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4024611       资源大小:56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doc

    目录摘要1关键词11 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问题11.1 课程内容设置不能凸显本地区特色11.2只注重了知识的灌输,缺乏职业素养教育和实践教育21.3课程设置与其它管理类课程之间存在壁垒,没有形成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21.4课程内容不能满足就业需要32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优化的对策及建议42.1制定融入地方特色课程的培养方案42.2开设职业素养教育和职业技能实践课程52.3优化教学资源,打通学院之间壁垒52.4以就业为导向,开设“优化专业环境”的课程5致 谢6参考文献6Summary7Key words7全文共 7 页 5010 字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及对策 指导教师 摘要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我校是属于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成长型专业。就其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诸多的欠缺。本文从课程内容、教学资源利用、就业需要等方面分析了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综述和结合实际情况,对今后如何优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 公共事业管理 课程设置 课程建设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在1999年建立并开始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型专业。虽然起步比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到现在,全国已有300多所院校开设了这一专业。我校也是在1999年将原有的教育管理专业经过改革之后开设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随后在2009把公共管理学院的科技管理更名为公共事业管理。我校从最早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至今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但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有限及对这一专业认识的不够等一系列“瓶颈”的制约,现在这一专业仍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特别是在课程设置方面更为明显。鉴于目前这种情况,合理科学地设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已成为我校这一专业不断完善优化的必经之路。为此,本人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综述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就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1 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问题1.1 课程内容设置不能凸显本地区特色公共事业管理是一个新型的专业,与其它管理类专业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公共性和服务性。教育部新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中,对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规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化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所以我国大部分院校都以此为标准来设置这一专业的相关课程,最终结果是全国大部分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容千篇一律,都以国家课程为参照,没有创新和突破。我校也不例外,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过度去追求“厚基础、宽口径”,从而忽视了课程本身的实用性和特色性。任何一门学科的建设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那么公共事业管理所培养出的学生也大部分是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我校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之一,其生源有77%是来自省内,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中有61%是来自当地。所以,这一专业课程的设置都应该首先考虑到当地人才市场的特殊需求。但我校这一专业的课程中几乎没有涉及到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或我区公共事业管理研究的地方性特色课程。这就削弱了这一专业在当地的实用性,所培养的毕业生很难适应当地公共事业发展的特殊要求。1.2只注重了知识的灌输,缺乏职业素养教育和实践教育公共性和服务性是公共事业管理最大的特点,其本质就是为受益对象提供公共的公益服务,它是介于政府组织和企业之间的第三部门,起桥梁和纽带作用。3这就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人才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竭尽所能的服务精神和意识等职业素养,同时要有较强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行动能力。针对目前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官僚化思想严重、官本位意识浓重、服务意识差、动手实践能力低等现状,有必要在课程设置中加入公共事业管理者职业素养教育和实践培训的相关内容。我校这一专业所设置课程中除了政治理论部分几乎没有涉及到专门体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价值理念和职业素养的课程,也没有针对公共事业管理的专题讲座,更没有先进的实训条件,如模拟电子政务平台,案例分析教室,自己的实训基地等。学生很难从课程的学习中找到这一专业的归属感,更体会不到作为一名公共事业管理者神圣的责任感。结果导致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缺乏动力和信心,专业思想淡化。1.3课程设置与其它管理类课程之间存在壁垒,没有形成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我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都是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经过改革而来的,任课教师也是原来专业的教师转型而来。不少教师对本专业部分课程的教学、方案实施、专业发展方向缺乏了解,对这一专业课题研究不够深入,在实际的教学中只是注重课本知识的灌输,甚至是一个教师教授多门毫无相关的课程,造成了任课教师“样样通、样样不精”局面。公共事业管理这一专业领域的宽广性决定了课程内容在覆盖面上与其他学院的单一类管理专业的课程有部分的重合(下表),但我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与其他学院管理专业主要课程对照表课程学院与专业行政学管理学社会心理学行政法人力资源管理社区管理社会统计学教科院(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法政学院(行政管理)经济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社会民俗(文化管理)(注:所用教材章节与内容相似或一致即为重复课程)校在课程安排上没有利用好这一特点,学院之间各自为家,没有利用彼此间的优势课程,没有优化课程之间、学院之间的教学资源,没有实现优势互补、文理渗透,最终的结果就是所开这一专业的学院是“什么都有、什么都不深、什么都不精”。1.4课程内容不能满足就业需要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还是以“本色”教育为主,大部分课程都是以事业单位及公共组织的就业或者以考研为导向。但在近几年的实际就业中,随着公务员报考压力的增加以及事业单位的改革,大部分学生把就业目标转向了企业。以吉林师范大学为例(下表),这一专业有近60%的毕业生选择在企业中就业,而考取公务员的人数不到毕业总人数的2%。这就要求在公共事业管理在课程设置中要兼顾在企业工作的这部分学生的需要。本人通过与企业负责人座谈的方式了解到,现在企业中最缺少的不是技术员,而是具有一定的管理基础知识和过硬的文字写作功底的中层管理人员,同时还要有丰富的礼仪文化知识。而我校的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课程中几乎没有涉及到上述内容,个别课程只是在校任吉林师范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05200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届别毕业人数读研人数公务员人数企业人数已签人数待签人数签约率/%200561203556591.82006755143641185.32007696240571282.62008626238491379.3合计26719515622641比例/%1007.11.958.684.515.4(资料来源:姜海滨,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困境与出路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2):95)选课中涉及到,但大部分学生没有选择或者是为了完成学分要求而选修,没有认真对待。结合本人实习的经历,感觉文字写作能力和礼仪文化知识等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我校在课程设置上没有注重这一方面能力的提高。