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课件.ppt

    • 资源ID:4032474       资源大小:899KB        全文页数:14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课件.ppt

    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前言,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是目前我国公路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尽管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很多,但就面层施工质量而言,沥青混凝土的不均匀性是导致出现早期车辙、泛油、松散以及由水损害引起的唧浆、剥落、坑洞等面层病害的主要原因。目前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中(包括2005年新版的规范)对如何在施工过程中控制热拌沥青混合料的不均匀性问题涉及较少,急需在规范中补充这方面的内容。,前言,本指南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和公路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为基础,充分吸收了广东省和全国多年来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科研成果和经验,经及为制订本指南而进行的重大技术问题的研究结果而制定的。本指南定位于:重点突出广东特色,适应广东高温、多雨、交通量大等特点,既要反映广东省内施工行业的技术成果,又要兼顾大部分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使指南具有可操作性;同时,指南与国家规范衔接,对国家规范适用部分,指南作了简化处理;对国家规范未涵盖部分及对于广东省实际情况能提出更高技术指标要求的部分,指南作了应的细化或补充。,1.0 总则,本指南的适用于广东省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其它等级公路可参照使用。本指南对国家规范的通用条款,适当作了简化处理,凡本指南未作说明或未作详细规定的应按国家规范的相应条款执行。本指南引用标准为:,2.0术语、符号、代号,3.0 基层、底基层、垫层,3.1 广东省常用的或拟推广应用的基层、底基层或垫层类型广东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基层、底基层几乎都采用半刚性材料,很少采用级配碎石等柔性结构,由于广东省高温多雨,二灰或石灰处治类的材料也很少使用,多为水泥稳定类材料。,3.0 基层、底基层、垫层,基层主要采用水泥稳定类的半刚性基层,通常设置为上基层和下基层两层,每层厚度一般为20cm左右,基层分上、下基层作为路面结构中的主要承重层,对材料和级配的要求较高,一般选用良好的碎石和较高的水泥剂量。,3.0 基层、底基层、垫层,上基层一般采用1820cm的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为了保证其具有较高的强度,水泥剂量一般为56%;下基层采用1620cm的45%水泥稳定类材料,主要类型有: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稳定粒料。,3.0 基层、底基层、垫层,底基层所用材料的要求与上、下基层相比可以适当放宽,一般采用水泥稳定粒料和水泥稳定石屑,水泥剂量也较低。,3.0 基层、底基层、垫层,垫层一般在路基为潮湿或中湿状态时设置,厚度为15cm或20cm,主要类型有级配碎石和未筛分碎石。,3.0 基层、底基层、垫层,3.2.垫层材料规定垫层材料可选用级配碎石、未筛分碎石等粒料。应选用透水性好的粒料材料,通过0.075mm筛孔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采用碎石和砂砾垫层时,最大粒径应与结构层厚度相协调,一般最大粒径应不超过结构层厚度的1/2,以保证形成骨架结构,提高结构层的稳定性。,3.0 基层、底基层、垫层,垫层施工机械采用装载机、挖掘机配合现场拌合,平地机推平,重型压路机压实。,3.0 基层、底基层、垫层,3.0 基层、底基层、垫层,3.0 底基层、基层,一般规定1、水泥稳定石屑经压实后的7d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代表值不得小于2Mpa(1.52.5MPa),水泥剂量不宜超过4%,应采用均匀密实型级配。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经压实后的7d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宜控制在3.5Mpa(35)之间,上基层水泥剂量不宜超过6%,下基层水泥剂量不宜超过5%,应采用嵌挤密实型级配。2、底基层与基层用水泥稳定土应使用连续式拌和机集中拌和,底基层、基层应使用沥青摊铺机摊铺;,3.0 基层、底基层、垫层,材料规定 粗集料应符合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底基层和基层下层的集料至少分为3个等级,基层上层的集料至少分为4个等级。细集料宜选用机制砂和级配良好的石屑。细集料4.75mm通过率应大于90%;0.075mm通过率应小于10%。