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宣城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案.doc

    • 资源ID:4108228       资源大小:93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宣城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案.doc

    宣城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案为加快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全面发展,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提高教学质量,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安徽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皖教师201116号)、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教秘2012489号)、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通知(皖教秘2013109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按照“省级统筹、分级负责、以县为主”的原则,以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实现我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人人会”的目标。建立适合我市中小学教师发展需要的规范化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考核和认证制度。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我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教体局成立宣城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张宣标副组长:冯有生 王 方 成 员: 方建福 欧正娇 方宏水 吴保林 陈守兵 陆太长培训考核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在市装备中心办公室主任: 吴保林办公室副主任:陈守兵办公室成员: 陆太长、张 敏、梅复庆各县市区成立相对的组织机构,领导本县域内教育技术培训工作。三、培训对象和任务培训对象为全市中小学(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2013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实施,2013年培训教师达70%,到2015年全面完成对全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及水平考核认证工作。今年的培训人数由各县市区根据实施“班班通”(含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城市学校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学校数及应完成培训任务数统筹确定。 信息技术教师和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项目、“国培计划”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等相关培训,获得合格证书的教师,免于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四、培训内容依据省教育厅规定的五个模块内容进行培训。模块1 教学资源获取:掌握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检索、加工与利用的基本方法; 模块2 制作简单多媒体课件: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简单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方法;模块3 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熟练掌握各种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利用多媒体设备和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模块4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利用多媒体设备和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开展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技巧与方法。模式5 “人人通”网络教研:掌握利用安徽教师工作室等网络学习空间进行网络教研、教学交流的能力。五、培训学时和形式培训总学时为48学时。培训实行集中现场培训、网络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别为24个学时。其中模块二和模块三为集中现场培训,模块一、模块四、模块五为网络远程培训。网络远程培训通过安徽基础教育资源网远程培训平台开展,以网络课程学习、在线互动答疑和远程跟进指导为主,参训教师完成作业、参与讨论。六、培训实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由各级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师训部门统一管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办公室组织实施。培训采取“骨干先行、校级为主”的步骤实施。本培训在接受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基础上,依托本县市区省级骨干,先进行县级骨干教师培训,再进行学校专任教师培训。各县市区选派当年列入培训计划学校的教学骨干参加县级主讲教师培训,要确保每一所学校至少有1名教学骨干参加县级骨干教师培训。省级主讲教师作为县骨干教师集中现场培训的主讲教师和网络远程培训在线辅导教师。县级骨干教师作为本校专任教师集中现场培训的主讲教师和全县在线辅导教师。培训力量薄弱的学校由县市区培训办公室指定其它学校县级骨干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和在线辅导教师。各县市区根据培训教师总数、学校、学科等因素合理分配若干个网络远程培训班级,每个班级100200人,并完成在省培训平台上的注册工作。指派好辅导教师,进行在线答疑、研讨和批改作业等远程培训辅导工作,并选派管理员进行报名审核、班级管理等培训管理工作。集中现场培训利用双休日、暑寒假和课余时间进行培训,同时确保完成每年培训任务。七、培训考核(一)考核组织县级骨干教师集中现场培训由市级负责组织考核,校本学科教师集中现场培训由县级负责组织考核,市级抽查考核。县级骨干教师网络远程培训由市级通过县级确定的在线管理员和辅导教师进行考核,校本学科教师网络远程培训由县级通过确定的在线管理员和辅导教师进行考核。 (二)考核方式采用阶段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教师在完成集中现场培训学习任务后须参加阶段性考核。阶段性考核采用现场笔试和实践操作方式进行。(2)教师在完成集中现场培训和远程培训学习任务后方可参加终结性考试。终结性考试在计算机多媒体环境下通过远程培训平台进行。考试不合格的教师给予一次补考机会,如补考仍不合格,需要重新参加培训。(三)培训证书教师参加培训集中现场培训和网络远程培训,考核均合格,方可认定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结业合格,获得培训合格证书。县级骨干教师培训由市教体局颁发合格证书,校本学科教师培训由县市区教体局颁发合格证书。证书按省教育厅提供的统一证书样式制作。取得合格证书的教师免于参加当年度校本培训。建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资格证制度,培训证书将作为新任教师上岗和下一步实施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考核内容之一。八、经费保障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各市县区要将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培训的总体安排中,落实培训经费,切实保障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顺利开展。九、工作要求(一)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人事、师训、电教、装备各部门密切配合,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确保培训按时完成。