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928定稿试论修建伊利运河在形成美国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和影响.doc

    • 资源ID:4011994       资源大小:1.39MB        全文页数:6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928定稿试论修建伊利运河在形成美国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和影响.doc

    南 开 大 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中文题目: 试论修建伊利运河在形成美国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和影响 外文题目: On the role and influence of the building of the Erie Canal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American economic system 学 号:_1212284_姓 名:_许凯文_年 级:_大四_专 业:_世界历史_系 别:_世界历史_学 院:_历史学院_指导教师:_付成双_完成日期:_目 录摘 要 3绪 论 4第一章 伊利运河修建的国内外时代背景与战略构想11(一)修建伊利运河是沟通区域经济与国际贸易的需要8(二)修建伊利运河成为西进拓殖与东部经济发展战略的关键11第二章 伊利运河修建的艰巨性成就了其独特影响17(一)纽约通过发行债券投资修建伊利运河17(二)跨越山脉修建伊利运河,地势险要工程量巨大18(三)伊利运河引领了美国交通革命,兴起了运河建设热潮19(四)伊利运河对以后美国内战的政治经济格局的战略影响22第三章 伊利运河对美国东部城市经济发展繁荣的重大影响24(一)伊利运河推动了纽约城市的繁荣腾飞24(二)伊利运河成就了入境美国的移民潮26(三)伊利运河促进东部城市群的工商业发展繁荣27(四)伊利运河的成功引发投资债券热 31第四章 伊利运河推动西进运动并促进中西部经济大发展34(一)伊利运河贯通之前中西部经济落后与困境 35(二)伊利运河促进向中西部移民并推动美国中西部地区城市化 36(三)伊利运河促进了西部地区农业扩张和新的农业产业带的形成 41(四)伊利运河传递经济龙头辐射并带动中西部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45第五章 伊利运河对美国三角区域经济体系形成的先导作用和战略影响50(一)美国山脉水系走向是造成三角区域经济联系障碍 50(二)伊利运河推动中西部大开发,标志了美国的三角区域经济体系形成52(三)伊利运河的战略影响是开发五大湖经济带并催生其成为五大湖工业区55第六章 运河时代和铁路时代的关系及运河水运的历史地位58第七章 结论60参考文献 62摘 要 在19世纪上半叶,在殖民霸主英国主导的国际经贸体系中美国的主要贸易对象仍是英国。对外贸易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纽约市是美国重要的工农业产品外贸港口城市。由于伊利运河的开辟突破了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阻隔,从而使纽约及东部工业区的经济辐射到中西部农业区。因此著名的黑球航线作为英美主要贸易线能够通过伊利运河从纽约向西深入美国中西部内陆地区。由此可见,伊利运河是英国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向美国纵深进行经济辐射的重要一环。伊利运河的修建不仅使东部区域经济辐射到中西部区域,同时带动南部区域经济,而且催生了今后五大湖工业区的形成。毫无疑问,伊利运河修建是形成美国初期三角区域经济体系的最关键一环。伊利运河使纽约一跃成为美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成为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一条运河改变了纽约的命运,也创造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因而伊利运河在形成美国经济体系中具有先导作用与战略影响。关键词:19世纪上半叶,伊利运河, 区域经济体系, 纽约, 中西部,五大湖经济带, 绪 论一、 选题缘由: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为适应这种形势,我国政府积极推动“西部开发”、“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一带一路”的战略。