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封建社会前期三国晋南北朝课件.ppt

    • 资源ID:4021740       资源大小:15.76MB        全文页数:8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封建社会前期三国晋南北朝课件.ppt

    (第六版),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中国建筑史,一、原始社会建筑二、奴隶社会建筑三、封建前期建筑四、封建中期建筑五、封建后期建筑,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新授内容,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三、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公元前475公元前589),铁器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三国,两晋,南北朝,魏蜀吴,(220265),(221263),(222280),西晋,(265316),统一(280316),十六国,东晋,(304439),(317420),北魏,建立:386,统一:439,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宋420,齐,梁,陈,589,北朝,南朝,(前秦),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2)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3)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4)士族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5)科技发展,佛教盛行。,3.3 三国 晋 南北朝背景概述,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三国、晋、南北朝建筑发展(220589),(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二)建筑状况,1.战争、迁徙、分裂、割据 2.士族大夫厌恶战乱、寻求静谧安定 3.“魏晋玄学”,1.城市建设及宫殿:里坊制格局的出现(邺城;洛阳;建康)2.佛教建筑盛行3.园林 山水园林的形成。追求自然、寄情山水,有限表达无限,士大夫阶层追求精神解脱,或颓废或隐居。4.薄葬道家丧葬观从东汉末到魏晋南北朝,丧葬风气由厚葬趋向薄葬,由繁琐趋向简朴。,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1.城市建设及宫殿,一、中国古代城市有三个基本要素:1、统治机构(宫廷、官署);2、手工业和商业区;3、居民区。,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二、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城市初期:相当于原始社会和夏、商、周三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长期与大自然的斗争中,人类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群居的居民点。具备了城市的某些要素。约公元前第三千年中叶,出现了城堡式聚落,可视为“城”的原始雏型。约公元前21世纪左右,诞生了正式的“城”。至公元前5世纪左右,形成了“城市”。在古代,城市既是奴隶主、封建主对人民进行统治的据点,也是当时经济、文化、军事、科学技术等多方面成就的集中体现,又是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及艰辛劳动的结果。我国历史上曾拥有卓越的城市建设成就与经验。这一时期的代表城市有:夏都-斟鄩;商代城市:郑州商城、湖北盘龙城、安阳殷墟。