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本科会计专业生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4025655       资源大小:188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本科会计专业生毕业论文.doc

    HUNAN UNIVERSITY毕 业 论 文论文题目: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的适用性问题研究学生姓名:学生学号:专业班级:会计学 2012 年 02 月 08 日摘 要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大量产生,人们日益关注对企业商誉、衍生金融工具等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由于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和及时性,使得现行财务报告过度关注历史、成本和利润,忽视未来、现金流和价值。公允价值会计因其潜在的高度相关性,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其运用已经从金融工具扩展到传统领域,完全实施公允价值会计是今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工作目标。对此,本文对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状况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计量;适用性;问题研究AbstractThe last century since the 90's, with the mass production of derivative financial tool,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corporate reputation, financial derivatives and other assets and liabilities confirmation and measurement. Due to historical cos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lack of relevance and timeliness, the current financial report pays excessive attention to history, cost and profit, ignoring the future, cash flow and value. Fair value accounting for its potential high correlation, by people's attention, its use has been extended to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instruments from the field;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fair value accounting is the future of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working target. In this regard, the fair value in China s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application status was studied.目 录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I摘 要IIAbstractIII一、绪 论1二、公允价值计量的特征及优点2三、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适用性的障碍3四、新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建立7五、在中国上市公司的运用与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问题. 10结 语22参考文献23致 谢24一、绪 论百年不遇的金融风暴,袭卷全球,使世界经济陷入了自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衰退,在人们纷纷指责房地产、金融资产泡沫破灭的同时,也在认真反思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存在的弊端,即产生的顺周期性,对资产价格助涨助跌的作用,背离了资产的内在价值,人们曾经预言公允价值是目前最好、最合理的计量模式,却在这次危机中,扮演了“经济杀手”的角色,为这场危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期盼经济复苏的同时,人们也更迫切希望找到一种更合理、更科学的会计计量模式,来消除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经济产生的负影响。二、公允价值计量的特征及优点公允价值,英文为Fair Valve亦称Market Valve或Mark to Market,所谓公允价值是指以市场价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与传统的计量模式相比,其最大的优点是更强调资产、负债的现实价值,从而与账面值产生了公允价值变动,这种公允价值变动是通过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比较产生的,从而影响所有者权益,表现为对损益与权益的调整。以公允价值对资产和负债情况进行计量,由于其反映了资产负债现时真实价值,对债权人、投资者、社会公众来说,以此为计量基础反映的会计信息提供了其决策更相关和有用的信息,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受到了社会公众的普遍欢迎。因此,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已经成为国际会计的一种潮流趋势,代表了国际会计发展和改革的一个最主要的方向。近年来,国际会计准则及美国等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颁布的会计准则,纷纷将公允价值作为重要甚至是首选的计量属性来加以运用,特别是对于可以取得公允价值的交易或者事项中,以提高社会公众对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三、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适用性的障碍与历史成本法相比,公允价值计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其产生的顺周期效应缺陷也是明显的,即对资产的助涨助跌的作用,加剧经济的巨幅波动,从而推动了金融危机的深度与广度。