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外语系 毕业论文 从传统节日看中西文化差异.doc

    • 资源ID:4022770       资源大小:40.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外语系 毕业论文 从传统节日看中西文化差异.doc

    XXXXXX学院外语系XXXXXX毕业论文姓 名: 班 级: 学 号: 联系方式: 论文题目: 指导老师: 外语系制二七年一月从传统节日看中西文化差异 摘要 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存在着各个方面的差异,传统节日文化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从传统节日起源看,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源于岁时节令,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西方的传统节日主要源于宗教及相关事件,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从节日习俗看,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主要以吃喝饮食为主题,其主要原因是中国人对生命的追求以健康长寿为目的;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习俗主要以玩乐为主题,其原因是西方人对生命的追求以健康快乐为目的。从中国人过西方节日及外国人过中国节,我们感到中西文化交流加快的脚步。在全球化时代,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深化,中西传统节日逐渐被双方人民相互包容接纳,又有此消彼长的现象。 关键词 节日;文化差异;习俗;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Countries from the Prespective of FestivalsAbstract The Chinese and the western cultures are difference, which is reflected by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s. First,from the origins of festivals,Chinese festivals were mostly formed and influenced by seasons which are colored with agricultural culture.The western festivals are usurally related to religions or events involving religions,which therefore are of color.Second,the Chinese people usurally have big dinners to celebrate festivals,for they consider health as their life goal.Westerners usually take part in amusement activities on the festivals,for they take enjoyment as their main life goal.With the process of golbalization and the increasing culture exchange between different nations,the Chinese and the westerners can celebrate other nations festvals,therefore people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Key words Festivals; Cultural difference; Customs 文化的世界是斑斓多彩的,对文化的描述同样如此。这不仅因为各国家、各民族具有不同的特性,其文化也各具特色;也因为对同一文化现象如果选择观察的视角不同,也会看到不同的内容,看出不同的结论。本文将从传统节日中看中西文化的差异与交融。凡是有人类聚居的地方都有各自的风俗习惯,中外古今都不例外。节日活动则是这种风俗习惯的集中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节日是指一年中被赋予特殊社会文化意义并穿插于日常之间的日子,是人们丰富多彩生活的集中展现,是各地区、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的总结和延伸。”1(P 9)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文明大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无数的节日。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元宵节(the Lantern Festival)、清明节(the Qing Ming Festival)、端午节(the Dragon-Boat Festival)、七夕节(the Double-Seventh Festival)、中秋节(the Mid-autumn Festival)和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等。