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基于要素分析的城市广场空间设计研究学士学位论文.doc

    • 资源ID:4022700       资源大小:302.50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基于要素分析的城市广场空间设计研究学士学位论文.doc

    哈尔滨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题 目 基于要素分析的城市广场空间设计研究哈 尔 滨 师 范 大 学学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 基于要素分析的城市广场空间设计研究学生姓名 吴海芳指导教师 周嘉 副教授年 级 2007级专 业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011年 4 月说 明本表需在指导教师和有关领导审查批准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认真填写。说明课题的来源(自拟题目或指导教师承担的科研任务)、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若课题因故变动时,应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提交题目变动论证报告。课题来源:指导教师协助下,自拟题目基于要素分析的城市广场空间设计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通过此课题研究,目的是了解城市广场的概念、历史发展、级别与分类,以及城市广场设计时应遵循必要的原则,从而对基于选址与布局、规模与特色、尺度与围合、空间层次、环境这五大要素的城市广场空间设计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城市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人流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因此,通过研究城市广场空间要素设计, 使城市广场设计更好地服务城市居民,对我们未来更好地进行城市广场设计具有启发和借鉴的意义。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对城市广场空间要素的研究有悠久历史,古罗马时期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就对古罗马的广场空间要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日)芦原义信的街道的美学,从街道的自然特征、美学规律和人文特色出发论述建筑平面布局形成的视觉秩序规律,其应用于对城市广场周边围合的建筑在美学方面的研究。(西班牙)弗朗西斯科·阿森西奥·切沃发表的世界景观设计, 城市街道与广场中讨论和诠释现代城市广场景观的设计要素,研究广场设计的尺度及设计原则,提出广场景观要素应该由场地的特征所决定,同时认为对周边环境的改善或者改变常常是很必要的。中国把城市广场作为研究对象,是20世纪才开始的现象。目前在学术上以城市广场空间要素设计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如刘兴利发表的现代城市广场人性化设计浅谈,就对城市广场的尺度与分布,城市广场与围合建筑物的关系,以及城市广场怎样体现地方文化和建设特色的广场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当前的广场建设越来越呈现出向地域性、文化性发展的趋势。吕明娟 、秦道刚发表的浅谈城市广场文化环境的营造,就现代城市广场空间构成要素理论进行研究,提出了现代城市广场生态要素、功能要素、景观要素的文化语义表达,以及广场的空间与形象设计的原则。刘玉梅、刘瑞杰的城市广场发展趋势探索,探讨了城市广场功能的变化,城市广场的发展趋势,并提到现代的城市广场在继承传统城市广场空间形式及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如多功能的复合、规模的小型化,空间的多层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研究内容:一、城市广场的概念二、城市广场的历史发展(一)古代城市广场(二)现代城市广场三、城市广场的级别与分类(一)城市广场的级别(二)城市广场的分类四、城市广场空间设计的相关要素(一)选址与布局(二)规模与特色(三)尺度与围合(四)空间层次 (五)环境设计五、城市广场空间要素设计的原则(一)以人为本原则(二)地方特色原则(三)效益兼顾原则(四)突出主题原则六、实证研究以北京天安门广场为例(一)天安门广场的简介(二)天安门广场的历史变迁(三)天安门广场空间设计的相关要素 1、选址与布局 2、规模与特色 3、尺度与围合 4、空间层次 5、环境设计(四)天安门广场空间要素设计遵循的原则七、结束语研究方法:查阅资料,实地考察主要问题:城市广场的历史发展、北京天安门广场空间设计要素解决办法:查阅资料课题研究起止时间和进度安排:起止时间:2010年12月2011年4月进度安排:2010年12月 确定课题 2011年1月2月 调查、整理资料 2011年3月 填写开题报告 2011年2月3月 撰写并多次修改论文 2011年4月末 论文定稿课题研究所需主要设备、仪器及药品:外出调研主要单位,访问学者姓名:指导教师审查意见:课题主要对城市广场空间要素的设计进行研究,并以北京天安门广场为例,进行实证,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城市广场现状设计当中进行详细的论述。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空间要素,对未来更好地进行城市广场空间设计具有启发和借鉴作用。