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

    • 资源ID:4133083       资源大小:124.50KB        全文页数:10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第1单元 长度单位 一、单元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2、地位与作用: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4、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五、单元教法设计: 1、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1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六、课时安排:4课时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2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直尺、纸条、回形针、练习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感受长度这个量: (1)出示新铅笔、教师书写笔,比一比,谁长谁短? (2)提出新问题: 铅笔和教师书写笔到底有多长呢?这就要用长度来表示。(板书:长度)2、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学生看图教师叙述: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来测量长度的。例如:用手臂、手指、鞋长、步长等做工具来测量。 (2)分别演示:用手臂测黑板长,用手指测课桌面的长边,用步长测教室长。记下结果。 (3)学生同法操作,记下不同人测的结果。(数与单位齐全)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3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4)思维导向:同一个物体,为什么测得的长度数据不一样? (5)揭示矛盾问题:每个人所用的测量工具和单位都不一样, 故量出的长度也不同。 (6)思维导向:要想准确地量出这些东西的长度,应该怎么办? 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1)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经常用到的工具是尺子。尺子有很多种,课件简介。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 (2)这就是我们学生常用的尺子,叫直尺。请你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观察后汇报,课件展示:直尺放大图,使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 尺子上有很多密密麻麻的线,叫刻度线。 长些的线都对应着一个数字,从0到20。还有两个字“厘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补充板书:单位。板书:厘米)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厘米,感受1厘米的长度。 (1)在直尺上找: 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一找,并把它表示出来。 交流得出:在直尺上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刻度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问:除了刚才找出的这段是1厘米,你还能找到哪段是1厘米吗? 提示思考后得出:直尺上从刻度1到刻度2、从刻度2到刻度3都是1厘米。 感受1厘米的长:用两个手指在尺子上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看着两指之间的距离,把它记在脑子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2)在生活中找1厘米: 我们刚才在直尺上找到了1厘米,下面找一找,在我们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长度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4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大约是1厘米? 举 例:拿出你的手指在直尺上量一量,看看你的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想一想:我们的作业本里哪种格子大约是1厘米宽? 2、认识几厘米,感受几厘米的长度。 (1)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2)指导操作:用左手大拇指尖掐在直尺的0刻度线上,右手大拇指尖掐在2刻度线上。 (3)两指尖之间是几厘米长?0到3呢? (4)小 结:(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5)再操作:掐在4和7上,这之间是几厘米? 掐在5和14上,这之间又是几厘米? (6)小 结:(末端数减始端数的得数就是几厘米。)(7)比划一下10厘米是多长?问:你的直尺是多少厘米长? 3、用厘米量。 (1)课件展示测量纸条长的方法: 两对齐:直尺与长边对齐,不能斜着;0刻度线与纸条左端对齐。 看刻度: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2)学生实测物体的长,并随机点名回答,防止单位说错。 板书数量与单位,介绍长度表示方法:几厘米,几。 测量自己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 同桌互换纸条测量,两人结果一致? 量一量你的新铅笔和用过的铅笔分别长多少厘米。 量一量练习本的长边多长。 量一量你的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几厘米。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5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一的12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和本领?(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尺子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时要注意把尺子0刻度对准所量物体的左端,看右端对准尺子上的刻度几,就是几厘米。)五、课堂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一、长度单位 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直尺、软尺、卷尺、皮尺等)长 度 单 位:厘米 cm 1厘米 2厘米 3厘米 7厘米 10厘米 26厘米 1cm 2cm 3cm 7cm 10cm 26cm 课后反思: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6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第2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并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卷尺、1米长的绳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问:你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学生操作:用直尺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边和短边各是多少厘米。 