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医疗器械GMP与质量体系和风险管理课件.ppt

    • 资源ID:3998533       资源大小:1.19MB        全文页数:12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疗器械GMP与质量体系和风险管理课件.ppt

    医疗器械GMP与质量体系和风险管理,目 录,一、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介绍 二、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在质量体系中应用 三、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在产品中的应用,一、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介绍,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起草背景,一、2000年4月1日,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发布实施后,为加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管,国家局先后发布了相关管理办法,随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迅猛发展,生产企业每年以10%的增长率在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学科交叉产品面市,针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管,特别是对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起草背景,二、医疗器械质量体系管理,是实现对医疗器械生产全过程控制,保障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段,也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管理方式和国际上评价医疗器械质量的基本内容。医疗器械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企业质量体系完善水平。通过近年来医疗器械监管实践与产品出现的各类问题,各级监管部门越来越认识到加强医疗器械质量体系监管对确保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重要作用。,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起草背景,三、在2000年至2002年间,国家局制定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办法以及生产实施细则,细化了企业开办条件,引入了质量管理体系概念,其发布实施,淘汰了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小作坊”式生产企业,遏制低水平重复。但随着对产品质量和企业要求的不断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意识不断加强,上述办法已不适应新的发展现状。要保证产品质量,生产企业必须建立有效运行的质量保证体系,才能确保持续稳定地提供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起草背景,四、发达国家对医疗器械的监管重点已从产品上市前审查逐步向产品生产过程监管转移,把对质量体系考核作为产品能否进入市场的一个重要前提。美国在1978年施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1996年对质量体系要求单独立法,公布了“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规范”,作为强制执行的要求。日本从1999年将医疗器械GMP确定为核发许可证的必要条件。欧盟明确规定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为主要控制手段。发达国家经过数十年质量体系管理,积累了丰富经验,积极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实现监管的跨越式发展。,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起草背景,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起步较晚,面对医疗器械新的发展形势,建立医疗器械质量体系管理法规,监督企业全面落实医疗器械质量保证体系,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通过总结经验,结合当前新的发展要求和国际医疗器械监管经验,2003年在全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制定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作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的通用要求。,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起草背景,2003年,国家局提出制定规范的任务、原则。2006年12月至2007年8月,8省市、45家企业、10个产品进行了试点。2008年12月2日,第一次送审。2009年12月16日,正式发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制定总体思路,一、实施规范的必要性1、实施规范是适应监管形势的需要 近年来,医疗器械监管在体制、法制和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于生产全过程质量体系的监管差距很大,监管实践中仍沿用最终产品审查作为产品控制的主要方式,“重审批、轻监督、标准低、无退出”。推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制定切实可行的法规要求,才能从源头上确保产品质量,推动企业提升管理水平,使医疗器械质量体系监管逐步纳入法制化管理,确实保障人民群众用械的安全。,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制定总体思路,2、实施规范是推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到目前为止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约为14000家,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迅速。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学科交叉产品推向市场。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器械产品安全性、有效性需求也越来越高,如果还按旧的模式和手段来监管,必将带来低效率、低水平、高成本、高风险的结果。通过推行规范,逐步提高准入门槛,在严格日常监督、保障企业产品安全有效的同时,逐步淘汰一批散、乱、差的企业,推动企业提升管理水平,适应国际规则,提高国际竞争力。,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制定总体思路,3、实施规范是完善监管体系的迫切需要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原有质量体系监管措施已不适应监管需求,同时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一致性,对违规企业无法有效处罚,无法优胜劣汰。