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中国电信WiFiWiMAX技术发展策略.doc

    • 资源ID:4131770       资源大小:296.50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电信WiFiWiMAX技术发展策略.doc

    中国电信Wi-Fi/WiMAX技术发展策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06年05月目录1、 竞争环境分析11.1 Wi-Fi公共接入市场竞争11.2 固定无线接入市场竞争11.3 移动数据接入市场竞争22、 技术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32.1 Wi-Fi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32.1.1 发展现状32.1.2 存在问题42.2 WiMAX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42.2.1 固定WiMAX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42.2.2 移动WiMAX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53、 技术定位与发展策略63.1 无线技术的定位63.2 Wi-Fi发展策略73.3 固定WiMAX发展策略83.4 移动WiMAX发展策略83.5 多业务的综合发展策略9附件1: 无线接入技术分析与典型应用111、 Wi-Fi111.1 行业发展现状111.2 标准现状121.3 业务能力与典型应用132、 固定WiMAX152.1 技术特性152.2 业务能力与典型应用162.2.1 业务能力162.2.2 典型应用163、 移动WiMAX173.1 技术特性173.2 业务能力与典型应用193.2.1 业务能力193.2.2 典型应用20附件2: 竞争环境分析211、 WiFi接入业务212、 固定WiMAX接入业务:223、 移动WiMAX接入业务234、 中国电信的宽带无线接入业务SWOT分析25附件3:成本分析271、 Wi-Fi成本投资分析271.1 设备配置271.2 设备成本271.3 投资回收期计算282、 WiMAX成本投资分析292.1 WiMAX (802.16-2004)投资回收期计算292.2 WiMAX (802.16-2005)投资回收期计算30附件4:3.5GHz频率分配情况331、 第1、2次频率招标情况332、 第3次3.5GHz频率分配情况35中国电信Wi-Fi/WiMAX技术发展策略近年来,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快速发展,Wi-Fi大规模应用, WiMAX逐步成熟, 3G网络建设在即,中国电信作为传统运营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考虑到目前其他电信运营商在Wi-Fi/WiMAX方面的市场举措,综合考虑这些技术和3G的协同发展,制定本技术发展策略,以利于提前开展相应准备工作。1、 竞争环境分析随着无线数据接入市场的发展,中国电信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下面分析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中国电信面临的主要竞争情况。1.1 Wi-Fi公共接入市场竞争中国电信天翼通业务在酒店、机场、会议中心、商务楼宇等热点地区为用户提供Wi-Fi上网服务。天翼通业务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中国移动的随e行业务,该业务通过GPRS和Wi-Fi捆绑,提供用户随时随地接入网络的无线接入业务。由于该业务通过短消息开通Wi-Fi上网账号和密码、通过移动话单出帐,比天翼通业务在业务开通和出帐方面具有优势。移动通信网络和Wi-Fi网络的融合成为趋势,Wi-Fi接入将成为移动数据接入业务的重要补充手段。为应对中国移动随e行业务的竞争威胁,打造中国电信移动数据接入业务品牌,中国电信应重视天翼通业务的发展,培养家庭和企业用户使用天翼通业务的习惯,重视和扩大热点区域的建设。未来3G牌照发放后,应提供3G和Wi-Fi捆绑的业务,通过3G/Wi-Fi多模数据卡等形式发展用户。1.2 固定无线接入市场竞争1、南方市场2006年4月中国网通宣布在广东省采用固定WiMAX设备建设固定无线接入系统,设备采购意向合同为2.8亿元人民币,第一期5000万人民币。