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指导手册.doc

    • 资源ID:4062284       资源大小:70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指导手册.doc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指导手册前    言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鼓励全班学习,促进学习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把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推广,作为基础教育纲要的重要一条提了出来,“研究性学习能力”作为重构课程的主线,是超越应试教育的达由之路,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     研究性学习概念的引进,使当前教育出现了质的变化,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关系、学习方法、评价体系正在呈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培养和发展,自我动手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正逐步深入人心。     研究性学习贵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应用己有知识和经验予以解决,学会学习,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研究性学习作为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变革,追求的不再是系统性和完整性的书本知识,而注重向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关注学习者的亲身体验来逐渐积累直接经验,强调主动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批判性学习,为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为了帮助学生尽快了解研究性学习的特点,适应研究性学习的要求,积极投入到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去,我们专门编写了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指导手册,愿它能成为你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良师益友。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指导手册共分四篇,第一篇主要介绍研究性学习的概述与内涵;第二篇主要介绍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模式;第三篇主要介绍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评价;第四篇主要介绍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案例及选题目录,附录介绍了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全新的,对学生来说就是学习上的挑战,又是发展上的机遇,要做学习上的主人,就要积极投身于研究性学习这一新天地之中,让兴趣成为研究的动力,让问题成为探究的课题,让我们到知识的世界、未知的领域去自由探索,主动寻觅。     指导手册只是对研究性学习的一种解读或研究积累,鉴于主意的新款,编导难度很大,又受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有诸多的不道和欠缺,恳切希望广大师生在组织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不吝指正,使之日臻完善。    目    录 前言 第一篇:研究性学习的概述与内涵 结论(研究性学习的概述)     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二、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三、怎样学习这门课程 第一章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第一节  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         一、含义         二、特点         三、目的 第二篇: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模式     第二章  研究性学习的常用方法         第一节  观察研究法         第二节  实验研究法         第三节  文献研究法         第四节  调查研究法         第五节  行动研究法     第三章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         第一节  理论实践模式         第二节  问题探讨模式         第三节  课题研究模式 第三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评价     第四章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第一节  一般程序             一、准备阶段             二、实施阶段             三、总结阶段         第二节  课题确定             一、课题概述             二、选择课题的原则             三、应注意问题         第三节  制定计划             一、进行课题论证             二、制定研究计划             三、陈述开题报告         第四节  实施研究             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二、设计及实施实验             三、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第五节  撰写结题报告             一、结题报告的要求             二、结题报告的种类             三、结题后反思     第五章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一、评价的原则         二、评价的主要内容及方式         三、评价的具体要求 第四篇: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案例及选题目录     第六章  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案例     第七章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目录         一、生命科学研究         二、环境科学研究         三、能源利用研究         四、文学艺术研究         五、科技应用研究         六、社会问题研究         七、学科类问题研究 附录:一、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       二、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篇  研究性学习的概述与内涵 结    论     21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纪,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面对迅速发展的社会,面对太快的知识更新速度,面对全球化、信息化、学习化、知识经济的新型势,我们要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就必经培养大批有创造性的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     为此,有一批教育战线上的有识之士立足于学习者的个体发展与潜能提高,分别在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可喜的探索,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与综合素质,探索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     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对于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目前尚无统一的最后定义,多数学者认为,研究性学习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研究性学习指的是一种学习方式,它不但可以在研究型课程中运用,也可以在基础型课程与拓展型课程中运用,狭义的研究性学习单独研究型课程,具体指围绕一个主题或问题,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学生自主进行的探索性、实践性、开放性课程。     