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粤语研究论文.doc

    • 资源ID:3990870       资源大小:51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粤语研究论文.doc

    粤语研究论文ok3w_ads(“s004”);ok3w_ads(“s005”);篇一:关于粤语词汇论文 粤语起源及其词汇特点简介 一、粤语的历史起源 (一)粤语与广东话 粤语是指广东大部分地区通行的以广州话为代表的一种汉语方言,通行于全省大部分地区和广西的部分地区。粤语又称粤方言。粤语跟粤方言是同一概念。“粤”是“广东”的简称,但是“粤方言”是个语言学上的专有名词,不能更“广东话”或者“广东方言”等同起来。首先,粤方言的分布范围不仅仅是广东省内,还包括了相当大的省外的部分地区。其次,广东省内的方言不仅仅只有粤语,还有客家方言和潮汕方言。而这几种方言和粤方言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所以两者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本文所要讨论的是粤方言,而且以广州话为代表广府话为研究对象。 粤方言分布很广,包括广东中部和西南部、广西的东南部,约一百来个县。粤方言内部分歧不大,按其地域分布,可以分成以下五个小系: 粤海系包括珠三角大部分地区和西江一带; 钦廉系包括钦州、廉州等地 高雷系包括高州、雷州等地 四邑系包括台山、新会、开平、恩平等地 桂南系包括广西南部梧州、容县、郁林、博白等地 (二)形成过程 广州方言的形成是与民族的迁徙和杂处等因素分不开的,其中包含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先秦时期。根据民族学方面的资料,今天的粤语区,古代是百越(或作百粤)杂居的中心地区,早期的土著大都说壮侗语系统的语言。周惠王时,楚成王辟地千里,南海臣服。周安王时,楚悼王(公元前401380年)命吴起率兵平百越。这时的楚人已接受汉化,楚语成了一支相当重要的汉语方言。这样,进入广东的楚人便成了汉语最早的传播者。楚语与当地壮侗系语言相互交融,产生了广州方言的萌芽。 第二阶段是秦汉时期。公元前222年,秦始皇派王剪定江南及百越。后又派屠睢用水军攻越人。不久越叛,秦始皇又遣任嚣、赵佗平南越,并“以谪徙民50万,戌五岭,与越杂处”。公元前214年,秦朝设置南海、桂林、象郡3郡,其中南海郡治就建在番禺城,即后来的广州。自此,广州便成为一个都会,并逐渐发展成为南方的行政、经济中心。秦朝灭亡后,赵伦自立为南武王,在番禺(广州)建都,直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南越国才告灭亡。南越朝时汉、越人杂居,汉、越语进一步融合。随后不断有汉人南移。到东汉光武帝时,还兴办学校,传播汉语,授以文化。在长期杂处的过程中,由于汉人有着较高的文化及生产水平,越人逐渐汉化。这就使广州方言逐步向中原汉语靠拢,成为一支既受中原汉语强烈影响、又保留原来楚方言和当地越语的某些特点的独特的汉语方言。 第三阶段是晋代至唐代。西晋末年,北方大乱,汉人相率南下,有一部分来到广东。到了唐代,以两广为岭南道,广置州郡,大事开发,促进了越人进一步汉化。当时,有些文人学士被贬谪到岭南。他们兴办教育,比较广泛地传播了中原汉语。这就促使广州方言所接受的中原汉语语音更加规范化。这是广州方言处于日渐成熟的时期。 第四阶段是宋代至明清时期。宋代的广州方言已相当成熟,并有一定的流通范围。尽管南宋末年,元人南侵,又有大量汉人避战乱辗转入粤,但此时的广州方言已停止接受正在发展变化着的中原汉语的进一步同化,转而按自身的发展规律发展,与中原汉语在原有差异上相距越来越远,奠定了现代广州方言的基础。 第五阶段是近几十年。由于汉语共同语影响的日益增大,广州方言向共同语逐渐靠拢,方言特点有所消失。 二、粤语词汇的特点 粤方言虽然在语音上有较大的差别,以致与普通话互相通话有困难,但在词汇上尤其是基本词汇上多数是一致的。