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3501.中国城市经济规模化的现实格局论文.doc

    • 资源ID:4011929       资源大小:36.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501.中国城市经济规模化的现实格局论文.doc

    毕 业 论 文论文题目 中国城市经济规模化的现实格局 作者姓名 考号 完成时间 2010 年 6 月 3 日目录一、城市规模的极大拓展2二、规模城市的基本态势3三、区域内规模城市经济的强势整合5中国城市经济规模化的现实格局内容提要:面对21世纪前20年国际社会的重要发展机遇期,面对中国第一次现代化进展的时间约束,面对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中国城市经济规模化的中长期目标追求,客观分析我国城市经济规模化的现实格局、目标价值、历史趋势,以求区域中心城市发现机遇、创造机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扩展规模,努力追求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联动效应的最大化,从而不断提升我国区域中心城市的国内外竞争能力,实现科学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更为强劲动力。关键词:GDP千亿元级城市 现实格局 一、城市规模的极大拓展 2000年中国城市663个,东中西部分别为295个、247个、121个,其中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占比为:全国14:33:53,东部地区16:35:49,中部地区15:32:53,西部地区7:30:63,大城市比例偏低。世行数据表明,1995年百万及以上人口城市占城市数百分比(单位:%)为:我国35、上中等收入国38、高收入国43;拥有1亿以上人口国家的印尼39、孟加拉国47、巴西42、日本48、美国51,同期我国相差316个百分点。即大城市少20106个。1995年百万及以上人口城市占城市人口百分比(单位:%),我国11、中等收入国20、上中等收入国28、高收入国33,拥有1亿以上人口国家的印尼13、巴基斯坦18、俄罗斯19、巴西33、日本37、美国39,同期我国相差228个百分点,即大城市人口少920万12880万,同期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少9129个。2000年我国GDP千亿级城市21个,其中东中西部分别为16个、3个、2个,到2003年GDP千亿级城市达32个,东中西部分别为25个、5个、2个,其中全国和东部地区的增速分别达52.38和56.25,大城市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较大。2000年中国城镇人口4.6亿,比1990年增加1.6亿,年均增长一个百分点;城市化率达36.22,但分别比同期全球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9.78和40.78个百分点。即使同期11个省城市化率超全国平均数(单位:)广东55,辽宁54.24、黑龙江51.54、吉林49.68、浙江48.67、江苏46.49、内蒙古42.68、福建41.57、湖北40.22、海南40.11、山东38,但仍比发达国家平均数低2239个百分点,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空间仍很大。 2000年我国城市GDP平均规模146.2亿元,东中西部GDP平均规模分别为195.73亿元,106.34亿元,109.12亿元,其中GDP千亿级城市平均规模全国1505.1亿元,东中西部分别为1592.2亿元、1079.7亿元、1451.5亿元,全国及东中西部GDP千亿级城市规模相当于城市平均规模的10.29倍、8.14倍、10.15倍、13.3倍。2003年GDP千亿级城市全国及东中西部的平均规模达1849亿元、1937亿元、1322亿元、2060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22.86、21.66、20.43、41.92。2003年GDP千亿级城市全国及其东中西部的总规模分别达59158亿元、48426亿元、6612亿元、4120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了87.72、90.01、104.77、41.92,分别比同期全国GDP增幅高出65.97、68.26、83.00、20.17,即GDP千亿级城市增速全国的快3倍,东中西部的快14倍,经济规模化城市GDP增长势头十分强劲。 二、规模城市的基本态势2003年GDP千亿级城市可分为4个层面:(单位:亿元)第一层面10001299,8市。即唐山1295、温州1216、大庆1125、绍兴1088、郑州1060、南通1010、潍坊1006、淄博1003。第二层面13001499,8市。即哈尔滨1418、佛山1381、石家庄1376、济南1368、泉州1350、长春1338、烟台1316、福州1300。第三层面15001999,8市。即无锡1901、成都1870、青岛1780、宁波1770、武汉1662、大连1632、沈阳1590、南京1576。第四层面2000以上,8市。即上海6251、北京3612、广州3467、深圳2861、苏州2802、天津2387、重庆2250、杭州2092。 从约定俗成的重点城市角度看,2003年上海、北京、天津、重庆4大直辖市,全部进入2000亿以上层次,但差距较大,首位为末位的2.78倍。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武汉、沈阳、南京、哈尔滨、西安等10大城市,9个进入GDP千亿级城市,西安GDP只有940亿元,未进入千亿级城市行列。