对此,我们应广泛借鉴国外在区域经济方面的成功经验及教训,这对当我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一带一路”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而伊利运河对美国初期三角区域经济的形成就是一个较为成功的范例,本文试图为当前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具体实践提供一些借鉴。二、 概念界定:本课题所研究的起止时间是从1817年到1865 年美国的运河繁荣时代历史。在此需要解决论题中有关概念定义:1.“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2.“点轴开发”模式:“点”,即“增长极”,是指城市;“轴线”,即以交通信息干线为主的通道,之后发展成产业聚集带。在空间上,国民经济被看作是主要由点、轴构成的网络。这一模式是希望通过对区域有扩散作用的中心城市和交通干线,所组成的点轴网络来构建地区经济开发的总体布局框架,利用中心城市和交通干线的辐射功能,由点及线、再到面进行开发。3.“中西部”一词起源于十九世纪,中西部的中心区域被五大湖、俄亥俄河和密西西比河谷所包围,旧西北部(或称西部)指的则是原来的西北领地,所谓的中西部范围并不十分清楚。一般来说,只要是在以往被认为是“西部”的地区以东和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地区,就会被认为是中西部地区。到了1898年,中西部这个名称正式开始使用。19世纪早期,西部地区指的是密西西比河以西,所以当时把阿帕拉契山与密西西比河之间的土地定义为中西部。三、 研究现状:国内对美国运河历史的研究并不多。史学界对美国交通史的研究侧重铁路,大多关注19世纪中叶铁路在美国工业化和城市化中的作用。尤其是对伊利运河的历史研究,以及伊利运河在19世纪初美国“西进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等问题,个别学者虽有涉及,但仅散见于一些关于美国经济史的通论性著作及美国西部开发的著作中,相对于国外尤其是美国学术界来说显得非常薄弱。在学术论著方面,张友伦在美国西进运动探要中略微提及了伊利运河对于西进运动的影响。作者认为伊利运河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使全美各地掀起了开凿运河的高潮,有助于西进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在呂畅的美国伊利运河的开凿及其影响研究一文中,呂畅曾以伊利运河开凿主体,梳理了伊利运河的开凿以及扩建的历史脉络。他论文的重点是伊利运河修建的政治背景和开凿的过程,分析了美国政界对于修建伊利运河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而对于伊利运河在形成美国经济体系中的作用与影响,至今没有专文或专著。本文通过借鉴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的某些理论和方法,从历史的角度来论述伊利运河在形成美国经济体系中具有先导作用与战略影响,希望能有所创新。 四、 研究思路创新: 对于目前我所阅读过的大多硕博论文,总体感觉是:与其说是在阅读这些顶尖学子的大作,还不如说是在看史记史料,令人大失所望索然无味。一首好歌能催人奋进,一幅好画能陶冶情操,一篇佳作让人赏心阅目。我的论文是不是跳岀了这个怪圈?有没有在论点论证等关键位置也采用了故弄玄虚的障眼法?看了我的这初出茅庐的拙作您肯定会自有定论。 我的论文主题的论述思路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从国际贸易体系背景来看:从当时美国以国际贸易带动国内经济增长的策略来分析,伊利运河推动形成多边经济架构的整个过程其实就是利用英国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向美国纵深经济辐射的重要一环。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与棉纺织业的兴起,世界工厂英国把棉花作为替代毛皮的进口原料。在殖民霸主英国主导的国际经贸体系中,美国因此逐渐取代了英属加拿大,成为英国在美洲的主要贸易对象。1812年美英战争以后,英国选择纽约作为向美国倾销工业产品的突破口,同时也为纽约乃至整个东部工商业经济区的发展带来契机。18世纪初期的技术条件决定了水运是大宗货物区际贸易的主要交通方式,同样也是纽约把握国际贸易机遇的关键。远洋航运的成功为东部工商业发展赢得了外部动力,而伊利运河对山脉阻隔的突破也为纽约代表的东部工商业经济区拓展了腹地区域经济支持。黑球航线的开辟使纽约成为美国对外贸易的窗口,伊利运河的通航则使以纽约为代表的东部工业区与商贸城市实现了向西部农业区经济辐射的目标。修建伊利运河的纽约与工业革命强国英国紧密的经贸联系促进了国内三大区域经济体系的形成。便捷的远洋航运使东部工业区与商业都市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三大区域经济分工互补的局面,最终推动19世纪末美国经济的腾飞。伊利运河跨越山脉的通航则使五大湖及中西部的区域经济在东部城市群的带动下兴起,从而最终形成美国初期区域经济的框架:东部工业区牵引五大湖及中西部经济兴起,并与南部农业区联动发展。