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大肠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感染斑马鱼研究本科生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4022973       资源大小:240.50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大肠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感染斑马鱼研究本科生毕业论文.doc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论 文 题 目:大肠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 感染斑马鱼研究 姓 名: 院 系: 生命科学学院 专 业: 生物技术 年 级、班 组: 06级3(1)班 指 导 教 师: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设计(论文)题目 细菌感染斑马鱼研究专业、班级 生物技术06生31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下发日期 2009年12月1日 (任务起止日期:2009 年 12 月 1 日至 2010 年 5 月 30 日)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与要求及其主要技术指标:主要内容:本实验以斑马鱼为研究对象,用细菌感染斑马,连续观察一个星期,统计致死率。主要技术指标:1.静水式试验 2.细菌对斑马鱼致病性症状的观察及记录 3.获得一星期的LC50进 度 安 排序号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日期(起止周数)%1收集有关实验资料,材料及实验方法摸索4月14日19日53细菌对斑马鱼致病性的预实验4月27日30日104细菌对斑马鱼致病性的预实验5月3日9日105细菌对斑马鱼致病性的预实验5月11日13日106细菌对斑马鱼致病性的预实验5月14日15日 10 7细菌对斑马鱼致病性的预实验5月16日17日 20 8细菌对斑马鱼致病性的正式实验准备5月18日 5 9细菌对斑马鱼致病性的正式实验5月1820日 5 10完成实验总结和毕业论文5月 15同组设计(论文)者:系意见:签字: 年 月 日学院负责人意见:签字: 年 月 日注:1.此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2.此任务书最迟必须在第七学期16周之前下达给学生。3.此表由院收集存档,以备教务处检查。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 题 报 告 书论 文 题 目:大肠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感染斑马鱼研究姓 名: 院 系: 生命科学学院 专 业: 生物技术 年级、 班组: 06级31班 指 导 教 师: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课题题目大肠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感染斑马鱼研究指导教师 职称副教授课题组成员 毕业生年级06生31完成时间2010年4月14日立题依据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检测弗氏柠檬酸杆菌、大肠杆菌,对斑马鱼的致病性,并获得致死温度和致死剂量。 意义:斑马鱼是一种亚热带观赏鱼类,具有个体小,产卵周期小,产卵量高,体外受精与发育等特点,同时由于其与人类基因组具有较高相似性,也具有较完整的获得性和天然细胞免疫系统。本实验以斑马鱼为模式动物,分析大肠杆菌的的致病性。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分析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小0.5×13微米。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芽孢。大肠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只含有核糖体简单的细胞器,没有细胞核有拟核;细胞质中的质粒常用作基因工程中的运载体。培养基中加入伊红美蓝遇大肠杆菌,菌落呈深紫色,并有金属光泽,可鉴别大肠杆菌是否存在。大肠杆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人体与大肠杆菌的关系:在不致病的情况下(正常状况下),可认为是互利共生(一般高中阶段认为是这种关系);在致病的情况下,可认为是寄生。该菌对热的抵抗力较其他肠道杆菌强,55经60分钟或60加热15分钟仍有部分细菌存活。在自然界的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在温度较低的粪便中存活更久。当前大肠杆菌病给养禽业带来的损失越来越大,其难于治愈、死亡率高、极易复发等临床特点,正困扰着基层广大养殖户和兽医工作者。大肠杆菌具有很多毒力因子,包括内毒素,荚膜,型分泌系统,黏附素和外毒素等。 立题依据弗氏柠檬酸杆菌革兰氏阴性,通常以周生鞭毛运动。兼性厌氧。