2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优化的对策及建议2.1制定融入地方特色课程的培养方案公共事业具有公共性服务性,这一专业的人才绝大多数都是服务于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所以在课程设置上除了那些“大众”的综合性的国家课程外,还要考虑到我区在科教、文化、卫生、社会保险、民族事务等方面的特点,并结合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治区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事业单位以及非政府公共组织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来开设一些针对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公共事业发展情况的地方性特色专业课程。近年来,我区草原牧区的变化发展迅猛,同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出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那么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如草原牧区管理这类课程;我区的文化事业发展以及公共组织的方针政策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性,所以应该设置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公共事业的方针政策及制度等方面的课程,使这一专业的适用性能够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实现“学科特色化、课程多样化、服务本地化”。2.2开设职业素养教育和职业技能实践课程公共事业管理所需要的是综合化的“通才”,这一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知识、智慧、技能的有机结合,还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所以在课程的设置上不能仅仅去追求效率与规模,还要注重维护和坚持公民社会自由、承担社会责任、改善公众生活质量、增进社会公益等职业素养类的课程。4如介绍公务员行为规范的课程和讲座,或者组织参与政府的公益性活动,要不断地将服务公众、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成学生的主流意识。这样才能树立公共事业管理者神圣的职业伦理。除此之外,还要加大实践教育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完善现有条件,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供优良环境,学校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如在校内建立模拟电子政务教室,公共案例分析教室等。在校外,我们 “复制”师范类专业与学校建立实习基地的模式,加强与政府、社会公共事业单位的沟通合作,或者在各类大中型企业和社区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等,如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的部分专业就与内蒙古巨鼎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实习合作协议。这样使学生的理论和实际结合,进一步强化他们知识面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激发思维创新等,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2.3优化教学资源,打通学院之间壁垒要不断地完善学校选课系统,要抓住“管理类的许多课程是相通的”这一特性,5实现在各学院之间进行课程的选择配置。现在我们各学院之间只相互承认任选课的学分,所以有必要把这个范围扩大到限选课或必修课,这样更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挥各学院的专业研究优势;或者在各个学院之间互相聘请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来担任本学院相关课程的讲授。这样各个学院的教学资源可以优势互补,取其所长、避己之短。如教育科学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行政学和行政法课程,这两门课程的教学优势在法政学院,应该由法政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老师来教授,教育科学学院的老师则负责教育管理科学方面的研究;类似的还有像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应该安排在经济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内。这样既节省了学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又能使老师做到“术业有专攻”和学生学习到真正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4以就业为导向,开设“优化专业环境”的课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的具有全面管理能力的复合型现代化人才,作为一名公共事业的管理者,不仅需要有总体上的组织、协调、控制等基本能力,还要有丰富的社会文化、人文礼仪等多方面的知识。所以,我校在这一专业课程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前的就业形势和企业对人才要求的变化,要安排有利于业务方向发展的时事性课程,如介绍事业单位改革的相关课程,让学生能及时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不断地激发其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更好地适应当前公共组织和事业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同时,要把公文写作、文秘、专业英语,礼仪等课程列入专业课之中,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代企业的用人要求,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能力。总之,我校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要明确科学发展的思路,了解我国及我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社会的现实情况,审视本校特点,因地制宜地建设具有我区和我校特色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保证专业发展的适应性和全面性,所培养的人才既能服务于我国的公共事业的发展,又能适应我区少数民族公共事业发展的特点,真正体现“宽口径、厚基础、有特色”的专业课程建设思想。致 谢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和障碍,都在老师的帮助下得以解决。特别感谢#老师的悉心指导,从论文的选题到论文材料的收集、撰写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于老师悉心的指导和帮助,在此特致以深深的感谢;同时,感谢所有任课老师在这四年来对我的教育教诲,没有你们的教育与培养,这篇论文也不可能完成,我向所有的老师表达深深的敬意和无以言表的感谢。参考文献1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崔运武,以专业基本课程建设为核心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8,(7) 3朱海伦,谢捷琼,江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嘉兴教育学院学报,(2002)01-0075-034刘卫,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探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06-0058-03 5余敏江,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及其出路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01-0008-04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ourse set Of Public Utility Management In Our SchoolEducation science college level for the specialty of public enterprises Summary: Public Administration Major in my school is a continuous explor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growing professional. And there are still many gaps in curriculum. We analyze the shortcomings and problems of the School of Public Service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from content, teaching resources utilization, employment needs. 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hrough inspection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how to optimize the future of public utilitie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Key words: Public service management, curriculum setting, course construction

    注意事项

    本文(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