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北山煤矿90万吨新井通风与安全设计(含全套CAD图纸).doc

    • 资源ID:4023329       资源大小:4.61MB        全文页数:14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北山煤矿90万吨新井通风与安全设计(含全套CAD图纸).doc

    一般部分全套CAD图纸,联系153893706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1.1 矿区概述1.1.1 交通位置矿井位于晋中市榆次区北约18km处,行政区划隶属于乌金山镇。该矿南至榆次火车站约19km,西至鸣李火车站17km,西北距太原市20km,榆罕公路从矿井西北外围经过,矿井内有公路直通榆次区,交通较为便利。 1.1.2地形地貌井田位于沁水煤田东北边缘,地处中低山地带。沟谷纵横;地形极其复杂。最高点位于矿区黑沙沟北部之东梁,海拔标同为1309.32m,最低点位于杜家山村北,海拔标高为980.00m,最大相对高程329.32m。1.1.3. 矿区气候条件矿区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春干旱、多风、少雨(雪),夏秋雨水较多,雨季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年平均降雨量为410.40毫m,年平均蒸发量为1598.42mm。年平均地面最高温度31.2,年平均地面最低温度1.6。霜冻期一般为头年10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旬,无霜期180天左右,最大冻土深度90cm。风速最大10级,平均8级以上大风日数约26天。根据山西省工程抗震设防烈度图榆次区属度区。1.1.4矿区经济概况本区以农业为主,其次为开采业、制造业。煤炭工业在当地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适度发展煤炭工业为繁荣地区经济发挥重要的作用。矿井建设所需的建材,如砖瓦、水泥、石料、砂子等当地可以满足供应,钢材、木材需由外地调进。1.1.5现有水源、电源情况(一)水源条件根据现有资料和矿井生产能力以及矿井用水特点,本设计水源采用井下排水和深井供水相结合。矿井升级改造后,预计井下正常涌水量为50m3/d,经处理后可作为地面及井下生产和消防水源。在工业场地有一眼深井,日涌水量600m3,作为矿井生活和消防水源。因此矿井供水有保障。(二)电源条件矿井扩建后,在矿井地面新设35kV变电站一座,装机容量为2×3150kVA。本矿两回35kV电源,一回引自峪口35kV变电站,另一回引自北郊110KV变电站的35kV母线,送电距离分别为6km和14km。1.2 井田地质特征1.2.1地质构造及煤层(一) 地层及地质构造1地层井田内出露有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地层。井田内赋存的地层主要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及第四系地层。据山西煤田地质勘探一队山西省榆次北山煤矿详查勘探地质报告说明书,结合矿井生产的地质资料,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中奥陶统峰峰组(O2f)本组地层区内没有出露,仅4个钻孔(1号、8号、9号、12号)揭露该组地层,揭露厚度为5.27m-41.39m。岩性为深灰色石灰岩,致密坚硬,裂隙普遍发育,大多被方解石脉充填,含星散状黄铁矿,在该组侵蚀面上岩石颜色多为褐色、黄色。2)中石炭统本溪组(C2b)本组地层岩性下部为铝土质泥岩及灰黑色泥岩,含星散状黄铁矿,上部为灰黑色泥岩及一层海相石灰岩,深灰色,质纯,性脆,具裂隙,充填方解石脉,厚度在1.50m-2.10m之间,平均1.78m。泥岩中多含化石,本组地层厚12.15m-30.35m,平均厚22.05m,厚度变化大致为东西两边薄,中间厚的趋势,本组与下伏奥陶系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3)上石炭统太原组(C3t)该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的沉积地层,岩性主要为四层石灰岩或泥灰岩、泥岩、砂岩及煤层所组成,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地层厚度31.21-195.05m,平均厚度为101.17m,总体呈西厚东薄的趋势,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根据沉积特征,本组可划分为上、中、下三段,现分述如下:(1)下段(C3t1):从K1砂岩底界到K2石灰岩底,厚度平均为56.73m。