虽然中国网通的固定WiMAX业务在业务接入成本、带宽和QoS保障上比不上中国电信的有线接入业务,但是该行为将对中国电信在广东省的接入市场产生以下两个威胁:1) 接入市场客户资源的争夺,尤其是大客户资源的争夺,如企业、小区客户资源;2) 基站站址的争夺。因此,中国电信需要密切关注中国网通的市场动向,通过市场营销策略,积极留住竞争对手争夺的宽带接入客户,同时规划和储备好中国电信3G网络建设所需基站站址。2、北方市场中国电信在北方地区通过固定无线接入系统,提供企业和小区的无线接入、话吧、Wi-Fi的Backhaul的无线承载业务。北方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中国网通,由于其在北方有丰富的有线接入资源,因此,对于中国电信开展的同类业务具有资源优势、成本优势所形成的竞争优势。综合以上因素,中国电信在北方需要充分利用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积极发展企业、小区等ARPU值较高的优质客户,同时积极切入到行业应用的解决方案中,如满足电力、水利、金融、油田、交通等的无线通信/监控需求。1.3 移动数据接入市场竞争中国移动在移动语音方面有庞大的用户群和多年的运营维护经验,3G牌照发放后中国电信在移动语音方面短期内很难取得竞争优势。但中国电信利用现有固网宽带数据接入优势,在综合宽带数据业务甚至移动数据业务方面将有能力取得行业领先者地位,主要原因如下:1) 中国电信有庞大的家庭和企业宽带数据接入用户群;2) 中国电信拥有3G牌照后,将有能力提供用户固定、移动多种接入形式可选的(xDSL光纤3GWi-Fi)数据接入手段,而其他移动运营商能够提供的数据接入手段较单一;3) 中国电信在天翼通业务上积累了一定的无线数据业务运营的经验。因此,移动数据接入业务将可能成为3G数据业务发展的一个亮点,促进3G业务的开展,从而成为中国电信未来的业务增长点之一。未来移动数据接入市场,中国电信将面临如下的竞争:1) 中国移动如果获得WCDMA牌照并建设HSDPA系统,将提高数据卡接入业务竞争的进入门槛,对中国电信的移动宽带数据接入业务提出新的挑战。2) Intel计划2008年将WiMAX终端芯片集成到笔记本电脑中,WiMAX终端将零成本。中国移动为增强移动数据业务竞争能力,有可能建设WiMAX网络,同时将对中国电信的宽带数据接入业务构成威胁。2、 技术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2.1 Wi-Fi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2.1.1 发展现状目前,Wi-Fi行业发展呈现以下趋势:全球Wi-Fi热点数目、用户数、家庭和企业部署的网络数目不断增多; Wi-Fi设备以遵循IEEE802.11b/g的设备为主,设备价格相对较低;Wi-Fi终端形式多种多样,Wi-Fi逐渐成为笔记本电脑的标准配置;Wi-Fi和3G的双模终端已经面市;3G和WiFi融合的业务成为趋势。目前国内WiFi热点约1万多个,主要由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等运营商建设。2003年运营商开始大规模网络建设,2004年由于Wi-Fi业务收入及商业模式等问题,后续建设规模不大。中国电信Wi-Fi接入业务品牌为“天翼通”,热点数量2000多个,集中在上海、广东和福建等省市。截至到2004年上半年,用户数33000多。网络主要位于酒店、机场、会展中心等地。中国移动的Wi-Fi接入业务牌品牌为“随e行”,Wi-Fi与GPRS捆绑服务。截至到2004年7月有1338个热点,用户40000多。网络主要位于机场、宾馆、展厅等。中国网通的Wi-Fi接入业务品牌为“无限伴旅”,热点数量为600多个,分布在20多个城市中。到2004年初用户数3000多。网络主要位于商务楼宇、机场、居民小区。中国联通Wi-Fi接入业务只作了部分试点,没有进行大规模投资建设。2.1.2 存在问题中国电信天翼通业务的主要问题是:相对中国移动的随e行业务,天翼通业务开通和出帐复杂。2.2 WiMAX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WiMAX产业在WiMAX组织的推动下取得了长足发展,产业链已初具规模。目前WiMAX论坛的成员已超过370家,包括芯片制造商、设备制造商、运营商、相关论坛以及研究组织等,从标准制定到核心网络构建、接入网设备研发以及终端芯片制造、测试仪器仪表制造,各环节多厂商合作开发环境已初步形成。1) 芯片制造商:Intel、Fujitsu微电子、Wavesat、Sequans和Beceem等公司。