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透析.doc

    • 资源ID:4075947       资源大小:251.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透析.doc

    大学生考试作弊透析摘 要: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是考试作弊却使学生实际学习效果出现严重偏差,大学生考试作弊在当今大学校园时有发生,考试作弊管理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议题。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是教育体制缺陷;高校监管不力;人才评价的弊端;社会道德乏力;学生学习的功利化以及就业压力影响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学风、教风建设;完善考试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人才综合评价体系;强化道德约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动机;拓展就业渠道才能从更本上解决好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关键词:大学生 ; 考试作弊 ; 防治策略College students' cheating in examinations dialysisShao YongqiangAbstract:Nowadys cheating in the examination has become a common phenomenon on campuses and an important issue of teaching management.The paper analyse some social problems biding behind cheating in the examination.Such as the imperfect educational system .students' learning for profit ,lacking of supervision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of competent people and employment pressure .Therefore,the paper comes forth six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cheating problem among college students .There are as followings :strengthening moral bound.reforming the educational system and cultivating good style of study and school spirit ,retifying the attitude towards study improving and perfecting the regulations about examination management and establishing integrated evaluation system of talented people. Keywords: colledge students;cheating in the examination;Preuentiue strategies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透析邵永强 大学考试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和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作为检测教与学的效果和水平,甄别个人知识、技能及智力开发的手段,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考试作弊现象全国高校时有发生,引起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考试作弊不仅破坏了考试公平、公正的原则,而且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败坏了学校的良好学风,损害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形象。考试作弊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难题,不仅影响高等教育的形象,而且影响高校内在管理和人才质量。因此,有必要对其成因和对策进行探讨和研究,以便供高校管理者参考。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3.1 1教育体制缺陷在删除建国初期由于受苏联模式和党在抗战时期的战时命令体制的双重影响,孕育了行政管理为主的计划体制的胚胎,促成了我国高等教育以政府行为为主的纵向约束机制的形成。因此,长期以来“行政化”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固化,只关注学生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教育坠入了“行政化”的泥潭、考试陷入“八股化”怪圈、教学方式僵化死板、学生学习能力低和个人综合素质的畸形发展等问题导致教育目标的南辕北辙,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高校教育已经沦落为“后高中阶段教育”,始终没有跳出“填鸭式”、“注入式”的模式,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地位,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无从谈起。学习没有兴趣,考试问题颇多,“不求奖学金,只要60分”,已成为一些学生的口头禅。当60分也变得困难,抄一抄,蒙混过关,成为一些学生的不二选择。3.2 2高校监管不力 首先,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高校一方面要加强管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便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又担心管理过严导致学生成绩普遍偏低,违纪学生人数上升,影响学校声誉。”1结果高校监管不力,给学生考试作弊提供了“温床”。 其次,学校对部分违纪学生处理不当。有一大部分作弊学生被老师发现后,仅仅是收掉作弊所用小抄,根本没有任何惩罚,这对作弊学生和他人都起了反面的示范作用。即便一些作弊学生被监考老师上报,但也存在熟人出面将其摆平的事情,这使学校的管理规章制度成为一纸空文,流于形式。此外,学校对作弊学生的处理也相当宽松,美其名曰“治病救人”,其实就是网开一面。因此,由于学校和监考老师的默许和包容,导致近年来校大学生考试作弊之风有愈演愈烈之势。3.3 3人才评价的弊端 尽管整个社会在呼唤素质教育,但是“深化教学改革”大多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经常是“雷声大雨点小”,改革的步伐有如蜗牛前行,几经反复还是难以摆脱以分数论“英雄”的情形,因此至今尚未完成教育体制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应试教育依然有着肥沃的土壤。奖学金的评定,各类单项奖的评定,优秀毕业生的评选,学位的授予,无不牵涉到学习的成绩,大学生追求入党,学习成绩也成了重要的参考条件,尤其是大学毕业找工作,学业成绩成了一个硬指标。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错觉:考试是为了获得利益改为逗号。插入 所谓的学生就是学习考试者,教师就是教考试者也 一部分 改为 些学生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高分就不足为怪了。