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在于改变传统的以接受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反映着社会对学习者能力的客观要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的学习能力,不仅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精神。     二、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变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大家构建开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的形成,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主要意义是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怎样学习这门课程     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与平时所学的学科课程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这门课的学习内容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选择的,不是教师强迫我们学的,所以在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思考着、实践着、痛苦着并快乐着,将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式,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两大类,一项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可能属于一种类型,也可能包括多种类型,需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更需要参加者之间的分工协作。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不再是我们熟悉的集体授课的形式,它有个人能力研究,小组合作研究与全班联合研究相结合,学校、班级、小组联合研究等多种形式,在具体实施中可根据研究的需要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自由灵活的选择。  第一章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理论研究中,对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或指一种学习方式,或指一种教学策略,或指一门专设课程,这几种含义虽然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又有着明显的差异。研究性学习尽管有学习方式、教学策略和课程类型等诸多含义的差别,但其核心点是学习方式,而教学策略和课程类型实际上是学习方式对课程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故下面重点从作为学习方式的角度谈谈研究性学习的含义核心。     一、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开设的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进行的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定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它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一样,从特定的角度和途径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例,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进行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自主性     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尝试,去探求了解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它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在规定的时间内,从选题、收集资料到撰写报告、答辩、展示成果,都是学生自己做出决断,他们既有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的权利,又自觉承担着实现学习目标的义务,从而真正确定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2、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限于特定的学科知识体系,还可以面向学生的学习社会生活,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自然社会或自身感兴趣的问题,课程的实施要通过调查、访问、上网等多种渠道获得资料,每个学生都可根据自己不同的特点自主选择个人独立或小组合作研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允许不同的学生按各自的能力和所掌握的资料以各自的思维方式解出不同的结论。成果的表现形式可以是论文、调查报告,也可以是核型、图片、声像、多媒体课件等。     3、探究性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不是被动的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的发现问题,主动的提出问题,积极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探求结论,探究的结论不是通过教师传授或从书本上直接得到的,而是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查资料、做实验通过假设求证,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虽然这种探究并不是一定具备严格意义上的规范性、严谨性,整体大多只是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过程在基础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4、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接触社会生活实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关注环境,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为学生了解社会,增强责任心提供了条件和可能,这种自主、体验、探究学习,必须面向生活、走出课堂、全员参与实现对传统教学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的三个超越。     三、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学习主体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二是国家学校等教育主体倡导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从学习主体的角度来说,进行研究性学习,一是为了适应社会对自己的角色期望;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三是为了发展自己的个性兴趣和特长;四是为了从中体验成功感和成就感。     