广州、深圳、杭州、成都、武汉、青岛、宁波、沈阳、大连、南京、哈尔滨、济南、长春、西安、厦门等15个副省级城市,13个进入GDP千亿级城市行列,西安、厦门(760亿)未进入GDP千亿级行列,但GDP同比增速排序却不尽相同,2003年GDP增速(单位:)深圳17.3、厦门17.2、青岛15.9、宁波15.3、大连15.2、南京15.1、广州15、杭州15、济南14.5、沈阳14.2、长春14.2、哈尔滨13.5、西安13.5、成都13、武汉12。副省级城市工业化排序也不相同,2003年规模工业产值(单位:亿元)深圳5074、广州4018、杭州3199、宁波2627、青岛2599、南京2509、大连1542、长春1510、武汉1335、济南1319、厦门1318、沈阳1064、成都970、西安780、哈尔滨708,首位为末位的7.17倍,规模工业产值支撑GDP的力度完全不同。副省级城市市场化排序也不相同,200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单位:亿元)广州1494、武汉854、深圳802、成都772、沈阳722、哈尔滨624、南京600、杭州588、大连569、济南633、宁波522、青岛512、西安440、长春438、厦门230、首位为末位的6.5倍。2003年出口额(单位:亿美元)深圳630、广州169、青岛124、宁波121、杭州110、厦门106、大连95、南京77、沈阳20、长春16、武汉14、西安14、成都14、哈尔滨9、济南8,首位为末位的75倍,社会消费额与出口额支撑GDP力度也完全不相同。副省级城市增长潜能也不相同,2003年地方财政收入(单位:亿元)深圳291、广州275、杭州150、宁波139、南京137、成都128、青岛120、大连111、武汉103、沈阳81、哈尔滨76、济南76、厦门70、西安69、长春46,首位为末位的6.33倍,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差距较大。2003年固定资产投入(单位:亿元):广州1158、杭州1006、南京954、深圳947、成都863、宁波838、青岛739、武汉645、沈阳583、大连507、济南505、西安479、哈尔滨436、长春390、厦门245,首位为末位的4.73倍。投入拉动GDP增长的能力也不尽相同,2003年实际引进外资(单位:亿美元)深圳50.4,青岛40.1、广州30.6、南京23.7、沈阳22.7、大连22.4、武汉17.6、宁波17.3、杭州10.1、长春7.5、济南6.5、成都5、厦门4.2、西安2.6、哈尔滨2.3,首位为末位的21.9倍。以上各项指标差距较大,副省级城市未来GDP规模差异将会进一步拉大。 在19个重点城市中,4个直辖市相对稳定,15个副省级城市变数较大。一些非重点城市如苏州、无锡挤进了GDP10大城市。2003年苏州、无锡以其4799亿元和3285亿元的规模工业产值,326亿美元和73亿美元的出口,68.1亿美元和27亿美元的实际引进外资额,526亿元和487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0亿元和104亿元的地方财政收入,1408亿元和893亿元的固定资产投入的实绩,挤进5大城市和9大城市的行列。佛山、石家庄、济南、泉州正在或即将挤进19大城市行列。原52个重点旅游城市:北京、天津、上海、石家庄、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无锡、苏州、南通、杭州、宁波、温州、福州、泉州、济南、青岛、烟台、郑州、武汉、广州、深圳、成都、重庆等26座城市进入GDP千亿级城市行列,还有一些城市正在努力向GDP千亿级城市发展。原有的计划经济时代为主的10大城市,19个重点城市,52个重点旅游城市,正在接受市场经济所孕育的竞争经济,规模经济的隆重洗礼。 从2003年4个直辖市GDP首位度(占全国GDP比重,单位:)看,上海5.36、北京3.1、天津2.05、重庆1.93、而国际化城市同指数纽约24、东京26、伦敦22、汉城26,我们首位城市GDP的作用与国际化城市的差距较大。从2003年省级经济区域重点城市GDP首位度(占全省GDP比重,单位:)长春53.05、成都34.27、哈尔滨31.99、武汉30.8、大连27.19、沈阳26.99、广州25.78、泉州25.75、大庆25.38、福州24.8、杭州22.74、苏州22.5、深圳21.27、石家庄19.39、宁波19.23、唐山18.25、无锡15.27、郑州15.09、青岛14.32、温州13.21、南京12.66、绍兴11.83、济南11、烟台10.59、佛山10.27、南通8.11、潍坊8.09、淄博8.07,中西部地区城市首位度明显高一些。广州、泉州、大庆、福州、杭州、苏州、深圳首位度接近国际合理值,其他15市首位作用与国际化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三、区域内规模城市经济的强势整合 区域内规模城市经济的强势整合,主要形态和地理分布表现为城市圈、城市带、城市群。1 城市圈。城市圈是实现规模化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集合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规模化城市功能,使规模化城市真正强起来的强势整合的城市化战略。2003年重庆城市圈GDP2250亿元,其由三个圈层构成,第一圈层为重庆都市发达圈,GDP883.47亿元,占39.27;第二圈层为渝西经济走廊,GDP688.4亿元,占30.6;第三圈层为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GDP678.24亿元,占30.14,三个圈层构成了内敛式紧密型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是一个半紧密型都市圈,2003年GDP5603亿元,其中苏州2802亿元,占50.01;无锡1901亿元,占33.93;常州900亿元,占16.06。