混合料实际水泥用量不得大于5.5。,3.0 基层、底基层、垫层,混合料组成设计 底基层应采用均匀密实型级配。底基层中细集料用量应为40-50%,0.075mm以下细颗粒用量不宜超过15%。基层应采用嵌挤密实型级配。下基层中细集料用量应为20-40%,0.075mm以下细颗粒用量不宜超过6%。,3.0 基层、底基层、垫层,施工机械与施工工艺水泥稳定土基层、底基层宜采用厂拌设备进行集中拌和。每个施工断面拌合能力不宜低于400t/小时。,3.0 基层、底基层、垫层,混合料的摊铺底基层、基层施工不得用平地机施工。宜使用自动找平基层摊铺机摊铺底基层、基层。,3.0 基层、底基层、垫层,质量管理与控制 底基层、基层应采用不透水薄膜进行养生。薄膜应有一定厚度,两幅间应相互搭接20cm以上。覆盖薄膜后应以砂等重物压边,不得采用土颗粒或基层废料等具污染性材料压边。养生期不宜少于7天。同一种类的水泥稳定土分层施工时,下层水泥稳定土碾压完后,经过一天就可以铺筑上层水泥稳定土,不需经过7天养生期。在铺筑上层稳定土之前,应始终保持下层表面湿润。,3.0 基层、底基层、垫层,试验路段的铺筑在底基层、基层正式开工之前,应通过试验段进行试铺,试验段应选择在经验收合格的下承层上进行,其长度宜为200500m左右,每一种方案试验不少于100m。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采用中心站集中拌和(厂拌)法施工,由两台摊铺机梯队摊铺作业,应避免纵向接缝。,4.0 透层、封层、粘层,4.0.1一般规定 1、沥青材料(1)透层沥青应采用高渗透性乳化沥青、液体沥青、煤沥青,其质量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附录C中PC-2的要求。下封层沥青宜采用优质沥青,其质量应满足下面层沥青技术要求。(2)透层、下封层沥青的整套试验按照每500T(或以下)批量至少检验一次。施工单位对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及残留物针入度、延度(25C)、软化点等指标,应每工作日检验一次;对热沥青检验针入度、延度(25C)、软化点等指标,应每工作日检验一次。集料(1)下封层宜采用坚硬、清洁、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颗粒组成的石料,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附录表C.6中S12的规格,但要求集料中9.5mm的通过率为100%,2.36mm的通过率不得超过5%。(2)下封层集料的自检及监理抽检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3主要施工机械(1)沥青洒布车(洒布热沥青时,应采用电脑自动控制沥青洒布车);(2)集料撒布车(采用热沥青表处时,应采用集料洒布器);,4.0 透层、封层、粘层,4.1透层 1透层乳化沥青应采用阳离子乳化沥青或非离子乳化沥青,未经验证,一般不得使用阴离子乳化沥青。透层宜优先选用慢裂型乳化沥青,其质量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2透层用乳化沥青应具有适当的稠度,但其中沥青含量不得低于40%。乳化沥青稠度应通过试洒确定,洒布后应不致流淌、渗透入基层深度在3mm以上,且不得在表面形成油膜。根据水泥稳定粒料半刚性基层特点,用于制作透层用乳化沥青的沥青标号应为70或90号。3透层乳化沥青的用量应根据基层表面致密情况通过试洒确定,并符合相关技术要求。4透层乳化沥青的渗透深度应通过试洒确认,并在施工过程中按每10000平方米5处的频率挖孔检测。5透层乳化沥青必须使用沥青洒布车喷洒施工。沥青洒布车应符合本规定相关的技术要求。,4.0 透层、封层、粘层,4.1透层 1透层乳化沥青应采用阳离子乳化沥青或非离子乳化沥青,未经验证,一般不得使用阴离子乳化沥青。透层宜优先选用慢裂型乳化沥青,其质量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2透层用乳化沥青应具有适当的稠度,但其中沥青含量不得低于40%。乳化沥青稠度应通过试洒确定,洒布后应不致流淌、渗透入基层深度在3mm以上,且不得在表面形成油膜。根据水泥稳定粒料半刚性基层特点,用于制作透层用乳化沥青的沥青标号应为70或90号。3透层乳化沥青的用量应根据基层表面致密情况通过试洒确定,并符合相关技术要求。4透层乳化沥青的渗透深度应通过试洒确认,并在施工过程中按每10000平方米5处的频率挖孔检测。5透层乳化沥青必须使用沥青洒布车喷洒施工。沥青洒布车应符合本规定相关的技术要求。6透层乳化沥青应按以下顺序施工并符合下列要求:(1)浇洒透层沥青应首先选择试验段进行试洒,确认乳化沥青质量、稠度、用量、渗透性满足技术要求,确认沥青洒布车行走速度、喷嘴型号、喷洒高度、喷雾工况适宜后方可正式施工。(2)透层沥青宜紧接在基层施工结束表面稍干后浇洒,间隔时间不得超过72小时。当基层表面过分干燥或浮尘较多时,应对基层用森林灭火鼓风机进行清扫,并在基层表面少量洒水,表面稍干后立即浇洒透层乳化沥青。,4.0 透层、封层、粘层,4.2下封层1.为了保证半刚性基层与沥青面层实现层间连续结合,防止水分经沥青面层渗入水泥稳定粒料基层,面层施工前应浇洒热沥青并在其上撒布碎石,经碾压后形成下封层。2.铺筑下封层时应首先洒布热沥青。宜采用和下面层一致的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其技术性能应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3.下封层用的热沥青用量应根据石屑粒径与用量、沥青洒布机工况等予以确定,并通过试验段试铺予以确认。