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福建省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研究.doc

    • 资源ID:4014476       资源大小:52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福建省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研究.doc

    福建省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研究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 Ecotourism in Fujian Province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森林生态旅游已成为发展速度最快、受游客欢迎程度最高的一种旅游形式。本文通过对福建省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分析,阐述福建省的森林生态资源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等优势,总结出其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进而提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基本对策。有利于更好地发展福建省森林生态旅游。关键词: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福建省Abstract With the unceas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the steady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forest tourism has already become the most fast developing and most popular option with the tourists. Discus the advantages of Fujian province on tourism resources in beautiful natural landscape,abundant fauna and flora resourc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orest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Fujian Province,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of favorable conditions, constraints. Then 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sic measures of forest ecotourism. Its conducive to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forest ecotourism in Fujian Province.Keywords: Forest ecotourism;Development;Fujian Province目 录中文摘要 (I)英文摘要 ()一、前言 (1)二、森林生态旅游概述 (1)(一)森林生态旅游的概念 (1)(二)森林生态旅游的性质 (2)(三)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新趋势 (2)三、福建省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概述 (4)(一)福建省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历程 (4)(二)福建省森林生态的特点 (4)(三)福建省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 (6)(四)福建省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 (6)(五)福建省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 (7)四、福建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基本对策 (9)五、总结 (11)参考文献 (13)致谢 (15)一、前言随着我国法定假日的增多、文化生活的丰富以及人们回归大自然的心理需求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为了缓解压力,追求健康高品质的生活,对旅游方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从到城市旅游转向到大自然旅游,由此,生态旅游成为了人们所热衷的休闲度假方式之一。生态旅游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当时认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们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就是生态旅游。但是,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环境危机的背景下,人们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从而使生态旅游成为时尚。森林生态旅游也应运而生。森林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集休闲和生态于一体的新型旅游活动,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作为21世纪的绿色旅游,森林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世界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福建省的森林生态旅游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二、森林生态旅游概述(一)森林生态旅游的概念许多学者对森林生态旅游进行了研究,但是对森林生态旅游概念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国内的学者对森林生态旅游也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1森林生态旅游是指在被保护的森林生态系统内,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融合区域内人文、社会景观为对象的郊野性旅游,旅游者通过与自然的接近,达到了了解自然、享受自然生态功能的好处,产生回归自然的意境,从而自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一种科学、高雅、文明的旅游方式7。