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毕业论文(设计)城市地下空间的管理——基于苏州等城市调查基础上的研究24780.doc

    • 资源ID:3974221       资源大小:685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毕业论文(设计)城市地下空间的管理——基于苏州等城市调查基础上的研究24780.doc

    城市地下空间的管理基于苏州等城市调查基础上的研究丁瑾指导老师 钱振明摘要:当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出现很多问题,尤其管理比较薄弱,存在着无统一规划基础上的多头管理。笔者通过对苏州、南京等城市地下空间管理部门和专业单位的实地访谈,了解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中的管理问题,研究提出对策建议。笔者认为,目前地下空间管理的主要问题是法律法规和规划编制不完善、管理体制和管理理念陈旧、信息缺乏共享,应完善法规政策、建立统一管理机构、构建信息共享机制促使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关键词:地下空间 管理 问题 对策 苏州Abstract: The current city underground space utilization has entered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and a lot of problems arise, especially management problems based on no unified planning. The author passes pair of underground space management departments and professional units of Suzhou, Nanjing and other cities in interviews, understanding the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ity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nd analyzes the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then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s far as the author is concerned, at present, the key problem of underground space management is tha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planning are not perfect. In addi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management ideas are old with a lack of information sharing.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should be perfected, and a unified management mechanism should be established. Last but not least, constructing information sharing mechanism makes the management be of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Keywords: underground space; management;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Suzhou city一. 研究背景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扩大城市空间容量的需求与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问题越来越严重,走地上地下综合开发之路,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有利于城市功能的增强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向地下要空间已被提上一二类城市战略发展议程。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在建国以后,随着国防战备建设和城市建设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上个世纪末,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战场是国防、人防工程建设。进入21世纪后,人防工程开发建设基本实现平战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兼顾人防建设要求,速度、数量、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九五”期间全国人防重点城市人防工程竣工700万平方米,“十五”期间年平均竣工1500万平方米,进入“十一五”每年竣工在2000万平方米左右。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数量快速增长,特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总体规模和发展速度已居世界同类城市的先进前列,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大国。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和地下快速路建设进入空前发展时期,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广州、南京等一线大城市都建有地铁,苏州、无锡、常州、徐州等二线城市计划建设或正在建设轨道交通。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以地下停车和人防建设为基础,以地下管线、轨道交通和地下商业街为重点,部分城市建有地下综合管廊和地下能源储备系统。然而,各省市地下空间的发展水平不一,地区性差距较大,总体呈现的态势是城市级别越高,开发强度越大。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发达城市的地下空间包含商业、文化、休闲娱乐、餐饮等多种功能,逐步向综合化发展完善。