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教育管理专业 范文提纲职称大学本科大专论文 社科管理教育.doc

    • 资源ID:4019960       资源大小:475.5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教育管理专业 范文提纲职称大学本科大专论文 社科管理教育.doc

    档案编号:网络教育毕业论文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学生姓名:许瑛指导教师: 卢艳红 教授学科专业: 教育管理专业研究方向: 学生管理研究学 号:08035090706014学习中心: 吉林省吉林奥鹏学习中心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09年11月独创性声明本人对本文有以下声明:1. 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已按相关要求及时提交论文提纲、初稿,最终形成本文;2. 在撰写过程中主动与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接受导师的指导;3. 本文符合相关格式要求,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单篇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超过800字;4. 本人本文成稿过程中不存在他人代写、抄袭或和他人论文雷同的现象;论文作者签名:许瑛 9 日期:2009 年 11 月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论文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论文作者签名:许瑛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2009 年11 月 1 日期: 年 月论文作者信息:工作单位: 吉林市龙潭区大口钦中学 联系电话: 13844255552 _ 通讯地址: 龙潭区政府小区2-2-18号 邮 编: 132011 _ 注:此页均需学生及指导教师本人填写 摘 要在当今的中学生身上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心理不健康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学校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加强不够、家庭教育及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社会环境的污染等所造成的。所以首先要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加强课堂教学、提高教师自身职业道德是很重要的。其次,应加强家庭教育,改善家庭教育氛围,其中家长要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科学家教方法,并且家长要以身作则,率先示范等。最后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这样才能真正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真正的做到全面和谐,提高全民素质的目标才能实现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前 言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面对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 我国在对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同时,素质教育也在我国迅速发展。中学生在素质教育者的心中也被重视了起来,社会的发展是依靠他们成人后的才智发挥,培养合格的中学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倾其心血,人们对中学生投入的最多,期望也最大。 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习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却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中学生的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已成了人们认真重视的一个问题。 现阶段,我国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什么是“和谐”?想让我们的“孩子”如今的中学生,成为未来祖国的栋梁,不仅社会要和谐,学校要和谐,家庭亦要和谐。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阶段,属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生理阶段处于发育高峰时期,而心理阶段处于“断乳期”。因此,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存在着令人担心的问题。 据有关资料显示:80年代中期,南京市15.7%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90年代初武汉市有近20%的中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1994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报告:1414名中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率为26.17%;1999年11月22日,中国青年报刊登文章(有三成中学生心理有问题);2000年,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甘肃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课题组报告:甘肃省天水市农村初中生心理问题总检出率为14.5%。可见,有心理问题的人群在日渐增加。1目前有不少家长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回避、恐惧的心态,缺乏科学的认识态度,往往把心理偏差同精神疾病问题联系起来,造成有问题不看心理医生,不解决,导致中学生、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加剧。在我国许多地方心理健康教育尚处于萌芽阶段,教师、家长等成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淡漠,忽视对学生健全人格品质的培养。现如今离婚频繁、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家庭的不和谐导致了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远比健康教育的发展来的快。一、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2虽然我国施行了扩招政策,但想升入好的高中、考进理想的大学谈何容易。在高手如林、学习竞争十分激烈的学校中,要到达理想的“彼岸”,是要付出许多的努力才能走过那又高又窄的独木桥。因此,每一次的考试,对学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他们的心情也是十分紧张的,因为他们担心会失败,会失掉“尖子”地位,会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而产生高焦虑。如果他们真的失败了,那么随之而来的情绪也就十分的低落。经常在报纸、电视上看到或听到这样的报导:某学校学生未考上理想大学而跳楼自杀;某高三学生为减轻压力,在大街上裸奔这些现象在高三中最为突出,也会常听到有不少的学生这样说道:“一旦成绩不好,不能升入大学,哪有脸见人”、“我自认为学习很努力,但每次考试都是班上的尾巴,这样下去还有什么意思”、“我是学校保送来的,学习不好,我无脸见老师和校长”、“真想一死了之”于是这些就使学生表现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神经衰弱等症状。、人际关系不协调有这样一则报导:一所学校初二男生,因其父母是知青,政策允许他去沪寄住祖父母家。该学生见人腼腆,遇生人或校领导更局促不安,交谈时口吃,惹同学嗤笑,性格内向、孤独,同班中无知心好友,严重时,心烦意乱、消沉苦闷,他多次要求中止学业,回江西老家农村父母身边。这是典型的社会适应障碍。据了解,该生原在江西很适应,学习成绩冒尖,只是较为内向。到了新的环境后遇到新的人际关系,形成了抑郁、焦虑加上语言不通,因而产生人际交往障碍。也有的学生由于初中学习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扬,加之是独生子,在家多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识强,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因此,他们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学校”。