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论《红楼梦》中的对话艺术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

    • 资源ID:4068356       资源大小:88.5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论《红楼梦》中的对话艺术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

    山东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论红楼梦中的对话艺术 学 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班 级 汉语0801班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山东财经大学教务处制二一二年五月山东财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山东财经大学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山东经济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士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论红楼梦中的对话艺术摘 要凡是成功的小说、杰出的文学作品,无不闪烁着对话艺术的光芒。小说中的对话艺术的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在南宋时期的世说新语和唐代的传奇中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后至清朝,曹雪芹作为语言艺术大师,把它推向了一个巅峰。他在红楼梦中通过高度个性化的人物对话展示了家族历史、填补了叙事空白。红楼梦中的人物对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增强了叙事张力,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深化了小说的主题。红楼梦人物对话高度个性化,在中国古代小说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红楼梦的对话写作技巧炉火纯青,堪称典范。关键词:红楼梦;对话;艺术价值;影响Art of Dialogue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ABSTRACT All successful novel,outstanding literary works,all flashing the light of dialogue and art. History of the art of dialogue in the novel can be described as a long history, has been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Shi and the Legend of the Tang Dynasty to the Qing Dynasty, Cao Xueqin as the master of language arts, to bring it to a peak . Highly personalized character dialogue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he shows the family history, and to fill gaps in the narrative. The dialogue of the characters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has high artistic value, it enhances the narrative tension, created a series of vivid characters, deepening the theme of the novel.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character dialogue highly personalized, and reached its peak level in the ancient Chinese novel.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consummate dialogue writing skills, and exemplary. Keywords: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Dialogue narrative; Artistic value; Affect 目 录一、引言1二、对话艺术在小说中的发展1(一)世说新语中的对话艺术1(二)唐传奇中的对话艺术1(三)对话艺术在其他小说中的体现2三、红楼梦中的对话叙事2(一)通过对话展示家族历史2(二)通过对话填补叙事空白3四、红楼梦对话的艺术价值3(一)对话的叙事张力3(二)塑造人物形象41、通过对话暗示说话人的性格42、通过对话展示被议论者的性格5(三)深化小说主题61、通过对话揭示深刻的人生哲学62、通过对话揭示深刻的社会哲学6五、红楼梦对话艺术对后世的影响7参考文献9一、引言关于中国最早的小说的描述是“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班固汉书·艺文志,中华书局出版社1964年版。,由此可见对话在小说中的地位之重要,甚至可以说没有对话就没有小说。