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教育学论文.doc

    • 资源ID:4109554       资源大小:35.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育学论文.doc

    论兴趣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兴趣理论是探讨兴趣及其与教育教学密切关系的理论。它是西方近现代以心理学为取向的一门重要的教育学说。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多元化教学的学科,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发挥兴趣理论的作用,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关键字:兴趣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世界地位的日益提高,汉语成了一门很受欢迎的外语。不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虽然他们的出发点各不相同,但因为对汉语的兴趣,使他们来到了中国,进入了中文学习的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利用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将兴趣和知识联系在一起,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兴趣理论。一、 兴趣理论(一) 兴趣的界定对于兴趣这个词的界定,不同的教育心理学家有不一样的看法。从整体出发,心理学对兴趣的定义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者某项活动产生的需要。需要,人有需要就会自发的向往,引起自身的动力,以行动的方式去满足需要。西方心理学家对兴趣概念的理解比较多样化。一类观点是把兴趣作为内在动机,例如,詹姆斯(1890)把兴趣作为与知觉相关的心理现象是存在人们的观念中的一种集中指向的力量。他认为“兴趣为我们每一次知觉提供动力支持,使知觉和注意有选择并保证个体行为中的兴奋性”1。杜威(1913)认为,兴趣是活动的原动力,“一个对象或一个观念里面有了兴趣,胜过其他的原动力鼓励人们去行动”。另一类观点把兴趣作为一种基本情绪。伊扎德是代表人物,他认为兴趣是经常体验的积极情绪,兴趣在形成技术、技能、智力中有极其重要的动力作用。不同的观点都是以兴趣为出发点形成的,那么兴趣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二) 兴趣形成的原因兴趣形成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来自外界的刺激,而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则是满足人的内在需要。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创造、观察或加工适当差异的刺激,可以产生兴趣和快乐。没有差异或新异的刺激,不会激发兴趣,例如,在感觉剥夺实验中,许多大学生在缺少刺激的单调环境中,觉得难以忍受;但是,如果刺激与个体的期待差异太大,会被个体忽视或使个体产生焦虑,个体会“恐慌和逃跑”。这些新异刺激之所以能激发人们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是因为它们能够引起认知上的矛盾,导致心理不和谐状态的出现,使人产生疑问、迷惑、混乱,促使人们产生对信息的探索行为。而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兴趣是需要的延伸。人因为有了需要才会对事物有向往,而兴趣便因此形成了。(三) 兴趣的分类第一, 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物质兴趣主要指人们对舒适的物质生活,(如衣、食、住、行方面)的兴趣和追求;精神兴趣主要指人们对精神生活,(如学习、研究、文学艺术、知识)的兴趣和追求。就中学生来说,由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无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都需要师长进行积极的引导,以防止在物质兴趣方面的畸形发展,在精神兴趣方面的消极发展和追求。第二, 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过程的兴趣。例如,有的中学生想象力丰富,富于创造性,喜欢制作各种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全神贯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间接兴趣主要指对活动过程所产生的结果的兴趣。有的中学生业余喜欢绘画,每当完成一幅画,他都会对自己取得的成果表现极大兴趣。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如果没有直接兴趣,制作各种模型的过程就很乏味、枯燥;而没有间接兴趣的支持,也就没有目标,过程就很难持久下去,因此,只有把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持之以恒,目标明确,取得成功。第三, 个人兴趣和社会兴趣。个人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社会兴趣指社会成员对某一领域的普遍兴趣,或社会某一领域对社会成员的普遍需求。像很多人士在功成名就之后开始做公益事业,这就是一种社会兴趣的体现。而个人兴趣反映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就是个人的爱好,例如唱歌,跳舞等。兴趣虽然是一个非智力因素,但是它在教学过程中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一些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针对这一因素提出了一系列经典理论。二、 兴趣理论的发展(一) 兴趣教育思想的萌芽阶段人文主义的儿童观、发展观及其在教学方法上的主张,直接导致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关注,并孕育了兴趣教学思想的萌芽。如意大利的维多利诺,注重学生自觉学习、独立创造和兴趣爱好。他所办得一所宫廷学校,也称“快乐之家”,令人耳目一新。尼德兰的伊拉斯谟将刻苦的学习态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三者结合起来,要求教师注重和随时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西班牙的维夫斯在教学方法方面主张尊重学生个性、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他在论教育中说道“孩子们必须习惯于对好的事情感到愉快并且热爱他们,对坏的事情感到悲痛并且痛恨他们。”