尤其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更难以保证准确公允价值的公允性、合理性。具体说来:(一)、公允价值理论的假设前提很难满足。首先,在交易市场的交易行为很难界定该交易行为是否公平,因为交易的双方最终结果有盈亏,对哪方是公平难以确定;其次,交易的双方也很难界定是熟知交易对象,事实上,市场总是存在信息不对称性,一方总比另一方要知道多的信息,另外熟知的定义,熟知的程度比较,实践很难界定;再次,交易市场总是存在强者与弱者,市场参与从来就没有公平性,那种理想的市场交易环境及公允价格在现实的市场很难得到反映,换而言之,理想的市场与现实的市场有相当大的距离;(二)、公允价值反映的利润不真实。反对者认为会计必须是对过去的事项可以进行计量,而不是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项进行计量,否则财务会计变成财务预测,公允价值理论将未实现的公允价值变动记入利润,违背了会计核算的最基本的原则权责发生制;(三)、公允价值不能提供与收入、费用相配比的,以确定经营成果的相关信息;(四)、公允价值计量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值得怀疑,会计计量以持续经营为前提,如果公司一旦被出售的话表现出的是清算价格而不是市场价格,其计算出的利得和损失没有依据;(五)、公允价值提供的信息没有相关性,当只有公司清算时,公允价值会计提供的脱手价格信息才具有相关性,如果公司将持续经营的话公允价值的脱手价格信息不具有相关性;(六)、利润反映不科学。如果存货以市场价格计量的话,那么其反映的销售利润为零,因此,会计核算的重点变成了价格变动,使报表阅读者无法获取真实的信息,则无法对企业的业绩进行评价;(七)、公允价值理论对企业的无形资产因不能单独出售不予计价,因而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考虑不够充分,未能充分体现企业整体资产价值;(八)、不具有可加性。公允价值认为,只有过去的或现在的经济活动为基础计量方法才是客观的、预期的数据不能于现有的数据相加,如果资产强行处置与渐进、有序处置存在差异的话,那么实际确定现行现金等价物肯定预计,那么就与公允价值模型产生矛盾,另外当单项资产处置与资产组合处置,价值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得出现行现金等价物本身不能相可加性;(九)、公允价值反映的资产市价,而不是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因此,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有对资产价格助涨助跌的作用;(十)、在相关资产、负债不存在活跃市场或实际成交时,其公允价值的计算确定往往带有企业对其价值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未得到实际公允市场交易的确认,因此其可靠性相对难于验证。(十一)、现行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未考虑所有者权益自身的价值变动。根据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所有者权益的计量来源于资产减负债的余额,其计量的结果与所有者权益实际价值相差较大,也就是说,会计计量所提供最重要的信息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与市价相差较大。随着人们对财务报告目标的改变,报告使用者越来越关注会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有效,以有助于评价与决策,因此,越来越凸显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优越性、必要性,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应该是按照同一时点市场价格进行计量,因此所有者权益的计量不应该来源于资产减负债的余额,换言之,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就是股权市场价格,而不是账面价值。对上市公司而言,股权价值就是股价,对非上市公司来说,所有者权益价值应该通过技术评估方法进行确认,因此,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所有者权益的价值不应该再是资产与负债的余额,其价值变动对上市公司而言是股价的变动,对非上市公司而言,其价值变动取决于股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未来盈利能力等因素,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未来持续盈利能力。因此,资产、负债变动并不能完全决定所有者权益自身的变动;(十二)、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资产、负债的价值变动不应该计入利润。这主要是因为1、价值变动并没有具体的交易行为,不产生收入、费用,且具有未来不确定性,无法进行计量确认;2、现行成本并没有节约,因采取某种行动而没有采取其他行动所带来的机会利得,当采取行动后就没有了,一旦购买资产,其成本就变成现实,唯一选择出售或继续使用,因此,现行成本法采取的财务资本观的持有利得缺乏理论基础;3、资产、负债价值变动不反映已实现的或预期的现金流量,那么计入利润是没有依据;4、没有证据证明资产、负债价值变动与现值之间存在联系;(十三)、现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将净资产等同于所有者权益。企业整体价值观认为,净资产是指企业未来的可持续的现金流入的现值,在数量上等于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过去形成应该归属所有者享有的经济利益。说的更通俗些,它是企业过去形成自创无形资产及所有者投资的成本并且包括机会成本。两者之间在会计计量上并不完全相等,也并不是同一概念。如是同一概念没有必要用二个名称表达同一属性。因此,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是二种不同的概念。即: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净资产价值不等于所有者权益价值;(十四)现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资产的属性不清晰。