市教体局将培训开展情况纳入对县级教体局教育管理目标考核。(二)各地要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创新培训方法,认真组织主讲教师进行备课。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可以根据所配备的多媒体设备和交互式软件的特点,采用“边示范,边练习”以及互动研讨的方式,认真完成规定学时、研讨和作业等任务,确保教师“人人会”。(三)各县市区根据年度完成目标,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分校培训教师名单,于6月10前报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办公室(市装备中心)。自2013年开始,各县市区每半年要将教师培训进展情况(见附件4)和培训原始资料(扫描件,包含培训计划、通知、签到表、培训现场照片、培训总结等)收集、整理,分别于9月和12月的月初报送到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办公室。联系人:陆太长,电话:3033041,18905632227。邮箱:xcsltz 。 宣城市教育体育局办公室 2013年5月20日印发附件1:安徽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合格证书证书统一样式要求:证书幅面:16开。证书背景颜色:县级培训证书采用淡绿色背景,校本培训证书采用淡黄色背景。证书字体:标题,行楷28磅;正文,黑体20磅;落款,黑体22磅。证书编号:共计11位,前6位为发证单位所属地区的教育事业统计地区代码,如宣州区为341802;后5位为证书序号。安徽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合格证书 学校 同志:参加安徽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县级骨干教师(或校本学科教师)培训,考核合格,获得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资格,认定当年继续教育学时48学时。特此证明。 (单位盖章) 年 月证书编号:附件2:考试内容各地可以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考试内容(一)50周岁以下教师考试内容1、教学资源获取(1)常用资源网站的使用,如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安徽基础教育资源网等;(2)网络资源的搜索与下载;(3)图片、视频、音频资源的简单处理。2、制作简单多媒体课件(1)PowerPoint文档操作、页面操作、内容复制、格式编辑、背景设置等基本操作;(2)文本、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各种资源的插入与编辑;(3)PowerPoint课件的打包与移植。3、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普通多媒体:(1)资源的合理选择与课件的规划;(2)利用PowerPoint制作完整的课件并开展教学。交互式多媒体:(1)资源的合理选择与课件的规划;(2)交互式软件的基本使用:选择工具、手写笔工具、擦除工具、图形工具、屏幕移动工具、撤消重做工具、翻页工具等基本工具的使用;插入文本、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资源;电脑操作模式与白板模式之间的切换;定位校对操作;(3)利用交互式软件和PowerPoint制作完整的课件并开展教学。4、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利用多媒体设备和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展课堂教学的策略、技巧与方法。5、“人人通”网络教研(1)网络学习空间基本常识;(2)安徽省教师工作室的使用。(二)50周岁以上教师考试内容1、制作简单多媒体课件(1)PowerPoint课件的基本使用;(2)课件的复制。2、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1)利用交互式软件进行板书、擦除、翻页以及模式切换等操作;(2)利用交互式软件或PowerPoint课件开展教学。附件3:已完成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师信息报送表市县区姓名学校学段任教学科联系方式身份证号参训类别集中培训考核成绩远程培训考试成绩备注:1、报送采用Excel表格; 2、学段指小学、初中和高中; 3、参训类别为县级骨干教师培训和校本学科教师培训。免于培训的教师填写获得免训资格的培训类别。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有关精神,特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 第一部分 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一、意识与态度 (一) 重要性的认识 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应用意识 1.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 3.具有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 4.具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 (三)评价与反思 1.具有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具有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具有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四)终身学习 1.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的意识与态度。 2.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意识与态度。 二、知识与技能 (一)基本知识 1.了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2.理解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 3.掌握教育技术理论的基本内容。 4.了解基本的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二)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2.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 3.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 4.掌握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 5.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三、应用与创新 (一)教学设计与实施 1.能够正确地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并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2.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 3.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能应用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二)教学支持与管理 1.能够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 2.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3.能在教学中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管理。 4.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三)科研与发展 1.能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 2.能针对学科教学中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进行研究。 3.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业务知识,发展自身的业务能力。 (四)合作与交流 1.能利用技术与学生就学习进行交流。 2.能利用技术与家长就学生情况进行交流。 3.能利用技术与同事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 4.能利用技术与教育管理人员就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沟通。 