根据学者的统计1,粤语和普通话相同的词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左右,换言之,粤语不同于普通话的词占词汇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在这约占三分之一的方言词里,包含了丰富的粤文化的信息。其构成也相当复杂,下面,笔者将试着从不同的角度解说这些方言词的特点。 (一)古词 相对地说,粤语比其他方言保存了较多的古词或古义。这些词有的是广州话单独保留下来的,北方话和书面书也早已不用了,有些是普通话口语不用,但书面语尤其是文言语句或成语里仍可以看到。下面是粤语一部分比较常见的古词,它们可以在古书上找到,北方话早已也不用这些词了: 畀 (给) 畀本书我(给我一本书) 髀 (腿 大腿) 鸡髀(鸡腿) 髆 (肩)髆头(肩膀) 抵(值) 抵钱(值钱) 度(量长短) 度下条裤(把裤子量一下) 撢(掏)撢袋(掏口袋) 嫽(招惹) 嫽到佢好嬲 (惹得他很生气) 岌 (弹动 上下摇晃) 岌头(点头) 另外有一部分比较古的词,普通话口语虽然已不用,但书面上偶尔还可以见到。元明清的白话小说(如水浒、三言等)经常可以找到现今普通话不用,但仍存在于粤语的一些词。如: 带挈 带歇 (提携)水浒第十五回:“若是但有肯带挈我们的,也去了罢!”第三十七回:“大哥又去做买卖?只是不曾带挈兄弟”粤语里仍使用这个词,如:你地要互相带歇呀。(你们要互相提携啊!) 利市 利是(事) (吉利) 水浒第五回:“见晒家是个和尚,他道不利市,吐了一口唾,走入去了。”粤语作“吉利”解之外,还作名词“红包”。如:大吉利事;畀咗三百文利事佢(给了他一个三百块的红包)。 (二)古越语的底层词 由于说古越语的土著在唐宋以后逐渐被南来的汉人所同化,在他们放弃本族语言而转用汉语的过程中,就不自觉地把自己语言的某些成分带进粤语里来。这就是古越语的底层成分。具体地说,粤语里有一些方言词在汉语尤其是在北方汉语里找不到它的来源,但是其中一些却可以在现今的少数民族于语言里找到与它相同或相近的说法。这些词,是从少数民族哪里转到粤语里来的古越语底层词。这些词数量不是很多,但是有些却是很常用。下面简单地介绍其中的一些: 拾,拣 粤语“执 ”壮(北部)壮(南部) 毛南 盖粤语“冚 ”壮 傣泰 倒塌 粤语“冧 ”壮(北) 毛南 欺负 粤语“虾 ”壮(北) 壮(南) 侗刚刚 粤语“啱 ”壮 京 坑塘 粤语“氹 ”壮(北) 壮(南) 此外还有很多类似的词,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三)方言的创新 粤语的方言词绝大部分是属于自己的创新。粤语的形成有了上千年的历史,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其他的种种因素,在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地方色彩浓厚的方言词汇。而这些词汇进一步丰富了粤方言的词汇。创新是多方面的,一般与当地的气候、生活习惯以及人们的心理状态有一定的关系。下面,笔者讲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展现粤语中的一些创新现象。 1.有关气候方面的。由于粤方言区人们终年不见下雪,没有区分冰与雪的经验。所以粤语中“雪”和“冰”是不分的。因此,与冰相关的词都变成了“雪”。例如: 粤语 普通话 雪条冰棍 雪糕冰淇林 雪屐冰鞋 雪柜冰箱 雪藏冰镇 滑雪溜冰 雪山冰山 2.封建迷信思想导致的换旁现象。由于避讳的原因,粤语中许多词被人为的改变了。但是它们被长期地流传了下来,于是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形式。下面,我们看看其中的一些例子: 舌头脷 “舌头”的“舌”字读音跟“蚀”字同音,有人认为这是不吉利的。所以把“舌”字改为“利”,再认为地加上一个表的意类“月”,就成了“脷”。 猪肝猪润 “肝”与“干”同音,不吉利,换用了另外一个意义相反的“润”字。其他动物的肝,同样用“润”。 猪血猪红 “血”字太过于血腥,在一定的场合不适合出现。于是改用更为吉利的“红”字。 空屋吉屋 “空”在粤语中更“凶”同音,因而改为意义相反的“吉”字。因此现在外面的可以见到很多“吉屋出租”的广告。 伞遮 “伞”跟“散”同音,不吉利,改为“遮”字。 3.普通话是复音词,粤方言是单音词。