在2007年药品医疗器械专项整治工作中,检查发现医疗器械在质量体系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给医疗器械安全带来极大隐患。针对当前监管的薄弱环节,必须从保障人民用械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尽快采取更为科学严格的措施,扭转这种局面,加紧完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法规体系建设是治本之策。,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制定总体思路,二、借鉴我国实施药品GMP的工作经验 总结了我国实施药品GMP的工作经验,并以YY/T02872003医疗器械 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标准为基本原则,作为制定规范的基本内容和基础性指导文件。,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制定总体思路,三、加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全过程控制的管理 充分融入了我国现有的医疗器械监管法规和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覆盖了第二、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设计开发、生产、安装、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制定总体思路,四、统一医疗器械准入和企业日常监督检查标准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制定、实施工作按照“深入研究、总体规划、精心部署、分布实施、稳步推进”的方针进行。医疗器械涉及的门类多、技术差异大,将分阶段针对不同类别医疗器械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检查评定标准”,作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开办和运行的法定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分类组织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主要特点,一、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配套文件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植入性医疗器械实施细则、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检查指南、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植入性医疗器械检查指南、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主要特点,1、规范:是对第二、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全过程的总体要求。2、实施细则:是针对某一大类医疗器械制定的实施要求,根据产品体系特点和产品风险程度不同分别制定。实施细则作为各类医疗器械检查中具体实施的配套文件。3、检查评定标准:为统一生产企业现场检查,配合实施细则制定相应的检查评定标准,包括现场检查项目、评定标准和要求,作为检查员的具体操作文件。,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主要特点,二、融入的主要法规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融入了我国现有的医疗器械监管法规,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如: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第12号令)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第16号令)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第10号令)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第5号令)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送审稿)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第31号令)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GB/T16886系列标准。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在医疗器械的应用 YY/T0316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第15号令),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试点过程,2006年12月至2007年8月,在上海、浙江、广东、陕西、北京、江苏、四川、天津8个省(市)的45家生产企业,选择血袋、输液器、输注泵、血浆分离器、骨科植入物、心脏起搏器、产包、导管、宫内节育器、羟基磷灰石植入物10个风险较高产品开展了试点工作,为完善规范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文件结构,2008年1月至5月,通过全国规范试点工作总结大会的讨论并经专家及直属单位再修改,规范等文稿经过先后10余次较大修改,形成了以下文件: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管理职责第三章 资源管理第四章 文件和记录第五章 设计和开发第六章 采购,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文件结构,第七章 生产管理第八章 监视和测量第九章 销售和服务第十章 不合格品控制第十一章 顾客投诉和不良事件监测第十二章 分析和改进第十三章 附则,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文件结构,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管理职责:企业应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规定其各机构的职责、权限,明确质量管理职能。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文件结构,企业负责人应当具有并履行以下职责:组织制订生产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组织策划并确定产品实现过程,确保满足顾客要求;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组织实施管理评审并保持记录;指定人员负责相关法律法规的收集,确保相应法律法规在企业内部贯彻执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文件结构,生产企业负责人应当确定一名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负责建立、实施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需求,提高企业员工满足法规和顾客要求的意识。