2森林生态旅游是指在被保护的天然的或人工的森林生态环境中,以自然森林景观为主体,融合区域人文、社会景观所开展的森林旅游活动,包括游乐、休憩、森林浴、动植物观赏、徒步越野、登高爬山等。森林生态旅游以合理利用森林风景资源、优化森林生态环境为目的,具有知识性、参与性、审美性和情趣性的特点21。3森林生态旅游是人们在人工或天然的森林生态环境里从事的集知识性、参与性、观光性和社会责任感于一体的旅游活动22。由于对森林生态旅游的概念难以统一,无法达成共识,因此,森林生态旅游所包含的内容有以下几种:1森林生态旅游是以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为旅游目标(目的地),这里并不局限于已开发的森林旅游地。2森林生态旅游是以享受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为主要目的,人类最适宜生存的环境是森林生态系统环境,森林对于人类的生存作用功能已经超过百种。3森林生态旅游是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输出的一种非物质形式,可以有效地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有利于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森林生态旅游是旅游开发者和旅游者的生态责任感在森林旅游中的体现,保存、维护和发展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是其主要森林生态责任。因此,森林生态旅游是指以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发展当地社区经济、提供愉快的旅游体验为宗旨,以森林旅游资源环境为基础的,对森林自然景观、野生动植物及当地社会文化进行不同形式的欣赏、了解、接触甚至学习的一种可持续性的旅游活动。(二)森林生态旅游的性质森林生态旅游按产业结构是属第三产业,属非物质生产的服务系统;按生产与消费分属于消费行为。但随着近代旅游业向纵深发展,已演化成一个生态消费和生态生产兼顾的经济社会行为16。森林生态旅游的多样性及与其他行业的关联性,使其与传统旅游相比在人对森林生态功能的体验与人的心理、身体健康的修复上,具有了新的内涵:通过森林生态旅游,消除疲劳,锻炼身体,康复身心,促进人的健康;向人们展示自然奥秘,增进知识,提高人与自然的亲和力,提高人的素质和修养,寓教于游;吸引城镇居民通过森林生态旅游,启动消费;通过旅游,带动交通、餐饮、旅业及其产品的发展,扩大了内需;自然景观的开发,将条件差的地区变为繁华;景观质量是旅游兴衰的关键,独有的景观形态、文化底蕴、民俗风情不在多,而在“独特”,奇特景观,鬼斧神工的景观形体等,虽只有一两个却能扬名天下,久胜不衰。(三)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新趋势由于人们的素质不断提高,以及通过森林生态旅游接触自然、回归自然的真实感受的体验,森林旅游越来越受旅游者青睐。近些年旅游界人士逐渐看好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纷纷抢占森林生态旅游市场,显示出森林生态旅游在认识和行为上,逐渐发生新变化,向高雅、文明发展。1旅游发展社会化由于新景区开发前景好,私人和社会开始介入,进行承包森林旅游区。旅游承包和社会化为旅游经营和扩展旅游多样化,挖掘旅游资源,发展地方经济,注入了活力。2旅游内涵上自然化、个性化近年旅游者呈个性化、家庭化,由观光型的匆忙、一走而过,发展为度假、休闲性旅游,是一个集观光型、参与型、休闲型旅游于一体的高雅娱乐方式13。由于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得人们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大,再加上节假日的增多,人们对于精神上的休闲性的旅游活动的追求,使人们在精神放松的同时也可以吸收新的知识,享受自然。另外,由于旅游者的个人爱好,兴趣的不同出现了多样化的个性旅游。3保护与旅游融合一体化由于对生态旅游认识和旅游者素质的提高,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逐渐融合,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森林公园加强了自然景点和人文景点的保护,两者互相渗透、共同发展。4景观美学的欣赏和评价旅游者除了看风景之外,还有对景观的美学欣赏、评价和比较。如形象美、色彩美、动静美、协调美等,对景点奇、美、秀、幽等评价及内外比较,使旅游成为评价自然的载体。5旅游者的知识性和参与性旅游者通过旅游实现自己的要求和自身价值,追求新知识,如森林生态系统知识;体验新灵感、新体察;参与性,亲历性,与森林“零”距离,直接接触;希望通过旅游提高自己的素质等,森林生态旅游逐渐成为实现这些目的的首选17。6旅游服务商业化生态旅游区服务由一般服务到商业服务,商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商业服务根据不同的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来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档次,实现交通、娱乐、餐饮、住宿、导游等全程一条龙承包服务;旅游路线安排和导游服务也适应个性化和特殊要求。使因旅游的兴起而产生的新兴商业旅游产品也走向民俗化、个性化、本地化,而不是和过去的旅游产品一样千篇一律。7旅游业发展国际化目前大多数森林生态旅游还局限于国内,还不能较好地适应国际旅游新发展,不能驾驭新形势,不能持续发展,效益不高。但是,还是有许多国外旅游者专门来参观我国特有的森林景观,如红树林、楠木林、万木林、红松林等,国内的旅游者也有专程到国外特殊的森林景观,如德国仿自然林、俄罗斯泰加林、非洲沙漠林等进行考察,森林生态旅游逐渐国际化。三、福建省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概述(一)福建省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历程福建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多由自然保护区开发而形成,而自然保护区事业始于1954年,到80年代,福建省建有l5个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龙岩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其余13个自然保护区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的类型中,森林生态类型10个、珍稀植物类型4个、珍稀动物类型1个23。