2) 设备制造商:包括Alcatel、Alvarion、AirSpan、proxim、西门子等宽带无线接入领域的大部分厂商已经发布了其固定WiMAX产品,并在中国电信北方地区与中国网通南方地区进行了应用,移动WiMAX产品处于研发状态,预期2006年可以推出商用产品。3) 运营商:加入WiMAX论坛的电信运营商有一百多个,包括AT&T、Sprint、英国电信、法国电信、德国电信、Varizon等。2.2.1 固定WiMAX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2.2.1.1 固定WiMAX产业化现状WiMAX论坛的认证实验室CETECOM Spain,与主流WiMAX设备供应商合作,进行广泛和严格的测试,包括协议符合性、射频符合性和互操作性测试。目前从首次开始对设备进行WiMAX认证工作以来,已有十几款固定WiMAX产品通过了认证。包括AirSpan公司的MacroMAX基站和用户站解决方案、Axxcelera公司的ExcelMax基站、Sequans Communications公司的SQN1010-RD用户站解决方案、西门子(Siemens)的WayMAXvantage基站和用户站解决方案,以及Wavesat公司的miniMAX用户站解决方案等。2.2.1.2 固定WiMAX发展面临的问题1、频段不确定目前可供WiMAX考虑的频段包括2.32.6GHz、3.33.6GHz、5GHz这些频段。由于世界各国的频谱分配现状和无线电管制政策差异很大,因而各个地区倾向的WiMAX频谱也有很大差异,所以WiMAX将可能根据各个国家频谱的分配情况来确定WiMAX的运营频段,最终WiMAX将使用哪一个频段将可能会对WiMAX的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目前中国固定WiMAX的商业应用利用的原有3.5GHz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频段,国家尚未为固定WiMAX分配统一的频段。2、互操作性有待验证WiMAX最大特性在于其互联互通的能力,WiMAX论坛做为推动802.16标准设备在全球应用的组织,正积极推动组织内各大系统厂商之间设备的互通性测试工作。目前通过认证的产品可以达到空口协议的一致性认证,在业务提供、QoS等级设置、安全定义等方面是否可以进行完全的互操作未进行认证测试,因此在WiMAX的标准化进程中,WiMAX的互操作性尚有待进一步加强。3、技术替代风险固定WiMAX面临着应用场景有限的问题,在技术演进方面,802.16-2005可以提供更为完善的基于固定的宽带无线接入功能,802.16-2004需要面临着802.16-2005固定接入解决方案的取代威胁。2.2.2 移动WiMAX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2.2.2.1 移动WiMAX的产业化进程802.16-2005标准即IEEE 802.16e,802.16-2005标准是已获得批准的802.16-2004标准的扩展,将为固定运行的当前标准增加数据移动的内容,并采用效率更高的OFDMA技术。2005年12月7日,IEEE发布802.16-2005移动WiMAX标准D12版本,其设备认证测试工作将在2006年下半年启动。在移动WiMAX领域,芯片制造商、设备厂商和服务提供商都在积极推动移动WiMAX的商用进程。Motorola已完成基于802.16-2005 Ultra Light基站,阿尔卡特公司在2006年3GSM全球大会展示了基于IEEE 802.16-2005标准的Evolium WiMAX基站。包括爱立信、西门子、中兴、华为等公司也在积极开展基于移动特性的WiMAX产品,预计2006年可以提供商用版本。2.2.2.2 移动WiMAX发展面临的问题1、频段不确定与固定WiMAX不同,移动WiMAX如果需要组网建设的话,将需要更低的频段与更宽的信道带宽。在目前可用的频段中,将2.32.5GHz分配给移动WiMAX较为合适,目前只有极少数国家已经明确了相应的频段规划,一般情况下,需要较多的频点才能实现移动WiMAX的大规模组网,因此移动WiMAX还需要在频率资源分配的方式上寻求突破。2、市场定位与运营的挑战在市场定位方面,移动WiMAX最终是作为宽带无线的接入解决手段,还是独立组网提供宽带移动化业务,或是做为3G数据业务的补充,都取决于运营频段与监管政策的确定。如何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并构建一个有效合理的商业模式,使其在满足不同用户不同需求的同时能够保证运营商的盈利,并且避免对现有业务的影响,是移动WiMAX面临的一大挑战。3、 技术定位与发展策略宽带无线网络的发展目标是建成统一的核心网络和业务平台,实现Wi-Fi、WiMAX和3G的综合接入,逐步建成高速率、广覆盖、具有多业务、差异化承载能力的、用户可识别、设备可管理的、统一的、无缝连接的宽带无线网络/移动通信网络,为用户提供家庭、办公、移动,随时随地的无缝宽带数据业务体验。