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新闻系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4025351       资源大小:487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闻系毕业论文.doc

    本科生毕业论文题 目:谈红色经典影视改编的“泛娱乐化”姓 名:陈延静指导教师:赵敏 系 别:新闻系 年 级:2008级本科2班完成日期: 2012年 5 月 12日 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 目:谈红色经典影视改编的“泛娱乐化”摘 要:20世纪末以来的文化艺术界,一边是大众文化市场对“红色经典”改编使得“红色经典”的变脸令人眼花缭乱,一边是理论界对“红色经典”经典地位的质疑。红色娘子军等一系列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活跃的同时也出现了红色经典被戏说和泛化的倾向,严重影响原著的完整性、严肃性和经典性,庸俗化、娱乐化倾向日益明显。本文主要探讨其出现的“泛娱乐化”现象,希望以此引发大家对红色经典影视改编的思考。关键词:红色经典影视 泛娱乐化 改编Title: talk about red film adaptation of the classic "extensive entertainment change"Abstract: Since the 20 th century art world of culture, one is the popular culture to market "red classics," adaptation "red classics" that face dazzling, one is the theoretical circles on the "red classics" classic status of the question. "The red women" and so on a series of revolution, the theme of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of active there was also red classics is dramatized interpretation and generalization of the tendency, the serious influence the integrity of the original, seriousness and classical, the pre, entertainment tendency is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emergence of "the entertainment change" phenomenon, hoping to cause everyone to the red classics, film and television adaptation of the thinking.Keywords: red classics of the film The recreation turn adaptation目 录题目·······································································1正文·······································································3一、红色经典影视改编的背景·····································3二、红色经典影视改编“泛娱乐化”的表现·····················41、误读原著,忽略史实······································42、误导观众,刻意“人性化”······························43、误解市场,“泛娱乐化”·································5三、红色经典影视改编“泛娱乐化”的原因·····················51、历史阶段:社会转型期··································52、时代背景:消费社会的确立,娱乐化的兴起··········63、文化语境:大众文化的兴起·····························64、经济体制:市场利益的驱使·····························7四、红色经典影视改编“泛娱乐化”的隐忧·····················71、“偶像”的娱乐化“偶像”的解构与重新塑造···72、审美价值观从艺术到娱乐································9注释·······································································10参考文献及书目··························································11致谢·······································································13附录·······································································14谈红色经典影视改编的“泛娱乐化”正如福柯先生所言:“一个语词只有进入特定话语的范畴才能获得意义,也才有被人说出的权力。