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宁波旅游文化论文(原稿).doc

    • 资源ID:4023315       资源大小:24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宁波旅游文化论文(原稿).doc

    浅论宁波市城郊佛教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佛教寺院,作为僧侣修行的场所,历来被视为佛门圣地灵境;佛教文化,作为流传两千年的文化之一,也使寺院成为人们心向往之的圣土。自古以来,“天下名山僧占多”,无论在自然生态抑或社会文化生态方面,佛教寺院都体现出一种和谐美,为世人展现出一幅生态和谐的画卷。然而在现代旅游业的冲击下,佛教文化遭受了巨大的冲击,纯净的佛教文化与旅游业似乎呈不兼容模式,本文从将两者良好结合方面入手,简要探讨了宁波都市旅游与城郊佛教文化的结合方法,试图寻找鱼和熊掌兼得之法。一、佛教文化与旅游佛教于两千多年前的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在隋唐时期基本完成了汉化过程,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它逐渐与中国本土的儒道两教相结合,无论是其寺院建构还是其思想都带有了浓厚的中国色彩,早已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它还留下了数量众多的佛教文化遗产,具体来说,不仅包括包括结构精美的佛教建筑,超凡脱俗的雕塑及壁画艺术,佛教经典及仪式等,同时还包括与佛教文化有关的诗词、书法和绘画等各种物质与非物质综合载体。佛教文化遗产不同于佛教,它并不要求人们信仰,但是往往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无论是在哪个时代都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慰藉及美感上的享受,且区别于宗教,它走出了寺院,早已渗透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中,成为了一种根植于中国人心中的精神。佛教文化的内涵及本质都决定了其对现代社会的人充满了吸引力。先不论数量庞大的香客,随着城市化节奏加快,生活在灯火酒绿的都市男女在繁杂的生活之余总会想过一段远离世俗,与世无争的生活,这时候除了千篇一律的农家乐,他们也往往自己驱车前往郊区或市中的梵寺,在那一方有限的净土中暂避凡尘。但是,佛教文化讲究抛却俗世杂念,追求清心寡欲的世界,因此即使做不到真的建寺于红尘之外,也必要“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那么现在这些处于繁华闹市中的寺院,究竟是应该恪守陈规晨钟暮鼓,还是应当面对现在的情况作出一定的变通呢?再来看中国的旅游。一般认为,旅游活动自古有之,大致是产生于人类原始社会末期。古代人类的旅行活动种类较多,如帝王巡游、宗教旅游、官员宦游及文人漫游等,但这些旅游活动大多带着除观赏景色,愉悦身心以外的目的,且将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路途上,尤其古代旅游中商人旅游占了绝大部分,这绝不能算现代意义的旅游,笔者认为,真正的旅游是要以愉悦身心为目的,寻求一种心理满足而前往某个地点游览观光的过程。我国的近代旅游业兴起较晚,以而以大众性、组织性、计划性以及盈利性为主要标志,这是市场经济产出的批量产品,随着都市人越来越厌倦城市快节奏生活及乡村旅游的兴盛,自助短程游往往成为在城市工作的人假期生活首选。宁波市内及市郊有许多寺院,如建筑极有特色的报国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天童寺,闹市中的七塔寺,都各有其特点,其文化也各具特色。这些寺院,都吸引了较多数量的游客,其中包括传统的香客,但相比起专门只为进香的香客,更多的是出于放松心情、游览风景或求学等各种原因前去游览参观,并顺便进香的散客。这些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香客,因为他们大部分并非善男信女。吸引这些游客的真正原因,并不仅在于寺院提供了一个可向神佛祈福的地点,而是其宣扬远避凡俗,追求净土的文化内涵,无论是杜甫的“花浓春寺静,竹细野池幽”,还是张乔的“瘦根盘地远,香吹入云清”,都表明佛寺给人提供的是一个静、幽、地远、云清的场所,它远离世俗,与世无争,处处都彰显着天人合一的思想,有着鸟语花香,梵音阵阵,在这里人们能祈福、能休憩,这才是佛教寺院真正吸引香客以外游客的原因所在。随着旅游与佛教关系的日益紧密,不少佛寺也开始了市场化进程,并美名其曰为“少林寺模式”,但是俗话说“画虎不成反类犬”,没有严格规划、开发与管理的佛寺旅游,只是市场经济的失败品而已,在佛寺内强迫游人买开光首饰,佛寺外众多的贩卖香烛的小贩,净土外商店无序竞争,完全破坏了其吸引旅游者的最初动机,也不禁让人怀疑,这吸引芸芸众生的“佛教文化”,究竟还存在与否?难道旅游业与佛教文化,没有共生之道吗?二、宁波佛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共生之法宗教文化旅游是旅游的一种,作为特殊的文化形态,它可以满足旅游者求知、求美、求奇的旅游动机,同时还能满足更深层次的情感需求。