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经典(全部ppt课件).ppt

    • 资源ID:3959342       资源大小:18.05MB        全文页数:49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经典(全部ppt课件).ppt

    ,中考物理总复习,2023/3/29,2023/3/29,考点1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考点聚焦,(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5)分析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说明 步骤(3)、(4)、(5)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2023/3/29,考点2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米(m),刻度尺,零刻线,分度值,垂直,分度值,数字,单位,2023/3/29,易错点“光年”是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指光传播一年所通过的距离。1光年9.461015 m。2时间的测量,2023/3/29,3.误差是_和_之间的差异。4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2)化曲为直;(3)化整为零;(4)方格法等。,测量值,真实值,注意 测量工具的选择并不是越精确越好,应根据实际测量的需要合理的选择。,2023/3/29,考点3 控制变量法,在探究某个问题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为了探究的方便,在设计实验时,先考查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说明“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2023/3/29,测量误差和测量错误的比较,知识纵横,第1课时 归类示例,归类示例,类型一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例1一天,李明同学在火炉旁,将手中的铁钩放在炉火中烧得通红,他突然想到,如果把磁铁放在火中烧,会有什么现象?烧红了磁铁后,它的磁性变强还是变弱?他猜想应该是温度越高磁性越强吧!为此他设计并做了实验:将一个条形磁铁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吸着一堆小铁钉,现用酒精灯给磁铁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小铁钉纷纷落下。请回答:,第1课时 归类示例,(1)根据李明同学所做的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你认为这一结论有什么应用?请列举一个应用的设想。(3)你认为李明同学在研究这一问题时,整个过程运用了怎样的探究学习步骤?,磁铁的磁性在高温时会减弱。,电视机内的扬声器尽可能远离发热的电子元件,防止扬声器内永磁体因高温退磁而损坏。,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第1课时 归类示例,解析 题目中“烧红了磁铁后,它的磁性变强还是变弱?”提出问题;“应该是温度越高磁性越强吧!”猜想与假设;“将一个条形磁铁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吸着一堆小铁钉,现用酒精灯给磁铁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小铁钉纷纷落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点评 科学探究有7个环节,很多实验考试题都会对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进行考查。,第1课时 归类示例,例2 福州夏季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空凋。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晨,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这层水雾是在室内一侧,还是在室外一侧?请写出你的猜想及你猜想的依据。猜想:呈在_侧(选填“室内”或“室外”)。猜想的依据是:_。,室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液化形成小水珠,第1课时 归类示例,解析 水蒸气要遇冷才会液化成小水珠形成水雾。夏季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卧室内开空凋,玻璃窗温度低,室外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遇冷液化成小水珠。,点评“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是科学探究的灵魂,猜想不是胡思乱想,而是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因此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应尽可能提出有依据的猜想。,第1课时 归类示例,类型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例32011济宁 如图11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cm。,1.85(1.831.86)均可,解析 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 mm,读数应该准确到分度值,并估读下一位数字。,点评 测量时要遵守使用规则,尺子要放正,刻度要与物体对齐而且尽量贴近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第1课时 归类示例,例4 如图12所示是测量一枚硬币直径的方法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硬币的直径为_cm;(2)测量时,直尺与三角板的放置有什么要求?,2.10,直尺与三角板应垂直放置。,第1课时 归类示例,解析 这是长度测量中的特殊方法;配合法。(1)要注意没有利用直尺的0刻度线,减去起始刻度线的读数才是硬币的直径。(2)测量时,直尺与三角板应垂直放置。,点评 有些测量是很难直接测量,有的需要用配合法,本题是一个典型的配合法测圆的直径的方法。,第1课时 归类示例,例52011赤峰 读图,图13,用停表测量校运会上女子1500m比赛成绩,从开始计时到此刻经历的时间是_。,5 min10 s,第1课时 归类示例,解析 图中停表里面小圈的指针是分针,读数是多少min,外面大圈的指针是秒针,秒针转一圈就是一分钟,读数是多少s。实验室还有一种停表的读数,秒针要转两圈才是60 s,这就要先看里面小圈的指针在两位数字间有没有过半,过半了,秒针就读第二圈。