伊利运河不仅为美国中西部和五湖地区的发展带来经济动力,也为美国经济体系的完善与经济网络的形成提供了成功的点轴辐射开发范式。推动美国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伊利运河代表一种点轴辐射的经济发展模式。伊利运河把纽约从国际贸易中获得的经济动力沿大湖区向西辐射至俄亥俄地区,在横向跨区域辐射的同时也向两翼辐射,形成五大湖经济带。这种开发模式具有深刻的原理与广阔的应用价值。笔者认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应该也是以点轴辐射理论为依据的。由伊利运河推动形成美国三角区域经济体现区域间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性与优势因素的互补性,传递东部发达区域经济中心的经济辐射。通过经济辐射,五大湖经济带从落后地区吸收原料、资金、人才等因素,自主蜕变为经济增长极,并将技术、劳动力因素推向轴线的另一端美国西部这一彼此呼应的经济中心,最终形成以点带面的三大区域经济带联动发展。 (二)、 从美国三大区域经济现状来看: 交通因素既是推动经济贸易发展的动力,也是影响区域经济不平衡的主要原因。由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阻隔,穿越山脉的交通线将成为美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伊利运河的通航既促使了美国三角区域经济体系的形成,也逐步提升了中西部和五大湖在美国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伊利运河是交通革命中穿越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领航者,也是形成美国国内三角经济体系的关键纽带。美国东北部海岸因为最短航线的地理优势率先步入工业化进程,在三大区域中一路领先;伊利运河的修筑则实现了中西部地区与美国经济火车头纽约为代表的东部工业区的对接,搭上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东部工业城市群辐射带动了美国中西部经济的迅速发展,沿伊利运河向西至五大湖一线的城市逐步兴起,推动形成五大湖新兴工业城市群。便捷的运河交通推动美国中西部商品农业的生产与初级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使中西部的经济地位逐渐赶超南部,并与南部、东部经济区共同构成以东部主导的三角区域经济体系。伊利运河的点轴辐射提升了美国中西部在三角区域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中西部地区逐渐取代南部成为以商品粮生产为依托的经贸基地。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使中西部的经济地位逐渐赶超南部是由梯度转移的速度不同所致。通过伊利运河相互联系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三个区域经济之间会形成以经济发达东部地区为主导的经济辐射。它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表现为五大湖新兴产业从经济增长极向西部地区辐射转移。所以,在伊利运河建成以后,美国中西部地区因为落后的自给农业与东部先进的工商业产生巨大反差,为东部商业城市提供了潜力巨大的腹地市场。加之内陆航运的便捷,东部迅速将农业生产技术、工具以及商品化的生产方式传入中西部地区,使其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南部地区与东部的虽然沿海贸易由来已久,但经济方式的差异以及海上航运的不便反而使东部与南部间无法形成明显的经济辐射与梯度转移,因此中西部地区在美国经济区域中的地位逐渐赶超南部。 (三)、 从区域经济内部点轴辐射来看:交通区位条件的差异也是在区域内部引发集聚效应、导致经济不平衡的直接原因,但正是经济要素的集聚使区域内某个经济中心成长为推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交通便利程度的梯度分异使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程度呈现以经济增长极为中心的环状分布,这在美国东部与西部都有直接的例证。对于美国东部地区,当伊利运河使纽约成为北美最大的国际港口并建立起繁华的大都市时,巴尔的摩、费城与波士顿只能降级为一般的工业港口城市,由于伊利运河纽约几乎囊括了从南部与中西部运来的初级产品,也垄断了美国外贸市场。对于中西部地区,当伊利运河的通航与俄亥俄伊利湖运河的修筑成功使俄亥俄河畔的辛辛那提成为中西部地区的新经济中心时,俄亥俄地区的匹兹堡、克利夫兰亦不得不成为向辛辛那提运输当地农产品的中转站。经济的集聚效应引发各自区域内部的经济不平衡的同时跨区域的经贸联系的桥梁也会实现区域间的经济因素的流动、交换与集聚,从而催生落后地区新经济中心的产生。