岩性主要为砂岩、泥岩及灰岩等,发育有15、15下号两层煤,稳定可采,是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由下至上各岩层分述如下:K1砂岩:灰色中砂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含云母碎片,局部为细砂岩。厚度在0.55m-11.55m之间,平均为5.47m。整合接触于本溪组地层之上。泥岩、砂质泥岩:主要为黑色泥岩或砂质泥岩,含植物化石,夹炭质泥岩及不可采煤线,煤线附近为中砂岩,顶部为粉砂岩。厚度在5.20m-14.98m,平均为11.27m。砂岩、灰岩:主要由灰、深灰色砂岩组成。从下至上颗粒逐渐变细,局部为灰色石灰岩。厚度在0.60m-21.10m之间,平均为6.04m。泥岩、砂质泥岩:灰黑色泥岩及砂质泥岩,夹煤线均为不可采,上部局部相变为细砂岩。含有16号煤层,厚度为0.54m。15下号煤:黑色,含1层夹矸,为稳定可采煤层。厚度在1.21m-2.53m之间,平均为1.81m。泥岩:黑色,位于15号和15下号之间,局部相变为砂质泥岩或细砂岩及炭质泥岩。厚度在1.89m-16.09m之间,平均为6.05m。15号煤:黑色,玻璃光泽,条带状,层状构造含1-2层夹矸。厚度在3.27m-5.24m之间,平均为4.33m。(2)中段(C3t2):从K2石灰岩底至K4石灰岩顶,厚度平均为28.01m,岩性主要为深灰色石灰岩、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中细粒砂岩等,含有13号可采煤层,发育有零星不可采煤层。K2石灰岩:深灰色,致密块状,质硬裂隙较发育,充填方解石脉,局部含黄铁矿,为15号煤层的直接顶板。厚度在1.03m-2.76m之间,平均为1.82m。泥岩:灰黑,黑色泥岩及砂质泥岩,致密块状,质较硬,含植物化石。厚度在2.54m-9.62m间,平均为6.17m。中砂岩:灰色,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分选性中等,含植物化石,局部相变为细砂岩,夹薄层炭质泥岩。厚度在0m-10.45m之间,平均为6.70m。泥岩:黑色泥岩及砂质泥岩,顶部局部相变为细砂岩。厚度在0m-6.08m之间,平均为4.22m。K3石灰岩:灰、灰黑色,性脆,致密坚硬,含少量动物化石,局部夹泥岩及泥灰岩。厚度在0.82m-5.48m之间,平均为2.38m。泥岩:灰黑,黑色,含铁质结核及植物化石,断口贝壳状。厚度在0.40m-6.05m之间,平均为2.72m。13号煤:黑色,污手。厚度在0.62m-1.20m之间,平均0.82m。K4灰岩:灰、深灰色,致密坚硬,具裂隙充填方解石脉,含动物化石。厚度在1.65m-4.69m之间,平均3.18m。(3)上段(C3t3):从K4灰岩顶至K7砂岩底,厚度平均为16.43m,岩性主要为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含有12号局部可采煤层。泥岩:灰黑色泥岩及砂质泥岩,分别在局部夹炭质泥岩,细砂岩。厚度在3.43m-17.10m之间,平均为10.27m。12号煤:黑色,局部相变为炭质泥岩,含1-2层夹矸。厚度在0m-2.72m之间,平均为0.75m。泥灰岩:灰、灰黑色,质硬性脆,裂隙发育,充填方解石脉,含黄铁矿小颗粒及动物化石。厚度在0m-5.63m之间,平均为2.75m。泥岩:灰黑色泥岩及砂质泥岩,致密性脆,含黄铁矿。厚度在0m-5.80m之间,平均2.66m。4)下二叠统山西组(P1s)该组为一套以中、细粒碎屑岩沉积为主的陆相含煤沉积建造,是井田内又一主要含煤地层,岩性上部以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薄层砂岩,下部以灰白色砂岩为主;本组中含有4、5、6、7号煤层,4、5、7号煤层不可采。6号煤层较稳定,大部可采,是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之一。K7为底界砂岩,厚4m左右,岩性为灰色中-细粒砂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本组地层厚度66.07m-91.90m,平均为76.48m。