根据公允价值理论应该反映是资产的交换价值,而实际运用中由于现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采用市价计量为主,其他计量并存的混合计量模式,反映的资产属性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投入价值、重置价值、交换价值、在用价值等价值属性,这样形成了理论与实际运用的矛盾。根据资产的价值属性与会计计量模式理论,资产的价值属性决定会计计量模式,资产的价值属性与会计计量模式直接存在一致性、相关性,不同的计量方法体现资产不同的价值属性(如:历史成本法体现是资产的投入价值属性;重置成本法计量体现是资产的重置价值属性;公允价值计量法应该体现是资产的交换价值属性;现值计量模式体现是资产的在用价值属性),由于资产的价值属性不同,因此资产的价值差异较大,当资产没有市价时,可以采取技术方法估算其市价,而不能用其他价值属性替代交换价值的价值属性,也不能用其他计量方法来替代公允价值计量,如:不能用资产的投入价值、重置价值、在用价值、可变现净值替代资产的公允价值,也不能用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现值计量法替代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因此现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其提供的会计信息可靠性、真实性值得怀疑;(十五)、会计假设前提矛盾。会计的计量、确认、报告是以持续假设前提为条件。现行公允价值理论在会计假设前提下,却计量会计主体假设在某一时点发生法律上清偿责任时的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价值,即认为企业的资产是用来度量债权人和股东的义务。而从受托理论讲,资产用来为股东创造利润的获利能力,从决策有用理论来讲,会计计量所提供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信息应具有真实性、可靠性、相关性,为决策服务,因此,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情况下,会计的目的并不是用来计量假设会计主体在某一时点发生法律上清偿责任时所有者权益的价值,同时这种假设情形也与会计持续经营的前提发生矛盾;(十六)、现行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没有保证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在同一时点下的可比性、可加性。由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特别强调时点性,即考虑时间对会计计量的影响,换言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在不同时点具有不同的价值,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在不同时点上不具有可加性、可比性的特点。而现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采用多种计量模式,其中包括了历史成本法,将不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价值属性进行累加,将不同时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价值进行累加,从而无法保证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公允性。因此,在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不应该用历史成本替代公允价值,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在没有市价情况下,应该采用技术方法估算其时点市价,从而使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在同一时点下的具有可比性、可加性。四、新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建立新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又称为市价计量模式,所谓市价计量模式是指会计要素应按照会计当日的市场价格进行计量或者采用技术方法估算该时点市场价值。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计量。1.逐日市价计量;2.报告日市价计量。即在会计日常核算上,如无特殊要求一般采取历史成本法计量,(特殊情况如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等资产采用逐日市价计量),报告日时调整到市值计量,从而产生价值变动科目。市价计量模式反映的是企业时点上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价值,并且考虑到时间这一因素对会计计量的影响,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在不同时点上具有不同的价值,不同时点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不具有可加性、可比性的特点;它与现行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区别在于:(一)前提不同,现行的公允价值前提1.为公平交易形成的价格;公平交易是公允价值形成的一个最重要的基本条件,交易双方应该彼此平等,自由的进行交易;2.为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这一假定实际上是对公平交易进行补充定义及说明。如果交易一方或双方在财务困难或面临重大经营规模调整,缩减时候,交易形成的价格往往是不是公允的,不是正常交易形成的价格。3.为交易双方应是熟悉情况的,这一假定仍然是对公平交易的补充。如果交易一方或双方不熟悉交易对象的情况,其形成的交易金额很难说是公允的。市价计量模式前提:1.名义货币发生变化。货币的价值如果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则对资产价值发生影响,通涨时,资产价值上升,通缩时,资产价值下降,从而使资产、负债在不同时点上具有不同价值,不同时点上资产、负债不具有可比性、可加性;2.社会生产效率日趋提高,使商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从而使商品价值在不同时点具有不同价值;3.商品经济和资本市场高度化、信息化。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价值已经基本市场化,人们从投资的需求,迫切关注会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有效,其目的有助于评价与决策,因此从投资角度来讲,报告使用者使用报告的目的充分了解的真实的会计信息,判断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是否合理,以便发现投资机会,进行投资决策与评判。