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ATKINS成都新都北部新区-FINAL0609-规委会课件.ppt

    • 资源ID:4032001       资源大小:23.60MB        全文页数:14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ATKINS成都新都北部新区-FINAL0609-规委会课件.ppt

    ,新都北部新区总体发展概念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Conceptual Planning and Core Area Design of Xindu North District成果提交608,城,汇智庆元QingYuan Intelligence Centralized City,4,概念规划,7,项目进程回顾,1月05日_初期沟通,1月26日_中期沟通,3月01日_终期汇报,4月26日_成果提交,ISA方案,ATKINS于2009年12月踏勘现场后,在一周时间内形成不同设计概念与业主进行了初步的交流。,在对工业集中区进行整体梳理得基础上,提出引领片区升级的整体观点,塑造滨水公共空间。,以六大规划理念为引领提出完整的空间解决方案,并塑造出有魅力的中心空间形态。,结合其他单位的优点,并多次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最终形成指导下步规划编制的可实施性成果。,关键问题解析,理清内在逻辑与重点,背景研究发展战略功能策划概念规划城市设计,区域协调:根据城市的发展战略、功能和目标,协调基地与周边区块的功能关系,为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将基地与周边区域进行无缝衔接。推动转型:统筹产业布局,分析现有的产业园布局,理顺各产业园本身的定位及产业园之间的关系,以造镇的视点,提出产业区未来转型的目标,从而为配套服务区的定位提供更全面依据。优化空间:挖掘利用优势资源,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环境以及邻里空间,创造完善的空间结构。强化空间形态的控制、轴线的塑造、制定概念性方案。塑造形象:重点地区空间研究等重点问题的研究,确定新城城市风貌,选取核心地区进行重点设计,确定核心区的城市风貌,打造庆元湖畔的都市港湾以及研发、商务集聚的创智天地。,1,6,背景研究区位交通成德棉城市发展带成都空间发展格局成都经济产业发展格局相关规划解读,2010年,成都战略调整,城市战略定位确定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内涵主要包括:世界级国际化城市,西部地区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城乡一体的田园城市。以新的战略定位为指导:全市总体功能分区确定:划分为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区、约束型发展区、优化型发展区、扩展型发展区。其中新都大部分地区属于扩展型发展区,小部分属于约束型发展区。新的产业功能区划确定:划定新都所辖范围内市级产业功能区两个:北部新城、198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以及区级产业功能区4个,包括机电装备制造产业、西部家具物流中心,西部公路物流枢纽(北区)和现代农业。几大区域协作:分成德绵、成资遂、成眉乐、成雅和成阿五个板块,区域合作规划展开。,成都城市战略,背景研究,1,产业形态重构,新 都,社会形态构建,空间形态引导,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九化”要求,环境田园化,功能复合化,城镇集约化,产业高端化,布局组团化,配套标准化,交通网络化,风貌多样化,空间人性化,背景研究,1,成都城市战略,成都世界田园城市的要素解读,新都对世界田园城市的关键要素实现与战略角色认知,世界田园城市示范区,1 区域一体化的枢纽与触媒成德绵产业物流枢纽平台成德绵产业交易枢纽平台成德绵产业现代服务枢纽平台,3 商贸集成服务的复合产业功能引领成都商贸物流服务的产业高端化,2 成都北部副中心田园城市群落中的北部田园新城超大型城市新增人口和功能主要承载区,“超大型”的发展规模,“国际性”的区域枢纽,“现代化”的产业支撑,区域合作角色,产业分工角色,城市功能角色,关键要素实现,成都城市战略,背景研究,1,10,背景研究,1,区位交通,40KM,25KM,10KM,基地的1小时交通圈覆盖了成都地区的主要交通枢纽。,背景分析,1,成德棉城市发展带,四川全省经济与城镇发展形成“K”字形主轴线格局以成都为中心的“乐成绵”轴带型发展区北向的成(都)德(阳)绵(阳)经济产业带青白江新都片区地处成德绵经济产业带发展主通道上北向城市连绵带的雄厚产业基础为其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通过两区连片发展和产业经济整合,有机会成为成都经济向德绵辐射、德绵经济向成都融合的重要承接点和成德绵经济发展的配套协作区。