由下至上分层叙述如下:K7砂岩、泥岩:岩芯以粗粒砂岩为主,有时含砾,成份以石英为主,钙质胶结,斜层理发育,上下部有时细、中粒砂岩发育,中部,局部发育6、7号煤层,其中K7砂岩厚度在2.13m-5.06m之间,平均3.96m。6号煤层厚度在0m-2.94m之间,平均为0.90m。7号煤层厚度在0m-1.35m之间,平均为0.37m。泥岩、砂岩:以灰、灰黑色泥岩为主,上部多夹1-2层细、中粒砂岩;中下部夹1-3层不稳定煤层,下部有时夹中、细粒砂岩。5)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P1x)按岩性特征分为上、下两段:(1)下段(P1x1)K8至K9砂岩底,平均厚66.48m。上部主要由灰、灰白、灰黑色泥岩夹中-细粒砂岩及不稳定薄煤线组成。底界K8为灰、灰白色中厚层状中粒砂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厚度变化较大,与下伏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地层整合接触。由下至上分层叙述如下:砂岩:灰、灰白色中砂岩,成份以石英为主,局部相变为细砂岩。厚度在1.10m-14.47m之间,平均为5.95m。泥岩:灰黑色,致密块状,性脆,含植物化石,局部夹细砂岩,砂质泥岩及炭质泥岩。厚度在5.43-29.18m之间,平均为20.51m。砂岩:区内西部为灰色中粒砂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斜层理较发育,东部相变为深灰色细砂岩,成份以石英为主。厚度在2.50m-9.70m之间,平均为4.86m。泥岩、粉砂岩:岩层在区内有相变现象,东部为泥岩相,仅个别地段夹薄层细砂岩及粉砂岩,西部为泥岩和砂岩交替出现。(2)上段(P1x2)本段厚度为95.03m。主要岩性为灰黄、灰白、灰绿色砂质泥岩和粗-细粒砂岩,底界K9砂岩为黄绿色厚层状中-粗粒砂岩,厚8.94m,顶部为灰绿色、黄绿色夹紫红色的铝质泥岩,含铁质鲕粒(俗称桃花泥岩),层位较稳定,特征明显,是上、下石盒子组分界辅助标志层。K9砂岩:以细砂岩为主,局部为中、粗砂岩。厚度在4.13m-17.23之间,平均为8.94m。泥岩:灰、灰黄色泥岩或砂质泥岩,具裂隙,局部夹细砂岩。厚度在1.25m-26.53m之间,平均为11.52m。砂岩:黄绿、灰色中砂岩或细砂岩,质较硬,成份以石英为主,含云母碎片及暗色矿物,钙质胶结,分选性,磨园度均差。厚度在0.90m-24.01m之间,平均为11.95m。泥岩:灰黄、灰黑色,细腻。有滑感,局部夹砂质泥岩。厚度在1.10m-19.92m之间,平均为6.25m。砂岩:灰白、灰绿色砂岩,上部中砂岩下部粗砂岩成份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分选性,磨园度较差。厚度在11.87m-18.62m之间,平均为15.11m。泥岩:灰绿、黄绿、紫红色泥岩,局部相变为砂质泥岩,夹粉砂岩及细砂岩薄层。厚度在28.71m-70.10m之间,平均为41.26m。6)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该组以灰黄色、黄绿色砂岩、泥岩、紫红色砂岩、砂质泥岩组成,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区内揭露最大厚度131.18m。由下至上各岩层分述如下:中砂岩:黄色,厚层状中粒砂岩。厚度在5.90m左右。泥岩:黄绿、紫红色泥岩,夹中细粒砂岩。厚度在5.50m左右。细砂岩:黄色细砂岩。厚度在5.00m左右。泥岩:黄绿、紫红色泥岩。厚度在10.94m左右。细砂岩:灰白、浅黄绿色厚层砂岩。厚度在6.70m左右。泥岩:黄绿、紫红色,夹粉砂岩,厚度在6.15m左右。细砂岩:黄绿色细砂岩。厚度在7.50m左右。泥岩:主要为杂色泥岩,夹细、粉砂岩,中部有20cm淡水灰岩。厚度在36.32m左右。中砂岩:灰白色,厚层状中砂岩。厚度在2.00m左右。泥岩:紫红色、黄色泥岩。厚度在13.54m左右。砂岩:灰白色、黄绿色,含砾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厚度在9.70m左右。粉砂岩:黄色粉砂岩。厚度在1.54m左右。泥岩:黄色、灰色及灰紫色泥岩。厚度在13.34m左右。泥岩、砂砾岩:底部为灰、白色、厚层状含砾石英砂岩,其上为紫红色泥岩(未见顶)厚度在7.02m左右。7)第四系(Q)覆盖于不同时代地层之上。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岩性主要为灰黄色亚砂土、亚粘土组成,垂直节理发育,出露厚度为0m-22.12m。平均厚度为6.00m。