热沥青用量应控制在0.4-0.6kg/m2范围内。4.下封层用热沥青必须使用沥青洒布车喷洒施工。沥青洒布车应符合本规定相关的技术要求。5.下封层应使用3-8mm或 5-10mm经瓜米石预拌机预拌的小碎(砾)石,小碎石约撒布60%的面积(不完全覆盖,但均匀覆盖60%的面积,露黑)。6.连接层用石屑必须使用碎石撒布车撒布。,4.0 透层、封层、粘层,7.下封层应按以下顺序施工并符合下列要求:(1)浇洒热沥青应首先选择试验段进行试洒,确认沥青质量、洒布温度、用量满足技术要求,确认沥青洒布车行走速度、喷嘴型号、喷洒高度、喷雾工况适宜后方可正式施工。(2)下封层宜在沥青面层施工前铺筑。当洒布透层的基层表面污染严重或浮尘较多时,应对基层使用森林灭火鼓风机进行清扫。在基层上浇洒热沥青后,应立即撒布石屑,此时热沥青温度不得低于80。(3)撒铺石屑后,应立即用轮胎压路机碾压一遍。,4.0 透层、封层、粘层,4.3粘层三层式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在铺筑上层前,应在其下面的沥青层表面浇洒粘层沥青。与新铺沥青混合料接触的路缘石、雨水进水口、检查井等的侧面也应涂敷粘层沥青。粘层沥青材料应采用的乳化沥青。粘层沥青的规格和质量应符合相应规范的要求。粘层沥青宜用与上一层面层所使用的种类、标号相同的经乳化制成的乳化沥青,不得使用煤沥青或用柴油、煤油稀释的液体沥青。粘层沥青品种和用量应根据被粘结沥青混合料结构层的种类通过试洒确定,一般为0.3-0.5kg/m2。粘层沥青应使用沥青洒布车喷洒,,4.0 透层、封层、粘层,2.4 试验段试铺在基层透层、沥青路面下封层和粘层正式施工前,必须选择试验路段试铺。试铺路段宜选在主线上,长度不小于200m,试铺路段需要确定以下内容:基层表面浮灰清除方法;掌握透层沥青、封层、粘层沥青的喷洒方法及用量,控制起步、终止,以及横向及纵向喷洒幅间搭接的工艺等;下封层集料洒布方法及用量控制等;碾压工艺;确定施工控制数量及作业段长度,完善施工组织计划;全面检查材料质量及试铺层的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质保体系、人员、机械设备、检测设备、通讯及指挥方式等。,沥青路面类型的选择选择依据:1)道路的等级、交通量、使用年限、修建费用等,2)工程特点(施工季节、施工期限、基层状况等),3)材料供应情况,4)施工机具、劳力和施工技术条件等。选择原则:根据路面使用要求和施工条件,按技术经济原则综合考虑。(1)密级配和间断级配的沥青混凝土适用于各等级公路的各个层次。当采用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时,混合料应不至于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明显离析;(2)为提高沥青混合料使用性能,或普通沥青混合料不能适用于使用需要时,宜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SMA宜同时采用改性沥青;(3)开级配排水式沥青混合料磨耗层必须采用具有高粘结性能的特殊的改性沥青铺筑,其下的层次应采用空隙率小、密水性好的结构层,并设置封层。工程上必须通过试验,取得成功的经验,并经过论证后使用;(4)开级配排水式沥青混合料基层ATPB下卧层应具有排水和抗冲刷的能力。工程必须通过试验,取得成功的经验,并经过论证后使用;(5)特粗式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基层,粗粒式沥青混合料适用于下面层或基层,中粒式沥青混合料适用于中面层和表面层,细粒式沥青混合料适用于表面层和薄面罩面。砂粒式沥青混合料适用于非机动车道或行人道路。对高级公路及一级道路,除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外,通常宜选用公称最大粒径为13.2mm26.5mm的沥青混合料。,沥青面层的混合料类型根据公路等级及所处得层位的功能性要求选择,并应遵循以下原则:(1)沥青面层宜采用双层或三层式结构,各层之间应联结成为整体,为此在沥青层下必须浇洒透层沥青,沥青层与沥青层之间必须喷洒粘层沥青。(2)沥青路面应满足耐久性、抗车辙、抗裂、密水、抗滑等多方面性能要求,便于施工,并应根据施工机械、工程造价等实际情况选择沥青混合料的种类。(3)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为提高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和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或采用普通的道路沥青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宜对上面层或中面层沥青结合料采用改性措施,或采用SMA等特殊的矿料级配。如果需要二级公路也可采用改性沥青或SMA结构。,对沥青层较厚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在选择级配类型,确定矿料级配和最佳沥青用量时,应首先保证各层的组合不致发生早期破坏。并在此基础上优先或侧重考虑各层的服务功能作出选择:表面层应具有良好的表面功能、密水、耐久、抗车辙、抗裂,潮湿地区和湿润地区的路面上面层应符合潮湿条件下的抗滑性能不符合要求时,宜铺筑抗滑磨耗层。在寒冷地区,表面层应考虑抗裂性能的要求。三层式路面的中面层或双面式路面的下面层应重点满足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下面层应在满足高温抗车辙性能基层上,重点考虑抗疲劳性能及抗裂性能的要求。