,经济增长及城市化重心向二圈层转移,副中心形成,二圈层崛起四大新城连接一二圈层,作为成都城市副中心,是接力城市能级和规模进一步扩张的关键点,成都空间发展格局,12,背景研究,1,四大新城的定位推动了城市产业分工再建区域性商贸物流及区域性交通枢纽重心北移。重点发展商贸(批发)、物流(铁路、公路)以及配套商务服务业,建成西部最大的铁路物流枢纽和商品交易集散功能区。,青白江和新都连片发展区是北部新城承接成都中心城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成都空间发展格局,13,背景研究,1,经济发展阶段已进入创新驱动阶段,但现状产业结构发展相对滞后,产业服务业的发展滞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均衡,产业服务发展已开始提上战略重点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成都市物流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建设两都(中国服务外包和商务会展之都、中国文化创意之都),三中心(西部商贸和物流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到2012年,基本实现建设西部现代服务业基地的目标,14,成都经济产业发展格局-产业服务体系,背景研究,1,中心城区产业发展趋势(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成都市服务业的核心功能地域,是服务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和服务业的主要集聚区重点发展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推动商贸业和都市旅游业提档升级,积极培育教育培训、医疗服务等行业,着力提升国际化服务功能,打造中西部服务业发展核心区。,机遇:1)借势:轨道交通直接辐射区域内,随中心城区发展密度的增大,利用生态居业环境,吸引中心城职能的外溢。,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机遇:2)错位:中心城以商务服务和金融、信息服务等高端产业服务为主;连片区则可利用大学城的科技力量和周围产业园区的聚集发展R&D服务,实现主导产业错位,15,成都经济产业发展格局-中心城区产业外溢,背景研究,1,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产业集群,以石油化工为主导的产业集群,以机械制造(含汽车)为主导的产业集群,以冶金建材为主导的产业集群,以医药为主导的产业集群,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成都市十大产业集群,成都基本形成电子信息、机械、医药、食品、石油化工、冶金建材六大主导产业和家具、制鞋、航空航天、光伏光电四大特色产业集群。其中新都与青白江的工业集中发展区为以冶金建材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制造业集聚指数与工业增加值份额的增速显著正相关,表明产业集群化趋势将有力提升地区经济的竞争力 成都十大产业集群的基本成型有利于加速形成二三产互动发展的良性格局,2003-2007四川省制造业集聚与工业空间演化,16,成都经济产业发展格局-工业制造业,背景研究,1,21个市重点工业集中发展区,项目基地产业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冶金工业、建材、机械制造、农副食品加工等产业 新都重点发展机械制造、农副食品加工 青白江重点发展冶金和建材,成都经济产业发展格局-工业制造业,背景研究,1,18,二、三圈层区域在发展普通型住宅的同时,大力发展高品质住宅地产,适度开发商务地产;彭州市、新都区、青白江区、龙泉驿区及金堂县积极发展为工业服务的商业地产,完善配套服务功能,营造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在龙门山旅游带和龙泉山旅游带适度发展休闲度假地产等旅游地产。,成都经济产业发展格局-房地产业,背景研究,1,19,相关规划解读,2,青白江-新都区域发展战略,青白江区区域城镇空间布局呈倒“V”字型点轴式布局。新都区区域发展战略为“一主两翼、南扩北控,走,20,相关规划解读,2,区域发展机遇,青白江-新都区域发展战略,沟通南北两大主城区,建立区域东西向发展连接,众多快速路皆拉近了新都与成都中心城区的距离,使新都区成为成都中心城区辐射德阳、绵阳等城市的纽带上的一环。高速路、快速路皆南北向贯通新都区,必须充分利用快捷的南北交通,加强新都东东西干线路网的建设。,21,相关规划整合,青白江与新都在北部新城、工业连片发展区层面尚未形成统一规划,背景研究,1,相关规划解读,22,相关规划整合,由于用地归属,与基地相关规划都出现在新都区各项规划内,背景研究,1,相关规划解读,青白江分区与新都分区规划,未来青白江将加强南北向联系,新都加强东西向联系,工业连片区处于空间核心位置,两片区在分别向两端需求发展空间,工业连片区随着自身产业更替,成为带动中部发展的核心动力,背景研究,1,相关规划解读,23,24,新都工业集中发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新都工业集中发展区的规划结构可概括为:“一轴、一区、一带”,使规划区形成功能合理、特色鲜明的有机整体。