级别较低的城市地下空间功能较单一,开发的规模和数量有所局限。片面追求速度和规模的同时,我国地下空间的利用和发展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利用效益低、重复建设、地上地下不协调、资源浪费、生态污染等。由于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具有不可逆性,所以一旦建设错误将不可修复。我国很多城市都开始对地下空间规划编制进行探索,并且制定了地下工程的专项规划,但是缺乏对地下空间的系统规划。地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不按已有规划执行,对地上地下工程间的衔接造成阻碍。管理体制陈旧、管理的错位与缺位致使地下空间开发建设问题难以解决。地下空间权属关系不明晰、缺乏技术规范及标准、运营维护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亟待解决。二.研究现状及问题提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谢维舟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了管理体制的革新(谢维舟,1992),至此地下空间管理的研究上升到了新高度。对于城市地下空间管理的内涵,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给出了不同的界定和看法。刘春彦、杨敏认为地下空间开发管理的内容应包括“地下空间现状的调查与信息管理、规划管理、工程建筑行政管理及开发利用的管理机制”(刘春彦,杨敏,2004)。陈晓强、钱七虎认为“城市地下空间综合管理是指以城市地下空间为客体,从系统的角度,采用法律、行政、技术和经济等手段,统一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对规划、建设、使用、信息等能动地进行决策、协调和控制,以期发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整体效益的过程”(陈晓强,钱七虎,2010)。笔者结合自身实地调研的经历和体会认为,城市地下空间的管理是以规划管理、建设管理和使用管理为主要内容,贯穿规划设计、筹资施工、监督控制、验收完工、投入使用、后期运营维护等一系列环节,以管理理念为指导,以法律法规和政府政策为依据,依赖于现有的管理体制,最终目标是要发挥好整体效益、实现城市功能的完善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问题也随之暴露,规划和管理比较薄弱。地下空间管理涉及众多部门,如国土资源、规划、建设、电信、电力、民防、消防、抗震、水利、绿化、环保等,存在着无统一规划基础上的多头管理。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各自施工,导致管理错位、缺位的现象时有发生,也易造成地下空间重复建设,影响地下工程之间的衔接,使得地上地下不协调。管理问题俨然成为地下空间发展的关键问题。魏秀玲、杨承志总结认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偏行政轻管理,以行政职能强化地下空间管理,但未能处理好管理主体众多无序的问题(魏秀玲,杨承志,2010)。王建林则从规划、法律、产权、管理体制、技术规范方面具体阐述了地下空间管理存在的体系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王建林,2010)。陈晓强、钱七虎认为管理法规不完善、管理体制不统一、管理措施不到位制约城市地下空间持续开发利用(谢维舟,1992)。孙晓波认为在地下空间综合管理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夯实地下空间综合管理的基础,包括掌握已建工程现状和做好地下空间规划;二是抓好长效管理机制的建设,包括建设地下空间管理信息平台和抓好地下空间使用管理;三是推动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包括做好地下网络连通、推进重点地区建设和促进地上地下综合开发(孙晓波,2006)。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从编制系统规划、建立综合管理体制、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推进机制建设四方面展开推进地下空间管理工作(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2006)。魏秀玲、杨承志从科学界定四大管理主体(立项审批、用地预审、规划管理、用地管理)、两大角度(法律、行政管理主体)界定管理对象对地下空间管理提出了建议(魏秀玲,杨承志,2010)。目前我国学者围绕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管理体制、规划编制、筹资模式和激励机制、运营管理机制等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地下空间管理的理念、施工过程中规划的执行情况以及地下空间信息共享的研究则比较少。笔者将在对苏州、南京等城市地下空间管理部门和专业单位实地访谈的基础上,分析这些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三.研究方法1.文献阅读通过对相关书籍与文献资料的阅读,了解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及问题、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和经验、城市地下空间管理研究的现状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城市地下空间管理的现状及问题,查阅专家学者对管理问题的看法及提出的对策建议。 2.实地调研(1) 调研城市的选择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及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用地急剧增加,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苏州古城保护和城市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苏州将老城改造与新城崛起相结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在老城区商业中心实施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在新城核心区域结合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来建设规模大、功能全、水平高的地下空间(彭培培,陆卫,2009)。