,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文件结构,第三章 资源管理 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当熟悉医疗器械的法规、具有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有能力对生产和质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从事影响产品质量的工作人员,应当经过相应的技术培训,具有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应当具备并维护产品生产所需的生产场地、生产设备、监视和测量装置、仓储场地等基础设施以及工作环境。生产环境应当符合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文件结构,第四章 文件和记录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形成文件。质量管理体系形成的文件应当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手册、本规范中所要求编制的程序文件、技术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以及法规要求的其他文件。具备并维护产品生产所需的生产场地、生产设备、监视和测量装置、仓储场地等基础设施以及工作环境。生产环境应当符合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文件结构,质量手册应当对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做出承诺和规定。应当编制和保持所生产医疗器械的技术文档。包括产品规范、生产过程规范、检验和试验规范、安装和服务规范等。,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文件结构,建立文件控制程序并形成文件,规定以下的文件控制要求:1文件发布前应当经过评审和批准,以确保文件的适宜性和充分性,并满足本规范的要求;2文件更新或修改时,应当按照规定对文件进行评审和批准,并能识别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确保在工作现场可获得适用版本的文件;3生产企业应当确保有关医疗器械法规和其他外来文件得到识别与控制;4生产企业应当对保留的作废文件进行标识,防止不正确使用。,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文件结构,企业应保存作废的技术文档,并确定其保存期限,以满足产品维修和产品质量责任追溯的需要。应建立记录管理的程序并形成文件,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处置的要求。记录应当满足以下要求:1.记录应清晰、完整、易于识别和检索,应防止破损和丢失;2.生产企业保存记录的期限应当至少相当于企业所规定的医疗器械的寿命期,但从企业放行产品的日期起不少于2年,或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并可追溯。,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文件结构,第五章 设计和开发 建立设计控制的程序并形成文件,对医疗器械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实施策划和控制。企业在进行设计和开发策划时,应确定设计和开发的阶段及对各阶段的评审、验证、确认和设计转换等活动,识别和确定各个部门设计和开发的活动和接口,明确职责和分工。,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文件结构,在进行设计和开发策划时,应确定设计和开发的阶段及对各阶段的评审、验证、确认和设计转换等活动,识别和确定各个部门设计和开发的活动和接口,明确职责和分工。设计和开发输入应当包括预期用途规定的功能、性能和安全要求、法规要求、风险管理控制措施和其他要求。应保持设计和开发输入记录,对设计和开发输入应当进行评审并得到批准。,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文件结构,设计和开发输出应满足输入要求,提供采购、生产和服务的依据、产品特性和接收准则。设计和开发输出应得到批准。保持设计和开发输出的记录。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开展设计和开发到生产的转换活动,以使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在成为最终产品规范前得以验证,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适用于生产。,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文件结构,在设计和开发的适宜阶段安排评审,保持评审的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当对设计和开发进行验证,以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并保持验证结果和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当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认,以确保产品满足规定的适用要求或预期用途的要求,并保持确认结果和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文件结构,确认可采用临床评价或性能评价。进行临床试验时应当符合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法规的要求。应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识别并保持记录。必要时,应对设计和开发更改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前得到批准。当选用的材料、零件或产品功能的改变可能影响到医疗器械产品安全性、有效性时,应评价因改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必要时采取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同时应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文件结构,在包括设计和开发在内的产品实现全过程中,制定风险管理的要求并形成文件,保持相关记录。风险管理原则适用于医疗器械的整个寿命期,而设计过程是风险分析、风险控制的重要阶段,所以在质量体系中需要建立风险管理的要求并形成文件。风险管理应该包括设计、开发的过程,还包括采购、生产和测量等过程。,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文件结构,第六章 采购控制应当建立采购控制的程序并形成文件,以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当采购产品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时,采购产品的要求不得低于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根据采购的产品对随后的产品实现和最终产品的影响,确定对供方和采购的产品实行控制的方式和程度。当产品委托生产时,委托方和作为供方的受托方应满足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有关法规的要求。,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文件结构,应对供方满足其采购要求的能力进行评价,并制定对供方进行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保持评价结果和评价过程的记录。