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修订说明.doc

    • 资源ID:4054009       资源大小:36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修订说明.doc

    体现科学本质 提高科学素养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实验稿修订解读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修订组聚焦课程标准:课程性质: (一)初中科学课程是以提 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 (二)初中科学课程是体现科学本质的课程。 (三)初中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课程。课程设计思路: 统一的科学概念与原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自然科学中最基本的事实、概念、原理、观点和思想;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内容;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内容;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以及科学技术社会之间关系的内容。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9月,初中科学课程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在浙江省以及广东深圳南山区、湖南长沙开福区、山西临汾曲沃县等七个区县开始了新一轮实验,至今已经十年。 2003年,根据教育部基础司的要求,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开始课程标准修订,主持人分别是袁运开(华东师范大学)、赵峥(北京师范大学)、余自强(浙江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2004年6月完成了第一次修订稿。2007年4月,重新组建的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开始第二轮修订工作,主持人为陈佳圭(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陈受宜(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赵峥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修订工作组成员有(以拼音为序):方红峰(浙江省教研室)、郭玉英(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何力千(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刘炳异(南京师范大学物科院)、刘洁民(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罗星凯(广西师范大学教科所)、王顺义(华东师范大学)、余自强(浙江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2009年底,由于修订工作需要,增补陈胜庆(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王运生(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为修订组成员,并特邀胡久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刘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王能智(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参加修 订工作。201 1年2月,修订工作基本完成。2011年47月,根据课程标准审议组的意见,修订组又对修订稿做了相应的修改。一、课程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修订工作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精神为指导,立足于发挥科学课程的固有优势,充分体现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修订工作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 2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更好地体现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价值; 3参照科学教育国际比较结果,反映科学教育的新观念、新进展; 4反映科学各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5充分考虑实验区的调查结果和反馈意见; 6充分考虑初中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尽量减轻学生负担; 7充分考虑科学家意见,同时体现修订组几年来的思考和讨论; 8与小学科学课程相衔接,与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相协调。二、标准修订过程中关注的若干重要问题1对初中科学课程的总体认识 对国内外广泛调研的结果表明,科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内容和结构基本符合国际科学课程的发展趋势,适合我国初中科学教育的需求。特别是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反映当代科学成果”等课程理念,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同。虽然初中科学课程在实验区的推广过程中遇到很大困难和阻力,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初中科学课程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 (实验稿)的基本框架和内容是值得肯定的。2关于科学本质的认识和表述 科学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建立在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基础上。科学本质是当代国际科学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在发达国家的科学课程标准中都有体现,但在我国的科学教育中关注较少,教师对科学本质缺乏认识。科学课程标准是我国第一个将科学作为整体课程设置颁布的国家标准,需要对什么是科学作出清晰准确的说明。修订稿前言部分细化了对科学本质认识的表述,既方便教师了解相关内容,也为在教学实践中深化科学教育提供了依据。3关于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我国传统科学教育中的薄弱环节,2001年启动初中科学课程实验后,由于一线教师初次接触科学探究,在实践中出现了形式化倾向。为了克服这种倾向,本次修订对课程理念和目标都进行了较大程度的修改,实事求是地提出明确和具体的目标要求。4关于科学知识和技能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科学课程标准对具体知识的要求非常详细,知识点的数目很多,但对技能和能力发展的要求不明确,实验区也反映教学时间紧,知识内容偏多。因此,本次修订关注重要的科学概念和不同学科共同的科学观念,如物质、能量、系统等,帮助学生形成对自然和科学的整体认识。