(1)“一轴”:沿规划区南北向的中心大道为工业发展轴,是创造高标准、高起点的现代工业区形象载体。(2)“一区”:即新都工业集中发展区,包括四个特色工业小区(制造产业区、电子产业区、医药产业区、食品产业区)。(3)“一带”:结合毗河风光带,规划与工业区配套的生活和公共服务用地。,新都区中部的工业东区紧邻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在空间形成成规模的发展模式,但在工业业态上,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以冶金、建材、机械、化工、物流等传统工业为主导,新都区工业东区以电子、医药、机械、食品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型工业为主导,以高科技高附加值工业向青白江辐射。形成“两轴、一带、多区”的结构(1)两轴:规划区东片与西片沿同济大道、龙虎大道各形成一条工业发展轴。(2)一带:规划区中部沿纬五路两侧形成一条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带。(3)多区:根据不同产业定位,形成多个特色产业园区。,青白江-新都工业区集中连片发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青白江部分),青白江与新都工业集中发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渗透融合,产业联动,背景研究,1,相关规划解读,25,新都工业区生活配套区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定位:新都工业区生活配套区,以居住为主,积极配合与推动新都工业区的生产建设。根据规划目标和原则,形成“两轴、两心、一环、一带”的规划结构。(1)“两轴”:规划区中心东西向的公共服务轴,以布置配套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为主,强调服务职能;沿龙虎大道的空间发展轴,强调南北向空间的贯通性。(2)“两心”:以庆元湖为中心的自然核心,以水体和绿化为主,强调自然与休闲;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社会核心,强调公共与服务职能。,(3)“一环”:沿规划区周边的绿化带隔离绿环,阻挡周边道路与工业区的不利影响。(4)“一带”:南流河的绿化休闲带,主要服务于居住区的内部居民,提供休憩、游玩的场所。,背景研究,1,相关规划解读,26,发展战略(新都-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分析产业体系构建产业发展策略产业发展用地及人口规模配比道路交通分析空间发展战略,2,基地与两条区域骨架道路相接,交通条件良好。,对外交通,“九纵、六横”骨架公路“九纵”石龙路、成青路、成绵高速、蜀龙大道、川陕大件路、货运大道、商贸大道、成德大道、成彭高速。“六横”利清路、都市环线、新新路-马新线、香城大道-新石路、兴城大道-新三木路、石木路。,发展战略,2,27,道路交通分析,28,城市干道系统,成绵高速公路是四川省高等级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四川省南北向的一条主要经济干线。该高速公路从成都至绵阳全长92公里,为双向8车道,途经广汉、德阳,穿越川西平原经济发达区。大件路又名川陕公路、108国道,为货运道路,是陕西进川的重要通道,连接着成都市和西安市;成金快速路为成都至金堂的城市快速路。川陕复线(货运大道)新都段全长约15公里,目前新都段新都物流园区部分已经完工,整个工程预计2010年6月建成通车该路段建成通车后,将大规模分流川陕路货运车辆,有机联系成都北部商城、新都物流中心、西南最大集装箱集散基地。,基地与快速路体系通过新都大道收费站进行衔接。,该地区城市主干道系统为三横四纵的结构,东西向为货运大道、纬七路、新石路,南北向为龙虎大道、青江路、工业大道、同心大道;其中龙虎大道、青江路、纬七路经过该地区。,道路交通分析,发展战略,2,货运交通系统,该地区货运交通应尽量避免货运交通进入基地,该区域货运交通于货运大道、同心大道、大件路及新石路组织疏散;该区域货运交通通过成绵高速公路的新都大道收费口与成绵高速相勾通。,发展战略,2,29,道路交通分析,新都站,铁路:成绵乐城际铁路分为大站直达列车和站站停列车两种,大站直达列车的目标时速为250公里/小时,从绵阳直达成都只需30分钟左右。于基地南侧4公里处设置新新都站。成达铁路于基地北侧设置铁路货运站。,基地与铁路站点通过龙虎大道、纬七路以及站前路进行衔接。,货运站,对外交通,发展战略,2,30,道路交通分析,轨道交通,三号线新都红星站,轨道交通 3号线为东北至西南向骨干线,东北起自规划红星车站附近,通过成都市中心,南止于板桥南站,线路全长为49.28km。可与 4号线换乘到达金堂机场或与 1号线及机场线换乘到达双流机场。