,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第二阶段: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铁器时代的到来、封建制的建立、地方势力的崛起,促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城市发展的高潮,新兴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城市规模的扩大、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人口的增长,必然要求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证全城的有序运作和统治集团的安全,于是新的城市管理和布置模式产生了: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的宫殿、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里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这一时期的城市总体而言还比较自由,形式较为多样:有的是大城(廓)包小城(宫城),如春秋淹城、曲阜鲁故都及苏州吴王故城;有的是东西二城并列,如易县燕下都故城。代表城市有:春秋淹城、曲阜鲁故都、燕下都故城、西汉长安、东汉洛阳。,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第三阶段: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三国时的曹魏都城-邺开创了一种布局规则严整、功能分区明确的里坊制城市格局;平面呈长方形,宫殿位于城北居中,全城作棋盘式分割,居民与市场纳入这些棋盘格中组成“里”(“里”在北魏以后又称“坊”)。这样,不仅各种功能要素划分明确,城内交通方便,而且城市面貌也更为壮观,唐长安城堪称是这类城市的典范。此时的“里”和“市”虽然仍由高墙包围,但管理已有所放松。唐长安城三品以上的官员府邸及佛寺均可向大街开门,夜市屡禁不止。而江南一些商业发达城市如扬州、苏州,夜市已十分热闹。这一时期的代表城市有:曹魏邺城、隋洛阳、唐长安。,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一)曹魏邺城(三国时期):,三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纷乱的时代,建筑发展与东周列国有着相似的特色,即多个统治者各踞一方,各自营建各自的城市与建筑,因而显示出不同的地方特色。,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曹操统治中原魏国,建立许昌、邺城、洛阳三都刘备统治的西蜀为蜀国,建立了都城成都孙权统治的江南为吴国,建立了都城建业,魏在都城宫室上的创新,对后世颇有影响。吴和汉(蜀汉)是小国,在都城、宫室方面无重大建设。,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魏建国前以邺为政治中心。邺城位于今河北的临漳县附近,如今这里大部分已在漳河底下了。因此曹魏时期的邺城,只能在文献资料中见到了。此城规模不小,据记载,它平面为横长矩形,城南北长折合今公制为2205米,东两宽3087米。城墙土筑,基宽1518米。城有七门,南面三门,北面二门,东西面各一门。东西门相对的大道(中轴线)分全城为南北两半。城的北部是宫城。其东为一组官署,官署后部为后宫,是曹操的宫室。在后宫和官署的东面,为皇家贵族的住所,称“戚里”。城的南部为居住商业区,约占垒城面积的五分之三。被南墙城门内的南北大街分割为四区,布置居住的里坊、市和军营。,(1)背景:,(2)城市布局:,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宫殿建筑群的布置很严整。占全城四分之一以上,其中布置一组举行封建典礼的宫殿建筑及广场。正中宫城部分,入宫门为一封闭形广场,经过端门至大殿前宽广的庭院,大殿在正中,举行大典时用,殿前左右有钟楼及鼓楼。东部的宫殿官署区布局也很严整,进入司马门,干道两边为各种官府衙门,形成重重院落,后半部的后宫为曹操居住之用,是按照“前朝后寝”的制度规划的。宫城西为铜雀苑,为王室专用园林,又跨城修建三座高大台榭,统称铜雀三台,南为金虎台,北为冰井台,中间为铜雀台。名为游赏,实际台下贮藏武器军资,供战乱时据守。邺城的最大特点在于形制的创新。,(3)宫殿布局:,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1、宫前东西横街直通东西城门,划全城为二,宫城在北且与北城垣合,坊里、衙署、市在南;2、礼仪性的大朝与日常政务的常朝在宫内并列;形成两组宫殿群,各有出入口:大朝区为文昌殿阊阖门;常朝区为听政殿司马门;3、大朝门前形成御街,直抵南城门。在邺城,为南城垣中央的中阳门。