伴随的汉人的南迁,汉语在不同的岭南和中原地区开始了不同的发展。在中原地区,词汇开始想复音词的方向发展。而岭南,特别是粤语地区保存了许多单音词。例如: 粤语普通话 眉眉毛 味味道 色颜色 尾尾巴 面面条 蔗甘蔗 牙牙齿 力力气 对对联 皮皮肤 (四)外来词 粤方言地区地处海滨,对外贸易进行比较早,又与香港、澳门为邻。在与港澳人的相处中,不免会引进一些外国词语。此外,海外华侨和华裔使用粤方言的人也很多,他们从海外回来,也不免把所见所闻连同表达概念的词语也带回家乡。由于上述原因,粤方言的外来语比起其他汉语方言要多。外来词,可以分为以下几小类: 1. 直接音译的外来语,如: 球波 ball 抽水机泵pump 牌子 商标唛 mark 车胎呔 tire 毛线冷 laine 花样、方法花臣 fashion 舞伴、搭档 拍乸 partner 2. 音译外来语,外加“说明”的。例如: 衬衣恤衫 shirt 扑克牌啵牌 pair 吊带扮带 band 一种甜点心蛋挞 tart 3. 简化外来语词原有的复辅音或音节,以适应汉语发音习惯。例如: 话筒咪 microphone 十二打(144个)箩 gross 一刻钟骨 quarter 领带呔 necktie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外来词曾经使用过,但是由于书面语和普通话的印象的影响,而逐渐被淘汰掉了,如“士担”是“邮票(stamp)”之意,“燕疏”是“人寿保险(insurance)”之意等。 总体而已,粤方言的词汇在历时的范畴上,保留了古汉语和古越语的词;而在共时的范畴上,它又吸收了外来的许多词。在内部的环节里,自己创造了许多与自己的风俗习惯、地理环境、语言习惯有关的许多词汇。展现了独特的粤风采。注释: 1 欧阳觉亚.普通话广州话的比较与学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23 参考文献目录: 1欧阳觉亚.普通话广州话的比较与学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2袁家骅.汉语方言学概要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 3许璧仪.粤语中的古汉语现象探析J.语言文字.2009,(7)篇二:粤语论文 内容提要 粤语是强势语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其地域中心语的地位已渐渐地被普通话所取代。如果不重视粤语的保护工作,粤语文化的发展会逐渐式微,甚至会濒临灭绝。本文以汉语七大方言之一的粤方言为例,论述保护方言的重要意义,提出保护方言的一些对策,以求在推广普通话的大背景下,引起社会各界对方言保护工作的重视。 关 键 词 粤语 保护 意义 对策 粤语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依然作为强势的地域中心语在南粤地区盛行,并以其强大的对外扩张力辐射渗透到闽南话和客家话等方言中,甚至北上渗透到作为民族共同语的普通话中。粤语在广东、香港和澳门蓬勃发展,讲粤语的人口接近5000万。当时粤港澳三地的经济状况处于全国的领先水平。列宁说过,“本国的哪种语言有利于多数人的商业往来,经济流通的需要自然会作出决定。” 1可见,经济差距会导致语言的倾斜。粤语处于经济发达地区,它是在地区经济树立优势的前提下,在社会交际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强势方言地位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粤语在二十一世纪的语言地位正被弱化,在广东地区已经有萎缩的迹象。这是由于中国各省份的经济渐趋平衡,尤其是东部各省份之间的经济差距正在逐渐缩小,语言倾斜的对象不再是粤语,而是作为民族共同语的普通话。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为了消灭以粤语为代表的各地方言,普通话取代粤语是语言融合发展的正常现象。但是由于南下务工人员的数量激增,本土讲粤语的广府人在广东的人口比例下降,人数占优的外来人口来自全国各地,在公开场合交际时都用官方推行的普通话,粤语无可避免地被弱化。 “事实上每一种地域方言在演变发展过程中都在不断地接受着民族共同语的影响和制约。”2粤语在二十一世纪被弱化的现象是正常的,符合语言变化发展的内部规律。但是如果我们不保护粤语为代表的方言,在民族共同语的进一步发展下,汉语中的方言文化将会走向衰亡。自然界的优胜劣汰在语言学上是不具有社会意义的。粤语等方言在未来一旦被普通话全盘取代,并最终由于在官方与民间的双重作用力的压迫之下彻底消失于人类文明中,这将会影响到中国文化多元化的构筑,有可能导致中国文化走向僵硬的单一化。粤语存亡的意义重大,我们在推普的过程中,应该对粤语加以保护。那么保护粤语的意义何在呢?以下,本人将会作出详细的论述。 1保护粤语的意义 11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南粤地区成为了以普通话为主,粤语客家话和闽南话为辅的多方言区。粤语人口除了香港和澳门之外,绝大部分在广东省内。而粤语的代表语是广州话,广州话是公认的标准方言。但是广州市内的人口总数量在外来务工人员的南下潮的影响下,每年都在不断激增,讲粤语的广府人的人口比例正一步一步地缩小。广府人在公共场合用粤语交际的空间越来越狭窄,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话语权力。如果不保护粤语,让粤语有生存发展的空间,身在广州的广府人会对广州本土失去归属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土生土长的广府人在近年来的经济状况呈下降趋势,在广州市楼价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原来居住在广州市区的广府人因为经济原因逐渐移居至广州郊区,甚至是广州周边的城市。广州市的广府人正逐渐地减少,广州市正逐渐向移民城市的方向发展。广州的粤语人口在减少,粤语人口被迫离开,粤语在广东省的发达地区已经逐渐地失去了原有的向心力,这必然会使南粤地区的广府人产生压抑感,甚至对社会产生不满的情绪,不利于建立和谐社会。政府部门在推广普通话的大背景下,出台保护粤语的政策,有利于广府人口与外来人口的融洽相处,从而使广府人产生语言归属感,减少群体性的压抑情绪。只要保护好粤语,广东省内的广府人才不会产生在文化上被排挤的感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语言的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因为要推广民族共同语而过分压缩方言的发展空间。方言一旦被过分压缩,操此方言的人必定会产生对社会的间离感,从而产生对社会的不满。可见保护粤语对建立和谐社会是有很重大的意义的。 12有利于推普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传统的语言学认为,每个语言社团的绝大多数人或多或少有一种语言的忠诚(language loyalty)观念,愿意沿用现成的交际工具。”3广府人对粤语的忠诚度是毋庸置疑的,他们习惯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粤语。“广东省委省政府曾于1992年2月作出关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决定,对文教公交财贸新闻等系统的“推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规定要在1995底以前实现省内主要城市的中小学幼儿园把普通话作为“校园语言”的目标。但在1996年广州市语委召开的纪念全国文字改革和现代汉语规范化40周年座谈会上,与会人士指出广州地区推广普通话的步子太慢。”4可见广府人对粤语的忠诚度有多高。而且当时不少的广府人认为粤港澳是中国最发达的地方,产生了粤语的优越感,这对推普工作在当时的推广造成了不少的负面影响。这对推普工作在当时的推广造成了不少的负面影响。但是21世纪初的南粤地区,由于推普工作取得了成效,加上外来务工人口在南粤地区呈上升趋势,使得越来越多的广府人不得不在公开场合用普通话与他人进行交流。普通话在南粤地区逐渐取代了粤语在本地区的中心语地位,成为了省内通行的语言。