启发思考:长边不止20厘米长,该怎么量?(在20厘米处做记号,再接着量,最后加起来)交流测量的结果。 3、学生操作:用直尺量一量课桌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并把结果告诉大家。 4、请一名小朋友用直尺量黑板的长,再请他用米尺量。问:发现了什么? 说 明:前面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 5、揭 题: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做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和用米量。)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7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二、探究实践,体验活动。 1、认识米尺,感受1米的长度。 (1)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 出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也可表示为1m。 课件展示:米尺放大图,感受米尺的结构。 米尺的一面上有厘米刻度线,对应的数字是从0到100,有100厘米,也就是1米。 米尺的另一面也有刻度线,这面是寸和尺为单位的,我们以后学,现在不管它。 学生操作:拿出准备好的1米长的绳子,把它拉直。仔细看一看,再闭眼想一想,1米有多长? 学生操作:两人一组,用米尺或1米绳子比一比两臂张开长,看从左手指尖到右边哪里是1米。 学生操作:两人一组,用米尺或1米绳子比一比身高,看从脚底到胸前哪里是1米。 学生操作:用1米绳子比一比,课桌面长边有1米长吗? 看一看,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感知几米的长度: 学生操作:两人一组,用米尺,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学生操作:点两人合作,用米尺,量出教室地面长和宽分别是几米。 (3)认识米与厘米的进率。 再次展示米尺:米尺是1米长,上面有100厘米。 启 发 思 考: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 生 操 作:用20厘米的直尺量一量1米绳子,看看绳子有多少厘米? 小 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并引读:1米100厘米)2、用米量。 (1)出示卷尺:这是卷尺。它可以量较长的物体长度或较长的距离。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8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2)学生操作:让两个小朋友合作到展示台上量出几条长绳子的长度。 (3)小 结:量物体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端开始,一般用米尺或卷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一直量到物体的另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这样才能量准确。 三、巩固练习:课本练习一的P8第3、4、5题。 3题:用新铅笔在米尺上比出。 4题:根据生活认识判断。 5题:用卷尺直接量出黑板长,把卷尺靠在黑板前,轮流读出别人的身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我们不仅认识了米,学会了用米去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距离,还知道了1米100厘米)我们认识了米和厘米,学会了用米和厘米量。厘米适合表示较短的长度;米适合表示较长的长度。 五、拓展练习:比较长短,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 1米 10厘米 40厘米 1厘米 1米35厘米 5厘米 28米 六、课外活动: 我们认识了米和厘米,学会了用米和厘米量。回家后选择你最想量或最感兴趣的物体,用直尺和1米绳子测一测、量一量,并把它记录下来。 七、板书设计: 认识米和用米量 工 具: 米尺 软尺 卷尺 标 注:1米、2米、3米、6米、9米 进 率: 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1m=100cm 100cm=1m 课后反思: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9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第3课时 认 识 线 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感知线段,认识线段的特征,并体验画线段的方法以及估算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的长,能用直尺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像、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 教学难点:学会画制定长度的线段。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卷尺、1米长的绳子 教学过程:直尺,细铁丝。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 1、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小明家到学校有4条路,走那条路最近?为什么? 导 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弯的、直的东西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2、认识线段。 (1)出示:直尺、直的吸管、弯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 问:你觉得这些东西哪些是直的? (2)小结:像这样直直的线,有两头的,我们就叫它线段。(板书课题:认识线段)(3)教师在黑板上画几条线段后介绍: 线段都是直的。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10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线段的两端有两个点,表示线段的端点。 3、找线段。 (1)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为什么?(学生交流,说一说、评一评。)(2)P5做一做第1题。(并说出判断的根据。)二、自主探究,量画线段。 1、量线段。 (1)提出问题: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怎么量呢?点名说说,教师示范。 (2)学生操作:量一量课本P5上线段的长度,并标注在线下。(教师巡查指导)。 (3)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准线段的左端,直尺不能把线段蒙住。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量折线。 (1)提出问题:小花画了一条这样的线,(黑板上画出折线),怎样测量它的长度? (2)点名回答,或启发回答:这里面有线段吗?可以看成几条? (3)小结量法:分段测量,再加起来。 3、画任意线段:直尺放平,铅笔贴着直尺,从任意地方起,画至任意地方止,拿开直尺,标注端点。 4、连接指定的两点成线段:转动直尺挨着两点,露出的差不多多,在两点之间画直线。 5、P5做一做第2题。 6、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1)提出问题:刚才我们画了许多线段,都不知道多长。