对话是刻画人物的传统手法之一,不仅可以显示人物的性格,还能够反映人物的际遇、内心的思虑和人物间的复杂关系。红楼梦描绘了中国十八世纪封建社会的众生相,屹立于小说之林,达到了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峰,成为一部世界性的经典名著。红楼梦集百家之长为己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语言艺术方面取得了各方面的成就,堪称语言艺术宝库里难得的瑰宝。前人对红楼梦的研究著述可谓汗牛充栋,但是,从对话艺术角度所进行的研究,相对来说还有很大的空间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本文试图从对话艺术的角度切入,通过对人物对话的分析,品味红楼梦自然而深刻、质朴而传神、平淡而真挚的语言艺术。在中国小说对话艺术的历史背景中,把握红楼梦对话艺术所取得的成就,同时结合其在后世小说创作中所产生的影响,对红楼梦的对话艺术在现代小说创作领域的渗透作前瞻性思考。二、对话艺术在小说中的发展如果说文学是语言艺术,那么对话就是语言艺术中的运用艺术。散文是中国最早走向成熟的文体,先秦诸子散文与历史散文中,已经非常重视对话的运用,如孟子、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之后,史记、汉书等人物传记中,更是将对话作为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些散文经典在对话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对于中国早期小说的创作与发展是有决定性影响的。古往今来,凡是成功的小说无不显示着对话艺术的光辉。在优秀小说家的笔下,语言就像“魔方”。他们常常用大多数读者都知道的字、词,描绘、变幻出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多彩绚丽的画面,揭示出种种独特的思想与情感。(一)世说新语中的对话艺术中国小说历史上最早的小说便是被鲁迅称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38页。的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无论从书名还是从内容来看,“说”和“语”的成分都占绝对优势。世说新语不仅通过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还通过独特的对话艺术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人物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徐震鄂世说新语校笺(南朝·宋 刘义庆撰),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35页。这则小说,通过人物的对话,生动形象的将孔融儿时的言谈敏捷、才智过人充分展现出来,令他的形象活灵活现、跃然纸上,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亲眼看到了这个场景,听到了孔融朗朗而谈的天才睿智。世说新语中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对话艺术在中国早期小说中已经倍受重视,并取得一定的成就,成为小说创作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必要因素。(二)唐传奇中的对话艺术在唐传奇的众多作品中,对其中主要人物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人物的对话来完成的。那些极富有个性色彩的鲜活口语,能够把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物,在不同场景中的思想感情、内心活动和性格特点,非常准确、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例如在任氏传中,当豪门公子韦崟因任氏那“天下未觉见之”的美貌而“爱之发狂,乃拥而凌之”时,为抗拒强暴,保护自己,作者为任氏设计了一段非常精彩的人物对白,集中地刻划出任氏机智勇敢的性格,和对爱情挚着坚贞的情操,以及很有策略的斗争艺术。任氏长叹息曰:“郑六之可哀也!”崟曰:“何谓?”对曰:“郑生有六尺之躯,而不能庇一妇人,岂丈夫哉!且公少豪侈,多获佳丽,遇某之比者众矣。而郑生,穷贱耳,所称惬者,唯某而已。忍以有余之心,而夺人之不足乎? 哀其穷馁,不能自立,衣公之衣,食公之食,故为公所系耳。若糠糗可给,不当到是。”崟豪俊有义烈,闻其言,遽置之。 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版,第44页。这番言谈,环环相扣,既义正词严,但又说得极为得体,使之既合情,又入理。这一段精彩的对话,颇有几分春秋战国时期那些纵横家们伶牙利齿、口若悬河的雄辩风采。既充满了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显示出任氏反抗暴力侵凌,捍卫人格尊严的可贵精神;又考虑到了韦崟的身份地位,巧妙地利用了他时时要顾全自己“义烈”面子的心理,给他留下回旋的余地,充分体现了任氏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的机智敏慧的性格;同时更具有感服人心的力量。在唐传奇中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的例子还很多很多,至此,对话作为小说的一部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三)对话艺术在其他小说中的体现其他的小说,如在三国演义的人物语言中,孔明为什么能三气周瑜,话语的效果影响整个江山,乃是以言表意、以言行事、以言取效的最好例证。