苏州没有从完善城市功能出发进行积极的地下空间开发,从总体上看,地下工程项目规模较小,独立分散,各自为政,缺乏连通,且地上地下不协调,不利于未来形成城市地下空间系统。地下大型项目虽然编制了专项规划,但地下空间统一规划尚未出台,没有开发利用的科学框架和统一的技术标准。已有地下工程的资料分散于各个主管部门,信息不共享,难以完整掌握城市地下空间现状,为科学进行地下空间利用造成较大困难。苏州市正在建设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模不断扩大,以苏州作为主要的调研城市,及时发现地下空间尤其是地下轨道交通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并研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能够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建议,更好的推进苏州市地下空间的建设发展。此外,笔者还选择了南京作为调研城市,南京作为拥有轨道交通和大型地下广场的一线城市,其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理念较成熟,经验丰富,可为苏州、无锡等正在建设轨道交通及大型地下工程的城市提供经验借鉴。(2) 调研对象的选择笔者通过对江苏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苏州市规划局、苏州市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苏州市工业园区城市管理局、苏州市容市政管理局、苏州市民防局、苏州市工业园区档案馆以及中国电信苏州分公司等单位的领导、专家进行实地访谈的基础上,了解了江苏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概况及苏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管理的现状,意识到地下空间管理的重要性和问题的严峻性,分析城市地下空间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且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3) 实地访谈过程笔者就江苏省各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现状、可供学习的城市的经验做法、管理体制、地上地下衔接问题、地下空间权属问题、政府优惠政策等请教了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领导和专家,了解到省内各市建设轨道交通的现状、规划编制现状及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规模、形式、法规政策等。通过对苏州市地下空间政府管理部门的访谈,了解到苏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历史、现状,地下空间规划编制的情况,相关的法规政策等,并咨询了有关领导及专家对于地下空间管理问题的看法及可采取的解决方法。四.城市地下空间管理的现状目前我国部分城市为规范地下空间管理,成立了地下空间综合管理公司强化管理,同时汲取外来经验,取长补短,谋求发展。以苏州市为例,为保障地铁建设后的运营,苏州市轨道交通部门成立了综合开发公司统筹管理苏州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此外,苏州市规划局定期组织技术和管理人员到国外及香港台湾等地进行考察学习,结合苏州本地实际探索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苏州模式”。当前,为了适应地下空间迅速发展的需求,许多城市编制了专项规划规范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陆续出台,部分省市制定了地方性法规为地下空间建设发展提供依据。为解决大规模开发地下空间的资金问题,部分城市对筹资模式进行了探索,有效的改善了投资结构。1.专项规划先行我国城市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和认识到,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必须要制定完备的规划。目前,地下空间规划管理的特点是专项规划先行,北京、上海、青岛、杭州、重庆等20多个城市编制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专项规划(钱七虎,2006),有效规范了区域地下工程的开发建设,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加速了城市发展的进程。北京奥运中心区、王府井商业区,上海浦东新区、徐家汇商业区,杭州钱江新城核心区(陈晓强,钱七虎,2010)等在施工前都编制了较为完善的专项规划,科学合理的规划了地下空间的布局。 由于各省市地下空间发展水平不一,我国尚未制定国家层面的地下空间规划编制规范。江苏省正在研究制定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以期在导则的基础上,各地方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地下空间的利用规范。部分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等编制了地下空间的概念性规划(云清,2007),对城市未来地下空间开发的规模、布局、开发深度、建设重点等做出了规划,但是尚未有城市出台地下空间总体规划。2.相关法律法规陆续出台随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深入,很多问题开始暴露出来,现实的需要推动了相关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在国家层面涉及到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管理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物权法等(何世茂,徐敏,2009)。国内很多城市如上海、深圳、杭州、南京、苏州等也出台了地方性法规。2010年底,苏州市发布关于确定苏州工业园区地下空间土地出让价格(试行)的通知,是首个非一线城市有关地下商业建筑开始计价的地方性文件。为推进苏州市桐泾公园地下空间建设,解决地下空间权属纠纷,苏州市于2011年8月1日起开始实施苏州市地上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利用和登记暂行办法,是江苏省首个涉及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管理办法。