采购信息应清楚地表述采购产品的要求,包括采购产品类别、验收准则、规格型号、规范、图样,必要时包括过程要求、人员资格、质量管理体系等内容。应当根据可追溯性要求的范围和程度,保持相关的采购信息。对采购的产品进行检验或验证,以确保其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并保持记录。,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文件结构,第七章 生产管理一、生产提供的控制:应当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所有生产过程。应当编制生产的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并明确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应当使用适宜的生产设备、监视和测量装置、工艺装备,并确保其得到控制。,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文件结构,二、产品的清洁和污染的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进行清洁处理或者从产品上去除处理物时,生产企业应当编制并实施对医疗器械清洁的形成文件的要求。对无菌医疗器械应当进行污染的控制,并对灭菌过程进行控制。,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文件结构,三、生产过程确认:如果生产过程的结果不能或不易被后续的检验和试验加以验证,则应对该过程进行确认。应鉴定过程确认的人员的资格。保持确认活动和结果的记录。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采用的计算机软件对医疗器械满足规定要求的能力有影响,则应编制确认的程序,在初次应用以及软件的任何更改应用前予以确认并保持记录。,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文件结构,四、标识和可追溯性:建立和保持每批产品的生产记录,生产记录应当满足医疗器械可追溯性要求,并标明生产数量和入库数量。建立产品标识的控制程序并形成文件,规定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以适宜的方法对产品进行标识,以便识别,防止混用和错用。标识产品的检验和试验状态,以确保在产品形成的全过程中,只有通过所要求的检验和试验合格的产品才能被放行。建立可追溯性的程序并形成文件,规定医疗器械可追溯性的范围、程度、唯一性标识和所要求的记录。,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文件结构,五、无菌医疗器械专用要求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建立无菌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确认的程序并形成文件。灭菌过程应当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在初次使用前进行确认,必要时要再确认,并保持灭菌过程确认记录。,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文件结构,六、有源植入性医疗器械和植入性医疗器械专用要求生产有源植入性或植入性医疗器械,在规定可追溯性要求时,应当包括可能导致医疗器械不满足其规定要求的所有零、部件和工作环境条件的记录。同时生产企业应要求代理商或经销商保持医疗器械的分销记录以便追溯,需要时,可获得此记录。,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文件结构,七、产品防护产品的说明书、标签、包装和标识应符合医疗器械的相应法规及标准要求。建立产品防护的程序并形成文件,规定产品防护的要求,防护应当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防护也应适用于产品的组成部分。对有存放期限或特殊贮存条件要求的医疗器械及材料应当按照规定条件贮存,并保存相关记录。,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文件结构,第八节监视和测量一、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建立监视、测量的控制程序并形成文件,确定所需要的监视和测量活动,并配置相应的装置,对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控制,确保监视和测量活动符合下列规定的要求:1应当定期对测量装置进行校准或检定和予以标识,并保存记录;2应当规定在搬运、维护、贮存期间对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防护要求,防止检验结果失准;,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文件结构,3当发现监视和测量装置不符合要求时,应对以往监控和测量的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并且对装置和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保存装置的校准和产品验证结果的记录;4对用于监视和测量的计算机软件,在初次使用前应确认其满足预期要求的能力,必要时再确认。,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文件结构,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应当对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验证产品符合规定要求。完成产品实现所规定的全部过程后,才能对产品进行放行。生产企业应当对产品放行的程序、条件和放行的批准做出规定,应当保持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证据,并记录有权放行产品的人员。放行的产品应当附有合格证明。,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文件结构,三、信息反馈应当建立反馈程序并形成文件,对是否已满足顾客要求的信息进行监视,并确定获得和利用这种信息的方法。四、内部审核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程序并形成文件,规定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方法和记录要求,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并有效实施本规范的要求。,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文件结构,第九章 销售和服务一、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应对与产品有关的要求进行评审并保持记录,做出规定并形成文件,如合同、标书、订单或产品信息等,以确保企业有能力满足这些要求。若产品要求发生变更,应重新评审并保持评审记录,修改相关文件并通知相关人员。,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文件结构,二、安装活动适用时,生产企业应确定医疗器械安装要求和安装验证的接收准则并形成文件。当医疗器械安装活动由生产企业或其授权代理以外的人员完成时,应提供安装和验证的要求的文件,并对安装和验证活动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保留由企业或其授权代理完成的安装和验证记录。三、服务活动企业在有服务要求的情况下,应规定服务活动及其验证的要求,并保持所实施服务活动的记录。