因此,在市价计量模式下,应当真实地反映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二)、理论依据不同。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存在市场交易价格的情况下,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由此可见,公允价值的最大特征就是来自于公平市场的确认。由于公允价值是在许多限定和假设条件下取得的,因此,对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的确认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即使存在市场交易价格的情况下资产交换价格也非真正意义上的”公允价值“;更何况在资产没有市价的情况下,其公允价值的确认往往具有很强的人为因素。因此给盈余管理带来很大的空间;而市价计量模式,其理论依据来源于资产的价值属性决定于计量模式,不同计量模式体现的资产价值属性不同。采用市价计量反映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交换价值,更真实反映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在某一时点市场价格,与公允价值计量相比,市价计量模式并不去研判其价格是否合理、公允,而是真实的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在某一时点的市场价值,从而更加突出了会计的反映功能,因此提供的会计信息更真实、可靠,相关性强;(三)、资产价值属性不同。现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采用是市价计量模式为主,其他计量模式为辅的混合模式,反映资产的属性是多种资产价值属性,而市价计量模式是单一的计量模式,反映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交换价值,根据公允价值理论公允价值应该反映的资产属性是交换价值,而非混合的价值属性,因此市价计量理论更符合公允价值理论要求;(四)、所有者权益价值属性、价值量不同。现行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未能真实反映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而采用市价计量真实计量所有者权益在某一时点的交换价值,其价值量与现行的所有者权益价值有很大差异,由于市价计量模式反映所有者权益的价值是市场价值,因此提供的会计信息更真实、可靠;(五)、利润核算观不同。现行公允价值理论在利润核算上采用资产、负责观,将资产、负债价值变动视为利得或者损失计入利润中,即影响所有者权益价值,而采用市价计量所有者权益价值是按照市场价格计量,其价值变动与资产、负债的价值变动无关,即资产、负债价值变动不是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因此,在市价计量模式下,在持续经营原则、稳健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前提下,在利润核算上仍坚持收付实现制原则,资产、负债价值变动不再视为利得或者损失计入利润,因而更能准确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获利能力,评价公司使用资源所取得效果;(六)、会计理念不同。现行公允价值理论反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价值理念是从法律清偿责任的角度出发,即考虑企业在发生清偿责任的情况下,企业的资产首先用来清偿债权人的利益,剩余的净资产归股东所有,即形成净资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市价计量理论认为,企业的资产不是用来度量债权人和股东的义务,从受托理论讲,它表明资产用来为股东创造利润的获利能力,从决策有用理论来讲,会计所反映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信息应具有真实性、可靠性、相关性,为决策服务,因此,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情况下,会计的目的不应该计量假设会计主体在某一时点发生法律上的清偿责任时所有者权益的价值,同时这种计量也毫无意义,这主要是因为1.企业在正常运营情况下不存在发生会计理论所假设会计主体发生清偿责任,并且这种假设情形与会计假设的持续经营的前提发生矛盾;2.企业在持续经营情况下与清偿条件下,由于存在未来盈利的预期不同,因此价值量存在很大的差异;3.企业在持续经营情况下,会计的任务只能真实地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在某一时点的价值,并不能准确、真实地估算会计主体假设被清偿的所有者权益价值。即便企业发生清偿情形,其所有者权益价值取决于市场交易,而不是取决于会计计量的结果。因此,我们不妨把该种会计理论称为”预测会计“或者”算命会计“更为贴切、妥当;(七)、会计等式不同。现行公允价值理论将所有者权益的计量来源于资产减负债的余额,即资产与负责决定所有者权益的价值;而市价计量模式认为,所有者权益价值来源市场交易结果,即供求关系是影响所有者权益最直接的因素,其他因素影响所有者权益价值也是通过供求关系实现的。因此所有者权益与净资产的概念有所不同,其价值也有差异,即净资产来源与资产与负债的减项,所有者权益来源与市价,其形成的会计等式:资产市价=负债市价+所有者权益市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价值变动。换言之,传统的会计等式: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不适用于市价计量模式。五、在中国上市公司的运用与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问题1.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诞生与运用为了更好的实现国际趋同,我国在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的运用此会计计量属性。