现在我们学习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 (2)示范画法: 纸上合适的地方画左端点,确定线段起点;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11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直尺平放纸上,左手指稍张按住直尺,右手拿笔,从0刻度线处按下铅笔,笔尖贴着直尺,往右慢慢画,到3刻度线停止。 拿开直尺,在线的右边标注端点。 (强 调:一定要按住直尺,在画的过程中,要保证尺子不移动,笔尖贴着直尺,把线画直。)(3)学生练习: 在练习本上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10厘米长的线段,线下标注。 同桌互查:量一量同桌所画线段是不是5厘米和10厘米。 三、巩固练习。 1、P6做一做: 1题:先量出那条线段的长度,再在下面画一条。 2题:先把直尺靠上长线段,线段要看得见,让0刻度线与红旗下的黑点对齐,在3厘米刻度线处竖着画个短线,在短线上画花。画树和气球都要从红旗开始量。 2、P9第6、7题: 6题:提示学生转动直尺或转动书本,尺线靠近,端点对齐。 看看测量的结果,发现了什么:长方形对边相等(一样长),正方形四个边都相等。 7题:先激发兴趣,让学生两手握书,伸直手臂,看起来右边竖着的长一点;再把书横过来,伸直手臂看看,感觉上面那条长点。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线段,线段的特征,还有怎样量一条线段的长度,怎样画线段。)五、板书设计: 认 识 线 段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12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课后反思: 第4课时 练 习 课 教学目标: 1、巩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进一步认识线段,熟练掌握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方法(限整厘米)。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对长度和长度单位的感受以及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比较长短。 教学难点:用熟悉事物的长度来判断长度单位。 教具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在练习本上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 2、比一比,按从短到长排列: 10米 1米 5厘米 10厘米 1厘米 50厘米 3、说一说前三节课我们曾经量过物体的长度。 食指宽(1)厘米 食指长(3-4)厘米 中指长(5)厘米 新铅笔长(20)厘米 一步距离(50)厘米 桌面长边(60)厘米 米尺长(1)米 教室门宽(1)米 黑板长(4)米 教室长(9)米,宽(6)米 篮球场长(28)米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1、提出问题:P7例8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13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2、引导分析: (1)要解决什么问题? (2)怎样思考?(在直尺上比出13厘米)要学生比划出13厘米,想一想,旗杆可能只这么长吗?那肯定是13什么? (3)还可以怎样想? (用熟悉的事物已知的长度来比较,例如:直尺是20厘米,新铅笔长20厘米,米尺1米,身高1米多,教室长9米)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用熟悉的事物来比较判断;防止题意理解错误,而用直尺在图上测量)四、题型练习:指导完成P9-10第8-11题。第8题: (1)理解题意:判断单位对不对。 (2)提示思考:用熟悉的事物联想每个长度分别有多长。 26米(篮球场长边28米); 50厘米(课桌面长60厘米); 3厘米(食指长3-4厘米)6米(教室宽6米); 8米(教室长9米); 10厘米(直尺的一半长)(3)然后判断事物长度表述是否正确 第9题: (1)理解题意:先估计;再量一量,选择正确的答案画勾。 (2)引导估计,然后学生测量、判断。(大门比1米宽,房门比1米窄)第10题: 看图理解题意,再提示思考:说得对不对,要看他们测量、读数、计算对不对。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14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逐一引导判断,并引导说出正确说法。 第11题: (1)看图理解题意: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乌龟,提出数学问题)(2)怎样思考?点名回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思考。 (乌龟爬的是线段,几厘米可以用直尺量出来;)(图上还有蚂蚁的路线,提出数学问题肯定是问什么?)(它爬的路线是折线,可以看成几条线段?怎样测量?怎样计算?)(3)小 结:测量多条线段时要标注长度,防止忘记了。 五、单元小结:本单元结束了,你知道了什么?或学到了什么?1、为什么要统一长度单位。(说一说为什么)2、知道1厘米和1米有多长。(比划一下)3、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1米100厘米)4、知道用厘米和米表示事物的长度。(例如)5、比较长度的大小时,单位要化统一才能比,不能用数字直接比。跟元角分一样。 六、课堂作业。 七、板书设计: 用熟悉事物的长度来比较判断 食指宽1厘米 食指长3-4厘米 中指长5厘米 直尺和新铅笔长20厘米 一步距离50厘米 桌面长边60厘米 米尺长1米 教室门宽1米 黑板长4米 教室长9米,宽6米 篮球场长28米 课后反思: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15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一、单元教学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以及相关应用。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计算,并说明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三、单元教学重点: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在熟练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 五、单元教学措施: 1、依托小棒的操作理解算理算法。 2、以讲解、模仿、自主应用的方式学习竖式笔算,逐步提高熟练程度。 3、结合具体情境和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六、课时安排: 1、两位数加一位数4课时 2、两位数减一位数4课时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16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3、解决问题2课时 4、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5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第1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正确列竖式。 教学难点:掌握笔算的书写和计算方法,能熟练列竖式计算。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P11主题图,故事化情境 2、了解图文数学信息: 二(1)班是2个老师带着35个学生; 二(2)班是2个老师带着32个学生; 二(3)班是2个老师带着37个学生; 二(4)班是2个老师带着34个学生; 二、提出问题,列式待算。 1、课件提出问题,引导分析问题: 要解决什么问题? 知道了什么? 怎样解决?