对于宗教旅游者中朝圣者来说,宗教文化是他们参与旅游的最重要因素。关于这点最有名的例子要数伊斯兰教的麦加朝觐。古兰经规定:凡能行此路程的人们,都应当因为安拉去巡礼天房。因此每年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成千上万的教徒都会聚集在圣城麦加,参加一年一度的朝觐。对于教徒来说,参加朝觐是他们主观意图,但在客观上他们是旅游者,为麦加的交通、住宿和餐饮带来了巨大的利润。这是旅游与文化结合得较好的例子。就国内来说将宗教文化与旅游结合的典型例子当数少林寺。寺庙给人的印象是青灯黄卷、古寺孤僧、山林苦修、空灵幽远,但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理念是“把少林寺当企业来经营”,一改佛教信徒归隐山林不问世事的旧形象,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的手段来实现发展。例如2006年3月,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访问少林寺,还一度想与少林武僧比武。在众多国际知名媒体的镜头前,少林武僧团为普京表演了24场绝技,惹来无数喝彩。虽然最后比武没有成功,但是一个大国总统对一个寺院的专程拜访却着实大大提高了少林寺的国际知名度,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佛教与武术的兴趣,当好奇心理达到一定程度转变为旅游动机时,宗教文化旅游也就形成了。另外,少林寺经营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文化传播公司两家全资公司,拥有一家素饼公司和禅茶公司;同时少林武僧团赴世界各地商演,并以舞台剧的形式包装少林功夫;2006年在少林寺举办河南卫视发起的为999对新人祈福的祈福会等等活动有力地推广了少林品牌,少林寺得以借助市场手段使佛家文化在俗世中广泛传播。通过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少林寺成为一个架构完备的集团化企业,旗下拥有专门的外联处、寺务处、少林寺网站等机构。这些商业化运作帮助少林寺传播了佛教文化,也极大地刺激了登封市的交通、餐饮、住宿等相关行业的旅游消费需求,据登封市旅游局数据统计,2005年登封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20万人次,其中,佛教圣地少林寺占150万人次,占登封旅游总人数的468 。登封市旅游总收入占该市GDP的13 ,在五大景区的12亿收入中,少林寺几近一半,成为最大赢家。到了2007年,仅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市各景区共接待中外游客近48万次,少林寺接待21万,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长11.3%,门票直接收入1300多万元。在这样的开发中,旅游业获益巨大,可以说是“佛教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但同时惹来巨大的质疑,在繁华的旅游活动中,佛教文化是否还在?19999元的一柱香,究竟是否能点燃佛祖的那一盏心灯? 先不论少林寺的开发方法是否得当,通过少林寺的实例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宗教旅游文化市场的潜力巨大,只要开发手段得当,一定能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以下以天童寺为例简要分析宁波佛教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方法。1、抓准市场定位宁波的寺庙众多,天童寺有“东南佛国”之称,但是其宗教旅游的光辉一直被普陀山掩盖。所以,宁波宗教旅游的市场潜力其实是有限的,其不可替代性较弱。比如,决定去“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的游客不会选择自家附近一座寺庙而放弃去少林寺,同样当北方的旅游者决定去佛教圣地朝拜时,他会选择去普陀山而不会是阿育王寺。所以,宁波宗教旅游的市场定位不宜好高骛远,分析其优缺点后,我们认为其市场人群应定位在浙江省内旅游者,以宁波本市和周边县市为主。在宁波的寺庙中,天童寺的文化遗存较丰富,市场距离适中,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较大。而除了固定的香客以外,天童寺“东南佛国”的宗教文化内涵吸引的主要是宁波中产阶层,并以白领阶层为主。他们平时工作压力大,周末时渴望放松心情,远离都市,而佛教教导众生脱离尘世,追求超凡脱俗的彼岸,停止追名逐利,能对都市人的繁忙生活起到很好的减压作用。2、景区的具体规划与开发a、市场可进入性天童寺离宁波市区距离都比较适中,路程需耗费时间较短,对于有私家车的白领来说,在郊区开车则更是周末愉悦身心的一种方式。而且天童寺目前正在修路,相信不久的未来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完善。b、基础设施及配套实施在吸引旅游者进入后,住宿和餐饮等基础设施也需配套齐全。杂乱无序的小市场及强买强卖的商贩是任何旅游景点的大忌。