有呼吸和发酵两种类型的代谢。在普通肉胨琼脂上的菌落一般直径24mm,光滑、低凸、湿润、半透明或不透明,灰色,表面有光泽,边缘整齐。偶尔可见粘液或粗糙型。氧化酶阴性。接触酶阳性。化能有机营养,能利用柠檬酸盐作为惟一碳源。硝酸盐还原到亚硝酸盐。没有赖氨酸脱羧酶。不产生苯丙氨酸脱氨酶、明胶酶、脂肪酶和DNA酶。不分解藻朊酸盐和果胶酸盐。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甲基红试验阳性3主要参考文献1康白.与正常微生物群有关的新概念.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2,4(4):1-52桂远明,何幽峰,吴垠等.生态制品(Jy10、Jy31复合制剂)饲料添加剂对提高鲤抗病力的研究.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4,6(6):27-333 Jesse D M, Melody N N. Zebrafish as a model host for streptococcalpathogenesis. Acta Tropica, 2004, 91(1): 53-684Pressley M E, Phelan III P E,Eckhard W P,et al. Pathogen-esis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toEdwardsiella tardainfec-tion in the zebrafishJ. Developmental & Comparative Im-munol,2005,29(6):501-5135 陈阳,吴迪,陈雪燕,赵焕灿,扈鸿霞,Cheick A Diakite,方维焕*猪链球菌2型分离株对野生斑马鱼的致病性*动物医学进展,2008,29(6):1-56濮俊毅,黄新新,陆承平,2007用斑马鱼检测猪链球菌2 型的致病力,中国农业科学40(11):2655-2658研究内容研究的主要内容:1. 弗氏柠檬酸杆菌、大肠杆菌对斑马鱼毒性的实验2. 获得弗氏柠檬酸杆菌、大肠杆菌对斑马鱼的致死率3. 实验期间斑马鱼的观察及记录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1 购买斑马鱼,置于蒸馏水中饲养,同批次斑马鱼驯养一周。2 参照参考文献,分批设计不同预实验浓度,温度大肠杆菌。3 针对预实验结果,设计正式试验的浓度,温度。保证实验条件与预实验及以下实验操作时条件一致。4 实验开始后开始观察斑马鱼,记录鱼死亡数目,时间,并及时清理死鱼。5 实验期间连续充气预期结果1. 预实验获得实验的浓度,温度。2. 正式实验获得致死剂量。3. 获得鱼在试验期间各种现象,整理实验数据,计算结果。4. 撰写毕业论文一篇。指导教师意见(签名) 年 月 日 院系意见(签名) 年 月 日 大肠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感染斑马鱼研究 摘要:以野生斑马鱼为实验动物模型,分别采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以细菌浓度108-1010cfu之间,在25、28饲养条件下进行感染试验。结果表明,斑马鱼在25时,大肠杆菌浓度4.0×108的感染致死率为66.7%,半致死时间(LT50)为48h;浓度为4.0×109致死率为66.7%,LT50为20h;浓度1.6×1010致死率为100%,LT50为7min;在28,大肠杆菌浓度为4.0×109致死率为66.7%,LT50为15h;浓度为8.0×109致死率为66.7%,LT50为9h。弗氏柠檬酸杆菌浓度4.0×1010时25致死率为66.7%,LT50为27h;浓度2.0×1010时,28致死率为66.7%,LT50为20h。以上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可以感染斑马鱼,并与饲养温度,菌液浓度有关。关键词:大肠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斑马鱼;致死率Escherichia coli andcitrobacter freundii infection of the zebrafish Experimental Study Abstract: Wild zebrafish as 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s were used to E. coli (Escherichia coli), Citrobacter freundii (Citrobacter freundii), to between 108-1010cfu bacterial concentration, in 25 , 28 keeping infect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zebra fish at 25 , the concentration of 4.0 × 108 E. coli infection death rate was 66.7%, median lethal time (LT50) is 48h; concentration of 4.0 × 109 death rate was 66.7%, LT50 was 20h; concentration of 1.6 × 1010 death rate was 100%, LT50 was 7min; at 28 , E. coli concentration of 4.0 × 109 death rate was 66.7%, LT50 was 15h; concentration of 8.0 × 109 death rate was 66.7%, LT50 was 9h. Citrobacter freundii concentration of 4.0 × 1010 when the death rate of 25 66.7%, LT50 was 27h; concentration of 2.0 × 1010 hours, 28 death rate was 66.7%, LT50 to 20h.