3.4 4社会道德约束乏力我国目前正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计划经济体制已经被打破,而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传统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开始受到严峻挑战,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价值观念,如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等价值观还没有得到很好地确立,正处于一种“混沌”状态,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日益暴露,社会上不正之风流行,比如拉关系、搞贪污,走后门等删除各种不道德的现象犹如稻田里的野草般滋生蔓延,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侵蚀学生心灵。这导致“大学生道德信念模糊,对于作弊很多学生并不认为是道德问题”,2一旦被抓也是认为自己运气不好,结果,由外部给予多大压力也变得无济于事,由于缺少了内心对道德的敬畏,有一部分大学生考试作弊时很坦然,而许多其他同学看到他人作弊,内心的不安也会大大降低,从而盲目效仿,这些行为得到一些学生也得到一些老师的理解与同情。高校道德教育异化为政治意识形态“灌输式”的培训,道德约束边缘化、外在化,这使得部分学生不明是非曲折 直,价值取向扭曲。因此,社会道德约束乏力导致道德监督和舆论压力失范,大大降低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思想道德成本。这与“真善美”的教育精神和“德智体美劳”的人才培养宗旨完全背离,从而增加了其考试作弊的可能性。3.5 5学生学习功利化明前面加入倾向显加强 实行市场经济以来, 大学生的学习功利化倾向日趋严重。大学教育“严进宽出”的模式使得当代大学生经过高考的“独木桥”后就认为一切万事大吉了,“知识就是财富”被部分学生片面化、庸俗化。觉得学费不是自己挣的,课程是老师的事改为老师教学的本职,自己无需作为和贡献,大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就把学业放在次要的位置,忙于人际关系、恋爱、兼职甚至进网吧玩游戏,花天酒地。从而使责任意识、社会服务意识、经济独立意识严重缺失,而抱着“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态度逍遥自在。但当下在我们的大学对学生的评价依据还主要是以文化课成绩为主,例如:“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奖学金评定等,文化课成绩占得比重超过60%以上。考试成绩好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因而功利、实惠、实用的价值取向在大学生中盛行,考试抄袭不过是一些人追名逐利手段中的一种。(绿色部分我上次给你指出过内容重复,你不是再给日本鬼子干活吧!你不用考验我的耐心,这次我完全可以不给你看,没有一而再,再而三的事情)3.6 6就业压力的影响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统一分配”向“自主择业”的转变,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3制度。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和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改革,近年来高学历人才大规模增加。据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为559万人,2009年为610万人,2010年为631万人,到2011年全国毕业生人数上升为660万”,4 我国逐近年来提供的就业岗位逐年增加,但是却远远不能满足我国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再加上往届没有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可想而知,就业压力空前膨胀。毕业时找工作,单位的好坏与在校时学业成绩高低优劣有很大的关联,因此,考试直接关系到在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牵扯到学生的前途和命运。所以,有些学生考试压力较大,对自己缺乏信心,在考试中铤而走险,费搅劲脑汁、想法设法采用各种手段作弊。另外,大学办学死板单一,培养的大学毕业生与市场需求不符,造成严重的结构性失业。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与农民工工资差距在逐渐缩小甚至低于农民工。随着“知识过剩”和大学生持续“贬值”现象的提前到来,使在校大学生价值观错位,对学业失去信心,在迷茫徘徊之中,“处于知识就是力量和知识有时难以体现自身价值的矛盾之中,从而使个别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5在平日的学习中敷衍了事,无所事事删除。但是,在考试中为了不让“红灯高挂”理所当然的加入考试作弊的行列。 二、防治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策略由上述可见,种种原因造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而且还有上升趋势。要彻底根除高校普遍存在的这一顽疾,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3.7 1进行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学风、教风建设 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既是对几十年来行政管理模式的检讨和反思过程,同时也是对新时期、新环境的自觉适应过程。学校原有体制下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产生供需之间的诸多矛盾,特别是结构性失业引发了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应该在教育领域大刀阔斧的展开全方位的改革,“要对学科布局、专业设置、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引导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6使高等教育体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样才有可能确立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的高等教育。否则,教育体制改革只是在传统教育思想的藩篱下重蹈换汤不换药的覆辙。各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营造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氛围、学术氛围,“润物细无声”般的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确立以创新知识为主的探究式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要体现出层次特色、学校特色、学科特色、专业特色,避免千校一面、万人一面的标准化办学。”7形成校风好,学风浓,教风严的新局面,从而彻底改变我国高校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因袭式”的经典人才培养模式。3.8 2完善考试管理规章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对考试秩序的维护是靠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化和学校有关考试的纪律规范来进行。”8 严密组织考试,严格考试纪律是有效防止考试作弊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包括考场的安排、监考教师的安排,不同年级不同课程插班考试,同一课程也可采用AB卷进行考试。建立良好考风的关键是狠抓考场纪律。监考教师要及时准确地发现作弊学生。严格执行考试作弊违纪处罚制度。管理是教育,处罚也是教育,必须用严格的制度和铁的纪律来维护考试的严肃性,形成一种求真务实、诚信考试的校园文化,使考风不断得以净化。