水浒传各英雄上梁山,其中人物以言表意,以言行事的力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两部小说都成功的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像三国演义中的“三绝”,即奸诈过人的“奸绝”曹操;“义重如山”的“义绝”关羽;机智过人的“智绝”孔明。水浒传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义的故事,其中对这一百零八将形象的塑造可以说是个个都生动形象。而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对话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有了一段段、一场场的人物间的对话,才使得人物的形象变得丰满,人物的性格得以彰显,人物的特点才会如此的鲜明。由此看来,对话在小说中的历史由来已久,对话艺术也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成熟,为以后小说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红楼梦中的对话叙事(一)通过对话展现家族历史红楼梦对话的人物是生活在一个大家族内,在生活中实在生活着。以一个大家族(贾府)为主干,其他家族(薛家、王家、史家)为旁证,还有小的家庭(袭人家等)。红楼梦中各个家族的关系和家族的背景作者并不是直接介绍的,大部分都是借助书中人物的口来说出的。例如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通过冷子兴之口主要是向读者演说荣宁二府的来龙去脉,介绍主要人物以及贾府面临的主要问题。红楼梦中大大小小的人物写了四百多个,主要人物也不下几十个, 如果没有这一番提纲挈领的介绍,不论是作者的写作还是读者的阅读,都将是十分困难的。贾府这个百年望族面临的问题,多而又多,杂而又杂,哪些才是最主要的呢,通过冷子兴的演说,我们知道,贾府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一个是经济危机:“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另外一个是更为严重的问题,即后继无人,“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人家儿,如今养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这番演说,可谓画龙点睛。“剧中人”冷子兴以知情者的身份,向我们讲述了四大家族之一的贾家的荣辱变迁,为读者开列了一个简明的人物表。贾府的历史,当前的境况,必将衰败的命运,以及主人公稀奇的来历、古怪的秉性、特殊的家庭地位等,通过“剧中人”的视角而一一呈现。同时也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进而暗示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如此,我们对荣府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作者令贾雨村和冷子兴这对旧相识在酒店相遇,在两人的闲谈中引入冷子兴对贾府的“演说”。通过对话的形势完成了对四大家族之首的贾府的描述,让我们有一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感觉。这种全新的叙事手法在红楼梦中大量存在。在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中,通过王熙凤、贾琏和赵嬷嬷的对话,也为我们介绍了盛极一时的王家和现在风光无限的甄家。“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江南王”这曾是对王家的描写,而甄家曾接驾四次,“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由此可见这两大家在当时都是富甲一方的名门望族。至于后来写甄家被抄也只是通过尤氏与老嬷嬷的一段对话叙述的“才有甄家的几个人来,还有些东西,不知是作什么机密事。奶奶这一去恐不便。尤氏听了道:昨日听见你爷说,看邸报甄家犯了罪,现今抄没家私,调取进京治罪。怎么又有人来?老嬷嬷道:正是呢。才来了几个女人,气色不成气色,慌慌张张的,想必有什么瞒人的事情也是有的。”只是这一段简单的对话就把曾经盛极一时的甄家的命运做了一个交代。(二)通过对话填补叙事空白红楼梦中有许多故事并不是曹雪芹直接描写出来的,而是通过人物的对话,从故事中人物的口中讲述出来,这样既节省了笔墨,又填补了叙事的空白。例如在第四十八回“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贾琏由于没有摆平他老爹贾赦想要石呆子藏扇一事,还和老爹顶嘴,结果挨了一顿棒打。看到贾琏被打得动不了,平儿是痛在心里,赶紧跑到宝钗那儿去为贾琏找治棒疮的丸药。看她咬牙切齿的骂贾雨村那些话,看得出平儿真是急了。对于贾琏的挨打小说中并没有直接的描述,只是通过平儿和宝钗的对话来体现的。通过这一段对话我们就对贾琏挨打的始末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平儿对贾琏的关心。在第七十五回关于江南甄家被抄在小说中也没有直接的描述,也是通过人物对话的形势来展示的。还有在第七十六回中,黛玉和湘云的一段对话,补足了“凸碧堂”和“凹晶馆”两个名字的由来,让我们对这两个名字的命名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四、红楼梦对话的艺术价值(一)对话展示叙事张力从红楼梦的对话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如何与读者对话,人物如何和读者对话,人物间的对话又是怎样展开的,由此来推演故事情节,交代人物,充分展示了对话的叙事张力。