但是从全局范围看,城市地下空间法规不完善,缺乏权威性的国家立法(陈晓强,钱七虎,2010)。3.筹资渠道多元化趋势当前地下空间的资金来源有财政筹集、资源补偿筹集、政策性筹集、信贷筹集、利用外资和市场筹集等多种方式(胡春林,2009),政府财政是地下空间的主要资金来源。武汉市地下空间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依靠政府筹资和土地收益、水资源费等,缺乏新型融资手段(邱先发,2010)。部分大城市对融资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广州、深圳和南京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地下空间建设,改善了资金短缺的现状,向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迈出了有意义的步伐。五.城市地下空间管理的问题目前,地下空间的管理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和权威性,具体表现在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开发利用准入制及缺乏综合管理机构(郑联盟,2006)。规划的编制规范尚未出台,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缺乏系统性的规划指导实施。建设项目不连通、工程安全存在隐患、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具体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等问题制约了地下空间的发展。现有政策环境不能满足地下空间运营管理的需要,缺乏有效的约束监管机制(郭翔,余廉,张艾荣,2009)。地下空间使用安全管理主体不清、责任不明,缺少应急资金的投入,缺乏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刘春彦,杨敏,2004)。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规划与法规政策的不完善、管理体制和管理理念过于陈旧等造成的。1.总体规划尚未出台,实际施工不按规划执行由于专项规划编制范围比较局限,而地下空间所涉及到的专业系统非常广泛且层次较为复杂,应尽快编制并且出台地下空间总体规划以明确城市地下空间的具体布局,保障地下工程间的衔接及地上地下的衔接。苏州市规划部门制定了地下空间总体规划,但并未向社会公布。实际施工中也没有严格按照已有规划来执行,尤其市区由于道路条件和交通的限制,规划在施工过程中被一改再改。地下总规迟迟未能出台,不能有效的对专项规划进行规范,是实际施工不按规划执行的重要原因。开发利用初期,本着“有需要就开发”的观念,苏州市并未制定地下空间总体规划,随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模扩大、速度加快,逐渐认识到编制地下总规的重要性,但由于已完工的项目各自为政,新建工程建设进度不一,新编制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只能根据现实情况不断调整。苏州石路西扩工程东面无法连接,与周边设施衔接存在一系列问题,原因在于计划开工的地块已经被建设成了其他设施。地下总规缺乏、地下空间规划未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致使地下工程重复建设、乱建设,造成了地下空间资源的浪费。2.法律法规不完善近年来,许多国家都意识到,法律与管理上的限制和不完善已成为城市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的重大障碍(胡正芳,2006)。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法规在体系和内容上存在很大的不完善,与发达国家和港台地区之间还有很大差距。新问题主要表现在法规构建体系不完备(赵奎涛,胡克,贾晓晴,2008),民事权属立法欠缺,行业管理法律效力较低,配套法律不完善(束昱,刘春彦,陆海平,2007),投资者关心的地下建筑物政策互惠、工程连通等问题上没有相应法律法规落实(邱先发,2010)。在地下空间的规划方面,全国性法律城乡规划法只对地表以上的土地和空间的规划和管理提供法律依据(郑联盟,2006),并没有针对地下空间做出规定,而我国各大城市也没有出台相关法律。地下工程建设方面,缺乏法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尤其在工程专业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时(陈晓强,钱七虎,2010),没有统一标准,容易造成地下工程技术性失误,存在安全隐患。3.涉及部门、专业众多,条块分割情况严重,利益难以统一城市地下空间管理部门涉及国土资源、规划、人防、建设、轨道公司、市政管线等,协调对接事宜多,要考虑的因素较为复杂,各管理部门职能交叉,利益不一,易引发利益纠纷,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造成阻碍。苏州市规划部门原定在苏州桐泾公园建造涵盖商业娱乐的大型地下广场,但是由于园林部门反对,计划被搁置。规划部门和园林部门分歧的关键是地下广场的管理主体存在争议,其根本问题是地下空间权属关系不明晰。建立一个统一管理机构来协调地下空间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能够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避免部门间互相扯皮、推诿现象,规范地下空间的管理。目前,在现有的政治系统中建立这样一个统一管理机构面临很多阻碍。首先,新建立的部门要整合其他各部门的资源,就需要了解其他部门的专业技术和知识,人才资源匮乏难以满足需求。其次,各部门利益不一,易引发利益纠纷,如果没有政府权威的支持和保障,新建立的部门没有威信,难以调动其他部门,也难以实现利益的统一,会影响工作效率,导致管理缺位的现象。4.地下空间信息缺乏共享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管理涉及部门众多,各部门有着不同的职责和利益,易导致地下空间信息的多头管理。鉴于部门间长期各自为政的传统及地下空间信息的保密性,各部门信息不主动对外公开,相互之间也不共享,形成了“信息孤岛”,使信息管理工作难度加大。目前地下空间信息管理工作滞后于城市发展和同行业水平(王超,夏吉祥,2009),标准不一、管理混乱、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严重。苏州市市政管线建设实行市、区两级分开管理,互不干涉,管线数据更新速度较慢、存取不全面。