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策略研究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3994222       资源大小:63.50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策略研究毕业论文.doc

    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策略研究目录一、我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1.1我国战略性产业的发展现状································1.2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辽宁的发展的现状及主要问题·············2.1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2.2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辽宁的发展现状·······························2.3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辽宁发展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及社会经济结构问题····三、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略研究·····························3.1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商业模式问题的策略研究··················3.2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政府作用问题的策略研究··············3.2.1政府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理论依据···········3.2.2政府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着力点··················3.2.3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四、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策略研究·······················4.1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现状··························4.2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策略研究························一、我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1.1我国战略性产业的发展现状战略性新兴产业最近才得到广泛的重视,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我认为可以从战略和新兴两个词上来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首先,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是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能够代表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关键性、全局性、战略性的产业,其战略地位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而深远影响,并具有成为一个国家未来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可能性。其次,新兴产业应该是具有潜在市场需求、良好产业发展基础和持续产业竞争力,并能够促进工业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的接续性和成长性工业产业。最后,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它要有重大的科技创新,同时又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它既代表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又能代表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至少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具有潜在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任何产业的发展都存在生命周期规律,其背后的原因在于需求的变化。随着产业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一些传统产业会被新兴产业替代,这些产业形态的变革将深刻影响或改变经济发展和竞争格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但要关注现有市场需求状况,更应关注潜在的市场需求状况。 (2)代表产业发展的高级化、集约化方向。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超过60%,远远大于资本增长和劳动力增长的经济贡献。全球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对环境因素的日益重视,使得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加大科技投入、抢占未来经济增长战略制高点的竞争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的取得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来实现。 (3)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未来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高,贡献大。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全局性、战略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和支柱产业,因此,其必然符合衡量主导产业的重要标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突出贡献。一般来讲,主导产业的贡献体现在3个方面:盈利能力、就业吸纳能力和对其他产业的关联影响力。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确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产业为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在下一步发展过程中加快推进。我国这七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范围;新材料 着重发展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技术和材料;形成新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生物产业 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着力培育生物育种产业,积极推广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促进生物农业加快发展。推进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新能源产业 积极研发新一代核能技术和先进反应堆,发展核能产业。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提高风电技术装备水平,有序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加快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智能电网及运行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节能环保产业 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带动能效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产业化水平。新能源汽车产业 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同时,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积极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依托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数字虚拟等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战略选择。