2地质构造本区位于山西地台中部,沁水坳陷的西北边缘,地处太原东山背斜西南倾伏端的南翼与晋中新断陷接壤部位。区内无古老地层出露和火成岩活动。区域构造以断裂为主,褶曲次之,总体上为一走向近东西向,向南倾斜的单斜构造,北山地区的一系列NNE向断层构成山前断裂带,对西北部低山区和东南部丘陵区之形成起控制作用。井田地层总体呈现为走向近东西或北东-南西向,倾向南或南东的单斜构造,倾角一般为3°-15°,局部因受构造影响,倾角略有增大。其上发育有宽缓的小型波状起伏,断层和陷落柱发育。1)褶曲区内褶皱构造不甚发育,多为延展长度不大,波状起伏的小褶曲。2)断层区内断层构造较为发育,共发现大小断层9条,有些小断层为大断层之派生。北部和西部地段断层方向近东西或北东东,南部和东南部地段为走向北东东-北东。皆为正断层,断层倾向南或南东向为主,形成北高南低的构造阶梯,断层规模一般较小,一般延伸长度500m-900m,最大者达3000m,落差一般4m-10m,最大者达55m,各断裂情况见附表1-2-1(断层统计表)。3)陷落柱(群)区内陷落柱也较为发育,初步追索查明的有8个,多为椭园形,详见表1-2-2陷落柱统计一览表。表1-2-1 断层统计表编号性质延伸长度(m)产状落差(m)断层描述走向倾向倾角F1正断层550EWN70°5北盘下降,南盘上升F2正断层380EWS70°6南盘下降,北盘上升F3正断层1100近EWS72°12北盘上升,南盘下降F4正断层700N80ESE80°6北盘上升,南盘下降,断距西小东大F5正断层500EWS70°4北盘上升,南盘下降F6正断层4000N70E-N45ESE67°34-55断层线形状不规则,在靠近西部有一拐折,北盘上升南盘下降,断距西小东大F7正断层3800N70E-N45ESE70°20-54断层线形状不规则,在靠近西部有一拐折,北盘上升南盘下降,断距西小东大F8正断层900近东西向南75°6北盘上升南盘下降F9正断层3000N60ESE76°50北盘上升南盘下降表1-2-2 陷落柱统一览表编号位置形状陷落柱范围相互关系X1井田北西部椭圆长轴200m短轴100mX2井田北东部椭圆长轴200m短轴80mX3井田北东部椭圆长轴150m短轴110mX4井田东部椭圆长轴260m短轴200mX5井田中部园形长轴30m短轴25mX6井田中部园形长轴50m短轴45mX7井田中部园形长轴50m短轴47mX8井田西部椭圆形长轴400m短轴300m4)岩浆岩井田内未发现岩浆岩,不作评述。综上所述,本井田构造属二类中等构造。(二)煤层1)含煤性井田内煤层发育比较齐全,含煤地层总厚177.65m,含煤9层,煤层总厚度9.94m,含煤系数5.6%。其中太原组厚76.48m,含煤4层,煤层总厚度1.67m,含煤系数2.2%。两个含煤组共含煤9层,其中全井田可采(或大部可采)煤层4层,即6号、13号、15号、15下号。现将太原组、山西组含煤组的情况分述如下:(1)太原组(C3t)含煤性该组地层平均厚度为101.17m,含煤5层,其分布特征结合钻探资料自下而上为:最下部为一层煤层(因不稳定、不可采而未编号),向上依次为16、15下、15、13、12号煤层,15下和15号煤层为区内主要稳定可采煤层,13号煤层为全区较稳定大部可采煤层,16号煤层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局部相变为炭质泥岩,本组煤层平均总厚度为8.25m,含煤系数为8.2%,可采厚度为6.96m。(2)山西组(P1s)含煤性本组地层平均厚度为76.48m,含有4、5、6、7号四层煤,其中6号煤层为较稳定大部可采煤层,其余煤层均不可采煤层。本组煤层平均总厚度为1.69m,含煤系数2.2%,可采厚度0.90m。2)可采煤层(1)6号煤层该煤层位于山西组中下部,较稳定,区内东部发育,厚度0m-2.94m,平均厚度0.90m,含1-2层夹矸,为较稳定大部可采煤层,其顶板岩性为中细粒砂岩,伪顶为泥岩或砂质泥岩。(2)13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上部,煤层厚度.62m-1.20m,平均0.82m,不含夹矸,为较稳定,大部可采,顶板为K4石灰岩,底板为泥岩。(3)15号煤层该煤层位于太原组中下部,是区内最主要的稳定、可采煤层,且与13号煤层间距一般在10.50m-28.73m,平均24.01m,煤层厚度一般为3.27m-5.24m,平均厚度4.33m,含2-3层夹矸,夹矸厚度一般为0.23m-0.46m,顶板为全区发育稳定的K2石灰岩,底板为泥岩或砂质泥岩。(4)15下号煤层该煤层位于太原组中下部,也是全区稳定可采的主要煤层。在西部与15号煤层部距变小,东部稍大,一般为1.89m-16.09m,平均6.05m。煤层厚度1.21m-2.53m,平均1.81m,东部一含夹矸,西部含1-2层夹矸,顶、底板岩性为泥岩或砂质泥岩。