否则,便要被贬入沉寂。特定的话语背后,总体现着某一时期的群体共识,一定的认知意愿。”“红色经典”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是指建国初期以革命故事为背景反映革命英雄人物高尚情操的文学作品、剧目或影视作品。“红色”意味着这些作品往往与人们坚定的革命理想和豪迈的战斗精神紧密联系,象征着一种深入骨髓的无产阶级革命情操,并带有某种理想主义的情愫;“经典”则意味着这些作品是在某一时期成形并积淀下来经得住时间考验并具有永恒价值的艺术或作品。“红色经典影视”指的是约定俗成的、群众公认的、岁月久远的、影响较大的描写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的经典影视作品”。一、红色经典影视改编的背景红色经典影视是一个时期“集体无意识”的积淀,进而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同时作为经典,它的魅力在于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一代又一代读者不断地挖掘其内涵,赋予其新的意义,所以在消费文化时代“红色经典”的影视改编是有重要意义的。自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左右中国社会的一元思潮逐渐为多元思潮所冲击和取代,“红色经典”也伴随着受众思想及消费的多元化逐渐进入低谷。但到了20世纪末,尤其是以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及随其后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为界端。以90年代初期发行量惊人的红太阳革命歌曲新唱和卡拉OK为标志,沉寂多年的“红色经典”重新走上银幕和舞台,一时间改编“红色经典”系列的热潮风起云涌。20世纪末以来的文化艺术界,一边是大众文化市场对“红色经典”改编使得“红色经典”的变脸令人眼花缭乱,一边是理论界对“红色经典”经典地位的质疑。娱乐的泛化,是红色经典影视改编出现的各类问题的主要根源。所谓泛娱乐化,就是一切以“乐”为衡量准则,将娱乐元素渗透到媒介的各个方面,通过各种手段,为受众提供快乐和消遣,目的是让受众获得最大限度的身心愉悦。具体表现在媒介过分看重明星效应;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幼稚的表达方式、类似的表现手法;媚俗的文化语境定位等问题。尼尔·博兹曼在其著作娱乐至死中指出:“随着媒体的兴盛、介入门槛极低的媒介的普及,所有信息包括政治、宗教、哲学、艺术等等形而上的内容,都变成了娱乐的泛化。”在此法则之下,“搞笑”成风,闹腾无罪,于是,为了先“乐”夺人,媒体争相在娱乐性上大做文章。红色经典也未能幸免“娱乐”的大肆渗入。红色经典对于中国人是再熟悉不过了,从地道战,到红色娘子军,到闪闪的红星,再到亮剑,不知道有多少红色经典登上荧屏,光翻拍的就不计其数,老套的故事,不新颖的情节,丝毫没有带来大的收视率,于是创作者就想方设法地添油加醋,为了高收视率,不惜曲意逢迎,投其所好,娱乐经典,雷片层出不穷。二、红色经典影视改编“泛娱乐化”的表现红色经典影视改编的“泛娱乐化”大体上有以下共同特点:不尊重历史事实,严重脱离原著,颠覆了原来经典版本的人物形象,歪曲了人物关系,爱情色彩太过渲染,人物装扮、台词、场景布置、剧中情节,不太严肃庄重,颇有时尚搞笑之风,娱乐气息过于浓烈,让人质疑有“恶搞”之嫌。大致表现为如下方面:1、误读原著,忽略史实。在大众消费文化背景下,部分“红色经典”改编的影视剧也要体现“与时俱进”的特征,但这种“与时俱进”并非意味着要违背原著的本意,甚至不顾史实,肆意歪曲。林海雪原的改编引出一场官司,红色娘子军的定位是青春偶像剧,加入了大量的爱情戏,这些不尊重原作基本精神和核心主题的原则下的再造都是对经典的误读和对史实的忽略。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在当前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影响下,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潜心体会“红色经典”的深层内涵,而只是凭主观想象和合理臆断来推测“红色经典”,于是,当前的“经典”全然变了味道:另一方面是由于在当前影视界,情感剧、功夫片充斥市场并红极一时,对历史本就隔阂的演员们根本没有功夫来品味“红色经典”,因此,在塑造和扮演“红色经典”中的人物时往往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从而难避误读原著、违背史实之嫌。