从国家学校等教育主体的角度来说,倡导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他们的人生体验,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具体包括,一是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二是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四是学会分享和合作;五是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六是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不论是学习主体还是教育主体,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都不只是为了产生具体社会意义的新发明和新创造,真正的意义在于为学生构建一种能够全面、自由、充分而富于个性发展的学习环境,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健全人格,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第二篇  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模式 第二章  研究性学习的常用方法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有自然科学方面的,也有社会科学方面的,或者既包括自然科学又涉及社会科学范畴的,因此,学用的研究方法也会有多种多样,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只有选择适合自己课题的研究方法,才能进行实质性的研究,这里我们介绍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即,观察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     一、观察研究法     1、什么是观察研究法     观察研究法是研究者通过感觉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某事物或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观察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介入被观察者的实际活动之中,观察法可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根据观察是否借助有关仪器,可以把观察法分为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根据观察数据是在自然条件下取得还是在人为干预或控制条件下取得,观察法可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法。     观察研究法是进行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在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中都得到广泛使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观察研究法的一般程序     观察研究法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观察目标、制定观察计划、实施观察撰写报告。     (1)确定观察目标:要根据课题,使观察有目的、有意识的进行,明确观察对象,在观察中该了解什么情况,收集那些材料,这样在观察时就能加强目标意识,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     (2)制定观察计划:观察计划首先包括观察时间、地点和课题组成员的分工情况及各自职责,其次选择观察对象,要注意它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另外就是确定好具体的观察内容。     (3)实施观察:观察过程中尽量避免假象和错觉,记录观察材料首先注意及时性,要在观察的过程中和观察之后,立即记录观察材料,以免遗忘,其次注意真实性,记录要准确无误,实事求是,绝不能主观想象和猜想,更不能凭空捏造。     (4)撰写报告:结合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分析,总结提炼,形成结论,好的研究报告会产生长远的影响。     二、实验研究法     1、什么是实验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是针对某一问题,根据一定的理论或假设进行有计划的实验,从而得出一定科学结论的方法。     根据实验组织形式和地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根据实验目的不同,又可分为发现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在研究性学习中,用得比较多的是对照实验(对比实验),通过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结果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此条件(因素)对事物性质和变化的影响。在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领域中,那些需要通过人为操纵和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对象变化情况的,都可以使用实验研究法。     2、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     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包括设计、操作和结论三个阶段。     (1)实验设计     在实验设计阶段,要确定实验的问题、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提出实验假设和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     (2)实验操作     在实验操作阶段,要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收集实验数据和资料,做好记录,对没有预料到的事件,要及时调整实验方案,得证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3)实验结论     在实验结论阶段,要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终验证或推翻实验假设,得出研究结论,写出实验报告。     3、运用实验研究法应注意的问题     (1)要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消除或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     (2)研究假设的提出要客观,建立在一定的事实材料和科学理论基础之上,它预言的对象或事件必须能够进行检验,不能凭主观想象。     (3)要广泛的参考和吸收前人的经验教训、设计改良自己的实验,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精心设计实验方案。     (4)要实验的人员、场所、器材、时间和经费等客观条件,实验设计切实可行,尽量选择一些时间短、操作简单、易获取实验器材的实验来进行。     (5)要依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的得出实验结论。     三、文献研究法     1、什么是文献研究法     长期以来,人类将自身总结的经验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和视频等手段记录下来,这就是文献。文献研究法就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既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也是任何一项研究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与环节,它是研究的基础并贯穿研究的始终,因此,必须了解并掌握如何搜集、整理、分析文献的方法,通过对文献的研究了解所研究问题的历史发展历程,掌握现状,预测未来,才能更好的开展研究性学习。     