最爱做的事就是“关在屋子里听音乐”,自闭的心态使这些学生完全忽略了人际关系,使之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总之,中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确实存在诸多的心理与行为问题。3、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优生)的缺点看得多,优点看得少,拿家长和老师的话说,“要常敲打才能成才”,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于是恢心丧气,失去自信心。、早恋、性别角色混乱问题的困扰初、高中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导致“早恋问题”,据统计,这种现象略占,导致“总想和他在一起”、“和他说话心情总是很兴奋”等一些话的出现,甚至于会感到“烦燥不安、吃不好、睡不香”,成绩开始下降。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种种心理病态反映。在中学生的身上也常会出现女孩子把自己打扮成男孩子的样子,有的男孩子也把自己打扮成女性,出现“娘娘腔”等问题。青春期是男女性别角色分化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发展不好,就可能出现男性女性化和女性男性化等问题,如“易性癖”。4二、中学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注意力不集中现在的中学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需要,探索出奇的问题,并以标新立异为自豪,不愿意恪守“老一套”,不愿意听“老生常谈”,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和偏激。因此,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者在施教的全过程中。 虽然我国在“十七”大中提出了教师要追求新形式在课堂中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仍有一些人以为“授业”、“解惑”方能让学生有知识、有文化,于是一概地以一种固定模式去传业,去释惑,对那些“不违章守法”实际上是欲脱离自己设计的模式而另僻思路的学生则视为“差生”,“调皮”,“不规矩”。的确,由于中学生阅历浅,思想混乱,有些行为让人看不下去,容忍不了。另外,教师为了处理问题时加大力度,经常会把家长叫来,当着家长的面用过激的言辞批评学生,处理问题,这些做法使学生感到恐惧,更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心理情况出现障碍,学生中胆大的,逆反心理支配他们,无论教育者用心如何,学生均以抗衡的心理对待。所以必然会形成学生与教育者之间的这种差距,从而造成学生的“反抗的萌芽”。 学生希望有知心的朋友,能互相倾诉,相互理解,相互安慰。如果不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则会使学生觉得非常寂寞,逐渐产生孤僻心理。 因此,教师如何对待自己的学生,对学生能否树立起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行为品质在一定程度上是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点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的重要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把品质、行为传给孩子的地方。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在学习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现在许多家庭都缺乏文化氛围,尤其是农村家庭不能给孩子营造一个很好的学习、生活的环境。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赌博或忙于发财致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的家长,随着现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攀比吃、穿、玩、乐等行为,使一些学生在学校也产生一种攀比心理,超前消费心理。特别是一些富家子弟往往不了解父辈创业艰难,消费非常随便,花钱如流水,缺乏节俭意识。尤其是现在每家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又存在着“苦了我一辈子,不能再苦他们”的补偿观念,过分溺爱自己孩子,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形成一种一切以孩子的学习为中心:对其生活起居全力以赴,家务不让孩子插手,学习以外的事不让孩子过问。尤其在父母之间,一但家长之间产生分歧,导致家庭不和睦,这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其结果是,中学生阶段不少学生对家长采取的能骗就骗,能瞒就瞒,结果是受害的是学生,心灵情感必然不健康,处理问题也会变得偏激。5、社会环境的“污染”社会环境因素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现今我国提倡“构建和谐社会”,也提倡“八荣八耻”,都有社会公德意识这一方面,可见现在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因此导致教育的误导,使少年儿童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引起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其次社会上的一些文化娱乐设施、新闻、媒体等。都以成为诱使青少年蜕变的场所,如:在大型的电玩厅、网吧等,在里面青少年成为主要的消费群体,尤其严重的是社会上的一些影视公共场所,为了追求盈利,经常播放凶杀,淫秽等影视片,以及屡禁不止的黄色书刊的侵蚀。不少的青少年在中毒以后,便开始行凶、打架、寻求刺激,不知不觉中走上了犯罪道路。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对策 中学生生理发展变化带来心理发展的变化.使其具有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做事不考虑后果等特点.加上个性品质、家庭背景、心理素质千差万别。导致对中学生身心的发展和今后的成长造成很大影响。、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因此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对学生的影响都很大,尤其是学校的素质教育,它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传授者教师,要加强、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这一方面来说可从以下这两点出发。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近十年,通过教学改革已有很多可以借鉴,如语文教学中确立情感目标,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教师有意识地把情和知统一于教学之中,使学生的识记能力、欣赏能力、情感陶冶同时活跃起来。语文课中的表情、复述、课本剧排练,也对教育学生起到促进作用。数学课中对数学美的鉴赏等,也能达到使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目的。6 提高教师自身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发展学生的学业智力,教育者更应该树立一种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多方面得到发展的教育观。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要给学生一杯水,自身就要先有一桶水”这句主要是说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有较高的素养,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有文化基础的内蕴,而且还要在道德素质这一方面为学生做个典范,正所谓“身正为师,德高为范”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他们学习、做人,而且还要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这种新的教育理念会帮助我们形成健康的心理,使我们的教育行为和教育结果形成良性循环,即正确的观念-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教学行为-积极向上的学生群体。