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鲁教版八级世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doc

    • 资源ID:4049090       资源大小:176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鲁教版八级世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doc

    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1课  十月革命 1、二月革命:时间:1917年3月,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二月革命后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政权)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2、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原因和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3、十月革命革命的爆发与胜利:1917年11月6日,列宁来到斯莫尔尼宫,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11月8日凌晨,起义者攻占冬宫,临时政府被推翻。直接原因:“七月事件”使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已不复存在,布尔什维克党及时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4、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与巩固: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5、革命措施:政治1、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世界上第一个由工人和革命士兵组成的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2、把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往莫斯科。经济3、将银行、铁路、大工业收归国有,掌控国家经济命脉;4、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外交5、与德、奥签订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巩固革命政权。6、巩固革命政权:经过三年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为从物质上保证反干涉军事斗争的胜利,苏维埃政府推行了非常性的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7、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促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关于十月革命的几个特点: 它打破了资本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单独取得革命的胜利; 它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各地的革命道路; 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从而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比较表名称时间和地点性质革命任务结果意义二月革命1917年3月彼得格勒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沙皇统治两个政权并存 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领导人:列宁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临时政府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启示: 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列宁的探索: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效果(作用):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 道路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苏联的建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乌、俄、白、外高加索15个) 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的工业化: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 为了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苏联加快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5、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一方面,它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它在苏联实现国家工业化等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国防实力也大大加强,为以后苏联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打下了基础。) 另一方面,这一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因此,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斯大林模式”形成标志时间特点形成背景评价(略,见上)1936年新宪法制定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6、列宁对俄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斯大林对苏联的贡献。 列宁:(1)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2)领导苏俄进行了三年国内战争,打败了国内外反革命势力,保卫了十月革命的伟大成果等。(3)实行了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4)领导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斯大林:(1)领导完成了一五二五计划,实现了国家工业化,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据欧洲第一、世界第二。(2)实现了农业集体化(3)制定了新宪法,建成了社会主义。7、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建设的成就  (1)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1922年,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3)19281937年,完成了一五二五计划,实现了国家工业化,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4)实现了农业集体化(5)制定了新宪法,建成了社会主义。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及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1)巴黎和会: 1919年1月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控制会议的三巨头:参加会议共27国,但操纵会议的是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这“三巨头”。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洛林。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和会的性质: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从凡尔赛和约关于殖民地问题的规定最能体现出来。 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中国政府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凡尔赛体系的确立:1919年1920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同德国、奥地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等战败国分别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国际联盟:根据凡尔赛和约的相关规定,1920年在日内瓦正式成立。由于美国未加入,它被英法控制。3、华盛顿会议: (1)华盛顿会议: 召开原因(目的、背景):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但它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九国公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华盛顿会议影响: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这些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4、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 5、如何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经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体系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的新秩序,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此后帝国主义进入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但该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结果。由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加剧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剧;此外,战胜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也激化了被殖民人民与殖民者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时间、地点、操纵国、涉及的地域方面的不同点项目时间地点操纵参加国家涉及的地域巴黎和会1919年巴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27欧洲、西亚、非洲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华盛顿美、英、日9东亚、太平洋地区13课复习提纲1、二月革命的原因、时间、结果、性质2、十月革命原因、时间、过程、性质、结果、历史意义、特点3、苏维埃政权采取的革命措施有哪些?为巩固新政权又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4、新经济政策的原因、时间、内容、作用5、苏联成立的时间、成员、解体6、苏联一五二五计划的重点、时间、成果;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完成7、苏联新宪法的时间、内容、意义8、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特点、评价9、巴黎和会的时间、参加国、背景、内容、影响;国际联盟的成立情况10、华盛顿会议的原因、时间、内容、影响11、如何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4课  经济大危机1、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20世纪20年代,特别是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基本处于相对稳定时期,经济繁荣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时期:时间:2933年,导火线: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暴跌。国家: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特点:特点表现涉及范围特别广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持续时间比较长19291933年,共5个年头破坏性特别大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贸易总额减少了2/3。危机的爆发:1929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2、危机的影响:人民群众深受其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就业工人工资大幅度下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3、罗斯福新政:背景:经济危机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美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时间:1933年,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目的: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根本目的: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特点: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措施(内容):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农业方面让农民缩减大批耕地,屠宰牲畜,由政府给与补贴、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等。国家对工业的调整的目的: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影响: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能力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第5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1、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背景: 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利用德国社会各阶层对政府的不满,趁势发展壮大。他们在德国陷于绝望时,不失时机地开展欺骗宣传活动,以美好的许诺,赢得了很多中下层人民的信任,获得了统治阶级和大垄断资本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大力支持,最终掌握了德国的国家政权。建立过程:1933年希特勒上台,集总统、总理大权一身,称为国家元首。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标志和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措施(内外政策):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共产党和进步人士。解散工会,取缔了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还强化专政机器,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书籍,妄图毁灭人类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德国法西斯政权大肆迫害犹太人。