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浅析李清照后期词风.doc

    • 资源ID:4011176       资源大小:49.5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浅析李清照后期词风.doc

    内容提要靖康之难以后,李清照经受了国破、家亡、夫逝的变故,精神上受到极其沉重的打击,个中愁苦,只能用曲笔婉达,从而李清照后期的词风呈现出一种凄清哀婉、忧愤深沉、苍凉悲楚。她后期的词作,充满了浓浓的“愁”:国破家亡之愁、身世之愁代表作大致有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等。关键词:李清照 后期词风 愁浅析李清照后期词风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出生在书香门第之家,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北宋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自小颖悟,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是善于抒写女性情怀的杰出词人,在宋代词坛上有很高的地位。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结合,是封建社会中难得的美满姻缘。双方不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的家庭背景条件,而且爱好和志趣相一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了公元1127年,北方金兵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仓皇南逃,北宋沦亡,这就是“靖康之难”。 之后,李清照夫妇除了与当时许多士大夫有着同样的流亡经历处,李清照的生活还发生了一连串特殊的不幸事故,先是丈夫赵明诚奔母丧于金陵,后知金陵,迁知湖州,又染疾于建康(即金陵),不久病逝,此后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流徙江浙,饱受颠沛流离之苦,而更令其担惊受怕的是有人诬告其夫生前有通敌之嫌,李清照为了辩诬耗尽资财,心力交瘁。在妇女受歧视的封建时代,孀居是何等艰难,何况又是漂泊流浪。受此重重磨难,她的思想和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与摧残。谚云;国家不幸诗家幸。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恰是艺术家思维活跃的时期,李清照连遭国破、家亡、夫逝之痛,心灵在强烈的刺激中变得更加敏感且富于悟性。国家的沦亡,民族的屈辱,生灵的涂炭,个体的不幸深刻地影响了她的思想,使李清照的后期之词在内容与风格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反前期的清新明快,呈现出一种凄清哀婉、忧愤深沉、苍凉悲楚的风格。真可谓“亡国之音,哀以思”。她对故国乡关的殷切思念,对亲人爱人的难以克制的绵绵思念,使其对景伤情,然而哀哀中年,形只影单,于是只有在幻梦中追寻旧日温情。 很明显,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线,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南渡前李清照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这一时期内她的词作主要是抒写少女、少妇时期的闺阁家园生活,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爱情生活的追求,显得比较清新明快。代表作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而南渡后由于国破家亡,李清照孤身漂泊异地他乡。这种生活的变迁使李清照的词风由少女、少妇时代的清新明快,一化而为中老年时期的沉隐悲怆。而个中愁苦,只能用曲笔婉达。所以作品大多为感伤时事、悲今悼昔之作,表现自己在国破家亡之后的孤凄生活与感受,可以说是她个人生命和她所处时代的哀歌。翻开她后期的词作,只见充满了浓浓的“愁”:国破家亡之愁、身世之愁、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大致有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等。在这些词作中,愁已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不仅反映个人的不幸,而且带有深沉的家国之痛,将个人的不幸与国难家仇联系起来,委婉凄戚,孤独、愁闷。国破家亡之愁靖康之难以后,李清照经受了国破、家亡、夫逝的变故,精神上受到极其沉重的打击,她痛苦,忧郁,心头终日笼罩着愁云。自然她的词中也透露着家国之恨和兴亡之感。最有名的是永遇乐这首元宵词: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这首永遇乐是作者流寓临安时所作。词人通过今昔盛衰的对比,将故国之思与自家之痛联系起来,抒发了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使读者清晰地看到词人不是带着惋惜、艳羡的心情帘下拾笑,而是在咀嚼国破家亡的苦涩悲凉。 这首词上片写今年元宵节的情景。“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着力描绘元夕绚丽的暮景,写的是落日的光辉,像熔解的金子,一片赤红璀璨;傍晚的云彩,围合着璧玉一样的圆月。