7明代名医张景岳说:“欲寿,唯其乐。欲乐,莫过于善”,孔子日:“仁者寿”,古人还说:“有德则乐,乐则能久”。这几句话是说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才能促进身心健康长寿。因此不仅教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健康向上的心态,更应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讲究道德修养,勤于付出,乐善好施,见义勇为,多做好事,这样可以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获得欢乐,有益于身心健康。所以,调节自身心理做好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处理好自我、教学、学生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培养和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状态是十分重要的。、 加强家庭教育,改善家庭教育氛围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没有二者的密切配合,没有教师和家长的通力合作,学生的教育目标是很难达到的。所以,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规范家长的教育行为,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以及拥有好的家庭氛围是十分重要的。 家长要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科学家教方法要想教育好子女,家长不仅自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更要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于孩子的重要意义,要与学校相互配合,共同加强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多了解和学习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多与孩子进行思想和心灵上的交流,才能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沟通。使孩子把家长当作朋友,当作可以相信、可以去倾述的朋友。 家长要以身作则,率先示范孩子的行为能够折射出父母的行为。因此,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8 尊重孩子,强化家长的社会责任感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为家长,应该从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不能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爱之则宠,恨之则打,这种溺爱型和打骂型的教养方式可直接导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发生。所以家长要尊重,理解孩子,和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以鼓励。这样孩子在被爱,被尊重的环境中成长,他们才懂得知道怎样去爱别人,尊重别人,帮助别人。 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学校教育的一致性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的话:“老师,我就把孩子交给你了,任打、任骂随你!” “反正孩子是交给学校了,好、坏都是学校教育的,与我们家长无关。”这样单纯依赖学校的教育是不行的,家长要克服这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并且要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座谈会等。要正确对待学校、老师反映的意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不能给孩子灌输不健康的内容,如:金钱至上,甚至对社会阴暗面当着孩子的面横加评论。 一个健全、完整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也很重要。、 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9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古有“孟母三迁”,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孟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先后搬了三次家。又比如: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被遗弃后又被一只狼叼去抚养,婴儿长大后就具有狼的很多生活习性。可见,社会对他的熏陶感染起重要作用。据调查,某校的初中生认为社会不良现象对其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湖北某县有一个中学生因看到过多的社会阴暗面心理承受不了而自杀身亡。所以,我们的社会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上健康的事件发生。如今提倡“绿色网络”,目的是为让青少年有一个洁净的蓝天,另外为让青少年少受侵害,应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10结 论 总之,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此问题无疑是一项较长期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我们要从“第一接力棒”-家庭入手,紧密结合学校、社会(社会),构筑起学校-家庭-社会 “三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惟有倾全社会的教育力量于一个目的,才能真正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真正的做到全面和谐,提高全民素质的目标才能实现。参考文献1、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东方出版中心2002版2、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3、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4、刘维良、齐建芳主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华文出版社2001年版5、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附 录1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心理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版 第325-327页 2 章志光主编 小学教育心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第396页 3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第322页 4 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第40页 5 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 东方出版中心2002版 第107-201页 6 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 东方出版中心2002版 第98页 7 刘华山 学校心理辅导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第53页 8 郑日昌、陈永胜: 学校心理咨询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第325页 9 郑日昌、陈永胜: 学校心理咨询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第326页 10章志光、金盛华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 第56页2009年11月1日

    注意事项

    本文(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教育管理专业 范文提纲职称大学本科大专论文 社科管理教育.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