5.能利用技术与技术人员在教学资源的设计、选择与开发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 6.能利用技术与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就教育技术的应用进行交流与合作。 四、社会责任 (一)公平利用努力使不同性别、不同经济状况的学生在学习资源的利用上享有均等的机会。 (二)有效应用努力使不同背景、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学生均能利用学习资源得到良好发展。 (三)健康使用促进学生正确地使用学习资源,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 规范行为能向学生示范并传授与技术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伦理道德观念。第二部分 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一、意识与态度 (一)重要性的认识 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应用意识 1.具有推动在管理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具有推动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 3.具有支持教师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 4.具有密切关注新技术的价值并不断挖掘其教育应用潜力的意识。 (三)评价与反思 1.具有促进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具有促进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具有促进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具有对教学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四)终身学习 1.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意识与态度。 2.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管理能力与个人素质不断提高的意识与态度。 3.具有利用教育技术为教师创造终身学习环境的意识与态度。 二、知识与技能 (一)基本知识 1.了解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2.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范畴。 3.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 4.掌握绩效技术、知识管理和课程开发的基本知识。 (二)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2.掌握资源管理、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 3.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4.掌握课程规划、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的方法。 三、应用与创新 (一)决策与规划 1.制定并实施教育技术应用计划以及应用技术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条例与法规。 2.能够根据地区特点和实际教育状况,宏观调配学习资源,规划和设计教育系统。 3.能够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和统计数据辅助决策过程。 (二)组织与运用 1.能组织与协调各种资源,保证教育技术应用计划的贯彻和执行。 2.能组织与协调各种资源,促进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建。 3.能组织与协调各种资源,支持信息化的教学活动。 4.能运用技术辅助教学组织和教学实施。26|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2004年12月25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一件里程碑性的大事,将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了加深广大教师对标准的了解,本文将对制定标准的重要意义、标准的研究与制定过程、标准的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以及标准的贯彻与实施等问题作一较为全面的阐述。一、制定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重要意义1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众所周知,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和国际教育界的基本共识。国际教育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共识,是因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是利用技术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效益与效率的目标。效果的体现是各学科教学质量的改进;效益的体现是用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取更大的产出(即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效率的体现是用较少的时间来达到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所追求的这三个方面的目标,也是各级教育部门领导和校长们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的目标。而确保这些目标的实现,正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所在。但是技术是要靠人来掌握的,要让现代教育技术的上述优势得以发挥,需要靠教师去实施。这样,就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师的专业技能中,提高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制定,就是要从制度上保证广大教师具有合格的应用教育技术的专业技能。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青少年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与行为模式。而应用教育技术正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行为模式的最重要手段。此外,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还是新课改成功的必要条件,而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方法(即如何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整合)则是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基本内容。所以,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引导教师尽快提高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3教师培训规范化的需要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一个庞大的市场,由政府主持制定一套国家级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对于规范所有培训机构的培训要求与培训行为(不管这些培训机构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以及建立准人制度和评价体系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二、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研制过程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深化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从成立之日(2002年4月)起就向教育部师范司提出建议应尽快制定我国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师范司领导极为重视,不仅充分肯定这个建议,还要求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立即对研制这一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前期调研与论证。