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极为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多次做出重要指示,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去年以来,我国有关部门开展大量实地调研,正组织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国家将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这将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较好的技术基础和产业基础。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快,在知识产权上已具有明显优势。并且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实际的发展中已取得了十分重要的成果,例如,全球最大的下一代互联网示范网络建成,自主研发的TD-SCDMA正式成为国家技术标准并开始规模化应用,ARJ21支线飞机首飞成功并获得批量订单,国产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实现产业化应用,比亚迪等纯电动汽车已经问世,纳米材料绿色打印制版技术具备产业化条件,甲型H1N1流感病毒RNA检测试剂和疫苗批量生产。1.2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仍然面临着核心关键技术及知识产权不足等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面临着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艰巨任务。当前,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正加大核心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虽然我国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总体而言并不算很大,但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上差距却不小,而想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就必须突破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二、是面临核心知识产权缺乏的困境。我国目前掌握的核心知识产权不足且分散,如中国风电的发动机和叶片专利、大规模储电专利、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隔膜和混合发动机专利、4G移动云计算专利等,大多都掌握在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手中。我国这些领域的专利申请量远远少于发达国家在我国的申请量,在这些领域的外国专利申请更是不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抓住核心关键技术的主导权,而想要掌握主导权就必须掌握主导性知识产权。三、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压力。发达国家进一步加快全球知识产权战略布局,持续大幅度增加专利申请量,将会影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选择和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么选择新的技术路线大幅度增加研发成本,要么支付高额许可费陷入被锁定困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可能会面临传统产业产品出口的知识产权壁垒和标准壁垒问题,从而有可能限制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四、是面临创新人才严重不足的困境。发达国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起步稍早,力度大,创新人才多,近年来又依靠其经济实力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抢夺各国的优秀人才,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人才则显得十分不足,领军人才则更为匮乏。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辽宁的发展的现状及主要问题2.1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辽宁目前正处于工业结构升级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双重压力。大力促进和培育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辽宁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提升产业竞争力,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以重工业为主体的老工业基地,辽宁经济增长对生产要素投入的依赖程度较高,缺乏核心技术的低端产业占有较大比重,国际竞争力不足。因此,辽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求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我省的老工业基地是在过去严重依赖资源,劳动力的生产要素投入的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下建立起来的,但是在目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各种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老工业基地遇到了发展的新问题。要解决这些新问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了必然的选择,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又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 2.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刚刚过去的国际经济危机凸显出我国过去走低端化,依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优势的传统产业发展道路已经难以为继。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追上世界产业发展趋势,才能优化我国以及我省的产业结构,提升我们的产业核心竞争力 3.遵循国际产业发展普遍规律的必由之路。建立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是国际产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全球高端竞争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辽宁现有产业体系低端、偏重、粗放、分散,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面对国内外产业发展日趋激烈的竞争,唯有加快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实现升级转型,才能跟上世界产业演进的步伐,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战略制高点,才能赢得发展的先机。2.2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辽宁的发展现状 国家已经确定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七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辽宁在其中的航空航天技术、高档数控机床,船舶等先进装备制造业方面的既有优势十分明显,此外我省在生物制药、海洋科学、环保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基础,因此,这些产业是我省今后要着重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辽宁装备制造业体系比较完善。在先进装备制造业方面,以沈阳为核心的沈阳经济区和以大连为核心的沿海经济带,产业空间布局、区域分工和资源配置等方面正在形成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沈阳机床通过海外并购、国内重组和整体搬迁改造,成为国内最大的现代化数控机床和大型成套装备生产制造基地;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经过重组成为我国最大的船舶制造企业,实现了产品系列化和批量化生产,位居全球船厂第四位;沈阳鼓风机集团经过战略整合和搬迁改造,大型离心压缩机、大型水泵和大型往复式压缩机的设计、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沈重与沈矿重组成立了北方重工集团公司,产品结构与发展方向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将为辽宁红沿河核电一期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提供4台反应堆用核环吊,这是迄今为止国内企业独立承揽的数量最多、合同额最大,集自主设计制造于一身、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用核环吊合同;沈变集团将为云广±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提供4台高端换流变压器、7台低端换流变压器和9台干式平波电抗器,合同额5·62亿元,均为填补世界输变电领域空白的前沿产品;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世界领先的国内首件整体铣制三元闭式叶轮,是大乙烯等重大装备设备的“心脏”,沈鼓由此成为世界上仅有的两家掌握这项技术的企业之一,彻底打破了跨国公司的垄断。