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E. coli, Citrobacter freundii can infect zebra fish, and with raising the temperature, bacteria concentration.Key words: Escherichia coli; citrobacter freundii;zebrafish;Infection;Fatality rate;目录引言11材料与方法21.1主要试剂21.2菌株与实验动物21.3斑马鱼浸泡试验21.3.1平板计数21.3.2 OD值的测定21.3.3斑马鱼创伤处理21.3.4浸泡斑马鱼31.4 细菌分离与鉴定32结果与分析32.1平板计数32.2菌液OD值32.3 致死情况42.4 斑马鱼的临床及病理变化63.讨论7致谢8参考文献8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引言 本实验中所使用的大肠杆菌来自于健康禽类的肠道,肠道菌群的组成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每种细菌的数量及分布各不相同。肠道内的细菌根据所起作用可以分为原籍菌群(Autocht honous flora)和外籍菌群(Allocht honous flora),或分为固有菌群和非固有菌群等1。弗氏柠檬酸杆菌来自于鱼类肠道。鱼类对原籍菌群及外籍菌群的免疫作用是不同的。当肠道菌群进入斑马鱼肠道中,一些适应于肠道环境的种类(一般为厌氧菌)在肠道内成为优势种群,定植下来成为原籍群。所以寄主的免疫活性细胞并不将它视为“非己”,因此并不引起或仅产生低水平的免疫反应。相反,鱼类对外籍菌群的免疫反应是强烈的。侵入人、动物体内的外籍菌很容易引起宿主产生抗体和致敏的免疫活性细胞。鲤进食生态制品后,免疫力增强,其白细胞吞噬率、白细胞吞噬指数、E玫瑰花环形成率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2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小0.5×13微米。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芽孢。大肠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只含有核糖体简单的细胞器,没有细胞核有拟核;该菌对热的抵抗力较其他肠道杆菌强,55经60分钟或60加热15分钟仍有部分细菌存活。在自然界的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在温度较低的粪便中存活更久。当前大肠杆菌病给养禽业带来的损失越来越大,其难于治愈、死亡率高、极易复发等临床特点,正困扰着基层广大养殖户和兽医工作者。大肠杆菌具有很多毒力因子,包括内毒素,荚膜,型分泌系统,黏附素和外毒素等。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革兰氏阴性,通常以周生鞭毛运动。兼性厌氧。有呼吸和发酵两种类型的代谢。在普通肉胨琼脂上的菌落一般直径24mm,光滑、低凸、湿润、半透明或不透明,灰色,表面有光泽,边缘整齐。偶尔可见粘液或粗糙型。氧化酶阴性。接触酶阳性。化能有机营养,能利用柠檬酸盐作为惟一碳源。硝酸盐还原到亚硝酸盐。没有赖氨酸脱羧酶。不产生苯丙氨酸脱氨酶、明胶酶、和DNA酶。不分解藻朊酸盐和果胶酸盐。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甲基红试验阳性。弗氏柠檬酸杆菌对河蟹的病原性、并导致其病理变化,药物对该菌的敏感试验及生产中药物治疗效果。从垂死的病蟹肝胰脏中分离得到可疑病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此菌导致健康蟹发病死亡。该菌可导致河蟹的肝胰腺、鳃等发生病理变化,最终引起败血症而死亡10。斑马鱼 (Danio rerio)是一种亚热带观赏鱼类,具有个体小、产卵周期短、产卵量高、体外受精与发育等特点,同时由于其与人类基因组具有较高相似性,也具有较完整的获得性和天然细胞免疫系统3,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的五大试验鱼种之一,试验得出的数据可以在国际上被认可。斑马鱼作为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研究的模式生物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4。