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我国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研究优秀毕业论文(可编辑) .doc

    • 资源ID:3943643       资源大小:56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我国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研究优秀毕业论文(可编辑) .doc

    我国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研究-优秀毕业论文 论 文 摘 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教育干部培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需要建立开放的教育干部培训体系,开放的教育干部培训体系需要建立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体系。建立我国教育干部培训认证体系的条件已经具备,研究我国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重要性。 本研究的对象是我国教育干部培训机构的认证问题。研究力图解决的问题是建立我国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制度,涉及制度的合法性、制度的理论基础、国际经验、认证程序等等。本研究所采取的研究方法是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国际比较等。论文通过对教育干部培训机构的访问、访谈和问卷,分析了我国教育干部培训机构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我国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具有现实必然性。我国亟需建立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制度,并且已具备建立此制度的条件。 沿着从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思路,论文讨论机构认证的基本理论和教育机构认证的理论基础,再讨论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的理论基础。教育干部培训的本质是政府公共管理的活动,教育干部培训主体包括现有的和未来可能有的教育干部培训机构,客体是参加培训的各级各类教育干部。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的本质,是对国家意志传达和政府公共管理效果的保障,是一种社会公证。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的主体是在政府指导下的认证专门机构。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的客体,是申请认证的教育干部培训的机构。教育干部培训的现有体系是建立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的基础,认证开展要以公开、公正、公平为基本原则。 通过对英国和美国教育领导培训机构认证的基本做法的介绍,得出对我国的启示。我国应总结英美国家经验,建立教育干部国家标准和教育干部培训国家标准,建立开放的培训体系网络,注重不同地区的差异,重视与其他具有较高公信力的认证机构合作,组织和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以项目形式运作教育干部培训。 论文对我国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的标准、程序与制度设计进行研究认为,建立教育干部培训国家标准是认证标准的基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规定是认证标准的依据。笔者从培训质量形成过程研究认证标准设立,认证程序在普通教育机构认证程序基础上,凸现了培训机构特点。认证制度设计涵盖认证管理机构、认证执行机构和认证监督机构。 我国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体系的运行设计涵盖机构职能与权限划分。研究设定了工作程序,提出申诉、复核与争议处理的初步方案。 关键词: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VABSTRACT Along with the great progress of China education, the function and the status of China educational leadership training centers has been much prominently. An open teacher training system also needs the ope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training system which requires the accreditation system of itself. The requirements have been done, and this study has importance both on cognition and practice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is the accreditation of China educational leadership training centers. Establishing the accreditation of China educational leadership training centers, including the institutional validity, institution basic theories, and the accreditation process, makes the key issue of this research. Main methods used in this research are: Literature research,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comparative studyThe dissertation is constructed by six parts and the basic content and concludes are as follows: Firstly the author the background of this research, and defines the correlative concepts and the bound, review the interrelated researches and introduce the study methods and thoughts. The study shows: It is requisite to build the accreditation of China educational leadership training centers, and the requirements have been doneIn CHAPTER One the necessity of building the accreditation system of China educational leadership training centers. Analyzing the actuality of China educational leadership training centers is in order to put forward the central theme of this studyCHAPTER Two is about the foundation of the accreditation of China educational leadership training centers. The study shows: public administration of the government is the essence of the educational leadership training. The main part is subsistent and intend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training centers and the object is the educational leadership of all levels. The essence of the accreditation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training center is the insurance of public management and effectiveness and the social notarization .the main part of this accreditation is the accreditation institute under the guiding of the government. The object part is the training centers who will apply the accreditation. The subsistent system is the basis of accreditation. The accreditation i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openness, fairness and justiceCHAPTER Three introduces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of the U.K. and the U.S.A, but not the same emphases. On these basics, make the summarizing and theVIapocalypse. The study finds: China can learn form the U.K. and the U.S.A, to establish the national educational leadership