法国的蒙田提倡学习的独立性、自由表达,极为重视个人的兴趣追求在学习中的作用。英国的弥尔顿在论教育中认为教师要使学生“乐于服从,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2。(二) 兴趣教学思想的初建阶段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为兴趣教学思想的初见阶段,这是当时自然主义教育繁荣的必然结果。当时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夸美纽斯和卢梭。1. 夸美纽斯的愉快教学思想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奠基人之一,其大教学论不仅是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也是愉快教学思想的开始。他处于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深受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他的大教学论是其适应自然规律和学生心理教学思想的反映,正如他书中所说的“大教学论就是一种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并且它又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就是说,它不会使教员感到烦恼,或使学生感到厌恶,它能够使学生和教员都得到最大的快乐。”4夸美纽斯的愉快教学思想是其自然教育思想的结果。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理论体系的一条根本性的指导原则,更是他“寻找教学和学习的方法所根据的、如同不拔的岩石一般的原则。”2、 卢梭的兴趣教学思想卢梭是“兴趣教育”和“兴趣主义”的“首倡者”,这在上世纪初的教学论研究中已给予了肯定。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思想家,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最主要的代表。他从自然哲学观出发的自然教育,是要把人交给自然,使之服从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培养所谓“自然人”。卢梭发展了夸美纽斯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他所理解的“自然”已经纯人本化了,它是指人儿童本身,儿童自然本性及发展的自然进程,应当把儿童当儿童看,主张教育要适应儿童的能力和器官的自然发展,尊重儿童的倾向、兴趣和需要,使儿童得到自然和自由的发展。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称为“新旧教育的分水岭”,是教育上的“哥白尼”。在西方教育史上,他第一次鲜明地把儿童放在教育的中心位置,有力地改变了儿童在受教育中的被动地位,使教育史上的儿童观发生了历史性改变,对西方近现代教育思想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三) 兴趣教学思想的形成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是兴趣教学思想的形成阶段,这是当时“教育心理学化运动”催生的结果。在历史上,教育理论长期受到哲学的启迪和关照。到19世纪,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化和心理学的发展,在欧洲兴起了一场“教育心理学化运动”。这一运动的开创者是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他发展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试图使教学甚至整个教学过程心理学化。在他之后是赫尔巴特的兴趣教学理论,使教育学在科学化的进程中迈出了一大步。近代兴趣教学思想理论得以形成。其代表人物除了裴斯泰洛奇之外,还有德国的赫尔巴特、第斯多惠,英国的斯宾塞和俄罗斯的乌申斯基等。其中赫尔巴特最为突出,影响也最大。1、 赫尔巴特的兴趣教学理论德国的赫尔巴特既是“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又是兴趣教育理论的创建者。他的兴趣学说和兴趣教学思想,标志着西方近代兴趣教学思想理论的正式形成,不但是解开其整个教育学体系的一把钥匙,而且是把握其全部教学论以及课程论的精髓。从他开始教育学和心理学相互融合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与此同时,兴趣问题又成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一个重要联结点。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以“兴趣的多方面性”为标题阐述了他的全部教学论思想,他在教育学讲授纲要中坚持“多方面的兴趣”是教学最重要的基石的主张。他不但全面深入研究兴趣的概念、类型、条件、意义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了自近代以来最系统、最深刻的兴趣学说,并且把培养“多方面兴趣”作为教育和教学的“直接目的”,把整个教学过程视为兴趣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多方面兴趣”的水平来组织他的课堂体系5。2、 斯宾塞的愉快教育理论英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斯宾塞既是兴趣教学思想的构建者,更是愉快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者。他在夸美纽斯和洛克愉快教学思想的基础上,综合研究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之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愉快教学理论,并与赫尔巴特的兴趣教学理论相辅相成,交相辉映。“教育使人愉快,要一切教育带有乐趣”,这是代表斯宾塞愉快教育思想的一句教育名言。他痛批压制人和儿童的禁欲主义,主张快乐幸福乃人类应有目的,主张正当的满足儿童欲望和需要的教育,认定凡是儿童所爱好的求知活动都是健康的,反之则否。只有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获得知识行为愉快的事才是“照着自然的意图办事”,才符合“生活的规律”。基于此,他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快乐教育思想,主要观点有:(1)要让儿童求知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并使教学成为愉快的过程。他认为这也是新时代教育的最大变化和必然要求。