,点评 无论是长度测量还是时间的测量,适当选择测量工具是前提,要根据实际要求达到的准确程度来选择测量工具,例如,测量操场的周长没有必要精确到毫米,所以,选择尺子时就不要选择毫米刻度尺。,第1课时 归类示例,类型三控制变量法,例6小黄同学做“比较两种材料保温性能”的实验时,他取泡沫塑料和卫生纸两种作保温材料、两支相同的温度计、两个相同的大玻璃烧杯、钟表、热开水以及细线、硬纸片、剪刀,做两个相同的硬纸外壳,其中一个装置如图14(a)所示,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得图(b)所示“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实验过程室温基本不变,请回答:,第1课时 归类示例,第1课时 归类示例,(1)你认为小黄在操作时,就控制变量法方面还要注意什么?(只要求写出一条)(2)和哪种材料的保温性能较好?为什么?(3)当时的室温大约是多少?,要控制玻璃杯中水的质量相等(或要控制两种保温材料的厚度相同)。,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比卫生纸要好。泡沫塑料作保温材料时,水的温度降低得较慢。,当时的室温大约是20。,第1课时 归类示例,解析 本题通过探究活动考查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以及从图像中获取信息的能力。(1)由于是要探究两种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考虑到水温降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要保证影响水温降低的因素都基本相同。这样在操作时就必须要控制与此相关的量相同,即要使玻璃杯中水的质量、初温相等,另外,两种保温材料的厚度也应取相同的。(2)从图(b)中可以看出,热水在两种保温材料的作用下,温度降低的快慢不同,其中卫生纸作保温材料时,水的温度降低得较快,故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比卫生纸要好。,第1课时 归类示例,(3)根据热传递并结合图1(b)可知,当时的室温大约是20。,点评 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应用控制变量法的试题。在控制变量的情况下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对比,得出实验结论。,第2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聚焦,考点1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时间相同比_;路程相同比_;,位置,路程,时间,第2课时 考点聚焦,(3)速度,单位时间内,快慢,第2课时 考点聚焦,注意(1)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速度是保持不变的,速度的大小与路程的多少和时间的长短均无关,此时速度是常量。(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2参照物: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时,选定的标准物。,点拨(1)任何物体都可作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2)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3运动和静止是_的。,相对,第2课时 考点聚焦,4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运动,相等,无关,说明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研究同一个物体,其结论可能不同。,第2课时 考点聚焦,直线,不相等,注意 全路程中的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而不是某几个速度的平均值。,第2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2速度及相关计算,vt,车辆的运行速度不超过80 km/h,第2课时 考点聚焦,如图21所示为某交通标志牌,请你说出这两个数据的含义,(1)图甲“80”的含义:_,(2)图乙“南京市60 km”的含义:_ _。,车辆的运行速度不超过80 km/h,交通标志牌到南京市的路程是60 km,第2课时 考点聚焦,(2)图像速度计算题:由图像找出对应的一组数据,应用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相关计算。小华乘水上游船进入世博园的过程中,若以游船为参照物,浦江两岸的建筑是_ 的。如图22所示的st图像反映了游船在某段江面上的运动情况,由图像可得该游船行驶的速度为_ m/s,它在30 s内通过的路程为_ m。,运动,1,30,第2课时 归类示例,归类示例,类型一机械运动,例12010江西 2010年2月25日,中国滑雪运动员李妮娜在温哥华冬奥会上获得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赛的银牌。图23所示是她在空中飞跃时的情景,在此过程中,以滑板为参照物,她是_的,以_为参照物,她是运动的。,静止,地面,第2课时 归类示例,解析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取决于参照物。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如果发生了位置变化,则是运动的,若没有发生位置变化,则是静止的。滑雪运动员相对于滑板没有发生位置变化,所以运动员是静止的。运动员相对于地面来说发生了位置变化,故运动员以地面为参照物,则是运动的。,点评 判断物体机械运动时要选择适当的参照物,参照物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要根据实际情形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况。,第2课时 归类示例,45,车(或车中的人),例2五一节,爸爸驾车带楠楠去南滨路海洋公园游玩,途经长江大桥,如图24所示,如果车以36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450 m的大桥,则过桥所需的时间为_s。车行驶到桥中央时,爸爸问楠楠:为什么我们看到桥两边的路灯在不停地后退呢?楠楠告诉爸爸:这是因为我们选择了_ 为参照物。,第2课时 归类示例,点评 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第2课时 归类示例,类型二速度及相关计算,例32009年1月1日9时整,江西首条湖底隧道开通。这条隧道西起阳明东路京九线隧道,东至国威路和上海北路交叉口,全长1965 m,双向六车道,其中湖底暗埋段550 m。在湖底隧道口有一交通标志牌如图25甲所示,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什么?