3.1 无线技术的定位Wi-Fi是一种局域网技术,处于产品成熟期并已经形成规模效应,设备成本较低。WiMAX是一种城域网技术,固定WiMAX已经成熟并处于快速发展期,由于成本较高,主要面对中小企业和行业应用;移动WiMAX由于存在频段、政府管制政策等许多不确定因素,发展前景不明确,需要进一步跟踪研究。移动WiMAX可以满足固定WiMAX的典型市场应用,产业化进程较快且易于形成规模效益。Wi-Fi、 WiMAX与3G面向不同市场,虽有交叠但不存在替代关系。建议采用3G做广域覆盖,WiMAX做城域覆盖,Wi-Fi做热点补充。未来的网络运营中,广域覆盖的3G网络以语音业务为主,数据业务为辅;WiMAX仅做区域覆盖,以提供高速速据业务为主,VoIP语音业务为辅;Wi-Fi具有市场先发优势,可以在数据业务上为WiMAX、3G提供补充。对于TD-SCDMA运营商,为应对EVDO/HSDPA的竞争,采用移动WiMAX可以作为数据业务的补充。为避免同质化竞争,3G、WiMAX、Wi-Fi综合接入将成为中国电信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现在Wi-Fi、WiMAX业务的有效定位和发展,将有助于3G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因此,目前需要考虑Wi-Fi的发展,积极进行Wi-Fi应用模式创新。未来中国电信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建设移动WiMAX网络,充分利用WiMAX终端零成本特性,发展移动数据接入用户;同时提供用户多模数据卡接入方式,采用多接入手段、多种产品组合,通过有效市场营销方式,占据移动数据接入业务行业领先地位。3.2 Wi-Fi发展策略Wi-Fi主要应用在热点覆盖,由于宽带数据业务是中国电信的最大优势,Wi-Fi的发展策略应综合考虑中国电信宽带业务、3G业务的需求,借助宽带数据业务有利于3G品牌的建设与业务的推广,因此中国电信应采用积极的发展策略:研究新的运营模式,积极试验,按需建设,积极推广。3G网络建设后,结合3G的发展中国电信下阶段应加强以下工作:1) 针对家庭宽带用户(比如xDSL),建议提供集成Wi-Fi的调制解调器供用户选择;2) 对于有宽带数据业务需求的热点,应加强Wi-Fi热点建设;3) Wi-Fi可以作为商务领航应用产品之一,满足中小企业无线办公需求;4) 需要积极发展天翼通用户,培养家庭用户无线上网习惯;5) 在家庭和企业用户中树立中国电信移动数据接入业务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培养用户品牌忠诚度,为中国电信顺利发展3G移动数据业务,应对市场竞争打下良好的客户基础;6) 对于多网合一室内分布系统,在具备用户需求、技术许可和良好应用模式条件下,应积极开通Wi-Fi业务。3.3 固定WiMAX发展策略固定WiMAX逐步成熟,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其存在一定技术替代风险。固定WiMAX的目标市场主要是企业及行业应用,其发展策略是效益优先,按需建设,积极培育宽带数据业务市场,积累WiMAX运营经验。在有明确用户需求前提下建站布点,稳步发展。固定WiMAX可以作为接入、传输和业务承载手段,北方电信缺少接入资源,建议在保证投资效益的前提下,针对中小企业用户和行业用户积极拓展业务。南方电信为应对其他运营商的挑战,应以有线接入技术为主,固定WiMAX为辅,加强市场营销,积极拓展宽带数据业务,保持市场优势。其主要应用是解决接入资源紧张和行业用户需求。南方电信在发展WiMAX时将面临接入频率缺乏问题,优先考虑3.5GHz频率、或租用其他运营商的频率、或改频,频点可以考虑3.33.4GHz频段和现有的微波频段,但存在较大政策风险,产品的定制也是一个问题。目前,开展固定WiMAX业务的目的是开拓市场,储备站址,积累WiMAX运营经验。为应对挑战,中国电信下阶段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 加强南北电信的宽带数据业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2) 802.16-2004产品性能的测试,重点关注外场性能;3) 在技术和投资可行的条件下,新建室内分布系统馈缆应考虑未来3.5GHz频率以内WiMAX业务需求。3.4 移动WiMAX发展策略移动WiMAX的发展目前仍有许多不明确因素,不仅仅是技术、频率问题,还取决于政府监管政策,因此需关注产业政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在频段、管制政策明确之前,中国电信的发展策略是“密切跟踪数据业务市场竞争,加强宽带品牌建设;积极跟进,先行试验”。