(2)儿童有兴趣的愉快的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心智、道德发展、身体健康,有利于终身学习和自我教育,所以应当把保持儿童快乐作为教育的一个有价值的目标。(3)让儿童快乐学习、教学具有愉快性,是教学的一个原则,又是一种艺术。(4)必须注重培养儿童内在的兴趣和内在的快乐。(5)儿童是否有兴趣和快乐是评价教育计划和课程设计的主要指标6。(四) 兴趣教学思想的兴盛阶段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伴随着新教育、进步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潮的不断发展,兴趣教学思想也进入了一个兴盛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和科技发展,欧美国家加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传统旧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于是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潮,兴起了一场革新教育的运动,即在欧洲的“新教育运动”和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简单地讲,它一反过去习惯的“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而转向“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社会中心”。它是现代教育的开端,对欧美乃至世界的教育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此时,兴趣教学思想理论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兴趣概念被广泛运用并成为教育界一个流行和时髦的话语,兴趣学说是教育学和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几乎所有新教育和进步教育者都无一例外的主张和践行发展儿童兴趣。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的杜威、克伯屈、桑代克、泰勒以及德国的凯兴斯泰纳、英国的怀特海、苏联的克鲁普斯卡娅、意大利的蒙台梭利、比利时的捷克勒力、瑞士的克拉帕雷德。 1、杜威的兴趣学说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实用主义哲学和进步主义的代表。他的教育论著很多,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在国际上影响巨大。需强调的是,对兴趣的关注,是杜威研究的兴趣所在,兴趣学说是其教育学说的一个重要内容。他不把兴趣当做一般的心理和教育问题看待,而是将它提升为全部课程和教学论体系以及整个教育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杜威的兴趣教学思想内容丰富,自成体系,独树一帜。为改变“旧的心理学是知识心理学、智力心理学”10,他提出了建设“兴趣心理学”的任务,并就兴趣的概念、性质、类型及其与活动、自我、对象、需要或本能、能力、动机、情感、意志或努力、道德或责任心、义务等关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9。更重要的是,杜威高度重视“兴趣在教育理论中的地位”,反复强调“兴趣观念在教育上的重要性”7,将其兴趣心理学全面引入教育学和教学论中,成为他的一个教育信条。他的主要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1897)教育与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教育中的道德原理(1909)等。2、 克伯屈的兴趣教学原理20世纪初叶,杜威的思想盛极一时。克伯屈是他的弟子,同样,他也是一个坚持兴趣教学的人。他不满旧式学习理论过分注重课本和注入式教学法,重视抽象与无意义的细节,脱离儿童生活,不合儿童心理,认为学习来自行为而并非自他人所叙述的语言,行为才是学习历程的主要部分;在具体的个人生活情景中,学习的进行才能顺利,效果也较大;学习结果的首次应用通常是在开始学习相同的经验,事实上学习的结果是在实行此种经验。据此他提出的新式学习理论注重品格养成,采用学习者生活动境教学法,珍视教学效果。克伯屈的兴趣教学原理是杜威兴趣学说的进一步阐释和具体化,同时也有发展和创新。可以说,兴趣观念始终贯穿在他的教学方法原理中。但是克伯屈并不是一个极端的兴趣教学理论提倡者,他反对极端兴趣主义者的观点,为构建有生命力的兴趣学说并消除人们的误解,他在进行兴趣教学研究的创新和在课程教学中使之可操作化、具体化的基础上,试图重点调和兴趣和自我、努力、意志、成功、成长的关系8。3、 德可乐利的兴趣中心说比利时教育家德可乐利是真正熟悉学校实际和心理学应用的“心理教育家”,“德可乐利法”以兴趣为中心的课程教学组织,使其成为欧洲新教育代表人物倡导兴趣教学思想理论的最著名者。德可乐利与杜威一样,深信教育就是生活,希望引起儿童从自然环境而来的活动,和预备儿童为现在生活的活动。“从生活而学习”一语可以代表德可乐利教育学的代表。德可乐利对当时的学校课程和教法脱离儿童生活、活动、能力和兴趣极度不满,试图建立以儿童心理为依据、以儿童需要和兴趣为基础的教学体系。他把教学内容纳入“兴趣中心”来组织一切材料。德可乐利是从“做中学”的热潮拥护者,所以极力减少课本的作用,而代之以儿童最感兴趣的东西。三、 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兴趣理论通过对兴趣理论发展的了解,可以看出兴趣理论在教学中应用的历史非常的久远,它已经潜移默化的融合在了课堂教学中,并在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对外汉语,在课堂教学中更要大量的运用兴趣理论教学法,以学生兴趣为前提,完成教学任务。下面以一堂口语课为例,具体分析一下兴趣理论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应用。对外汉语口语课,对于留学生来说是一门很矛盾的课程。可以说它是最容易的也是最难的。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张嘴说就行了,说它难是因为很多学生张嘴不知道如何说,说什么。因为这样的矛盾心理使得口语课处在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运用兴趣理论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具体步骤如下:(一) 对学生细致了解,明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会主动的学习知识,吸收知识,可以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要想弄清留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知道他们来中国学习汉语的原因。