这些节日大都属于全国性节日,除汉族外,还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过这些节日,这些民族传统节日在当代中国社会具有鲜明的代表性。而以英、法、意、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主要传统节日有:圣诞节(Christmas)、元旦(New Year)、万圣节(Halloween)、情人节(Valentines Day)、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复活节(Easter)和狂欢节(Carnival)等。一、从传统节日的起源上看中西文化差异从中西传统节日的起源及其节日习俗,可以看出中西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传统节日遵循着从起源、形成到衰亡这个自然规律。由于各国有着不同的国情,其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形成也存在很大的差别。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都是由岁时节令转换而来的,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而西方的传统节日的起源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一)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都是由岁时节令转换而来的,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岁时节令由来已久,岁时源于古代历法,节令源于古代气候,简单地说是由年月日和气候变化相结合排定的节气时令。早在殷墟甲骨文中已看到古代完备的历法纪年。” 2(p322)中国的封建社会绵延上千年,“男耕女织”的农耕生活方式源远流长,农业生产状况、农作物生长情况一直是老百姓心理情绪的“晴雨表”。因此,中国传统节庆活动都是依照农历上的节令产生的,人们通过丰收农闲时的这些欢庆活动,祭祀日月星辰,庆祝五谷丰登,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以七夕节为例,据中外节庆大观记载,“七夕节是中国汉族民间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日。又名乞巧节、双星节、女节。此俗兴起于两汉时代,源于民间牛郎织女在七月七日晚跨越天河相会的神话。除此而外,由于汉族民间俗信观念中,认为天河的晴晦,预兆农业收成的丰欠。所以,还有七夕夜观天河、祈五谷的习俗。据说这晚如果天河晦暗,当年的收成便会减少;如果天河清亮,当年的五谷则会丰收。故而在一些地方人们便举办青苗会,大家共同集资,祈祷五谷丰登。” 3(p4-5)再比如清明节,古代又称为三月节。最早是农事重要节日,在我国这个节气是最好的耕种时令。江南浸种耕田、植树造林,北方农谚“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农村从此进入农事大忙阶段。“长期以来中国以农为本,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农作物的耕种与收获有着强烈的季节特征,于是十分重视季节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在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中认识到了自然时序变化的规律,总结出四时、二十四节气学说,形成了以岁时节日为主的传统节日体系。”4(p9)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是岁时节日,既是受天候、物候、气候的周期性转换所影响,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具有某些特定风俗活动内容的节日。中国长期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耕作为主要生产生活方式的社会,而农事活动的直接决定因素就是岁时岁令的变化。“据信史记载,中国春节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由于远古时期生产力低下,人们无法正确认识和理解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对天、地、神、祖先及其相关图腾等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崇拜,逐渐产生一系列与农业息息相关的郊祭、祈年、祭祖、谢神和迎春等农祀活动。同时农业社会时期,“年终岁首”正处于农作物已经收获的农事清闲时期,使得举行这些农祀活动不仅可以表达人们报祭农神,乞求新的一年继续丰收的主观需要,而且,也使得举行这些活动有了客观条件。由于这些农祀活动集中在正月初一左右举行,久而久之,逐渐把农历正月初一法定为一个重要的节日,专门举行一系列农祀活动。”5(p90)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具有农业色彩是因为“中国距今4000余年就已建立国家,而我国的道教及外来的佛教在距今3000年左右才在黄河流域出现。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统治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之中,所以其传统节日当然不可避免地保持其农业色彩。”