斑马鱼亦存在着较为完整的特异性免疫系统5,而且体本实验以斑马鱼为实验动物,为今后可以通过控制水体的微生物的组成来提高鱼苗的成活率,或人为地添加某些定植力强的有益菌群,令其在鱼苗肠道内产生一定的定植抗力,从而为达到提高鱼体抗病力的目的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1材料与方法1.1主要试剂磷酸二氢钠产自于合肥工业大学化学试剂厂,蛋白胨产自北京双旋微生物培养基制品厂,牛肉浸膏来自于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氯化钠来自无锡市亚盛化工有限公司,磷酸氢二钠来自于合肥工业大学化学试剂厂,琼脂粉来自于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1.2菌株与实验动物实验所用的弗氏柠檬酸杆菌、大肠杆菌由徐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实验室分离鉴定,保存。所用大肠杆菌菌株来自于禽类。试验所用的斑马鱼为市场销售的蓝条纹斑马鱼,采用充分曝气的清水饲养,并在水循环和增氧条件下生活1周以适应环境。1.3斑马鱼浸泡试验1.3.1平板计数将弗氏柠檬酸杆菌,大肠杆菌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37振荡培养24小时,吸光度在之间,4000转/min离心10min,收集菌体,PBS洗1次,再离心一次,在原液浓度基础上稀释10-110-88个梯度,取最低浓度的菌液涂基本培养基平板,在37的培养箱中培养24h,计算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即cfu;计算出菌液浓度。1.3.2 OD值的测定 用分光光度计在600nm波长下测定菌液的吸光度,即OD值。每种菌共测定三个稀释倍数,即稀释2倍,稀释4倍,稀释10倍。1.3.3斑马鱼创伤处理 用刀片在斑马鱼脊椎上轻轻划一伤口,制造创伤,可增加浸泡时的感染几率。 1.3.4浸泡斑马鱼斑马鱼浸泡实验分为饲养温度25、28两组,对照组则浸泡等量0.65%氯化钠溶液。用菌浓度1081010 cfu弗氏柠檬酸杆菌、大肠杆菌细菌进行感染试验,每组3条,浸泡时间为10min或15min,各组分开饲养,定时观察斑马鱼的发病和死亡情况,连续观察5-7d,记录每条鱼的死亡时间,计算致死率和半致死时间(LT50)。重复两次实验,取两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以减少实验误差。1.4 细菌分离与鉴定将死亡斑马鱼在70%L酒精中浸泡1min后,无菌条件下剖开腹部,用接种环沾取腹腔液接种至基本培养基平板。在培养箱中37培养过夜后,用长出的菌落与相对应的菌落进行比较分析。2结果与分析大肠杆菌菌液稀释8个浓度梯度后,菌落数平均值为4,,即浓度为4×109 cfu/ml弗氏柠檬酸杆菌菌液稀释8个浓度梯度后,菌落数平均值为10即浓度为10×109 cfu/ml2.1平板计数 将原大肠杆菌菌液稀释8个浓度梯度后涂平板,经37培养24h后,计数平板上的菌落数,取平均值后为4,即原菌液浓度为4×109 cfu/ml,同样弗氏柠檬酸杆菌:平均值10, 即原菌液浓度为10×109 cfu/ml。2.2菌液OD值表1大肠杆菌在的OD值Table 1 the bacteria concentration OD 浓度2.0×1091.0×1092.0×108OD值1.2290.6980.265大肠杆菌菌液的OD值随浓度的降低而减小,浓度为2.0×109 (稀释2倍),OD值为1.229,浓度为2.0×109(稀释4倍),OD值为0.698,浓度为2.0×108 (稀释10倍),OD为0.265表2弗氏柠檬酸杆菌的OD值Table 2 the bacteria concentration OD 项目5.0×1092.5×1091.0×109OD值1.3190.7880.355弗氏柠檬酸杆菌菌液的OD值随浓度的降低而减小,浓度为5.0×109 (稀释2倍),OD值为1.319,浓度为2.5×109(稀释4倍),OD值为0.788,浓度为1.0×109 (稀释10倍),OD为0.355。2.3 致死情况表3饲养温度为25时,大肠杆菌对斑马鱼的致死率和时间Table 2 Rearing temperature of 25 , the mortality rate and time of immersion in zebrafish for E.coli 浓度致死率4.0×108 (cfu/ml)4.0×109 (cfu/ml)1.6×1010 (cfu/ml)10min66.7%(2/3)66.7%(2/3)100%(3/3)LT5049h20h7min大肠杆菌在25时,浓度为4.0×108 (cfu/ml)时,致死率为66.7%,半致死时间为49h,浓度为4.0×109 (cfu/ml)时,致死率为66.7%,半致死时间为20h,浓度为1.6×1010(cfu/ml)时,致死率为100%,半致死时间为7min。表4饲养温度为28时,大肠杆菌对斑马鱼的致死率和时间Table 3 Rearing temperature of 28 , the mortality rate and time of immersion in zebrafish for E.coli 浓度致死率1.6×109 (cfu/ml)8.0×109 (cfu/ml)10min66.7%(2/3)33.3(1/3)15min66.7%(2/3)66.7(2/3)LT5015h9h大肠杆菌在28时,浸泡15min,浓度为1.6×109 (cfu/ml)时,致死率为66.7%,半致死时间为15h,浓度为8.0×109 (cfu/ml)时,致死率为66.7%,半致死时间为9h。