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涉及到公允价值计量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其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在交易日将实际发生的损益计入“投资收益”;二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于其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变动,调整其二级科目,同时该调整只影响净资产,不影响当期损益,只有当该投资对象出现大幅度下跌时,方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三是由于负债重组、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的由原来的历史成本改为公允价值计量时,所涉及的资产/负债需要接受重新评估,从而带来了相关的公允价值变动,该变动则会被计入当期损益。2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问题2.1 增加收益波动性股票市场处于动态的波动中,就我国沪深股票交易市场近4 年来的动态看来,经历了从2007年的历史最高点6 124点到2008 年盘中最低点1 664点。如果当时公司持有较多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股市的波动就会通过公允价值计量进入财务报表,这必然导致会计盈余与所有者权益的大幅波动。同时,靠金融资产赚取收益,实际上是把资产交给他人经营,失去了对资产的控制,增加了交易的不确定性,并将其转嫁给股东,使投资者面临上市公司经营与股票市场中资产交易的双重不确定性,相应加大其收益的波动。2.2 掩盖真实经营状况和经营能力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结果为,金融资产市值的变动将直接影响交叉持股上市公司的当期业绩。但是从长远来看,公司价值源于其主营业务,在金融资产上的投资收益持续性较差。如果公允价值变动计入业绩或所有者权益,就会掩盖其主营业务的经营能力与业绩,使得投资者做出不恰当的过度反应,同时也会导致企业经营模式的改变,特别是激励机制设计中机械地以会计业绩为重心,管理层在自利动机的驱使下可能会进行短期投资行为,进而损害公司的长期利益。2.3 误导投资方向牛市中,持有大量金融资产公司的诱人业绩吸引做实业的企业也将资金投入二级市场,试图分取资本市场膨胀的“一杯羹”。统计显示,自2007 年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排行榜的前十名中非金融类企业占40% 左右,有些非金融企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还超过了利润总额。这些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业绩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来支撑,其结果一方面会影响企业正常业务活动的现金流,严重的会出现资金链断裂,导致破产;另一方面由于证券市场波动引致业绩的频繁“变脸”,也会影响其在公众中的形象。在保证主营业务所需资金的同时,上市公司如有闲置资金,适时、适当、适度地投资二级市场股票本无可厚非,只是切忌“喧宾夺主”,拖垮主业。3 有关消除掩盖公允价值信息真实度的建议3.1 深化准则要求美国的会计操作主要遵照准则设定而执行,而我国的会计操作则属于“政策导向与准则规范”齐头并进。从准则制定者出发点来讲,这是提供给会计人更多的灵活操作的空间,符合“为提供更加有用的决策服务”这一长远目标。但是,这也给监督者和第三方鉴证人员的工作增加了难度,毕竟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首先是以持有者持有目的划分的,如果持有者的出发点不是公司盈利本身,而是粉饰业绩,增加对自己的奖励,那么此时的审计工作将会变得更加复杂和艰巨。因此,我认为,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的类型划分,可以增加更多的要求,将具体的要求正式地规范化。深化准则,不仅仅是进一步明确审计的标尺,更能给企业会计人员一个指导和方向。有关准则深化的具体操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第一,在会计报告日,如果资产、负债的价值发生了重大变动,必须按其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并对重新计量至公允价值所形成的利润和损失的处理方法做出明确的规定,这里须强调的是报告日资产负债价值发生的变动必须是重大的,如果是非重大的,也可用原来的历史成本近似代替公允价值。第二,明确规定某一具体会计准则规范对象所适用的公允价值获取方法和程序。第三,在具体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公允价值披露的内容和方式。第四,制定专门的具体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在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中应具体规定公允价值的估计方法及每种方法的适用条件,以解决公允价值运用的技术问题。3.2加强内部控制近年来,会计界对企业内部控制关注度日益提高,而根据去年出台的新审计准则,内部控制也与审计密不可分。由于每个企业经营业务不同,内部控制的关注点各有差异,但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在保留之前的内部控制要求,企业还可以将控制的重点适当增加。我认为这些新增加的控制重点,对同样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是可以相互借鉴的。3.2.1 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公允价值的确定有赖于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或最近市场上的交易,或预期的未来现金流。但活跃市场、未来现金流、折现率等因素都需要主观的判断,容易受到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主观意志的影响。公司治理缺陷、会计人员道德水平及职业判断能力、高层管理人员道德观和诚信意识等因素都会影响公允价值的信息质量,因此,培育和发展资产评估中介机构,并鼓励企业通过这些中介机构对其资产和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将是提高公允价值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公允价值的计量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如运用现值法确定公允价值时,对预期现金流量的估计、用于折现现金流量的利率的选择等,都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要有效地运用公允价值,就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重视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及其工作能力。