这样把中轴线对称布局手法从一般的建筑群,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对以后的都城布局有很大影响。,(4)特点总结:,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邺城的规划布局在古代城市的规划中有重要的影响:城市有明确的分区,统治阶级与一般居民严格分开,一方面是继承了古代城与廓的区分,也直接继承了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不同点是,区分更明确,不像汉长安与洛阳宫城与坊里相参,或为坊里所包围。这也反映了阶级的对立及当时等级的森严,统治阶级对人民的防范,三台就是明显的防御性质。自南城中门有南北街北抵宫门,遥对宫中听政殿一组,形成全城的南北中轴线。在这条街两侧建主要官署。经曹操改建,邺城发展为宫殿在北,市里在南,自城南正门有街直抵宫门,夹街建官署,形成全城中轴线的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的新模式。,1.布局规则严整、功能分区明确的里坊制城市格局;2.择中立宫;,1,司马门 2,显阳门 3,宣阳门 4,升贤门 5,听政殿门 6,听政殿 7,温室 8,鸣鹤堂 9,木兰坊 10,楸梓坊 11,南止车门 12,延秋门 13,长春门 14,端门 15,文昌殿 16,大理寺17,宫内大社 18,郎中令府 19,相国府 20,奉常寺 21,大农寺 22,御史大夫府 23,少府倾寺,(二)洛阳(魏晋时期):,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三国建立后,经济有所恢复。魏的国力最强,先后兴建邺、许昌、洛阳三个都城及宫殿。邺城是一座东汉旧城,经过曹操建设已接近帝都形制,但原有格局难以打破,不具有真正帝都的气势与规模,所以在许昌,邺城之后营建了洛阳。曹丕定都洛阳前,曹操已进行了一定经营,但仍未建完整,直至曹睿的大肆修建,才最终成为符合当时体制的帝都。,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而立,建了晋朝,为晋武帝,都城即为曹魏的洛阳。其后灭蜀、灭吴,直到公元280年统一全国。晋统一之后大封诸王,以致诸王各据实力,遂在晋武帝死后起了八王之乱,并引发北方多个少数民族的进犯,最终导致晋灭亡,前后统治不过50年,所以建筑基本没有发展。晋灭亡后,残余势力以司马睿(晋元帝)为首又在江南建国,定都建康,史称东晋,前者称为西晋。,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曹魏代汉,定都洛阳。在东汉旧址上重建,将东汉时南北两宫改为只有一个北宫,加强了宫前主街的纵深长度,这些为以后的都城建设所遵循。曹魏立国之初先修北宫和官署,其余仍保持东汉十二城门、二十四街的基本格局。公元227年,魏大举修建洛阳宫殿及庙、社、官署,以邺城为蓝本,正式放弃南宫,拓建北宫,把原城市轴线西移,使其北对北宫正门。在这条大道两侧建官署。按周礼考工记“左祖右社”之说,在大道南段东西分建太庙和太社,北端路旁陈设铜驼。曹魏时还在洛阳城西北角增建突出城外的三个南北相连的小城,称金墉城或洛阳小城,南北长1080米,东西宽250米,内建宫室,城上楼观密布,严密设防,是受邺城西北所建三台的影响而建的防守据点,是当时战争环境下的产物。洛阳城内的居住和商业区仍是封闭的里和市。随着魏晋实力的增强,洛阳的城外也出现了市和居住区。,三国曹魏洛阳城平面示意图,(1)城市布局:,西晋统一全国后,洛阳遂成全国的首都。其特点是宫殿在北面正中,宫门前有南北街直抵城南面正门,夹街建官署、太庙、太社,形成全城主轴线,其余地段布置坊市。由于它是东汉以后统一王朝的首都,故无论是它的后继者东晋还是北方相继出现的十六国政权,都以它为模式,所建都城都不同程度地效法和比附洛阳。魏晋洛阳的宫殿中,主殿太极殿与东堂、西堂并列的布局,也沿用了三百年之久。魏晋洛阳对隋以前中国都城有重要影响。,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北宫布局分前后两部分,前为办公的朝区,后为魏帝的家宅,即寝区。朝区主殿为太极殿,为举行大典之处。南对宫城正门阊阖门和洛阳南墙正门,形成全宫、全城南北轴线。太极殿东西并列建有东堂、西堂,是皇帝日常听政和起居之处。太极殿一组,东南建有朝堂和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南对宫城南墙偏东的司马门,形成朝区东侧的次要轴线。这并列两条轴线也明显是受邺城宫殿影响形成的。寝区主殿昭阳殿在太极殿北,也在全宫中轴线上,号称皇后正殿。