2、误导观众,刻意“人性化”在“红色经典”改编中还普遍存在一种还原性的精神,这对于客观地反映英雄人物及历史真相不无裨益,但是刻意地将英雄人物“人性化”“生活化”,无疑又是对“红色经典”的另一种曲解。“红色经典”之所以被奉为经典,在于它们的取材和故事背景大多来源于革命经历,其人物形象大多有其原型甚至都是真人真事的记录,它们能够激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也正因此,经典才在当时社会上和民众中广为流传。改编后的“红色经典”作品却更多地突显夸大“人性化”成分,使“红色经典”原著所反映的故事和情操黯然失色,甚至于经改编后的少数影视作品不堪入目,在很大程度上误导广大青少年观众。更让中老年观众无法忍受。当年的“红色经典”太过严肃,但或许正因其严肃和正统才将理性与道德观念植入人们的价值体系当中,使社会多了一份秩序和祥和。而如今对“经典”另类消费的曲意迎合下的改编脱离了英雄生活的土壤、违背了其在广大民众心目中的既定形象,无疑是对观众的一种误导。3、误解市场,“泛娱乐化”近年来,“红色经典”在不知不觉中褪色和变味,其严肃性、教化性已然不足,取而代之的是娱乐和搞笑的成分。林海雪原原小说中赤胆忠心、智勇双全的侦察英雄杨子荣成了一个嬉笑怒骂的世俗伙夫。可是该剧的编导却认为“以电影的长度改编成电视连续剧肯定是要加很多的内容,只要大的方向不变动,把以往脸谱化概念化的英雄塑造成有血有肉的人”以符合当今受众的审美观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片面追求收视率和娱乐性,以说笑逗乐和戏说为基调对“经典”进行开发和改造,并不惜牺牲英雄的既定高大威猛的形象,采用美化反面人物、丑化正面人物的形式来吸引观众眼球的这类剧目打破了观众的既定消费意向和观念,观众并不买账。三、红色经典影视改编“泛娱乐化”的原因“泛娱乐化”是目前红色经典影视改编的突出症状,这种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不是孤立于特定的时代而产生的,而是在特定的历史人文环境下产生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编、翻拍“红色经典”成为影视剧艺术生产领域的一股潮流。这一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转型时期的中国多元话语意义相互影响的结果。也有人认为改编“红色经典”之所以成“风”,是因为改编者发现了“红色经典”原本被掩盖的商业价值。因为“红色经典”都弘扬集体英雄主义,且本身是排斥商业话语的,而改编者的辩证法却认为从集体英雄主义中,可以挖掘出个人英雄主义,从“高大全”式的人物中,可以挖掘英雄多重性格的一面;从不食人间烟火的英雄中,可以挖掘出七情六欲。所以改编“红色经典”有卖点,有市场。以下从几个方面具体分析:1、历史阶段:社会转型期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一特殊历史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确立了改革开放方针,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路线。经济建设是新时期的主要任务,在生产方式上摆脱了计划经济的僵硬模式,一切从实际出发。在以经济变革为首要标志的社会转型期中,思想观念、文化意识、价值取向、制度体制等社会各个方面都近进行全方位的变革。“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代替过去计划经济的单一,全球化的浪潮让中国融入世界格局。但同时,“社会转型期各方面矛盾也凸显:城市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剧、市场机制建设等的力度不断加大,涉及范围广、利益调整面大、摩擦焦点多;社会成员的观念和价值取向从一元向多元发展;新旧观念的冲突激烈,许多社会成员的价值判断标准和价值选择能力弱,行为上无所适从;社会主导观念受到冲击,集体主义、整体观念和献身精神有所弱化,实用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加强等等”我国的红色经典影视“泛娱乐化”,也就是伴随这个社会转型期的特定历史背景而产生的,开放性与包容性是社会转型期的特征,这位各种思潮的产生提供了气候。各种矛盾、颠覆的声音此消彼长,糟粕与精华的共融性显露。2、时代背景:消费社会的确立,娱乐化的兴起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市场的确立,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城镇居民已经基本实现温饱,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这说明,城市经济结构由温饱型转向小康型,在这个前提下,我国进入“消费时代”。