,基地与轨道交通3号线新都红星站通过龙虎大道、纬七路衔接,基地,发展战略,2,31,道路交通分析,新都-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分析,发展战略,2,区域产业协同分析,32,依托成都铁路枢纽散货站(大弯火车站),在大弯、红阳和祥福建设成都散堆货物物流园区-成都青白江物流园区,规划面积2500亩,以处理铁路大宗散堆货物为主要业务,年处理能力达100万吨成都市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公路物流中心新都物流中心已完成一期项目建设,2009年5月20日投入运营,成为四大物流中心中第一个投入运营的项目,这也标志着我市现代化公路物流项目将从实施阶段正式进入实现阶段预计到2010年,整个新都物流中心公路货运集散区将达到2100万吨的公路货运年处理能力,辐射半径500公里至800公里的中西部,成为成都现代物流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公路港”,新都-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分析,物流体系建设,物流园区,物流中心,新都物流中心的运营味着货物的运转流通速度将成倍提高,公路运输成本至少下降40%左右,彻底改变货物的配载效率 新都承担着成都市区城市配送和成都周边二级城市城际配送及产品分拨的重任,成为成都重要的城市、城际配送与分拨基地 新都物流中心的运营以及拟建的青白江物流园区将助推连片区产业进一步积聚和发展,成为连片区产业导入的最佳契机,发展战略,2,33,新都-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分析,新都区经济基础分析,从产业结构上看,新都区第二产业所占GDP比重偏高,占比超过63%;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仅为28.9%从具体产业层次上看,第二产业保持稳定快速增长,近几年平均增速达到28.8%第三产业增速相对加为缓慢,且在连续6年的三次产业结构占比有所下滑,新都区工业导向明显,第二产业对经济发展起到主导作用 第三产业经济贡献度偏低,并且存在较为明显的波动性,说明工业生产(二产)与产业服务(三产)之间的依存度不高 需要在保持二产相对优势同时,规划三产集中发展片区,承载并强化二三产业联动,提升区域内部产业依存度,发展战略,2,34,本次规划红线内面积为2.76平方公里,属于新都区用地范围,基地占整个工业连片区39.3平方公里的7.02%。属于生产性服务业范畴。,基地概况,新都-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分析,发展战略,2,35,2008年工业区内规模以上企业101户,2007年机械制造业所占比例为36.55%,电子产业占17.26%,食品产业占5.08%,医药产业占5.08%,其它占35.53%工业集中发展区目前已形成机械制造业、机械电子、精密机械加工等优势行业,机械制造业约占总量的40%,2007年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分布比例,目前,新都区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行业,涵盖机械制造、精密机械加工以及机械电子制造等细分行业;机械制造产业布局集中度较好,但其他产业规模偏小,没有形成明显的集聚区 新都需要顺延片区产业发展逻辑,进一步强化机械制造这一比较优势产业,并逐步精简区域产业细分门类,工业集中发展区20052007各类数据,新都-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分析,机械制造及金属压延加工(3.1平方公里),机械食品医药包装(0.5平方公里),机械电子制造(3.7平方公里),精密机械加工(4.8平方公里),产业布局现状,新都工业集中发展区,发展战略,2,36,新都-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分析,青白江区经济基础分析,与新都区类似,青白江区工业导向明显,第二产业对经济发展起到主导作用 与新都区类似,第三产业经济贡献度偏低,并且存在较为明显的波动性,说明工业生产(二产)与产业服务(三产)之间的依存度不高 基于新都区和青白江区经济发展态势、区域产业特征以及地理属性,二区首先需要立足优势产业,扩大产业规模;形成连片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核心,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经济比重,从产业结构上看,青白江区第二产业所占GDP比重偏高,占比超过69%;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仅为23.7%从具体产业层次上看,第二产业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发展速度远高于第一及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相对滞后,2008年的增加值不足34亿元,发展战略,2,37,经济基础2007年,青白江区有规模以上企业122户,完成工业增加值67.1亿元,增长26。