,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文件结构,第十章 不合格品控制建立不合格品控制的程序并形成文件,规定对不合格品进行控制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记录、隔离、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对不合格品采取相应的处置方法。在产品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生产企业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若产品需要返工,应编制返工文件,包括作业指导书及不合格品返工后的重新检验和重新评价等文件,并经过批准。在批准返工文件前应确定返工对产品的不利影响。,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文件结构,第十一章 顾客投诉和不良事件监测一、顾客抱怨应当指定部门负责调查、接收、评价和处理顾客投诉,并且保持记录。若对顾客投诉没有采取纠正和(或)预防措施,应经过批准并记录理由。,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文件结构,二、忠告性通知建立忠告性通知发布和实施的程序并形成文件,并保持发布和实施的记录。对于存在隐患的医疗器械应当采取召回等措施,并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文件结构,三、不良事件监测按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的要求建立不良事件监测的程序并形成文件,明确不良事件管理人员职责,确定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收集方法,明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原则、上报程序和时限。保持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的记录,并建立相关档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文件结构,第十二章 分析和改进一、数据分析建立数据分析的程序并形成文件,规定收集与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数据,包括反馈、产品质量、市场信息及供方情况。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包括统计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以确定产品符合性、顾客要求得到满足的程度、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并保持数据分析结果的记录。,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文件结构,二、纠正和预防措施建立纠正措施的程序并形成文件,以确定并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采取防止不合格再发生的措施,并评审所采取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建立预防措施的程序并形成文件,以确定并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采取预防不合格发生的措施,并评审所采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计划,1.规范发布后,设一年过渡期,2011年1月1日起对无菌医疗器械和植入性医疗器械正式开展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2.2010年12月31日前,对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检查仍按照现有规定进行,企业也可以自愿申请按照规范进行检查。3.2011年7月1日起,生产企业申请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首次注册和重新注册时,应提交经检查合格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结果通知书。,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计划,4.规范和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实施细则、评定标准实施后,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注、输器具)生产实施细则、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生产实施细则和外科植入物生产实施细则废止。5.规范的检查评定标准实施后,废止第22号令。6.国家局继续组织制定其他产品检查评定标准,并发布实施。目前,其他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体系考核仍按现有规定进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计划,适用范围:生产许可开办检查;质量体系检查;日常监督检查。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审批操作规范继续有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计划,实施责任:国家局主管全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工作,负责制定规范、分类实施细则并监督实施,负责检查员库的建立以及少部分高风险第三类和进口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工作。省市局负责本辖区内第二类和其他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检查工作,负责部分高风险第三类器械检查申报资料的形式审查工作和本辖区内质量管理体系日常监管工作。注:关于发布部分高风险医疗器械品种的通知确定部分高风险第三类医疗器械品种为: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瓣膜、血管内支架及导管、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动物源医疗器械和同种异体医疗器械。,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计划,实施细则需强调的几点:无菌实施细则适用于第二类和第三类无菌医疗器械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无菌医疗器械包括通过最终灭菌的方法或通过无菌加工技术使产品无任何存活微生物的医疗器械。植入性实施细则适用于第二类和第三类有源植入性和无源植入性医疗器械(包括无菌和非无菌状态)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但不适用于组织工程植入物中生物技术组成部分和除齿科种植体外的其他齿科植入物。,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计划,实施细则需强调的几点:对于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生产企业,应当至少生产一次性使用麻醉用针、麻醉导管、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和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等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中的一种产品。