对部分知识内容进行了整合,减少了不重要的知识点,明确提出了对学生相关技能和能力的要求。三、对修订内容的具体说明 修订稿充分坚持了实验稿的基本方面,立足于更准确、全面地阐述课程性质、理念和目标,突出科学课程的特点和固有优势。课程内容总量与实验稿基本持平,但有大约7% 8%的内容降低了难度或缩小了范围,具体内容的表述力求清晰、准确,便于理解和实施。同时适当细化了实施建议,使之更为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1“前言”的修订 导言部分概述了当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成果、发展趋势和文化价值,强调“科学和技术一方面以不断分化的方式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综合的统一整体。面对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深刻影响,人们迫切需要提高科学素养,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和获得自身的发展。与此同时,人类还面临着资源、环境等一系列新问题,这些都对科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为综合性的科学课程的设置提供了现实依据。 对课程性质的表述突出了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基础和综合性三个基本方面,增加了对科学素养的界定,对科学知识的构建过程、科学探究过程、科学伦理等问题也有更为明确和细致的表述。 修订稿坚持了实验稿的课程基本理念,主要变化是将第四条“突出科学探究”调整为“体现科学探究的精神”,这主要是为了纠正教学中科学探究表面化、八股化的倾向,强调在教学中要更加关注科学探究的实质,也更有弹性。这个意图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中都有明确的体现。 课程设计思路仍然强调“整合”与“探究”两个特点,强调“通过对内容的整合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理解科学,并不刻意追求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程度”,明确指出课程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统一的科学概念与原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自然科学中最基本的事实、概念、原理、观点和思想;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内容;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内容;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以及科学技术社会之间关系的内容。2“课程目标”的修订 对总目标做了三方面修改:总体要求适当降低,更为切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增加了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目标;与分目标相对应分条目表述,使之更明确、清晰。 为防止对科学探究的机械理解,避免与内容标准中的具体目标重复,本次修订将科学探究6条目标整合为3条,分别对应认知目标(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过程目标和能力目标。 “科学知识与技能”的主要变化是增加了两条技能目标,即:“5具有观察、实验、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初步技能、以及用科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技能。6具有应用科学知识描述和解释周围世界的初步能力,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主要变化是将原来的4条目标整合为3条,第一条是对自然和社会的态度,第二条是对科学的态度,第三条是学习科学、处理事务与人际关系的态度。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调整为“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增加了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伦理问题的认识,增加了环境教育的内容:“5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3“课程内容”的修订(1)科学探究 为避免表面化、八股化的理解和做法,修订稿明确指出:“科学探究的方式和过程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并将实验稿中明确概括的六要素改以举例的形式表述。修订稿还明确提出了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要求,特别是对观察、实验获取信息能力的要求,力求避免忽视基本技能培养的倾向。 (2)生命科学 调整、合并了部分内容,使之更科学、准确。例如原主题2“生物的新陈代谢”修改为“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转换”,其中原专题三“其他生物的新陈代谢”其下的条目13中涉及各种生物形态结构特点的内容,归入主题1下专题一“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中。而细菌真菌的繁殖归入主题4下新增的专题一中。 删除了部分对学生认知和教学条件要求过高的条目。修改了部分目标行为动词,使之更加明确、具体,符合中学科学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部分条目进行了合并或拆分,使表述更加条理化,更有层次。 活动建议中删除了部分过于具体的描述,为不同地区的教学留下更多的自主空间。对部分活动建议作了整合,去掉了活动建议中不易实现的内容。活动建议中还增加了部分关注科技最新进展的内容。(3)物质科学 将主题4“能量与能源”改为“能与能源”。 调整、合并了部分知识内容相关的条目,使之更简洁、准确,避免重复。 增加了部分动手实验、联系实际、应用性强、反映现代科技内容的条目。 删除了部分对学生认知和教学条件要求过高的条目。 目标的文字表述更加明确、具体,符合中学科学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内容目标中部分活动性强的条目移人活动建议,原来活动建议中的实验内容明确标为实验,增加了部分必做实验和关注科技最新进展的内容,对部分活动建议做了整合,删去了活动建议中不易实现的内容。(4)地球和宇宙 将实验稿中的“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改为“地球和宇宙”。 删去某些较为困难的内容,对一些内容降低要求或缩小范围。如:删去了“日界线”和“时区”等内容,删去了“了解人工降雨的主要方式”,将“说出阳历(包括节气)和地球公转的关系”改为“说出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知道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将“知道农历与月相的关系”改为“知道阴历与月相的关系,知道朔、望、上弦、下弦的月相”,即把“节气”限定为4个主要的节气,把“月相”也限定为4个主要的月相;将“知道宇宙是均匀的、无边的、膨胀的”改为“知道宇宙是有起源的、膨胀的、演化的”。 某些修改主要依据学术界公认的最新研究成果,如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新的行星定义,把冥王星列入“矮行星”,于是太阳系只有八颗行星。