保护区主要分布于中亚热带,少部份分布于南亚热带及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经过10多年的开发建设,截止至2007年,福建省已建立68个自然保护区,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4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9个23。这些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林区的地形、地貌、森林景观、人文景观各具特色,对游客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二)福建省森林生态的特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保存着我国东南地区最完好的植被,这里没有受到第四纪冰川的袭击,生物资源具有古老性、过渡性、特殊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素有“昆虫世界”、“鸟的天堂”、“蛇的王国”的美称,被中外科学家誉为“世界生物之窗”、“生物模式标本产地”、“研究亚洲两栖和爬行动物的钥匙” 23。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世界罕见的物种基因库。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中外专家赞美为“回归荒漠带上的绿色翡翠”,这里山峦耸峙,景观奇特,素有“梅花十八洞”之称;这里层林叠翠,林海茫茫,有许多名贵的生物资源和新的物种,赢得“神奇的宝山”、“动植物资源基因库”等美称。龙栖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东南延伸的支脉。境内群峰耸立,峡谷幽深,潭多水清,峡谷中流泉、飞瀑、深潭相间,传说潭中有龙栖息,得名“龙栖山” 23。龙栖山区腹地,森林资源目前人为破坏较少,保存着丰富完美的原始森林。这里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景观独特,参天古树,清溪深潭,吸引着一批批科学考察、艺术创作、旅游观光的人们。闽江源自然保护区,有气势磅礴的龙潭瀑布、碧波荡漾的高山平湖、造型各异的石蛋群、依山而立的圣主像、连绵起伏的高山草甸、珍稀物种柳杉群。此外,还有高峰古道、高峰漂流、雌雄双瀑、石燕岩、客坊马尾寨瀑布、寺庙等。同时,作为国家级红色旅游景点,具备山、水、湖、花卉、树木、蝴蝶、云雾等自然旅游资源及红色旅游根据地等人文旅游资源。不仅旅游资源丰富、独特,而且旅游产品的种类丰富,尤其适于发展森林生态旅游10。此外,还有“闽中屋脊”之称的戴云山自然保护区;被人们赞美为“亚热带森林博物馆”的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植物学家称为“凤毛麟角”的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十步一滩,百步一湾,千步一潭”的鸳鸯、猕猴自然保护区;有“三千八百坎”和八百余年历史的佛教胜地溪源庵掩藏其中的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拥有“木中金子”之称的天然楠木和楠木林自然保护区以及被称为“绿色卫士”、“海底森林”的龙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等。由以上各个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特征可以看出,福建省森林生态具有以下几种特点:1福建省地形为“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树木种类繁多,全省的森林覆盖率接近2/3,居全国第一位,虽然福建省面积较小,但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总量在我国第三大林区东南林区也是较多的。2品位较高,品牌知名度偏低。福建省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国际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珍稀生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园林城市、环保示范城市等较多优势,在国内居前列。正在申报和待申报的世界遗产项目较多,与森林生态环境关系密切,但限于开发和宣传的力度还不够,福建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品牌知名度尚偏低,市场需求的增长有个过程。3开发不足,保护难度较大。从总体上看,福建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不足,已开发的森林生态旅游地大多数旅游产业结构不完整,开发程度较浅。福建省生态旅游资源的破坏程度比较严重,近年来,森林采伐总体上已受到控制,但局部地区仍很严重。山水污染与生态环境退化也比较严重。除了森林生态环境自身的脆弱性外,森林生态旅游资源难以保护还在于政策不够落实、法制不够健全、公众生态意识偏低等问题。(三)福建省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福建省森林生态旅游具有无限的商机和广阔市场。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建筑物的高度密集,车辆的川流不息,环境的污染等,使人们产生很大的压抑感。人们希望寻求一个安静、优雅的环境,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充分放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渐渐不再感兴趣于那种马不停蹄的旅游方式,而希望能有一个清新、安静的地方,自己可以随心所欲、自主安排自己的活动,并能得到充分休息和乐趣。环境和人们旅游观念的改变,使得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光明。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1世纪将是森林生态旅游的世纪,全球旅游总人数中,有一半以上的旅游者将走进森林。我国专家预测,在未来的20年内,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接待国和世界第四大游客输出国,森林生态旅游人数将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6。森林生态旅游不仅可直接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可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福建省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有着其特殊度,如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以其典型的植被特征、丰富的物种而闻名国内外,尤其是卦墩、大竹岚,已成为世界闻名的“生物模式标本”产地和研究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同时,福建省也存在着与其他省份不同特色,如生态环境质量好,绿色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是个开辟旅游业和度假休闲的宝地,也可成为沿海省份旅游资源的补充和拓展。