冶金建材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41.2亿元,占全市的33%;主营业务收入147.1亿元,占全市的30%;实现利税13.08亿元,占全市的36%产业发展近年来,台玻成都玻璃公司、巨石集团成都公司、成都无缝钢管公司等大型企业和成都东调企业相继入驻,目前工业集中发展区内规模以上企业达118家,冶金、化工、建材等产业已初步形成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目标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已被四川省列为第一批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目前正在争取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青白江工业区已经基本形成冶金、化工、建材等材料产业的集聚区。考虑到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青白江区区位,产业发展由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转型,重点可以向节能环保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精细化工材料等方向转型,成为成都未来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新都-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分析,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发展战略,2,38,现状工业企业分类,新都-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分析,从基地内工业企业分布现状来看,青白江区冶金、化工、建材等产业分布区块明显,基本形成集聚区形态 新都区工业企业分布相对较为分散,缺乏统一的规划,未来发展需要明确发展方向,突出优势机械制造产业地位,逐步摒弃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产业,基地内工业企业现状,冶金、化工、建筑等材料产业集聚区,机械、通用及专业设备等制造业集中区,发展战略,2,39,新都区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门类较多,布局较为混杂,缺乏统筹。规划建议理清现状产业,淘汰不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落后企业 青白江产业以攀成刚为首的冶金工业占地规模较大,布局较为集中规整,但现状存在大量化工企业,考虑到基地位于成都主城区的上风向,将带来较高的污染风险,规划建议在规划中予以调整 机械制造与冶金建材业在产业布局中占地较广,同时分布也较为分散,但目前产业附加值较低,规划建议产业群聚式发展,形成规模优势,服务周边,延伸产业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现有工业集中发展区内几无生产性服务业分布。区域在夜间将成为一座空城,规划建议导入现代服务业,促进人口在区域内的沉淀,增强区域活力,保税物流中心,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大宗散装物流园区,现状工业企业布局分析,新都-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分析,发展战略,2,40,区域产业分析小结,成都市产业集群及工业布局规划 青白江区以冶金建筑材料、新都区以机械制造为发展重点,1,2,3,4,5,6,成都市产业集群及工业布局规划,内 在 诉 求 解 析,连片区产业发展,连片区现状工业企业分析,成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分析,新都经济发展趋势及工业集中区分析,连片区区域产业协同分析,3,1,2,4,5,6,青白江经济发展趋势及工业集中区分析,连片区现状工业企业分析 青白江区以冶金建筑材料、新都区以机械制造为发展重点,新都经济发展趋势及工业集中区分析 工业主导,第三产业经济贡献度偏低 二产与三产之间的依存度不高 工业企业分布相对较为分散,缺乏统一的规划;机械制造产业具备相对比较优势,青白江经济发展趋势及工业集中区分析 工业主导,第三产业经济贡献度偏低 二产与三产之间的依存度不高 冶金、化工、建材等材料制造业布局骄傲为集中,但产业附加值不高,成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分析 项目基地产业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冶金工业、建材、机械制造、农副食品加工等产业,连片区区域产业协同分析 产业选择需要与机电产业、动力及成套设备、大型工程设备形成区域互补、错位协同,新都区、青白江区虽主导产业各异,但存在三产规模小、经济贡献度低、二三产依存度差等产业发展弊端共性,具备连片发展和形成服务核的基础 产业上,青白江区初步形成区域集聚态势,需要向新型合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精细化工材料等领域延伸 