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新闻传播毕业论文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现状、问题和建议.doc

    • 资源ID:4025244       资源大小:21.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闻传播毕业论文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现状、问题和建议.doc

    新闻传播毕业论文-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现状、问题和建议 【内容提要】对我国科技期刊在世界著名检索系统被收录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如何提高期刊质量和缩短我国科技期刊与国际化期刊之间的差距提出了建议。 【摘 要 题】期刊工作 【关 键 词】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现状/办刊/探索 【正 文】 随着全球经济和科研的1体化发展的趋势,作为传播科技信息最大载体的科技期刊国际竞争愈趋激烈,我国科技期刊不可回避地融入国际已成现实并将深入发展。在过去的几10年中,我国各类期刊数量增长发展很快。据报道,至2002年,数量已达4457种1,基本覆盖了各个学科领域以及国民经济发展中科技发展的各个方面2,进入国际期刊大国之林。但是,迄今为止,我国科技期刊总体国际影响不高,已经进入国际行列的期刊也多处于国际同类期刊中等或中等以下水平,并且没有知名度。种种原因,使得我国科学家仍多向国外高影响因子期刊投稿,很多优秀的研究论文、即最具有创新价值的研究结果大都在国外其他杂志上发表,很少在我国自己的期刊上刊登,形成了我国期刊不能直接反映国家最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科研进步最新动态的矛盾。因此,认真分析我国科技期刊被世界著名检索收录偏低的原因以及与国际化期刊存在的差距,研究如何办好我国各学科具国际化发展前途的主流期刊迫在眉睫。 1、目前我国科技期刊在世界著名检索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1.我国科技期刊在科学引文索引(SCI)中所居位置的统计 根据2000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简报:我国被SCI收录的科技论文从1993年的9617篇增至2000年的30499篇,7年中增长3倍,年增长率为18.1,1999年、2000年增长率分别为23.4、24.6。论文数世界排序已由1993年的第15位跃居2000年的第8位,位居美、英、日、德、法、加、意之后3。 2.我国科技期刊在美国工程索引光盘检索数据库(EI)收录的统计 我国科技期刊19882000年13年间,被EI数据库收录的计185种,其中,2000年收录的达8503篇,比1988年增加了78。值得注意的是:在2000年美国EI光盘数据库收录论文数量最多的前12种我国科技期刊中,全部是由我国重点大学、著名高校主办的学报4。我国科技期刊2001年被EI数据库的收录计113种,收录论文数达9346篇。 3.我国科技期刊在美国金属文摘(MA)光盘数据库收录的统计5 1990—1999年间,被美国MA数据库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计64种,收录期刊论文15481篇,被收录论文涉及3个学科,即:TG(金属学、金属工艺),TF(冶金),TB(1般工业技术)。我国科技期刊每年约40种被MA收录。 1990—2001年被MA数据库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计103种(2000年69种,2001年73种,收录期刊数2001年比1999年增加58.7)。 1999年收录我国科技期刊论文数1386篇,2000年收录1736篇,2001年收录1963篇,收录论文数2001年比1999年增加41.6。 4.我国科技期刊在美国化学文摘(CA)被收录的统计 1999—2001年,我国(含台湾)科技期刊进入美国CA千种表计177种(台湾计17种),近10年来,我国科技期刊在5,千种表的最好名次1直保持在200名以内。 有两点值得注意: (1)入选美国CA最高名次的我国科技期刊是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其次是中国化学快报(英文版)和科学通报。 (2)目前我国科技期刊入选CA的期刊之比是1774420,入选率占1/25,比率太小。 2、我国科技期刊与国际性期刊的主要差距 1.我国科技期刊何以不被美国科学信息所(414)等著名检索系统所看重6 “国际性期刊”是指用英文出版的学术期刊,收录、刊发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论文,并通常是由跨国编辑人员编辑的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领域发行或传播的权威性学术期刊。国际性期刊主要集中在美、英、德、日、荷兰、前苏联等6个国家和地区,约有期刊7301种,占国际性期刊总数的82.7,其中美国占有3124种,占国际性期刊总数的35.4。 