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普通生物学实验》课程标准.doc

    • 资源ID:4132030       资源大小:173.50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普通生物学实验》课程标准.doc

    普通生物学实验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普通生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涉及生物体的形态与结构,生长发育的生理和生物类群的分类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该课程能够使学生掌握生物体细胞、组织、器官各个层次的结构,结合生理功能与环境特点,去认识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二、课程目标训练学生熟悉普通生物学实验的一般知识,掌握普通生物学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的实验能力;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知道理解掌握学会1显微镜的使用和生物绘图2细胞基本结构的观察3细胞组分的鉴定4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5生物组织6鱼的系列实验7花药和花粉的结构及其发育8眼虫、草履虫形态结构与生命特征9蛙的系列实验10罗氏沼虾和棉蝗的比较11脊蛙反射及反射弧分析12凝集反应13叶绿体色素提取和理化性质测定14植物类群15动物类群16植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定四、课程实施(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教学内容总时数(60学时)教与学的方法建议显微镜的使用和生物绘图3示范教学 反复练习细胞基本结构的观察3讲解 示范, 实际操作细胞组分的鉴定4讲解 示范, 实际操作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4讲解 实际操作 讨论生物组织4讲解 实际操作 讨论鱼的系列实验4讲解 示范, 实际操作花药和花粉的结构及其发育4讲解 实际操作 讨论眼虫、草履虫形态结构与生命特征3讲解 实际操作 讨论蛙的系列实验4讲解 示范, 实际操作罗氏沼虾和棉蝗的比较4讲解 实际操作 讨论脊蛙反射及反射弧分析4讲解 示范, 实际操作凝集反应4讲解 实际操作 讨论叶绿体色素提取和理化性质测定4讲解 实际操作 讨论植物类群4讲解 实际操作 讨论动物类群4讲解 实际操作 讨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定3讲解 实际操作 讨论(二)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要求本课程的教学以教学班分组进行。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五、教材编写与选用王英典 刘宁 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出版白音 普通生物学实验指导 自编教材六、课程评价本门课程的实验考核,是综合一个学生的实验态度、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实验过程中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的成绩。其中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40%,实验中的现场考核占50%,其他占10%。“实验报告成绩”的评定主要根据学生的总结分析和实验记录来确定该学生对本次实验的掌握情况。“现场考核”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是否能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取得预期的实验结果,进行现场打分;还包括实验中的提问等。“其他”是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包括出勤、实验态度等。制定该课程标准小组成员签名:石海英 温彩燕审核者签名:岳强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是独立设课,该课程是本科生物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拓宽,生物化学的实验方法与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掌握和学会生物化学实验方法与技术,对其它很多学科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生物化学实验与生物化学基础理论课紧密结合,使学生将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有机地结合,将书本知识用于实验,在实验中更深刻地理解基础理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生物化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研究与应用生物化学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教学和实际应用。二、课程目标1.熟悉生物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独立的实验能力。2 .通过性质试验,验证各类常见的生物大分子物质的主要性质和鉴定方法,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巩固和加深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3.使学生基本掌握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泳仪、pH计等仪器的使用,并掌握层析、电泳、离心、光谱光度等生物化学基本技术。4.在实验中要有严紧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与实验结果,要善于发现新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数据处理、创新能力。5.树立密切合作的风气,在实验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修养。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本实验课的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学科知识点的认知。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基本技能给予说明和解释。掌握是指运用理解的学科概念、原理、实验方法和技术,说明、解释、类推同类学科知识和现象。