移动WiMAX的发展主要受工作频率和带宽二大因素影响,其发展前景可以概括为二种:1) 发展成为一种准移动通信系统,成为3G潜在的竞争对手;对于移动运营商可以将其做为移动网络的补充手段;2) 发展成为宽带的无线接入技术,应用在宽带接入市场。对于中国电信,移动WiMAX主要应用市场是宽带数据业务市场和农村通信市场。移动WiMAX对中国电信的影响主要来自二个方面:1) 作为接入技术,将冲击中国电信的无线数据业务和传统的固定数据业务市场;2) 作为移动通信系统,将主要影响中国电信的无线宽带数据业务和3G业务,同时影响中国电信的语音和固定宽带数据业务。为保持中国电信在宽带数据业务的优势,并提升3G业务的竞争力,下阶段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 研究构建移动WiMAX网络,网络规划与建设方案以及网络融合方案;2) 跟踪产业发展和政府管制政策,条件成熟时进行实验室测试和外场试验;3) 研究宽带数据业务市场营销策略,比如WiMAX帐号、固定宽带接入帐号、固定电话、3G号码的捆绑销售策略等。3.5 多业务的综合发展策略网络融合是一个发展趋势,通过网络融合体现中国电信的综合技术优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下阶段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 从战略高度考虑,建立/建设中国电信在个人/家庭用户市场的宽带品牌,该品牌应该涵盖固定的宽带(xDSL)、无线的宽带(天翼通)和未来的3G宽带业务,逐步在客户中形成高带宽、可信赖的、随时随地的可接入的、具有多业务能力的品牌形象;2) 加强与产业链厂家(如PC厂家,终端厂家)的合作,开发新的业务模式,实现共赢,比如研究Wi-Fi、3G、以及WiMAX的多模终端和数据卡;3) 研究WiMAX与3G的协调发展问题,比如系统干扰、共站址可行性等;4) 结合Wi-Fi、WiMAX和3G,研究新的业务与运营模式,如政务数字化、数字城市、企业信息化应用等。5) 研究Wi-Fi、WiMAX和3G网络的融合策略,实现统一的认证,计费等。对于南方电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固网宽带业务优势,结合Wi-Fi、WiMAX业务,为3G业务发展奠定基础。对于北方电信,由于缺乏固网资源,为增强未来3G业务的竞争力,应积极跟进WiMAX的发展;对于Wi-Fi应务实稳健,按需建设。附件1:无线接入技术分析与典型应用1、 Wi-Fi 1.1 行业发展现状1、全球WiFi热点现状全球热点数量由2005年初的53779增加到06年初的100355个 ,增幅87,预测到2007年,全世界热点数量将超过128000个。涵盖国家由2005年初的93个增加到06年初115个; 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韩国、日本、中国等地;美国、英国和韩国是目前WiFi覆盖最好的国家 。热点最多的城市是韩国首都汉城,共有2056个;其次是东京,共有1802个,伦敦共有1602个;美国WiFi热点情况为:旧金山,801个,纽约643个,芝加哥501个。目前中国国内WiFi数量有1万多个,其中上海450个。2、WiFi使用场合分析 1)家庭 WiFi家庭用户数在不断增加:主要原因为:内置WiFi模块的笔记本用户越来越多;电信运营商如中国电信“天翼通”采用ADSLAP的接入方式培养用户无线上网的习惯;另外不少宽带用户自购WiFi设备。 对家庭用户进行业务收费难度很大; 2)企业 WiFi设备的价格便宜、安装简单,促使企业用户自己布设网络; 考虑企业网安全等问题,不倾向使用运营商网络; 3)公共场所 公共场合是运营商优势区域,也是产生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3、 WiFi设备现状2005年之前,市场上的设备以IEEE802.11b的产品为主;2005年以后,遵循IEEE802.11g的产品大量进入市场,11b设备逐步淡出。目前价格情况:AP设备:200500元;终端设备:80200元;芯片低于7美元;多家手机设备制造商推出了Wi-Fi的双模终端,如Nokia、多普达、NEC等。DoCoMo推出了3G和WiFi融合的业务。1.2 标准现状Wi-Fi标准情况如下:在802.11系列标准中,涉及物理层的标准有4个:802.11、802.11b、802.11a、802.11g。根据不同的物理层标准,无线局域网设备通常被归为不同的类别,如常说的802.11b无线局域网设备、802.11a无线局域网设备等。