1996年,我国科技期刊论证小组的有关专家在考察美国科学信息所(ISI)时,其所长SCI的创始人E. Garfield曾就有关各国科技期刊入选SCI的有关标准和依据做了如下描述: (1)科技期刊的被引用总次数是取舍该期刊的重要依据。 (2)科技期刊论文被引用总数的差别使用“影响因子”作为其评价指标。 (3)遵循国际通行编辑惯例的科技期刊作为重要的入选依据。 (4)根据国际知名专家的评判以及订户、出版单位等对该期刊的反映。 (5)“国际性期刊”是首要的选取依据。 (6)1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与被SCI选取期刊的多少无关。 2.我国科技期刊入选SCI比率较低的原因分析6 (1)发达国家对第3世界国家科技水平的主观轻视思维定势 目前第3世界国家约有80的科技期刊尚不被国际知名检索机构所认识和重视,被其收录的更是微乎其微。第3世界国家的科技专家及学者约占世界研究学者总数的24,而科研经费只占全球科研经费的5.3。美、英等国科技界片面认为:第3世界科技界的首要研究领域应去关注本国人类营养和机体免疫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不是去搞什么高精尖的研究课题。美国SCI的这种思维定势以及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有限和薄弱的科研能力,应该说也是我国科技论文被SCI收录偏少的原因之1。 (2)发行工作的不灵活 我国的科技期刊的发行市场,无论在体制上、管理上、操作上都极为僵化、生硬。长期沿袭计划经济模式,上级主管部门除了每年向期刊出版单位发放市场营销调查表之外,几乎看不到有所作为的政策和行动。虽然实际上各科技期刊编辑部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挖掘潜力,但是在编辑部之上,又有所长、科研处、院长、校长的层层管理限制,编辑部的这种积极性往往在这种控制下消耗掉,最终的结局是:老老实实的干好本职工作方为上策,有时还被理解为不务正业的瞎折腾。目前在国内的科技期刊发行市场缺乏强有力的优惠政策,千刊1面、万刊同价的局面,1直得不到改变。在广告经营上,大部分科技期刊编辑部无所作为,当地的工商管理部门对期刊广告缺乏理解和支持,尤其高校学报因其发行量少,广告商不愿进入,因此互为因果,更使高校学报的发行雪上加霜。 (3)缺乏对国际性期刊成功办刊经验的学习 成功的国际性期刊,都有着1整套的办刊经验,比如:期刊定位、语言的选择应用、国际化编委、发行的国际化、稿源的国际化、审稿程序的国际化与严肃性、专业的高水平英文编辑、市场化的运作体系等等,由于经费等原因使得国内科技期刊编辑部很难有机会去学习;同时又由于管理体制的不灵活,造成在消化吸收这些经验的过程中困难重重。 3、科技期刊国际化办刊思考 1.编委会和编辑部的国际化7 本着创办国际性期刊的目的,研究参照国际上学术期刊的基本模式。如国际上很多期刊的编委国际化程度都比较高,1些期刊的编辑部虽然在本国,但在他国聘请编辑或编委会主席等做法,对期刊稿源和审稿专家的国际化显然得非常必须的。Cell Research根据各阶段的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做了初步的尝试。在1990年前,Cell Research创刊之初就组织聘请了1定比例的国际化编委。1996年以来至今,又陆续聘请了1批海外科学家作为本刊国外地区编辑,至今已先后有7位国外地区编辑,协助本刊开展了英、美、加、澳国等地区的工作。实践证明,国外编委和国外地区编辑们非常热情地亲自撰稿、荐稿、审稿,并积极开展国外地区的宣传,组织专刊论文等,对本刊国际稿源的组织、论文审阅和质量把关做了大量工作,帮助本刊完成很多国内条件下难以实现的目标;与此同时,编辑部也受到了来自他们的关于国际期刊的办刊方法、理念的影响,帮助开拓了国内编辑的国际化办刊思路和实践。 2.稿源和论文质量的国际化 (1)稿源的国际化 作为以全英文报道原创性细胞生物学及其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国际期刊,Cell Research首先以刊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基金和项目资助的国内优秀原创性成果论文为主,同时还非常注重组织吸收国外相关领域科学家的来稿。本刊从创刊号起就开始接受刊登国外科学家来稿,1997年以来,国外来稿刊登率保持在30以上,并呈上升趋势。 (2)审稿的国际化 在国内,除得到了老1辈科学家的1贯支持外,近年来1大批海外学成归国的优秀年轻科学家,由于他们很强的学术水平以及国际合作研究的背景,对来稿论文敏锐的评判和鉴赏力,成为同行审稿专家新生力量的资源。在国外,我们1方面依靠和发挥国外编委和地区编辑的作用,同时更多地依赖因特网的方便快捷、利用国际检索系统及时、丰富的网上资源信息,使国际范围的同行专家审稿逐步开展,感到国际同行间的审稿和交流不再受国家和区域的限制。由于国内外同行共同参与审稿,对于客观、准确地评判论文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减少误审、加快周期均很有帮助。 (3)研究国际学术热点、组织专题论文 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实质取决于其论文学术价值的可靠性和时效性。观察科学研究的国际动态,发现和选择热点课题、组织出版专题论文,以提供读者更有兴趣、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如Cell Research国际编委会和编辑部于1999年讨论确定了细胞凋亡专题,通过国内外编委和地区编辑们在国内、外约稿、征集了以细胞凋亡为主题的包括研究论文和综述共10多篇论文的专刊,分别于2000年和2001年刊登。