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一辆小车通过湖底暗埋段至少需要多少时间?,第2课时 归类示例,点评 本题看得懂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限速40km/h49.5 s,第2课时 归类示例,例4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26(a)、(b)所示。,图26,第2课时 归类示例,(1)观察图(a)可知,甲车在做_运动。甲车通过0.6 m的路程所用时间为_s。(2)观察图(b)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_ m。(3)比较图(a)、(b)可知,甲车的速度_乙车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匀速直线,6,1.2,小于,解析 由st图像中对应的坐标值可分别得出s、t、v,进行相关计算即可得出结果。,点评 图像速度计算题是和数学知识相结合的物理试题,能很好地考查数理思维能力。通过对图像的观察,应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此类型题目难度不大。,第2课时 归类示例,例52011贵阳 研究发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如图27所示,某人酒后驾车沿马路直线行驶,车头中央距马路边沿3 m,车在到达某位置时,发现一人正从路边出发闯红灯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5 m/s,距离人的行走路线为30 m,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2 s,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在经过1 s刚好行驶到人的行走路线。,第2课时 归类示例,(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2)若人以1.5 m/s的速度匀速行走,请计算说明汽车是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提示:该车的宽度约1.8 m)(3)请你为驾驶人和行人各提出一条文明交通的警示语。,18 m,汽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严禁酒后驾车;行人过马路要注意看信号灯,不要闯红灯。,例52011贵阳 研究发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如图27所示,某人酒后驾车沿马路直线行驶,车头中央距马路边沿3 m,车在到达某位置时,发现一人正从路边出发闯红灯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5 m/s,距离人的行走路线为30 m,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2 s,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在经过1 s刚好行驶到人的行走路线,第2课时 归类示例,解析(1)因为司机的反应时间是1.2 s,且这段时间内保持15 m/s的原速前进。所以 s车v车t反15 m/s1.2 s18 m(2)汽车从A点到行人的行走路线用时:t总t反t1.2 s1 s2.2 s 在这段时间内,行人行走的路程:s人v人t总1.5 m/s2.2s3.3 m 考虑到车的宽度问题,汽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3)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严禁酒后驾车;行人过马路要注意看信号灯,不要闯红灯,点评 本题是结合生活实际的情景题,是命题的一个方向,但第二问对理解能力要求较高。,2023/3/29,身临其境法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即将自己置身在参照物上,观看被研究的物体,若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第一讲 考点梳理,考点梳理,新课标,小,介质,不能,第一讲 考点梳理,新课标,(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_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可以在_、_、_中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_。一般来说,声音在_中传播得最快,在_中传播得最慢。,振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不同,固体,气体,新课标,快,高,频率,频率,越高,新课标,(2)补充说明:物体振动的快慢用_来表示,单位是_。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人耳的听觉范围是_,小于_的声音叫次声波,大于_的声音叫超声波,人耳都不能听见。,频率,赫兹,20 Hz20000 Hz,20 Hz,20000 Hz,新课标,大,幅度,振幅,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转换法,距发声体的距离,第一讲 针对训练,针对训练,新课标,1下列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A,新课标,3如图K16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实验现象中不正确的是()A音叉振动时,乒乓球被弹开 B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 C敲音叉的力越大,听到的音调就越高 D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C,第一讲 考点梳理,考点梳理,新课标,考点2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比较,高低,强弱,品质,第一讲 针对训练,针对训练,新课标,1古筝是一种弦乐器,演奏者一只手不断地变换按弦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弦发声时的()A振幅 B响度 C音色 D音调,D,2演唱会上,坐在后排的小陈可以清晰地听到他喜欢的明星的歌声。因为歌手发出的声音经过扩音设备_大大增强;虽然看不清台上的歌手,但根据声音的_,也能辨别出演唱的歌手。,响度,音色,第一讲 考点梳理,考点梳理,新课标,无规则,新课标,2噪声的来源(1)交通运输噪声:如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机械运转声等;(2)工业噪声:如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3)施工噪声:如盖楼、打桩的声音等;(4)社会生活噪声:如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新课标,3声音等级的划分人们以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等级,其符号是_。