802.11标准是IEEE于1997年推出的,它工作于2.4GHz频段,物理层采用红外、DSSS(直接序列扩频)或FSSS(跳频扩频)技术,共享数据速率最高可达2Mbps。它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问题。802.11的数据速率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业务需要,于是IEEE在1999年相继推出了802.11b、802.11a两个标准。2003年又通过802.11g标准,该标准可在2.4GHz频带上实现54Mbps的数据速率,并与802.11b标准兼容。802.11b工作于2.4GHz ISM(工业、科技、医疗)频带,采用直接系列扩频和补码键控调制技术,能够支持5.5Mbps和11Mbps两种速率,可以与速率为1Mbps和2Mbps的802.11 DSSS(直接序列扩频)系统交互操作,但不能与1Mbps 和2Mbps的802.11 FHSS(跳频扩频)系统交互操作。由于设备成本低,并且工作在免费频段,目前支持802.11b的无线局域网设备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802.11a工作于5GHz频带(在美国为U-NII频段:5.15-5.25GHz、5.25-5.35GHz、5.7255.825GHz),它采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802.11a支持的数据速率最高可达54Mbps。802.11a速率虽高,但和802.11b不兼容,并且成本也比较高,所以在目前的市场中802.11b仍然占据主导地位。802.1g与已经得到广泛使用的802.11b是兼容的,这是802.11g相比于802.11a的优势所在。802.11a速率虽高,但802.11a技术在应用中所能够支持的有效传输范围比目前的802.11b相对要小,由于802.11a解决方案的定价将会等于或者高于802.11b产品,因而假如使用802.11a技术的用户希望能够获得与802.11b用户相同的机动传输范围,就需要花费相当高的成本,这个原因使得802.11a设备缺乏价格竞争力,经济规模始终无法扩大,加上802.11a使用的5GHz并非免费频段,在部分地区面临频谱管制的问题,市场销售情况一直不理想。除了成本问题,802.11a最大的缺陷就是兼容性问题,使它在市场上的扩展大受限制,802.11g的出现也给它带来极大的压力,因此802.11a在将来的发展中依然是困难重重。802.11g同802.11b一样工作于2.4GHz ISM频带,它同时支持802.11b的CCK和802.11a的OFDM, 802.11g还支持PBCC(Packet Binary Convolutional Coding,分组二进制卷积码)技术。可以实现最高54Mbps的数据速率。802.11g向后兼容802.11b,提高了网络的适用性,降低了无线局域网升级成本,并且 802.11g的覆盖范围比802.11a大一倍。但是802.11g设备存在与802.11b设备以及2.4GHz其他设备之间的干扰问题。802.11n是802.11系列的另外一种更高速率的标准,通过采用OFDM、MIMO等技术,同时工作在2.4G和5.8G两个频段,能够提供高达108Mbps甚至320Mbps的速率。802.11n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和传真等多种业务,并能根据业务流量,信道质量等情况,自动选择合适的传输信道。该标准预计在2006年底至2007年初完成。1.3 业务能力与典型应用业务能力:802.11系列技术可以在局域网范围内提供从1Mbps至54Mbps不等的连接速率,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此连接速路范围内,Wi-Fi接入方式可以提供用户丰富的数据业务类型,主要包括:1) 互联网无线宽带接入Wi-Fi为用户访问Internet提供了一种宽带接入方式。通过Wi-Fi接入设备,用户能够高速使用WWW,FTP,E-mail等各种Internet业务。2) 虚拟专用网业务(VPN)移动办公者可以通过Wi-Fi接入方式,高速访问企业内部网络资源,如企业内部网页,内部邮件系统,内部文件系统等。3) 多媒体数据业务Wi-Fi接入方式可以为用户使用多媒体应用(如视频点播、数字视频广播、视频会议、远程医疗、远程购物、远程监控、远程教学等)提供了可能。4) 基于Wi-Fi的增值业务基于Wi-Fi接入方式的数据业务可以和现有的数据业务结合,如电子邮件,个人理财,娱乐天地,游戏等。也可以利用业务控制手段如门户网站来引导用户对增值业务的使用。