研究内容明确,资料分析充分具体,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清晰,研究方法科学严谨,符合要求,同意开题。指导教师 (签字) 年 月 教研室(研究室)评审意见:_教研室(研究室)主任 (签字) 年 月院(系)审查意见:_院(系)主任 (签字) 年 月学 士 学 位 论 文题 目 基于要素分析的城市广场空间设计研究学 生 吴海芳指导教师 周嘉 副教授年 级 2007级专 业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 别 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学 院 地理科学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4月基于要素分析的城市广场空间设计研究吴海芳摘 要:本文从城市广场的历史发展入手,通过对古代城市广场和现代城市广场进行分析,将城市广场按照不同方面和角度进行分类和分级别,从而对基于要素分析的城市广场空间设计进行系统的研究,分别着重从选址与布局、规模与特色、尺度与围合、空间层次、环境设计这五个大方面的要素进行城市广场空间设计。同时,设计时,应遵循必要的原则。最后,以北京天安门广场为例,进行实证。关键词:城市广场 城市广场空间要素 北京天安门广场城市广场在现代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一个重要构成元素,它既可以连接建筑与建筑、建筑与道路,也可以让人们在此休闲、停留。同时,城市广场也是一种公共艺术形态, 它承载着城市的传统和历史,满足城市的精神功能需要,是集中体现城市特色与风貌的人性空间。在广场上,可组织集会、交通集散、市民休闲游憩、商业贸易、文化娱乐等活动,其对于反映城市文明与氛围有着重要的作用。一、城市广场的概念城市广场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城市开放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当着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的作用。城市的公共中心广场属于城市广场范畴。而分布于城市中区级、社区级及重要建筑前的广场也是城市所不可缺少的,它更适应现代都市生活特征,并且有利于改善目前城市普遍存在的单一中心模式的种种弊端,这类广场也应纳入广义的“城市广场”范畴。从以上的观点可定义,城市广场,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主题思想规模的节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二、城市广场的历史发展广场,作为城市整体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历史几乎和城市的发展同步。它起源于古代欧洲。在历史的长河中城市广场不论是外观上还是在其内涵上都发生着变化,许多城市广场今天已经不复存在,有些也只能用考古学的方法揭示其当年的辉煌。在这一演变过程中,社会关系的变化、技术的进步以及审美观的转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历史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信息,了解城市广场的历史是获得一个关于它的完整形象的基础。(一)古代城市广场“广场”这词源于古希腊,最初用于议政和市场,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和社交的场所。古希腊时期,建筑物的布置就是以神庙为中心,各种建筑围绕着它而形成广场,如著名的阿索斯广场。这时候的广场主要是担负起作为一个宗教中心的功能。到了古罗马时期,广场的建设达到了一个高峰,广场的类型逐渐多样化,出现了政治性广场、纪念性广场等。广场成为城市的象征。广场的使用功能逐步由集会、市场扩大到宗教、礼仪、纪念和娱乐等,广场也开始固定为某些公共建筑前附属的外部场地。中世纪意大利的广场功能和空间形态进一步拓展,城市广场已成为城市的“心脏”,在高度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创造出具有视觉、空间和尺度连续性的公共空间,形成与城市整体互为依存的城市公共中心广场雏形。巴洛克时期,城市广场空间最大程度上与城市道路联成一体,广场不再单独附于某一建筑物,而成为整个道路网和城市动态空间序列的一部分。19世纪后期,城市中工业的发展、人口和机动车辆的迅速增加,使城市广场的性质、功能发生新的变化。不少老的广场成了交通广场,如巴黎的星形广场和协和广场。在我国,早在原始社会,为满足部落内部成员防卫、生产和集会的需要利用小型住宅沿圆圈密集排列而形成一个中央空间,即早期的城市广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市的形成和社会分工的出现,城市居民需要特定的空间去进行交易、集会和思想文化交流,促使城市广场不断向前发展,由最初的宗教中心发展为集商业、文化、休闲、景观、集会、表演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心。中国古代城市广场,通常只是在庙宇前有前庭,有的设有戏台,可以举行庙会等公共活动。此外,很多小城镇上还有进行商业活动的市场和码头、桥头的集散性广场。(二)现代城市广场城市文明步入现代社会有两个重要基础:法国大革命对于平等和自由理想的启蒙;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科学技术进步以及生活空间的分离理念。二者的结合决定了现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到了现代,城市居民对广场的依赖越来越强烈,城市广场成为对城市环境和城市生活起到最直接、最重要影响的场所。