相关单位为获取基础地理信息服务,需与苏州市规划部门签订保密共享协议。然而从实践看,目前还没有单位主动要求苏州市规划部门对共享信息解密,信息共享协议只是形式化的一纸文书,失去了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此外,苏州市地下空间管理还存在信息不对称即一方主动另一方或几方态度保守、重复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导致资源浪费、信息管理标准不一致使部门间无法实现数据交换等问题。5.相关单位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理念无法与时俱进苏州市规划部门原计划在乐桥到干将路广场路段建设观前地下城,最终因理念问题计划被迫搁置。首先,政府部门的决心不够,在市中心建地下城对于苏州来说是首例,政府要顾虑的因素较多;其次,地下城的建设需要解决地下设施连通以及地上地下建筑连通的问题,也需考虑成本与收益问题,开发单位与参与合作单位缺乏投资的信心。(1)政府片面追求政绩工程与开发速度苏州市地下空间受政绩工程、重点工程影响,未及考虑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实际需求及地上地下工程的衔接问题。地下空间开工、完工时间仓促,片面追求速度,忽略了地下工程的设计,出入口设计不科学、空间环境设计缺乏安全可靠性,对交通组织问题和与周围建筑的衔接问题考虑不全面。即使以后还想对同一地下空间进行改造拓宽,也存在衔接困难、无法按计划实施等问题,不利于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2)开发单位未能解放思想苏州市观前街道比较狭窄,原计划地铁出口需与商场对接。部分高档商场担心顾客流量的剧增及顾客的鱼龙混杂会影响商场营业和形象,故不接受对接。与之相反,苏州平江新城万达广场新建设了地下商业街,主动要求与地铁对接,并出资要求加宽通道以方便容纳更多客流,为苏州实现地铁与商场对接提供了良好开端,也必定会给其他犹豫观望和未转变观念的商家带来信心。六.解决城市地下空间管理问题的基本对策地下空间的管理是贯穿地下空间建设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性的工作,管理问题性质特殊、复杂,受传统因素影响不容易改变,应引起广泛关注。首先,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其次,完善规划编制体系。专项规划的编制应更注重细节,总体规划应加紧研究编制和出台。加强部门协作和综合管理,建立统一协调机制是地下空间管理体制变革的关键性举措。实现地下空间信息共享有利于打破部门之间的“门第”观念,推动部门间的合作,极大的整合地下空间资源。1.完善法律法规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1)对地下空间所有权和使用权做出明确规定,对地下空间使用权有偿出让立法,为地下工程产权的取得、转让、租赁、抵押立法,在明确地下空间权属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地面已有的法律,根据“急用先立”的原则,从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逐步完善地下空间立法。(2)制定和完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地下设施互联互通的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汤志平,2006)。(3)完善民事权属立法,制定配套、辅助法律,对融资制度作出规定(刘春彦,2006)。(4)政府出台包括投资、融资、价格、税收等优惠政策,建立健全地下空间市场化运营机制和维护监管体系的法律基础。2.政府转变观念,确立统一协调机构确立统一管理机构是地下空间管理有序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有力保障。目前的难题是:鉴于政府部门各自为政的传统,成立新的部门意味着其他部门职权的相对缩小,新成立的部门能否在现有的政治系统中独立于其他部门且能协调各方,而不会演变为又一个自我管理的利益实体?为推动综合管理机构的建立,政府应转变观念,坚定信心和决心,进行内部改革,各部门应突破个人利益的局限,把社会利益放在首位,树立全局意识,支持、响应、推动决策的制定。国外及我国地下空间高水平利用城市不约而同地建立了统一管理机构推动地下空间管理规范化。日本形成了国会、政府和社会专家三方共同参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管理体制(刘春彦,2006);法国组建由各政党议员和民间专家组成的经济事业体协调、推进和整合地下空间利用(张季超,丁晓敏,庞永师,2009);上海市和杭州市成立了地下空间管理办公室统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管理(云清,2007)。鉴于我国国情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实际,我国可建立由政府权威部门牵头,其他管理部门代表及专家学者组成的地下空间管理的统一协调机构,制定地下空间发展规划,讨论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通过,具体的执行及监督由相关部门分工完成,并且向公众开放监督举报平台,调动政府和社会力量促进地下空间的发展。3.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苏州市地下空间管理部门表示,地下空间信息共享是未来趋势。信息共享机制的构建是未来城市地下空间管理工作的重点和研究的热点。参照天津市信息共享的成功实践,采用“政府+企业+公众”的模式(王超,孙晓洪,李伟等,2010),通过颁布信息共享法规、成立信息共享中心、建立信息共享系统以保障实现。在缺乏国家层面的涉及地下空间信息管理、信息共享的法律的情况下,各省市可先制定地方性的法规政策,指导和保障地下空间信息共享工作。实体部门的建立有赖于政府内部改革,需由政府权威部门牵头建立信息共享中心,负责信息共享系统的管理。信息共享中心与专业单位签约后,专业单位根据信息共享协议的要求按照统一的标准把管线信息上传到信息共享系统。信息共享系统所要实现的是对用户进行分级和权限设置。不同级别的用户拥有不同的权限,注册登录后在各自的应用端口进行信息的查询、上传、获取等操作。政府部门按时将可以公开的信息发布到政务网站,尊重公众的知情权,接受公众的监督。4.与时俱进、拓宽思路,全面推进地下空间发展(1)政府应立足城市发展战略开拓创新,提高效率,不拘泥于陈旧体制。首先,政府部门应转变追求政绩工程和开发速度的观念,从城市功能完善和民众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地下空间的设计应遵循细致、科学和人性化的原则,整合地下空间资源并实现功能综合。