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生物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 ”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本标准中“*”号的内容为选做实验或开放性实验,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选做实验的内容,并鼓励微生物学兴趣爱好者进行既定的开放性实验或自己设计开放性实验。实验内容教学要求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实验一、基本操作及氨基酸、蛋白质一般理化性质1.实验室其它常规仪器的应用 2.实验室安全、急救知识3.蛋白质的颜色反应4.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实验二、生化样品的制备1.研磨的使用 2.高速组织捣碎仪 3组织匀浆器实验三、蛋白质的提取分离1.离心机的使用 2.分离纯化 3.鉴定实验四、核酸分离制备与鉴定1. 离心机的使用 2肝糜的制备 3分离纯化 4.鉴定实验五、氨基酸的纸层析1.滤纸准备 2.点样 3.展层和显色实验六、凝胶层析1.凝胶的处理 2.装柱3.平衡 4加样与洗脱 5收集与测定 6.凝胶柱的处理实验七、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1.点样2.电泳3染色4.定量分析实验八、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1.电泳槽的安装 2.分离胶的选择和配制 3.分离胶的灌制 4.浓缩胶的配制和灌制 5.样品的制备 6.电泳 7.染色与脱色 8.相对分子量的计算实验九、蛋白质的浓度测定(双缩脲法) 1.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2.标准曲线的绘制 3.样液的测定.实验十、蛋白质的浓度测定(考马斯亮蓝法)1.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2.标准曲线的绘制 3.样液的测定.实验十一、微量凯氏定氮试验1消化2定氮仪的洗涤 3蒸馏 4滴定 5.计算实验十二、酶的活力测定1.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2.标准曲线的绘制 3.样液的测定.实验十三、维生素的定量测定1.样品的制备 2.滴定 3.计算四、课程实施(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是本科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共30学时(理论学时为54学时,见基础生物化学课程标准),一般情况下,每周安排4学时。本课程标准共提供了13个实验,64学时。其中5个实验共22学时为必做实验,6个实验共26学时为选做实验,2个实验共16学时为开放实验。本课程学时数为30学时,因此,每届学生的生物化学实验除了必做实验22学时外,还在选做实验部分安排8个学时的实验内容。具体学时安排如下:实 验 名 称分配学时实验属性开出要求教与学的方法建议实验一、基本操作及氨基酸、蛋白质一般理化性质4基础必做技术指导,操作训练实验二、生化样品的制备4综合选做技术指导,操作训练实验三、蛋白质的提取分离4综合选做技术指导,操作训练实验四、核酸分离制备与鉴定6综合必做技术指导,操作训练实验五、氨基酸的纸层析4综合必做技术指导,操作训练实验六、凝胶层析8综合开放实验技术指导,操作训练实验七、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4综合必做技术指导,操作训练实验八、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8综合开放实验技术指导,操作训练实验九、蛋白质的浓度测定(双缩脲法)4综合必做技术指导,操作训练实验十、蛋白质的浓度测定(考马斯亮蓝法)4综合选做技术指导,操作训练实验十一、微量凯氏定氮试验6综合选做技术指导,操作训练实验十二、酶的活力测定4综合选做技术指导,操作训练实验十三、维生素的定量测定4综合选做技术指导,操作训练(二)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要求1、开课时,任课老师需要向学生讲清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终考试方法、实验须知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2、学生每一人或两人一组完成实验。学生提前5分钟进入实验室,对号入座,不经允许,不要随意换位;进入实验室后不许大声喧哗,不要乱走动;实验过程中要严肃认真,不许说笑;爱护实验室内所有的实验用品、仪器设备,注意安全。3、预习实验指导,写出实验预习报告;实验前教师检查批阅好预习报告,学生实验操作前,指导教师就实验操作基本原理及有关问题进行讲解、讨论及提问,进行必要的演示。实验时认真巡回指导,实验后批改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4、每次实验学生必须做到:预习好;操作好(实验安排有序;实验操作正确;观察仔细;记录完整等);结果好(实验结果达到预期目的);实验报告好(包括目的要求、基本原理、器材、操作步骤、实验结果与讨论等项目);实验作风好(态度严谨、认真、实事求是)。5、任课老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实验过程中按要求做好学生实验情况及结果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开出记录。做好阶段小结及期终考核。6、 实验方式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老师在适当时间予以指导;严格要求要求学生,使实验操作规范化,老师作示范,强调其要点学生自己练;对实验中所出现的一些现象多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它们学会分析结果,并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根据实验的进行程度,引导学生更深入思考,逐步树立他们的创新意识。 五、教材编写与选用生物化学实验教材要在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下,实行多样化。选用陈钧辉等主编的生物化学实验(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也可以选用其他公认的水平较高的教材 。六、课程评价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实验课的成绩采用“325”方案进行综合评定,即实验报告占30%,平时的实验态度及操作技能占20%,实验操作考试50%。实验操作考试的主要内容及考试办法:根据生物化学实验中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出多个实验操作题,让学生随机抽签参加实验操作考试。