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音乐美学基础考试(安师大).doc

    • 资源ID:4118647       资源大小:27.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音乐美学基础考试(安师大).doc

    绪论 音乐美学概论1、 远古时代关于音乐的种种传说暂且不论,仅有著述可考的,在我国就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到3世纪的古希腊时期。2、 第一次使用音乐美学这个概念的是德国诗人、音乐家舒巴尔特,他写过一本题目叫做论音乐美学的思想的书。1900年里曼出版音乐美学的要义标志音乐美学已经真正的成为一门成熟的独立学科。3、 音乐美学的概念:音乐美学是美学-艺术哲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又是音乐学的一个部门,是以研究音乐美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他特别的把音乐的本质与特征,音乐的形式与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与欣赏,音乐的功能,音乐的美与审美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4、 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a、哲学的方法 b、心理学的方法 c、社会学的方法 d、20世纪现代音乐美学研究新方法:语义-符号学,现象学,接受美学等。5、 音乐美学的方法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音乐美学:以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为根本。第一章 音乐的感性材料三、音乐艺术特征基础是什么?构成音乐艺术材料体现?音乐艺术材料体现是什么?1、 音乐的感性材料是声音,特殊的艺术化的声音。艺术的物质材料是体现这种艺术特征的基础,也是构成艺术美的基本要素。构成的艺术的物质材料与一般的物质材料不同,它并不是作为满足人的生理需求的物质基础,而是一种作为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精神基础。 2、 音乐感性材料的基本属性:a、非自然性创造性(与自然声音比较) b、非语义性表情性(与语言比较) c、非对应性(一是音乐感性材料的模仿性、二是音乐感性材料的象征性和暗示性)3、 音乐声音作为一种艺术和与人之间的沟通是怎样的体现?在音乐的声音和它的含义之间存在着一种中介因素,它促使人们去想象和联想,以沟通艺术与自然之间的联系。这一中介因素就是表现,它的具体方式包括模仿、象征、暗示等。4、 音乐的感性材料声音,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声音,而是一种非自然性、非语义性和非对应性的声音。第二章 音乐的形式1、 音乐的基本要素:音色,音高,音强,音质。2、 联结信息:即和其他事物的联系中的音乐意义。(1) 指向性内容:是指音乐形式以外的内容或蕴含内容所对应的音乐以外的内容。(2) 作曲家的用意:即作曲家的观念、想法赋予音乐的意义,可以看做是特殊的指向性内容。(3) 文化意义:文化传统赋予音乐的意义,是音乐自然携带的意义,但是这种意义并不都是蕴含性内容所表现的,而主要是音乐和音乐之外的其他文化事物联结产生的。3、音乐形式的层次音乐的形式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外观信息;二是结构信息,它可以表现为音乐的组织,即音高、音色、音质和音强,其中,音高主要体现在旋律方面;音色主要体现在乐器方面的差异;音质是由声音的音高、声音的音调、声音的音色三方面决定的;音强则是强调合理安排音乐结构。三是内部信息包括自然方面和社会方面,社会方面主要靠自然习得,如音乐的结构、风格和流派。四是联结信息,包括上题。第三章 音乐的内容 第四章 音乐的创作音乐实践包括创作、表演和欣赏三大环节,音乐创作是其中的基础。1、 音乐创作df:从美学意义上讲,音乐创作是一种受审美经验支配的创造性劳动,而这种创造性劳动的具体方式是把内心的体验改造成音响的形式。2、 音乐创作的本质也是df:一是表现时代精神和思想的艺术实践 二是表达自身和他人内心的精神活动 三是受音乐审美经验支配的创造性劳动 四是把内心体验改造成音响结构的创造性想象活动。3、 音乐创作的过程: 我们把音乐创作过程概括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作曲家从社会生活中获得心理体验的阶段;第二阶段是作曲家把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转化为具体可感的音乐形象阶段。”音乐创作过程的第一阶段实际上是所有其他艺术创作的共性方面。无论是音乐家、画家、雕塑家,还是诗人和小说家,他们从社会生活中获得心理体验的方式基本上是一致的。音乐创作的第一阶段主要包括的是关于音乐创作的社会因素方面的内容;音乐创作过程的第二阶段,既是一种内在的精神活动,又是一种外在的物质劳动。实际上反应的是各门艺术创作的个性方面,主要包括音乐创作的艺术因素方面的内容,比第一阶段更多的体现出音乐艺术的内部规律,是音乐创作中具有实质性意义的阶段。4、 音乐想象:音乐想象是一个转换和创造的过程,它的第一任务是创造出听觉表象来,然后再对这些听觉表象进行综合分析,做进一步的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5、 音乐想象的源泉:外在体验;内在体验;艺术体验。6、 音乐想象的动力:(一)创作情绪 (二)创作过程中的激情 (三)创作才能7、 灵感df:它是作曲家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想象之中获得的一种“带有自发性”的创造性心理活动。它不是无意识或超意识的行为,也不是无规律可循的。灵感是创造性想象进行到某一阶段所产生的心理现象,它是想象的一部分,是一种与自我意识相对的无意识的心理行为。灵感具有突发性,创造性和现实性。正确对待灵感:p180 第五章 音乐表演1、 音乐表演自从与音乐创作相分离,作为对音乐创作的成果音乐作品的表演而获得它的独立品格以来,一直被人们称作第二度创造,或再创造。