在新兴的城市广场中,自由、开放的空间取代了严格规整的几何形广场;绿化、水体、座椅、小品以及游乐设施取代了帝王雕像和各种纪念物;空间的逐步退化,数量却不断增多;从传统的城市核心角色演变为城市空间的重要元素,成自由、多元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市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三、城市广场的级别与分类城市广场兼有集会、贸易、运动、交通、停车等功能。广场的功能决定了广场的性质和类型。再是,广场的服务范围、平面的组合形式、断面形式等也决定了广场的级别和类型。 (一)城市广场的级别 按照广场服务的范围,可分为城市级、片区级与社区级三种。城市级的广场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区域,交通复杂,规模较大,能够承载相对大型、重要的公共活动,是体现城市整体风貌与活力的主要场所。片区级的广场服务于城市内部功能相对独立且具有一定环境整体性的局部片区。社区级的广场尺度规模往往较小,服务范围限于邻近的社区居民与过往市民,日常所见的许多街头广场多属于这一级别。(二)城市广场的分类按照功能,广场可分为市政、交通、商业、纪念、休闲五类。其中市政型广场多修建于城市行政中心所在地,是政府与市民定期对话、组织活动的场所,也是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象征,空间氛围庄严稳重,建筑多呈对称布局,标志性建筑位于轴线之上;交通型广场以合理组织交通为主旨,起集散、联系、换乘、停车等作用,可能位于城市多种交通会合转换处,如城市汽车站、火车站站前广场,也有可能位于多条城市交通干道的交会处,如各种交通环岛;商业广场通常位于商业活动相对集中的区域,根据顾客流线与流量确定空间组合,并通过多种生活设施、小品的设置营造舒适而富有生机的购物氛围;纪念广场旨在缅怀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由于相对严肃的文化内涵,选址常常避开喧哗的闹市区,广场中心或侧面多以纪念物、纪念性建筑为标志;文化休闲广场是为市民提供休憩、游玩及举行各种娱乐活动的空间,选址灵活、布局多样,场内相关设施齐备、尺度宜人,生活气息浓郁,是目前最普通也最受市民喜爱的广场类型。 按照平面的组合形式,广场可分为单一型与复合型两类。单一型广场的平面一般呈一个基本的几何形。单一型广场空间一般严整对称、轴线明晰、纪念性较强;此外也有一些不规则的单一型广场,其平面形状按建筑边界自然形成,具有不确定的自由型。复合型广场是由几个单一型的广场组合形成广场群概念,其提供了比单一型的广场更为复杂的空间感受与景观,其中有些广场群的组合方式相对有序,轴线的转承、延伸是常用的手法。 按照断面形式,广场可分为平面型与立体型。平面型广场是传统与常见的广场类型,其地面标高在垂直方向没有变化或变化较小,与邻近的城市用地处于整体一致的位置,交通人流组织便捷,技术要求一般,建造代价相对较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交通方式的多样化,立体型广场在目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利用复合空间的概念,通过广场整体或局部地面相对邻近城市用地地面在垂直方向上升或下沉的位置高差,更好地引导交通分流,创造多层次的空间体验。其中上升式广场多利用城市道路与建筑的顶部进行建造,下沉式广场则多与地下商业街及地铁站出入口结合,在喧闹的城市中限定出一方相对静谧安全、围合有致的空间。四、城市广场空间设计的相关要素对于城市广场空间本身来讲,其设计包含各种不同相关的空间要素,通过空间要素的有机结合,为不同的活动提供相应的场所,使得城市广场空间的组织呈现出多样的层级与序列,如此也极大的丰富了城市广场的空间形态。(一)选址与布局广场在城市中的选址非常广泛,概括而言有以下特点:(1)城市重要、特殊的公共建筑或区域,如政府建筑、剧场建筑、体育场馆、历史区、商业区,以及历史事件发生地附近;(2)某些空间序列的节点位置,如城市轴线道路广场,步行街空间序列广场等;(3)城市入口门户,此位置的广场多为火车站、汽车站、轮渡站等大型交通枢纽的站前广场;(4)自然体边缘,位于溪流、江河、山岳、林地等自然景观资源附近的广场往往景色优美、生态价值突显,是市民最为喜爱的广场用地;(5)交通可达性良好,邻近承载一定人口密度的沿街空间,大多数的城市社区广场多位于此。 城市广场的布局,就是对广场的各种空间构成要素的全面设计、规划和安排。虽然广场的选址范围宽泛但抉择并不随意,其布局需要根据城市规模、人口数量、广场级别进行综合研究。城市广场在布局手法上,可分为规划的、自然的或两者混合的几种,其布局要运用各种艺术和技术的手段,把绿化地带、建筑群、雕塑、喷泉、建筑小品和人工照明等空间构成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富有魅力的空间面貌。 (二)规模与特色广场的规模需要依据其功能、级别、位置等因素合理确定,一般广场级别越高,政治文化、交通等专项功能越显著,服务人数就越多,规模越大。作为人类活动而存在的空间,广场特色无法离开特定地域文化的表达。为此,设计需要通过现代空间、理念、技术、感受与诸多历史要素结合,让市民在休闲中了解历史、畅想未来。另一方面,设计可以有意识地赋予广场一些特定的活动功能,以增强社会文化的延续,所以世界范围内许多著名的广场都定时定期承办一些民俗活动。(三)尺度与围合 广场尺度是一个涉及相对性关系的问题,其包括平面维度上的广场形态关系与空间维度上的广场垂直界面与水平距离之间的关系。如果将每个广场空间的平面形态都简化为一个大致的矩形,以L代表矩形的长度,D代表矩形的宽度,历史上的广场经验数据表明,L/D以小于3为宜,以确保广场没有从节点型的空间变为细长的线型空间。同样,如果再以H代表矩形周边垂直界面的平均高度,当1<D/H<2时,尺度合宜,以确保广场空间产生向心内聚而没离散的围合感。广场周边的垂直界面不仅可以通过高度变化影响广场的围合感,也可以通过在水平方向的连续性变化形成不同的围合方式,影响空间体验。四面围合、三面围合、两面围合与单面围合是广场围合的主要方式。其中,四面围合和是三面围合的空间封闭感相对较好,向心性强,是传统与常见的围合形式。