在充分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教育部于2003年4月正式启动“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研制”项目,并将该项目列入教育部的重大研究课题,委托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组织实施。于是以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和中央电教馆等单位的有关专家为核心的标准研制组很快成立,并随即分成几个子课题迅速开展工作。标准的研制过程前后共经历了体系框架及内容设计、广泛征求意见、初稿研讨与修订、标准试验与完善四个阶段,历时近两年,共有40余名专家、学者,近20个单位和机构参与了该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为了提高标准的科学性与适用性,专家们深入地研究和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标准(特别是教育技术标准)以及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其中国外的相关标准有: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NETST),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NETSS),美国学校管理人员教育技术标准(NETS。A),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的教育传播和教学技术项目认证标准(简称ECIT认证标准);英国教师ICT培训标准,英国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和英国中小学校长职业标准等。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则涉及: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调查与分析(王铟等),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绩效标准研究(张建伟等),教育技术类专业人员的能力素质社会需求分析与专业课程框架设计(赵为华、尹俊华),以及教育技术人员能力素质的社会需求专题调查(何克抗、李克东)等。2004年6月,标准的初稿基本形成,标准研制组随即在全国七个实验区,共100余所中小学内通过座谈、问卷调研等方式广泛征询意见,并在其中选择了部分学校进行标准使用的试验。通过广泛的意见征询和标准使用的试验,研制组获得了大量的反馈信息,从而形成对标准初稿进行修改的指导思想:(1)标准的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既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又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2)在突出教育技术要求的前提下,既要重视信息技术,又不能忽视传统的媒体和技术;(3)为了使标准能在全国范围普遍适用,对标准的表述宜粗不宜细;(4)对于适合三类不同人员(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既要有共性,又要有明显区别,以体现不同的工作特点与需求;(5)对标准的所有条目要尽可能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绩效指标;(6)对标准的所有条目的表述既要具体并有可操作性,又不要出现某种软件的名称或某家公司的产品品称。在上述思想指引下,标准研制组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几易其稿,终于在2004年11月完成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2004版)的正式文本。在标准研制过程中,除了在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方面认真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以外,对发达国家制定标准过程的有益经验我们也注意兼收并蓄。例如美国在制定标准过程中取得的下述经验就很值得我们借鉴:(1)坚持一个标准全国不分地区都采用同一个教育技术标准;(2)开发两类实施案例围绕每一个学科设计的单科实施案例和涉及若干个学科、面向研究性学习的综合实施案例;(3)注意三方面的结合教育技术专家与学科专家相结合,教育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实施案例的开发相结合,教育技术标准的要求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结合;(4)狠抓四个环节在标准研制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彼此密切相关的四个环节,即研究标准、开发案例、进行试点、评估检验。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前一环节为后一环节奠定基础、做好铺垫,后一环节则是前一环节的巩固、深化与拓展,所以四者缺一不可。三、我国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通过分析国外众多标准的制定经验,我们发现美国的教育技术标准有较好的理论基础,较严密的逻辑关系和较完整的体系结构;英国的标准(包括英国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和中小学校长职业标准)从总体上看,系统性、条理性不太强,但有些条目的内容颇有新意而且要求具体,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所以,在研制我国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的过程中,我们着重借鉴了美国和英国的相关经验。例如:美国学生的教育技术标准体系结构可用“6(4)10”概括:6表示有6个能力素质维度。(4)表示有4个不同的学习阶段。10表示有10个概要绩效指标。6个能力素质维度是:基本操作与概念,社会道德与人文要求,将技术作为提高学习效率的工具,将技术作为协作交流的工具,将技术作为研究探索的工具,将技术作为解决问题与决策的工具。4个不同学习阶段是:学前小学2年级,小学3-5年级,初中68年级,高中912年级。10个概要绩效指标则按不同的年级段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地围绕6个能力维度给出了具体的行为指导。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体系结构则可用“6(4)23N”表示:6表示有6个能力素质维度。(4)表示有4个不同的了作阶段。23表示有23个一级指标。N表示有N个概要绩效指标。6个能力素质维度是:基本操作与概念,规划、设计学习环境并体验,教学、学习与课程,运用技术促进评价,运口技术促进绩效和专业实践,社会、道德、法律与人文要求。4个不同工作阶段是:一般性准备阶段,年业性准备阶段,教学实习阶段,职后执教一年的阶段。N个概要绩效指标则按不同的工作阶段由低到高、巾浅入深地围绕6个能力维度给川了具体的行为指导,而且不同阶段的绩效指标个数并不相同(一般性准备阶段17个,专业性准备阶段24个,教学实习阶段15个,职后执教一年21个)。我们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对中小学的实际调研情况并借鉴美、英的经验,最终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4(14)N”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体系结构:4表示有4个能力素质维度。(14)表示有14个一级指标。N表示有N个概要绩效指标(对于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这三类子标准,N依次为41、46、44)。4个能力素质维度是: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包括信息需求意识、信息应用与创新意识、对信息的敏感性与洞察力以及对信息的兴趣与态度等);教育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包括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基本操作技能、信息的检索加工与表达、信息安全与评价等);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等);应用教育技术的社会责任(包括信息利用及传播有关的道德、法律、人丈关怀等)。以教学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子标准为例,其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如图1所示。 