音乐表演的本质作为第二度创造(体现出表演者的创造)。P1862、 音乐表演的美学功能(音乐表演的作用)作为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的中介环节,音乐表演具有以下作用:一是审美功能(表演者审美与公众的意象);二是转化功能(包括直接转化与间接转化);三是交流功能。3、音乐表演的美学原则: 一是真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二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三是技巧与表现的统一4、音乐表演心理需要想象、投情、记忆、认知、理智、直觉、才能。5、音乐表演者如何的培养与训练。 一是音乐表演者必备的特殊素质:a、良好的音乐感 b、适于音乐表演的良好生理条件与高度灵敏的身体协调能力 c、良好的音乐记忆力 二是音乐表演的技术与技巧训练 三是思想、人生体验与文化修养 第六章 音乐欣赏1、 音乐欣赏:音乐欣赏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并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的活动。音乐欣赏最根本的是审美体验2、 (1)音乐欣赏的不同方式(6种):一是纯音乐式与综合体验式 二是侧重作品式与侧重表演式 三是刺激式与背景式 (2)音乐欣赏的相互关系及其比较:第一,各种欣赏方式虽有不同的特点,但在实际的欣赏过程中,它们有时也会彼此渗透。互为补充,彼此之间并不是截然分开的。第二,人们往往习惯于把某种类型的音乐与某种欣赏方式联系起来。比如,把轻音乐与背景式的欣赏方式联在一起。第三,在各种音乐欣赏方式中,我们是比较倾向于综合体验的欣赏方式,因为它将导致比较完美的音乐欣赏,然而也并不因此而否认纯音乐欣赏方式的作用,以及它带给人们的审美愉悦。同样,对于侧重作品式与侧重表演式的欣赏来说,它们也是各有所长,并且有可能做到互为补充、相得益彰。3、 音乐欣赏能力的养成:多听是获得音乐欣赏能力的关键;学习一些音乐知识;文化修养、生活体验。P242第七章 音乐的功能1、音乐的功能:(一)艺术功能 分为表现功能和呈现功能(二)使用功能 包括教化、宣传、宣泄、教育、认识和科学利用 (三)混合功能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与呈现的混合,二是审美与教化的功能,三是其他混合功能 【认识、教育、审美】 第八章 音乐美与审美1. 如何认识音乐美的本质一、音乐美是音乐所具有的品味二、音乐美产生于主客观的完美结合中,这种美的品味是主客观结合的产物,即它是音乐家通过富于个性的能动创造,把现实生活的美加以集中、提炼和升华,并运用富于独创性的音乐形式予以体现的结晶。三 音乐美体现于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是真、善、美的完美结合。2、音乐美的特征:音乐美蕴涵在艺术化的声音组合中;音乐美是心灵情感美的集中体现;音乐美是现实动态美的反映。4、音乐美的范畴:优美(贺绿汀牧童短笛)、壮美(义勇军进行曲)、崇高(贝多芬欢乐颂)、喜剧美(费加罗的婚礼)、欢乐美(冼星海二月里来)和悲剧美(窦娥冤)。5、音乐的审美标准:音乐审美标准的建立出自音乐生活中审美判断或评判的需要,它与审美理想、审美理解和审美趣味直接相关。审美标准为审美判断或评价提供尺度。音乐审美标准分为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主观标准具有相对性和模糊性,对于个人而言,具有衡量审美对象“美不美”的程度功能。客观标准是指具有相同审美经验的人们对音乐共同理解产生的评判尺度,它具有相对的确定性和普遍性;在社会性审美评判活动中,往往被认为是评判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的依据。它包括类别标准和复杂性标准。它的建立具有公正性、合理性和权威性。6、音乐审美体验指的就是人们在欣赏美的音乐时,所产生的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它与动物性的快感不同,涉及着许多高级心理功能,而不是一种单一的刺激。7、音乐审美体验与一般的音乐欣赏的关系:音乐审美体验与一般的音乐欣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他们之间的联系在于,音乐审美体验是在对音乐的欣赏中,即对音乐的形式与内涵的感受与理解中获得的,区别则在于音乐审美体验又必须超越一般的欣赏,到达于更高层次的对音乐美的品味的体验。往届试题论述题1.为什么说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答:说它古老,是因为人们在创造音乐的同时,也就开始了对它的认识和思考,在我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距今都有两千几百年的历史了。但是,把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看,并且称作音乐美学,那还只是不过是近一、二百年的事情。历史上第一个使用音乐美学这个概念的是18世纪的舒巴尔特,他在论音乐美学的思想一书中提到的。2.听众数量是否能够作为音乐审美价值和作品价值的判断依据一 从分类上看,听众有各种类型,音乐也有各种类型,审美在各取所需的情况下进行,难以笼统的去统计二 从统计上看,听众的数量的确是以某一次审美为范围,还是以某一时间段的审美为范围,这两种范围的统计结果将不一样,其比较结果也将不一样。三 从审美上看,价值或质量判断采取的是主观标准还是客观标准,其结果非常不同。四 从传播上看,由于存在各类音乐传播状况不同的现象,笼统的按听众数量来确定音乐的好坏没有意义。2. 音乐审美标准在生活中的意义音乐生活当中的评判制度,审美建立在生活中,是审美、判断的需要,它和理想、理解、趣味相关,就是一种评判尺度,对事物评判有重要意义。1、 如何认识音乐创作中观众与雅俗之间关系2、 结合自己体验谈谈音乐审美感受音乐实质上的分配 节奏 节拍 强弱噪音是色彩性的影响。音乐创作受什么影响(审美经验)美学是谁提出来的?(鲍姆嘉通)

    注意事项

    本文(音乐美学基础考试(安师大).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