6(p91)由此可见,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都跟中国作为农业社会所厉行的历法和中国历法中所规定的节气密切相关,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二)西方的传统节日的起源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与中国的相比西方的传统节日的起源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自从欧洲大陆被基督教文明浸染后,西方几乎所有影响最大的传统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例如基督教的圣诞节(Christmas,耶稣诞生)、复活节(Easter,耶稣复活)、主显节(Epiphany,纪念耶稣三次向世人显示其神性,与前述两个节日并称为基督教历史上最悠久的三大节日)”7(p66)圣诞节(Christmas)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是纪念耶稣降生的节日。 “据圣经记载耶稣于公元1世纪初,生在耶路撒冷城外的伯利恒。耶稣是为救人类,赎人类的罪而降世为人,所以又称救世主。耶稣的母亲叫玛利亚,因圣灵感孕而生耶稣。公元354年,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徒公认12月25日为耶稣的生日(旧历是1月6日)。公元440年,罗马教皇正式宣布这一天为圣诞节。”8(p41)圣诞节的起源明确告诉我们:圣诞节是纪念耶稣基督诞生的节日,所以也称为“耶稣圣诞瞻礼”或“主降生节”。又如复活节(Easter),“复活节是基督教庆祝耶酥复活的节日。在欧美各国,复活节是仅次于圣诞节的重大节日。安圣经.马太福音的说法,耶酥基督在十字架上受刑死后三天复活。复活节指的是春分(3月21日)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如果月圆那天刚好是星期天,复活节则推迟一星期。因此,复活节节期大致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9(p264)复活节是最古老最有意义的基督教节日。因为它庆祝的是基督的复活,世界各地的基督教教徒都要庆祝这一节日。再如狂欢节,“狂欢节是天主教(基督教的三大教派之一),在每年封斋期(即复活节前40天)开始的前三天内举行的狂欢活动。因为天主教会规定,封斋期内禁止肉食,所以教徒们在封斋前欢宴喜饮,故狂欢节又称谢肉节。”10(p382)西方的其它主要传统节日也都具有宗教色彩情人节(Valentines Day)是为纪念一个叫瓦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万圣节(Halloween)于公元9世纪被罗马教皇法定于11月1日,以纪念教会所有的圣人和殉道者;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起源于美国马萨诸州普利茅斯早期英国移民为感激上帝的恩赐和印第安人的帮助而逐渐形成的。在西方,人类社会早期的节庆活动也具有企盼丰收的性质。后来,由于基督教等宗教的兴起和普及,由于工业社会商品经济取代了农业经济,敬奉土地乞求丰收的传统节庆习俗逐渐被人们淡忘,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宗教意识衍生出来的节日。西方国家,最初多以畜牧业为主,尽管后来农、工、商都有较大发展,但农业大多没有成为立国之本,因此人们对季节气候的重视程度不及中国,他们最注重的是基督教。“西方国家大部分都是先形成一种宗教、一个民族,然后才各自形成传统意义上的国家,这使得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在起源时期就带有的宗教色彩并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得以强化。”11(p91)二、从传统节日习俗看中西文化差异节日习俗则是在节日里出现的风俗习惯。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一些独特的庆祝活动,这一点中西方都相同。但中西方的节日风俗却有着很大的不同,从中亦能发现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与西方国家在节日习俗上有着一个很明显的差异,那就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主要以吃喝饮食为主题,而西方国家传统节日的习俗则主要以玩乐为主题。(一)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主要以吃喝饮食为主题中国讲究饮食,体现了“民以食为天”的文化传统。中国饮食文化的民族特色在于,饮食文化不仅仅是关于饮食本身的文明成果,而且内化为一种具有信仰、禁忌等文化意义的民族心理,成为文化的隐喻象征符号体系。这种隐喻和象征性在节日风俗的饮食中得到最集中的体现。春节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除了拜年,贴春联等习俗外,饮食也是一项重要的习俗。全国各地习惯各异,较为一致的食俗有:“(一)糖瓜。民间传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各家的灶神要回天宫汇报下情。为使灶君上天言好事,所以这祭灶的供品最重要的是饴糖制作的糖瓜。