各煤层情况详见1-2-3。 表1-2-3 煤层情况统计表地层单位煤层编号厚度(m)间距(m)稳定性可采程度备注最小-最大平均最小-最大平均山西组(P1s)40-0.500.13不稳定不可采0.76-6.012.9750-0.550.29不稳定不可采20.47-24.5421.8760-2.940.90较稳定大部可采2.47-5.524.3570-1.350.37不稳定零星可采33.40-37.3735.07太原组(C3t)120-2.720.75不稳定局部可采5.06-21.7712.16130.62-1.200.82较稳定大部可采10.50-28.7324.01153.27-5.244.33稳定全区可采1.89-16.096.0515下1.21-2.531.81稳定全区可采7.52-15.3413.12160-0.630.54不稳定不可采1.2.2水文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地表水本区大部为二叠系砂岩,泥岩裸露,风化裂隙比较发育,大部分降水可通过上述裂隙渗入补给地下水。2)井田构造水文地质特征井田地层走向北东西南,倾向西北的单斜构造,倾角为5°。由于阳坡挠曲顺走向从井田内通过,使西北翼地层倾角变大到510°,个别地段达15°,基本上还保持单斜构造的形态,地下水的流向为从东南向西北。由于阳坡挠曲的作用,使其岩层产生不同程度的裂隙,使上覆地层的水向下覆地层渗透。西翼地层含水丰富,区内无断层。3)岩性特征及含、隔水性(1)奥陶系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层井田内没有出露,属埋藏型,含水层岩性主要以石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一般情况下奥陶系中统上、下马家沟组岩溶发育,富水性强,峰峰组灰岩富水性相对较弱。据山西省榆次北山煤矿详查勘探区地质报告说明书中数据,奥灰水水位在+810m左右,上、下马家沟组单井涌量约500-2000t/d。水质类型一般为HCO2型,矿化度0.2-0.5g/l。(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碎屑岩类夹碳酸岩类岩溶裂隙及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含水层主要是太原组的三层灰岩及山西组的砂岩,灰岩总厚度平均为7.38m,灰岩裂隙、溶隙较发育,富水性好,山西组砂岩富水性稍差。山西组和太原组混合抽水结果:单位涌水量Q=0.126L/s.m,渗透系数K=0.2285m/d,水质类型属H·S-C·N·M型,矿化度0.56g/L。(3)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及上统上石盒子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井田内保存不全,含水层以中-粗粒砂岩为主,厚度较大,但区内变化大,补给条件差,富水性也较弱,泉流量为5m3/d,抽水试验结果:单位涌水量Q=0.040L/s.m,渗透系数K=0.1069m/d,水质类型属H·S-C·M·N型,矿化度0.55g/L。(4)第四系上更新统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井田内有零星出露,含水层主要是底部半胶结状的砾石层,由于出露较高,连续性差,很少有泉水形成,民井取水量也小于10m3/d,富水性极弱。井田内主要隔水层是本溪组隔水层,是一套以泥岩、粘土岩为主夹砂岩、灰岩和铁铝岩的地层,厚度为22.05m左右,隔水性能好,是太原组与奥陶系之间的重要隔水层。4)井田充水因素分析各含水层的富水性以奥灰岩溶含水层为最强,其余依次为上石盒子组、太原组、下石盒子组、第四系、山西组。各含水层水位均不相同。太原组、山西组含水层为直接充水含水层。本矿井充水因素主要为砂岩裂隙水。由于各含水层水量有限,只要正常抽排,一般不会发生水害事故。另外,目前井田西北部、中部已经形成一定范围的采空区,且岩层倾向于本井田南西部,这样,采空积水势必为矿井造成隐患,所以煤矿应加强采空区的密闭工作和监测工作。为防止大气降水的影响,还应在井田附近构筑防洪坝,以防雨季来临时,洪水涌入坑道造成水害。5)矿井涌水量15号煤层涌水量包括K2、K3、K4三层灰岩岩溶裂隙水和采空积水。采用富水系数法预算矿井涌水量。目前矿井生产能力210kt/a,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2m3/d,最大涌水量为40m3/d;当达到整合后的900kt/a生产能力时,预计矿井正常涌水量为50m3/d,最大涌水量为170m3/d。