而三面围合的广场领域感削弱,它们常常位于道路转角处,空间有一定的流动性,易于配合现代城市建筑形成平面“L”形的街头广场。单面围合的广场封闭性较差,容易使使用者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定感,缩短在广场的停留时间,所以一般情况下较大规模的单面围合广场会利用局部下沉等二次空间限定方式,增强空间围合感。(四)空间层次 随着市民室外公共活动需求的不断多样,广场空间日益呈现出层次化的特征,各种多层立体式广场在现代城市频繁出现。它们打破了只在一个平面上作设计的概念,通过地上、地面、地下、空中等不同水平层面的活动场所设置,实现空间的分离与整合,形成丰富多变的广场景观。相对大部分平面型广场,或是立体型广场的某一个水平层而言,广场空间的层次化主要体现为空间的领域化,即根据人们环境行为的需要,在同一标高或近似标高的广场平面上,通过植物、小品、台阶、铺地等多种手法划分出不同的空间领域。这些空间领域的性质常常形成一定的级差,如面积级差、私密级差、氛围级差。一般情况下,空间领域的面积越大,开放等级越高,氛围越热烈嘈杂,反之面积越小,空间就越私密,氛围也越宁静。据相关调查显示,广场中最受欢迎的逗留区域一般是沿广场边界区以及不同空间领域之间的过渡区,这是因为边界区与过渡区一般设置有一定形式的垂直界面与要素,如建筑、台阶、矮墙、座凳、树木等,这些垂直界面与要素的存在为停留活动造成一种具有安全性的心理暗示。因此,较大规模的开放领域常常位于广场的中心位置,这是人们喜爱观赏而不愿过多停留的活动区域;而中小规模的私密、半私密的空间则宜布置于广场周边与过渡区位置,以利市民的休憩与交往。(五)环境设计广场空间的环境设计可以从绿化、水体、铺装与设施四方面加以探讨。作为软质景观,绿化在现代城市广场中起着重要的生态、防灾、造景等作用,设计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两方面问题。其一为讲求绿化栽植的艺术性,即根据景观立意与空间布局要求,结合地形地貌因素,形成背景、主景、前景层次分明的绿化景观;同时利用观叶、观花、观果等不同植物种类及观赏期的巧妙组合,形成多种组图式的色彩构图,营造富于季相变化的植物观赏效果。其二为注重绿化栽植的科学性,即充分考虑广场植物的生态习性与后期维护,多选择对环境污染等不利因素适应性强、养护管理方便的乡土植物品种。在气候条件并非十分寒冷的城市,水体往往是重要的户外空间环境因素。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水体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它的静止、流动、喷发、跌落都会成为引人注目的景观焦点,所以古今中外以水体为主题或点缀的广场空间屡见不鲜。历史上,水体往往只是人们静态观赏的对象,如喷泉、水池、水墙等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旱式喷泉的出现实现了广场上与水的共戏。当喷泉关闭时,地面可作为普通的硬地表面供人行走交往。喷泉开启时,一串串水柱从铺装孔中拔地而起,孩子与成人情不自禁地在其中穿梭嬉戏,形成广场的欢乐之源。正常情况下,人的水平视野大于垂直视野,且水平视野中向下视野范围是向上视野范围的约15倍,所以在水平视野相对开敞的城市广场空间中,地面铺装是重要的设计要素之一。在选材上,铺装需要具备一定的强度、透水性与可更换性,同时表面平坦、不易打滑。在图案上,铺装处理通常有整体设计、片区差异、边缘处理三种手法:整体设计指形成大规模的整体图案,将广场的多种空间整合起来;片区差异指根据不同的空间功能使用不同的铺装图案,相同空间内部则采用某标准图案的反复使用形成韵律感;边缘处理则在广场空间的各种交界位置设置不同图案的铺装,使广场的界线更加清晰。具体设计时,三种手法常常结合使用,形成变化而不杂乱、清晰而不单调的视觉效果。此外,广场设施主要指花坛、座凳、售货亭、灯具、时钟、垃圾桶、指示牌、雕塑、廊架、厕所等附属设施与环境小品。它们为市民提供识别、休憩、洁净等功能价值,同时也具有点缀烘托环境气氛的人文价值,其设计应与整体广场空间保持协调,体现生活性、趣味性与观赏性,具体可参见道路空间系统的设施设计。五、城市广场空间要素设计的原则城市广场是人们政治、文化、娱乐、休闲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广场空间要素彼此之间紧密相连,所以其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以人为本原则现代广场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现代广场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广场的小品、绿化、物体等均应以人为中心,时时体现为人服务的宗旨,处处符合人体的尺度。如飞珠溅玉的瀑布、此起彼伏的喷泉、高低错落的绿化,让人呼吸到自然的气息,赏心悦目,神清气爽。(二)地方特色原则城市广场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会特色。首先城市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广场建设应继承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其次,城市广场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广场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如北方广场强调日照,南方广场则强调遮阳。(三)效益兼顾原则 城市广场的功能向综合性和多样性衍生,现代城市广场综合利用城市空间和综合解决环境问题的意义日益显现。因此,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还应体现出经济建设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 城市广场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建筑空间形态、立体环境设施、园林绿化布局、道路交通系统衔接等方方面面。