整个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总体框架则如图2所示。由图可见,其中包含三个子标准。每一个子标准的体系结构都与图1相同,但其基本内容则有差异(以反映不同人员的工作特点与需求)。四、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贯彻与实施为了有效地贯彻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国家教育部决定尽快启动一个称之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重大项目(以下简称“931工程项目”)。为了说明这一项目对贯彻实施上述标准的意义与作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项目作一简要介绍。1、项目的基本目标(1)总体目标从现在起到2007年,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制定和完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包括“培训、考核和认证”在内的完整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机制,并依托教师网络联盟和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实施,从而为尽快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与素质提供有力的支持。(2)具体目标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培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机构与制度。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组织专家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通过若干地区的试点,不断修订和完善这一标准,然后在全国范围进行大面积实施,最终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包括培训、考核和认证在内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机构与制度。依托教师网联和省市教育部门组织三级培训。依托教师网联和省市教育部门深厚的学术背景、丰富的培训资源和培训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几个国家级培训基地,在各省本着严格筛选原则建立31个省级培训中心(除港澳台地区外每省各设一个),每省根据实际情况再建立若干个地市级培训中心,以形成完整的培训网络体系。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并将这种能力作为任职资格条件。通过上述三级培训和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在全国范围内培育一批具有较高应用教育技术能力的骨干教师(其中国家级骨干教师1万名,省级骨干教师10万名);与此同时,对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进行一轮教育技术全员培训;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并将应用教育技术能力作为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必备条件之一。建立全国性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试体系。针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考核,建立全国性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试体系。该体系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设立省级、地市级等各级考点,形成规范的考试组织模式;建立丰富的、可动态更新的试题库;考试方式包括传统笔试、上机操作和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等内容。力求通过这种考试,不仅在形式上有突破,更希望能真实地反映出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2项目的主要内容(1)完成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特征描述(这种能力特征描述既完全遵循标准,又是对标准的进一步细化,因而对培训大纲的编写和考试大纲的制定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2)培训大纲编写与培训教材开发;(3)考试大纲制定与试题库建设;(4)培训机构认证标准的制定。3实施项目的组织机构为了保证“931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有若干组织机构(见图3所示),各组织机构的职能如下:(1)教育部"931工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项目的宏观管理与调控;制定相关政策;对培训与考试的结果进行评估;检查督促与项目有关的各项工作。(2)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负责标准的制定、解读与完善;审核培训资源;编写培训大纲与审核考试大纲;组织编写或推荐优秀的培训教材。(3)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负责对全国上千万的中小学教师具体实施培训。(4)国家级培训基地(国家级培训基地直接由教育部确定)负责对省市级培训中心的培训者进行培训。(5)国家级培训机构认证中心(中央电教馆)负责制定国家级培训基地和各级培训中心的资质认证标准;对省、市、县三级培训中心的资质进行认证。(6)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组建教育技术应用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制定考试大纲,拟定考试题型并建设考试题库;考务组织与管理,颁发合格证书:制定与自学考试接轨的相关政策。4与项目有关的政策支持在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建设”项目的同时,教育部将制定有关政策,以便尽快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成为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的组成部分;(2)使“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成为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长期确立下来。5、项目的预期成果(1)培训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依托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为目标,在三年内培训具有较高应用教育技术能力的国家级骨干教师1万名,省级骨干教师10万名,并分批对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进行一轮教育技术全员培训。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创造更多的教育技术培训机会,以不断增强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2)考试通过全国性教育技术能力考试,使一大批中小学教师获得教育部签发的应用教育技术能力资格证书。(3)培训资源建设建立一系列相关的教学资源库,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供丰富的优质资源;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门户网站和一批教师教育虚拟社区及网上学校。(4)认证通过认证,建设几个国家级培训基地、31个省级培训中心、上千个地市级培训中心;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且具有权威性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和相应的考试及认证体系,并将应用教育技术能力作为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必备条件之一。

    注意事项

    本文(宣城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案.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