新都区产业门类较多、布局混乱,需要明确主导方向,建议在发挥机械制造比较优势基础上,考虑导入特种车辆、专业机械、精密数控机械等细分产业,形成动力装备产业集群,发展战略,2,41,制造业和服务业联动体现繁荣繁华展现区域活力,强化优势产业发挥优势规避风险,“2X+1”产业体系,支撑,服务,振兴区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竞争力,2主导产业集群,1配套产业集群,支撑,冶金 新型金属合金材料新建材 新型建筑节能材料 热反射、吸热等新型玻璃材料,动力产业(专用车辆、专用设备及零部件)机械装备产业(工程机械、特种机械),现代物流 商业商贸 专业服务,提升,巩固,弥补,产业体系构建,X重点项目,若干个重点项目,化工材料产业 轴承类通用设备 高端机电装备产业,平衡,兼顾短期和远期利益平衡短期利益缓解发展压力,发展战略,2,42,散装水泥车,混凝土泵车,建筑工程专用车辆,工程类专用机械,市政环卫专用车辆,清扫车,牵引机械,2大主导产业集群(材料制造和动力装备),产业体系构建,材料制造产业集群发挥区域基础优势,动力装备产业集群主导区域结构升级,群内群间集成+孵化内生联构主导产业,建筑,材料制造产业集群,专用车辆及 机械,专用设备及零部件,工程及特种 机械,玻璃,冶金,群间集成,群间集成,群内集成,群内集成,动力装备产业集群,集成输出,孵化内生,低合金结构钢,非调质钢,超塑性合金,绿色环保材料,聚合物合成材料,钛化玻璃,吸热、热反射玻璃,混凝土搅拌车,清障车,旋挖钻机,发展战略,2,43,特种专用机械,牵引机械,1大配套产业集群,产业体系构建,构建核心突出、结构合理、功能全面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融合,业,生,产,性,服,务,业,消,性,服,务,费,休闲娱乐,市政公用,生产性服务业:以现代物流为核心,提升连片区生产性服务业实力 消费性服务业:以商业商贸为核心,引导连片区消费性服务业升级,高端服务业与中低端服务业融合,说明:商业商贸涵盖房地产;专业服务涵盖中介服务、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发展战略,2,44,功能转型阶段论,产业发展策略,发展战略,2,45,经济贡献度定量目标,单位:亿元,产业发展用地及人口规模配比,发展战略,2,46,由线性外推,2015、2020、2030年成都地均GDP达7304.5、13324.5、44337.9万元/km2 考虑到新都北部新区既有高水平规划建设的后发优势,亦有产业导入和城市建设相对滞后的后发劣势,结合功能区通常为区域平均水平4-12倍经验值,取2015年是成都平均水平6倍标准,2020年是成都平均水平8倍标准,2030年是成都平均水平12倍标准,产业用地规模分别折算为约27.38km2、26.27km2、22.55km2 统筹考虑项目配套,兼顾区域结构调整与功能转型,2015年按1:0.1的比例设置配套用地,2020年按1:0.2比例设置配套用地用地、2030年按1:0.5比例设置配套用地,连片区用地总规模为30.12km2、31.52km2、33.83km2,产业发展用地及人口规模配比,模型基于产业发展趋势测算(纵向测算),发展战略,2,47,按比较静态测算,2015年、2020、2030年用地总规模约需30.12km2、31.52km2、33.83km2 产业用地总体上体现集约用地理念;前期重点满足材料制造产业用地,并为动力装备产业用地“留有余地”中后期重点满足动力装备产业用地,材料制造产业用地逐步集约 配套产业用地在中后期持续膨胀,体现连片区区从产业集聚区向功能区和城区转型,单位:km2,用地规模测算,产业发展用地及人口规模配比,同样由线性外推2015、2020、2030年程度人均GDP分别为7.38万、12.67万、37.29万 考虑到新都北部新区高水平规划建设的后发优势,在人口导入方面尤其注重高素质人才引进,同时考虑区域覆盖广大城乡结合部与农村地区基本现状,按2015年人均GDP是成都平均水平的1.5倍,中远期是成都平均水平的2倍,则产业人口规模分别约为11.74、18.55、22.79万人 考虑产业配套和区域转型,2015、2020、2030年分别按1:0.2、1:0.3、1:0.5的比例导入产业服务人口,则新都北部新区总人口分别为14.09、24.11、34.19万人,按比较静态测算,2015年、2020、2030年新都北部新区人口总规模约为14.09、24.11、34.19万人 建设初期,产业发展处于扶持阶段,产业人口和配套人口规模比理论测算值低 伴随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功能转型,不仅人口数量增加,人口结构亦发生调整,产业人口增加幅度趋缓,产业服务人口增加幅度逐步加大,由功能区向城区转型,人口规模测算,发展战略,2,48,一般标杆园区的单位土地增加值在1.372.92亿元/km2之间,单位工业用地总产值在3.369.91亿元/km2之间 考虑到新都北部新区高水平规划建设的后发优势,同时考虑短期内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假设2015年单位土地增加值达到标杆园区平均水平1.94亿元/km2;考虑到宏观调控日趋严格与规范,新区未来投资密度逐步提升,土地产出能力必将大幅提升,假设与工业总产值15%增长率持平,2020、2030年单位土地增加值分别为5.67、27.28亿元/km2,产业用地规模分别折算为25.66、24.73、23.16km2 