受众与媒介的关系,其实质不是受众和媒介间简单的传与受的关系,而是受众通过对媒介的消费获得意义和快感,从中确立其自身和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它们再不是作为作品和意义载体、作为开放的含义而与其他成品相对立,自己也变成了成品,并且进入那一批、一堆普通公民赖以确定自己社会文化地位的附件的行列” 受众通过消费的方式来产生象征符号意义,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存在,确立自己在社会这种的地位。影视艺术、流行文化与商业的结合,加上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构成了娱乐产业的完整链条。在一个文化已经成为纯粹商品的年代,偶像的产生已经不再是一个自然而然长期积淀的结果,偶像是可以制造的,发达的媒体、网络、雄厚的资金,巧妙的包装炒作技巧,将“偶像”推到了娱乐文化的最前沿,而在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宰制整个社会的现实语境下,“偶像”,那本应具有的“理想人格”的内涵被抽离,只作为具有强大号召力的消费符码而存在,对偶像的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偶像的消费。3、文化语境:大众文化的兴起由被国家的主导意识形态话语和只是分子,艺术的精英话语所主导的艺术作品,逐渐成为世俗社会人们的文化消费品,深刻地渗入到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造成了它在精神生活中最为深刻的变化之一,同时,这些影视与传媒,还以其独有的方式,进一步改造,建构着身处“大时代”中人们的精神生活,对人们的社会心理,审美情趣以及价值取向产生的影响,成为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和整个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特征,这种互动式关系同物质生活的变化一起展开,构成了人们在今日中国的社会生活。在当今价值裂变的世俗时代,经典意义上的英雄遭遇着解构的命运,影响中的另类“英雄”只是一个个遥远而迷离的梦境,我们需要寻找的是这个物质时代新的英雄神话。于是光彩照人、取得“成功”的明星成为新偶像,坐上了英雄退场后的空位。4、经济体制:市场利益的驱使20世纪末以来,视觉文化兴起,影视作为呈现和建构社会文化的主要力量,深刻地卷入到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可视的电影电视广告时尚报刊网络和不可视却在耳中不期飘过的流行音乐一起,以明星闪耀登场亮相,能动的实践着这样的文化呈现和构建双重功能,电影进入工业化大生产阶段,商业规则开始统治一切,“投资最小化,收益最大化” 每个电影投资商的梦想。谈到红色经典影视被娱乐化改编,这里借用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的话加以概括,他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表示说,“基本上就是挣钱和出名!不要担心这样的理解太简单,实际上很多人的动机本来就如此简单。” 永崔元认为:现在的枪手,把自己关在别墅里,一天能写一集电视剧。生活底蕴都没有,对艺术的雕琢就更谈不上了。新东西出不来,就利用别人的怀旧情绪,我理解众多的“红色经典”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出笼的。“红色经典”早就深入人心,用商业语言表达,就是市场认知度高,消费者众多,前期宣传进行了好几十年。为了追求最大的利润,于是创作者就想方设法地添油加醋,为了高收视率,不惜曲意逢迎,投其所好,娱乐经典。四、红色经典影视改编“泛娱乐化”的隐忧大量“红色经典”的改编不为广大观众所接受,这种现象的出现决非偶然,乃是由于“红色经典”被肢解和戏谑后的必然结果。我们知道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红色经典影视的改编固然有其值得肯定的方面,它再次唤起人们对那个“激情岁月”的回忆,进一步传播了民族的精神,更加深了我们后辈对革命红军奋斗历程的了解,提醒我们时刻珍惜现在的生活,感恩革命英雄的奉献。时代在前进,生活在变化,对“红色经典”的改编无可厚非,但其“红色”和“经典”之精神及内涵不可随意丢弃,更不能滥用红色、歪曲经典甚至篡改历史来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积极作用在此一笔带过,本文主要探讨红色经典影视改编“泛娱乐化”的隐忧,以此为戒,希望日后找到相应的改进方法。第一、“偶像”的娱乐化“偶像”的解构与重新塑造1990年以来,随着改革大潮的迅猛推进,人们的精神领域被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撞击着,冲刷着,经历着精神流浪的当代人急需自己的精神之舟,寻找一处停泊的港湾,寻找着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填补强烈的心灵归属的缺憾,寻找新的偶像,寻找心目中新时代的“英雄”,已经被纳入文化产业部的影视艺术和流行音乐产业,成为了这“英雄”退场与登场之间的主宰因素之一,参与消解着英雄叙事,构建着新时代的“偶像”认同。