但紧接着一句“人何处”,却宕开去,是一声充满迷惘与痛苦的长叹。这里包含着词人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的意念活动。置身表面上依然热闹繁华的临安,恍惚又回到“中州盛日”,但旋即又意识到这只不过是一时的幻觉,因而不由自主地发出“人何处”的叹息。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三句,又转笔写初春之景:浓浓的烟霭的熏染下,柳色似乎深了一些;笛子吹秦出哀怨的梅花落曲调,原来先春而开的梅花已经调谢了。这眼前的春意究竟有多少呢?“几许”是不定之词,具体运用时,意常侧重于少。“春意知几许”,实际上是说春意尚浅。词人不直说梅花已谢而说“吹梅笛怨”,藉以抒写自己怀念旧都的哀思。正因为这样,虽有“染柳烟浓”的春色,却只觉春意味少。“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承上描写作一收束。佳节良辰,应该畅快地游乐了,却又突作转折,说转眼间难道就没有风雨吗?这种突然而起的“忧愁风雨”的心理状态,深刻地反映了词人多年来颠沛流离的境遇和深重的国难家愁所形成的特殊心境“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词人的晚景虽然凄凉,但由于她的才名家世,临安城中还是这有一些贵家妇女乘着香车宝马邀她去参加元宵的诗酒盛会。只因心绪落寞,她都婉言推辞了。这几句看似平淡,却恰好透露出词人饱经忧患后近乎漠然的心理状态。“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由上片的写今转为忆昔。中州,本指今河南之地,这里专指汴京;三五,指正月十五元宵节。遥想当年汴京繁盛的时代,自己有的是闲暇游乐的时间,而最重视的是元宵佳节。“铺翠冠儿,金捻雪柳,簇带争济楚。”这天晚上,同闺中女伴们戴上嵌插着翠鸟羽毛的时兴帽子,和金线捻丝所制的雪柳,插戴得齐齐整整,前去游乐。这几句集中写当年的着意穿戴打扮,既切合青春少女的特点,充分体现那时候无忧无虑的游赏兴致,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汴京的繁华热闹。以上六句忆昔,语调轻松欢快,多用当时俗语,宛然少女心声。但是,昔日的繁华欢乐早已成为不可追寻的幻梦,“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历尽国破家倾、夫亡亲逝之痛,词人不但由簇带济楚的少女变为形容憔悴、蓬头霜鬓的老妇,而且心也老了,对外面的热闹繁华提不起兴致,懒得夜间出去。“盛日”与“如今”两种迥然不同的心境,从侧面反映了金兵南下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和词人相隔天壤的生活境遇,以及它们词人心灵上投下的巨大阴影。“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却又横生波澜,词人一方面耽心面对元宵胜景会触动今昔盛衰之慨,加深内心的痛苦;另一方面却又怀恋着往昔的元宵盛况,想观赏今夕的繁华中重温旧梦,给沉重的心灵一点慰藉。这种矛盾心理,看来似乎透露出她对生活还有所追恋的向往,但骨子里却蕴含着无限的孤寂悲凉。面对现实的繁华热闹,她却只能隔帘笑语声中抚今忆昔,聊温旧梦。书写了对故都繁华的怀念,以及晚年孤寂的慨叹,这是何等的悲凉!语言看似通俗平淡,却凝聚着词人凄苦无告的深沉愁绪,国破家亡之恨,流离患难之苦,在今昔对照与丽景哀情相映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又如武陵春:风住生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此词为作者中年孀居,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春天在金华所作。当时北国沦陷,丈夫亡故,词人只身流寓浙江金华,她那时已是51岁。这首词表达的就是这种国破家亡的满腔忧愁,是一首老泪纵横的孀妇哭诉的泣不成声的悲歌,哀婉欲绝。词虽仅在末尾出现一个“愁”字,而“愁”实在是贯穿全篇的主题线索它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喝三叹,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半阕侧重于外形,下半阕多偏重于内心。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寂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词的下半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这里,上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我们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身世之愁遭遇国破、家亡、夫逝后,李清照飘泊江南,而之前两夫妇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也都散失了。词人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可是,这还不是李清照最伤最痛、最孤最独的。