统筹考虑项目配套和区域配套用地,2015、2020、2030分别按1:0.1,1:0.2,1:0.5的比例设置配套用地,则新都北部新区用地总规模为分别为28.22、29.67、34.74km2,产业发展用地及人口规模配比,模型基于国内标杆城市参照系测算(横向测算),发展战略,2,49,按比较静态测算,2015年、2020、2030年用地总规模约需28.22km2、29.67km2、34.74km2 从近期来看,材料制造产业用地规模占比较大,但在中远期动力装备产业和配套的用地规模将迅速上升,近期开发应在产业用地上留有余量 材料制造产业用地会随着时间推移,用地规模呈下降趋势,体现产业发展土地集约理念;动力装备产业在中期快速发展,用地需求凸显;配套用地会逐步膨胀,体现新都连片区从产业集聚区向功能区和城区转型,单位:km2,用地规模测算,产业发展用地及人口规模配比,人口规模测算,考虑到新都北部新区高水平人才引进的后发优势与发展基础薄弱的先发劣势,假设新区2015年人均产值达到标杆园区下限水平10.63万元 考虑未来的产业升级态势和人员素质提升,假设2015-2030年间人均产出水平以总产值平均增速15%增长,2020、2030年人均产出分别约为21.38、66.41万元,考虑到上述过程主要推算总人口规模,2015、2020、2035年分别按照1:0.2、1:0.3、1:0.5的比例配置服务业和生活人口,工业人口规模分别为11.76、19.79、22.09万人,建设初期,产业发展处于扶持阶段,产业人口和配套人口规模比理论测算值低 伴随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功能转型,不仅人口数量增加,人口结构亦发生调整,产业人口规模在中期阶段后膨胀速度会出现明显下降,配套人口规模将大幅增加,由功能区向城区转型,发展战略,2,50,两种测算方式虽然依据不同,但趋势相同 综合两种测算结果,2015年用地规模为29.17km2左右,2020年用地规模为30.60km2左右,2030年用地规模为34.29km2左右 综合两种测算结果,2015年人口规模为14.10万人左右,2020年人口规模为24.92万人左右,2030年人口规模为33.66万人左右 区域产业集聚采取“留有余地”发展,为今后发展与区域转型预留空间,总用地规模与人口小结,产业发展用地及人口规模配比,材料制造产业集群属内生性产业集群,产业横纵向耦合效用明显,产业用地将呈现阶段性集约现象,近期约需11.37km2,远期约需9.42km2 动力装备产业集群属导入性产业集群,中前期需要积聚,产业同地需求将呈现阶段性上升现象,但远期膨胀速率明显下降,近期约需9.47km2,远期约需11.26km2 重点项目平衡连片区短期发展利益,随着主导产业的积聚和内生孵化,其用地需求呈现快速下降趋势,细分产业用地规模小结,发展战略,2,51,空间发展战略一 缝合,通过与新都、青白江主城区错位发展的公共设施,吸引人流,提升地区影响力,带动工业连片区整体升级,参与到区域发展体系中。在39.3平方公里的工业连片区形成“一带两片多组团”的产业空间布局。,东拓西联南渗北融,发展战略,2,52,空间发展战略二 造镇,NEW TOWN以城市住区发展模式为基础,力图使现代生活的各个部分重新成为一个整体,即居住、工作、商业和娱乐设施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紧凑的、适宜步行的混合使用的区域。尺度:从TND到TOD的转变中,建筑以及街道尺度更加适意步行的尺度氛围:整体建筑风格以及商业模式肌理:组团的合理规模及生活道路的密度 开发:开发商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关注混合:住宅、商业、工作等混合用途共同打造趣味空间,发展战略,2,53,54,功能策划案例借鉴总体定位主导功能功能板块项目建议与规模分析,3,55,案例1 哈默比湖城Hammarby可持续性新镇的典范,哈默比湖城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中心城区以南,总用地面积200公顷,一座拥有1万套公寓、20万平方米商业面积的生态新城。整个新城将于2015年全部建成。在哈默比湖城项目中存在一个由政府驱动的生态环境规划,包括土地净化、工业污染地利用、公共交通系统、降低能源消耗、水和垃圾的循环使用等。土地利用:清理污染土壤,将工业污染地重新开发为美丽诱人的居住区,建设风景优美的公园和绿色开敞空间。在整个规划与实施阶段,哈默比湖城拥有自己独立的环境质量计划,其总体目标是比普通标准提高1倍。能源:采用可再生燃料、沼气和余热回收,提高建筑能源使用效率。水:生产尽可能洁净,使用尽可能高效,采用新技术用于节水和污水处理。垃圾:采用可行的垃圾分类系统,尽可能进行循环利用。交通运输:快速公共交通,小汽车合用,自行车专用道,减少私人小汽车的使用。建筑材料,绿色建材:尽量采用干作业,低噪音。,1 lake2 tramline3 park4 schools5 offices6 green bridge7 ski slope8 waster water&biogas plant,功能策划,3,56,案例1 哈默比湖城Hammarby围绕“水”的主题扩展城市中心,空间规划:在规划初期,哈默比湖城已考虑了一个城市中心又是滨水地带如何可持续发展,同时又是一个老工业区和港区如何转变成现代城市。