除排水式沥青混合料外,各层都应考虑密水性,当上层属渗水性结构层时,层间或下层应有防排水措施。,高速公路的紧急停车带(硬路肩)沥青面层宜采用与车行道相同的结构,但表面层宜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凝土铺筑。沥青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宜从上至下逐渐增大,并应与设计厚度相匹配。除行人道路外,沥青层的压实厚度不宜小于集料最大粒径的2倍。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厚度不宜小于公称最大粒径的3倍,SMA等嵌挤密实型混合料的厚度不宜小于公称最大粒径的2.5倍,以减少离析,便于施工和压实。对各层适用的结构类型、公称最大粒径、最小压实厚度选择。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须采用机械化连续施工。,AC-13(适合上面层)与AC-16比较,16易离析ATB-25(适合基层)与ATB-30比较,30易离析,5.0 面层,5.1一般规定、当基层铺筑完毕后,应对基层进行中间质量评定与验收,合格后方可铺筑沥青面层。、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空隙率与VMA指标应符合广东省交通厅2003年299号文件的规定。、上面层层厚应为沥青混合料的公称最大粒径的2.5-4倍,中、下面层及联结层的集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1/3。、上面层和中面层要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其动稳定度测定值分别不得低于1500次/mm和1200次/mm。,确定矿料的最大粒径D(根据层厚h)随h/D增大,耐疲劳性提高,但车辙量增大。相反h/D减少,车辙量也减少但耐久性降低,特别是在h/D2时,疲劳耐久性急剧下降。沥青混合料结构层厚度h与公称最大粒径D之比应控制在h/D2.53,OGFC(开级配沥青磨耗层)与SMA结构层厚度h与公称最大粒径D之比应控制在h/D22.5。只有控制了结构层厚度与最大公称粒径之比,才能保证摊铺的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易于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和平整度,保证施工质量。,5.0 面层,5.2材料规定5.2.1沥青、沥青宜采用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AH-70、AH-50或改性沥青。、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沥青质量检验。考虑到我省炎热的气候条件,普通沥青的软化点应控制在47(含47)以上,强制要求检验沥青60的动力粘度和135的运动粘度,薄膜加热试验中增加15延度。,5.0 面层,5.0 面层,、采购沥青时,不仅要求符合沥青技术标准,而且应查验在高等级路上的使用历史及效果。、根据交通量和公路等级、功能的要求,需采用沥青改性剂改善或提高使用沥青的技术指标时,应选用性能稳定、工艺成熟的改性剂或复合改性剂。对改性剂新产品,必需经过鉴定和试验路段的检验,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和检验标准,逐步推广使用。,5.0 面层,碎石的要求与加工、粗集料应具有较低的压碎值、磨耗损失,较高的磨光值,并与沥青具有良好的粘附性,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和就近取材的原则,宜优先采用玄武岩、辉绿岩等硬质石料,对酸性石料,应采取相应的抗剥落措施。、在沥青混合料中加入适量水泥(2%3%)或消石灰是提高沥青与集料粘附性、减小水损害的有效措施。、为保证粗集料规格,棱角,控制针片状含量,应采用反击式破碎工艺生产粗集料。宜统一砸石机的型号和规格,以及筛分设备的型号和筛孔尺寸,由大石场集中加工。、细集料可采用天然砂或人工机制砂。为保证与沥青良好的粘结能力,宜采用石灰岩、玄武岩、绿辉岩等破碎的机制砂,、细集料颗粒通常有棱角,为改进和易性和压实性,可采用部分天然砂,但天然砂在矿粉中的比例不宜超过8%。,5.0 面层,、粗、细集料表面必须洁净,不得含有粘土和其它有害物质。、石屑中小于0.075mm的部分与沥青的粘附性较差,备料时应特别注意按规范控制其含量。、对干法除尘的回收粉,有条件时宜弃用,确需使用时,其含量应控制在25%以内,且应选用其颗粒较粗的部分、粗、细集料的加工生产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粗集料的加工,既要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表C.6的要求控制常用的10/30、10/20、5/15、5/10规格集料的最大粒径,还应要求有适当的级配。细集料应将其细度模数差别较大的分开堆放。,5.0 面层,10、集料存贮场和搅拌站堆料场,集料应按不同种类、质量规格、用料方式和顺序分别堆放,不得混淆、乱取。堆料场地面应作硬化处理,不得直接堆放在泥土地面上,同时,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水浸淹没,以免污染集料,11、原材料(包括沥青、集料)的质量检查应以同一料源、同一次购入并运入生产现场(或储入同一沥青罐、池)的相同规格品种的集料、沥青为一(批)进行检查。