如五大湖经济带原本是连接东部与西部地区的交通而形成的商业经济带,在木材与铁矿资源的开采加工中成长为著名的五大湖工业区,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相得益彰。在区域内部的经济不平衡与集聚效应促使经济中心成长的同时,伊利运河就是实现东部与西部经济因素跨区域流动的桥梁。以哈德逊河伊利运河伊利湖俄亥俄运河为主轴,在经济因素的流动与集聚效应的影响下,主轴两端的商业城市纽约与辛辛那提成为推动干线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在西部经济腹地向纽约提供的农林产品的支持下,纽约成为美国东部的经济中心与全国对外贸易的窗口。技术资金的进一步聚集使纽约从区域性的商业中心蜕变成国际化大都市。而随着劳动力与生产要素的聚集,国际性商业都市纽约向西部的经济辐射使辛辛那提成长为美国中西部的经济中心。辛辛那提作为新经济中心,在推动农业商品化、传播先进生产技术方面有重要作用。总之,伊利运河突破了阿巴拉契亚山脉阻隔,催生了五大湖经济带的形成,并向西辐射开拓了中西部区域经济。因而伊利运河修建通航是美国三角区域经济架构建立的标志,更是形成美国三角区域经济体系的关键一环。五、 研究意义:伊利运河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条贯穿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运河,沟通了美国东部经济龙头与美国中西部新兴开发区经贸联系,因此成为河运轴线的关键。伊利运河与哈德逊河、五大湖共同构成了一个传递增长极经济辐射的交通轴线。辛辛那提成长为与纽约遥相呼应的经济增长极之后,在两个磁极的相互作用的影响下,伊利运河伊利湖沿线出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在19世纪30年代,从奥尔巴尼到罗彻斯特,从布法罗到克利夫兰,城市人口的增长与规模的扩大反映了城市经济的发展,而特色加工业的形成则是这些新经济中心形成的标志。伊利运河的修建不仅标志运河交通主干网络的形成,也意味着跨区域的多边经贸联系的构建。它以点轴辐射的模式推动了五大湖经济带的兴起,建立起东部工业区与俄亥俄等美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运输的桥梁。因此,伊利运河不但是美国三角区域经济架构形成的标志,更是三角区域经济体系完善的关键一环。这种点轴辐射的开发方法也成为各国经济区域开发的典范,笔者认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应该也是符合点轴理论的范畴 。 试论修建伊利运河在形成美国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和影响 伊利运河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条贯穿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运河,在全国交通网络与经济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战略意义与关键的经济价值。它突破了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地形限制,开拓了美国的国内市场,并成为继续开发远西部的前哨。在水运交通方面,伊利运河联系了纽约与五大湖,并向西通过运河连接辛辛那提,从而沟通了密西西比水系,最终形成全国性的水运交通网络。在经济连通方面,它首次实现了美国东部经济中心与美国中西部新兴开发区的经济互动,使中西部地区加快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进而推动了五大湖工业区的形成和中西部区域经济腾飞。在1852年第一条贯穿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铁路建立之前的27年中,伊利运河一直是沟通美国东西部经济贸易的唯一陆上经济动脉。同时1851 1852年水路运输是铁路运输的6倍。因此,伊利运河在推动农业扩张、城市不断兴起、工业发展和美国国内商业市场形成中具有先导作用和战略影响。因而伊利运河既是美国三角区域经济架构建立的标志,更是形成美国三角区域经济体系的关键。第一章 伊利运河修建的国内外时代背景与战略构想 一、 修建伊利运河是沟通区域经济与国际贸易的需要 1. 国际贸易与国内经济发展的关系 美国独立革命后在政治上摆脱了英国的统治,但在经济上却仍然依赖英国。它是英国的农业原料附庸,英国不仅还想从政治上、军事上控制美国,而且在经济上限制美国的对外贸易以及工业、商业的发展。结果导致了1812年至1814年英美战争,美国人称之为第二次独立战争,或争取产业独立的战争。从此,美国才开始真正的产业革命。走上了独立发展经济的道路。这场战争充分暴露了大湖区的政治安全隐患,在战争结束后美国中西部五大湖区依然受到英国的威胁,加强东部的中央政府对中西部大湖区的控制是伊利运河修建的政治动因。