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生物化学016.ppt

    • 资源ID:3967109       资源大小:196KB        全文页数:6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生物化学016.ppt

    1,第十六章,生 命 进 化,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2,一、达尔文和他的自然选择理论二、基因频率和自然选择的作用,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六章 生命进化,3,一、达尔文和他的自然选择理论 神创论:生物在某一时刻一次形成,其 后不变 进化的思想:一个物种是从另一个物种 演化而来的。达尔文、物种起 源,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六章 生命进化,4,(一)达尔文和物种起源(二)自然选择学说 1、遗传 2、变异 3、繁殖过剩 4、生存斗争 5、适者生存,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第十六章 生命进化,5,(一)达尔文和物种起源 1.简介:1831-1836年,达尔文乘“贝格尔号”作5年环球探险航行。观察采集标本 加拉帕戈斯群岛:海龟、地雀分布在各小岛上,种类多,相似而不相同 推断:生物由共同的祖先种分化出来 神创论解释不了这些现象 马尔萨斯人口论,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6,繁殖力极强 而数量稳定 食物有限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1859年,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的见解 旧约-神创论,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7,(二)自然选择学说,1、遗传 普遍特征,物种稳定存在的基础 2、变异 普遍存在、随机产生 可遗传的变异 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有无限变异的可能性)不遗传的变异(达尔文学说中指),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8,3、繁殖过剩-极强的生殖力 一对家蝇 每代产卵1000个,每世代为10天 繁殖一年 可把地球覆盖2.54厘米厚 大象(繁殖很慢)一头雌象一生产仔6头 活100岁 750年后可有149万头子孙 事实上,自然界各种生物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部保持相对稳定,为什么?,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9,4、生存斗争 定义:为争取食物和生存场所而进行的种内斗争、种间斗争 分类 种内斗争:争夺食物和交配权 种间斗争:争夺食物和生存空间 意义 通过生存斗争,有些生物活下来了,有许多生物被淘汰或消灭了,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10,5、适者生存 生存斗争的结果就是适者生存 选择:有适应性变异的个体被 保留下来 淘汰:不具适应性变异的个体被 消灭,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11,二、基因频率和自然选择的作用(一)基因库(二)哈迪温伯格定律(三)基因频率的改变(四)物种和物种的形成(五)适应和进化形式(六)进化理论的发展,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12,(一)基因库 种群 定义:在一定的地域中,一个物 种的全体成员构成一个种群 特征:种群内的雌雄个体能通过有性生殖而实现基因的交流 举例:一个湖泊中的所有鲤鱼、田螺,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13,基因库: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带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研究意义:了解生物进化的机制 群体或种群的进化,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14,(二)哈迪温伯格定律,1918年,哈迪和温伯格分别提出基因频率稳定性的见解概念: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符合以下5个条件,保持基因平衡:种群大 种群中个体间的交配随机 没有突变发生;没有新基因的加入(见下一页),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15,没有自然选择 举例(书上)意义:上述条件永远不能满足 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从反面证明进化必然发生,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16,种群大小 概率:数量足够大 稳定 种群数量小 基因频率波动 出现以下的情况:遗传漂变 建立者效应 瓶颈效应,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17,遗传漂变 定义:小的群体 因偶然机会,而非选择 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举例:某一个基因的频率为0.02,有100万个体 有2万个个体有此基因 有50个个体 仅有1个含此基因 偶然死亡或无机会和异性个体交配 在F1代中该基因消失 仅剩纯合子个体,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18,建立者效应 定义:小种群造成特殊的基因频率。某种群中的少数个体 迁移到它处定居 有些等位基因没带出 导致与种群的基因频率有差异 通过自然选择 形成新品种或新种,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19,瓶颈效应 定义:很多生物,特别是动物,春季繁殖 夏季数量多 冬季寒冷和缺少食物大量死亡 其数量形成瓶颈模式(瓶颈部分为冬季数量减少时期),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20,举例(P452)第一年夏季 第二年夏季 第三年夏季 基因频率2%3%0%说明:上例可以看出瓶颈效应所带来 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有实际意义:(见下一页),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21,农药选择压 杀虫剂杀死敏感性个体 F1代抗 性基因频率增加 冬季寒冷选择压 寒冷杀死抗性个体F1代抗性基因频率下降。只要该种群不形成抗性纯合系,则停止用药几年后,抗药性基因频率就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经常换农药就是这个道理。