昭阳殿左右还各有几条次要轴线,建有若干大小宫院,供后妃居住,以西侧的九龙殿最著名。魏宫主要殿宇都是高大的台榭,用架空阁道登上,并互相连通。出于防卫需要,宫城上密布高大的楼观,另在宫西部建凌云台,贮有可武装三千人的武器,是宫中的武库。寝区后的华林园凿池堆山,建有大量亭馆,是宫后的苑囿。,(2)洛阳北宫:,1 太极殿 2 式乾殿3 昭阳殿 4 建始殿5 九龙殿 6 嘉福殿 7 凌云台,魏晋洛阳宫城平面示意图,(三)东晋建康(魏晋时期):,东晋偏安于南方,没有统一北方之心,平安统治了100多年,南方经济有了一定的恢复,对建康的营建基本沿袭东吴旧式,南朝各王定都建康后,在东晋基础上加以改造、添建,一时比洛阳更为繁华、壮丽。有了南京“六朝古都”之名。建康南迁人口甚多,加上本地土族,遂不得不在城东沿青溪外侧开辟新的居住区。建康有长江和诸水网航运之便,舟船经秦淮河可以东西两方面抵达建康诸市,沿河及水网遂出现一些聚落。为保卫建康,在其四周又建了若干小城镇军垒;为安置南迁士民,又建了一些侨寄郡县。史载在梁朝全盛期,建康已发展为人兴物阜的大城市,它西起石头城,东至倪塘,北过紫金山,南至雨花台,东西南北各四十里的巨大区域,人口约二百万。建康未建外郭,只以篱为外界,设有五十六个篱门,可见其地域之广,是当时中国最巨大、最繁荣的城市。,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东晋定都建业,改称建康。按魏晋洛阳模式改造建康。把宫城东移,南对吴时的御街,又把御街南延,跨过秦淮河上的朱雀航浮桥,直抵南面祭天的南郊,形成正对宫城正门、正殿的全城南北轴线。御街左右建官署,南端临秦淮河左右分建太庙、太社。经此改建,建康城内形成宫室在北,宫前有南北主街、左右建官署、外侧建居里的格局,城门也增为十二个,并沿用洛阳旧名,基本上符合洛阳模式。东晋于公元330年按洛阳魏晋宫殿模式重修建康宫城。以后历经南朝的宋、齐增缮,到梁代发展为当时中国最壮丽的宫殿。,(1)城市布局:,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2)建康宫城布局:,东晋、南朝建康宫城的平面布局和洛阳宫城相似,但更整齐,宫墙有内外三重。外重宫墙之内布置宫中一般机构和驻军。此时,把中央机构的宿舍也建在这里,则是东晋与南朝所特有的。第二重宫墙内布置中央官署。朝堂和尚书省仍在东侧,向南有门通出宫外,与洛阳宫殿相同。在西侧有中书省、门下省、秘阁(皇家图书馆)和皇子所住的永福省等。第三重墙内才是真正的宫内,前为朝区,建主殿太极殿和与它并列的东堂、西堂;后为寝区,前为帝寝式乾殿,又称中斋,后为后寝显阳殿,各为一组宫院,二组前后相重,都在两侧建翼殿,形成和太极殿相似的三殿并列布局。,6.太极殿 7.太极西堂8.太极东堂 9.式乾殿(中斋)10.西斋 11.东斋 12.显阳殿13.徽音殿 14.含章殿,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太极、式乾、显阳三殿和太极殿南的殿门,宫正门共同形成全宫的中轴线。寝区之北是内苑华林园。进入南朝后,经济发展,宫室渐趋豪华,到梁代中期,随着国势进入极盛期,宫室也建得空前壮丽,当时北方的北魏建都洛阳,参考魏晋洛阳宫及南朝建康宫而建新宫。梁为超越北魏宫殿,遂把宫城诸门楼普遍由二层增为三层,把主殿太极殿由面阔十二间改为十三间,太庙等建筑也加高了台基。到了南朝后期的陈代,宫室更加向绮丽方向发展,陈后主在宫中新建了临春、结绮、望仙三座阁,使用香味木材,以金玉珠翠为饰,是南北朝时著名的豪华建筑。公元589年隋灭陈时,建康宫与都城同时被夷为平地。,6.太极殿 7.太极西堂8.太极东堂 9.式乾殿(中斋)10.西斋 11.东斋 12.显阳殿13.徽音殿 14.含章殿,(四)北魏洛阳(南北朝时期):,魏晋时期的洛阳,乃是西晋和北魏的都城。后因西晋皇族为争夺皇位,造成内乱,所谓“八王之乱”。北方的匈奴、鲜卑、羌、羯、氏等族则乘虚而人,西晋告亡。晋朝皇族以及大批百姓迁至长江流域,建立东晋王朝。后来鲜卑族拓跋氏在此建立北魏,统一了中国北方,结束了北方的混乱局面。北朝的北魏为与南朝抗衡,公元493年由北方的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至中原的洛阳,大力推行汉化,在重建的洛阳城外发展出方格网街道的外郭,开中国城市布局的新局面,为隋唐长安城的前奏。,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北魏洛阳城改变了汉、魏晋三个朝代那种将都城分为南北宫的分散形式。基本上按照旧都城的规制,把地势较高的东汉以来的旧城置于中部偏北,然后在较为低平的外围,主要是东、西、南三面,兴建郭城。从文献资料和考古发掘来看,北魏洛阳城既不像汉、魏洛阳城和东晋建康城,也不完垒像平城,而是将两者的长处、优点融为一体。