1英雄的叙事 。在20世纪中国的艺术作品中,由于其特殊的历史语境,孕育出了无数的时代英雄,他们的故事被搬上荧屏,在激情澎湃的歌声中传唱,红岩中的江姐,红色娘子军中的洪常青和吴良华,林海雪原中的邵建波杨子荣、而这些英雄一旦被命名,便成为一个被学习被歌颂的对象,成为一个令人崇拜的偶像。2神到人,对英雄形象的重构。在整个社会呼唤人性,呼唤自我价值实现的时代,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也走下神坛,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他们作为一个英雄更作为一个人的本真被表现了出来,亮剑.中的男主人公李云龙成为了“男人新偶像”,他身上带有匪气,性情暴烈,甚至爱说粗话,但他会打仗,不怕牺牲,这本身也是男儿英雄本色,而他的狡黠执着和智慧,还有他的毛病更显得生动而有趣。 3英雄的颠覆和扭曲。而在由红色经典改编的影视剧中,那些经典的英雄形象面目全非,红色娘子军拍成了偶像剧,吴良花成为了靓丽的时尚女性,洪常青透着帅哥和浪漫的情怀,他们革命之余常搂搂抱抱,可谓“紧跟时尚步伐”,林海雪原融入了言情剧,邵建波与白姑的情感被大肆渲染,更有甚者,杨子荣陷入三角恋,居然还与匪首座山雕成为情敌,战斗英雄,那些人们心目中的经典偶像被颠覆甚至攥改。苦菜花原著的女一号是一位淳朴善良的老妈妈,重新改编后,竟摇身一变成了“中年美妇”,并且与日本特务王东芝还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纠葛英雄不再成为人们崇拜的偶像,不能成为迷茫心灵的精神寄托,英雄甚至成为被调侃的对象,“黄继光冲锋陷阵时因被石头绊倒,所以正好倒在抢眼上;雷锋是因驾驶技术不行,除了交通事故、”这是两个中学生对英雄人物“真相”的描述。每一个曾经的英雄故事都有多个演绎版本流传,也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口头的谈笑。在他们眼中,那些“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英雄传统只是今日的另类,而那些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当代英雄也令人不解。“崇高”被“功利”所替代。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众众信仰缺失的时代,同样也就是一个英雄缺位的时代,一个没有精神偶像的时代,而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偶像作为精神寄托,作为能够使自己得到确认的认同对象,需要有一种理想的尺度作为灵魂的参考。于是便上演了4英雄退场后的偶像狂欢。追星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为普遍的文化症候。在2005年“超级女声”火爆的背后有一条蔚伟壮观的风景线,那就是众多粉丝团有组织有系统的活动,网络上、生活中到处充斥着“玉米”、“凉粉”、“盒饭”这样的称号,他们给自己的偶像送上千奇百怪的礼物和漂亮的鲜花,他们在朋友聊天时为自己的偶像拉票,在大街小巷、闹市区举着印有偶像照片的大副招贴画请求过路的陌生人发短信支持自己的偶像,她们身穿统一的服装,高寒疯狂的口号、有人为了买刊登偶像照片的杂志或者他们的写真集,不牺牲掉几顿中午饭钱。有一名歌迷自从蔡依林出第一张专辑就支持她,至今总共花了六千多元。一位“超女”的粉丝,为给自己的偶像发短信投票花掉了家里两个月的生活费。第二、审美价值观从艺术到娱乐过去在充满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激情的1980年代,我们看电影,看的是电影的故事,看的是电影的意义和思想内涵,要寻找的是个性的解放,对生命力的呼唤。看完一部电影几乎每个人都会扪心自问“看懂了吗?”,这虽然带有启蒙主义色彩的精英话语的表达方式,但在人们看来,没有思想或者思想不深刻的电影不是真正的艺术就,人们对电影的审美,审的是精神、思想之美。而如今,作为传统电影审美要素的主题、意义、故事已经被视觉奇观的夺目光芒所遮盖,场面、画面、身体和服饰等视觉因素被无限夸大,甚至对白变得无足轻重,剧本可有可无,正如人们对十面埋伏的情节结构、叙事方式等诸多诟病却并不妨碍他们去感受它那漂亮的画面一样。在观看完无极后,许多观众的第一句言论便是:画面太漂亮了!同时电影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经营艺术,也不再是传播精神、思想的承载工具,而是供给观众满足视觉快感和感官享受的文化消费品。“好看”成为人们对电影的首要期待1990年代的价值观更趋于多元化。个人在拷问、怀疑、拒绝一切既有价值之后,“并没有发现任何可以安全停靠的港湾”,精神依然游荡在无家可归的状态,徘徊于所谓的“没有凭据的人生”。