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身边没有自己的孩子,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守着一个孤清的寂寞小院,身边没有亲人,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她一个人孤寂茫然地行走在深秋的落叶黄花中,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吟出了这首抒发家国身世之愁、震动词坛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是李清照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全词透过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以表现作者离乱的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词的上阕一开始便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突兀而起,反映的是一种如有所失的心理,而“冷冷清清”则写出寂寞难耐的苦况,而“凄凄惨惨戚戚”则深入心灵深处,把内心的悲切惨痛写得声泪俱下。连用十四个叠字定下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也把自己的极度凄苦和焦灼不安的心情和盘托出。“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透过十月小阳春的冷暖无常,转写为忧愁伤神伤身。“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是写她藉酒浇愁,而又忧愁难遣。“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透过北雁南飞,曲写家破夫亡、漂泊南方的悲苦。下阕“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花的枯槁憔悴,愁损容颜,正是李清照不幸遭遇的现实写照。“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是愁苦已极,度日如年的反映。“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叶落,细雨黄昏,更添愁思。“点点滴滴”四迭字的运用,活现了细雨的连密不断,愁苦的络绎不绝。总之,全词藉景抒情,运景入情:透过冷冷清清,乍暖还寒,晚来风急、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细雨诸景象,以表现孤寂、凄凉、悲伤、哀愁的心境。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读之使人动容。 李清照用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和一系列的重章叠句通过对秋天黄昏景色的切身感受的描写,抒发了自己饱经忧患与沧桑的无限哀愁。读罢整首词,一个无依无靠愁闷凄苦的老妇人形象便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尤其是词的结尾的“愁”字,便道出了词人所经历的苦难之深,愁情之多。是啊,对于一个饱经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痛苦, 既担心民族的生死存亡,又感叹个人身世的女性知识分子而言,岂是一个“愁”字能囊括殆尽的。这首词始终紧扣悲秋之意,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又如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庭院幽深,深到何种地步呢?如云雾笼罩般?门窗常是紧闭的。柳枝梢头及梅萼逐渐地长出,春天回到秣陵的树梢上,但人却在建康城中老去。望日感叹,临风吟颂,多少事已成追忆,感叹如今年岁已高却一事无成。有谁怜惜我日渐憔悴,飘零异地?观赏花灯没意思,亦无心情踏雪寻诗。这首词是李清照南渡思乡及岁月蹉跎之作。词的首句庭院深深深几许,写出院落与外隔绝,而窗台楼阁又常在云雾之中,显示作者孤寂之心。春临建康,而作者却在此老去,心有不甘。结尾则抒发心中之悲愁,犹记往日感月吟风、踏雪觅诗、试登之事,但一切只可追忆了,有谁能怜惜我相思的悲恸、日渐憔悴的面容,怎还会有心情赏花灯、踏雪觅诗呢?国破、家亡、夫丧的三重痛苦造成了李清照的不幸的晚年生活,她独身一人流亡在外,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时刻笼罩着李清照。而这种时代的悲剧与个人的不幸遭遇深刻地影响了她的创作思想,导致其词风突变,由清丽婉约一变而为凄怆沉痛,近于苏辛豪放悲郁一派。时代的沧桑,命运的变迁,性格的舛变,令她后期的作品充满了过去所没有的愁苦悲凉。是的,她的国愁,家愁还有情愁,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 陈新璋 唐诗宋词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3年10月 李修生 中国文学史纲要(宋辽金元文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10月 李修生 中国文学史纲要(宋辽金元文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10月参考文献目录1 、陈新璋 唐诗宋词概说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3年10月2 、钱世明 李清照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3年5月3 、李修生 中国文学史纲要(宋辽金元文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10月4 、韩湖初 陈良运 古代文论名篇选读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2年7月参考文献摘记李清照(1084-1151?),自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出生在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李格非是北宋学者、文学家,母亲也是官家之女,有文学才能。