我们在进行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应时刻牢记并处处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兼顾的原则,切不能顾此失彼。如某市火车站广场由于规划不合理,结果造成交通拥挤、排水不畅,雨天泥水地,晴日灰满天,环境污染严重,市民怨声载道,游客望而却步,极大的损害了城市形象。 (四)突出主题原则城市广场无论大小如何,首先应明确其功能,确定其主题。围绕着主要功能,广场的规划设计就不会跑题,就会有“轨道”可循,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特色和内聚力与外引力。无论是交通广场、商业广场,还是融纪念性、标志性、群众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广场,要有准确的定位。在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应突出城市广场在塑造城市形象、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活动需要与改善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的三大功能。并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旨,整体考虑广场布局规划。六、实证研究以北京天安门广场为例 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中心地带,是属于城市级别的市政型广场,其平面的组合形式为单一型,断面形式为平面型。它占地面积44公顷,东西宽500米,南北长880米,地面全部由经过特殊工艺技术处理的浅色花岗岩条石铺成。在广场上,每天清晨升国旗和每天日落时分的降国旗是最庄严的仪式。同时,天安门广场是重大政治、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是中国从衰落到崛起的历史见证。图一:天安门广场的平面图(一)天安门广场的简介 天安门广场记载了北京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二九运动、五四运动都在这里为中国现代革命史留下了浓重的色彩。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广场拓宽,并在广场中央修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后又分别在广场的西侧修建了人民大会堂、东侧修建了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南侧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堂。 (二)天安门广场的历史变迁明成祖朱棣从1417年永乐十五年营建北京,十八年宫殿建成,天安门广场即在此时修建。天安门广场原为T形广场,由大明门(后先后改名大清门,中华门),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以及千步廊合围而成。民国时期拆去了千步廊。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国初期于1954年扩建了天安门广场,拆除了中华门、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户部刑部等衙署、以及仓库棋盘街等建筑,遂成今天规模,并在广场中建人民英雄纪念碑。到国庆10周年时,已建起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永久性观礼台、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等雄伟建筑。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去世,在广场南原中华门的位置建毛主席纪念堂。同时,对天安门广场进行了第三次扩建。 1999年10月1日,举行国庆五十周年大典。在大典之前,天安门广场再次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天安门广场的地砖全部更换,以浅粉色花岗石铺地,以两块四季常绿的大型草坪点缀,在庄重中透射出美丽。目前,广场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总面积达44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之一。 (三)天安门广场空间设计的相关要素1、选址与布局天安门广场位于中国北京市区中心纵横两条轴线上。广场中央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广场西侧是人民大会堂,东侧面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南侧是正阳门,北侧是天安门城楼。由此可见,天安门广场布局采取对称式,在中轴线上有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正阳门等建筑,西侧为人民大会堂,东侧为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整个广场宏伟壮观、整齐对称、浑然一体、气势磅礴。 2、规模与特色天安门广场,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广场中心干道可同时通过120列游行队伍,宽阔的广场可容纳100万人游行集会,已成为人民政治集会和重大节日庆祝活动的场所,尤其是成为举办国庆庆典的场所,可见其规模之大,是当今世界上最宏大的城市中心广场之一。 