表5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对斑马鱼的致死率和时间Table 5 Rearing temperature, the mortality rate and time of immersion in zebrafish for citrobacter freundii 浓度、温度15min4.0×1010 (cfu/ml)252.0×1010(cfu/ml)28致死率66.7(2/3)66.7(2/3)LT5027h20h弗氏柠檬酸杆菌在25时,浓度为1.0×1010 (cfu/ml)时,致死率为66.7%,半致死时间为27h。在28时,浓度为2.0×1010 (cfu/ml)时,致死率为66.7%,半致死时间为20h。大肠杆菌:当饲养温度为25时,浸泡时间为10min,菌液浓度为4×108cfu时,96h内致死率为66.7%,半致死时间49h;当浓度为4×109cfu时,96h内致死率为66.7%,半致死时间20h;浓度为1.6×1010 cfu,10min致死率100%,半致死时间为7min。在同一温度下,随着浓度的增大,半致死时间缩短;浓度为4×108cfu,4×109cfu时,致死率都为66.7%,但当浓度增大到1.6×1010 cfu时,在浸泡的10min内,致死率为100%,致死率增大(见表3,4)。而当饲养温度上升为28时,浸泡时间为15min,菌液浓度为4×109cfu,浸泡10min,96h内致死率为66.7%,半致死时间为15h;浓度为8×109 cfu,96h内致死率100%,半致死时间为9h。在28下,浓度越高,致死率越高,半致死时间也缩短(见表3,4)。弗氏柠檬酸杆菌:当饲养温度为25时,浸泡时间为15min,菌液浓度为4.0×1010cfu时,96h致死率为66.7%,半致死时间27h;当饲养温度为28时,浓度为2.0×1010 cfu,96h致死率66.7%,半致死时间20h。25时菌液浓度为28摄氏度时菌液浓度的2倍,但28时的半致死时间却短于25时的。(见表5)。综上所述,菌浓度越高,斑马鱼越易被感染,菌浓度为8×109cfu,是研究大肠杆菌感染斑马鱼免疫的最佳浓度,菌浓度为2.0×1010cfu是研究感染弗氏柠檬酸杆菌对斑马鱼免疫的最佳浓度,且斑马鱼感染后在28饲养比在25现象更明显。2.4 斑马鱼的临床及病理变化弗氏柠檬酸杆菌感染后正常对照组大肠杆菌感染后感染后死亡的斑马鱼伤口发红,腮部泛红,腹部膨胀,剖检观察到,肝脏呈现苍白色,腹腔内有较多积水,而空白对照组并无以上现象。3.讨论本实验中所使用的大肠杆菌来自于健康禽类,当饲养温度为25时,浸泡时间为10min,菌液浓度为4×108cfu时,致死率为66.7%(2/3),半致死时间49h,浓度为4×109cfu,致死率为66.7%(2/3),半致死时间20h,浓度为1.6×1010 cfu,致死率100%(3/3),半致死时间为7min。当饲养温度为28时,菌液浓度为8×109cfu,浸泡10min,致死率为66.7%(2/3),半致死时间15h,浓度为4×109 cfu,浸泡15min,致死率100%(3/3),半致死时间为9h。同一温度下,菌液的浓度越高,半致死时间越短,致死率总体也是提高的。不同温度,同一浓度下,28的半致死时间短于25时的。但对于25时,浓度为1.6×1010 cfu,在浸泡的10min内,实验鱼全部死亡,半致死时间为7min,这种情况与菌液浓度过高有关,由于浓度过高,鱼浸泡在其中,缺少氧气,最终死亡,这与本实验中感染死亡不同,此种情况斑马鱼不是由于斑马鱼被细菌感染而造成的死亡。本实验中所使用的弗氏柠檬酸杆菌来自于鱼类,浸泡15min,在25时,浓度为4.0×1010cfu时,死亡率为66.7%,半致死时间为27h,当温度为28时,浓度为2.0×1010 cfu,死亡率为66.7%,半致死时间为20h。两种条件下的致死率虽然相同,但致死时间却不同,浓度为4.0×1010cfu的菌液半致死时间高于浓度为2.0×1010 cfu的菌液,因此半致死时间不仅与浓度有关,还与温度有关,结合大肠杆菌的数据可以得出,28更利于菌在鱼体内的繁殖。在攻毒方式上,Pressley M E等7用迟钝爱德华氏菌(E. tarda)对斑马鱼采用了浸泡、皮肤损伤后浸泡和腹腔注射接种等途径,发现在皮肤未破损的情况下,浸泡法不能成功攻毒。Novoa B等8用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HSV)采用浸泡法攻毒,效果同样不理想。本试验同样尝试了这3种途径,最终仅腹腔注射有效,表明SS2一般不能通过鳃与皮肤途径直接感染斑马鱼,但某些细菌可感染受环境应激后的斑马鱼9。在饲养条件上,本研究发现鱼群的生活温度和细菌毒力密切相关,水温处于25以下时,106cfu的细菌在腹腔接种攻毒后不能造成斑马鱼死亡,这可能是由于在较低温度下细菌在鱼体内的繁殖缓慢,从而被鱼的免疫系统有效清除所致10。Jesse 等6探讨了斑马鱼背肌内注射、腹腔内注射和浸泡等接种途径对LD50 的影响。笔者发现,背肌内注射难以确保注射剂量,注射液体易回溢;此外拔鳞浸泡虽是鱼类免疫常用的途径,但由于斑马鱼体型较小,应激大,影响最终结果。相比而言,腹腔内注射较易操作,且应激反应较小,注射后8 h 之内不出现死亡,是最佳的接种途径11。斑马鱼在浸泡的10或15min内死亡,是由于菌液浓度过高,鱼在浸泡过程中缺氧而死,并非本实验所研究的感染而死。因此,如果斑马鱼在浸泡过程中死亡率过高,此菌液浓度不能用于大肠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对斑马鱼致病性的实验研究。致谢本论文是在徐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实验室完成的。从选题,实验设计,撰写到成文都是在吕爱军副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吕老师知识渊博,治学严谨,工作勤奋执着,是我学习的楷模。