典型应用根据Wi-Fi的技术特点和具体的场景要求,Wi-Fi的应用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类:(1)AP模式,又被称为基础架构模式,由AP、无线工作站(STA)以及分布式系统(DSS)构成,覆盖的区域称基本服务区(BSS)。其中AP用于在无线STA和有线网络之间接收、缓存和转发数据,所有的无线通讯都经过AP完成。AP通常能够覆盖几十至几百用户,覆盖半径达上百米。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于用户接入需求高的公共场合热点地区,为用户提供宽待无线接入。是目前Wi-Fi运营商广泛采用的方式。该场景下国内主要采用802.11b技术实现,国外则使用802.11a/b/g都有使用。(2)点对点桥接模式。两个有线局域网间,通过两台AP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实现两个有线局域网之间通过无线方式的互连和资源共享,也可以实现有线网络的扩展。如果是室外的应用, 由于点对点连接一般距离较远,都采用定向天线。该模式可运用于学校、企业内局域网远程互连。这个方式建网速度快,建设成本低,这是目前Wi-Fi技术应用的另外一个亮点。该场景下主要使用802.11a或802.11g来实现。(3)点对多点桥接模式。点对多点的无线网桥能够把多个离散的远程网络连成一体,通常以一个网络为中心点发送无线信号,其他接收点进行信号接收。NETGEAR的AP在点对多点桥接模式时,最多支持四个远程点的接入。 模式(3)是模式(2)的衍生,将点对点扩展到点对多点的应用。适合点对多点的企业网或者校园网的中继无线互连。802.11a/b/g三种技术都适用。(4)AP Client客户端模式。中心的AP设置成为AP模式,可以提供中心有线局域网络的连接和自身无线覆盖区域的无线终端接入;远端有线局域网络或单台PC电脑所连接的AP设置成AP Client客户端模式, 远端无线局域网络便可访问中心AP所连接的局域网络了。 该模式适用对住宅小区用户的无线接入,可以快速实现对社区用户的宽带接入。主要采用802.11b技术实现。(5)无线中继模式。无线中继模式可以实现信号的中继和放大, 从而延伸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中心AP最多支持四个远端无线中继模式的AP接入。可适用于那些场地开阔、不便于敷设以太网线的场所,像大型开放式办公区域、 仓库、码头等。 (6)无线混合模式。无线分布式系统(WDS)的无线混合模式,可以支持在点对点、点对多点、中继应用模式下的AP, 同时工作在两种工作模式状态,即:桥接模式+AP模式。这种无线混合模式充分体现了灵活、简便的组网特点。2、 固定WiMAX2.1 技术特性IEEE 802.16 2004是针对城域网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的系列标准,它主要包括PHY层和MAC层,主要技术特征具体如下:Ø 应用频宽:1066GHz、<11GHz许可频段和免许可频段Ø 信道带宽:1.25 20MHzØ 传输速率:最大75Mbits/sØ 覆盖范围:5 15km为适应各种通信传播环境和多种业务的需求,IEEE 802.16 2004采用了一系列PHY层和MAC层关键技术,具体如下:1、多种调制技术PHY层支持三种调制技术,分别是单载波、OFDM和OFDMA。OFDM和OFDMA是典型的物理层调制方式,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可以在同样的载波带宽下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此外,OFDM和OFDMA在抵抗多径效应、频率选择性衰落或窄带干扰上也具有明显的优势。2、完善的Qos机制针对每个连接,MAC层可以分别设置QoS参数,包括速率、延时等指标。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带宽利用率和多种类型业务的需求,IEEE 802.16 2004还定义了四种上行带宽调度模式,具体如下:Ø UGS带宽调度方式:周期性地分配固定长度上行带宽,适用于实时固定速率业务,如T1/E1、VoIP等Ø rtPS带宽调度方式:周期性地分配可变长度上行带宽,适用于实时可变速率业务,如MPEG视频业务等Ø nrtPS带宽调度方式:不定期地分配可变长度上行带宽,适用于非实时可变速率业务,如数据下载等Ø BE带宽调度方式:提供尽力而为的上行带宽分配,适用于尽力而为的业务,如网页浏览等。3、多种双工方式IEEE 802.16 2004支持FDD和TDD两种双工方式。当无线宽带接入系统工作在TDD方式时,可以根据上下行数据量,灵活分配带宽,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率,适用于不对称业务应用。