在广场的最北端,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天安门前,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高高飘扬。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耸立于广场中央。碑南是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再往南则是高大典雅的正阳门城楼与箭楼(俗称大前门)。这些宏伟的古今建筑群,自北而南坐落在一条中轴线上,十分令人瞩目。同时,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东侧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有力衬托,整个广场构成了一幅气势磅礴,无比壮观的动人画卷。雄伟的天安门广场是中华民族的光辉标志,是新中国振兴腾飞的象征。由于这里政治地位显赫,历史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多彩,所以举世闻名,万众向往。每天都有无数中外游人前来这里观光游览、摄影留念和观瞻每日早、晚的升、降国旗仪式,整个广场呈现一派祥和、幸福的美好景象,成为天安门广场的一大特色。3、尺度与围合广场尺度是一个涉及相对性关系的问题,其包括平面维度上的广场形态关系与空间维度上的广场垂直界面与水平距离之间的关系。就天安门广场来说,其空间的平面形态简化为一个矩形,长度L是880米,宽度D是500米,则L/D等于1.76,小于3,所以能确保该广场不至于从节点型的空间变为细长的线型空间。对于天安门广场的宽度L与其周边建筑垂直界面的平均高度H的比值,可以先了解其周边建筑垂直界面的平均高度H是多少来确定。北侧天安门城楼高33.7米,东侧中国历史博物馆高39.83米,西侧人民大会堂高46米,中央人民英雄纪念碑高37.94米,毛主席纪念堂高33.6米,则周边建筑垂直界面的平均高度H是38.21米,因此D/H等于13.18,大于2。当D/H>2时,广场周围的建筑显得过于矮小和分散,起不到聚合与会集的作用,影响到广场的封闭性和凝聚力以及广场的社会向心空间的作用。但是,天安门广场的性质确定为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广场的规模为百万人广场,由此决定广场的规模很大,从而导致D/H的比值大于2。为了确保广场空间产生向心内聚而不离散的围合感,可以通过对广场周围的建筑立面进行处理,例如天安门广场周围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建筑的立面比较厚重,而且尺度巨大,从而可以达到配合这样一个尺度较大的广场。 天安门广场周边的垂直界面在水平方向的围合方式是四面围合,但北侧的天安门城楼与广场隔着一条长安街,同时东西两侧的人民大会堂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也与广场隔着一条路,只是广场的南面与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相连,因此广场也可以看成是单面围合。通过周围建筑群的形态和布局,增强该广场的空间感。4、空间层次 天安门广场是平面型广场,广场的性质为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广场的规模为百万人广场,从而可知,该广场空间领域的面积大,开放等级高,氛围热烈嘈杂,私密空间弱。 在人民大会堂和革命历史博物馆建筑之间建立了毛主席纪念堂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丰富了广场的内容,增加了广场的空间层次,使人并不感到空旷。毛主席纪念堂处于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上,使得纪念堂和天安门城楼遥遥相对。又由于毛主席纪念堂的体量相对较小,把它建在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两大建筑之间,宛如“众星捧月”,更加突出了毛主席的伟大形象。广场空间中的建筑群形成的空间层次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纪念碑全高37.94米,比天安门高4.42米。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一纵向建筑与绵延平铺的故宫横向建筑形成了鲜明对比,增强了广场南北面之间的空间层次。同时,广场中心位置布置一个中心喷泉花坛,新颖的花坛设计以及随着音乐不断变化的喷泉使广场形成高低错落的空间层次感,吸引人们的目光。5、环境设计 图二:2009年和2010年国庆时的天安门广场北京天安门广场,主要供人们集会,节目联欢等用,要求能容纳众多的人群,又能迅速地集散,广场绿化布置应该壮丽雄伟。广场中心花坛布局随着集会和节日联欢活动的内容不同而变化。广场中心的花坛起着很重要的绿化和美化、造景作用,成为广场的软质景观之一。 天安门广场的水体,主要是中心花坛内部的喷泉。中心花坛内部的喷泉,既有喷泉,又有水下彩灯和泛光照明,以达到“白天赏花,夜晚观景”的效果。1997年之前的喷泉并不是广场摆花的核心景观,只是充当花坛的点缀而已。1998年广场中心花坛内的大型喷泉水池直径为30米,主喷高度达18米,且安装了先进的水下彩灯。到2006年有了较大进步,中心水池直径30米,喷泉主喷高度达到了38米,独立水型达25种。喷泉成了中心花坛的点睛之笔。天安门广场的地面铺装经过几次大的改造后,最终采用了浅色天然花岗岩作为地面铺装材料。花岗岩的膨胀系数小,能经得住比较大的温差,抗压强度高,坚固耐磨,比较理想。铺装花岗岩的面积总共为1569万平方米。浅色天然花岗岩不仅满足景观要求,且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天安门广场的景观灯是环境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安门广场的景观灯,既有装饰功能,又有实用功能。