2、文献的种类与搜集     (1)文献的种类     按文献的功能可划分为事实性文献(为研究提供事实证据如史学专著)、工具性文献(为研究提供检索咨询如百科全书)、理论性文献(为研究提供理性认识如某专题相关专著)、政策性文献(为研究提供政策依据如规章制度)、组织性文献(为研究提供感性认识如工作总结)。     按信息载体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印刷品(如文字、图片)、录像带、磁带、磁盘、光盘数据库、因特网等。     (2)文献搜集的基本途径、步骤方法     文献搜集的基本途径主要有:图书馆、资料室、档案馆、计算机互联网、访谈、博物馆、展览馆、历史遗迹等。     文献搜集的步骤方法是:先分析研究专题确定资料搜集范围,即确定“找什么”,再根据搜集范围,确定检索工具,即确定“怎么找”,搜集时要注意从宽到窄,从近到远全面、准确。     3、文献的整理与分析     (1)文献的整理     对搜集到的资料应按内容观点相互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类编排,以便查找。把分类好的文献资料粗略的翻阅一遍,对其有个初步的认识和判断,确定哪些该粗读,哪些该精读,认真阅读后对文献中的事实观点、数据、结论等重要内容做记录,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2)文献的分析     对搜集到的文献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概括、抽象与具体、演绎与归纳等思维方法了解同类研究或相关研究的内容与范围,力求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了解所研究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的前沿,以确定专题研究的切入点和寻找新的突破,同时,在上述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对某一研究问题状况的综合研究成果,形成文献综述。     四、调查研究法     1、什么是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通过对人类、社会、自然、环境等有关问题和现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调查活动,为的是深入了解某一方面的情况,弄清问题和现象产生的原因,找出其中的联系和发展趋势,进而对问题和现象获得较深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调查法有多种类型,按调查研究的目的分类,可分为现状调查、发展调查、关系调查、比较调查;按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普通调查、抽样调查、方案调查;按调查研究的方式,可分为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验调查等。     任何调查在调查前都要解决几个问题,向什么人做调查、确定调查对象、调查什么问题、设计调查提纲、怎样去调查、制定调查计划。     2、问卷与访谈调查步骤     (1)问卷调查     设计问卷:调查标题指导话问卷正文     实施调查:调查员的培训调查对象的选择问卷发放和回收     问卷统计:整理问卷分类编号统计回收单和有效单分析统计结果     (2)访谈调查     准备工作:确定时间地点与受访者协商设计访谈提纲     提问顺序: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近及远     实施访谈:确定提问原则与方式选择访谈问题的类型     3、调查报告的写作格式     (1)题目:简洁明了     (2)引言:说明调查目的、意义、任务、时间、地点、对象、范围方式     (3)正文:叙述调查内容、方法、过程、结果、数据处理、对比分析、预测趋势     (4)讨论: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问题,提出建议     (5)结论:提出对调查对象或主题本质的看法     五、行动研究法     1、什么是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指由社会情境或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方法。     在科学研究的体系中,行动研究以属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是应用研究的一种方式,概括起来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目的是为行动而研究,对象是对行动的研究,人员是行动者合作研究,环境是在行动中研究,计划是在行动中调整完善,方法是在行动中综合运用。     行动研究分为不同类型,根据参与者及其之间的合作关系,可分为合作模式(专家与实践者共同合作研究)、支持模式(实践者自主提出问题和研究方案,专家提供理论及技术的支持)和独立模式(以实践者自主研究为主,专家只提供少量的提示)。根据参加研究人员的多少分为个体研究(通常研究小问题)、小组研究和群体研究(通常研究比较综合的问题)。     2、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     行动研究是一个中式上升的发展过程,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制定计划     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选题、设计方案。     (2)实施行动     实施计划是行动研究的核心步骤,行动实施中一方面要尽量严格按照原计划进行,另一方面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必要的调整,同时,应该根据研究的需要恰当选择运用多种研究的方法。     (3)考察行动     考察需要在实施的同时进行,是对行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和信息的收集,考察的内容主要包括行动过程、行动效果、行动条件、制约因素以及出现的问题,可以是行动者自己借助各种技术、手段对本人行动的观察记录,也可以是其他人的观察记录,或者是多角度的资料收集,做好全面详尽的记录。     (4)反思行动     反思的主要任务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收集了相关的数据之后,对原先的分析计划实施进行必要的调整,包含以下内容,整理归纳、评价和判断,在归纳评价的基础上形成研究报告。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范围很广,情况不同采用的研究方法也会不同,有的课题研究以某一种方法为主,有的课题又以其它方法为主,所以一个课题往往同时运用几种研究方法,在研究性学习中,熟练运用各种研究方法,能帮助我们得到有价值的成果。 第三章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模式也称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这些模式源于经验,但又高于经验,它是教学实践的产物,同时又在指导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基于当前国内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下面介绍几种常用模式。     一、理论实践模式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对于学生来说,现有生疏感也有好奇感,对于教师来说,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还缺乏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如何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既能掌握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又能在实践中有所收获,这是理论实践模式所思考的问题。     1、基本含义     理论实践模式是指师生在共同学习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研究性学习课程理论的价值,培养其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理论实践模式追求的是一种理想的学习状态,即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使学生对研究性学习产生一定的理性与感性认识。     