,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22,不随机交配 动物中极常见 涉及行为(与植物不同)突变和新基因的加入 没有新基因加入是可能的 种群迁入影响基因频率的稳定 突变的速度 很低 人:10万个基因,出生时2个突变;突变:随机、无方向性,仅是选择的材料 如突变被选择,基因频率就增加。,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23,自然选择的作用 自然选择引起基因频率改变 多基因性状的选择 自然选择的类型 选择压,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24,自然选择引起基因频率改变 P454 图16-5 选择或淘汰某些基因 例:假设基因选择压为0.001(1000:999)即(AA+Aa):aa=1000:999 频率为0.00001的显性基因 23400世代 基因频率为 0.99 23 400个世代在地质年代上是很短的 假设生物一年繁殖一代 23400年就可使物种发生基本改变。,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25,选择压高 短时期形成新品种 金黄葡萄球菌存在抗性基因抗 青霉素,选择压强,几个世代后 纯合 无法控制病菌 因此不可滥用抗生素,且要经常更换 抗生素种类,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26,多基因性状的选择 P456 图16-8 表现型 分布频率:15个基因,每个1%频率 它们同存于一个生物体的几率:1/1030 生物中不可能出现 人工育种:一定选择压 基因频率改变 新的基因组合 新表现型 例如:玉米含油量5%15%,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27,自然选择的类型 定向性选择 极端类型 如:抗性选择 含油量选择 英国椒花蛾:19世纪中叶以前带斑点 的灰白色,发现第一只暗黑色椒花蛾 19世纪末,则98%为暗黑色 稳定性选择 中间类型 如:新生儿体重(4.5-8.52-11):六斤左 右存活率最高 中断性选择 两极端类型 如:白足鼠:长尾、短尾保留,淘汰中间类型,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28,选择压 定义:两个相对性状间,一个性状被选择生存的 优势。或说两个基因频率间,一个比另一 个更能生存的优势。特点:相对性:依环境而变。综合性:综合后有利+选择压 基因被选择 综合后不利 选择压 基因被淘汰 举例:雄鸭的艳丽羽毛;镰刀型贫血病与 疟疾图16-1 图16-2,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29,(四)物种和物种的形成 物种 种群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异地物种形成和同地物种形成 渐变群 多倍体,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30,物种:分类单位,客观存在 定义:形态上类似,彼此能够交配,要求类似环境条件的生物个体的总称 现代遗传学: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 根据:有无生殖隔离 但根据形态特征进行物种鉴定不但有效,且方便:化石(古生物)只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细菌等原核生物 思考:个体能代表一个物种吗?,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31,种群 定义:同一物种的一群个体 个体间交配 保持同一个基因库 特点:同一物种的种群间 地理隔离 不同物种的种群间 生殖隔离 同种种群间消除隔离 互相交配 基因交流,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3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隔离 小种群 基因频率改变(由于遗传漂变)形成新种(由于不同的选择压)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交配前生殖隔离和交配后生殖隔离,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33,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选择地理隔离生殖隔离,原因:建立者效应:被分开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完全相同的 突变:随机进行 不同选择压、不同选择方向 分布环境有差异 对种群的不同选择方向和选择压力 不同种群保留不同基因 积累差异 形成新种,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34,交配前生殖隔离和交配后生殖隔离 交配前生殖隔离:因种种原因不能实现交配的 生态隔离:相隔远,例如西方悬铃木在美国,而东方悬铃木在地中海东部 栖息地隔离:相隔近,例如两种蟾蜍,分别在河流和浅池沼 季节性隔离:两种松树,一种在二月传粉,而另一种则在四月传粉 行为隔离:求偶行为不同的动物 形态隔离:主要是生殖器官形态不同,这在昆虫中比较常见,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35,交配后生殖隔离:交配后合子不能发育或能发育 但不能产生健康而有生殖力的后代 配子隔离:可交配、受精,但不发生受精作用,在不同种的果蝇间可见 发育隔离:可受精,但胚胎发育不正常,出生前死亡,像山羊和绵羊杂交 杂种不活:杂种在可生殖前死亡,如烟草种间 杂种不育:马、驴骡 杂种的选择性消除:保留两亲本,消除杂种,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36,异地物种形成和同地物种形成 异地物种形成: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形成物种的主要方式 同地物种形成:无地理隔离,仅有生殖隔离,少见 突变个体和野生型占据不同生态位 自然选择消除杂种 形成两个新种 特点:渐进式 时间久(万年或十万年以上的时间).,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37,渐变群 定义:两极端位置间的种群不能交配的现象 特点:地理分布广 相邻种群间能交配 若消除中间类群 出现生殖隔离 必然形成新种 举例:美洲的豹蛙,从美国的东北部一直到南端都有分布,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38,多倍体 产生新物种的另一种形式;只经过一、两代 就产生新,称为爆发式。特点:动物界 少发生 植物界 较普遍 40%以上的被子植物是多倍体。类型:同源多倍体 异源多倍体,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39,同源多倍体:较少见,如月见草 人工培育:西瓜(2n=22)秋水仙素处理茎尖 染色体加倍 形成四倍体(同源多倍体)四倍体 杂交 三倍体无籽西瓜 二倍体,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40,异源多倍体:常见,如小麦,小黑麦。