据信灶君食了糖瓜,在玉皇大帝面前就只能甜言蜜语进善言,而无法开口讲主家的坏话,故而,祭灶前后,大街小巷的食摊上最具节令特色的食品就是糖瓜。(二)团圆饭。除夕谢年,吃年夜饭,喝团圆酒,为南北汉族人民的共同食俗。一家大小,团圆围坐,美酒佳肴,喜庆祥和。鸡鸭肉蛋,诸色菜品,必不可少的是鱼。乃取年年有余的口彩。(三)吃饺子。除夕之夜,新旧交替的子时(即午夜十二时),全家人都要吃长岁饺子。饺子与交子谐音,吃饺子预祝新的一年里幸福顺利。(四)年糕。年糕,由糯米制成,吃法多样。相传年糕是为纪念伍子胥的。年,本意为谷熟。过年本身就是庆祝五谷丰登的庆典活动。年与粘谐音,高与糕谐音。所以过年吃年糕,即含着年见高和年高对健康长寿的希冀。称粘糕为年糕,意义也就在此。”12(p94)元宵节是我国各族人民十分喜爱的传统节日之一。吃元宵是元宵节的主要习俗。“元宵又叫汤圆,是一种用糯米粉制作的应节食品。历史上它有过许多别称,比如面茧、粉果、元宝、汤饼、圆不落角等等,直到明朝永乐年间,才被正式命名为元宵。今天,元宵成为元宵佳节享用的美食。节日,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元宵,寓意亲人团聚,生活甜蜜,家庭和美,吉祥如意。”13(p23)又如端午节的粽子。“粽子,古称粘蜀。相传自屈原投江后,固定在端午节吃粽子。此举源于投粽子入水,喂饱蛟龙,以免吞食屈原遗体。”14(p166)其他的节日也一样,中国的传统节日都以具有文化意蕴的饮食风俗:如清明节的冷食与雄黄酒、中秋节的月饼、重阳节的重阳糕与菊花酒等等。这些都可以看出,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主要以吃喝饮食为主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造成的。中国人对生命的追求以健康长寿为目的,主要通过饮食来实现,即管子所言民以食为天、尚书·洪范所称食为八政之首,加之其哲学观点讲究顺应自然的天人相应,使得中国人的饮食观特别重视人体、饮食与自然时序想对应,认为只有如此,作为自然一部分的人才会健康长寿,所以节日习俗不仅以饮食为主,并且以特定的节日食品作为这些观念的最好注解。” (二)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习俗主要以玩乐为主题“西方人对生命的追求是以健康快乐为目的,除必须的饮食营养外,更主要的是通过宗教和娱乐活动来实现,认为人生来有原罪,必须通过信仰上帝,参加宗教仪式和不断忏悔等才能赎罪,从而得到行令净化和快乐,因此西方的节日习俗不仅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而且注重宗教仪式后的一种身心季解脱式的愉悦和快乐。” 如西方最重视的圣诞节,每年的圣诞前夕,各教派的教堂都要举行礼拜仪式,由教堂的圣诗班为大家演唱颂诗。许多家庭也有在圣诞节前夕进行祈祷、齐唱颂歌的习俗。人们在圣诞之日汇集在广场,围着拜访在那里的高大圣诞树齐唱颂歌等活动。还有热闹非凡的圣诞晚会。还有世界闻名的狂欢节。狂欢节,从规模上讲,仅次于圣诞节,可称得上世界上最大的传统节日。狂欢节里,人们要“狂乐”三天,尽情地吃喝、歌舞、恶作剧,不分种族肤色,不分富贫贵贱,全都汇入了欢腾的海洋。目前,尤以巴西的狂欢节著称于世,被人们赞为“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巴西狂欢节最早由葡萄牙传入,属罗马天主教的节日,但现在宗教色彩已经很淡薄。节日期间,大街小巷和广场披着节日盛装,满城彩旗飘扬,彩灯闪烁,人们如痴如醉地跳着巴西最流行的传统桑巴舞,并组成舞蹈队伍游行,簇拥着节日国王、王后以及红影星、红歌星的彩车。人民通宵达旦地狂歌劲舞,整个国家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另一个能充分展示和反映西方节庆文化精神的节日便是愚人节(April Fools Day)愚人节又称“万愚节”(All Fools Day),也是一个著名的西方传统节日。按照传统,在愚人节里,什么人都可以取笑别人,也可以被别人取笑,甚至有的玩笑简直就是恶作剧。在复活节期间,伦敦要举行盛大的化装游行;感恩节期间,美国的乡村市镇举办规模庞大的化装游行、戏剧表演和体育比赛等等。西方的传统节日习俗都表明了西方的节日文化主要以玩乐为主题。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中西民族在这种节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中国讲究饮食,体现了“民以食为天”的文化传统;西方则偏好交往,具有游牧文化的遗风和商业文明的特色。三、从中国人过“洋节”及外国人过“中国节”看中西文化交融的现象通过以上对中西传统节日的粗浅对比,可以看到两者源自不同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两者并非“井水不犯河水”,而是有着诸多的天然相通之处。中西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曾经且还在继续发挥着传承文化的积极作用。具体看来,中西节日所不约而同地传承负载的文化内涵,主要围绕着两个方面。首先,就是两种节日文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如西方的圣诞节中,人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圣诞快乐”;而在中国的春节中,人们则见面就是“福禄寿禧”的祝词。其次,就是传承尊老爱幼、景仰历史人物及终于爱情的文明薪火。中国有敬老节重阳节,而西方亦有父亲节、母亲节;西方有为忠于爱情的人们设立的情人节,而中国有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七夕节。