李清照自小颖悟,多才多艺。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说她“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18岁与当朝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赵爱好金石书画,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二人感情甚笃,又志趣相投。二年后,赵明诚任官,以后,因父亲受官场党争的牵累,赵明诚罢官,与李清照屏居青州达12年之久,二人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和诗词写作,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37岁时,赵明诚起知莱州,次年李清照相随,直到43岁,赵明诚移守淄州,李清照才返回青州。当时已是靖康年间。靖康之变,北宋宣告灭亡,朝廷君臣南逃,高宗即位于南京。金兵南侵的过程中,赵明诚存放在青州的大批金石书册毁于兵 。接着,赵明诚奔母丧于金陵,后知金陵,迁知湖州,又染疾于建康,李清照奔赴照料,不久赵明诚病逝。时李清照46岁。此后,随着金兵节节南侵,朝廷南迁于临安,她也不断迁徙,先后到过洪州、台州、温州、越州、衢州、临安等地,除了饱受颠沛流离之苦之外,令她痛心疾首的是随行所带古籍文物几乎散失殆尽;令她担惊受怕的是有人诬告她丈夫生前暗中通敌,她为了辩诬而耗尽资财,心力交瘁。此后她长时期过着清寒凄苦的生活,直至终年。从以上可知,李清照的前半生生活比较安定、幸福,靖康之变以后,她经受了国破、家散、夫亡的变故,精神上受到极其沉重的打击,在颠沛流离、孤苦无依中走完自己的后半生。家国的变故使她不能继续过平静安宁的生活,她的视野却因此而超出了闺阁家园的局限,扩展到国计民生。面对王朝对敌妥协,她曾愤慨地写诗谴责。夏日绝句诗写道:“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当然,她的正义感只不过是时代巨大灾难压迫下微弱的呼声而已。但这种前后反差极大的生活经历和她固有的正义感对她的歌词创作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她的词以南渡为线,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南渡前的词主要是抒写少女、少妇时期的闺阁家园生活,表现对爱情生活的大胆追求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南渡后的词则大多为感伤时事、悲今悼昔之作,表现自己在国破家亡之后的孤凄生活与感受,可以说是她个人生命和她所处时代的哀歌。先看她前期的词。如梦令(二首):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鸳。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前一首表现的是少女在荷塘乘舟戏耍的生活,一个无忧无虑、开朗活泼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后一首则是怜花自怜,包含着对青春易逝的感慨。这些都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李清照写来,清新生动,别有一种境界。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显然是表现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同样题材之作还有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这类表现自己对爱情热烈追求的作品,都写得细腻动人。客观上带有反对封建礼教的意义。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说她“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正可反证这些词的艺术价值。李清照后期的词境界较宽,内容丰富。请看下列诸例: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胙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首词是避难金华时写的,是“感愤时事之作”(艺蘅馆词选)。“物是人非”引起的深愁巨痛,渗透于字里行间。既是个人苦难的迸发,也可说是时代苦难的哀歌。 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招,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这是以元宵佳节为题,悲今悼昔之作。上片写眼前元宵节的气氛,反映了当时南宋王朝统治集团在国难当头苟且偷安、纵情享乐的现实。下片先回忆当年“中州盛日”元宵之夜的风情习俗和盛况,作为与上片所写情景的对比,引起今昔盛衰之感。最后接写自己晚景的凄凉落魄,表达了心灵深处的巨大悲痛。全词辞情极其哀惋动人。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得!这是一篇声泪俱下的抒写巨大哀愁的词篇。