4、多种增强型天线技术IEEE 802.16 2004采用了波束成形、空时编码STC、天线分集、自适应天线阵AAS、MIMO等多种无线增强技术,有助于提高系统容量、频谱利用率和信道平均峰值吞吐量。2.2 业务能力与典型应用2.2.1 业务能力1、语音业务基于增强的无线技术和完整的Qos机制,IEEE 802.162004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基于IP的话音业务。2、数据业务基于增强的无线技术和完整的Qos机制,IEEE 802.16 2004可以提供多种Qos需求的宽带数据业务。3、承载业务IEEE 802.16 2004可以提供包括ATM信元、Packet包在内得多种数据包的传输,支持E1、10/100BaseT等多种典型接口,可以用于移动蜂窝基站之间、企业网络与电信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2.2.2 典型应用1、家庭宽带接入市场家庭宽带接入属于典型的xDSL和Cable Modem业务市场。此类目标市场主要以宽带数据接入,特别是以IP数据上网业务为主,同时希望在宽带IP平台上,提供IP语音(VOIP)业务。由于WiMAX设备成本呈现逐渐下滑的趋势,且用户峰值接入速率较高,安装方便,同时具有一定的便携能力。因此运营商可利用WiMAX设备,快速进入个人宽带接入市场,提供宽带数据和语音业务。2、传输承载接入市场针对电信运营商,在有线资源匮乏或者有业务需求的地区,可以利用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实现高质量的无线广覆盖,进而快速地开展各种电信业务,同时也可为企业网、Wi-Fi热点区域实现接入功能。3、大客户接入市场大客户接入主要实现基于IP的综合接入。与该部分市场对应的有线接入市场就是原有的数字分组网(DDN)、帧中继(FR)网络接入平台。对于新兴运营商或移动运营商,可利用宽带无线设备迅速开展业务,抓住重要客户,弥补其固网资源的不足。4、IP 语音市场IP语音市场提供VOIP业务,充分利用IP语音业务可实时带宽分配、占用空中无线资源少的特点进行语音业务的接入。对于新兴运营商,可利用WiMAX设备取代双绞线,快速布局,打破传统固网运营商对语音业务的垄断。3、 移动WiMAX3.1 技术特性IEEE 802.16-2005是同时支持移动和固定的宽带无线接入空中接口标准,它主要包括PHY层和MAC层,主要技术特征具体如下:Ø 应用频宽:211GHz许可频段和免许可频段Ø 信道带宽:1.25 20MHzØ 传输速率:在5 MHz 的信道上提供约15 Mbps 的速率Ø 覆盖范围:几km802.16-2005同802.16-2004标准是前向兼容的,802.16-2005除了具有802.16-2004的技术特点如多种调制技术、完善的QoS机制、多种双工方式、多种增强的天线技术(详见3.1.1 节)外,还具有以下特点:1、自适应调制编码(AMC)AMC根据信道条件瞬时的变化,改变调制与编码格式(传输格式),来提供链路自适应能力,从而最大化的提高数据传输速率。802.l6e标准定义了多种编码调制模式,包括卷积编码,分组Turbo编码(可选),卷积Turbo码(可选),零咬尾卷积码(Zero Tail baiting)(可选)和LDPC(可选),并对应不同的码率,主要有1/2,3/4,5/6等码率。基站和移动台可根据通过信道质量测量得到的RSSI(Receive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与CINR(Carrier to Interfere and Noise Ratio)信息选择不同的编码调制方式以适应各种无线链路条件。2、Sleep Mode和Idle ModeSleep模式的目的在于减少MS的能量消耗并降低对Serving BS空中资源的使用。Sleep模式对于MSS为可选的,对于BS为必选要求。Sleep模式是MSS在预先协商的指定周期内暂时中止Serving BS服务的一种状态。从Serving BS的角度观察,处于这种状态下的MS处于不可用(unavailability)状态。Idle模式为MSS提供了一种比Sleep模式更为省电的工作模式,在进入Idle模式后,MSS只是在离散的间隔,周期性的接收下行广播数据(包括寻呼消息和MBS业务),并且在穿越多个BS的移动过程中,不需要进行切换和网络重新进入的过程。Idle Mode在协议中是可选要求。3、支持切换802.16-2005支持终端在基站之间切换。80216e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电信WiFiWiMAX技术发展策略.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