在生物制药方面,辽宁拥有国家药物临床安全评价中心、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药物代谢研究重点实验室”等,这些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辽宁省制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同时,沈阳药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沈阳生态所等相关单位也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员。沈阳三生制药公司、沈阳协和生物制药公司等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居于国内国际领先水平。随着大连双D港国家生物制药产业基地的建设,辽宁省医药研发、生物制药的产业集聚规模越来越大。在环保产业方面,辽宁的优势明显,近年来更以年均近40%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成为辽宁振兴的一大新亮点。辽宁拥有国家燃烧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环境污染静电研究中心、沈阳环科所等大型环保科研开发机构,拥有东北大学、鞍山焦耐院等环保技术学科基地,并建立了环保产业园区,形成了鞍山、本溪、抚顺、朝阳、阜新、辽阳、盘锦以矿产资源利用为主;盘锦、锦州、营口、葫芦岛以含油废水、污泥处理及资源化为核心;丹东以环保锅炉制造技术为主;沈阳、大连、鞍山以高新技术为主的各具特色的环保产业集群。在新能源方面,辽宁的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以锦州为核心的国家光伏产业基地集聚了数十家规模以上光伏企业,其主导产品单晶硅锭和硅片的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拥有硅片切割技术、硅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电子级多晶硅制造技术等多项自主研发技术。凌海金华的1 000万吨多晶硅项目、大连长兴岛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项目、铁岭开原的200兆瓦太阳能多晶硅项目等,进一步促进了光伏产业集群的发展。新材料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新材料的发展起步于国防和战争需要、核能的利用以及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需求。进入21世纪以后,卫生保健、环保、能源、经济持续增长以及信息处理和应用成为新材料发展的根本动力,极大地促进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沈阳市浑南新区的新材料产业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在纳米材料、合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化工材料等新材料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沈阳中科三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最新研制的工业燃气轮机热端涡轮空心叶片,打破了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标志着我国在重型燃气轮机热端部件领域已经可以实现完全国产化,而且已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东北大学冶金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利用纳米合金钢技术生产出CPC复合轧辊产品,让中国的冶金工业完全摆脱了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作为重要的石化基地,辽宁在发展精细化工方面的产业基础、技术积累和人力资源十分雄厚,精细化工产品品种齐全,拥有大连振邦、大连瑞泽农药、辽宁天合集团等一大批精细化工龙头企业,并拥有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辽宁化工研究院、沈阳化工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及二十多家省级技术中心,部分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精细化工技术研发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2.3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辽宁发展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及社会经济结构问题 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辽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的发展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一)第三产业总量不足 2009年,辽宁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然而与先进地区相比,辽宁省第三产业发展仍然存在总量不足的问题。2009年,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第三产业产值分别是辽宁省的1.6、1.5、2.3、1.7、2、3.1倍;从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来看,2009年辽宁省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1.4万元,而同期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的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是辽宁的3.7、3.3、1.3、1.4、1.3倍。从第三产业占比来看,全世界服务业增加值平均比重已经达到66.3%(2001年数据),其中发展中国家为52.2%,发达国家为69.5%。2009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43.4%,其中北京市为75.5%,上海市为59.4%,广东省为45.7%,浙江省为43.1%,而辽宁省仅为38.7%。从GDP和产业构成的排序来看,2009年,辽宁省GDP在全国排名位于第7位,第二产业占比在全国的排序中位于第10位,而第三产业占比仅位于全国第18位。更值得关注的是,从2004年起,辽宁省GDP加速上升,而第三产业在全省产业中所占比例持续下滑。在一定时期内,由于集中推进所有制结构调整、企业兼并重组和改造升级、吸引工业投资战略的实施等等,引起工业持续快速发展,从而在客观上使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降低,这是可以接受的。服务业的发展,事实上构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因此如果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最终将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的瓶颈。 (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从辽宁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来看,生活性服务业总体并不落后,但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研技术、商务贸易、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相对滞后。目前,辽宁生产性服务业无论是在效益水平、服务能力还是在服务范围等方面都严重滞后于工业发展,面临着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国际化和市场化程度有待提升等诸多问题。以金融业为例,2009年辽宁省金融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为9.5%,比江苏、浙江和广东分别低2.2、9.7和3.2个百分点。