(就是把学生数和老师数加起来)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17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2、列式待算:352 三、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1、用小棒来算:拿出小棒,数出35根摆好。以前我们接着把2根小棒摆在35根的右边,今天起变成摆在35的5根的下边,与5根对齐。数一数,是多少根? 2、引出新知:以前我们用小棒算出或者口算出来后就直接写得数,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写竖式,用笔算的方法计算。(笔算就是列竖式计算)3、引导列竖式笔算: (1)竖式怎么写?拿算术本,写35+2=的横式,然后学着老师的样子写,注意空格。 像摆小棒的样子:在横式加号下格分两格写35。 3 5 2 3 5 + 2 3 7 然后在2的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等号。 (2)竖式怎样计算? 先算个位,527,在2下写7。 再算十位,上面十位是3,下面十位没有就是0,3加0得3,得数十位处写3。 352的得数就是37,37写得与35的数位对齐。 (3)最后在横式后写上得数。(强调这步一定不能忘了。)4、交换加数:235 怎么列竖式笔算?(过程略,防直接口算先在横式上写得数)5、在算术本上把以上两式各学写2遍,边写边读。 教师逐个巡查。 6、再试一试: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18 在十位3 的下面前一格写加号,2没有十位就空着,再在5的下面写2,个位5和个位2对齐。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列竖式计算408 (过程略)四、巩固练习:P12做一做。 1题:引导第一式的书写和计算,强调不忘横式最后写得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两式,教师巡查。 2题:引导编题,带单位列横式,然后指导竖式的书写和计算。 五、拓展认识: 用竖式笔算可以算很复杂的算式,例如:425153(讲解竖式书写与计算过程)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笔算,也就是列竖式计算。 竖式计算作用很大,可以算很复杂的加减法。 今后我们做加减法时就要有四步:看横式,写竖式,竖式算得数,横式写得数。 七、课堂作业。 八、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笔算:列竖式计算 3 5 2 3 7 3 5 + 2 3 7 课后反思: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19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第2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教学难点:掌握笔算的书写和计算方法,能熟练列竖式计算。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列竖式计算:(点名演板,余下人在算术本上做。先巡查,后订正)344 725 342 495 二、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列式待算: 1、课件展示:承接单元主题图提出问题:二(1)班和二(2)班一共多少名学生? 2、引导分析: (1)要解决什么问题? (2)怎样思考?(求两个班一共多少人,就是把两个班人数加起来。)(3)列式待算:3532 3、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加数情况,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三、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20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1、用小棒来算3532: (1)摆小棒: 先拿35根小棒摆在桌上,左边3捆右边5根。再在下面对应摆上32根,3捆与3捆对齐,散的5根与散的2根对齐。 (2)算小棒:散的加散的,是7;整捆加整捆的,是60。得数是67。 2、引导列竖式笔算: (1)尝试自主探究:昨天我们模仿什么写竖式的?谁能模仿小棒的摆放写出竖式? (2)竖式怎么算: 先算个位,52得7,在得数区个位对齐写7; 再算十位,33的6,在得数区十位对齐写6; 得数就是67。最后在横式上写得数67。 3、再试一题:列竖式计算5740(引导书写和计算的过程)4、小 结:写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先算个位,再算十位。 四、巩固练习:P13做一做 1题:看小棒写横式,再写竖式,相同数位对齐,算得数。 2题:注意书写顺序:看横式,写竖式,算竖式,横式写得数。 五、补充练习:P15第1、2题。 学生在算术本上抄题,完成笔算,注意空格。(教师示范两例,余自主完成,巡查)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在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在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数位对齐,并从个位加起)七、课堂作业:练习册 八、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21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3 53 26 7 5 74 09 7 十 个 十 个 3 5 5 7 3 2 4 0 6 7 9 7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教学难点:掌握进位方法,理解进位点的意义,能熟练列竖式计算。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列竖式计算:(点名演板,余下人在算术本上做。先巡查,后订正)344 495 7222 3042 二、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列式待算: 1、课件展示:承接单元主题图提出问题:二(1)班和二(3)班一共多少名学生? 2、引导分析: (1)要解决什么问题? (2)怎样思考?(求两个班一共多少人,就是把两个班人数加起来。)(3)列式待算:3537 3、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加数情况,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22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三、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用小棒来算3537: (1)摆小棒: 先拿35根小棒摆在桌上,左边3捆右边5根。再在下面对应摆上37根,3捆与3捆对齐,散的5根与散的7根对齐。 (2)算小棒:散的加散的,57得12,捆1捆余2根; 整捆加整捆的,3捆加3捆再加进位的1捆,得7捆。 得数是72。 2、引导列竖式笔算: (1)尝试自主探究:昨天是模仿什么写竖式的?谁能模仿小棒的摆放写出竖式? 点名试一试,并问为什么这样写。 (2)竖式怎么算: 先算个位,57得12,向十位进1,个位写2。(小1写在横线十位下或得数十位处均可); 3 5 再算十位,33得6,再加进位过来的1,十位得7。 3 7 得数就是72。 7 2 3、比较总结:讨论比较:例3和上节课的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总 结: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列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都可以从个位加起。 不同点:例3出现了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4、尝试练习:P14“做一做”。 前2式引导进位的书写和十位相加,末式引导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以及进位。