在加上福建省位于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之间,与台湾仅有一水之隔,具有很强的区位优势。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居民较强旅游意识,也为福建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充足的客源。(四)福建省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福建省地处中亚热带,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据统计全省维管束植物达4000种以上,其中木本植物有1943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有45种,动物资源中,兽类110种,鸟类543种、爬行类115种、两栖类14种、鱼类800多种、昆虫5000多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147种,省重点保护的79种、省一般保护的501种,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23。特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区位优势、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生物资源,为福建省开展森林生态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五)福建省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福建省除了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旅游,其它保护区,如: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栖山自然保护区、格氏栲自然保护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鸳鸯猕猴自然保护区等也都相继开展了森林生态旅游的尝试,带来了一些经济活力。但由于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难以解决,森林生态旅游业无法正常发展,这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体现以下方面:1旅游活动造成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近1O年来,中国旅游人数都以较快的速度往上增长,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重要场所。森林生态旅游区,尤其一些热门景区,接待游客的数量不断攀升,人们的旅游活动对森林生态环境破坏的现象较普遍。森林景区的人口数量的季节性增加,以及景区车辆的递增,使野生动物因为交流的障碍和活动领域的限制而变少。缺乏规划,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以及利润的最大化,最大限度地接待和容纳游客,使得森林生态保护区内游客过多,超出了森林生态的承载能力,对森林的生态状况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和破坏。尤其是节假日,一些主要森林旅游景点大量游客涌入,加快了当地名胜古迹的自然风化速度,导致古迹破坏,古树名木受损,破坏生态环境;游客的无意识践踏,导致树木死亡;大量游客在山地爬山、登踏,以及一些游客的野外探险活动,造成水土流失,对森林生态旅游区生态系统造成危害。此外,还有一些游客素质低下加上景区管理的不善,大量的汽车尾气排放,生活垃圾被丢弃于景区,损害了自然景观,并危害野生动植物,污染天然水源;一些游客无意识地将一些外来物种带入森林旅游景区,影响生态旅游区植物系统的组成,甚至可能带来一些灾害性后果,如马缨丹、五爪金龙、福寿螺等外来入侵生物已在一些森林景区外围或景区内发现。2景点的建设缺乏总体规划19森林生态旅游以自然景观为主,其成功的关键在于科学地总体规划,由于缺乏对森林生态系统深刻而细致的了解,缺乏对景点建设的总体规划,缺乏专业的规划人员,且规划队伍小,跨学科合作不普遍,导致规划后的景点建设较为分散,有的位置偏僻,交通不便。3缺乏森林生态旅游监测体系规划开发不当造成的生态系统的破坏;游客过度进入超过环境承载能力,造成的破坏;消费者进入后产生的垃圾污染没有得到很好的回收和管理而造成的破坏。由于这些正在扩大的负面效益,产生了不少问题,例如:保护区游客的接纳量;物种及栖息地的脆弱性、污染问题,由生态旅游带来的栖息地的变化等。4从业人员不够专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从业人员普遍存在专业知识不完整,思维不活的不足,尤其体现在经营方式、营销策划和营销宣传上,办法偏少,品牌不易形成;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力度和管理措施不到位;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仍不尽人意,难以适应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需要。5区域竞争激烈福建省各地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同样迅速,如何突出各市森林生态旅游的地方特色,发挥其后发优势,打造旅游精品路线,形成竞争力,是福建省森林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6宣传力度不够旅游宣传促销是实现旅游产品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然而,福建省各市森林生态旅游由于没有统一的机构负责市场促销,宣传欠力度,导致部分景区景点各自为战,低水平竞争,且营销方式较为落后;森林生态旅游点资料缺乏,无法向游客和旅游团体提供有关的材料和合理化建议。7森林旅游产品单一目前福建省森林旅游产品趋同化,以单一的观光产品为主。由于开发程度不高,尚未形成成熟的系列旅游产品和卖点。缺乏对森林生态资源的深层次挖掘,造成游客重游率低。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导致恶性竞争,不仅制约经济的发展,影响福建省的形象,还浪费福建省的优质资源。四、福建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基本对策根据国内外旅游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在积极保护自然的基础上,有控制、有管理地向国内外人们开放森林生态旅游,适应人们返璞归真、向往回归和认识大自然的旅游需要,提高人们的自然环保意识,有计划地建设一个有生态科普特色、功能齐全、服务一流、典雅舒适的大自然绿色世界,充分发挥多种效益,推动自然保护事业的持续发展,增强其活力,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旅游模式。