同时,还要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近年来,我国在会计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不能适应我国会计新准则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国企业中,会计人员习惯照搬会计制度中的条款来处理会计业务,对于估计和判断较多、计算复杂、理解难度大的会计准则不适应,致使会计准则难以有效执行。因此,培养具有公允价值观念、懂理论会计实务、职业道德高尚的会计人员,是公允价值得以全面使用的必备条件,也是降低公允价值计量成本的需要。 3.2.2 转向资产负债观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内部控制除了关注上述交易风险,还应将关注点真正的转向“资产负债观”。首先,资产负债表观的全面收益计算模式需要公允价值属性。其次,资产负债表观体现了受托经济责任与决策有用等目标对于未来现金流的关注,体现出公允价值的预期性与市场性特点。再次,由于风险或不确定性的存在,资产负债表观要求全面反映这些变化,体现出公允价值的波动性或动态的过程。最后,公允价值提供的会计信息被认为更具有相关性,而可靠性较差,实际上,在稳定的市场下,公允价值会计信息是二者兼而有之的。 资产负债表观的采用,突破了在传统的历史成本模式下受实现原则和配比原则限制而不能进行确认的多个内容,进而使会计收益的概念更接近真实收益或者现实收益。国际会计准则规定,会计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显然,公允价值对于未来预测与未来利益驱动被选择的可能性大,符合投资者的期望。但是,由于各种方法均有自身的不足,所以相互结合或者加强技术处理的效果与监督,减少不必要的风险也是资产负债表观思想的一种体现。 资产负债观指导企业内部控制关注净资产的变化情况,因为即便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时,资本公积还是会发生变化的。一旦资本公积科目发生变化,这也同样会影响到所有者权益的总额。因此,在考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相对“净利润”的比重的同时,也应同时考量“资本公积公允价值变动”本年发生额相对“所有者权益”本年发生额的比重。我认为,对于未实现损益是可以一视同仁的。只有将两者摆在同一水平上,才能更好的检验企业经营者的经营成果和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而非凭借购买金融资产获取的投机成果。关于资产负债表项目,内部控制应主要关注以下三点:第一,设置相关回报的指标,如市盈率,该指标以市价作为分子,相应公允价值相对原有价值的增长作为分母,其倍数超过一定的标准时即认为是危险的。 第二,严格公允价值的使用标准,尤其是风险大的领域或产品,以谨慎、可靠性为先决条件加以限制。例如,金融衍生产品的公允价值计量运用被视为是高风险领域,需要了解与限制其风险的转移,并且关注产品的抵押,同时完善法律,对产品流通做出限制,完善责任制度。 第三,加强重要性信息的披露。即只要信息或其反映的经济活动可能给投资者的决策带来重大影响,不论金额多寡,都应进行反映。从量的角度来看,一般认为某个项目的金额超过总体金额的5%时,就应认为具有重要性,应单独进行反映。 3.2.3 跟踪公允价值变化期初,在购进该项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时,内部控制者应关注以公允价值计量资产/负债的合同内容,考评交易风险,考评管理层购买持有目的是否合理;时刻关注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化,并且是否及时入账;在出售该项资产,或结束该项交易时,关注出售日交易双方的合同内容。内控者还应增加与财务负责人的交流,考察该项交易是否符合今年的经营目标。由于各项软性指标较难获取考评标准,这时,公司可以申请向专业咨询团队请求帮助。同时要求管理人员出具相关说明书,说明自己当时购进/出售该项资产的目的。3.3 完善绩效考核韩金红在公司业绩、公允价值与高管薪酬关系的实证研究曾指出:高管薪酬的业绩敏感性存在不对称的特征,业绩上升时薪酬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业绩下降时薪酬的减少幅度;同时,公允价值收益对公司高管薪酬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公允价值损失对高管薪酬都无显著影响,样本公司存在着对公允价值收益非理性激励而对公允价值损失惩罚乏力的“重奖轻罚”的不对称性现象,也就是说对于持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公司来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管薪酬的粘性特征,此外,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存在提高了高管薪酬的水平,即对持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公司比其他公司的高管薪酬相对要高。这些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薪酬契约是不完全的,薪酬激励机制仍有待完善。3.3.1多元化考评业绩高管薪酬与绩效出现的不对称的特征,我认为,这与考评指标中的净利润、净资产、净资产利润等密不可分。这类指标的特点是:金融损益和经营损益考评未区分明细。因此为了降低高管薪酬的粘性特征,是否可以考虑,细化考评指标,从多个方向看待高管业绩,从而保护股东财富,丰富高管薪酬内涵,公平高管薪酬内容。董事会可以参考管理用资产负债表和管理用利润表,将考评指标分为经营损益和金融损益两方面。而针对金融损益,则将已实现的投资收益和未实现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分开考评。同时将指标重心转移到经营利润,或经营资产周转率上面。毕竟,只有真实的面对经营业绩,才能做出更好赏罚举措。3.3.2 推迟奖励时间上市公司往往过早给予管理层奖励。及时的奖励看似激励管理层,而股东得到的很可能就是虚高的净利润。譬如,上市公司为激励管理者增加市场价值,实现股价最大化,往往会发放给管理层的一定数量的期权,而管理者的兑换条件则是在兑换年度,股价是否达到约定高度。这极容易引起管理者想尽办法将股价鼓吹至极限,并在兑换后离职走人,撇下一具空壳给股东。因此我认为,是否可以将兑换年限延期在管理层离职后的半年内兑换呢?首先,根据信息存在滞后性,前期的真实的业绩是否稳健,必须经得后期时间的考验,如资金流通性变差,存货周转率降低,并不会在报告的当期反映明显。其次。当公司的净利润是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维持时,公司业绩波动性会加剧。因此,推迟股东接受奖励的时间,也是很有必要的。