其他可采煤层皆处于15号煤层上部,所处位置相对较高,除雨季外,一般正常开采,进入有利于富水的构造发育地带,涌水量还会增加,希慎重即可。1.2.3其它开采技术条件1)工作地质岩组划分及特征1992年,该矿取15号煤层面板样送山西省煤田地质研究所进行物理力学试验,结果为岩石单向抗压强度为61.7MPa,单向抗拉强度为1.95MPa,抗剪强度为7.87MPa。根据普氏硬度系数将井田内顶板分为五类:一类:石灰岩;二类:中砂岩;三类:细砂岩、粉砂岩;四类:砂质泥岩;五类:泥泥、炭质泥岩、粘土岩。6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中下部,常有0.2-0.3m泥岩伪顶;直接顶板砂质泥岩,厚度一般在1.00m左右,煤层老顶为灰黑色泥岩,厚度一般为22m左右,煤层底板为泥岩,遇水膨胀而底鼓,不易管理。13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中部,常有0.2-0.3泥岩伪顶,煤层老顶为石灰岩(K4),老顶为3m左右的灰岩;煤层底板为泥岩,遇水膨胀而底鼓,不易管理。15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中下部,常有0.2-0.4泥岩伪顶,煤层老顶为石灰岩(K2),平均厚度1.82m,致密、坚硬,伪顶为0.2-0.4m泥岩,遇水膨胀而底鼓,不易管理。1992年,该矿取15号煤层顶板样送山西省煤田地质研究所进行物理力学试验,结果为岩石单向抗压强度为61.7MPa,单向抗拉强度为1.95MPa,抗剪强度为7.87MPa。15下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煤层顶板为泥岩,一般厚3-7m;煤层底板为泥岩,一般厚10m左右。均不易管理。2)瓦斯根据榆次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榆安监规200602号文,关于晋中市2005年395对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及印发晋中市两高矿井名单的通知,文件中北山煤矿2005年度相对瓦斯涌出量为8.23m3/t,绝对瓦期涌出量为3.9m3/min;CO2相对涌出量为3.25m3/t,绝对涌出量为1.54m3/min。另据开采15号煤层的长条堰、海底岭等煤矿井下瓦斯含量测定,一般在0.15%-0.7%之间,含量不大,但据了解长条堰煤矿1983年曾发生过瓦斯燃烧,左付煤矿在古窑回采时于1983年6月亦曾发生瓦斯爆炸,还须今后引起注意。3)煤尘爆炸性及煤的自燃发火性本矿于2006年5月采集井下15号煤层煤样,由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进行了煤尘爆炸性和煤的自燃发火倾向实验,实验结果为15号煤层煤尘火焰长度为20mm,岩粉用量为40%,煤尘具有爆炸性。煤吸氧量为1.0257cm3/g,自燃发火等级均为级,属不易自燃煤层。另根据测试结果,本矿15下号、6号、13号煤层均为有煤尘爆炸性的煤层,自燃等级分别为I、III、I级,即自燃、不易自燃和自燃煤层。4)地温地压根据山西省榆次北山煤矿详查勘探区地质报告说明书中的资料,各孔近似井温梯度平均为0.62属地温正常区,地压也无异常现象。1.2.4煤质1)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井田内各可采煤层均为黑色,条痕色为黑褐色或棕褐色,玻璃光泽,粉末状为主,块状次之,参差状或阶梯状断口,硬度中等,具条带状结构,宏观煤岩类型为光亮型煤,变质程度为贫煤。6号煤为黑色粉末状,条痕色为黑褐色,玻璃光泽,硬度一般为1-3,有一定的韧性,参差状断口,体积质量一般为1.38t/m3。内生裂隙较发育。以镜煤为主,其次为暗煤,丝炭少量,宏观煤岩类型多为半暗型、暗淡型较少。煤层主要为条带状、线理状结构,层状构造为主,块状构造次之。13号煤为黑色粉末状,条痕色为黑褐色,玻璃光泽,硬度一般为2-3,有一定的韧性,贝壳状、参差状断口,体积质量一般为1.40t/m3。内生裂隙发育。以亮煤为主,其次为镜煤、暗煤,丝炭少量,宏观煤岩类型多为半亮型、半暗型、暗淡型较少。煤层主要为条带状、线理状结构,层状构造为主,块状构造次之。15号煤为黑色、污手,粉末状,条痕色为黑褐色,玻璃光泽,硬度一般为2-3,有一定的韧性,贝壳状、参差状断口,体积质量一般为1.40t/m3。比重比体积质量稍大,内生裂隙发育。以亮煤为主,其次为镜煤、暗煤,丝炭少量,宏观煤岩类型多为半亮型、光亮型、半暗型、暗淡型较少。煤层主要为条带状、线理状结构,层状构造为主,块状构造次之。