课程标准编写小组成员: 朱必凤,刘主、易道生审核者签名:岳强动物生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动物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动物机体机能及其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类、动物类各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动物生理学的任务是以哺乳动物器官生理学为主线,研究动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及其规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动物生理学,了解动物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本学科重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够掌握本大纲所规定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如,野生动物饲养学、动物营养学、野生动物病理学、药理学、动物行为学、动物繁殖学、野生动物生态学、野生动物兽医临床诊断学等其他专业课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二、课程目标通过系统学习动物生理学课程,应使学生1. 了解动物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2. 掌握本学科重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树立动物机体的机能观点。3. 了解不同进化水平、不同生活环境中各种动物生理机能的特点,特别是 哺乳动物各器官、系统的正常生理机能、活动规律;4. 熟悉各器官、系统、各功能间的相互联系及其调节方式;5. 熟悉各器官、系统与内外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6. 熟悉生理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7. 本学科的国内外生理学新近展。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知 道理 解掌 握学 会一、什么是生理学二、生理学的研究意义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     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知道理解掌握学会第一节 生物的应激性和兴奋性一、应激性与兴奋性的概念二、引起兴奋产生的主要条件1  刺激强度2  刺激时间3  强度-时间变化率三、组织发生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1  绝对不应期2  相对不应期3  超常期4  低常期第二节 神经肌肉的生物电现象一、生物电的发现二、损伤电位三、静息电位及其产生原理-离子学说 (德伯尔斯坦)四、动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1  概念2  动作电位形成原理钠离子平衡电位3  动作电位的特点4  兴奋性的变化与动作电位的关系第三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一、神经冲动的产生1  内向电流与外向电流2  阈电位3  局部兴奋与锋电位 二、兴奋的传导1  兴奋的传导机制局部电流学说2  兴奋在有、无髓鞘的神经纤维上的传导3  兴奋传导的特征:绝缘性、双向传导、全或无、相对不疲劳性。第四节 神经冲动在神经、肌肉之间的传递一、神经肌接头的结构突触二、冲动在神经肌接头的传递过程三、神经肌接头兴奋性传递的特点第五节 肌肉的收缩一、肌肉收缩的形式1  等长收缩与等张收缩2  单收缩与强直收缩二、肌肉收缩的机制1  骨骼肌的细微结构2  肌肉收缩的机制滑行学说三、兴奋收缩耦联过程四、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第二章     血液教学要求知道理解掌握学会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一、血液与体液二、血液的组成三、血液的理化特性:渗透压、悬浮稳定性、脆性第二节   血液的机能一、红细胞的生理机能二、血细胞的吞噬作用三、淋巴细胞及其特异性免疫功能1  淋巴细胞的类型2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四、血小板的止血功能第三节   红细胞的凝集与血型一、红细胞的凝集及产生机制二、ABO血型系统的分类依据及输血关系三、RH血型系统及交叉配血实验第三章     血液循环教学要求知道理解掌握学会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一、心肌的结构与机能特点二、心动周期的概念三、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理四、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五、心音第二节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及生理特性一、心肌细胞1  普通心肌细胞:心房肌与心室肌2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二、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  心室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理2  特殊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形成机理三、心肌的生理特性1  心肌的兴奋性2  自动节律性:介绍节律的产生,什么是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3  心肌的传导性:优势传导通路4  心肌的收缩性四、心电图(ECG)第三节   血管生理一、血压的形成二、动脉血压及其影响因素三、静脉血压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1  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及支配血管的神经2  心血管的调节中枢3  心血管运动的反射性调节二、体液调节1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3  抗利尿素4  其他第五节   微循环、组织液与淋巴循环一、微循环二、组织液与淋巴液第四章     呼吸生理教学要求知道理解掌握学会第一节   呼吸运动与肺通气一、呼吸的概念二、呼吸器官及其功能三、肺通气1  呼吸肌与呼吸运动2  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3  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四、肺容量与肺通气量1  肺容量:潮气量、功能余气量、肺活量2  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最大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第二节   呼吸气体在体内的交换与运输一、气体的交换1  气体交换的原理2  