但英美战争结束后英国商人通过远洋轮渡聚集纽约市进行国际贸易,也为美国东部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纽约成为美国对外贸易中心,急需扩大经济腹地并扩大交易规模,发展区域经济是伊利运河修建的经济动因。伊利运河的修建符合美国发展经济的国家利益。 2. 修建伊利运河是沟通区域经济与国际贸易需要英国是世界工厂,并主导国际贸易。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工业品和原材料主要靠纽约与利物浦之间的黑球航线作为北美的主要贸易航线。纽约是美 国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的重要一环。 1768-1772年北美殖民地贸易总额比例分布 19世纪初,纽约已成为英美国际贸易最主的港口城市之一,也是美国东海岸的外贸中心。第二次英美战争结束时,英国商人抢占纽约作为主要贸易据点,使纽约成为国际性的商贸大都市,增强了纽约的经济辐射影响力,为美国商品经济的西扩提供了动力与机遇。然而被阿巴拉契亚山脉阻隔的狭小东部区域已不能为纽约提供充分的出口原料商品市场,中西部腹地的农业产品需要运到美国东部地区和海外地区。因此,修建伊利运河推动西进殖民,开发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已成为当务之急。纽约在英美战争之前成为美国东海岸外贸中心,归功于纽约港自身具备优异的国际港口基础条件。它面临海域宽阔,海岸线长达600英里;又受长岛海峡庇护避风避浪,是深水良港。与之相比,费城缺乏良港,而波士顿城市规模小。因此,纽约港在19世纪初已是美国东南沿海各州进行国内与国际贸易的中转站。南卡罗莱纳州与弗吉尼亚州的烟草、稻米以及纽约州、宾州种植的小麦与加工的面粉都通过纽约港向欧洲国家转运。而英法等国也开放西印度群岛,与纽约进行便捷的商贸活动。纽约在美国东海岸港口城市中的地位逐渐凸显。在1812年英美战争爆发初期,英国已经解除了对美国的外贸禁运,但美国取消了对英国的棉花出口依然使英国的工业品生产与国际贸易受到巨大冲击。因为当时英国的工业革命已经兴起,棉纺织工业被毛纺织工业替代,英国需要进口大量的棉花进行加工,以应对广阔的海外市场对棉纺织品的巨大需求。英国工业革命以前进口毛皮主要通过魁北克港与蒙特利尔港,纽约港也出口毛皮只是数额很少。但在工业革命纺纱技术进步后英国的棉花却只能从美国进口,西属墨西哥显然不会将棉花出口给面临危机的殖民霸主。因此为期三年的英美战争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棉纺织工业,英国在战后急于修复与美国政治关系与商贸联系。伊利运河将使纽约能抓住国际贸易带来的市场机遇,推动纽约外贸与城市经济的发展。 3. 修建伊利运河也有对美加边境安全的政治考量伊利运河的修建始于国内交通革命的高涨时期。可以说,伊利运河的修建与1812年英美战争有着深刻渊源。1812年1814年的第二次英美战争中,美国海军在美国五大湖区与英军进行多场战斗,使美国人意识到五大湖区的安全时刻受到威胁。尤其是美国的上五大湖区毗连的威斯康星州与密歇根州,聚居在此的印第安人与退至加拿大境内的英国殖民者相互勾结,地方分离主义倾向严重。大湖区印第安人在英美战争初期与英国结盟,暴露了美国五大湖区潜在的安全威胁。从政治角度分析,大湖区的历史归属与种族构成是其难以控制的内因。从经济角度分析,大湖区印第安人与英国发达的毛皮贸易是导致大湖区叛乱时发的重要动因。一方面,大湖区以东有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阻隔,西进移民与建立军事基地不便,零星散布的据点缺乏应对领土安全威胁的能力。另一方面,大湖区的印第安人对美国态度不明确,始终存在分裂的倾向与隐患。在美国控制的五大湖区,有少数印第安人因为美国的宗教与种族歧视而对美国白人处于紧张的敌对关系,使美国在控制与管理五大湖区时面临着严峻局势 因此美国与印第安人的毛皮贸易并不发达,而毛皮贸易给英国带来更多的的经济利润英属加拿大的英国殖民者与五大湖区印第安人密切的经贸联系,大湖区的历史归属以及印第安人与英国殖民者基于贸易的联盟传统,对美国的国土安全构成了威胁,埋下了西部分裂的隐患。中西部五大湖区依然受到英国的威胁,加强东部的中央政府对中西部大湖区的控制是伊利运河修建的政治动因。4. 小结:伊利运河的修建通航将彻底沟通美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及五大湖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从而强化美国政府对五大湖区的军事与行政控制能力。它的通航也能为美国东部地区带来大湖区及其南部的农林资源,同时扩大以纽约为首的美国东部沿海商业城市群的经济腹地,进而形成东西联动互补的经济体系。二、 修建伊利运河成为西进拓殖与东部经济发展战略的关键修建伊利运河能促进对美国中西部的开发,推动区际与国际贸易的发展,形成有纵深的经贸体系。而修建伊利运河也是美国国内西进运动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是出于东部工业化与西部拓殖并举的战略需求。1. 