每一批原材料的试验项目必须齐全,试验频率必须达到要求。,5.0 面层,沥青抗剥落剂1、使用范围:在中、下面层采用花岗岩时,要求在沥青中掺加适宜的抗剥落剂,使沥青与岩石粘附等级达到5级宜掺配的水泥来替代可取得较好的效果,5.0 面层,5.3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按设计配合比-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标准配合比的程序进行。除设计配合比已由设计文件规定外,目标配合比应依据设计配合比要求自冷料堆抽样进行设计,生产配合比应依据设计配合比要求和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自热料仓抽样进行设计。,5.0 面层,5.3.1 配合比设计总体要求1、加强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配合比设计是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的关键步骤之一。对于中、下面层,应认真解决好密水与高温稳定性的矛盾,力求将混合料设计成骨架密实性结构;对于抗滑磨耗层,应认真解决好密水与抗滑的矛盾。中、下面层沥青混合料设计空隙率宜控制在3%4%(下面层可为4.5%),上面层宜为4%5%。在密水的前提下,饱和度宜控制在规范的中值与下限之间,不宜偏高。,5.0 面层,2、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材料计算各种材料的用量比例,配合成的矿料级配应符合规范要求,并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3、各沥青层混合料均应进行高温稳定性检验和水稳定性检验,上、中、下面层应进行车辙试验。4、生产配合比必须针对每台拌和机进行,不得多台拌和机使用同一生产配合比。5、生产配合比的验证应经过试拌,并必须铺筑试验段,通过试验检验并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同时确定各层松铺系数、碾压工艺、压实度、空隙率等技术要素,指导现场施工。,5.0 面层,5.3.2 目标配合比设计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遵照下列步骤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用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计算各种材料的用量比例,配合成符合设计要求的矿料级配,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以此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作为目标配合比,供拌和机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为了保证现场取样的代表性,应自现场料堆不同位置多次(50-100次)抽取集料样品,以其平均值作为代表值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5.0 面层,5.3.3 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对应间歇式拌和机,从二次筛分后进入各热料仓的材料取样进行筛分,以确定各热料仓的材料比例,供拌和机控制室使用。同时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达到热料仓供料均衡,并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最佳沥青用量0.3%等三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拌和机采用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铺筑试验段,并用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及路上钻取的芯样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标准配合比应作为生产上控制的依据和质量检验的标准。标准配合比的矿料级配至少应包括0.075mm、2.36mm、4.75mm三档的筛孔通过率接近要求级配的中值,油石比与设计值的允许误差-0.3%至+0.3%。、经设计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5.0 面层,5.4.混合料的生产与质量控制5.4.1间歇式拌和设备生产间歇式沥青拌和机,并应满足以下要求:(1)热料仓不少于6个,配备电子重量传感器和红外线温度传感器,能准确控制材料数量和温度。电子称和温度传感器等必须经计量单位标定。(2)集尘装置具有二次除尘设备,能够收集合全部或部分粉尘,而不让有害粉尘逸散到空气中。(3)一个150t以上能保温的贮料仓。(4)混合料拌和应由计算机控制,能逐盘打印集料和沥青的加热温度、混合料的拌和温度、材料用量和每盘混合料的重量等。,5.0 面层,5.4.2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质量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质量是由以下三方面的质量要求构成的:集料的烘干质量;混合料的组成质量(各成分含量的正确性);混合料的贮存质量。