气体交换的动力3  气体交换的过程4  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二、气体在体内的运输1  氧气的运输2  二氧化碳的运输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一、呼吸中枢二、呼吸节律的形成三、呼吸运动的调节1  肺牵张反射2  呼吸的化学调节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教学要求知道理解掌握学会第一节   消化与消化系统的结构第二节    消化管的运动及其调节第三节   消化液的分泌及其调节 第四节   吸收一、吸收的概念与过程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第六章     泌尿生理教学要求知道理解掌握学会第一节 肾脏的结构特点与机能一、肾脏的结构特点二、肾脏的功能三、肾脏血液循环的特征第二节 尿液的形成一、肾小球的滤过机能1  滤过膜极其通透性2  有效滤过压3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1  重吸收的部位2  各种物质重吸收的机制3  影响肾小管重吸收的因素三、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机能1  肾小管分泌与排泄的机制2  影响肾小管分泌功能的因素第三节 尿液的浓缩与稀释一、尿液浓缩和稀释的机制逆流学说二、影响尿液浓缩的因素第四节   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一、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二、醛固酮的作用三、甲状旁腺激素作用第七章     感觉器官教学要求知道理解掌握学会第一节   感觉过程的一般原理一、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第二节   哺乳动物的视觉器官一、眼的结构二、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1  成像的光学原理2  眼的折光系统3  眼的调节4  眼的折光异常:近视、远视、老光、散光三、瞳孔和瞳孔对光的反应四、眼的感光机能1  视网膜的结构特点2  两种感光细胞的感光作用:中央视觉与周边视觉,光敏度与视敏度3  视网膜的光化学五、颜色视觉的产生三色学说六、视觉的中枢通路与皮层定位第三节   哺乳动物的听觉器官一、外耳和中耳的传音功能1  外耳的集音和传音功能2  鼓膜和中耳听骨链的增压效应二、耳蜗的结构与感音-换能作用1  耳蜗的结构2  耳蜗的功能三、听觉的神经通路第四节   前庭器官一、前庭器官的种类二、半规管的结构与功能1  半规管的感受装置2  半规管的适宜刺激四、椭圆囊和球囊的功能第五节   其他的感受机能一、嗅觉的感受器和机能二、味觉的感受器和机能第八章     神经系统教学要求知道理解掌握学会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二、神经元间的相互作用方式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一、反射和反射弧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三、反射中枢的兴奋传布及其传布特征四、中枢抑制1  中枢抑制的意义2  突触后抑制3  突触前抑制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  脊休克的产生和恢复2  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3  牵张反射:位相性牵张反射; 肌紧张; 牵张反射的感受器及其形成机制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1  脑干网状结构及对肌紧张的调节2  去大脑僵直三、基底神经节对运动的调节四、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五、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  大脑皮层的分区及机能定位2  大脑皮层运动区的机能特点3  锥体系与锥体外系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机能一、脊髓的感觉传导与分析机能二、丘脑的感觉分析功能三、感觉的特异性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四、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机能五、痛觉生理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一、植物性神经系统1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特征2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一、条件反射的概念、形成及消退二、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三、学习与记忆四、脑电图五、觉醒与睡眠第九章     内分泌系统教学要求知道理解掌握学会第一节   内分泌腺与激素一、内分泌腺的类型二、激素的作用及其机制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一、下丘脑的内分泌机能1  下丘脑与腺垂体的机能联系2  下丘脑的促释放激素与抑制释放的激素二、脑垂体1  位置与结构:神经垂体与腺垂体2  腺垂体激素的生物学作用3  神经垂体激素:种类与来源; 生物学作用; 分泌的调节第三节   甲状腺一、位置与结构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三、甲状腺机能的调节第四节   肾上腺一、位置与结构二、肾上腺皮质激素:种类、生物学活性、调节三、肾上腺髓质激素四、肾上腺机能的调节第五节   胰岛一、位置与结构二、胰岛激素的生物学作用1  胰岛素2  胰高血糖素三、胰岛机能的调节第六节   甲状旁腺一、位置及形态二、甲状旁腺激素与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三、降钙素的生理功能第七节 生殖与性腺一、男性生殖1  男性生殖腺睾丸2  睾丸功能的调节二、女性生殖1  女性生殖腺卵巢2  卵巢的内分泌机能3  月经与排卵4  妊娠四、课程实施(一)实验教学学时分配表(共12学时)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类型实验类别每组学生数1神经肌肉生理4综合性实验必修42循环生理2综合性实验必修43循环呼吸综合大实验4综合性实验必修44肾脏生理2综合性实验必修4合计 12   (二)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人体解剖生理学,总课时54学时,其中理论课42学时,实验课12学时,每周安排4学时。具体安排如下:章次主要内容课时建议教与学的方法建议总课时理论课实验课绪论11多媒体教学1第一章     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642多媒体教学、标本演示和实验观察。