_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长期生活在_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4噪声减弱的途径在_处防止噪声产生,如排气管上加的消声器;在_过程中阻断噪声传播,如加隔音设备以及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在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塞。,分贝,dB,3040 dB,90 dB,声源,传播,人耳,第一讲 针对训练,针对训练,新课标,1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如图K17所示,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新课标,2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哪个方法有效合理()A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控装置B在教室周围植树C每个学生都戴防噪声耳罩D将教室的窗户打开,B,新课标,3以下四个措施中: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马路两旁植树;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对控制噪声污染有作用的是()A B C D,D,知识梳理,新课标,传播过程,反射,信息,能量,新课标,3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利用(1)超声波:通常把高于_的声音称为超声波,B超和声呐利用超声波传递_,超声波还能够传递能量,可以用来去污垢、打碎结石等。(2)次声波:低于_的声音称为次声波,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如预报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海啸、台风等;另外地震、海啸、爆炸时产生的次声波携带的能量具有很大的破坏力。,20000 Hz,信息,20 Hz,针对训练,新课标,1图K18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B,新课标,2 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B,第一讲 实验小变式,新课标,实验小变式,1.当我们将真空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会感觉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说明真空是不能传声的,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2.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震动,我们采用的探究方法是转化法(放大法),用到此方法的还有探究通电导体周围的磁场。此实验装置还可以探究发声体在震动。,第二讲 考点梳理,考点梳理,新课标,考点5 光现象的实验探究,1探究一:光的直线传播 生活现象:在有雾的天气中,可以看到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穿过森林的光束是直的。所以在探究光的传播路径时,我们可以让光在烟雾中传播从而显示它的路径。得出结论:光在_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实际应用:激光准直、射击瞄准、站队看齐等。,同种均匀,第二讲 考点梳理,新课标,解释现象:(1)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_的物体,在物体的_形成的_,就是影子,平时所说的“立竿见影”、“皮影戏”都是指影子。(2)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日食和月食都是由于_形成的。日食是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月食是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3)小孔成像的形成:如图K21所示,沿直线传播的光经小孔后,在光屏上由实际光线会聚成像。像的特点:_、大小可变的_;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_。如:树下圆斑、针孔照相机。,不透明,后面,黑暗区域,光的直线传播,倒立,实像,无关,新课标,第二讲 考点梳理,补充说明: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_的,光在_中的速度最大,其大小是_。,不同,真空,3108m/s,新课标,第二讲 考点梳理,不能,同一平面内,新课标,第二讲 考点梳理,(2)当将光线沿反射光线入射到镜面时,可以看到反射光线沿原_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的。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_;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_两侧;反射角_入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的。(可记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入射光线,可逆,同一平面内,法线,等于,可逆,新课标,第二讲 考点梳理,评估交流:实验中光屏的作用是显示光的_;验证入射、反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_。补充说明:反射类型有_反射和_反射两种。我们平时看到周围的物体就是利用光在物体表面发生的_。,传播路径,同一平面内,镜面,漫,漫反射,新课标,第二讲 考点梳理,位置,大小,平面镜的距离,不能,虚像,不变,新课标,第二讲 考点梳理,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像;像与物的大小_;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像与物之间的连线与镜面_。(可记忆为:等大、等距、垂直、虚像)评估交流:(1)实验中看到两个不重合像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有一定_,前后两个表面均_造成的。(2)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水平桌面_。实际应用:一是成像,如梳妆镜、墙壁安装平面镜增大空间效果等;二是改变光路,如潜望镜等。