衷心感谢他这几个月来对我实验上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感谢硕士研究生郑璐师姐在实验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参考文献1 康白.与正常微生物群有关的新概念.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2,4(4):1-52 桂远明,何幽峰,吴垠等.生态制品(Jy10、Jy31复合制剂)饲料添加剂对提高鲤抗病力的研究.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4,6(6):27-333 李华,邢殿楼,白国福,李向晖 弗氏柠檬酸杆菌对河蟹致病性的研究,水生生物学报,第25卷第3期2 0 01年5月4 Abhinanda B,Sarkar G K, Kumar SS.Enzyme producing bacterial flora isolated from fish digestive tracts.Aquaculture International,2002,10(2):109-1215 Astrid M, van der Sar, Ben J A, Christina M J E. Vandenbroucke-Grauls and Wilbert B. A star with stripes: zebrafish as aninfection model. Trends in Microbiology , 2004, 12 (10): 451-457.6 Jesse D M, Melody N N. Zebrafish as a model host for streptococcalpathogenesis. Acta Tropica, 2004, 91(1): 53-687 Pressley M E, Phelan III P E,Eckhard W P,et al. Pathogen-esis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toEdwardsiella tardainfec-tion in the zebrafishJ. Developmental & Comparative Im-munol,2005,29(6):501-5138 Novoa B,Romero A,Mulero V,et al. Zebrafish(Danio rerio)as a model for the study of vaccination against viral haemor-rhagic septicemia virus (VHSV)J. Vaccine,2006,24(31-32):5806-58169 Neely M N, Pfeifer J D, Caparon M.Streptococcus-zebrafish model of bacterial pathogenesisJ. Infection and Immunity, 2002,70(7):3904-3914 10 陈阳,吴迪,陈雪燕,赵焕灿,扈鸿霞,Cheick A Diakite,方维焕*猪链球菌2型分离株对野生斑马鱼的致病性*动物医学进展,2008,29(6):1-511 濮俊毅,黄新新,陆承平,2007用斑马鱼检测猪链球菌2 型的致病力,中国农业科学40(11):2655-2658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姓 名 院 系生命科学学院专 业生物技术年 级06级学 号 论 文 题 目大肠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感染斑马鱼研究论 文 内 容 提 要以野生斑马鱼为实验对象,采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进行斑马鱼感染研究。分别以108-1010cfu浓度之间的细菌,在两种种温度(25,28)下进行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在25时,用菌液浓度为4.0×108的感染后,致死率为66.7%,半致死时间为48h;浓度为4.0×109 时,致死率为66.7%,半致死时间为20h;1.6×1010时,致死率为100%,致死时间为7min;在28,大肠杆菌浓度为4.0×109 时,致死率为66.7%,半致死时间为15h;浓度为8.0×109 时,斑马鱼的死亡率为66.7%,半致死时间为9h。而对于弗氏柠檬酸杆菌,在25时,菌液浓度为4.0×1010 时,致死率为66.7%,半致死时间为27h;浓度为2.0×1010 时,致死率为66.7%,半致死时间为20h。两种菌对斑马鱼的致病性与培养温度,菌液浓度有关。指 导 教 师 意 见 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 (签名) 年 月 日答 辩 小 组 意 见论文答辩成绩: 答辩组长: (签名) 年 月 日院系意见 综合评定成绩: (签名) 年 月 日注:答辩小组意见包括答辩中主要问题及回答的简要情况、投票结果、论文评语、论文成绩。

    注意事项

    本文(大肠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感染斑马鱼研究本科生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