在推普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的情况下,保护粤语能消除广府人担心粤语被消灭的忧虑,以主动和积极的态度学习普通话,运用普通话。当粤语真正受到保护时,广府人就会减少对普通话的敌意,不用担心自己的方言会被推普工作所消灭,以一种开放性的心态接受和学习一种流行于全国并逐渐占主导地位的外来语言:普通话。可见保护粤语有利于普通话在南粤地区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 13令中国文化呈现多元化姿态 中国文化是由各地的方言文化组合而成的。如果不好好地保护各地的方言文化,中国文化将会在普通话的推广下变得单一而乏味。一个国家的文化不应该是单一化的,应该呈现一种兼容并包的多元化构筑姿态。保护粤语就是为了让南粤地区的广府文化得以在后世流传,不会被民族共同语的向心力所扼杀。中国文化之所以在世界上璀璨夺目,就是因为其博大精深。”博”者多元化也。假如粤语不被保护,粤语文化就有可能逐渐走向衰落,甚至消亡。那么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就会出现缺失。根据多米诺骨牌效应,假如作为强势方言的粤语消亡,其他强势和弱势的方言也会随之受到负面的影响,甚至是消亡。当全部的方言文化都消亡殆尽,中国文化就只剩下了单一化的形态,其在世界上的文化大国地位必定会被削弱。可见,保护粤语不但关乎到广府人的利益,还关乎到中国文化的利益。在推普的大前提下,只有保护好粤语等方言,才有利于方言文化的流传和延续,才有利于中国文化多元化构筑的发展,才有利于巩固中国在世界上的文化大国的地位。 14有利于古汉语的研究 粤语是汉语的七大方言之一,而古汉语是粤语的直接来源。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地与南迁的中原汉人接触,这就使原生态的粤语方言得到了与古汉语相融合的机会。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战争频繁,越来越多的中原汉人为了躲避战火,举家迁到岭南地区定居。随着汉族人口大量地在岭南地区的增加,汉语的传播和发展趋势越来越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粤语,已经萌发出与中原古汉语较大的差异性。粤语在此时已经逐渐地走向成熟。 到了盛唐,粤语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唐朝时,广东地区的汉族人口大幅度增加,原来居住在广州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受到影响,汉化程度非常高。在这个时期,粤语受中原的古汉语影响,日趋规范化,继而形成了一支相对比较独立完整的,但是又与中原汉语存在较为严谨完整的语言对应规律的方言。在宋代,粤语脱离了中原汉语的体系,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系统。在元明清时,粤语进一步发展,已经完全长大成人,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语言特点。可见粤语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粤语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保护好粤语,就能为我国古汉语的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原生态样本。如果粤语得不到保护,必然会使粤语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大量地流失含有古汉语特点的成分,这不利于我国古汉语的研究。 从方言比较再探粤语浊上字演化的模式(2) 旧模式完全无法解释五华型客语方言的现象。五华型方言的浊上B字和浊去字目前念送气上声,如果官话的影响是将浊上的非常用字归入去声,则五华话的浊上B字应该是归去声,而不会归了上声。 