,虚,相等,相等,垂直,厚度,反射成像,不垂直,新课标,第二讲 考点梳理,4探究四:光的折射定律 实验设计: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水中的径迹。得出结论: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_;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_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_入射角;反之,折射角_入射角;且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_;当光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_。发生折射时光路也是_。(可记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气大他小),同一平面内,法线,小于,大于,增大,保持不变,可逆的,新课标,第二讲 考点梳理,补充说明:发生光的折射时,同时也发生光的反射。折射现象:海市蜃楼、折射断筷、“错位”现象。光的色散: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_。彩虹的形成就是光的_。光的色散实质是太阳光发生多次_形成的。,复色光,色散,折射,第二讲 针对训练,针对训练,新课标,1下列关联正确的是()A光的直线传播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看上去好像折断了 B光的折射岸边的树倒映在水中 C光的反射影子的形成 D光的反射人能在镜中看见自己的像,D,第二讲 针对训练,新课标,2下列现象可以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A在游泳池边看到的池底比实际浅 B夜晚看到人在路灯下形成的影子 C通过汽车后视镜看到车后更广阔的范围 D晴朗夏日的中午,在树下看见圆形的光斑,A,第二讲 针对训练,新课标,3(1)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如图K24甲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_。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第二讲 针对训练,新课标,(2)图K25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像和物的大小相等,第二讲 针对训练,新课标,用刻度尺量出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看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第二讲 考点梳理,考点梳理,新课标,考点6 影子、实像与虚像的区别,1像的定义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学仪器后形成的与原物相似的图像。,新课标,第二讲 考点梳理,2.影子、实像与虚像区别,第二讲 针对训练,针对训练,新课标,1如图K26所示,进入人眼睛的光线是由()A平面镜发出的 B像S发出的 C平面镜反射的 D人的眼睛发出的,C,第二讲 针对训练,新课标,2如图K27所示,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的像在距小孔b处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C,第二讲 针对训练,新课标,3某同学漫步在湖边,看到桥和它在水中的倒影组成了景色优美的画面,用照相机将其拍下。对于桥在水中的倒影和它在底片上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缩小的实像 B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等大的虚像 C底片上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缩小的虚像 D底片上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等大的实像,B,第二讲 实验小变式,新课标,实验小变式,(1)实验使用的平面镜是薄玻璃板,主要是为了透光,便于观察镜后的物体。(2)实验使用的两根蜡烛应当完全一样,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3)玻璃板尽量薄一些,防止玻璃板的前后两表面各成一个蜡烛的像距离太大,不便于观察、比较,在测量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时要以玻璃板前表面的位置为准。(4)实验时,玻璃板放置时要与水平面垂直。,新课标,第三讲光现象作图,第三讲 考点梳理,考点梳理,新课标,考点7 光的反射作图,1反射光路作图 用虚线将法线画出,确定入射角(或反射角),根据两角相等的关系做出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2确定平面镜位置作图 先画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即是法线,然后过角的顶点画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第三讲 针对训练,针对训练,新课标,如图K31所示,某一光线斜射向镜面O点,请在图中作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答案如图所示,第三讲 考点梳理,考点梳理,新课标,考点8 平面镜成像作图,1根据光的反射规律作图 步骤:(1)如图K32所示,从光点S引出两条入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2)作出两条入射光线的法线。(3)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4)作出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用虚线画出),交点为像点。,新课标,第三讲 考点梳理,2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图 步骤:(1)如图K33所示,过S点向平面镜作垂线(用虚线画出)。(2)截取S点,使S点到镜面的距离等于S到镜面的距离。画出像点S点(虚像用虚线画)。,第三讲 针对训练,针对训练,新课标,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K34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答案如图所示,第三讲 考点梳理,考点梳理,新课标,考点9 光的折射作图,1折射光路作图 用虚线将法线画出,确定入射角(或折射角),根据“气大其他小”的关系做出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2折射成像作图,步骤:(1)如图K35所示,从光点S引出两条光线,射到界面上。(2)作出两条入射光线的法线。(3)根据折射定律,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作出折射光线。