修建伊利运河是促进中西部开发的重要环节19世纪的美国国土面积只有现在的二分之一,阿巴拉契亚山脉将当时的美国分成东西两个部分,东部是以纽约为代表的美国商业重镇,而西部是美国的传统农业地域。美国西部土地肥沃、日照充足,是美国重要的粮仓,也是东部贸易的物资来源。而对于19世纪的美国人来说,连年的丰收并不能让西部的农场主更加富有,而东部的商人也只能望洋兴叹,因为在当时要将西部的物品运输到东部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修建伊利运河可以推动东西两个部分的经济区域优势因素互补,传递东部发达区域经济中心的经济辐射促进中西部开发。 美国国内的西进运动源自自发的西进垦荒与国家土地政策的引导。本土的贫苦农民与外国移民是主体。在路易斯安那购买后,美国完全掌握了密西西比河的运输航线,并永久地获得了南部的新奥尔良港口。它使美国中部地区拓殖的作物能顺利沿密西西比河南下运输出海口,从而令西进运动的推进有了现实意义。美国西北土地法令意在促进美国中西部五大湖地区的土地开发,但在伊利运河修筑之前收效甚微。1803年路易斯安那购买以前,由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阻隔,最初移民中西部大湖区的农民无法从事商品化农业生产。在最初垦荒阶段,缺乏大规模农业垦荒工具。农产品无法翻越阿巴拉契亚山脉到达东部工业区换取农业机械工具与工业制品,当地农民也无法依靠密西西比河与美国西南部交换橄榄油、棉花等副业产品。1807年汽船的发明使上述情况略有改观。一方面中西部地区移民可以通过汽船绕与南部移民进行双边贸易,另一方面水运速度的提高与美国东南沿海新航线的开辟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美国中西部农产品的商品市场。然而,没有人工航道的修筑,阿巴拉契亚山脉始终阻隔中西部大湖农业区与东部工商业城市的直接贸易。路易斯安那购买后,美国中西部地区成为西进运动的中间地带。从五大湖向西,跨越密西西比河,是美国殖民垦荒的新目的地。中西部地区亟需发展商品化农业与初级加工业,以此作为进一步西进殖民的经济依托,伊利运河的开发有了新的经济动因。汽船的发明不仅扩大了中西部地区的区域贸易市场,也为伊利运河的修建提供了技术条件基础。充分利用西部广袤肥沃的土地资源,通过建立大量的家庭农场、牧场,大力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把阿巴拉契亚山和五大湖区周围的荒原开发成粮棉基地和畜牧基地,是修建伊利运河促进中西部开发的战略构想。2. 修建伊利运河来进一步打开对国内和国际贸易局面 纽约成为英国对美国商品贸易的出口对象,为美国带来了通过国际贸易发展商品经济的机遇,但这种机遇是转瞬即逝的,除非美国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实现工业化。美国在19世纪初之所以成为英国的主要贸易对象的原因是英国工业革命刚刚起步,棉纺织业是主要经济产业,需要美国出口的大量棉花。而伴随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的支柱产业将变为机械制造业,机械制造业的原料是炼钢工业,英国并不缺少此方面的原料。因此,美国如果不抓住这份短暂而又宝贵的机遇,在大量出口棉花以换取机器的同时研发自己的工业制造技术,就不能通过国际贸易实现工业化。但是,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阻隔使美国广大的西部地区无法成为东部的经济腹地,遏制了美国国际贸易的扩展,更是美国东部地区工业化的严重阻碍。它影响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首先,美国东部的出口动力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出口的农业原料不足,出口结构单一,以棉花占主导;出口棉花的数量不够。出口结构的单一不利于出口的稳定,英国进入机器大生产发展钢铁工业后就不需要美国的原料进口;而出口数额不足也会影响美国在英国主导的国际经贸体系中的地位。(因为英国需要棉花的棉纺织业只是工业革命的中的过渡性产业)其次,是进口的工业纺织品与机械工具缺乏销售市场。19世纪初,美国的蒸汽机、机车等主要机器,全部从英国进口。工业机器在美国东部已经是供大于求的状态,而在美国东部的耕作业衰退的情况下,从英国进口的用于农业生产的机械更是销量平平。至于工业纺织品也是供大于求的状态。与此同时,东部沿海城市群的城市经济发展遇到阻力与制约因素。外国移民在东部城市人口中的比率快速上升,带来社会治安的混乱与民族矛盾的锐化,东部城市群规模的扩大更使纽约州的粮食供不应求。一方面城市人口增加导致粮食的需求量增大;另一方面伴随城市化的扩展,地价上涨,城区的蔬菜瓜果需求量增加,价格增幅远大于主粮,所以纽约州西部的农民或者改种蔬菜瓜果,或者向西部移民,这都导致城区的主粮供不应求。解决外国移民的社会问题与人口压力,需要向西部移民;缓解东部工业区城市居民粮食紧张的境况,需要从中西部进粮食。因此,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成功建设一条能穿越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运输线。 