该模式的深层含义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领会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相应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深入探索,丰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从中选择适宜的观点和见解以完善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相关内容,并以新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如此循环往复,在促使研究性学习理论日臻完善的同时,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达到探究性学习的目的。     2、实施要求     首先,运用课堂教学形式向学习者介绍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课题。     其次,学生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理论并确定研究课题之后,教师应以班级为单位,做动员报告,要求善于做好实践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再次,学生的实践是一种探索性的实践,教师的理论指导应是客观性的,要鼓励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标新立异,这有利于学生求异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问题探讨模式     问题的呈现分析与解决,似乎伴随着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师生共同团结着呈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而展开的教学活动,便构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问题探讨模式。     1、基本含义     问题探讨模式是指在课堂上通过对典型的,能给人以启迪的问题或案例的分析与探讨,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在某种程度上说是解决问题的学习,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不是一篇让学生理解、记忆的教材,而是一个个需要学习、探讨、解决的问题,问题或案例可以由教师选择也可以由学生提供。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研究性学习则鼓励学生发问、思考、探索知识的新领域。     问题探讨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在于:以激励强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参与意识为着眼点,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宗旨,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开放而又活泼的学习氛围。     问题探讨教学模式的方法策略是:改变以往老师滔滔不绝地讲授,学生默默聆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将问题或案例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各抒己见,构建一种师生平等、互动的学习环境。     2、实施思路     实施问题探讨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来说,自己不仅可以从中获得间接经验,增长才干,而且有利于指导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     问题的呈现:教师设疑,学生提问,是为了让学生看到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相互交流。     问题的分析与评价:师生共同分析与探讨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引导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的参与发展,从而酝酿形成问题解决的多种方法与策略。     问题的解决:归纳、整理、筛选、决策,最终解决问题。     三、课题研究模式     先选择一个课题,然后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这种模式注重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     1、基本含义     课题研究模式是由教师提供课题或由学生根据各自的专长和兴趣设计研究课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实施研究计划,完成课题研究,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与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学生深入社会,参与课题的研究,无疑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浪潮中的一束奇葩,社会实践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使他们学会观察社会现象,学会从表面现象中发现问题,又从问题的分析之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本领。     2、实施指导     课题研究模式的课程目标是偏重对某一课题领域的调查分析研究探索,偏重社会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获取机智灵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直接经验。课程内容特点是学科领域,是预知的,但具体内容不是预知的,具有不确定性可变性,偏重实践性、操作性、探索性、课程活动性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探索,课题研究的质量取决于教师指导的水平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发挥的转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课题研究模式的教学活动形式是活动的场所具有不确定性,学生依据课题内容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调查,获取信息材料,或去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用于课题的研究,课程形成方式是教师提供选题,或由学生根据各自的专长和兴趣自己设计研究课题,自由选择主攻方向,实施研究计划,完成课题目标。     为了得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教师的指导侧重点应在学生的选题指导、心理的指导和研究技术的指导等几个方面。  第三篇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评价 第四章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在前面几章里,我们对研究性学习在理论上进行了探讨,本章主要探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程序及怎样评价研究性学习。     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通过实践,大多数学者认为,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包括三个阶段和七个具体步骤。     (一)必经的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首先是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自由选择要研究的课题,即自己所要进行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从细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进行冷静的思考中萌发产生,提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核心所在。     