一粒小麦(14)X 山羊草(14)杂种不育 染色体加倍 二粒小麦(28)X 另一种山羊草(14)杂种不育 染色体加倍 小麦(42)黑麦(2n=14)X 小麦(6n=42)杂种 4n=(7+21)秋水仙 素染色体加倍 小黑麦(8n=56),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41,(五)适应和进化形式 适应 协同进化(共进化)趋同进化和趋异进化 适应辐射,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42,适应 图16-15A、B、C、D、特点:自然选择的结果,无意识,与人不同。生物经自然选择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表现:形态:花色 生理:出汗 行为:装死、放墨汁 单个基因 个别器官 多个基因 整个生物体,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43,类型 花对于昆虫采粉的适应 保护色 恶臭 警戒色 拟态,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44,花对于昆虫采粉的适应 蜜蜂:花黄色、蓝色,无红色花,有 香味,有结构停靠 图16-3 蜂鸟:红色、黄色花,无香味,无停靠结构 蛾:白色和淡色,有香味。夜间活动 蝇:臭味,颜色暗淡。靠味觉寻找食物,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45,保护色 特点:体色 环境色泽 举例:椒花蛾、变色龙躲避天敌。恶臭 举例:黄鼠狼,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46,警戒色 特点:体色-环境颜色 吓唬捕食者 举例:毛毛虫(昆虫幼虫)、真菌 拟态016-4 特点:形态 有抵抗力的物种 以假乱真 举例:蜜蜂、土蜂、马蜂有毒刺,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对比鲜明,47,协同进化(共进化)定义:生物互相适应的现象 举例 花和传粉动物:双方都有利,各取 所需 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后者不可能被 吃光,否则前者也无法生存 寄生虫与寄主:不可对寄主太有害,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48,趋同进化和趋异进化 趋同进化:定义:相同环境、选择压的不同生物 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形态结构。举例:鱼、海豚(鱼类)和鲸(哺乳类)流线型体型和鳍 有利于水中运动 仙人掌科植物和大戟科植物 外形相似 有利于沙漠生活,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49,趋异进化:定义:不同环境、选择压的同一物种 功能相异的结构 举例:第四纪更新世时冰川活动,棕熊 北极熊:白色、肉食、足底刚毛 棕熊:以植物为主要食物,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50,适应辐射 定义:一个物种适应多种不同环境 分化成多个不同的种 形成一个同源的辐射状进化系统 原因:物种-新环境:选择压小,生态位多 举例:达尔文-加拉帕戈斯群岛-地雀-10多种-占据不同生态位,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迁移,51,三大适应辐射 生物进化史上出现的三次大的生物适应辐射 脊椎动物由水生到陆生 爬行动物的出现 哺乳动物的出现,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52,(六)进化理论的发展 综合进化论对达尔文学说的修改 分子进化和中性学说 渐变式进化和跳跃式进化 物种绝灭和灾变,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53,综合进化论对达尔文学说的修改 达尔文式的进化:积累微小变异-渐变式 非达尔文式的进化:其它方式,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54,综合进化论主要作了以下修改:进化:非个体,是种群 自然选择来自:非繁殖过剩和生存斗争,是不同基因型有差异的延续 变异类型:可遗传的与不可遗传的。达尔文无此区分。,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55,分子进化和中性学说 1968年,日本人木村资生提出:生物进化的动力是中性突变在自然群体中进行随机“遗传漂变”,而与自然选择无关。中性突变 遗传漂变是分子进化的基本动力 分子进化速率,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56,中性突变 无好处、无害处,自然选择对它们不起作用。同义突变 非功能性突变 不改变功能的突变,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57,同义突变 原因:遗传密码子的简并性。举例:UUU CCC 脯氨酸 CCU 苯丙氨酸 UUC CCA CCG 非功能性突变 DNA中的不转录序列,如高度重复序列。不改变功能的突变 原因:结构基因的突变,但功能不变 举例:如细胞色素C、血红蛋白,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58,遗传漂变是分子进化的基本动力 综合进化论:遗传漂变对进化有作用,但比选择小得多 中性学说:自然选择对中性突变不起作用,不是 进化的动力 进化的动力是遗传漂变。即:突变大 多在种群中随机地被固定或消失,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59,分子进化速率 特点:同种大分子在不同生物中的进化速率相同 举例:血红蛋白的链,从鱼到马和从马到人,进化速率基本一致分子进化的速率与种群的大小、生殖力和寿命没有关系,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结论:分子进化是随机发生的,而不是选择的结果,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60,补充:中性突变也取决于环境的变化。如两种同工酶 33 33 44 血红蛋白的链,第六位的谷氨酸被 缬氨酸取代后,出现镰刀形贫血病 木村也承认生物表现型,即形态、行为和生态性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61,渐变式进化和跳跃式进化 渐进式进化 达尔文学说和综合进化论都赞同 鸟和人的起源可以证明之 跳跃式进化-可能 大突变:调节基因 果蝇的HOM基因,它们控制着形体建成,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62,物种绝灭和灾变 渐进式进化的前提:地球历史是渐变的 地球历史上可能出现过灾变,如:陨石碰撞 导致气候剧烈变化 引起物种灭绝(如恐龙灭绝可能是此缘故);极少数活下来的物种通过适应辐射 产生新物种 进化发生,普通生物学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63,END,

    注意事项

    本文(生物化学016.ppt)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