如果勉强用旧模式来解释,就要说五华话的前身像今天的梅县话,受到官话影响后有三分之二的浊上变去,然后它们连同浊去一起跑到上声。但是这个说法经不起语言事实的考验。如果这在浊音清化后发生,来自送气清声母的去声字根本无法跟来自浊声母的清声字分别,像今天在梅县话的“痛洞、炮暴、试是”等同音字组,一般说话人根本无从区别它们的历史来源。但这些字组在五华均可以用声调来区别,前者是去声,后者是上声,泾渭分明。这说明五华话的前身不可能是梅县话。我们需要从历史音变的角度去找答案。 4 新模式之提出 由于上面的模式漏洞太多,因此有重新认识客语、粤语和赣语的必要。过去我们将粤语看成是广东土著的方言,将它和其他方言的关系割裂,制造了一些认识上的障碍。最近学者们提出珠江三角洲粤语、闽西、粤东客语的祖语都经历过南迁的过程,粤语大概在宋代才到达广东(练春招,1998;刘镇发、2000),而客语可能更晚。 根据以上资料,粤语地区、江西东部和广东东部、北部的方言,浊上A字归阴平不是一个偶然,而是来自一个共同声调格局的祖语。这个祖语的声调面貌是经过浊上变去以后,只有浊上A字留在上声,B字都归到去声。浊上变去是一个词汇扩散的过程,变了去声的浊上字便不能回头。但这时中古浊上字无论是保留在上声(A字)或变了去声(B字)都保持为浊声母,但B字已经无法与去声分别。粤语在南移到广东以前,曾经有一段时间在江西,和江西东部的方言进行过同样的“浊上变去”。所以新模式应该是: (1)共同南方汉语祖语的浊上字(A类字)最少有四种不同的发展途径: (a)留在上声(如中山粤语)。 (b)多数粤语方言独立为一个阳上调。 (c)粤中地区的惠州、河源等方言浊上归并到阴去。 (d)赣东、闽西、粤东方言的祖语,一般是归并到阴平。 估计这个声调重新分配过程完成以后,浊上声母才清化,规律是浊上A字清化后送气。按照李新魁(1991)的推算,浊上清化应该在元末明初。这应该是在客语人口大量进入广东以前,因为闽西的“客语”人口大量进入粤北是明代中叶左右发生的(庄初升,1998)。 (2)浊上B浊去的声调归并和清化,又有4种方式: (a)大部分的粤语方言浊上B浊去形成一个独立的阳去调,清化后不送气。 (b)惠州、河源、水源、乌径等“粤中方言”,江西东部赣语,以及海陆客语、闽西客语,浊上B浊去形成一个独立的阳去调,清化后送气。但一些地理上较西边的粤中方言,也跟随了粤语清化后不送气,这些方言现在都被列为粤语,如从化、清远、英德。(c)梅县、兴宁、惠阳、台湾四地、深圳东部及香港郊区客家话,浊上B浊去仍然留在去声跟清去次浊去组成一个去声调,清化后不送气。 (d)五华、东莞清溪、揭西、福建武平、粤北曲江、新丰客家话等方言,浊上B浊去合并到上声,并且在清化后送气。所以这些方言的上声字管字非常多,包括了古清上、次浊上的一部分、古浊上的三分之二(浊上B)、古次浊去和古全浊去。 我们无法肯定,到底是先有浊声母声调改变、独立或合并到其他声调,然后才清化;还是浊音清化,带动了声调的改变而造成独立或合并。但从目前吴语的情况来看,浊声母清化似乎不是声调改变的必然的条件,因为目前的上海市区的方言,阳平、阳上、阳去已经合并,只有5个声调,跟郊区没有合并的情况有别,但浊声母还没有清化。照这样看来,浊声母清化不是声调合并的必然条件。但是,如果浊声母字和清声母字声调不同,浊声母本身的标记就变成冗余,很容易造成清化的动力。因此我们较倾向接受浊声母声调改变先于清化的假设。 在这些变化进行完毕以后,客赣语和粤语的方言才受到官话的影响。这解释了一些客语没有而明显由官话引进的词汇,如币、毙、笨(客语口语一般说戆)、并、队、竞等字念不送气的现象。最重要的是,五华话也将这些字念成不送气的去声,而不是上声。笔者认为这些例外字才是官话发音经过词汇扩散,影响客语浊去字发音的例子。大部分的字是客赣方言自身发展的发音,与官话的影响无关。至于粤语因为阳去也不送气,很难辨认出哪些是早期(1)的“浊上变去”,哪些才是后来受到官话影响的结果。而且,如果没有梅县话、惠州话和五华话的旁证,很难说明粤语是经过哪一个模式进行的。下面是一个概括: 表3 粤客赣方言浊上和浊去的演化 上表可以看到,粤东和赣东等方言的祖语比粤语多了一个创新,即浊上合并到阴平;而五华的祖语将浊上B浊去的字填到浊上A留下来的空档,又比梅县话多了一个创新。从粤东祖语到五华祖语的形成过程明显是一个拉链(drag chain)。只有这个模式才能解释上面各种方言在现代的发音。 