其次,必须对自己所要研究的对象给予一定的爱,至少对它发生兴趣,科学研究特别需要耐心、仔细、注意力、集力,需要热情迷恋和着魔般的执着,需要在不利与艰难的环境中百折不挠,只有把问题变成课题,才能按科学程序进行研究。     2、实施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个人或各研究小组依据课题研究方案规定的具体安排计划,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具体的研究,小组内有分工、有合作及时定期交流研究进展情况,同学们要自主学习相关知识或邀请老师专家讲授一定的知识,要利用图书馆、实验室或上网搜集资料信息或进行实验操作、分析数据、讨论推断论证结果,并对研究过程中的实际操作内容,出现的问题,体会做详细记录,为下阶段做准备。     3、总结阶段     在这一阶段研究者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全面整理加工和总结,通过不同形式加以表达,然后进行成果交流及展示,其任务包括两个,一是研究者撰写研究报告,并向教师、聘请的专家和同学们汇报研究过程和成果,开设自己的研究过程和体会,二是由教师和自己对该项研究给予评价,这种评价不仅包括过程和成果,更应包括综合能力的提高与否。     (二)七个具体的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     从观察记录中挑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确定为自己研究的课题,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联的切入口小的课题较受欢迎容易实施,不要把课题定的太大,也不宜做太难的课题,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很大一部分是在过程而不完全见结果。     2、制定研究计划     研究题目一经确定,就必须写一份计划书,在该计划书中应该包含课题题目,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人员安排、研究进展、成果形式、资料使用情况等,研究计划中要有目标的清晰表达研究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的设计。     3、收集整理资料     收集资料的主要目的是寻找事实论据和理论依据,看看别人是怎样阐述有关问题的,从他们的阐述中得到启发,从而迸发出自己的思维火花,对所收集到的资料必须加以全面整理,对能进行统计分析的资料经进行统计分析,能做成图表的资料,把整体画出来,这样不仅利于自己对问题的思考与研究,也利于别人对自己研究工作的理解。     4、设计实施实验     如果采用的是实验方法,应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最初的资料分析做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以验证自己所提出的假设,实验设计完后应该为所要进行的实验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在进行科学实验过程中,应该记下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     5、分析数据现象     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概括和总结,将所得出的结论与自己先前做的假设进行比较,看是否一致,如果假设成立,则可以利用该假设去预见某些还未进行的同类实验,还可再设计一实验,用假设去推断出整的结果,然后通过实验去验证这一推断,如果仍旧能成立,说明该假设暂时是对的,此时,自己的实验课题也就完成了大部分。     6、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的形式多种多样,不管哪种,都要根据对课题的分析,提出一些论点和见解,研究结果的表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在一份报告中,应该包含有课题题目,研究报告摘要、正文(引言、论点的阐述和总结),参考资料等。     7、评价交流成果     完成一个研究课题或一个研究循环后,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应根据一定的指标进行客观评定,形式可以多样,包括论文评比、展览会、墙报、刊物、研讨会、辩论会、网页制作等。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碰撞,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     二、如何选题     从根本上说,科学发现往往是从问题或矛盾开始的,发现矛盾捕捉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首先要确立研究的课题。     1、课题概述     研究课题就是针对某一领域中具有普通意义的特定问题,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目的和任务,它可以是有关政治历史教育、经济等文科类的问题,也可以是有关天文、生物、环保、理化等自然科学类的问题。     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尤其是发现高质量的问题呢?一要认真对待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现象;二要学会观察与思考,养成不断提问的习惯;三要建立一个自己的问题库;四要学会从一个主题出发,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出各种问题,问题的提出有不同的角度,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成为一个值得我们开展深入研究的课题。     在众多的问题中选出一个能转化为研究课题的问题,首先应该学会将问题进行归纳,这将有利于自己确定,哪些题目能转化成研究课题以及转化成怎样的课题,一般来说,按照研究的深度或将课题分为三类,描述性课题是指对社会现象的真实情况进行具体详细的描述,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这是最基本的课题,难度小,层次低,这类课题往往可以通过到图书馆查找工具书和科普读物类书籍等找到答案,如某地区大气污染的原因与防治就属于这类问题。因果性课题是指揭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主要回答“为什么”、“怎么办”,层次较高,难度较大,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根据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或查阅资料,然后通过对资料和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如土壤中某些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预测性课题是指在弄清了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的基础上,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和状况进行预测,研究层次最高,它不仅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要回答“怎么办”,这就需要研究者全面的综合的看待问题,做出决策,如合成洗涤剂的研究和开发利用等。     2、选择课题的原则     一般来说,选题要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     所选的课题必须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事实基础,平等全人类认识和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如果所选的课题在方向上发生差错,那么,不论你有多大的聪明才智,仍会遭到失败。     (2)创新性     课题研究要有一定程度的独创性和新颖性,但是,我们还应当看到科

    注意事项

    本文(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指导手册.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