结语:科技进步带来了让人欢呼的“读图时代”人们不再仅仅依赖于印刷术所带来的“读”的信息接受途径,而更加习惯于由图片、画面所带来的看的视觉冲击力。信息的传递与接收亦很轻松、愉快,不需要受众过多的思考,连原本一些严肃性的红色经典也加入了这股娱乐化的热潮,整个媒介充斥着娱乐的欢歌。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小青的结论既尖锐又动情,她说:“中国只是一个电影大国,而不是一个电影强国,现在电影成为非常少数人的一种现代的,作用于感官的娱乐品。有些人看电影只有兴趣,对电影只有兴趣没有热爱。有些电影只能给人兴奋,而没有感动,让人宣泄,但是不能净化,不能充实,不能提升华人的心灵,人们看完一部电影依然是空虚。让人宣泄、让人净化是最基本的功能,现在电影院没有这个功能,人们看完一部电影以后,往往是一片骂声,主要是针对人物塑造、故事编织、思想表达、情节设置,充满了不满。”北京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索谦提出,市场经济的幽灵进入了艺术殿堂,众神在迷幻中走下圣坛,加入大众狂欢,游戏规则将按市场法则改变。商品生产的技术和手段越来越多地被文艺生产者借鉴。这就是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尽可能少的时间、尽可能夸张的溢美宣传,迎合尽可能多的人的口味,提供尽可能多的穿着文艺外衣的商品,换取尽可能多的金钱。当一个精神生产者、文艺创作者眼前只有一个目标:名利,当他的内心完全被利益驱使,他已经灵魂出窍,他已在不知不觉中从文化人转变为商人,无论他出售的是什么。当越来越多的文化人挤入名利场,穿着逐利舞鞋无休止地疯狂舞蹈的时候,我们失去了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失去了心灵的激荡和升华;失去了真情的表达和呼唤。“红色经典”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它的魅力在于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一代又一代读者不断地挖掘其内涵,赋予其新的意义,所以在消费文化时代“红色经典”的影视改编是有重要意义的。但从林海雪原、红色娘子军、小兵张嘎、苦菜花等一系列“红色经典”的改编实践来看,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在消费文化时代既能对“红色经典”解构出新的意义,又能保持住“红色经典”之所以为不同于别的经典自身的“红色”本意,且为受众所普遍认同。为此,近百位艺术家和文化学者以及媒体,共同发出这样的呼唤:“离权力很远的地方有心灵,离金钱很远的地方有节操,离世俗很远的地方有格调,我们的文艺作品不能丢失心灵、节操、格调。让文艺回归心灵,就是让思想回归故土,让精神回归故园,让我们的艺术审美回归故乡,这些就是我们文艺评论者的责任。”注释:1尼尔·博兹曼(美):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页,2004年2惊涛:红色经典在当今文化生态中再生长,光明日报2009年5月3日3不只有爱情才美好<红色娘子军>中的吴琼花与洪常青(光明日报文艺评论版专栏2011-6-3)4“经典翻拍”被批:翻拍剧不要把观众“拍翻”了(京华论坛 署名一代才子)5王子洁:别让“红色经典”变了味人民日报,2009-12-146藏安良论中国第二次转型期公共领域再建构,刊于理论探讨,2006年第2期)7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第110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8崔永元谈<电影传奇>称决不戏说红色经典(稿源: 新华报业网 编辑: 铁岩)9在呈现中建构传媒文化与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研究(雷启立 孙菁 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第23、24页10在呈现中建构传媒文化与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研究(雷启立 孙菁 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第27、29页参考文献及书目:1刘红丽南方影视频道6月15日全国首播新版<红色娘子军>千呼万唤始出来冲破是非传闻接受公众评判, 南方卫视,2005-06-132 活着的历史:红色娘子军有11位老战士健在,人民网,2008年04月04日 3 不只有爱情才美好<红色娘子军>中的吴琼花与洪常青,光明日报文艺评论版专栏,2011-6-34 翻拍经典 那是逗你玩,中国经济网,刊于中国服饰报5 一代才子“经典翻拍”被批:翻拍剧不要把观众“拍翻”了,京华论坛 6惊涛红色经典在当今文化生态中的再生长,刊于光明日报,2009-5-3 7 翻拍雷片何其多?,中国经济网,刊于中国服饰报8铁岩崔永元谈<电影传奇>称决不戏说红色经典, 