15下号煤为黑色粉末状为主,由暗淡煤和亮煤组成,呈玻璃光泽,性脆,易碎,参差状断口,硬度中等,体积质量一般为1.57t/m3,含黄铁矿结核。据北山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煤岩鉴定成果知,煤的显微煤岩组分在有机组分中以镜质组为主,镜质组主要是均质镜质体和基质镜质体,有少量胶质镜质体,丝质组以氧化丝质体为主,在无机组分中,各层煤均以粘土类为主,硫化物次之。2)化学特征、工艺性能6号煤:原煤水分(Mad)0.10%-0.76%,平均为0.45%;灰分(Ad)21.74%-21.76%,平均21.75%;挥发分(Vdaf)11.34%-23.88%,平均为16.42%;全硫(St.d)0.51%-1.77%,平均1.05%;发热量(Qgr.d)为16.22-26.07MJ/kg,平均为22.72MJ/kg。浮煤水分(Mad)为0.32%;灰分(Ad)7.51%;挥发分(Vdaf)11.82%;全硫(St.d)0.54%。为中灰、中硫、中热值贫煤。13号煤:原煤水分(Mad)0.34%-1.59%,平均为0.70%;灰分(Ad)9.33%-26.76%,平均18.27%,;挥发分(Vdaf)13.43%-23.96%,平均为16.72%;全硫(St.d)0.38%-2.25%,平均1.32%;发热量(Qgr.d)为12.93-33.40MJ/kg,平均为25.62MJ/kg。浮煤水分(Mad)0.71%-1.58%,平均为1.15%;灰分(Ad)4.07%-4.55%,平均4.31%;挥发分(Vdaf)13.64%-15.97%,平均为14.81%;全硫(St.d)0.81%。为中灰、中硫、高发热值贫煤。15号煤:原煤水分(Mad)0.38%-2.59%,平均为0.79%;灰分(Ad)15.52%-35.62%,平均21.40%;挥发分(Vdaf)13.08%-16.00%,平均为13.99%;全硫(St.d)0.86%-3.27%,平均2.29%;发热量(Qgr.d)为21.05-30.55MJ/kg,平均为27.62MJ/kg。浮煤水分(Mad)0.42%-1.40%,平均为0.78%;灰分(Ad)3.87%-10.52%,平均8.08%;挥发分(Vdaf)11.39%-13.95%,平均为12.75%;全硫(St.d)0.70%-2.15%,平均1.50%。为中灰、中高硫、高发热值贫煤。2003年12月30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对榆次北山煤矿15号原煤进行了检测化验,原煤灰分(Ad)16.06%;水分(Mad)0.89%;挥发分(Vdaf)12.51%;全硫(St.d)1.95%;焦渣特征(CRC)3;固定碳(Fc,d)73.43%。为中灰、中高硫贫煤。15下号煤:原煤水分(Mad)0.39%-2.30%,平均为0.79%;灰分(Ad)15.48%-30.46%,平均23.30%;挥发分(Vdaf)13.44%-21.70%,平均为17.65%;全硫(St.d)0.28%-4.14%,平均1.50%;发热量(Qgr.d)为14.47-30.21MJ/kg,平均为22.49MJ/kg。浮煤水分(Mad)0.54%-1.27%,平均为0.81%;灰分(Ad)3.83%-14.84%,平均7.65%;挥发分(Vdaf)11.32%-17.62%,平均为13.27%;全硫(St.d)0.46%-1.92%,平均1.22%。属中灰、低中硫、中热值贫煤。3)煤的风化和氧化井田内各煤层埋藏较浅,6号、13号煤层在井田北部及西北部有露头出露,风氧化带宽约30m,风氧化煤层为半暗型,呈粉末状,粒状结构,裂隙发育,仅可作为民用煤。4)煤质及工业用途评价根据煤炭质量分级GB/T15224-2004标准,山西组6号煤为中灰、中硫为主的贫煤,主要用作动力用煤。太原组煤层由于硫分含量高,适于动力用煤。若将15和15下煤经过洗选、脱灰、脱硫后,可作为高炉民喷吹用煤。目前本矿的煤主要作为动力用煤,少量民用。15号煤原煤灰分(Ad)小于24%,灰熔融性(ST)大于1300,热稳定性大于70%,而挥发分、硫稍高,抗碎强度较低,也可考虑作为合成氨用煤的配煤。煤灰的利用:根据各煤层的灰成分分析,可作为水泥原料,亦可作为灰砖的主要原料。1.2.5储量计算及井田勘探程度1)储量计算的范围和工业指标井田内批采煤层为6、13、15、15下号煤层,现开采15号煤层,本次工作对井田内6、13、15、15下号煤层资源/储量进行估算。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附录E表E.2规定执行,最低可采厚度:炼焦用煤为0.70m ,非炼焦用煤为0.80m;原煤最高灰分Ad为40%;最高硫分St.d为3%。