(4)作出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用虚线画出),交点为像点。,新课标,第三讲 考点梳理,3垂直入射作图 光线由空气垂直射入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反射和折射同时发生,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均为0。,第三讲 针对训练,针对训练,新课标,1如图K36所示,画出入射光线AO的折射光线。,答案如图所示,第三讲 针对训练,新课标,2如图K37所示,一束光线垂直射到玻璃砖的一个面上,作出这束光线进入玻璃砖内的径迹和从斜面离开玻璃砖后的大致径迹。要求在斜面处标出法线。,答案如图所示,第三讲 考点梳理,考点梳理,新课标,考点10 透镜特殊光线作图,1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如图K38所示)(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2)经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3)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第三讲 考点梳理,新课标,2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如图K39所示)(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反向延长线过焦点。(2)延长线过凹透镜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3)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第四讲 考点梳理,考点梳理,新课标,考点11 凸透镜与凹透镜,1凸透镜对光线有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作用。,会聚,发散,2理解“会聚”与“发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相对于入射光线而言的,在解题时,一般采用延长入射光线的方法来判断,如图K41所示,通过观察折射光线是在入射光线的外部(发散作用)还是内部(会聚作用)来确定透镜类型。,第四讲 针对训练,针对训练,新课标,图K42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相当于_,对光线有_作用。,凸透镜,会聚,第四讲 考点梳理,考点梳理,新课标,考点12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安装调节:安装凸透镜与光屏,使蜡烛和光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点燃蜡烛,调节高度,使凸透镜、光屏、烛焰三者中心大致在_,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_。,同一高度,光屏的中心,新课标,第四讲 考点梳理,引申操作:用教材遮住一半透镜,在光屏上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像,但像会变_。物体从5倍焦距以外逐渐向凸透镜靠近,观察到像会_,像距也随之_。成实像时,将蜡烛与光屏位置互换,根据光路_可知,仍成实像,但实像的_发生改变。,能,暗,变大,变大,可逆性,大小,新课标,第四讲 考点梳理,实验结论,新课标,第四讲 考点梳理,评估交流: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均得不到像的原因可能是凸透镜、光屏、烛焰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或是物体在一倍焦距内或焦点上。,2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两侧且倒立,虚像一边是正的(di);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用于实像)。,第四讲 针对训练,针对训练,新课标,1如图K43所示,小梦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观察到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的烛焰像向上移动C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D要使光屏上的烛焰像变小,只需将蜡烛靠近凸透镜,第四讲 针对训练,新课标,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焦距等于10 cm的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K44所示,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把凸透镜固定在50 cm处。,(1)将蜡烛放在A点,光屏在B位置上,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2)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表:,左,第四讲 针对训练,新课标,在前4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_的实像。第6次的像比第5次的_(选填“大”或“小”)。(3)将蜡烛放在C点,观察到烛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后,若希望看到更大的虚像,应将蜡烛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缩小,大,左,第四讲 考点梳理,考点梳理,新课标,考点13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1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它的镜头是一个_,来自物体的光线经镜头后在底片上成一个_、_的实像,物距应当_。照相机离物体越远,所成的像越_。,凸透镜,倒立,缩小,大于二倍焦距,小,新课标,第四讲 考点梳理,(2)投影仪:它的镜头是一个_,当物体、透镜、光屏的位置适当时,在光屏上会得到物体的_的实像,所以投影片要_,且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要大于_、小于_。平面镜可以改变_使实像投在屏幕上。(3)放大镜:利用的是凸透镜能使物体成放大的虚像,但这个像与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它要求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小于_,所成的像是_、_的_像,并且与物体在透镜的_,而且放大镜离物体越远,所成的像越_。