伊利运河选择以奥尔巴尼为起点,以布法罗为终点,是结合地形地貌、技术条件与经济水平等诸多因素综合的结果。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要穿越阿巴拉契亚山脉以建立起一条运输量巨大的贸易交通线,修建运河是最佳选择。而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只有奥尔巴尼到布法罗之间的平坦地形适宜开挖运河,从奥尔巴尼向西又受到海岸山脉的阻隔。另外,1812年战争以后,纽约在美国东海岸港口城市群中的地位凸显,成为美英贸易的主要窗口,奥尔巴尼所在的哈德逊河的入海口恰好是纽约。所以伊利运河以奥尔巴尼为起点,以布法罗为终点,实际上将纽约与五大湖连接起来,成为美国外贸中心与内陆地区联系的桥梁。3. 小结:修建伊利运河是沟通国内与国际贸易需要。从纽约至利物浦的黑球航线的开辟确立了纽约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地位。作为英美两国贸易的转运港口与集散中心,纽约对内陆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但是被阿巴拉契亚山脉阻隔的狭小经济腹地 主要指哈德逊河以西的莫霍克河谷地,是纽约州的重要农业区,以西是阿巴拉契亚山脉。,不能为纽约港口城市的大都市化提供充足的农畜产品供应和纽约州的消费需求。然而如果能通过修筑运河成功将纽约州的哈德逊河与五大湖连接,那么纽约的经济腹地将进一步扩大。外来移民可以前往美国中西部定居,从纽约进口的英国工业品可以直接销往美国中西部,中西部的棉花、面粉等农产品也可直接运往纽约而不必绕道新奥尔良。伊利运河将成为联系阿巴拉契亚山脉两侧经济区域的纽带,纽约也将因成为全国对外贸易的窗口而获得更多的发展动力。修建伊利运河成为西进拓殖与东部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构想的关键。通过修建伊利运河穿越阿巴拉契亚山脉以拓宽经济腹地,从西部获取更丰富的出口原料,并将进口的农业机械与工业机器运往西部,成为美国进一步打开对国内和国际贸易局面,抓住战后经济发展机遇的关键。第二章 伊利运河修建的艰巨性成就了其独特影响一、 纽约州积极投资修建伊利运河在伊利运河修建之前,纽约州议员曾向联邦政府提出资助申请,但遭到了美国总统杰斐逊的拒绝。杰斐逊总统认为伊利运河的设计线路里程过长,造价过高,施工亦有很大难度。他指出,与收费公路相比,投资修筑伊利运河得不偿失。但时任纽约市市长的德威特克林顿坚持修建伊利运河有重大意义。首先,运河能降低商品运输成本,尤其是大宗货物贸易的成本,从而促进内陆贸易,加强美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商贸联系。其次,伊利运河能促进东部制造业和西部农业的互补,同时开拓了双方的市场,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再次,伊利运河能带动沿线以及美国中西部地区城镇发展,带动人口增长。当时的联邦政府一年的收支只有2000多万美元,而克林顿州长报出的伊利运河预算是700万美元,这相当于国家要拿出一年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一帮助一个州来修建一条水路通道。联邦政府很明确地告诉克林顿,在修建伊利运河的资金上联邦政府不能提供一分钱的帮助。被联邦政府拒绝了的克林顿回到了纽约,来到了华尔街,这里是他最后的希望。当华尔街得知纽约州急需一大笔资金的时候,开始兴奋起来,按照当时的常规,佣金费率在1%左右,华尔街在这个项目中可以获得7万美元。伊利运河债券开始受到市场的追捧,而资金的充裕又加快了运河的建设,就这样,原计划十年完成的伊利运河工程,整整提前了两年,在1825年完工。伊利运河分段修筑进度   Ronald Shaw, Erie Water West: A History of the Erie Canal, 1792-1854,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1990, p84.伊利运河是由总工程师本杰明赖特与其学徒詹姆斯葛迪思共同规划运河线路。伊利运河起自纽约州东部的奥尔巴尼,西至连接大湖区水路的布法罗,全长364英里,是通往西部的重要水路,经过8年施工,于1825年完成。 二、 跨越山脉修建伊利运河,地势险要工程量巨大由于工程只能依靠人力与马匹,所以在纽约州开山挖渠异常艰难。洛克波特地区的运河宽12米,深1.2米。马和骡子走在便道上,拖着河渠里的船前进。 (美)萨丽森泽尔艾萨克斯著. 美国历史.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149.在修建过程中,一些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工程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承包商忍受不了很慢的传统挖掘方法,于是发明了使用锄头和铲土机的挖掘法。通过使用精巧的机器,能加速砍伐树木和拨出树根的工作。