笔者认为,无论是天童寺还是其他寺院周边环境,都需要有关部门的严厉整改,即使不能做到高素质经营,也不能放任自流,给人未入佛山先入乱世的感觉。整齐的纪念品市场和干净的餐饮住宿环境是发展旅游的必备硬件。c、抓住佛教文化旅游的特色笔者认为,农家乐的兴起是中国人的集体怀旧。城市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在都市中感到压力大的人群寻求解脱,渴望暂时远离目前的环境,回忆起少年时代的农村生活,希望重新体念农村生活,于是农家乐得以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开展。农家游其实代表了中国人记忆中一种正在消失的生活方式“图景”或“地方特色”,是这种生活方式的残余。因此以天童寺的佛教景区为中心向外辐射,在寺庙附近的大片空地发展乡村旅游即农家乐将是佛教文化与现代旅游结合发展的良方。天童寺的荒地可以改造来还原都市人心目中的农村,建造“老式的”房子, 装备纺织的布匹,马或者牛拉的车和犁, 手工而不是机器制的工艺品,圈养鸡鸭鹅以及种植绿色的蔬菜和果树。旅游者在游览完天童寺后可以在简陋但干净的农民家中进餐, 观看民俗表演, 亲自采摘果子或是喂养家畜等。同时,天童国家森林公园也可以供人探险、登高或者是山上采灵芝,是天童寺大景区的另一个闪光点。总之,笔者认为,与其不切实际地一味与国际知度更大的普陀山竞争,追求省外的旅游者,不如专注于宁波市内的白领阶层,将天童宗教文化与农家乐紧密结合,牢牢把握这块蛋糕做大做强。d、多向发展宣传佛教文化比起赤裸裸的商品贩卖,佛教文化展览或活动更能吸引当代旅游者的眼球。定期举办佛教书法、绘画展览,在此过程中寓教于乐,可以与附近的中小学建立对口联系,在宣传佛教文化的同时还进行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同样的,在寺内定期举办佛教玉石文化展览,在寺外可设立专门的佛教玉石首饰专卖店,避免了在大殿内买卖的行文,也可以更好地保证旅游者的权利;此外可定期安排佛教历史文化观光游和旅游文化体验游等项目。e、强而有力的政府与寺院监管无规矩不成方圆。当前宗教文化旅游错乱无章的旅游氛围追根究底是监管不严的结果。其实旅游和佛教文化并非不可兼容,而是这种文化需要多方合作与监管。首先政府应对寺院周围的环境进行整改,还佛山宝地一个清净,并指导支持当地居民有持续地发展农家乐旅游,佛山下的农家乐旅游不仅可以涵盖现在在天童寺下进行的各种生意,如纪念品、农产品、香烛等,还可以进一步发展住宿、度假等旅游项目,但政府应把握住度,严重影响旅游区形象或危害到旅游者安全的行业应严格禁止,不能因为有短期利益可图就放弃其长期利益。其次寺院应严守其佛家操守,天童寺内现在出现了在寺内强拉游客贩卖首饰的小贩,言行偷偷摸摸,严重损害了佛地宝刹的尊严。游客被其清远出世的佛教形象吸引,置身其境却大失所望,所造成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因此寺院因加强对其寺院的管理,还宝刹一片无尘之地。最后,寺院和寺外的商品市场可签订经济协议,寺院可以提供开过光的首饰等商品,寺院从中提成获利,保证双方互利。三、对佛教文化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这一点可谓老生常谈,但佛教文化不同于其他文化形式,它具有出世的特点,因此在开发中所要注意和保护的点更多,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严格保护景区环境对于在郊区的寺院来说,不仅寺院本身需要保持其古色古香的特点,其周边环境也应如此,无论是农家乐场所还是纪念品市场,最好都是仿木古建筑结构,天童寺外现正在建一座大型现代建筑,笔者认为那严重破坏了景区特色。2、整顿市场秩序不仅是寺院外的市场秩序,寺院内如果做不到没有世俗经营,至少也应做到没有不规范的流动商贩,否则不仅有损景区形象,也有损佛教尊严。3、把握住开发的度任何事情都是物极必反,开发过度势必导致佛教文化的遗失,从而引起旅游者的遗失,既然是以佛教文化作为向心力,失去了这个向心力,旅游意义也将荡然无存。参考文献:1论佛教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王玉琼、刘力 F三峡大学学报 2008.32中国佛教艺术中的自然美学观 张景丽 A艺术探索 2009.23浅论都市佛教旅游以成都市为例 邹卫4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古佛教寺院与生态和谐 刘小平5中国佛教寺庙探微解析我国佛教寺庙的现代特征 宁波、刘春枫 艺术理论 2009.26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重塑 张群、黄定根 产业观察7河南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析 张芳乔宇静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9.28 宗教生态旅游及其发展 汪健萍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49 谈寺院的商业化旅游运作以河南嵩山少林寺为例 陈玉涛 鸡西大学学报 2008.4

    注意事项

    本文(宁波旅游文化论文(原稿).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