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墨索里尼组织法西斯政党,1922年向罗马进军,夺取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企图恢复罗马帝国的疆界。2、日本法西斯的建立:主力:日本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支持者和集中地。1936年2月,日本军部内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失败。军队内主张建立“高度国防国家”、加速对外侵略扩张的一派控制政府。影响: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标志着世界大战在亚洲策源地的形成。美德两国摆脱危机的不同方式、原因及其影响:不同方式: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摆脱了危机,保留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德国则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摆脱危机。 原因:德国有军国主义传统,美国有民主传统;美国经济实力雄厚,承受力强,可用改革的办法来摆脱危机,德国是一战战败国,经济基础薄弱,资产阶级急于用侵略扩张这种极端办法来摆脱危机。罗斯福和希特勒个人的作用。 影响:美国经济恢复,阶级矛盾缓和,保留了民主制度,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德国则走上了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成为了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和主要发动者,给自身和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第7、8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1、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英(张伯伦)、法(达拉第)四国政府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这一事件标志着英法等西方大国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大大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野心,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背景:德国吞并奥地利后,把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2、绥靖政策:20世纪30年代,德、日、意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断进行侵略活动,这使西方大国的利益受到一定损害。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满,但又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他们想把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因此,他们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这种政策被称之为“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的影响:一方面,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利益膨胀;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典型事件:慕尼黑阴谋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实质:是西方大国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的妥协、纵容的一种政策原因:1)、西方国家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企图避战求和; 2)、西方大国仇视苏联,企图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3)、西方大国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本国利益。(根本原因)3、二战的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动突然进攻,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二战的全面爆发。1940年4、5月间,德国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许多国家。英国遭到猛烈轰炸(不列颠之战),意大利加入德国一方作战。扩大:1941年6月,德国对苏联发动侵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苏德战争爆发。标志着二战扩大。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本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4、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目的:美国、英国、苏联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 建立: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打败法西斯国家。作用(影响):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5、雅尔塔会议及其影响: 时 间:1945年2月与会国: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地 点:在苏联的雅尔塔。内 容:1)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战略,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2)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3)苏联承诺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影 响:进一步协调了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为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6、二战的转折点:1942年7月1943年2月,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了二战的转折点。7、诺曼底登陆时间:1944年6月6日,地点:英美等反法西斯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结果:英美盟军登上欧洲大陆,解放了一个个被法西斯德国侵占的国家。意义: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了苏军和英美盟军东西夹击的局面,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崩溃。8、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945、4柏林战役,希特勒自杀,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9、二战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空前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二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 (1)原因:根本原因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导致的。一战后,德国经济军事实力迅速增长,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意大利和日本也不满足一战后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挑起了战争的爆发。直接原因是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导致了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进一步激起了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欲望,加速了战争的爆发。此外,西方大国采取的绥靖政策也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进一步膨胀,对战争的爆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2)性质:这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一,战争给人类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与灾难,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在这场大战中,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财产被破坏。 第二,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第三,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战后,建立了联合国,社会主义力量壮大起来了。受苏联影响,二战后世界上诞生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打击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第四、在二战中为战胜法西斯国家而进行的新式武器的研究,在战后军用技术迅速转为民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生与发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及启示(1)原因:首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德、意、日企图用武力推行法西斯主义,是非正义的,历史证明“多行不义必自毙”,法西斯势力可得逞于一时,但是最终难以逃脱彻底覆灭的命运。维护世界和平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正义的事业和力量必胜。其次,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使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大大超过了法西斯集团的力量,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历史证明,团结就是力量,联合才能胜利。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就能保卫和平,制止非正义战争。 胜利的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战斗和世界人民的支持(即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2)启示: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是能够团结起来,共同迎接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国与国应该加强合作,维护和平,谋求共同的发展。所有国家都应走和平发展道路,侵略扩张必然导致灾难。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严防法西斯势力抬头;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国与国应该和平共处等。怎样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1)、当今各国要力争采取和平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2)、并积极反对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3)、各国人民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才能有力地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这样才能避免战争。等第二次世界大战简表(第6、7课)时间原因交战双方经过和结果性质影响1939.9.1到1945.9.2帝国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在起作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绥靖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点。时间:1938年9月。制造者: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英(张伯伦)、法(达拉第)四国。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实质:大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影响: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刺激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反法西斯同盟国家:苏、中、美、英等与法西斯国家:德、日、意大利1、德国进攻波兰:1939年9月1日,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2、德国进攻苏联:1941年6月3、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规模进一步扩大4、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1日;主要国家: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标志: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内容:保证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跨法西斯国家;意义:改变了力量的对比,成为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有力保证。)5、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参加国首脑: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地点:苏联的雅尔塔;内容: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6、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作战双方:苏联、德国,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7、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作战双方: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德国,标志: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快了德国灭亡进程8、攻克柏林战役:1945年5月2日,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作战双方:苏联、德国,标志:二战欧洲战场结束,德国溃亡。9、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结束 1945年9月2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2、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第9课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时期表现(特点)原因五六十年代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政府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七八十年代1、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弊端日益显露。