正因为两者之间的这些天然相同之处,当今时代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之际,两种节日文化互相渗透、彼此影响,就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前提。“近些年,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越来越重视洋节,特别是圣诞节,而对本土的节日特别是春节的兴趣有所淡化,这当然与商家不放过任何赚钱机会,大肆炒作有关,更与年轻人追求时髦有密切联系。但从根本来说则反映了我国通过对外开放,正在日益融入国际社会,这应该说是一种进步的表现,无可厚非。在中国人尤其年轻人逐步淡化春节的同时,国外对春节的好感和兴趣却日益浓厚。现在世界各地正越来越接纳中国的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的全球化特征正越来越明显。在美国,总统每年都要向全美华人表示节日的祝福。美国纽约州甚至已把春节(正月初一)定为全州的法定节日。春节在海外包括在美国的升温,当然与中国国力的不断强大和海外华人地位的上升不无关系。” 从中国人国“洋节”及外国人过“中国节”看,中西文化的交流已经是一种文化发展趋势的必然。然而,在节日文化的交流传播中,西方节日似乎占有强劲的优势。其实,节日文化本身并不存在优劣强弱之分,西方节日更易传播与其以玩乐为主的节日习俗有着莫大关系。“考察中西文化的传统渊源,我们不难发现,两者有很大的一同。西方人侧重于对人性、自然的推崇,热中于挖掘个体的价值,追求自由主义、个人主义。西方的人文主义重视个体的价值,强调个人的权利与自由,实质上是一种个性注意;而中国古代则提倡人本主义它注重人但并非注重个人价值和个体的自由发展,而是将个体融入群体,强调宗法集体注意,是一种以道德为旨趣的道德人权主义。”10(p82)这使得中国传统节日都有着厚重的伦理道德上的内涵,其主要的功能在于伦理道德的传承而不是给人们以欢娱休闲的机会,缺少世俗所需要的娱乐色彩。而相比之下,西方的一些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等,娱乐的色彩要强得多,更能给现代人以充分张扬个性和享受欢娱的机会,因此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对于节日在文化上的内涵,从全世界来看都有淡化的趋势,东西方参与节日庆典的人们,大多已经剥离了对各自节日起源及背景的束缚,文化起源及节日背景的意义,已经成为传统文化跨出国门时的一种特别护照,有了这种文化内涵,优秀的节日才更容易被全世界的人们所接受。在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的今天,中国不能闭关锁国,在发扬光大自己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汲取西方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为我所用。目前,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传统文化开始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魅力,中国老百姓也开始了解西方文化的迷人之处。中西方的文化互相渗透,相互融合,这是两种文化紧跟时代潮流、永葆生命活力的一大福音。透过上述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到,中西传统节日文化存在着其起源及习俗等方面的差异性。而在两种文化的交流中,它们彼此渗透彼此交融。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多彩的传统文化。然而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只有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包括增强文化竞争力,保持传统节日的生命力,才能融入国际社会,又稳住阵脚,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1 杜莉.中西节日习俗与饮食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1(3).p9.2 乌丙安.中国民俗学M.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2 .p3223 张宪周,张泽琪主编.中外节庆大观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6.p4-5.4 同1.p9.5 王心洁,肖卫华.中美传统节日之比较J.东南亚研究,2005(2).p90.6 同5.p91.7 张承平,万伟珊.文化的普适与包容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p668 吴友富,张梅芳.西方节日与文化背景知识J.外语电化教学,1998(1).p41.9 黄健,翁志实主编.节日大观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p264.10 石应平.中外民俗概论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p382.11 同5.p9112 同3.p9413 同3.p2314 同3.p166

    注意事项

    本文(外语系 毕业论文 从传统节日看中西文化差异.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