它表现了李清照晚年孤苦无依、愁肠百结、度日如年的处境与心情。全词以一个“愁”字为中心,层层递进地把愁情加以细腻地刻画,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堪称千古杰作。 李清照除了前期的闺阁家园生活写照和后期鲜明的感伤时世遭遇之作外,还写了一批咏物词,咏梅、咏白菊、咏桂花、咏芭蕉、咏梧桐等。这些咏物词,其实也是言志述怀抒情之作。如咏桂花的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这是借咏桂花来表达自己卓越才华与高贵品质的词篇。从篇中情调看,这是她前期的作品。再如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离人不惯起来听。李清照歌词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具有很强的女性抒情意识。在此之前,词中的主角虽然大多数是女性,但词的作者却几乎清一色是男性,这就出现了“男子作闺音”的所谓“代言”现象。尽管有的作品也写得音容笑貌惟妙惟肖,但这些作品用来娱宾遣兴还可以,用来表达真正的人生体验则难免终隔一层,不痛不痒,有的甚至出现了扭曲的现象。而李清照的词则几乎全是心路历程的写照,常是直抒胸臆,曲尽隐衷,把自己深切体验到的酸甜苦辣种种感受和喜怒哀乐种种感情加以真实、细腻地表现,令人为之心动。例如所写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丈夫赵明诚就“自愧不逮”,后人也说“此语若非出女子自写照,则无意致”(王闓运湘绮楼词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王世贞认为“非深于闺恨者不能也”(弇州山人评词);“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那其中的情状,也不是男性词家所能吟得的。其次,善于处理好景与情的关系。写景状物为抒情服务,抒情借助于写景状物。她的小令善于捕捉一刹那交融在一起的情和景。例如两首如梦令都能在描写人物活动中,既写景又写情。她的长调善于通过铺排景物,反复强化一种感情。例如声声慢中写了“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梧桐细雨”的天气就为了强化作者的冷冷清清、不堪风雨的处境和心情;写了旧时相识的鸿雁飞过,写了满地黄花无人摘取,正为了表现她睹物思亲的情绪和孤独飘零、无人顾惜的悲哀境遇。这一切组成了一种悲怆袭人的气氛,可以说把作者的伤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在处理景和情关系方面,她还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感情的变化和发展。在不同词篇中,她对一些相同的景物加以不同的描绘,让人从她的前后作品中看到她生活的转变、感情的发展。例如晚年所写的声声慢中所选取的景物大都是在此之前所写词篇中的景物,因而让读者从她眼前的感情联系到以前的感情。其中写了天边过雁:“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而以前寄怀她丈夫的一剪梅也写了来鸿:“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可见过去是分离之愁,而眼下是孤孀之悲;又如声声慢中写了黄花,而以前赠给丈夫的醉花阴中也写了黄花。两相对照,就知道过去是因思念丈夫而消瘦如黄花,现在却因国破家散夫亡而如黄花凋零了。这些都表现了作者境遇下迁、饱经忧患,从而越来越悲哀的真实感受,艺术效果极佳。从以上可见,李清照是善于抒写女性情怀的杰出词人。她的词从风格上来说,属于婉约一类。从她的存诗看,她其实并不是一个只沉溺于闺阁情怀的作家。除了上面引到的夏日绝句之外,她还有诗表现自己关心国事,豪气逼人。但就词而论,却不直接涉及闺门以外的大事,这可能是她受到传统的“诗庄词媚”习惯的影响较深,并自划诗词疆界,互不越雷池半步。但艺术创作向来难以有绝对的分界,以写婉约词见长的李清照也写了诸如渔家傲这样的颇有豪放风味的词篇。其词云: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梁启超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词中语”(艺蘅馆词选)。缪 说:“这首词能将屈原远游中的情思意境融纳于数十字的小词之中,体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有姑射神人吸风饮露之致,这种境界在宋词中是罕见的”(灵谿词说)。由此,也可见作为成熟的词家的风格总是多样的。当然,李清照的词的鲜明风格是属于婉约的。李清照词在宋代词坛上有很高的地位。即使曾经不满意李词抒写追求爱情词篇的王灼,也不能不说:(李词)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夫人,当推词采第一”(碧鸡漫志卷二)。后人也多推崇之评,如李调元说:“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雨村词话卷三)但也有的评家认为,李清照的词格调偏于纤弱。周济说:“闺秀词惟清照最优,究苦无骨”(介存斋论词杂著)。的确,从李清照所处时代背景看,她的词中所反映的社会气息较为单薄,而闺阁情味却极浓重,这就使得词篇的总体印象不免纤弱。至于她过分强调词“别是一家”,全然不理会词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的某些与音乐分离而偏重于文学表现的词篇的社会价值,这都是瑜中之瑕。然而,就其词论与词篇对词坛的正面影响而言,李清照是词史上杰出的作家,却是不容置疑的。引自(陈新璋唐诗宋词概说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女作家,在诗、词等方面都有所成就。