,5.0 面层,5.4.2.1 集料的烘干质量表征集料烘干质量的指标是:热集料的出料温度和温度控制的稳定性,亦即通过干燥筒的矿料应保持在所要求的温度范围内;热集料的残余含水量,亦即矿料中所含的水份应得到充分蒸发,其残余的水分应在规定范围内(0.%)。规范为1%,错误。,5.0 面层,沥青搅拌设备的标定生产能力 工况条件:大气温度或供给集料温度 15或20供给集料平均含水率 5%热集料出料温度 160热集料残余含水率 0.1%材料条件:集料最大粒径 20 mm集料容重 1600 kg/m3细料比例 40%矿粉含量 48%沥青含量 57%,5.0 面层,成品料的生产质量要求在标定生产能力的条件下成品料的生产质量通常应符合以下指标:沥青含量偏差 0.3%矿粉含量偏差 1%集料级配偏差:0075 mm粒径2.36 mm 6%粒径4.75 mm 7%混合料温度 1501605混合料残余含水量 0.1%,5.0 面层,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的调试间歇式搅拌设备的调试工作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1 矿料、粉料、沥青秤的标定2 冷料给料系统的标定3 筛分系统的标定4 计量控制系统的调试5 生产配合比的调试6 搅拌设备生产能力的调试,5.0 面层,热料筛分系统的标定反映间歇式沥青搅拌设备筛分系统性能的主要指标有以下三项:筛分能力-在给定筛分效率下通过筛网(小于筛孔规格尺寸的集料)和越过筛网的集料流量之总和;筛分效率-通过筛网的小于筛孔规格尺寸的集料占筛网供料量中小于筛孔规格尺寸的集料总量之重量百分比;混仓率-通过筛网后在每一规格段的热料仓中非该规格段的集料与该仓集料总量之重量百分比。,5.0 面层,标定条件通常包括以下条件:(1)筛分效率为94%;(2)在供料量中粒径大于筛孔的集料占总量之25%;(3)在粒径小于筛孔的集料中,粒径小于筛孔尺寸一半的集料占总量之40%;(4)干筛(烘干的集料);(5)一层筛网。,5.0 面层,对筛分系统性能的调试要求 表5.4-5在要求使用条件下标定的筛分能力容许的筛分效率与混仓率指标筛分效率(%)混仓率高质量筛分能力94%5%最大容许筛分能力90%10%当在要求的筛分能力下,筛分效率低于90%或混仓率高于10%时应降低筛分系统的生产率,或重新选择筛网孔径。,5.0 面层,筛网的选择,5.0 面层,允许偏差控制,*在新规范的表11.4.4热沥青混合料的频度和质量要求中对逐锅检查的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油石比)规定的允许偏差与实验室取样检查规定的允许偏差完全相同,这显然是不合理的。,5.0 面层-允许偏差控制,因为计算机采集的集料、矿粉、沥青的称量数据只反映了计量控制系统产生的控制误差,并未包括计量秤本身的误差、由于搅拌不均匀而产生的混合料组成比例的变化,以及混合料在输送至成品料仓和取样过程中产生的离析而导致的组成比例变化。虽然如果各计量秤是二级精度电子秤并经过正确的标定,秤的误差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是在搅拌、输送、取样过程产生混合料组成的不均匀却是不可避免的。,监测的允许偏向必须小于实验室试样偏差标准。,因此如果把计算机逐锅采集的控制数据和实验室取样分析的结果规定相同的允许偏差,则最后实际生产出的混合料其矿料级配和油石比必然会超过新规范表11.4.4规定的标准。这就是说计算逐锅在线监测的允许偏向必须小于实验室试样分析规定的偏差标准。,二、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1)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2)生产设计配合比设计阶段3)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2.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内容: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品种、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3.配合比设计的目标:1)高温稳定性2)低温抗裂性3)耐久性4)抗滑性5)抗疲劳性6)工作度(施工的和易性):沥青混合料摊铺和碾压工作的难易程度,3)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1)制备试件(2)测定物理、力学指标 测定试件的密度,计算空隙率、沥青饱和度、矿料间隙率等物理指标进行体积组成分析。进行马歇尔试验,测定马歇尔稳定度及流值。(3)马歇尔试验结果分析(1)绘制沥青用量与物理力学指标关系图。以沥青为横坐标,以密度、空隙率、饱和度、稳定度、流值为纵坐标。(2)求取对应于稳定度最大值的沥青用量a1、对应于密度最大的沥青用量a2以及对应于规定空隙率范围中值沥青用量a3,并计算三者的平均值OAC1。(3)求取各项指标符合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的沥青用量OACminOACmax的中值OAC2。(4)综合考虑OAC1和OAC2。选择的沥青用量范围应尽可能使密度及稳定度曲线出现峰值。4)进行水稳性检验5)抗车辙能力检验6)低温抗性能检验,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SMA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1)对重交通道路,根据需要可采用双面击实75次成型试件,但必须注意集料不能破碎太多。