由于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1974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2、70年代后到80年代初,经济缓慢回升,但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成为世界上最大负债国。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九十年代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这一时期美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都和以往有很大不同,进入了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改革社会经济;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根本原因)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实用人才;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政治经济实力的增强;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政治需要。第10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1、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美国给予了西欧国家大量的援助;西欧国家发挥了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积极采用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表现:20世纪50年代初,恢复到战前水平;5070年代,持续繁荣。2、欧洲的联合: 欧盟背景随着西欧经济的发展,西欧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目的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国际地位,保证自身安全过程20世纪60年代成立“欧洲共同体”;1993年,西欧各国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成立欧洲联盟,简称欧盟。联合的表现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人员、资本和货物自由流通,可在任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居住;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方面步调一致。成员国至2003年15个性质区域性的经济政治组织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发展趋势  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作用有利于西欧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西欧在国际上的地位,使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3、日本的崛起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a、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b、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扶持日本;c、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质,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d、日本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发展教育和科技。日本崛起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20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影响  20世纪50年代后的近20年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美国的扶植;日本政府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科学技术,发展科技教育。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使日本的国际地位得到加强; 20世纪7080年代后,日本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的欲望不断膨胀,引起其他亚洲国家的关注和警惕。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后19741975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经济发展速度减缓。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经济迅速发展。  二次大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找出其共同点。你觉得其中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共同点:都得到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植;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培养人才;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借鉴: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要积极对外开放,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成就,大胆创新;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培养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第11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1、 赫鲁晓夫改革:背景(目的、内容):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领导人以后开始改革。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主要针对经济管理体制)、政治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作用(结果):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2、 戈尔巴乔夫改革: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联经济发展面临停滞局面。内容(过程):1985年,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先以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未取得成果。后又进行政治改革。影响(结果):经济方面没有成效,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政治方面: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3、苏联的解体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直接原因; 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严重的经济危机所引发的社会危机,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西方国家的干预、压力和“和平演变”战略,也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外部原因。过程1、1990、3立陶宛首先脱离苏联而独立,随后,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增强。2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时间、目的、发动者、结果、影响)加速了苏联的解体。31991年12月8日独联体的成立,苏联名存实亡。(独联体的成立标志着苏联的解体)4、1991年12月25,苏联正式解体。(19221991年)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改变启示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先进的社会制度必然会战胜落后制度,我们要充满信心。社会主义正处于初级阶段,需要通过不断地改革来完善;苏联改革、苏联解体仅仅说明了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要始终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妥善解决民族问题,坚持各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要时刻警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4、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8名苏联领导人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了政变。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但很快失败。影响:使戈尔巴乔夫实际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全局。苏联分裂进一步加快,1991年底,苏联解体。探究题: 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和苏联,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都先后进行了改革,中、苏的改革导致了怎样的不同结果?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中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成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还积极妥善地解决了各种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实现了国家的团结和稳定。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而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的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的领导,加重了经济困难,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从中得到启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坚信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正确处理好国内各民族关系;对出现的新思想和价值观要正确认识,时刻警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第12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二战后,一些欧洲和亚洲国家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加上一战中诞生的苏联共有14个社会主义国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目的:推动经济发展。典型:匈牙利改革较为突出。 结果:成效不大。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被苏联镇压。2、 匈牙利改革性 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局部改革和调整。原 因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匈牙利事件后,匈牙利政府总结了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教训,决定对经济政治体制进行局部调整与改革。内 容在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在经济上,针对调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取消指令性计划,利用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在工业方面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意 义改革使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为六七十年代的全面经济改革奠定了基础。3、东欧剧变: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了政权,社会主义制度也发生了改变。  原因20世纪80年代,东欧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本原因);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经济困难,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苏联放松对东欧的控制;西方国家长期“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实质社会制度发生变化。时间1989年下半年性质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是国际社会主义事业的一次严重挫折。表现执政党丧失政权,社会性质发生改变,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统一。启示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加强执政党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第13课  亚非拉的奋起 1、亚洲国家的独立振兴 1)印度独立过程: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决定把原来的印度分离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立了共和国。领导人:尼赫鲁影响:(1)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结束了英国对这一地区近200年的统治;(2)留下了不少严重问题,尤其是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造成印巴冲突不断。印巴分治导致了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之间的严重矛盾和冲突。振兴:独立后的半个世纪中,印度工农业都有了巨大发展,科技领域成就卓著。2)韩国、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现已成为现代化国家。2、非洲民族独立浪潮:最先在北非,1)埃及独立:1952年,埃及爆发了反帝反封建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革命力量发动了武装起义,赢得了埃及的真正独立。1956年埃及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2)非洲独立年: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历史上称这一年为非洲独立年。 3)纳米比亚独立及其意义:1990年3月,纳米比亚赢得了独立。这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3、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国家捍卫民族主权的大事古巴1、1959年古巴在卡斯特罗的领导

    注意事项

    本文(鲁教版八级世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