,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1)城市布局:,2007-02,中外建筑史,494年,北魏在洛阳建新城。洛阳城分为宫城、内城、外郭城。城内有人工池塘、护城河和运河等。宫城南出御街即铜驼街,太社、太庙建在内城,御街两旁。外郭城分布有220个居民里坊和市场。当时城内人口繁密,商业发达,宫室壮丽,塔庙巍峨。,北魏统一中国北方,所建宫殿在魏晋洛阳宫基础上又吸收了东晋、南朝建康宫的特点。宫城建有内外三重宫墙,最高政权机构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仍在第二重墙内,第三重墙内分为朝、寝两区。寝区为皇帝私宅,这正殿就近似于宅中的前厅,而永巷以北的宣光、嘉福等殿才是居住后妃的寝殿。这种使用性质上的变化,实是隋唐时期宫殿布局发生新变化的前奏。,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1,尚书省门 2,尚书省 3,南止车门 4,太极殿 5,太极东堂 6,太极西堂 7,式乾殿 8,显阳殿 9,徽音殿 10,含章殿 11,宣光殿 12,明光殿 13,晖章殿 14,嘉福殿 15,西省 16,东省,(2)宫城布局:,北魏洛阳城出土的兽面砖、钉瓦和瓦当,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北方十六国进驻中原,各自为政,较为混乱,其较为注重的城的防御功能,都城城墙又原来土筑改为了包砖,是建筑史的一大进步。,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2.佛教建筑盛行,最突出的建筑类型:佛寺、佛塔、石窟,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背景:由于佛教的传入引起了佛教建筑的发展,高层佛塔出现了,并带来了印度、中亚一带的雕刻、绘画艺术,不仅使我国的石窟、佛像、壁画等有了巨大发展,而且也影响到建筑艺术,使汉代比较质朴的建筑风格,变得更为成熟、圆淳。佛教在东汉初就已传入中国,至南北朝时统治阶级予以大力提倡,兴建了大量的寺院、佛塔和石窟。北魏洛阳内外,就建寺1200余所。南朝建康一地,亦有庙宇500余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早期佛寺布局 与印度相仿,以塔为中心,属于塔院型。,图2.21 早期佛塔印度南方,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桑奇大塔窣堵坡,又称窣堵波,是源于印度的塔的一种形式,在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南亚、东南亚国家比较普遍。,佛寺类型:北魏佛寺洛阳永宁寺最大。A、前塔后殿型,塔置寺中央,塔后为殿。洛阳伽蓝记载,中间置塔,四面有门,塔后为佛殿。以佛塔为主。B、“舍宅为寺”,前堂改为大殿,后堂改为讲堂。以殿堂为主。,(1)佛寺,早期佛塔(印度南方):塔基:圆形塔身:覆钵状塔顶:神祠和伞盖,简单说,这类寺院系以一座高大居中的佛塔为主体,其周围环绕方形广庭和回廊门殿。,2)实例 北魏佛寺以永宁寺“舍宅为寺”北魏洛阳许多佛寺是由贵族官僚的宅第改建,前堂改为大殿,后堂改为讲堂,于是佛教进一步中国化,不仅把中国木构架建筑使用于佛寺,而且使原有私家园林也成为佛寺的一部分。这些佛寺往往也是市民活动的一部分。,图2.22 北魏洛阳永宁寺塔立面、剖面复原图,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1)定义 为了埋葬舍利(释迦牟尼遗骨),供佛徒绕塔礼拜而作,具有圣墓的性质。2)佛塔的中国化 传到中国以后,把它缩小为塔刹,和东汉已有木构架相结合,形成中国式木塔。佛塔中国化形式:西域佛教艺术+汉地重楼,图2.23 山西朔州崇福寺原藏北魏石塔,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2)佛塔,(塔顶覆钵)(多层楼阁),3)塔的基本组成 1.地宫 2.塔座 3.塔身 4.塔刹,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塔的作用:1.供佛:经书、舍利等2.墓塔3.瞭望:料敌(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4.标志:导航引渡(浙江杭州六和塔)5.风水:文峰、文昌、文兴塔,立于县城东南角6.