系统内干扰以后,就可以初步定位为系统外干扰。异系统的干扰比较复杂,因为很多的干扰源是未知的,需要根据干扰信号的特点进行分析,逐步通过多个角度来定位。可以从如下四个角度来判断干扰信号的来源:11 干扰和时隙的关系:如果和时隙相关,说明干扰源是一个时分系统。目前的时分系统只有TD和小灵通。小灵通根据其时隙特征,会影响到TD的TS1和TS2。TD信号由于长时间发射的时隙只有TS0和DwPCH,在GPS同步并且各小区时隙配置相同的情况下,最多也只会有两个时隙受影响。12 干扰信号的特性:如果干扰变化比较剧烈,没有规律,则说明此干扰信号很可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移动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原则与方法指导.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