新华报业网 9王子洁别让“红色经典”变了味,人民日报,2009-12-1410藏安良论中国第二次转型期公共领域再建构,刊于理论探讨, 2006年第2期11论“红色经典”的影视改编2011-08-1612邵嘉芳析影视媒介“泛娱乐化” 刊于道客巴巴, 2007-05-2513张楠艺术家批文艺作品泛娱乐化 对高雅文化缺少尊重,刊于文化中国-中国网,2011-07-0914雷启立 孙菁在呈现中建构传媒文化与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研究,上海文化出版社15李培林读图时代的媒体与受众,新华出版社16陈力丹假新闻何以泛滥成灾17我是帕帕垃圾一个狗仔队的字自述与忏悔,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年版18阿尔柏特.格雷柯 编著 饶文靖 谢静颖 王茜/译 媒体与娱乐产业,清华大学出版社19 刘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 新华出版社20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21尼尔·博兹曼(美)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22盛希贵影像传播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2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致 谢本论文是在指导老师赵敏的亲切关怀与细心指导下完成的,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赵敏老师严谨的治学精神、严肃的工作态度,赵敏老师在开题答辩直至毕业论文答辩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提出的问题给于详细的讲解阐释,并且耐心的指导,循循善诱,不厌其烦,今天论文的顺利答辩与老师的辛勤指导是分不开的,在此谨向赵敏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我的论文得以顺利完成通过,另外还要感谢四年来教我的所有老师们,感谢您们对我的教导;感谢我身边所有支持我的同学、朋友,感谢你们对我的鼓励支持;更感谢我亲爱的父母,感谢你们对我的养育与栽培。附 录郑重声明本人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赵敏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论文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年 月 日其它参考文献1刘丽.初探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实践.财会,2010,(12):1272崔茂海,辛鑫,刘刚.构建绿色会计体系问题必要性探究.鸡西大学学报,2008,(06):73-743王宝军.建立我国绿色会计体系的若干建议.商场现代化,2011(04):1274杨相鼎,欧阳佳佳,李黎.论我国绿色会计发展的必要性及构建设想.经济师,2011,(05):60-614张森芳.绿色会计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的探讨.财会天地,2011,(05):87-885邵芳.绿色会计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金融财会,2010,(09):1806沈亚东,马印.浅谈绿色会计.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1):537李才昌.浅析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赤峰学院学报,2011,(01):87-898李淑红.浅析我国的绿色会计问题.当代经济,2009,(02):136-1379郑明彪.浅析新时期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10):76-7810戴洋,孙照龙.我国环境会计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商业经济,2010,(04):96-9711侯晓斌.我国绿色会计有关问题的思考.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1,(07):362-36312陈灵子.我国实施绿色会计的必要性与对策研究.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1,(02):87-8813陈卓,张家立.绿色会计的发展对策财会探析,2009,(07):178

    注意事项

    本文(新闻系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