红楼梦借对话说明或演义一个事件,其对话的功能就是反映这些事情,同时涉及谁对话,如何对话,为什么对话,因此也就反映角色在对话中的活动目的,因为以事件为主,因此有一定的话题,这些话题往往发展为故事情节。例如在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中,林如海和贾雨村的对话就使我们明白了几件事:“贾雨村求职,林黛玉进京”,用对话的方式有说明、承诺、介绍、拜托:如海说明黛玉为何及如何入京,向雨村承诺并荐书贾政,向雨村介绍贾政贾赦,并拜托贾雨村护送黛玉入京,至于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雨村是黛玉的老师,因此如海能放心将黛玉托给他送往,并为他写推荐;此外贾雨村和贾政同谱,如海的荐书受贾政的重视,贾政在后来从中协助,题奏之日为他为他谋了一个复职补缺。对话之所以能达到目的,达到交际的相互作用,是靠对话者之间的暂时关系,以及对话内容中人物的永久关系所形成。又如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中秦可卿之死,是通过秦可卿在王熙凤梦中的对话来写的。她托梦给凤姐说: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红楼梦第219页。王熙凤梦中的这段与秦可卿的对话给了我们一些暗示,使我们可以对贾府的兴衰以及人物的命运有一个大致的推测。让我们觉得,仿佛秦可卿会预知未来福祸,以后所发生的事,与她预测的一样:先是贾元春被封为贤德妃,于是有了贾元春省亲的壮观场面;而后她又预知未来贾府的灾祸,其中“三春去后”既是指三个春天过后,又是暗指元春、探春、迎春三姐妹(除惜春出家外)死或失散后“诸芳尽”。而“诸芳尽”与“群芳髓(碎)”同样,都是暗示金陵三十六钗,这三十六个女子在贾府衰败之后,死的死、散的散,结局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通过她与凤姐的这段对话就为以后故事的发展做好了铺垫。曹雪芹用对话的形势,来完成对故事的扩展和延伸,使故事得以完整和充实,拓展了小说的叙事空间。(二)对话塑造人物形象人物对话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一个主要手段。好的人物对话能生动自然地表现人物的教养,气质,风度,心理等。曹雪芹作为一代语言艺术的大师,他在红楼梦中通过人物的对话直接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性格,同时能鲜明地反映出人物的神态、情貌,特别是人物的个性特征。 1、通过对话暗示说话人的性格红楼梦中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谈吐的描写,暗示说话人的为人处事,使说话人的性格得以展现。例如第三回借林黛玉进贾府之机,曹雪芹安排几位女主人一一亮相。这中间“亮”得最出色的,自然要数王熙凤了,她风风火火,与众不同,曹雪芹让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而且语言泼辣、夸张,一下子便把王熙凤的性格活脱脱展现了出来。在众人“皆敛声屏气”的静寂中, 王熙凤的出场颇有气势。一句“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便将“粉面含春威不露, 丹唇未启笑先闻”的泼辣货“凤辣子”活画在读者面前。“王熙凤携道黛玉的手,上下仔细打量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只可怜我这妹妹这么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呢!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又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别再提了。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了,该打,该打!”以上这段精彩的对话,与其说王熙凤在对林黛玉致“欢迎词”,倒不如说是在向贾母诵“马屁经”。明是夸林妹妹“标致”,实则是赞美老祖宗的气派;明是说林妹妹讨人喜欢,实则是颂扬老祖宗的恩德;明是说林妹妹“命苦”,实则是表白贾母的慈悲。声声疼林妹妹都是虚,句句颂老祖宗皆是实,可是口里还不停地宣称:“我一见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竟忘了老祖宗。”曹雪芹让王熙凤说的这几句话,原是极其普通的,既没有十分高雅的词汇,也没有庸俗过分的言语,但读者分明看到了一个机巧应变、讨好卖乖的表演者的生动形象。她那种借花献佛、弦外有音的心态活动被语言大师描写得惟妙惟肖。王熙凤是依仗贾母这位“老祖宗”的青睐与庇护才成为贾府“总管”的,这就决定了她言谈举止不会放过任何看贾母眼色,讨贾母欢心的机会。对王熙凤心理定势的准确把握,是产生王熙凤语言特征的决定因素。尽管王熙凤出场的段对话不足400 字,但却把她在贾府的身份、地位及其性格的一些主要特点已使读者了然在目了:这是贾母身边的一个大红人,有权有势的管家奶奶,里里外外一把手,非常地忙。因为她忙,所以她迟到;因为她红,所以别人“皆敛声屏气”,唯有她敢放诞无礼。她善于阿谀,巧于奉承,把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老祖宗哄得团团转,寓褒以贬地向黛玉介绍说:“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泼辣货,南京所谓辣子,你只叫她凤辣子就是了。”她喜欢表现自己,并且善于表现自己,精明干练,在贾府中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炙手可热的权力。在第四十六回中,贾赦看上了鸳鸯,要纳她为妾,让邢夫人、鸳鸯的哥嫂来劝她,威逼她,但她坚决不从,还发誓说“我这一辈子,别说是宝玉,就是 宝金、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著我,一刀子抹死了,也不能从命!”