其次,从城市发展的战略角度进行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以苏州为典型的二线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规模和范围较小,局限于轨道交通沿线。未来城市公交系统进入地下后,地下轨道交通和地下公交实现对接,进一步完善地下交通系统,在其沿线进行大规模的地下空间开发建设,连接周边设施,形成地下城。(2)开发单位应顺应潮流,把握机遇,运用经济手段推进地下空间运营管理。开发单位应关注政策变动,发掘地下空间的潜在开发价值,增强投资的信心,果断决策,积极参与。从长远角度规划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建设后的运营维护管理。可对其投资开发建设的地下工程自营或依法进行转让、租赁(叶少帅,刘巍,成虎,2004)抑或采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股份制经营方式。七.研究的结论近年来,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迅猛发展,由于管理混乱,城市地层深处原始状况开始逐渐被改变,城市“地陷”发生概率上升。多头管理和立法空白造成了管理的无序和混乱。地下空间缺乏系统规划、地下工程开发与施工各自为政导致地上地下不协调。地下空间信息不共享、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陈旧也制约了地下空间的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管理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应的研究也进入成熟阶段。鉴于地下空间管理问题的复杂性和严峻性,相应解决方案的实施也应被尽快提上日程。笔者认为,城市地下空间管理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持和规范,在国内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水平不一的情况下,各省市可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省级或地方性的法规政策。其次,地下空间总体规划也应尽快出台,确保开发建设按照规划执行。确立统一管理机构能够有效缓解政府部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现状,避免因多头管理带来的低效和纠纷。而实现地下空间信息共享,不仅是管理理念和技术的更新,更是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变革,是地下空间管理真正实现信息化、与国际接轨的关键性举措。体制问题是地下空间管理的当务之急。如果政府部门不转变观念,不能从长远角度考虑地下空间的管理问题,不能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在现有的政治系统中,统一管理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任重而道远。因此,管理体制的变革和完善应得到社会尤其是政府部门的认同及重视,和地下空间发展水平相适应并且能够促进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建立健全应被尽快提上议程。参考文献:1 谢维舟.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地下空间.1992,12(2):110-113.2 刘春彦,杨敏.我国地下空间管理立法研究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4,6(1):5-7.3 陈晓强,钱七虎.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综合管理的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6(4):666-667.4 魏秀玲,杨承志.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房地产,2010(355):59-60.5 王建林.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管理初探J.浙江建筑,2010,27(4):1-2.6 孙晓波.城市地下空间实行综合管理的探索和实践J.民防苑,2006(S1),26-27.7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与建设管理J.民防苑,2006(S1):12-13.8 彭培培,陆卫.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引领苏州地下空间综合开发J.市政技术,2009,27(增刊2):48-49.9 钱七虎.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评价和前景展望J.民防苑,2006(S1):1-4.10 云清.沪、杭、穗、深地下空间开发动态J.中华建设,2007,27-29.11 何世茂,徐敏.走向有序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法规、规划、管理三位一体的体系建设J. 现代城市研究,2009,24(8):19-20.12 胡春林.武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初探J.城市发展研究,2009,10-11.13 邱先发.科学开发利用武汉市地下空间J.建设论坛,2010,18-19.14 郑联盟.试论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管理J.民防苑,2006(S1):125-126.15 郭翔,余廉,张艾荣.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运营管理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12(5):6-8.16 胡正芳论我国地下空间权建构的法律问题J政治与法律,2006,133-13617 赵奎涛,胡克,贾晓晴.城市地下空间的属性与权属讨论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4(1):222-225.18 束昱,刘春彦,陆海平.上海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法制建设研究A.2007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汇编,412-416.19 王超,夏吉祥.关于城市地下空间信息管理的探讨J.