1建立森林生态旅游宣传机构,加强森林生态旅游宣传增强广大群众大自然保护意识是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条件。通过加强福建省森林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使森林生态旅游者了解福建省自然生态系统的特性,初步认识福建省内常见物种和保护物种,做到爱护一草一木,不损害和污染环境。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制定发展生态旅游的引导性、指导性意见,以发展生态旅游贯穿于旅游产品宣传、促销和经营的全过程,使生态旅游者和当地居民遵守这些法规和准则,具备生态道德和生态文明意识与行为,杜绝购买和出售保护物种及其产品。同时,要把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学习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层次旅游活动与教育活动相结合的载体来加以发展,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影响,帮助游客认识生态旅游区的自然和文化价值,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其受到具体生动的生态教育,使其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唤起绿色激情,陶冶绿色情操,引发绿色思索。另一方面,要从少年儿童抓起,以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帮助儿童从小树立生态保护意识,逐步提高全社会的认识,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社会基础。2合理规划,协调发展福建省的森林生态旅游除个别外都未进行系统的规划,对其旅游景点、线路、特色旅游资源等没有进行详细考察、评估和开发规划,影响了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不利于森林生态的保护和建设。对森林生态旅游的项目、景点的功能、布局、生态承载量进行严格的规划,以政府身分协调涉及到森林生态旅游环境的保护、旅游、林业等各个部门,在确保生态安全的情况下,发挥森林生态最大的经济效益。制定科学的森林生态旅游规划,坚持以保护为前提,开发与保护协调进行,实现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建立森林生态旅游监测机制17,确定合理的环境容量加强森林生态旅游环境的监测和评价,制定合理的旅游环境容量,使森林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影响限制在最小的范围,为科学开展森林生态旅游提供依据。同时,开发要遵循适度有序地分层开发的原则,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过多地掺进人的主观活动,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体现自然之美。政府部门在森林旅游自然景观开发过程中,要具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要多听生态学家或相关专家决策建议,在旅游开发和建设中建立并切实执行环境影响评估制度,有效地避免没有发展潜力或是具有负面效应的森林旅游项目的实施。对于负面效应的项目要进行整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减少污染源,加强环境质量监测,把人类的旅游活动对森林生态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4. 加快森林生态旅游人才的培养,人员的培训森林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的特殊的旅游方式,需要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导游以及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在设有森林旅游系或专业的院校,大力培养森林旅游高、中级人才。同时,还应大力开展专门培训、岗位培训,提高导游和管理人员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是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一项首要和必须的任务。首先应该是学好用好我国有关森林、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使之适应森林生态旅游管理的特殊要求;其次要求导游人员必须懂得有关与森林生态旅游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对福建省资源了如指掌,如花草树木、岩溶洞窟、地质地貌、飞离走兽、气象气候、民族宗教等都有详细了解,并能流利讲述。使游客真正体会到不仅是导游,而且是专业教师同行,由此造就一批有实践经验和一定专门知识的森林旅游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5健全和完善生态旅游的法规目前福建省森林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各级立法部门应加强立法,尽快建立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和开发的法律体系。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法规作保障,并加强对生态旅游区的科学管理,做到“以法兴游”和“以法治游”,杜绝一切破坏环境和资源现象的发生。6开发与保护并重,开辟特色生态旅游专线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差别是生态旅游是以自然资源、生态资源为依托,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的旅游活动。而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依赖于森林植被类型的多样性和生物物种的丰富性。森林生态旅游的受益者除游客和经营者外,还有当地居民、当地经济,未来居民、未来经济;环保是森林生态旅游的核心,只能有选择地满足游客需要。