目前哈默比湖城是个传统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和更加开放的现代城区。老城市中心区的街道尺度、街区长度、建筑高度、密度以及混杂的功能与现代的宽阔视野、水景、公园、阳光和谐地组织在一起。严格限定的建筑进深、舒展的雨蓬、多层公寓、大面积的阳台和露台、大玻璃窗、平屋顶以及面向睡眠的灰白色立面、都表明现代建筑语汇已经进入议程。,功能策划,3,作为英国第三代新城的代表,沃灵顿新城于1968年开发,交通发达、境内有地铁通过,与唐镇有较强可比性的第三代新城,70年代中期,50年代末期,60年代中期,过于拘泥居住功能,形成卧城隐患,强调转移工业的入迁,人为本的初衷被工业尺度所扭曲,恢复近人尺度,形成了宜居宜业的丰满体系,“居住人”尺度工业尺度“社会人”尺度人的基础需要工业异化人的高层级需要,英国50年新镇开发历程之总结,螺旋回归的趋势,第一代新市鎮周边环绕绿地,以限制发展都市中央为大公园住宅区密度低住宅区采用邻里单位划分功能分区明显,第二代新市鎮取消邻里单元取消次中心及邻里中心呈长方形的发展人行道与车道部分分离多层的市中心,住宅密度分级工业区分散,第三代新市鎮恢复使用邻里单元、次中心的构想使用大方格之干道系统以步行者为主要考虑对象中心恢复集中,功能分区适当模糊化处理,案例2 沃灵顿新城Warrington 英国第三代新城在“近人尺度”上的扬弃,总体发展策略,5,将城市的活力带给田园,将田园的宽裕带给城市,在新镇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沃灵顿的居住、工作和工商业增长迅速,城市功能逐渐丰满:现已成为英国南北交通的补给点与重要贸易中心;每年七月第一周沃林顿步行日,已经成为整个区域的节庆盛会;商业设施齐备,沃灵顿大学闻名遐迩,沃灵顿在引进城市功能的同时,保留了田园的宜人风貌:对于“钟楼”这一区域原有传统空间符号的运用和发挥;通过适宜尺度BLOCK的分割,在宜人尺度上强调模糊功能分区的“拼图式”空间布局,案例2 沃灵顿新城Warrington“田园城市”精神本质的回归,案例启示,带动工业片区整体升级的 核心引擎产业链拓展、生产性服务业聚合的 先导区,产业与城市功能共融发展的和谐新城产业与服务功能共生发展的现代服务业高地新都城市、人文、生态协同发展的集聚核,总体定位,功能策划,3,新都,城,汇智庆元QingYuan Intelligence centralized City,总体定位,产业的集聚以及大量人口的导入对区域的商务与商业服务形成强大的需求效应:产业园区的外溢办公需求,企业的区域性总部,满足社区需求的文化、娱乐、餐饮、酒店等服务性设施的完善。,便利的城市交通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置业选择的主要优势:高端生态住区、周边工业园区企业高管和高级白领的高端居所以及周边居住的置业。,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充足的发展空间为发展新型公共服务和产业类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主导产业的进一步拓展和提升,区域研发机构和特色服务业的集聚。,将重点承接产业区的商务与研发功能,并结合现有资源条件开发休闲娱乐及生态居住功能,定位及功能策划,6,主导功能,以产业链外延为驱动引擎联动商务、房地产等核心产业促进休闲等配套产业,共融协同发展,主导功能,功能策划,3,都市港湾,City Harbor,功能板块项目建议与规模分析商业休闲,功能策划,3,功能板块项目建议与规模分析商业休闲,功能策划,3,新城的经营性商业设施在未来将成为中心,不仅为本项目内的居民提供商业服务,而且辐射整个新都区的一部分。力求通过差异化经营,成为未来新城级商业中心的主要部分。根据国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3要求,居住人口30000-50000的居住区级居住区要求设置功能的标准。规划指标法测算出的结果是本项目公建配置的最低标准,作为新的居住新城,经营盈利类公建规模适当高于规范标准的10。根据前面产业研究,到2020年产业服务人口将达到7.5万人左右。考虑到一定的环境容量因素,建议本片区规划人口为7万人。,功能板块项目建议与规模分析商业休闲,商业规模主要由项目定位为服务居民的区域性商业中心进行商业体量测算。区域商业中心辐射以项目为核心周边3公里以内为核心区域,35公里为次辐射区域。假设未来居住区内绝多大多数人在项目商务区内就业。,*注:1)主体客群比例及人均零售消费额意愿数据来源参见消费者需求分析部分;2)零售合理地效取成都类似区域人均消费额意愿同比计算;,通过项目的核心辐射区和次级辐射区内两类消费客群综合测算得到,本项目站体区内商业体量建议在65000平方米左右。,功能板块项目建议与规模分析商业休闲,功能策划,3,水畔家园,Garden Residential,功能板块项目建议与规模分析居住,功能策划,3,功能板块项目建议与规模分析居住,功能策划,3,功能板块项目建议与规模分

    注意事项

    本文(ATKINS成都新都北部新区-FINAL0609-规委会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