景观灯不分昼夜的发挥着其特有的功效,白天展示着独特的艺术造型,夜晚放射着艺术的光芒。(四)天安门广场空间要素设计遵循的原则天安门广场是重大政治、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是中国从衰落到崛起的历史见证,是国家举办重要节日庆典活动的场所,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人们休闲活动的中心。其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地方特色和突出主题等原则。例如广场的规模、周围建筑及中心花坛都突出广场是重大政治、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人们休闲活动中心等主题。节日时,政府会对广场进行装饰,举办活动,丰富人们的生活。七、结束语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广场能为市民献上一份宁静;在拥挤的城市水泥森林中,广场能为市民守住一片绿洲与舒朗,这就是广场的魅力所在。因此,广场成为当前城市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热点,大大小小广场在各地城市纷纷落成。广场设计融合了建筑、美学、植物学、生态学、规划设计等多门学科的精华,所以应注意各门学科的综合运用,突出建筑学、植物学、生态学与美学的有机结合。城市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人流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广场的建设,加大了城市生活空间,改善了生活环境质量。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以及更好地服务城市居民,尤其重要。参考文献: 1 刘秀晨:建筑形象城市设计城市广场J,中国园林,2001年1月。 2 于化云:城市雕塑的定位J,城乡建设,2001年6月。3 郑力鹏:城市广场建设应重防灾功能和生态效益J,城市规划,2002年1月。 4 (丹麦)盖尔:交往与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5 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7月。6 赵红红:“大树广场”亚热带气候环境大型广场设计思路J,华南理工大学自然科学版,2002年10月。7 童丽丽,赵九洲,赵永厚等:从植物造景和生态学的角度探讨南京市民广场建设的若干问题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3年4月,第二版。8 刘福智:园景规划与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9 董鉴弘: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三版),中国建工出版社,2004年7月。10 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工出版社,2005年1月。11 廖嵘: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规划设计,同济大学,2006年。12 罗红战:浅谈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价值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1月。13 潘海啸,熊锦云,刘冰:无障碍环境建设整体理念发展趋势分析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2月。 14 王建国: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9月。STUDY ON DESIGN OF URBAN SQUARE SPACE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WU Hai-fang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city square of history development start, by on ancient city square and modern city square for analysis, will city squ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fferent aspects and angle for classification and min level, to on based on elements analysis of city square space design for system of research, respectively focused on from location and layout, and scale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scale and Wail close, and space levels, and environment design this five a large aspects of elements for city square space design. At the same time, design, should follow the pri

    注意事项

    本文(基于要素分析的城市广场空间设计研究学士学位论文.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