她用自己的凛然正气,回答了无耻之徒的胁迫,表现出平民女儿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她借助贾母晚年在生活上对她的需要,暂时顶住了贾赦的淫威,使他的谋算不能得逞。但鸳鸯对自己的命运有清醒的认识,她早有盘算。所以,贾母一死,她也就自杀了。她虽然最终也无法摆脱奴隶的枷锁,但她以死保持了一个奴隶的清白和自尊,这是任何一个权势者都无法剥夺和玷污的。红楼梦中人物对话与人物性格高度统一,人物语言具有鲜明地个性特征。某些时候,红楼梦中的对话并未指明说者是谁,但我们根据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同样可以清楚地认出,而不至于张冠李戴。例如在小说第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林黛玉俏语谑娇音”中,写宝玉与黛玉拌嘴逗气的一段对话:宝玉道:“何苦来!大正月里死了活了的。”黛玉道:“偏要说死,我这会子就死!你怕死,你长命百岁如何?”宝玉笑道:“要你只管这样的闹,我还怕死呢?倒不如死了干净。”黛玉忙道:“正是了,要这样闹,不如死了干净!”宝玉道:“我说自家死了干净,别错听了话赖人。”黛玉啐道:“我难道叫你疏她,我成了什么人了呢?我为的是我的心!”宝玉道:“我也为的是我的心。你的心!难道你就知道你的心,绝不知道我的心不成!”黛玉听了,低头不语。半日,说道:“你只怨人行动嗔怪了你,你再不知道你自己怄人难受;就拿今日天气比,分明今儿冷些,你怎么倒脱了青狐披风呢?”红楼梦第351页。从这一段对话中,林黛玉性情的孤傲、尖刻,尤其是口齿锋利,嘴不饶人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黛玉在心灵深处对宝玉的爱,从对话中很自然地流露出来,真可谓是神来之笔,显得非常平谈自然。好的对话,就是首先要把握好人物的身份性情,然后让其自然地去渲泄、去流露。不怕俗,不怕罗嗦,最忌雕琢和造作。红楼梦中的所有对话,无一处不是精美绝伦,恰到好处,我们不得不佩服曹雪芹的语言天才!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第一女主人公,位居金陵十二钗之首。在大观园内,她清高孤傲,目下无尘, 纯真率直。和八面玲珑、面面周到的宝钗形成对比。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最后到黛玉处,她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了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么! 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呀。”这是典型的林黛玉式的语言。这里,黛玉所看中的并不在于宫花的精巧与否,透过这件事,她想得到的是与贾府其它姑娘一样平等不受歧视的地位。她心直口快,爱恼就恼,从未想到过这样做的后果。周瑞家的,此时“一声也不敢言语”,但过后呢,又会如何? 黛玉的喜怒哀乐直接表现在她的言辞里,毫无矫饰。和黛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宝钗。宝钗“罕言寡语,安分随合,人谓藏愚,自云守拙。”她是一个善于自制,城府很深的人。她总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言谈举止、喜怒哀乐,给人的印象是很会“做人”。她善于揣度别人的心思,说出的话总是恰到好处。贾母为宝钗过生日,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之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物,便总依贾母素喜者说了一遍。”结果是:“贾母更加喜欢”。金钏投井,王夫人都坐着垂泪,宝钗却笑道:“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傍边玩,失了脚掉下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玩玩逛逛的,岂有这样大气的理? 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将金钏投井曲解为失足落井,轻轻巧巧地将王夫人从罪恶之中解脱了出来。这番对王夫人的劝慰奉迎,表现了她的虚伪冷酷。2、通过对话展示被议论者的性格“红楼梦许多的人物,在作者还未描写他时就已经存在,在还没有显身在小说的时候,就有这个人物。这些人物在小说呈现的人物对话里显现,由小说人物把他带出来,使他成形。” 孙爱玲红楼梦对话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46页。红楼梦中有些人物的对话,尤其是一些次要人物的对话,并不是为了塑造人物性格,而是为了交代故事情节或者是间接刻画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贾宝玉的形象,对于宝玉的出场和亮相,作者通过一段段的对话设置了许多悬念,在层层铺叠之中,使其跃然纸上。首先是借冷子兴之口对宝玉做了一个描述,谈起宝玉的“抓阄”,说是“伸手只把那些脂粉钗环抓来玩弄”,待“长了十来岁”又发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的奇论。于是,得出判断将来一定是色鬼。黛玉来到贾府,不少读者急切盼望一睹黛玉与这一“奇人”相见的情景,等到贾府的主人全部交代过后,还未见宝玉出来,人们便不觉把悬着的心悬而又悬。还是王夫人向黛玉说起自己“一件不放心”的事情时,才谈起宝玉,但是却把自己的儿子唤作“孽根祸胎”和“混世魔王”。这就不难说明了王夫人是极度憎恨这一“印象”的,宝玉的叛逆性格也就蜻蜓点水般地被揭示了出来。第六十五回中,兴儿与尤二姐的对话,写得极有情趣。