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不仅发展缓慢,而且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和互动不足,进而影响高端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必须在全球价值链中实现价值增值由低端向高端攀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奠定高端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基础。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制造环节在整个产业链条中所耗用的时间和附加值都是很有限的,与其相关的服务业,例如金融、研发、设计、技术服务、物流、营销和品牌等活动才是高附加值的环节。然而,由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互动不足,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从理念到实践操作对这一问题的认识都不深刻,还是把主要精力集中于生产部门,导致企业存在高产值、低利润的现象。这就会严重影响我省包括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三)结构重型化特征仍在增强 辽宁省从建国初期开始即以重化工业为经济结构的主体。1952年重化工业所占比重为57.8%,2009年上升到80.7%。整体来看,辽宁经济增长长期依靠传统重化工业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实施以来,辽宁省重化工业投资力度持续加大,所占比重各年均在8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2009年辽宁省重工业占比高于浙江省24.9个百分点。重化工业结构的不断增强,导致辽宁重工业越来越成为经济的绝对主体,其问题在于:产业结构重型化将会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来源,以及影响辽宁的产业结构升级,给我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带来不良的影响。 (五)高能耗、高排放产业所占比重大国家已把节能降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放在了国民经济运行的突出位置,并提出了硬性的考核指标。辽宁也提出了具体的节能降耗目标,但要完成节能降耗的目标并不容易,节能降耗的压力仍然较大。2009年辽宁省万元GDP能耗1.4吨标准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3吨标准煤/万元,而同期全国万元GDP能耗0.9吨标准煤/万元,辽宁万元GDP能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吨标准煤/万元;与先进地区相比,辽宁能耗更大,2009年浙江省万元GDP能耗0.7吨标准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1.1吨标准煤/万元,辽宁万元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高出浙江省0.7吨标准煤/万元和1.2吨标准煤/万元。辽宁省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其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0%左右,而能源消耗所占比重则在80%以上,反映出产业结构的落后。2009年8月,以能源消耗为主要评价依据的“中国各省区市生态文明大排名”中,辽宁在全国排名倒数第八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辽宁GDP高速增长形成强烈对比。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辽宁的经济增长是严重依赖能源消耗的增长,是典型的资源消耗型工业结构,如果这些高耗能,高排放及高污染的“三高”企业长期存在,将会加大我省产业结构升级的难度,挤压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严重制约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六)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滞后近年来,辽宁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但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高新技术产业还有待加强。辽宁有能力斥巨资进行高科技项目开发和投产的大型企业不多,高技术产品市场份额偏低;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不强,新开发的产品难以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一些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发的科技成果实际转化率较低,科研成果离市场化还有距离。一些高新技术开发区对高科技项目采取分散投资的办法,没有形成具有优势的行业领域和企业集群,未能充分承担孵化器的职能。2008年辽宁省有科技机构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2.02%,有科技活动的企业占比4.85%,新产品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8%,新产品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7.88%,而同期全国上述四项指标分别5.29%、11.61%、11.34%、11.33%,辽宁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浙江省相比,辽宁省的差距更大,浙江省有科技机构的企业占比已经达到9.3%,有科技活动的企业占比22.28%,新产品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41%,新产品业务收入占主营收入的16.13%,分别比辽宁省高出7.28、17.43、8.41和8.25个百分点。这将给高度依靠高新技术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严重影响,将会使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失去重要的技术支持。三、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略研究3.1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商业模式问题的策略研究 商业模式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必须依靠市场需求拉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最终发展成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不仅要掌握先进的技术,也要有好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有多种,但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应选择合适的模式。以电动汽车为例,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应采用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模式,要重点研究以下四个模式。(1)研究开发模式 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开发模式要采取政府出资引导,企业主导,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的模式,我省要发布研发的重点方向,加大对研究开发过程的指导和监管,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电池、控制系统等技术组合。(2)产业化模式 要以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形成若干产业联盟,由主要制造型大企业主导电动汽车产业化,并配合上下游企业构成完整产业链。(3)市场化模式建立政府采购与激励公众购买同步的市场化模式。政府一方面利用政府采购支持电动汽车发展,一方面激励消费,可针对最终消费者给予不低于车价一定比例的补贴,或以消费税减税方式激励用户购买电动汽车。(4)应用模式 电动汽车的应用环节中注重要的一环是电动汽车的充电。而充电方式分两种,一种是插电方式,插电模式主要有社会资本建立和运营的替换式供电方式,购车成本较低;一种是充电桩充电方式,是利用社区、路边进行快速或慢速充电的模式。插电方式和充电桩方式都要先开展试点。充电桩方式要支持和鼓励企业建立小社区充电系统,实行居民夜间充电优惠方式,小区充电系统可以采取慢充方式。路边充电系统应采用快速充电方式,应与停车道路系统结合,快充系统要科学计算充电车辆数量、用电容量,防止对现有供电系统产生大的影响。3.2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中政府作用问题的策略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中的一环,并且鉴于其在国家未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应扮演重要角色。 