外购配套用医疗器械必须是持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和产品注册证企业的产品。,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计划,实施细则需强调的几点:执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注、输器具)生产实施细则(2001年修订)的产品在规范实施后继续执行如下要求:1、生产产品的全部注、挤、吹塑件均应在本厂区内生产,重要零、组件应在本厂区10万级洁净区内生产。2、产品单包装袋必须在30万级洁净区内生产,3、与药(血)液直接接触的零、组件和保护套的生产、末道清洗、装配、初包装等工序,必须在本厂区同一建筑体的10万级洁净区内进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计划,现场检查:主要程序:制定计划、首次会议、检查、内部会议、末次会议。检查员:检查发现的问题如实记录在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记录表。检查组:填写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汇总表填写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意见表,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计划,实施规范不是GMP认证!与药品GMP比较:内容不同;法规地位不同;检查结果出具形式不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计划,全国现有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大约为1779家。其中:无菌医疗器械 1610家;植入性医疗器械 231家;同时生产无菌和植入性的企业 62家。,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产品检查评定标准,无菌医疗器械检查项目共253项,重点检查项目31项;植入性医疗器械检查项目共304项,重点检查项目36项;严重缺陷:是指重点检查项目不符合要求;一般缺陷:是指一般检查项目不符合要求;不适用项:是指由于产品生产的要求和特点而不适用的检查项目。(该项目企业应说明理由,检查组予以确认),一般缺陷率=一般缺陷项目数/(一般检查项目总数一般检查项目中不适用项目数)100%评定结果:,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产品检查评定标准,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产品检查评定标准,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产品检查评定标准,检查结论:通过检查:1.发放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结果通知书 2.通知书有效期4年。整改后复查:1.6个月内提交复查申请和整改报告;2.复查应当在收到申请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3.整改复查仍达不到“通过检查”标准的,检查结论为“未通过检查”。未通过检查:初次检查未通过的企业,6个月以后可重新提出申请。注:10个工作日内提出检查结论。,二、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在质量体系中的应用,风险管理的发展和重要性,风险最早提出:航空航天和核电站的发展。航空:1960年每百万次着陆大约有一次发生致命事故。核电站:1974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完成核电站风险评估。(英国,意大利,前苏联),风险管理的发展和重要性,风险无处不在!日常生活:过马路;做饭;投资(股市、房地产);各种美食;.,风险管理的发展和重要性,欧盟:ISO 14971列入欧盟协调标准,2004年4月1日开始强制实施;美国:FDA采用ISO 14971:2007作为依据;中国: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2000年4月10日起施行。其中第六条境内企业生产的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的试产注册应提交安全风险分析报告。日本:风险管理要求从2005年4月开始列入到日本药事法中。,风险管理的发展和重要性,除了法规要求,作为医疗器械最关键在于 是保证医疗器械产品所有必要的安全措施!目的:生产安全的医疗器械。为什么:等到出事故为时已晚!因此:在生产的任何阶段!在过程中检查每一步!如果需要,修正方向!ISO14971/YY/T0316 定义了这些要求。,风险管理标准的基本思想,1.风险的客观性和普遍性;2.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贯穿于医疗器械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在医疗器械设计开发、生产服务、使用和报废处置等各阶段都要实施风险管理。3.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就是将医疗器械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这既是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出发点,也是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风险管理标准的基本思想,4.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是标准使用者(医疗器械制造商)的任务;5.重点解决医疗器械在故障状态下的风险问题(也涉及正常状态下的风险问题)。6.标准仅规定要求,而不提供实施方法。,风险管理标准的基本思想,7.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是一个永无休止的持续过程。8.标准强调文件和记录,要求生产企业建立和保持风险管理文档。风险管理文档由风险管理过程的各项活动的结果的记录及相关文件组成,有利于证实和追溯。8.风险管理须和国家、地区法规、相关的医疗器械历史数据、临床实践相结合,运用风险分析技术,实施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标准的基本思想,ISO 14971 YY0136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本标准的要求适用于医疗器械寿命周期的所有阶段.本标准不用于和医疗器械使用有关的临床判断.它不规定可接受的风险水平.,风险管理标准的基本思想,覆盖整个医疗器械寿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从医疗器械的产品策划:医疗器械的生产制造;医疗器械的交付使用;医疗器械的报废处置。,风险管理标准的基本思想,不用于和医疗器械使用有关的临床判断!为什么?临床数据由相关独立部分规定;临床数据适用的是“正常状态”;风险管理包括了“不正常状态”。,风险管理标准的基本思想,不规定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医疗器械复杂多样。,风险管理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全球协调工作小组于2005年5月20日发布了GHTF/SG3/N15R8风险管理原则和活动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实施文件,构成13个部分和3个附录。,风险管理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1.引言2.定义3.总则;4.管理职责5.外包6.策划7.设计开发8.可追溯性9.采购控制和接收活动10.生产过程控制11.服务12.