3.4 加强外部监管3.4.1 加强公允价值应用监督,完善相关信息披露公允价值的特点决定了它是随着社会价格体系的变化而变化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有赖于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最近市场上的交易价格或预期未来现金径流量的现值,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专业人员的专业判断,这就有可能出现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来操纵业绩现象。要确保公允价值的合理性,防止成为企业用以误导市场和投资者的工具,就必须加强对其应用的监管,进一步完善相关信息披露。作为外部监管方面,最基本应做到关注该企业是否违背了企业会计准则,譬如企业是否有“将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或“将以历史成本计量的房地产转化成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现象出现。只有规范的真实的会计报表,才能提供真实的信息并为决策所用。3.4.2 增加风险防范监管部门的责任除了核查企业账目是否正确,还应关注相关风险。关注管理层购买此项资产的目的是否合理也是外部监管工作的重点之一。正如我国许多国际航空公司(国航,东航)购买原油期货的目的并不是保值,而是为了投机,这大大加强了投资风险。另外,这些国际航空公司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交易对手,是国际知名投行。目前我国的国企中,金融投资造成的损失,管理层几乎是无责任方,这是否会引起管理层借职位侵蚀国家财产呢?监管人员,可以结合去年一年中该项交易的公允价值变化情况,评估该项交易的风险,并附在报告的管理层建议中。同时,监管人员应关注管理层职位变化情况或该公司股市交易情况。很多新的管理层上任后,为推卸责任或夸大自己功绩,往往将本年度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均做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或计提及产减值,待来年再把上一会计年度中的利润拿出来增肥今年业绩。另外一种情况则是利润平滑:公司为了稳定股价,保持平稳上升的增长率,往往会将利润“储存”,待不够时放出,以光鲜示人。当然,这往往需要非常长远且精准的预测才能做到,其中,以通用电气为代表,是利润平滑中的高手。其中,对于外部监管审者的重要角色审计在在实务中的具体操作,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第一,考虑与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不确定因素。公允价值的特性决定了其计量过程中将会涉及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尤其是当市价不存在、需要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计量技术和估值模型估计公允价值时更是如此。这些与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因此,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时应充分考虑相关的不确定因素。第二,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程序。运用各项风险评估程序,在考虑与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不确定因素、了解被审计单位确定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程序及相关控制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识别风险,并考虑与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有关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的错报领域相联系。考虑识别的风险是否重大,即风险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考虑控制对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注册会计师在评估重大错报发生的可能性时,除了考虑可能的风险外,还应考虑控制对风险的抵消和遏制作用。有效的控制将会减少错报发生的可能性,而缺乏控制或控制不当,错报就会从可能变成现实。此外,由于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无论其如何设计和执行,只能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供合理的保证。因此,注册会计师在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不仅要考虑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中错报的作用,还应当考虑控制的固有局限性。考虑特别风险。日常的、简单的、经正规处理的交易不太可能产生特别风险,特别风险通常与重大的非常规交易和判断事项有关。而需要运用复杂估值技术确定的公允价值计量,可能涉及大量的会计估计和判断,因此与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有关的错报风险很可能构成特别风险,需要引起注册会计师的高度重视。第三,对风险评估的修正。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是一个连续和动态地收集、更新与分析信息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注册会计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可能随着不断获取审计证据而做出相应的变化。如果通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与初始评估获取的审计证据相矛盾,注册会计师应修正风险评估结果,并相应修改原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3.5 指导理性投资投资者通常认为公允价值的引入,将导致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波动。公允价值计量是基于资产负债表观的基础上的,它要求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没有现金流作为支撑的。正如本文在第一章节所提及,即使企业的损益表上增加了利润,仍可能没有现金流。事实上,投资者应该根据具

    注意事项

    本文(本科会计专业生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