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23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三、巩固练习。 1、P15第4、6题。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 集体订正,纠正典型错误。 2、P14“思考题”。 (1)结合实例说明题意:18、27有什么特征? (2)启发思考:有这种特征的数还有那些?照样子写几个。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在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在笔算加法时要注意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五、课堂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3 5 + 31 7 7 2 教学反思: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24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第4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掌握进位方法,能熟练列竖式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列竖式计算:点4名演板,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后集体订正。 563 5623 5429 4848 2、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和进位)笔算方法。 二、题型练习。 1、P15第3题。 (1)了解文字和表格信息。 (2)根据问题在问号后列出横式,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2、P15第5题。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25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三题的书写和计算过程,对照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书写和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指出错在哪,并把错误的地方改过来。 3、P16第7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P16第8题。 要求: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然后把得数卸载横式下面,最后比多少。教室巡视,找出部分同学计算较慢和错误的原因。 5、P16第9题。要 求: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再把得数卸载横式后。教室巡视,找出部分同学计算较慢和错误的原因。 6、P16第10题。 可利用卡片改成竖式,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7、P16第11题。(1)了解图文信息。(2)引导解决(1)小题: 求什么?怎样列式? 列竖式计算,横式后写得数和单位。 (3)引导解决(2)小题: 理解题意:买两样或三样,可以在50元以内或刚好50元,但不超过50元。有序思考:从飞机开始,按顺序组合,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飞机和汽车、飞机和火箭、飞机和船; 汽车和火箭、汽车和船; 火箭和船 引导口答:可以买( )和( ),或者( )和( ) 三、课堂小结。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26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有的同学能很快口算出来,就不用笔算。口算不出来,就用笔算。 有些题目要求列竖式笔算,就必须列竖式笔算。 四、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5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鼓励学生探索算法,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概括能力及迁移类推能力。 3、结合情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掌握笔算方法,能熟练列竖式计算。 教具准备: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列竖式计算: 3623 3650 3628 2、小明有16张卡片,小红有9张,小明比小红多几张?小红比小明少几张? (课件提示分析)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 北京举办了2021年的奥运会,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取得金牌第一的好成绩,请看统计表。(课件展示)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27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2、读统计表,了解数据。 3、提出问题: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课件展示)4、列式待算:3623 5、观察算式特点,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 三、探求新知。 1、教学例1:5622 (1)操作小棒,理解算理:摆36根小棒,减去22根,怎么减的?(课件展示)(2)竖式计算。(课件展示)(3)思考: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笔算减法和笔算加法一样,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再减,并从个位减起。 2、补充教学,P18做一做。(1)课件引导完成。(2)小结各式算法。 3、在算术本上学习列竖式计算。 三、巩固练习:P20第1、2题。 第1题:在书上完成。 第2题:在算术本上抄写横式,笔算。 四、课堂小结。 学了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 2、个位相减得0写0,十位相减得0不写。 课后反思: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28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第6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并能正确笔算。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学习习惯和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掌握退位方法,理解退位点的意义,能熟练列竖式计算。 教具准备:小棒、课件2-5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68 104 157 125 178 116 128 105 137 189 2、列竖式计算:(点名演板,余下人在算术本上做。先巡查,后订正)344 4631 3738 453 7828 9990 二、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列式待算: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29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1、课件展示:承接单元主题图信息提出问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