该都市圈有全国10强县中4小龙支撑,即2003年GDP508亿元的江阴,GDP465亿元的常熟,GDP475亿元的张家港,GDP430亿元的昆山,支撑着苏锡常都市圈的高速发展。而武汉都市圈则是外拓型的,江汉平原核心城市,武汉GDP2003年为1662亿元,武汉都市圈是三个圈层构成的,第一层是以15KM为半径的城郊经济圈,第二圈层是以100KM为半径的鄂州、黄石、黄冈、孝感、咸宁、天门、仙桃、潜江8市,其GDP仅高出武汉核心区2个百分点。第三圈层为湘、鄂、豫、赣4省30个市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其GDP相当于武汉的11.66倍,三个圈层形成以江汉平原为中心地,以湘中地区、中原地区为两翼松散型的都市圈。 2 都市带。都市带是以产业联系为纽带,以规模城市和城市圈为背景,联合若干中小城市的城市化战略。中国城市带主要为沿海、沿江、沿京广线、沿大陆桥城市带。沿海城市带2003年共有25个GDP千亿级城市,即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苏州、杭州、无锡、青岛、宁波、沈阳、大连、南京、泉州、佛山、石家庄、福州、济南、唐山、烟台、温州、绍兴、南通、潍坊、淄博,GDP总量48426亿元,占千亿级规模城市GDP总量81.86%,平均规模1937亿元,高出全国平均数4.76%,是目前支撑我国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主要载体和核心动力。沿江城市带2003年共有12个GDP千亿级城市,即上海、苏州、杭州、无锡、武汉、重庆、成都、宁波、南京、温州、绍兴、南通,GDP25486亿元,占全国千亿级规模城市GDP43.08,平均规模2124亿元,高出全国平均数14.86。2010年前后它是继沿海经济带之后,成为支撑我国目前经济高速增长地区。沿京广线城市带,2003年共有7个GDP千亿级城市,即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广州、深圳、佛山,GDP13012亿元,占千亿级规模城市GDP总量22.15,平均规模1872亿元,高出全国平均数1.24。沿大陆桥经济带,它是以连云港和荷兰鹿特丹为两端,横贯亚欧大陆的大通道,在我国境内贯串10个省区,辐射面积360万KM2,占全国面积37,人口4亿,占全国30,是我国市场通达面最广地带,2003年,大陆桥经济带仅有1个GDP千亿级城市,即郑州,预计沿大陆桥西安(940亿元,2003年GDP,下同)、徐州(906亿元)、济宁(883亿元)、临沂(835亿元)、盐城(761亿元)等5市近期要进入GDP千亿级城市行列,从而有效实施“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都市带开发战略,有力地带动沿大陆桥城市带的快速崛起。3都市群。都市群实质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战略。长三角城市群,面积9.96万KM2,人口7500多万,15个地级以上城市,2003年千亿级规模城市8个,即上海、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京、绍兴、南通,GDP18489亿元,占全国千亿级规模城市GDP31.25,占长三角GDP的81.18,GDP平均规模2311亿元,高出全国千亿级城市GDP平均规模24.99。珠三角城市群,面积6.2万KM2,人口2500多万,9个地级以上城市。2003年千亿级规模城市3个,即广州、深圳、佛山,GDP7709亿元,占全国千亿级规模城市GDP13.03,占广东GDP的57.32。GDP平均规模2570亿元,高出全国千亿级城市GDP平均规模38.99。京三角城市群,面积5.53万KM2,人口3600多万,5个地级以上市。2003年千亿级规模城市3个,即北京、天津、唐山,GDP8670亿元,占全国千亿级规模城市GDP14.66,占京津冀GDP66.21,GDP平均规模2168亿元,高出全国千亿级城市GDP平均规模17.25,长珠京三个三角洲GDP千亿级城市14个,占全国的43.75,GDP总量34868亿元,占全国千亿级城市GDP的58.94,同期GDP、实际利用外资,出口额分别占全国的37,68.5,72.3。对比国外著名城市群现状,美国的大纽约区、大洛杉矶区、五大湖区GDP占全国的67,日本的京滨、坂神、名古屋三大都市区GDP占全国的69,三个三角洲GDP占比分别比美日大都市低3032个百分点,规模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很大。此外山东半岛城市群面积6.49万KM2,人口3500多万,地级以上城市7个,2003年GDP千亿级城市5个,即青岛、济南、烟台、潍坊、淄博,GDP6473亿元,平均规模1295亿元;辽东半岛城市群,面积7.72万KM2,人口2700万,地级以上城市6个,GDP千亿级城市2个,即大连、沈阳,2003年GDP3222亿元,平均规模1611亿元。山东、辽东2个半岛城市群和长三角,珠三角,京三角一样,正在形成小核心、开放式、网络化的GDP千亿级城市群,从而形成要素的高度集中化、产业的高度化、时空的高效化、区域的协调化、规划的科学化、分工合作的机制化等一体化的新格局,进而努力实现城市群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联动效应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世界银行世界银行19942003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19982002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319931994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注意事项

    本文(3501.中国城市经济规模化的现实格局论文.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