通过调查可以概括为三个原因:升学,工作,旅游。知道了原因之后便可以在口语课堂中因材施教了。比如,针对升学的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严格规范他们的发音,尤其是音调和音准。对留学生而言,汉语四声中的一声、三声、四声是难点。因而在教学中要重点纠正,通过大量的对比练习使学生加深这三个音调的印象,并能区分。而且在教学中要给升学的学生补充和语言点相关的内容,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例如,说到“家庭”这个词时,可以给学生补充和家庭相关的词汇,像家人,爸爸,妈妈,兄弟,姐妹等,再通过问答的方法,练习学生的口语,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学生在升学口语考试中才可以更加自如的发挥。对于工作原因学习汉语的学生,在口语教学中就要以专业术语为教学重点。例如,如果学生学习汉语是为了经济洽谈,那么在口语教学中就要以经济方面的词汇为练习的要点,比如,安装、办理(公务、护照、手续、业务)、包装(产品的包装)、报价、报销(医药费)。在教学中可以模拟商业洽谈的场景,让学生表演一个对话,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学习要求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旅游原因学习汉语的学生,在口语教学中偏重的就应该是和日常生活相关的口语了。例如,XX在什么地方?这个XX多少钱?在练习的同时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中国的旅游资源,给学生看一些景点的图片或者是视频。在练习口语的同时又给学生补充了他们感兴趣的知识。(二) 通过建立新的学习兴趣,延续学生原有的学习兴趣。学习是一个需要时间才可以完成的事情,而这个时间并非一朝一夕。因此,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就慢慢变淡了,甚至消失。引起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学习中遇到障碍,一个是学习中产生厌学情绪。汉语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学得越深感觉越难。因而学生在学习了汉语一段时间后就容易出现“瓶颈”期即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都学不会,学过的记不得。一旦学生进入这个时期就开始动摇自己当初的学习兴趣,质疑自己的学习能力。这时在调整学生的学习心理的同时,要重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在课下和学生一起谈谈心,以他学过的汉语知识进行交谈。之后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当初刚刚学习汉语时自己的汉语水平再对比一下现在的汉语水平,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汉语水平不仅没有想象中的不好反而进步了很多,逐渐地恢复学生的学习信心。这样学生当初的学习兴趣再一次的被调动了起来,就能开始下一个阶段的汉语教学了。针对学习中学生产生的厌学情绪,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建立一个新的兴趣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了抽象的语言点时,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动态的图画或者是视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下,可以给学生看一些适合他们现在汉语水平的并且感兴趣的报刊杂志书籍。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读懂大部分,那小部分的不明白就会变成学生新的学习兴趣。这样循环往复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学习习惯,这样学习汉语就会变成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四、 总结兴趣理论是现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学科,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完善,其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它强调的是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将兴趣作为教学的导引,让学生主动跟着教师的步骤完成课堂教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得到心灵上的享受。如果可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兴趣理论,那么就可以使对外汉语教学变得灵活而生动,让更多的外国人喜欢汉语,学习汉语,学好汉语,了解中国,热爱中国的文化。同时,也为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定了基础。参考文献:1. 哈贝马斯著,郭官义、李黎译:认识与兴趣M,学林出版社1999年2. 华东师大教育系、浙江大学教育系选编: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3. 郭德俊:教育心理学:动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版2005年4. 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5. 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 教育学教授纲要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6. 斯宾塞、胡毅等译: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7. 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8. 克伯屈著、王建新译:教育方法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9. 杜威著、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人们教育出版社 199110. 杜威著、赵祥麟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注意事项

    本文(教育学论文.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