3.2.1政府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理论依据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认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能够在自发运行过程中,通过自身力量的调节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是,完全竞争只是一种理想的条件假设,市场经济存在自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缺陷“市场失灵”。因此,存在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反映国家战略意图的新兴产业,具有一系列区别于传统产业的特点。(1)准公共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直接体现国家安全和公众利益,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带动经济社会进步、占领国际竞争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2)外部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由于知识产品的公共属性,新产品进入市场后内置其中的新知识和新技术随之溢出和扩散,并在全社会范围内产生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虽然知识产权制度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企业的“寻租”,但市场上仍存在大量“搭便车”行为。(3)高风险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构想到研发再到商品化和市场化,期间要面临种种风险,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金融风险以及管理风险等。上述特点决定了仅仅依靠市场机制的自身调节无法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和演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市场失灵”。公共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发生失灵的领域,也就是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范围。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合理的公共政策选择,针对市场失灵的不同情况进行调节、规范和制约。3.2.2政府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着力点美国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钻石理论为分析一个国家某种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思路。根据该理论的观点,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以及企业的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政府与机会。这六个要素相互影响、彼此互动形成一个完整的钻石体系,共同决定产业的竞争力水平。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最明显的应该是政府政策对钻石体系产生的作用。1、政府对“生产要素”的影响 根据波特的观点,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根据生产要素在产业竞争优势中的重要性,将生产要素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或一般性生产要素和专业性生产要素。高级生产要素和专业性生产要素是产业获得强大而持久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政府对生产要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通过直接投入创造和提升生产要素,包括财政经费支持、专业人才培养、支持基础理论研究和共性技术研发、完善中介服务体系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等。2、政府对“需求条件”的影响 国内需求市场是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如果国内市场上有关产业的产品需求大于国外市场,则拥有规模经济;如果国内市场消费者需求层次较高,会激发本国企业改进产品质量和性能,提高服务水平;如果国内需求具有超前性,会促使本国企业创新生产工艺和营销策略。政府主要通过运用行政手段,制定规划和激励政策,以及实施政府采购,直接或间接创造新的国内市场需求。3、政府对“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的影响 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与优势产业是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是促进主导产业取得竞争优势的保证,它有利于主导产业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波特的研究提醒人们注意“产业集群”现象,一个优势产业并非单独存在,它一定是同国内相关强势产业一同崛起。政府通过产业选择和规划、制定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加强市场环境监管、营造区域创新环境以及构建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形成。4、政府对“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的影响 企业目标不同,企业的战略和结构也不尽相同。政府治理模式会影响企业的战略和结构,并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民族文化特色。创造与持续产业竞争优势的最大关联因素是国内市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来自同业的竞争为企业提供改革和创新的原始动力,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政府在产业发展中最重要的角色莫过于保证国内市场处于活泼的竞争状态,制定竞争规范,避免托拉斯状态。3.2.3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基于政府对产业发展过程中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以及同业竞争的影响分析,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引导、激励、服务和规范四个方面。1、政府的引导作用 (1)制定规划和计划,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规划和专项计划是政府解决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和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在新兴产业发展初期,发展方向尚不明朗。市场需要政府通过制定国家和地方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专项计划,来引导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并在一定程度上创造新的市场需求。目前,国家已出台指导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将有助于准确预测未来的技术发展前景和产业发展趋势,进一步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以及发展重点。在此基础上,我省有关部门还应继续细化和深化,制定具体产业的专项计划,找准技术研发和产业培育的优先领域。同时充分发挥重大专项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与科技规划的衔接与协调。 (2)给予经费支持,降低风险,引导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或产业化所需经费巨大,且投入绩效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企业出于对风险的规避一般不肯贸然进入。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政府在新兴产业投资领域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给予直接经费资助是各国政府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借鉴国外经验,我省政府对新兴产业的经费支持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直接注入资金资助新兴产业的研发活动。二是发挥政府资金的政策引导作用和杠杆作用,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如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入风险投资机制,设立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信贷基金以及专项贷款,重点支持种子期或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三是发挥政策性金融功能,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贴息、无息贷款和融资担保等等。