城关过街塔:居庸关过街塔,4)佛塔类型 A、木塔楼阁式,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4)主流形式:中国塔的发展主流,多见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北方相对少些。在中国最早的楼阁式塔是洛阳白马寺中所建的四方形楼阁式塔。,(1)形式来源: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楼阁。佛教传入中国后为适应中国的传统习惯,利用人们对多层楼阁通天的寄托,以楼阁形式作为礼佛的纪念性建筑物。,(2)建筑特征:具有台基、基座,有木结构或砖仿木结构的梁、枋、柱、斗拱等楼阁特点的构件。塔刹安放在塔顶,形制多样。有的楼阁式塔在第一层有外廊(也叫“副阶”),外廊加强了塔的稳定性,也能有效地防止地基被雨水冲刷,提高了塔的寿命。塔内可供奉佛像,可供僧人等登临之用。有的塔还兼有军事瞭望的功用。,(3)建筑功能:内设楼梯,可供登临;每层设门窗、平坐腰檐。,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北魏永宁寺佛塔,历史记载中的我国体量最大木塔是北魏时建造的洛阳永宁寺塔,方形,九层,高一千尺,百里以外便能望见。可惜这座塔建成不久便被焚毁了。由于木塔易遭火焚,不易保存,又发展出仿木结构砖塔,并在楼阁式基础上发展出密檐式,还有小型单层的亭阁式。,(4)实例:北魏洛阳永宁寺木塔,4)佛塔类型 B、砖石塔密檐式,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1)建筑特征:高台基、塔身、塔刹(2)建筑功能:仅作礼拜对象不供登临远眺(3)实例:北魏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平面:十二角型,我国现存最古的塔是公元520年建的河南嵩山嵩岳寺十二角十五层密檐式砖塔,高39.5米。塔下有地宫。此塔造型特殊,砖建密檐式,平面正十二角形,佛塔中仅见此一座,塔身有用莲瓣作柱头(希腊风格)和柱基的八角柱,有用狮子作主题的佛龛(波斯风格),有火焰形的券间(印度风格),形式十分优美。是现存最早的佛塔、砖石塔、密檐塔P170,图2.24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平面,图2.25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立面,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4)佛塔类型 C、单层塔,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1)单层塔大多做为僧人的墓塔,有砖造的也有石造的。(2)平面多为正方形,但也有六角、八角或圆形的。(3)规模较小,高度一般在3-4米以内。,山东省历城县神通寺四门塔(隋),D、喇嘛塔E、金刚宝座塔,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3)石窟寺,在山崖上开凿的窟洞型佛寺,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隐修,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在土质坚硬的石壁上挖窟、造像,就着山 势开凿的寺庙建筑,里面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壁画。汉崖墓即凿石窟,出现得最早,但两者用途不同。佛窟传入之后,从新疆开始风行到全国各地。,1)定义,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2)石窟分类,石窟寺是在山崖上开凿出的窟洞型佛寺。可分为三种:中国古建筑(1).flv 20min30s(1)塔院式:又称支提窟,以塔为窟的中心,以窟中支撑窟顶的中心柱雕成佛塔的形象。和初期的佛寺以塔为中心是同一概念。(大同云冈石窟中较多)(2)佛殿式:窟中以佛像为主要内容,相当于一般的佛殿,是比较普遍的一种类型。(3)僧院型:又称毗诃罗,主要供僧众打坐修行之用,其布置窟中置佛像,周围凿小窟若干,每小窟供一僧打坐,这类石窟数量较少。