实行教考分离和抽考制度也是预防考试作弊的途径之一。所以为了给所有学生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应对课程实行抽考制度;实行教考分离制度,建立题库抽题制卷。最大限度的消除滋生作弊的环境。3.9 3建立人才综合评价体系建立人才综合评价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它对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调节和导向作用。传统科举教学模式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综合性评价,无法准确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自学能力、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妨碍了学生潜能的后续发挥,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里不需要再分析,我记得上次提过这个问题因此,“应该改变以往一元化的评价体系,将人才评价标准社会化,建立能充分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真正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9从多方位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发展。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克服单纯追求成绩的错误倾向。只有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才能有效而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为社会发展培养所需之才。3.10 4强化道德约束 学校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德育,即培养诚实信用、光明磊落的人。大学不仅要产生思想和学问, 还要给社会提供道德理想;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不仅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更是预防和杜绝考试作弊的重要手段。古人云“人无信不立”,自古以来诚信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高校应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诚信教育,特别是通过创造良好的道德情境,形成正确的道德舆论,并加强宣传,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导向,让诚信的正气压倒投机取巧的歪风,引导学生将外在的约束内化为道德自律,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和诚实正直的品质,养成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使学生认识到作弊是违反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并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杜绝考试作弊要从我做起,做到从根本上彻底消除考试作弊这种恶性的大学校园现象。3.11 5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动机 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着力提高教育质量”。10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也曾说:“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宿舍和人数,而在于它的一代又一代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考试作弊问题,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并且使大学生学习的知识真正能够学以致用,体现社会价值。还应该“把专门性教育和渗透性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11这样才能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使学生乐于学,勤于学,善于学。3.12 6拓展就业渠道随着高校就业难题的日益突出,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12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办学定位必须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摈弃只重视毕业生和毕业证书数量的陈旧理念,以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重视对大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实行校企联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高校对所设专业结构调整,对社会需求进行科学预测,合理安排专业结构,“做到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并通过评估、投入、调控、推动等过程,力求推进本科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是人才供求逐步走向动态平衡”13在大学毕业时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大学生就会自认而然对读书有了兴趣,这样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就会没有市场,考试作弊的顽疾就能得到有效防止。参考文献: 1宋志海,李鹏高校毕业生校园就业市场运行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09(7)2林兴考试作弊的成本分析及其控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2)3张耀君试析高校考试作弊现象及防治措施J长春大学学报,1997(2).4冯蕾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就业形势严峻N光明日报.201102245武剑,徐彬,冯秋菊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分析及对策J.新西部,2010(02)6温家宝在科教领导小组会讲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R20117侯雁飞,王庆玲“钱学森之问”与深化高校教学改革J学理论,2010(24)8魏小强,鲁井兰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及其对策J高校教育管理,2007(1)9侯雁飞,王庆玲“钱学森之问”与深化高校教学改革J学理论,2010(24)10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R200611唐如前论大学生学习的功利化倾向J东南眼纵横,2004(3)12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R201113叶松,张德义,霍新刚,朱光教育体制改革滞后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相关研究J才智,2010(21)

    注意事项

    本文(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透析.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