修订稿相应地将“了解九大行星、卫星及小行星带”改为“了解八颗行星、卫星及小行星带”。 由于一些具体原因,增加了少量内容。例如,在“地壳运动和地形变化”中增加了“知道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是组成地壳的三类岩石”,此内容虽然小学科学课程简单提到过,但初中科学课程中的一些内容需要以此为基础,而且需要比小学的相应内容适当详细和深化。又如,考虑到我国西部山区的地质灾害中,泥石流的危害很大,许多山区存在泥石流的潜在威胁,在“地壳运动和地形变化”中增加了“知道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和危害”。 长期以来,地理课程中的天文学内容被安排在高中阶段学习,内容也较少。这种情况在课程改革后并未改变,高中地理课程的必修部分天文学内容仍然很少,而选修部分很少有学校开设。与此形成明显对比,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及亚洲许多国家在初中科学课程中都对天文教育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天文学是以宇宙中各种天体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是自然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在探索自然过程中较早形成的知识领域,它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化,基本的天文知识是现代公民科学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学习天文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科学的兴趣,陶冶性情,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世界观,了解天文学家的探索历程,有助于培育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因此,虽然一些地区的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对天文学内容感到一定困难,但修订稿仍然基本维持了实验稿中天文学部分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5)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调整为“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增加了主题“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在其中增加了环境教育的内容,并对四者关系给出了较为具体的表述。 将“科学史”调整为“科学技术史”,参照“科学的本质”改写了“科学技术史在科学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使其更为具体并有所深化;将“科学史进入科学课程的基本方式”改写为“科学技术史融入科学课程的若干建议”,使之具有更明确、更具体的指导意义;删去“科学史料举例”,因其已包含在内容标准的有关部分。 增加了对技术素养的界定,重新表述了技术设计部分的内容及要求,使之更为具体、确切和具有可操作性。 重新设计了“当代重大课题”,对设置这部分内容的意图做了更明确的表述。由于具体课题的内容目标和活动建议实质上已出现在内容标准的前几部分,故删去细节,仅列举若干重大课题。4.“实施建议”的修订 增加了导语“科学课程的实施,应在教学、评价、教材的编写以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体现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整合与探究的特点”,为实施建议确定了基调。(1)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在结构和内容上都做了较大调整,以突出科学课程自身的特点,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在导语中进一步强调课程理念,根据课程目标将具体建议整合为五个方面: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对自然和科学的整体认识;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注重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联系;优化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2)评价建议 根据近年来国际科学教育评价的最新成果和实验区的教学实践,对评价建议做出较大修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评价目的;增加了评价原则(导向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多元化原则、公平性原则);将原来分列的“评价内容” “评价方法”改为“评价内容和方式”统筹处理。 十年来初中科学课程实验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在各级各类学生学业评价中,未能突出初中科学课程固有的“整合”与“探究”特点,未能充分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其结果是,一方面使初中科学课程的存在价值受到质疑;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课业成绩受到质疑。为此,导向性原则明确要求:“评价应以本标准为基本依据,评价目标要与课程目标一致,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应有利于引导教师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体现本课程整合和探究的特点,增进学生对科学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3)教材编写建议 本部分的导语进一步明确了教材的地位和编写原则:“本标准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的编写是在课程标准基础上的再创造,标准所阐述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都应在教材中得到体现,使教材成为科学课程目标和内容的重要载体。“教材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经历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呈现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在实验稿基础上,对于教材的呈现方式进一步要求:“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应当有利于学生通过活动建构新知识。应当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和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认识到教材内容不是让他们被动地不假思考地全盘接受,而是提供一些供他们分析和思考的素材,提出一些供他们活动参考的建议。”(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在表述的规范性、严密性方面做了加工,增加了关于科学教师的内容:“科学课程的实施,首先有赖于合格的科学教师。