根据ISI Web of Science引文检索报告,这些论文在发表后的几年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国际引用。 (4)科技期刊与国际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是科学家充分交流最新研究结果和讨论疑难问题的最佳场所,也是获取最新研究动态的极好机会。因此,也是科学家和期刊编辑可以共同享用的1个平台。而国际会议则是更大的平台,既有利于推动开展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和交流,也有利于本刊的国际宣传和组稿。 3.建立高水平的编辑队伍是优秀期刊的重要保证 (1)编辑人才的高素质 编辑应具有对稿件的“鉴别能力”,他应当是科技论文的伯乐。面对越来越多的新发现、新理论、新技术,编辑人员的知识不仅要博,还要专。编辑应具有对审稿者的“鉴审能力”。审稿专家的审视意见是否正确或恰当,编辑的“鉴审能力”至关重要。编辑应具备与作者的“沟通能力”。与作者广泛的联系和深入的接触,随时掌握作者群的科研动向以及他们近期的工作状况,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期刊在他们中间产生的影响和效果有哪些,问题的及时反馈,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期刊的健康快速的发展。 (2)编辑部人才配置要高效协调 编辑部应为编辑人才施展才华创造1种氛围,工作上既要委以重任,又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发扬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发扬民主,大家齐心合力为争创1流期刊而努力奋斗。 (3)抓好编辑人才的继续教育 在高速的信息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科技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各个层次的编辑,在工作的过程中都应定期地参加继续教育学习,要不断地充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编辑人员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开阔眼界,才能使期刊高水平地发展。 4.语言及出版标准规范的国际化 国际化期刊在语言的选择方面,应该更多的考虑学术成果交流的无障碍性和传播的广泛性,而英语是最符合的语种。因此科技期刊在向国际化进军的征程中,应首先考虑英语的使用。 目前,国际上筛选期刊的重要指标就是期刊的影响因子,即被引用论文的总次数与发表论文的总数的比值。通过引文统计得到的影响因子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期刊的水平。为了更好地促进国际交流,我们在论文的写作、文中插图、参考文献的引用上都应采用国际标准,尤其是英文期刊更应符合国外的语言习惯,标准规范的国际化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邹大挺.中国科技期刊明天会更好—科技部条件财务司副司长邹大挺谈科技期刊建设问题.中华读书报人民书城网,2004—03—08. . 2 陈宏愚.走向现代化的中国科技期刊出版业制度建设探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15(1):1—4. 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2002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简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2,13(1):19—24. 4 鲍国海.1999—2000年EI光盘收据库收条中国科技期刊的新变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1,12(5):344—345. 5 鲍国海.1990—1999年美国全属文摘光盘收据库收录中国源期刊统计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1,12(1):25—26. 6 李晓光.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现状与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专刊):788—791. 7 张爱兰.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化办刊初探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专刊):758—760.

    注意事项

    本文(新闻传播毕业论文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现状、问题和建议.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