5 结论 沙加尔(Sagart,1993:176-178)利用官话引起的词汇扩散来说明在武宁方言的文白异读中,白话音是送气的第三调,而文言是不送气的第六调,是一个很合理的解释。但这个模式不能用来解释现在客语、赣东方言和粤语方言的浊上字的发音特点。因为我们可以清晰看见,这些方言有固定范围的浊上A和浊上B字,而五华等方言的浊上B字,无论如何都无法以官话词汇扩散的方式来解释目前的发音。只有将它解释为浊上、浊去经过一系列音变,浊上B变去跟浊去合并,浊上A合并到阴平,浊上B浊去合并到上声,最后是浊音清化,才能合理地交代目前的方言现象。 按照这个模式,这些方言中浊上和浊去跟清声声调合并的动作,一定要在浊音清化以前发生。在进行声调重新调配以后,广东珠江口一带和西部的方言,浊上A字清化后送气,B字随着浊去清化后不送气。但是在广东东部、北部,福建西部和江西的方言,浊声母无论是古浊上或浊去都念送气。因此,我们可以推断,浊上和浊去的清化,最少在一些方言中是两个不同的语音变化过程。前人对浊音清化的看法过于表面和简单化。 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武宁方言中,念第三调送气和念第六调不送气的字,加起来的范围跟客赣粤语的浊上A字相若。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肯定,武宁话是受到官话以词汇扩散的方式,而“改造”了浊上A字的发音,但这个过程在客粤和赣东方言中几乎没有发生。武宁话的浊上B字和粤客赣一样念去声,是历史音变的结果,跟近代官话的影响关系不大。 南昌一带的赣语浊上字已经几乎没有字留在上声,这到底是受官话的影响太严重,还是浊上A在某个阶段跟浊上B合并了,现在也无从稽考。 客语、粤语和赣东方言的浊上A()字的范围相当一致,说明它们经历过一个类似的“浊上变去”过程,但A()字显示出客语和粤语的关系较疏,而跟赣东语极为密切。这个模式合理地解释了几个南方方言的语音现象和其相互的关系,更进一步阐明现代粤语是一个由中原南迁移民带到广东的方言。 【参考文献】 1 何大安 1988 浊上变去与现代方言,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59(1)。 2 黄雪贞 1995 梅县方言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 3 李如龙 张双庆 1992 客赣方言调查报告,厦门大学出版社。 4 李新魁 1991 近代汉语全浊音声母的演变,中国语言学报第4期,转载于李新魁自选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5 练春招 1998 客家方言词汇比较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博士论文。 刘镇发 2000 现代粤语源于宋末移民说,粤语研究(第七届粤方言学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 粤音与古音 李新魁 粤语是一支历史比较久远的方言。它从古代汉语分化出来的年代相当早。汉魏时代,粤方言已经开始从中原汉语、从楚方言的“母体”中分化出来,逐渐形成自己的方言特点。唐宋时期,粤语已经形成,成为一支不同于中原汉语或楚方言的汉语方言。但是,中古之时,随着中原地区强大的政治势力的进入,许多封建王朝的官吏或军队被派遣(或流放)到岭南地区来,加之岭南的士人到中原地区做官,参加科举考试,原本操粤语的岭南人,其方言受到中原汉语共同语更加强大的影响,特别是接受共同语读书音的影响,使粤语的语音面貌表现出与中古汉语语十分接近的现象。因此,粤音与古音的相互参照,可以为彼此的研究提供十分重要的佐证。 一 粤语音系与广韵音系中古的韵书切韵以及据切韵修编而成的广韵,是反映中古汉语语音系统的重要资料依据。但是,切韵或广韵的语音,并不是粤语的直接“祖先”。粤方言的分化较隋唐宋时的切韵、唐韵以至广韵等韵书出现的年代为早。切韵一系韵书表现了中古时流行于中原地区洛阳、开封以及金陵(南京)一带的共同语语音。不过,这些韵书并不是反映一时一地之音,其中有反映古音(隋唐时代以前的语音)的成分,有吸收河洛地区以外的其他方言音类之处。