,塔院型:以塔为石窟中心,佛殿型:以佛像为主,僧院型:窟中立佛像,周围凿小窟供僧人打坐修行,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最早的石窟:四大石窟:,3)实例,新疆克孜尔石窟,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3)实例新疆克孜尔最早的石窟,现有235窟,图2.26 新疆克孜尔石窟,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3)实例甘肃敦煌莫高窟(晋),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始建于十六国,历经多个朝代修建;-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建筑与造像艺术都堪称精美绝伦。被称为“东方卢浮宫”。如今莫高窟中还保存洞窟492个,壁画总面积达45000平方米。,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交脚佛晋代石窟造像,尤其是北凉等十六国所凿石窟造像,大多为交脚佛,佛像双腿交盘而坐,神态端庄安详,3)实例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北魏),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始凿于北魏文成帝兴安二年,位于山西大同西北的武周川,洞窟开凿在其北岸陡峭的崖壁上。是我国最早的大石窟群之一。石质好,全雕刻,不用塑像及壁画;发展的早期,吸收外来影响较多。分早、中、晚三个时期。,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图2.27 甘肃麦积山石窟,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3)实例,甘肃麦积山,麦积山形如麦垛,又于陡峭的崖壁开凿佛教窟龛,形象颇为奇特。,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3)实例,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北魏),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城南,最早开凿于北魏,此石窟开凿时间相当长,历经东魏、北齐、隋、唐、五代、北宋等朝代。据统计两山现存大小窟龛达2000余个,造像达十余万尊。其中最大的造像高达十七余米最小的只有2厘米。另外还有佛塔四十余座造像题记3680余品。龙门石窟著名洞窟有宾阳洞、潜溪寺万佛洞、奉先寺及古阳洞等。,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3)实例,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北齐),仿木构的程度进一步增强。,南北朝时期建筑小结:,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时期,建筑发展并没有很大进展,北魏在统一北方之前,和十六国并列发展,统一之后,建筑发展也未超十六国太多。南北朝时期建筑类型发展最为突出的是佛教建筑。,佛寺:因地理位置的不同,总体布局略微有些差异,南朝佛寺的布局相对自由,大多因地形而建,北朝佛寺遵循传统,布局比较完整。相同的是,南朝、北朝佛寺都以主要殿堂或佛塔作为寺院中心,建筑主次分明,佛寺中佛塔的中心地位在以后略有改变。,佛塔:因其高出一般建筑的体量,即使不是佛寺的中心建筑,也往往能成为一座佛寺的标志,远观近瞻都极具气势。,大建寺塔和修都城宫殿一样,对这一时期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其中南朝寺塔建造对木结构发展作用尤大,对摆脱汉以来宫室建筑中土木混合结构残余,向全木构架发展起了关键作用。,石窟:是南北朝时期佛教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同时也是南北朝时期发展最为繁盛的佛教建筑类型,其开凿的频繁度和数量都是最为可观的。综合看,可以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形容。,石窟是建筑、雕刻、壁画等艺术综合体,因而石窟的大量开凿,反应了佛教的盛行情况与佛教建筑的繁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一些建筑形态,建筑发展,以及当时的建筑装饰等技术艺术的特色和水平,特别是雕刻艺术的水平。,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日本法隆寺五重塔(南北朝风格),3.园林,园林:,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公元220年东汉灭亡,军阀、豪强互相兼并,形成魏、蜀、吴三国各据一方。