为了实现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旅游区在进行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的同时,应注意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在开发、利用森林旅游景点的过程中,应强调以森林生态旅游为宗旨,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贯彻“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进行统筹规划,实现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福建省有许多有价值的自然资源没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是借助生态旅游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又以经济效益巩固生态环境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在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取得的经济效益中,应该拿出大部分的资金用于建设和管理,只有森林生态旅游区发展了,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才能可持续利用。7本土文化作支撑,开发差异化产品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游客对旅游产品的要求也逐渐提升,目前旅游需求已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探险、科考等转变,这就要求福建省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不能按照传统的旅游开发模式。事实上,福建省各市不同的森林生态有不同的特质,要突出区域特色,用差异化的产品吸引游客。依托同样的森林生态资源,开发出不一样的产品,就能提供不一样的体验,一靠富有特色的本土文化来支撑,二靠科技来支撑,而依托不可复制的本土文化开发出的旅游项目一定会带上“与众不同”的“烙印”,留给游客的体验也一定是耐人寻味的。高水平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必须要注入本土的、本民族的文化内涵。五、总结综上所述,随着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已成为最具朝气和发展前景的事业。因此,福建省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要抓住世界生态旅游发展的大好机遇,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森林生态资源的优势,在满足森林生态旅游者的旅游要求的同时,有效地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管理,吸收游客及社区居民对森林生态旅游的参与,培养出真正的森林生态旅游者。在保护好森林生态资源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编制森林生态旅游的整体规划,建立森林生态旅游监测机制,加强森林生态旅游法律法规的建设,以促进福建省森林生态旅游业更好更快速的发展。参考文献1安茂维生态环保的旅游产业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J中国科技博览2009:2222包战雄森林生态美学及其对森林生态旅游的启示J林业经济问题2007(12):544-5483陈红条件价值法在森林生态旅游产品价值评估中的运用J绿色中国2005(10):60-624崔国栋浅谈我国森林生态旅游以五鹿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J山西林业科技2009(6):57-595但新球,吴南飞森林生态旅游系统规划设计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1(11):45-516傅锐英,方福清自然保护区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建议J林业勘察设计(福建)2007,2:73-757韩微对森林旅游与森林生态旅游的再认识J森林工程2005(11):7-88姜春前,何艺玲,韦新良森林生态旅游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4,17(3):334-3399康晓明我国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61-6210李霞开发闽江源森林生态游的思考J福建林业科技2007(6):21521811刘紫青试论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林业经济问题2002(4):122-12412满文慧浅析森林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J长春大学学报2007(10):95-9713马妍浅谈森林生态旅游与森林保护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8:247-24814秦安臣,任士福,白晨彪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结构特点的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2001(10):6-815谭开湛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途径J云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1999(6):26-3016王永安森林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J国家林业局中南规划院1999:40-45,3917温彦平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J生态经济2001,5:44-4618杨主泉,曾锐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持续利用模式研究以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07-11419杨淑霞,吕明,张新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策略关于伊春森林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J民营科技2009,12:13120杨朝霞,吴晓燕,刘仁保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06(9):189-19021李晴发展重庆的森林旅游J生态经济2002(6):48-4922徐沁红色旅游背景下井冈山森林旅游开发J200723

    注意事项

    本文(福建省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研究.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