由于切韵的撰作贯彻“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的原则,采取各地语音,“有分者从其分”的做法,所以切韵难免有“韵同音异”的现象,即一书所分列的音类(通过分韵和反切表现出来)不一定是当时的中原共同语本身所存在的,不是用当时的共同语语音读来都是有区别的。其中某些音类的划分,是根据古音(传统承用下来的韵书反切)及方音的不同而加以分类的。我在中古音一书(商务印书馆1991)中,除把切韵及广韵作为探究中古音系的主要依据外,还参照其他语音材料来订定中古时期的语音系统。因此,我们在拿粤音与广韵音作比较时,不应把后者看作是一个单一的音系。当然由于切韵及广韵的音类从总体上说既反映了当时的共同语语音系统,还包含了某些重要的方言的音类,可以说它是对于中古语音(不只是共同语语音)的一个具有较大包容性(不是无所不包)的音韵投影,可以从中窥见当时的共同语及一些方言音类的具体划分。所以,把它作为研究现代方言的一个重要参照点,以考查一种方言从中古(甚至中古以前的魏晋时代)以来的变化和发展,比证其与古音的异同,还是相当合适的。 通过将粤语的代表点广州话的音系与广韵音系进行比较研究,我们可以看到:粤音与广篇三:毕业论文-浅论粤语民间童谣 摘 要 童谣是传唱于儿童之间的没有乐谱的歌谣,是民间口头文学样式的一朵绚丽奇葩。 粤语童谣是产生于广东省粤语地区的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民间童谣,既有浓厚的地域特征,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粤语童谣的语言既有通俗易懂,韵调自然活泼,句式短小生动,修辞俏皮有趣等的特点,同时又有丰富的粤语文学特色。 关键词 粤语童谣;民间文学;语言特点 Abstract Nursery rhymes is the songs with no music and sung between the children.It is a brilliant wonderful style in the oral literature. The nursery rhymes in Cantonese is a folk song which are born in the Cantonese reg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 It both have strong regional features and sharply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The language of the nursery rhymes in Cantonese is not only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easily understood language, natural and lively tune rhyme ,short and vivid sentence, witty and interesting trope,but also be rich in features of cantonese literature . Key words The Nursery Rhymes in Cantonese Folk Literature Language Features 目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绪论 . 1 一、粤语童谣的特征 . 2 (一)粤语童谣概述 . 2 (二)粤语童谣的地域特征 . 2 1.土话的使用 . 2 2.生活习俗的反映 . 3 (三)粤语童谣的时代特征 . 4 1.语言上的时代特征 . 4 2.内容上的时代特征 . 4 二、粤语童谣的语言特点 . 6 (一)民间童谣语言特点总说 . 6 (二)粤语童谣的语言特点细述 . 6 1.词汇特点 . 6 2.句式特点 . 8 3.修辞特点 . 10 4.音韵特点 .

    注意事项

    本文(粤语研究论文.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