(2)对高温稳定性要求较高的重交通路段或炎热地区,设计空隙率取高限,且允许放宽到4.5%。(3)SMA试件马歇尔试验的稳定度和流值指标,不是确定通过成或否决配合比的指标,当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合格时,允许将对非改性沥青SMA的稳定度放宽到5.0kN,改性沥青SMA的稳定度放宽到5.5kN。,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技术要求SMA配合比设计检验指标,沥青混合料浸水马歇尔试验的残留稳定度技术要求,五、SMA路面施工1、SMA路面施工的特点(1)SMA路面生产精细,对集料要求严格 采用间歇式拌和装置。SMA混合料生产必须对集料级配和沥青用量进行严格地控制,尤其是4.75mm、2.36mm与0.075mm三个关键筛孔的材料通过率,一定要与混合料设计配合比高度一致(2)SMA混合料不易发生粗细集料离析 由于改性沥青的粘度很大,与集料之间的粘接较好,与传统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相比,SMA混合料在储存、运输和摊铺过程中,不会发生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经常出现的粗细集料离析的现象。因此,SMA混合料的摊铺宽度可适当增大。,4.配合比的设计方法与步骤1)材料准备2)矿质混合料的配合比组成设计目的:选配一个足够密实度并且有较高内摩阻力的矿质混合料方法:根据级配理论,计算出需要的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范围,或采用规范推荐的级配范围。(1)确定沥青混合料类型(2)确定矿料的最大粒径D(根据层厚h)随h/D增大,耐疲劳性提高,但车辙量增大。相反h/D减少,车辙量也减少但耐久性降低,特别是在h/D2时,疲劳耐久性急剧下降。为此建议结构层厚度h与最大粒径D之比应控制在h/D2.53。只有控制了结构层厚度与最大公称粒径之比,才能保证摊铺的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易于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和平整度,保证施工质量。(3)确定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范围(4)矿质混合料配比计算,1、沥青混合料的分类(1)按密实类型分为8类: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密级配原理设计组成的各种粒径颗粒的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剩余空隙率为3%5%(对重载道路为4%6%,对人行道路为2%5%)的密实型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粒径大小分为砂粒式、细粒式、中粒式、粗粒式、特粗式等。按关键性筛孔通过率的不同又可分为细型密级配、粗型密配沥青混合料等。开级配沥青混合料:空隙率通常大于15%18%。代表性结构有铺筑于沥青层表面的排水式大孔隙沥青混合料磨耗层,如美国的OGFC、欧洲有的也称PEM等;以及铺筑在沥青层底部的排水式沥青稳定基层(ATPB)。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由适当比例的粗集料、细集料及少量填料(或不加填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剩余空隙率在8%10%以上的半开式沥青碎石混合料,我国的AM型沥青碎石混合料属于此类。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级配曲线不连续的沥青混合料。根据混合料的空隙率不同,间断级配混合料可以是密级配或非密级配的混合料。密级配间断级配混合料的代表性结构是沥青马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沥青碎石):由矿料和沥青组成具有一定级配要求的混合料,按空隙率、集料最大粒径、添加矿粉数量的多少,分为三种类型: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ATB):它与沥青混凝土的区别主要是公称最大粒径的不同,实际上相当于用于基层的粗粒式或特粗式沥青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通常大于26.5mm,其设计空隙率为3%6%,不大于8%,粒径大于37.5mm的特粗式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也称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稳定基层混合料(ATPB):公称最大粒径通常大于19mm,铺筑在沥青层底部起排水作用,设计空隙率大于15%18%。半开级配沥青稳定混合料:设计空隙率在8%10%以上,适用于缺乏添加矿粉的沥青拌和设备和人工炒拌(只加少量矿粉或不加矿粉)制造沥青混合料铺筑中低级公路的情况,通常成为沥青碎石(AM)。,(2)按沥青结合料分为5类:普通沥青和改性沥青混合料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采用乳化沥青与矿料在常温状态下拌和而成,压实后剩余空隙率在10%以上的常温沥青混合料。