,凸透镜,倒立、放大,倒插,一倍焦距,二倍焦距,光线的传播方向,一倍焦距,正立,放大,虚,同侧,大,第四讲 考点梳理,新课标,2望远镜和显微镜(1)望远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_立、_的_像,像落在目镜的_以内;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_立、_的_像。(2)显微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_立、_的_像,像落在目镜的_焦距以内,目镜再一次成正立、_的_像。,倒,缩小,实,一倍焦距,正,放大,虚,倒,放大,实,一倍,放大,虚,第四讲 针对训练,针对训练,新课标,1以下物品中没有应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是()A穿衣镜B投影仪C照相机 D放大镜,A,第四讲 针对训练,新课标,2如图K45所示是小华用相机拍摄的桂林市杉湖上的双塔相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双塔在湖中的倒影是实像B要使塔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向塔靠近些C要使塔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远些D要使塔像更小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近些,B,第四讲 考点梳理,考点梳理,新课标,考点14 眼睛和眼镜,1眼睛的成像原理(如图K46所示),晶状体,底片,大脑,凸透镜,新课标,第四讲 考点梳理,2近视眼、远视眼成因及矫正,厚,强,前面,薄,弱,后面,新课标,第四讲 考点梳理,凹透镜,凸透镜,发散,后移,会聚,前移,第四讲 针对训练,针对训练,新课标,1来自于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C所成像是实像D所成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D,第四讲 针对训练,新课标,2同学们学习很辛苦,很多同学的视力发生了变化,影响学习和生活,需进行矫正。请你从下面两幅图中选出:矫正近视眼的是_;矫正远视眼的是_。,乙,甲,第四讲 实验小变式,新课标,实验小变式,在探究“近视眼的原因”时,当将近视眼镜从蜡烛和凸透镜中间拿走时(相当于给近视眼摘掉了眼镜),光屏上的像变得不清晰了,需要将光屏向凸透镜移动一定距离,才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是将图像成在了视网膜之间的位置,是角膜和晶状体对光线的折射(会聚)能力太强所致。,第五讲 考点梳理,考点梳理,新课标,考点15 温度与温度计,1温度(1)含义:温度是表示物体_的物理量。(2)摄氏温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_为0摄氏度,_为100摄氏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摄氏度,符号为_。(3)常见温度值:人的正常体温:_,人感觉舒适的温度:_,洗澡水的温度:_。,冷热程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沸水的温度,37,23,40,第五讲 考点梳理,新课标,2温度计及使用(1)原理:温度计是根据_原理制成的。(2)使用一估:估计被测物体的_。二选:根据估测温度选择合适的_。三看:看清温度计的_。四放:玻璃泡全部_被测液体中,不要接触容器的_。五读:待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_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_相平。,液体的热胀冷缩,温度,量程,分度值,浸入,底部和侧壁,留在,上表面,第五讲 考点梳理,新课标,3常用温度计比较,热胀冷缩,3542,0.1,离开,甩,第五讲 针对训练,针对训练,新课标,1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的最低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D,第五讲 针对训练,新课标,2 图K51为体温计的一部分,它的示数是_,分度值是_。,38.5,0.1,新课标,第五讲 考点梳理,2探究二:水的沸腾(1)测量工具:_、秒表。(2)实验设计:为了既节约能源又节省时间,使水快一些沸腾,请你提出一条有效建议:_。(3)实验现象:水沸腾前,气泡由_变_,最后消失,且水吸收热量,温度_;水沸腾时,气泡由_变_,最后冲出液面,变成_,且水吸收热量,温度_。(4)实验结论:水的沸腾是一种_的汽化现象。水沸腾过程中,虽然水继续_热量,但只能不断地变成_,温度保持_。,温度计,水少一些,大,小,升高,小,大,水蒸气,不变,剧烈,吸收,水蒸气,不变,第五讲 考点梳理,考点梳理,新课标,考点16 热现象实验探究,温度计,秒表,均匀,缓慢,第五讲 考点梳理,新课标,(3)记录数据,新课标,第五讲 考点梳理,(4)画出图像,新课标,第五讲 考点梳理,(5)实验结论:海波在熔化过程中,_热量,温度_。石蜡在熔化过程中,_热量,温度_。晶体与非晶体熔化都要_,凝固都要_,但晶体有固定的_和_,而非晶体则没有熔点和凝固点。(6)分析归纳:晶体熔化条件是达到_,持续_;非晶体熔化条件是持续吸热。,吸收,不变,吸收,升高,吸热,放热,熔点,凝固点,熔点,吸热,新课标,第五讲 考点梳理,(5)评估交流: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_、持续_。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高沸点_、气压低沸点_。3.探究三: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1)方法寻找怎样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方法一:质量_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_,比较_;方法二:质量_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_,比较_。,沸点,吸热,高,低,相等,热量,升温多少,相等,温度,吸热多少,新课标,第五讲 考点梳理,(2)测量工具:天平、温度计、秒表。(3)实验设计:(如图K54所示)要得到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用到的测量工具是_。实验中怎样确定水和食用油是否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_;或利用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通电_。,天平,相同时间,相同时间,新课标,第五讲 考点梳理,(4)得出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

    注意事项

    本文(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经典(全部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