其后虽经西晋的短暂统一,但不久塞外少数民族南下中原相继建立政权,汉族政权则偏安江南,又形成南、北朝的分裂局面。直到公元589年隋王朝建立,中国才又恢复统一。这三百多年的动乱分裂时期,庄园经济的发展,巩固了豪强和门阀士族的势力,政治上大一统局面的瓦解,影响到意识形态上的儒学独尊,人们敢于突破儒家思想的梏桎,藐视正统儒学制定的礼教和行为规范,向非正统的和外来的种种思潮中探索人生的真谛。儒、道、佛、玄诸家争鸣,彼此阐发。,自然山水式风景园林(重要),思想的解放带来了人性的觉醒,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予园林以极大的影响。造园活动普及于民间,而且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私家园林大为兴盛,寺观园林也开始出现(此时贵族舍宅为寺之风盛,佛寺中亦多名园),从早先的以皇家造园为主流,变成为皇家、私家、寺观三大园林类型的并行发展。所以说,这个时期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承先启后的转折期。P33 一.贵族豪门追求奢华享受;二.士大夫玄谈玩世,以寄情山水为高雅,园林:,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在秦汉时开始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较大发展,是中国园林发展的转折阶段,也是山水园的奠基时期。由于贵族、官僚追求奢华生活,标榜旷达风流,以园林作为游宴享乐之所,聚石引泉,植树开涧,造亭建阁,以求创造一种比较朴素、以自然上水为本的意境,摒弃了早期对“神仙境界”的追求。,皇家园林:观赏艺术私家园林的发展:金谷园(石崇)寺庙园林的兴盛:两大佛教中心:,南方建康“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北方洛阳洛阳伽蓝记,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4.陵墓、石刻,因政治动荡,佛道盛行,汉代以来的厚葬之风渐衰,改为薄葬,享受现世的生活。皇陵规模均小,南朝诸陵不起坟,不封土,不植树,亦无台阙,墓饰则精美富变化,砖石结构更行普遍。,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1.陵墓建筑:,陵墓建业曾先后是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的都城,陵墓分布在南京、句容、丹阳等县。现存的南朝陵墓大都无墓阙,而是在神道两侧置附翼的石兽,其中皇帝陵墓用麒麟,贵族墓用辟邪,左右有墓表几碑。其中萧景墓表的形制简洁、秀美,是汉以来墓表中最精美的一个。,图2.28 南京梁萧景墓表,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2.石刻技术提高:,1.墓表:墓碑。因其竖于墓前或墓道内,表彰死者,故称墓表。,萧景墓石表(梁),南朝帝王陵前置有许多石刻,其中以梁文帝萧顺之建陵保存最多,共有石兽一对,神道石柱一对,石碑一对,石兽与神道石柱之间残存的方形石础一对。大多数帝王陵前的石刻仅存石兽一对,少数只有石兽一件了。王公贵族的墓以萧秀墓前的石刻保存得最全,共有八件三种,即石狮一对、神道石柱一对,石碑两对。,河北定兴北齐石柱 P37,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2.石刻技术提高:,2.石柱:一种纪念性建筑物。,P37,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定兴石柱顶部的石雕小屋,中国建筑史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3 封建社会建筑,2.石刻技术提高:,3.石辟邪:一种纪念性建筑物。,图2.29 南京梁萧景墓墓前石辟邪,5.住宅及家具的革新,1.家具的革新,民族大融合,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革,饮食胡饼、奶制品等,服装为胡服。汉族原来是席地跪坐的,使用低矮家具的传统。西北少数民族大量移入中原,带来了不同的生活习惯,又增加了垂足而坐的高坐具凳、椅,为宋以后废弃席地

    注意事项

    本文(封建社会前期三国晋南北朝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