就今天可以见到的诗作而论,李清照的诗有着完全不同于词的风格,表现出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如浯溪中兴颂碑和张文潜韵、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等诗。金石录后序是她散文仅存的五篇作品之一,文章介绍了金石录的内容与成书经过,回忆了婚后三十四年的忧患得失,文笔优美动人,感情真挚,堪称散文杰作。李清照的词是南北宋之交的大家,是婉约派的代表。明代杨慎说:“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在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词品)王士祯花草蒙拾:“婉约以易安为宗。”沈去矜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填词杂说) 李清照词的主要内容踵继前人抒写爱情与离情别恨。尽管南渡后,其词作在内容上有所扩展,表现出更深沉的感伤,但从整体上来说并没有超出传统的范围。然而,李清照正是以对真情实感的抒写和清新自然的语言特色,使她最终成为宋代词坛的杰出作家之一。宋词作家多为男性,以男性作家描写女性的生活,代女主人公立言,对女性的思想、内心缺乏深入的了解。只有到了李清照,才开始了对女性内心世界的真正严肃而深刻的描绘。李清照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为基础,描写自己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表达自己对丈夫的真挚感情,于委婉细腻中一洗过去词作中红绿绮艳的媚妩气氛,为词坛带来一种清高生活的意趣,咏抒出一种淡远的情怀,创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识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得!词人经历了家国的变化,情感比以前深沉痛切,所抒发的愁怀已不是往日的“闺情”可比。起头三句用十四个叠字,表达了词人空虚迷惘,孤寂沉痛的心理状态。“寻寻觅觅”,经历了巨大的打击,往日欢乐已称梦寐,丈夫已经去世,生活已经破碎,一切都消失了,她好像彷徨于歧路,在寻觅着什么,但自己也说不出,也不可能有所得。“冷冷清清”承上句是“寻寻觅觅”的结果,写她丧失一切以后,劫余的处境,极为恰切,“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这时的心境极难叙,词人以大量叠字渲染感情,怅惘之感充溢于字里行间,表达的十分准确、又很有层次。“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季节转换忽冷忽热的时候,对于年岁已经增长、又经受了如此多的不幸遭遇的人来说,是很难将养对付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她晚来风急”,淡酒敌不住风寒,饮酒也难消愁闷。“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正伤心时,有雁飞过,这南来的大雁原是替她带过书信的“旧时相识”。更引起她旧时的回忆,过去的将永不复返,只能带来无限的悲痛。下片承上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完全不是往日赏菊的环境,满地的黄花都已憔悴凋损,有谁去摘她,赏玩她呢?这里写花,也有自比的意思。“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独自一人坐在窗前,在这样的心绪,这样的天气中,怎样挨到黄昏呢?即便挨到黄昏,“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秋夜梧桐雨点点滴滴打在心上。“这次第”,这许多情况,“一个愁字”怎么能包容得了呢?以一个“愁”字写出了无尽的愁绪,传达出种种难以言传的哀痛。声声慢原来的韵脚押平声字,这里改押入声韵,调子变得急促凄厉,更能表现词意。而以寻常语写出不寻常的意境,这是李清照艺术魅力的所在。李清照词中今与昔的对比,是其词作能打动人心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胙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又如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招,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武陵春与永遇乐两首词中对往昔繁华岁月的回忆,与今天的漂泊孤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深深的叹婉中,表达出不尽的感伤。“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深情苦调,凄凉如此,真可谓“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沉重的感情使李清照的词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对往昔的追怀,对岁月流逝的感叹,对老年凄苦心境的抒写使多少人流下了辛酸的苦泪。 引自(李修生中国文学史纲要(宋辽金元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

    注意事项

    本文(浅析李清照后期词风.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