这一段主要写的是尤二姐与兴儿拉家常儿, 通过兴儿之口,我们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了解了人物的性格,知道了仆人眼中一系列主子的形象:凤姐是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李纨,这位寡妇奶奶,是第一个善德人;迎春,她的浑名是“二木头”,写出了迎春的懦弱;探春,三姑娘的混名叫“玫瑰花儿”,又红又香,无人不爱,只是有刺扎手,表现出了探春的精明能干。尤其是对薛宝钗、林黛玉二位的评价,更是诙谐风趣:见到她们二人,“连气也不敢出, 是怕气儿大了, 吹倒了林姑娘;气儿暖了,又吹化了薛姑娘。”红楼梦第1033页。活化出了林姑娘的弱不禁风, 和宝姑娘的冷艳逼人。诚然,这些对话写出了兴儿作为贾琏眼前的红人,知多见广,伶牙俐齿,以及讨好“新二奶奶”的性格特征,但是最主要的却是从侧面刻画主要人物的个性特征,使她们的形象更加血肉丰满。(三)对话深化小说主题1、 通过对话揭示深刻的人生哲学 在第一回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与石头的对话中有这么一段: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红楼梦第2页。小说开篇就点出了第一个主题,那就是人生如梦,一切皆成空。这一点从红楼梦这个名称中也早已有所暗示,一个“梦”字就把全书的主题揭示出来。在小说中,又通过平时贾宝玉的一些颓丧之言,以及林黛玉、史湘云、妙玉等人联诗时的对话,也照应了“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这一主题。总起来说,红楼梦一书可以概括为四时的景象:前几回主要是对四大家族做了一个大致的介绍,风平浪静,犹如梦之春;到元妃省亲之时,可谓是极尽奢华,犹如树木到了夏天般繁茂葱茏,是为梦之夏;再到宝玉失玉,甄府、贾府两府遭查抄,犹如一夜寒霜,万木催落,可谓是梦之秋;等到贾媪终养,宝玉逃禅,家世瑟缩愁惨,犹如暮冬时节的光景,是红楼梦的残梦。正如脂砚斋庚辰双行夹批曰:“一部大书起是梦,宝玉情是梦,贾瑞淫是梦,秦氏家计长策是梦,今作诗也是梦,一部风月宝鉴亦从梦中所有,故曰红楼梦是也。” (清)曹雪芹著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第357页。2、通过对话揭示深刻的社会哲学秦可卿托梦凤姐暗含对家族兴衰的哀叹;小红与坠儿“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的感慨;抄家时探春的言论中深广的忧愤。这些都是对家族繁华终将凋零的主题揭示。这一点与曹雪芹自身的家世背景不无联系,红楼梦开卷第一回就告诉读者,作者曹雪芹曾“经历过一番梦幻”。在大起大落中,他饱尝了人间冷暖,看透了社会上人与人的关系。正因为如此,他终于耗尽心血,写出了封建社会末世的百科全书红楼梦。所以,曹雪芹的成长、红楼梦的创作,与曹家的兴衰是紧密相连的。曹雪芹从赫赫扬扬的官宦世家,坠入“绳床瓦灶”,特别是由于他亲身经历了家庭的衰败破产,这一急剧的转折,对曹雪芹来说更为痛苦。如果曹家不是这样的结局,曹雪芹没有这样的经历,那么就不会对故事和人物把我的这么透彻,就不会有那一段段精彩的对话,也就没有世界名著红楼梦。所以红楼梦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为我们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可以说曹雪芹是历史和兴衰际遇造就的天才。红楼梦通过对贾府及其社会关系网络的描写,集中反映了“康乾盛世”时期上层社会日益严重的骄奢腐败和贵族世家的衰颓没落,以及主奴之间、贫富之间、正统思想的维护者与离经叛道者之间、官僚贵族与官僚贵族之间愈演愈烈的矛盾。小说反复阐述人世间盛者必衰和福兮祸伏的道理,渗透着浓重的危机感。当不少文人、士大夫正在浑浑噩噩陶醉于中央帝国的“盛世”景象时,红楼梦揭示出这个“太平”世界的积弊和深刻危机,从“盛世”里发出了哀音与危言。五、红楼梦对话艺术对后世的影响在优秀小说家的笔下,语言就像“魔方”。他们常常用大多数读者都知道的字、词,描绘出、变化出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多彩绚丽的画面,揭示出种种独特的思想与情感。高尔基曾经引用俄国民间谚语说:“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在现代小说的创作中,对话依然是小说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重要的位置,不可替代。红楼梦中的对话写得非常成功。每一个登场人物的语言既表现了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同时又是整部小说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以自己独具魅力的对话,共同为我们上演了这出悲金悼玉的千古悲剧。在后世的小说创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它的影子。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张爱玲的金锁记。张爱玲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她八岁的时候就开始读红楼梦,在以后的岁月里,每隔三四年就会再读一遍,每一次阅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收获。就像她自己说的她曾说:“像红楼梦大多数人于一生之中总看过几遍。就我自己说,八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只看见一点热闹,以后每隔三四年读一次,逐渐得到人物故事的轮廓,风格,笔触,每次的印象各各不同。” 张爱玲张爱玲散文集·论写作,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第59页。