由于本井田均为贫煤,故各煤层均采用0.8m为最低可采边界,对单点Ad虽大于40%,最高硫分St.d虽大于3%的也未分开计算。2)储量级别的划分本次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煤层,15、15下均为稳定可采煤层。6、13号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井田内构造属中等类型,按照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和煤、泥炭勘查规范,现将各煤层类别划分原则叙述如下:(1)6号煤层推测最低可采边界线,陷落柱边界线、断层边界线内推30-50m范围及井田北部全部圈定为(333)类资源储量范围,其余利用井田内的三个钻孔及东部外围的一个钻孔资料,圈定的(122b)类资源储量范围。(2)13号煤层尚未动用,且存在有最低可采边界线及断层,陷落柱构造,全部圈定为(333)类资源量范围。(3)15号煤层为现采煤层,采用800×800的线距及外推400m圈定探明的(111b)类资源/储量,其余为(122b)类资源/储量范围。断层两侧,陷落柱边界线外推30-50m圈定推测的(333)类资源量范围,乌金山森林公园下压覆的资源圈定为(2S11)类(2S22)类资源量范围。(4)15下号煤层本矿尚未采动,井田北西部采用800×800的线距圈定为(331)类资源量,外推800m圈定为(332)类资源量范围,井田南部利用3个钻孔圈定为(332)类资源量,其余范围及断层、陷落柱圈内均圈定为(333)类资源量范围。3)计算方法及有关参数的确定因煤层倾角小于15°,故采用水平投影的地质块段法。(1)面积:其面积直接在平面图上用微机求得。(2)估算厚度:各块段糨层资源储量估算厚度为块段内各工程点利用厚度的算术平均值。(夹矸0.05m时一律剔除)(3)视密度:根据本矿提供资料,11、13号煤层视密度分别为1.36t/m3和1.35t/m3。其资源/储量估算公式为:Q=S×M×D/10式中:Q资源储量,万t; S块段面积,k(m2); M块段内平均煤度,m; D视密度,t/m3。4)以往地质工作(1)1985-1992年山西省煤炭地质勘探二队对北山煤矿进行了详查勘探,并提交了山西省榆次市北山煤矿详查勘探区地质报告说明书。(2)1993年,山西煤田地质综合普查队在榆北普查区开展了1:1万航空地质测量工作,较系统划分了地层,对该区包括本井田的构造、矿井资源、煤炭开发等作了调查,于1994年底提交了该区榆北普查区1:10000航空地质测量报告。(3)2005年5月,山西地科勘罕有限公司编制了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北山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4)2006年5月,山西同地源地质矿产技术有限公司提交了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北山煤矿地质勘查报告。第二章 井田开拓2.1 井田境界及可采储量2.1.1井田境界根据2006年1月27日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办公室晋煤整合办核200614号文核准,整合后的晋中市榆次北山煤矿范围坐标如下:6号煤层井田范围由以下13个拐点坐标连线组成:点号XY点号XY1419158519654610241927001965461034192700196571504419211519657150541926001965850064191310196585007419050019657500841900001965650094189826196553001041910001965530011419100019654400124191400196541601341915851965416013、15、15下号煤层井田范围由以下16个拐点坐标连线组成:点号XY点号XY14192200196546102419270019654610341927001965750044192240196575005419260019658500641913101965850074190500196575008419000019656500941

    注意事项

    本文(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北山煤矿90万吨新井通风与安全设计(含全套CAD图纸).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