2、政府的激励作用 (1)实行财税优惠政策,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研发和消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于知识创造与技术创新,外部动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激励扶持政策。政府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除了直接的经费投入外,另一个重要措施便是减少税赋等政策的间接投入。基于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践,一方面应将税收优惠政策从生产、销售(或出口)环节向研发环节转移,并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范围和力度。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费用税前抵扣比例,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设备加速折旧,对科研人员从事新兴产业研发获得的各类奖励、津贴等免征个人所得税,将增值税由现有的生产型向消费型改革,对主要投资于战略性新兴领域的创投企业给予适当税收优惠等等。另一方面,可以扩大新技术产品财政补贴范围,对电动汽车、生物质能源、医疗器械等一批具有节能、环保、涉及国际民生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给予消费补贴。 (2)制定政府采购政策,拉动国内市场对新兴产业产品的需求。新兴产业一般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萌芽期,技术风险高,产品的有效市场需求对于新兴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政府有目的的、导向性的购买活动能够创造和增加技术创新产品的市场需求,有效降低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的投资风险。当前我省政府应制定新的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公共采购政策,通过预算控制、招投标等形式,引导和鼓励政府部门及其直属企事业单位,优先购买国内自主研发的高新技术设备和产品,通过提高进口产品采购关税等措施限制对进口产品的采购比例,提高中小型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比例和中标率,同时注意鼓励绿色采购。3、政府的服务作用 (1)制定人才政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专业人才储备。专业人才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当前我国存在一般性人才结构过剩、新兴产业人才匮乏、国际化科技人才稀缺的矛盾。今后科技人才工作的重点应紧密围绕“用得上,引得来,留得住”这一核心,通过制度创新加强新兴产业专业人才储备。积极鼓励高等学校增设与互联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相关的新专业。大力推进“千人计划”的实施,创新合作模式,从海外引进大批新兴产业领域的专业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改革和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突破以论文和专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切实营造出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创新环境。 (2)支持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发,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后续力量。基础研究是原始创新的源泉。新兴产业在某个国家迅速崛起绝非偶然,这与该国拥有的科学知识生产体系密切相关。与新兴产业相关的基础研究实力,决定着新兴产业成长初期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共性技术能够被产业或行业中的大多数企业通用并提供技术支撑,在引导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二者都具有很强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和外部性,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是政府的主要职能,因此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发应是政府重点关注的领域。在基础研究环节,我省政府针对不同学科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结构性矛盾突出、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的现状,应做出前瞻性部署,加大基础研究的长周期、持续性投入。一方面成立基础研究基金,引导民间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另一方面通过吸引企业承担国家科技计划、建立企业技术联盟等措施,积极引导企业逐步增加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在共性技术研发环节,政府可以通过资金投入、环境营造等措施,集成科技计划和重大专项等各类资源,加强产业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产业共性技术,政府干预程度和干预方式应表现出差异性。对于基础共性技术的研发主要由省科研院所承担,政府并给予全额支持。而对于一般共性技术的攻克,政府则主要通过鼓励企业建立技术战略联盟来完成,并相应给予一定比例的资助。 (3)完善中介服务体系,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搭建桥梁。科技中介组织以专业知识、专门技能为基础,与各类创新主体和要素市场建立紧密联系,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要大力提高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必须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政府应当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健全和完善中介服务体系的责任。一方面,积极吸纳社会力量,重点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咨询、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公共科技信息发布、风险投资等方面发展科技中介机构。另一方面,通过优惠政策等多种途径鼓励现有中介机构不断拓宽业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加速技术创新成果的商品化和市场化进程。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参与国际竞争不可缺少的条件。我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通过系统规划和投资建设实现产业基础设施、产业服务体系的配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例如,针对电动汽车运行的基础设施不成体系问题,建立一定数量的公用充电站,并配备专用电缆及充电桩。针对太阳能发电和风电发电并网遇到的电网基础设施问题,积极部署配电、输电环节的智能电网研发,规划智能电网在我国的应用。4、政府的规范作用 (1)建立与完善法律体系,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完善的法律体系不仅涉及到企业的法律地位、优惠政策,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企业的平等竞争和利益保护。我省以往也推出了许多发展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和相关法规,但是这些政策措施内容上相对分散、不够规范。为了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政府部门需要建立和完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配套的法律体系,保证相关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权威性。通过立法明确规定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围、技术标准、发展方向以及相关扶持措施。 (2)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为战略性

    注意事项

    本文(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策略研究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