2第二章     血液532多媒体教学、标本演示3第三章     血液循环752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法4第四章     呼吸生理442多媒体教学、标本演示5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55实验室内讲解、学生观察、实物演示。多媒体教学法。6第六章     泌尿生理442演示、观察、归纳、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语言呈示。7第七章     感觉器官44心脏及血管解剖结合实验讲解,生理部分配合多媒体、图片、标本讲授。8第八章     神经系统862解剖部分结合实验讲解,生理部分讲解法、直观法、归纳法等。9第九章     内分泌系统66解剖部分结合实验讲解,生理部分多媒体教学、标本演示等。544212(三)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要求1、教学班是主要的教学组织,班级授课制是目前理论课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实验可采用分组教学;理论课教学充分利用标本、模型、投影片、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教学,而且注重几种组织方式灵活组合,尽量减轻学生的生理负担和心理疲劳。有时间也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如外出参观见习。2、教学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手段围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目的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技能之同时启发思维、发展智力,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4、评价教学方法要以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好的教学方法应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自己的教育观念。五、教材编写及选用教材:动物生理学 杨修平、肖向红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动物生理学肖向红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动物生理学实验杨修平、肖向红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参考书:比较生理学   李永材、黄溢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4.7生理学(七年制) 姚  泰主编 神经生物学纲要   徐  科主编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肖向红主编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内部资料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朱思明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8现代生理学实验教程 沈岳良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2.2 医学机能学实验教程 胡还忠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2六、课程评价1、这门学科的评价依据是本课程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2、考试时间:150分钟(理论考核120分钟、实验技能考核30分钟)。3、考试方式、分制与解释理论课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满分为100分,占总评成绩的70%。实验技能考核是在实验室内操作考核,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4、题型比例填空题20%、选择题20%、判断题10%、简答题15%、论述题15%、综合分析题20%。5、题样与目标定位示例(1)填空题:(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知与掌握程度)例: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对 有较大的通透性,所以,静息电位又称 的平衡电位。(2)选择题(单项选择):(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识别程度)例:下面那种情况不属于排泄?A 结肠和直肠排出的食物残渣。B 结肠和直肠排出的胆色素。C 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D 皮肤分泌的汗液。E 肾脏排出的尿液。(3)判断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例:胎盘也能分泌性激素。 (4)简答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例:血浆胶体渗透压是如何形成的?有何重要生理意义?(5)论述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学会程度)例:论述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与神经肌肉细胞的动作电位有什么主要区别? (6)综合分析题 (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学会程度)例:当机体出现急性出血时,可能出现那些代偿性反应?制定该课程标准小组成员签名:黄红英审核者签名:岳强食用菌学实验教学课程标准(生物科学专业)一、 编写依据根据我校制定的食用菌教学课程标准,并结合实验室的具体条件制定本课程标准。二、 实验目的和要求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食用菌最基本的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良好作风。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做到:1、 实验预习:每次实验前必须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及方法。2、 实验结果观察及记录:要求认真、及时地做实验记录。对于当时不能得到结果而需要连续观察的实验,则需记录每次观察的结果,以便分析。3、 实验报告:每次实验结果,应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填写实验报告,文字力求简明准确。4、 对显微镜等贵

    注意事项

    本文(《普通生物学实验》课程标准.doc)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