面对建筑不漏水的船闸的问题,运河建设者发现了可以用来制造优等水泥的石头。在特定的地区,施工者还会因地制宜,采用不同措施避开障碍物与危险区。在罗彻斯特,运河是由一条750英尺长的渠道穿过杰纳西河的;在洛克波特,它用两组五个船闸的方法在两英里内升高将近60英尺。 (美)纳尔逊曼弗雷德布莱克著、许季鸿译. 美国社会生活与思想史.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288. 由于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修建伊利运河时动用了大量劳工。这些劳工主要是白人契约奴,或者是国外移民。修筑伊利运河的工人很少采用黑奴,因为纽约州反对蓄奴。还有一些从欧洲来的移民也参与修筑伊利运河,以爱尔兰人、威尔士人与德国人居多。这些移民大多为了躲避欧洲的战乱迁移美国,甚至有不少偷渡者。这些移民来到美国却面临严重的就业压力,只能在工地谋生。也有少数移民在来到美国时就已经成为契约奴。他们在本国就已经十分贫穷,为求生计与债主签订条约,成为契约工,跟随债主来到美国从事低级劳动。在参与修筑运河的外国移民中,以爱尔兰人最为典型。工程师要设法让河道先跨越伊朗德阔伊特溪谷。为此,原先运河工程师提出的方案是修建一条木制水道,直接以高架的形式横跨溪谷。这条木制高架水道长0.25英里,高60英尺。不过这一宏伟的设想最终出于安全隐患考虑而被否决。因为运河委员会认为木制水道无法经受住水流长期的冲刷侵烛,其支撑架也难以抵御暴雨后峡谷两侧滚落石土的冲击。最后,委员会决定修筑一条高245英尺的堤琐式河道,以替代原来的木制高架方案。此时,西段运河已开凿至杰纳西河西岸,而东段运河亦完工与哈德逊河相通,伊利运河全线竣工指日可待。但是,施工方仍需挑战最后一处难题。杰纳西河以西一道高约75英尺的山脊阻栏了河道开凿工程继续向西延伸。为了使河道能穿越这处障碍,近1000名工人被分成两班,日夜挖掘,开凿出一条7英里长、27英里宽、13至30英尺深的水道。这处水道由10座船闹组成,船只通过五级提升就可以越过山脊。总之,这些劳工承担了开挖沟渠的辛苦劳动,却只能获得极少的报酬。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运河修筑资金短缺有关。开凿运河的费用,一般在百万美元以上,远远超过了修筑公路的投资。伊利运河费时8年,耗资800至900万美元。由此可见,跨越山脉修建伊利运河,地势险要工程量巨大。三、 伊利运河引领了运河时代,兴起了运河建设热潮伊利运河并非美国国内第一条运河,修筑运河早有先例。“在1817年伊利运河修建之前,美国全国的运河“直到1816年只修筑了100英里,其中通航的运河不过三条,其航运里程各有2英里多” 张友伦. 美国西进运动探要.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13.。 纽约州为了维持在东部沿海商业经济中的地位,率先动工修建了从阿尔巴尼到布法罗的伊利运河。历经8年时间修成的伊利运河于1825年完成。 1. 伊利运河通航显示了运费低廉、便捷的优越性。 从奥尔巴尼到布法罗之间的旅途,不论通行时间和运输费用都显著下降。时间从20天减为6天,费用从100美元1吨降为10美元1吨。从布法罗运一吨货到纽约市,以前要花费100美元,历时三个星期;现在则花费15美元,全程只需八天。这样,汽船与运河互补,提高了运输效率,减低了运费,货运方面最低可减少90以上。其中,纽约州的伊利运河最为成功。从布法罗到纽约市平均吨英里货运价格由1817年的19美分降至几年后的2美分,甚至一度低至1美分。伊利运河开放后第一年收入75万美元,几年之内就收回了全部投资,显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它就把大湖区和纽约等东部大城市有效地连接起来了,从而打开了通往俄亥俄、印第安纳、伊利诺斯境内偏僻地区的通道。“西进移民可以直接从纽约出发经哈德森河上行至奥尔巴尼,再进入伊利运河经大湖区到达西部。西部移民的农、牧产品、木材、矿石可以经过这条水路运往纽约。东部的工业品、日用品也可以源源不断地运往西部的沿河移民点。伊利运河给纽约带来了繁荣,使其成为东部受益最大的港口。” 张友伦. 美国西进运动探要.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13-314.西部的农场主得到了一个新的农产品销售市场,同时他们还节省了使用的制成品的费用。西进移民也可以直接从纽约出发经哈德森河上行至奥尔巴尼,再进入伊利运河经大湖区到达西部。西部移民的农、牧产品、木材、矿石可以经过这条水路运往纽约。东部的工业品、日用品也可以源源不断地运往西部的沿河移民点。伊利运河给纽约带来了繁荣,使其成为东部受益最大的港口。与此同时,伊利运河的繁荣还带动了沿线城镇的兴起。罗彻斯特在1820年是一个村子,但是1825年以后迅速成为一个繁荣的城市和全国主要的面粉中心

    注意事项

    本文(928定稿试论修建伊利运河在形成美国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和影响.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