她熟读到什么程度,由这句话便可以看出:“我唯一的资格是实在熟读红楼梦,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点的字自会蹦出来。” 张爱玲红楼梦魇·自序,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所以张爱玲的小说受红楼梦的影响颇深,其中尤以金锁记最甚。二者的开篇都是通过两个人的对话展开的,红楼梦的开篇是通过贾雨村与冷子兴的一大段对话交代了主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而金锁记也是以一段两个小丫鬟小双和凤箫的对话开始,通过她们的对话对姜府上下的人以及今夕的对比做了一个大致的介绍,完全的将整个故事的梗概展现出来。并且二者不光都是描写闺阁琐事,连书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说话办事都与红楼梦如出一辙:小双说道:“告诉你,你可别告诉你们小姐去!咱们二奶奶家里是开麻油店的。”凤箫哟了一声道:“开麻油店!打哪想起的?像你们大奶奶,也是公侯人家的小姐,我们那一位虽比不上大奶奶,也还不是低三下四的人” 张爱玲张爱玲典藏全集,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一段段的对白仿佛就是红楼梦的翻版。一样的家长里短,一样的活生生的语言,听到那人物的语言,想到那人物的神态,你能不想起红楼梦里的平儿或者晴雯吗?又如描写曹七巧出场的那一段:那曹七巧且不坐下,一只手撑着门,一只手撑了腰,窄窄的袖口里垂下一条雪青洋绉手帕,身上穿着银红衫子,葱白线镶滚,雪青闪蓝如意小脚裤子,瘦骨脸儿,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四下里一看,笑道:“人都齐了。今儿想必我又晚了!怎怪我不迟到谁教我的窗户冲着后院子呢?单单就派了那么间房给我,横竖我们那位眼看是活不长的,我们净等着做孤儿寡妇了不欺负我们欺负谁?” 张爱玲张爱玲典藏全集,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第5页。活脱脱一个凤丫头!那浓墨重彩的出场,细致入微不厌其烦的服饰描写,泼辣刁钻的举止话语,无不像从凤姐那里脱胎出来的。我们不得不说,张爱玲是学习曹雪芹学习的比较成功的一位,她精湛的语言技巧也是她的小说永远吸引着读者的原因。在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算不上一流作家,她只是个与张恨水齐名的通俗小说家。但张爱玲对古典文学尤其是对红楼梦熟谂,却让人惊叹。真正把红楼梦读精读透,可谓韦编三绝。张爱玲在“自序”中讲述红楼梦对她影响:“这两部书在我是一切的泉源,尤其红楼梦。”说明红楼梦对张爱玲创作乃至人生深远影响。一个伟大的作家,不仅仅只是一个语言的挖掘者,还应该是一个语言的创造者。曹雪芹把从生活中采撷而来的生动、活泼、鲜活的语言,加以千锤百炼地加工润色,把它们串成了闪闪发光的串串珍珠,并花费毕生精力,镕铸十年血泪,描绘出了一幅反映世间万象的壮丽画卷。他用尽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最优美的音乐韵律,写出了石破天惊的红楼梦,铸就了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红楼梦在小说创作的对话领域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开拓,并将这一艺术手段发挥到了极致,每一个登场人物的语言既表现了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同时又是整部小说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说曹雪芹把对话艺术推向了小说史上的一个高峰,达到了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度。在曹雪芹之后的中国小说史上,尽管也出现了一批非常伟大的小说家,写出了很多非常优秀的作品,但是没有一部小说的对话艺术能够跟红楼梦相提并论。尽管红楼梦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在创作领域所起到的影响力,相对于这部小说自身的成就与地位来说是很不相称的。尽管时代背景悬殊,但作为一种传统的小说创作技巧,相信它对于现代小说的创作仍具有启发意义,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消失。参考文献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38-40.2徐震鄂.世说新语校笺.北京:中华书局,2001:29-89.3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43-48.4曹雪芹.红楼梦.山东:齐鲁书社,1994(1):2-351.5孙爱玲.红楼梦对话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46-148.6庚辰校本.曹雪芹著·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357-400.7张爱玲.散文集·论作家.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59-60.8张爱玲.红楼梦魇·自序.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1-2.9张爱玲.典藏全集.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1-30.

    注意事项

    本文(论《红楼梦》中的对话艺术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