城市规划,2009,8(59):59-60.20 汤志平.上海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的探索和实践J.民防苑,2006(S1):15-18.21 刘春彦.日本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法制研究J.民防苑,2006(S1):118-121.22 张季超,丁晓敏,庞永师.广州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分析J.工程力学, 2009,26(增刊II):106-107.23 王超,孙晓洪,李伟等.基于顶层设计的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新模式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6(6):1119-1124.24 叶少帅,刘巍,成虎.地下空问的维护和运营管理兼评南京市新街口地下商城运营规划J.地下空间, 2004,24(4):526-529.后记光阴荏苒,转眼间,“莙政”的一年已经到了结尾的时候。回首这令人难忘的一年,从去年三月对课题的迷茫,参加面试的忐忑,到查阅资料时的废寝忘食,暑期留校研修的艰辛,撰写论文和修改论文的专注,再到如今完成结题报告成功结题的欣喜,“莙政”研修之路的每一步我都走的踏踏实实,这一年于我来说,是学生时代最珍贵的记忆。对于我所研究的课题,最大的难度便在于跨学科的陌生与挑战。我阅读了大量关于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期刊和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实地调研初期也遇到了很多困难,联系政府部门进行访谈并不像我想象中那么容易,时间、访谈问题等都有所限制。在导师和研究生学姐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克服了困难,成功的对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苏州市规划局、苏州市园区规划建设局、苏州市民防局、苏州市市容市政管理局、中国电信等部门进行了调研,获得了很多宝贵的一手资料和讯息。在长达一个学期的调研过程中,我的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意志力更加坚强,也更加坚定了我要把“城市地下空间的管理”这个课题做好的信心和决心。在进行论文撰写的过程中,虽然偶尔会抱怨,也会因为对文章不满意而痛苦,但是只要坚持再坚持,就逐渐能得心应手了。看到自己努力后的蜕变,看到研修的成果,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有意义的。怀抱着一颗感恩的心,过去一年点点滴滴在脑海里倒带,有太多的人在我研修的道路上给予我支持和帮助。首先,感谢秦慧莙女士和李政道先生为我们提供了如此宝贵的研修机会。其次,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钱振明教授,他一直无私的给予我关心和帮助,指导我进行课题研究,鼓励我自主调研,是他让我明白,做学术不能功利的追求结果,而是要体现人文关怀,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想办法解决好问题。我也要感谢“莙政基金”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和老师们的关怀,感谢教务处的老师们及社会学院的各位老师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最后,我要感谢支持我调研的部门和单位的领导、专家和工作人员。“莙政”之行于我来说,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一年的研修,我对学术产生了敬畏之情,我很享受学术带来的那份平静与从容。带着感恩,肩负着新的责任和期许,我将在探索学问的道路上继续努力前行。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作者简介丁瑾,女,1991年6月出生于江苏扬州。中共党员,现就读于苏州大学社会学院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现担任苏州大学学生会互助维权中心主任。连续两年获得苏州大学人民综合一等奖学金、朱敬文奖学金。曾获苏州大学第十二届“挑战杯”科迪石化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苏州大学第九届“宿舍文化节”DV短片大赛一等奖,苏州大学第二届模拟联合国最佳团队奖,苏州大学第二届“朗阁雅思”杯独墅湖辩论邀请赛团体冠军等。先后发表文章苏州市地下空间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和城市地下空间的管理基于苏州等城市调查基础上的研究。导师简介钱振明,江苏苏州人,1964年12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苏州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兼任苏州市政协常委、苏州市政协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民进苏州市委副主委、民进苏州大学委员会主委等职。主要研究城市管理、城市发展与公共政策。著有城市管理学、善治城市、比较行政学、苏南乡镇政权建设研究等;曾获国家人事部全国行政管理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先后被遴选为“江苏省青蓝工程普通高等学校新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苏州市首届东吴中青年学者”等。Editor's note: Judson Jones is a meteorologist, journalist and photographer. He has freelanced with CNN for four years, covering severe weather from tornadoes to typhoons. Follow him on Twitter: jnjonesjr (CNN) - I will always wonder what it was like to huddle around a shortwave radio and through the crackling static from space hear the faint beeps of t

    注意事项

    本文(毕业论文(设计)城市地下空间的管理——基于苏州等城市调查基础上的研究24780.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