科学课程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不断接受新的知识、方法和理念,注意积累经验、加强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之间的交流,通过专业互补、互帮互学、校本教研、短期培训和其他形式的继续教育,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5.“附录”的修订 1重新研制案例。 2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统一体例调整了行为动词的表述方式,增加了对各层次水平的界定。原标题是“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修订说明”,发表在基础教育课程2012年12月期。后发表于人民教育(增刊)浙教版科学第一册修订前后目录对照修订前第一册第1章 科学入门 第1节 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在我们身边 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第2节 实验与观察从观察到实验 实验仪器第3节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长度的测量 体积的测量 实验: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第4节 温度的测量实验:温度计的使用第5节 质量的测量质量的测量 实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第6节 时间的测量第7节 科学探究科学家与科学探究 我们一起来探究第2章 观察生物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观察蜗牛 生物与非生物 动物和植物 实验:观察蚯蚓第2节 常见的动物动物分类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第3节 常见的植物有种子的植物 没有种子的植物 植物的分类第4节 细胞细胞的发现 实验: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练习使用显微镜 细胞的结构 实验: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细胞学说第5节 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单细胞生物 细菌和真菌 实验: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 植物的组织 动物的组织第6节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器官和系统 消化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结构与层次 显微技术与科学发展第7节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第3章 地球与宇宙第1节 我们居住的地球第2节 地球仪和地图地球仪 地图 第3节 太阳和月球太阳 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 月球第4节 观察太空星座 星图 实验:活动星图的制作第5节 月相第6节 日食和月食日食 月食第7节 探索宇宙太阳系 银河系和宇宙第4章 物质的特性第1节 熔化与凝固第2节 汽化与液化蒸发 沸腾 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液化第3节 升华与凝华第4节 物质的构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之间有空隙 汽化现象的解释第5节 物质的溶解性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溶解 溶解的吸热与放热第6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酸碱性的测定修订后第1章 科学入门 第1节 科学并不神秘 科学在我们身边 科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第2节 走进科学实验室 科学实验室 实验室的安全 常见实验操作 第3节 科学观察用心观察 拓展观察力 观察结果的记录与整理 观察与实验第4节 科学测量 长度的测量 体积的测量 实验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 温度的测量第5节 科学探究生活中的探究 科学家的探究 我们一起来探究第2章 观察生物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 第2节 细胞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细胞的结构 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练习使用显微镜 观察细胞 实验: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第3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组 织 器官和系统 结构与层次第4节常见的动物动物分类 常见的脊椎动物 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探究:蚯蚓是怎样生活的第5节 常见的植物种子植物 孢子植物 植物分类 第6节 物种的多样性单细胞生物 多细胞生物 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的保护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大小 地球内部的结构第2节 地球仪和地图 地 球 仪 实验:制作小型地球仪 地 图 探究:怎样绘制学校平面图第3节 组成地壳的岩石岩石的类型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岩石的应用 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地壳变动的证明 火 山 地 震 地震的防范和预报第5节 泥石流 泥石流的形成 泥石流的危害 泥石流的防御措施第6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地形的类型 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实验: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 地形的变化 第4章 物质的特性第1节 物质的构成物质由分子构成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第2节 质量的测量 质 量 质量的测量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实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第3节 物质的密度密 度 实验:测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 第4节物质的比热热 量 比 热第5节 熔化与凝固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规律 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第6节 汽化与液化蒸发 探究:探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 沸腾 液化 第7节 升华与凝华升华与凝华 云、雨、雪、雾、露、霜第8节物 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修订说明.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