数据分析13.纠正和预防措施,风险管理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建立专门的团队:建立风险管理小组a)明确定义角色;b)所有成员都必须理解风险管理组对整个流程负责;c)风险评估主持者;d)外来风险评估顾问;e)风险评估记录保存。,风险管理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文件要求:定义那些和风险管理有关的文件记录;如:风险管理报告及其他文件(设计文档、技术文件、产品主文档、批记录、过程确认文件记录等),法律法规要求的文件。沟通要求:产品实现周期所有的沟通需要畅通、理解(对危害的认识、对风险的理解等)需要一致;一个有用的方法:统一语言(使用规范化术语和定义),风险管理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管理职责要求:最高管理层需要建立起关注产品安全的质量体系,可以在质量目标中体现。外包控制:可以把部分过程外包,但应保持控制,降低过程外包的风险。要判定所有风险是否可以接受。,风险管理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质量策划:定义可接受水平;识别风险管理活动需要组织权限;阐明在规定时间间隔内进行相应评审以及评审方法。,风险管理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设计开发:策划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更改转换,风险管理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可追溯性要求:定义风险可追溯性要求;根据:产品是否用于生命支持或植入性;故障的概率;故障发生会导致的后果等。可追溯的程度:进货、生产、仓储、销售、安装、服务等。,风险管理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标识:风险管理活动中,根据程序文件的要求识别、标识产品:考虑下列因素:-和产品安全相关的性能;-和医疗器械产品相关的可预见的危害;-风险控制措施;-由于风险控制措施带来的新的危害等。,风险管理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采购/供方控制:根据采购/外包部分对最终产品的影响制定 不同的风险管理措施。,风险管理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生产过程控制:大多数危害都在设计开发阶段考虑,但还有很多危害只是和生产过程有关;生产和生产后信息:投诉、不良率、返工率、CAPA输出用于风险管理生产/控制/检验试验设备:参数要求/校准要求基于风险管理,以及法律法规要求;工作环境、人员要求等。,风险管理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服务:定期维护保养可以作为风险控制的方法;当对维护人员存在危害时,应在用户手册或文件以及培训中提供操作说明。,风险管理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数据分析:监视和分析器械生产和生产后的信息;信息来源包括:竞争对手的产品;市场上类似的医疗器械;已公布的信息;(召回、通告)科学文献。,风险管理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纠正和预防措施:对任何信息的评审和风险评价的结果都应当形成文件;任何新的和修订的风险控制措施都将成为全部CAPA活动的一部分。,风险管理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CAPA:风险管理是质量管理体系CAPA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风险管理的输出和CAPA结合构成一个闭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风险管理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风险管理和CAPA结合带来:产品更改;过程更改;供应商更换;新产品的输入;新的风险管理过程的开始;不需要纠正措施,但得出合理解释。,三、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在产品中的应用,风险管理在产品中的应用,能量危害示例:电磁能:网电源漏电流;外壳漏电流 对地漏电流 患者漏电流电场;磁场。,风险管理在产品中的应用,辐射能: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热能;高温;低温。,风险管理在产品中的应用,机械能:重力;坠落 悬挂物振动;贮存的能量;运动零件扭转力、剪切力和张力;患者的移动和定位。,风险管理在产品中的应用,声能:超声能量;次声能量;声音。,风险管理在产品中的应用,生物学和化学危害示例:生物学:细菌;病毒;其它介质;(例如:蛋白病毒)再次或交叉感染。生物相容性:化学成分毒性,例如:变态反应/刺激;致热原。,风险管理在产品中的应用,化学:气路、组织、环境或财产暴露在外来物质中,例如:酸或碱;残留物;污染物;添加剂或加工助剂;清洁剂、消毒剂或试验试剂;降解产物;医用气体;麻醉产品。,风险管理在产品中的应用,操作危害示例:功能:不正确或不适当的输出或功能;不正确的测量;错误的数据转换;功能的丧失或变坏。,风险管理在产品中的应用,使用错误:缺乏注意力;记忆力不良;不遵守规则;缺乏知识;违反常规。,风险管理在产品中的应用,信息危害示例:标记:不完整的使用说明书;性能特征的不适当的描述;不适当的预期使用规范;限制未充分公示。,风险管理在产品中的应用,操作说明书:医疗器械所使用的附件的规范不适当;使用前检查规范不适当;过于复杂的操作说明。警告:副作用的警告;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可能再次使用的危害的警告服务和维护规范:,风险管理在产品中的应用,一)有源医疗器械1.婴儿培养箱:1)主要危害:由于超温导致患者死亡!2)对于由此导致的风险,没有所谓的投入/效益比!该风险毫无疑问必须降低!,风险管理在产品中的应用,2.心电监护仪1)能量危害和形成因素:产品漏电流:绝缘或接地不够设计的不合理;电击患者及操作人员,对其造成伤害。袖带压力:停止测压功能失效没有将袖带绑在患者受测部位。患者手臂受压过大,造成肢体损伤,血压袖带损坏。,风险管理在产品中的应用,2)环境危害:电磁场:在核磁共振(MRI)或CT检查过程中使用仪器不能正常使用;音量:音量过高、音量无法调节影响患者休息。,风险管理在产品中的应用,3)与医疗器械使用有关的危害和形成原因:一次性电极:重复使用电极过期无法测量出正确的心电波形;仪器的操作不当:说明书编写不够完善产生误操作,影响仪器的使用;附件连接:附件的接口标识不明显附件的接口采用同一接口无法正确测量。,风险管理在产品中的应用,二)一次性使用管类产品:1)主要危害:使用了生物不相容的材料与患者接触发生中毒、刺激、过敏等症状,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要进行采购控制,评价所购材料的生物相容性。2)能量危害:机械力悬挂的质量压力。(容器破裂),风险管理在产品中的应用,3)生物学危害:有菌、溶血、异常毒性、环氧乙烷残留量的毒性、杂质、微粒还原物质、重金属、交叉感染、热原、不能保持安全性、退化、降解。4)环境危害:储存或运行偏离预定的环境条件;意外的机械破坏。,风险管理在产品中的应用,5)与医疗器械使用有关的危害:不适当的标记;不适当的操作说明;由不熟练的/未经训练的人员使用;合理的可预见的误用;对副作用的警告不充分;对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可能被再次使用的危害性警告不适当。,风险管理在产品中的应用,6)不适当、不合适或过于复杂的使用者接口:(人、机交流)违反或缩减说明书、程序等;含糊的或不清晰的医疗器械状态。,风险管理在产品中

    注意事项

    本文(医疗器械GMP与质量体系和风险管理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