沥青马蹄脂碎石混合料由沥青结合料与少量的纤维稳定剂、细集料以及较多量的填料(矿粉)组成的沥青马蹄脂,填充于间断级配的粗集料骨架的间隙,组成一体形成的沥青混合料,简称SMA。沥青马蹄脂由沥青结合料与少量的纤维稳定剂、细集料及较多量的填料(矿粉)组成的混合料。沥青胶浆由沥青结合料、矿粉,或掺加部分纤维组成的混合料。(3)按颗粒最大粒径和级配又可以分成5个同级别:砂粒式沥青混合料:公称最大集料粒径等于或小于4.75mm的沥青混合料,也称为沥青石屑或沥青砂。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公称最大集料粒径为9.5或13.2mm的沥青混合料。中粒式沥青混合料:公称最大集料粒径为16或19mm的沥青混合料。粗粒式沥青混合料:公称最大集料粒径为26.5或31.5mm沥青混合料。特粗式沥青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为等于或大于37.5mm的沥青混合料。,(4)按沥青生产工艺分为2 类: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沥青与矿料在热态下拌和、热态下铺筑的沥青路面混合料。再生沥青混合料:采用适当的工艺,将已破破坏的旧沥青路面混合料进行再生处理,或与新沥青混合料混合得到的沥青混合料。(5)按强度构成原则,分为按嵌挤原则构成的结构和按密实级配原则构成的结构两类。按嵌挤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强度,是以矿料颗粒之间的嵌挤力和内摩阻为主,沥青结合料的粘附作用为辅而构成的。沥青贯入式路面、沥青表面处治、沥青碎石路面均属此类结构。这一类路面是以颗粒较粗的、尺寸较均匀的矿料构成骨架,沥青混合料填充其空隙,并把矿料粘成一个整体。这种混合料的强度受自然因素(温度、水)的影响较小。按密实级配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强度,是以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结力为主,矿质颗粒之间的嵌挤力和内摩阻力为辅而构成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属于此类。这类的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强度受温度影响较大。,5.0 面层,5.4.2连续式拌和设备5.4.2.1 连续式沥青拌和机可以用于高等级沥青路面沥青混合料的拌和,但集料级配必须保持稳定,符合规范要求。不同料源集料不得混合使用。5.4.2.2连续式拌和机拌和厂设置要求与间歇式一致,各规格集料必须分隔堆放,并设置防雨顶棚、场地硬化、排水顺畅,保持各类集料含水量稳定。,5.0 面层,5.4.2.3采用容积法连续计量的集料配料器必须严格进行标定,集料配料器的标定必须是一对一进行,一个配料器对应指定的一种集料进行标定,标定结果不可互相套用。在以下情况下必须对集料配料器进行标定:新安装使用前,每种的集料对应指定的配料器进行标定;配料器用不同种类的集料生产之前必须进行标定;配料器必须每天检查,发现配料器出料口的挡板有磨损、开口调节板有变化时必须进行标定。对配料器出料口的挡料板、开口调节板等有任何调整及检修时,必须进行标定;当实际生产速度明显漂移设定生产速度时,应检查所有配料器,对发现有变化的配料器甚至全部进行标定,直到实际生产速度稳定在设定生产速度的5%以内。每种沥青生产使用前必须对应标定沥青计量泵,标定必须在沥青的生产使用温度范围内进行,标定前应先检查标定计量装置完好准确。每种填料生产使用前必须对应指定的粉料仓系统进行标定,标定结果不可互相套用。,5.0 面层,5.4.2.4集料烘干的测温装置必须完好稳定,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控制集料加热温度,当雨季集料含水量变化较大时,宜适当降低生产速度,保持集料加热温度稳定。每天生产中,须对热骨料进行取样筛分,检验实际配合比与生产配合比的符合性.,5.0 面层,5.5混合料的施工5.5.1 下承层的检查与处理沥青混合料摊铺前,应对基层和下封层进行检查,当质量符合要求时,方可开始施工。(1)检查下封层的完整性和与基层表面的粘结性。对局部基层外露和下封层两侧宽度不足部分,应按下封层施工要求,补洒沥青;对已成型的下封层,用硬物刺破后应与基层表面相粘结,以整层不能被撕开为合格。(2)下封层表面浮动矿料、表面杂物应清扫干净。灰尘应提前冲洗,或用大功率的空压机吹干净。,5.0 面层,5.5.2 对下面层和中面层进行全面检查与处理、级配离析的检查与处理。对下面层和中面层严重级配离析的路段应划出处理范围,将离析的面层铣刨后用同类型沥青混合料修补。、渗水的检查与处理。对下面层和中面层渗水系数超过标准的路段,划出应处理的范围。,5.0 面层,5.5.3 沥青面层的清扫和粘层沥青的喷洒、铺筑中上面层之前,应对下面层和中表面层进行清扫,对泥土污染无法扫除干净的表面,应用水洗刷晾干;对油污染处,应局部凿除,用相同沥青混合料修补。、在下面层和中面层表面应喷洒粘层沥青,粘层的施工按本指南要求进行。,5.0 面层,5.5.4 混合料的运输、沥青混合料应采用较大吨位的自卸汽车运输、车厢应清扫干净。为防止沥青与车厢板粘结,车厢侧板和底板可涂一薄层洗涤剂水溶液或油水混合物(植物油与水的比例可为14),不得直接使用柴油,装卸过程中不得有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和机向运料车上放料时,应每卸一斗混合料挪动一下汽

    注意事项

    本文(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