standards and training standards, set the open training system, treasure the cooperation with the other dignified accreditation institutes, concern about the diversity of different areas, exert the important function of guild, and operate the training by programsCHAPTER Four and Five concern about the specific issues of accreditationGrounding on the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lodge the standards construction and the accreditation process; design the centers function and rights; at last, conceive the working process and appealing, checking and disposing argumentThe research argues: Establish the national educational leadership standard is the basic of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and the regulations on the work of leadership education training are the basis of the standards. The standards are defined by the training quality forming process. The accreditation process should display the specialty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training. Accreditation system plan includes the administration, executing, surveillance departmentsKEY WORD: Educational Leadership, Training Centers, AccreditationVII目录 论文摘要.V ABSTRACT.VI 绪 论.1 一、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1 二、 相关研究综述4 三、 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界定10 四、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11 第一章 我国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制度建立的现实需要.13 一、 我国教育干部培训体系概况.13 二、 我国教育干部培训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19 三、 建立我国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制度的现实必要性.21 第二章 我国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的理论基础.23 一、 机构认证的理论基础23 二、 教育机构认证的理论基础25 三、 我国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的理论基础.29 第三章 英美教育领导培训机构认证的做法.32 一、 英国教育领导培训机构认证的基本情况.32 二、 美国教育领导培训机构认证的基本做法.36 三、 经验与启示44 第四章 我国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标准、程序与制度设计.47 一、 我国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的标准.47 二、 我国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的程序.49 三、 我国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基础制度设计.55 第五章 我国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体系的运行.57 一、 机构职能与权限划分57 二、 工作程序设定.58 三、 申诉、复核与争议处理.60 结 语.63 附 录 1.64 附 录 2.68 参考文献71 后 记.75VIII绪 论 一、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 (一) 问题提出的背景 1. 教育干部培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 无论是政府报告中的民生问题,还是日常百姓所关注的生活焦点中都离不开对教育的讨论。温家宝总理提出教育要培养出社会主义的教育家的伟大任务。作为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干部的素质和专业技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校长培训工作,“实践证明,教育部的很多措施,都是需要通过校长来推进的,一些改革,没有校长的支持,很难成功。世界不少国家教育改革的经验证明,政府推动的教育改革,往往与其原来的预期目标相去甚远,那是因为没有得到校长和教职员工1的理解,所以我们做这个工作意义非常大。”中国政府将干部培训工作摆在放到了举足轻重的位置。在 2006 年,即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这是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进2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执政高度重视干部培养的问题。教育干部培训正是教育干部培养的重要部分。教育干部培训获得了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狠抓落实。 教育干部培训对提升教育干部专业技能、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有重要作用。提升教育干部的专业技能,很多时候被看作是提升教育质量的不可或缺的部分。有不少的有识之士疾呼, “一位好校长就能办好一所好学校。”好校长的培养,正是教育干部培训的核心内容。 2. 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需要建立开放的教育干部培训体系 1952 年起,我国建立了定向型教师教育体系。中小学教师由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培养,师范院校只设置师范专业,师范生免交学费,享受助学金,毕业后由国家负责统一分配至中小学工作的体系。这种封闭的教师教育体系在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后,弊端逐渐显现。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1康 丽等. 校长更需要的是专业精神N. 中国教师报, 2005-1-122孙承斌等. 全面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战略任务. EB/OL/0>. , 2006-4-26/2007-9-13 1“调整师范学校的层次和布局,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这一决定冲破了我国传统的定向的师范教育体系,确立了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开1放性。教育干部培训作为教师教育体系的一个部分,经历了长期的封闭型的发展历程。随着教师教育体系的开放,教育干部培训也将对原有体系进行调整,改变过去单一的培训主体的情况。鼓励有条件参与的高等院校、社会培训机构等发挥各自优势,都参与到教育干部培训当中。作为教育干部培训质量保障的重要措施,建立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制度已经成为必须。 3. 开放的教育干部培训体系需要建立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体系 过去的封闭的教育干部培训,主要是依靠教育行政部门来核定培训的各项内容,对培训效果的评价同样是行政检查式的。建立开放的教育干部培训体系,就会有各种机构参与到培训中来,培训的质量高低不一。要保障培训的质量,就不能再依靠行政手段,而是应适应新的开放环境,成立政府指导下的第三部门,对开展教育干部培训活动的机构进行认证。 笔者向全国各类型的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负责人随机发放了问卷。问卷结果显示,超过 92%的机构负责人表示,愿意引进或已经成功引入社会资源来丰富培训。这是对建立开放的教育干部培训体系昀好的佐证。同时,在开放性问题回答中,几乎所有的负责人表示十分有必要建立教育干部培训机构的认证和评估制度,并且在对超过十个省份的干训机构负责人的访谈中,他们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4. 建立我国教育干部培训认证体系的条件已经具备 在实践中,有部分地区率先在探索教育干部培训的评价体系和认证准入体系。调查表明,这些地区开展的评价活动和认证准入活动,是自发性的,也具有地区特色。总体上看,评价活动和认证准入活动的科学性尚待提升,不少活动甚至是依据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来设立。因此,也亟需从总体上对我国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的基础制度进行设计。这些地区所开展的评价和认证活动,为从总体上研究我国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制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此外,国外同行在此方面走到了我们的前列,所积累的经验是十分有价值的。 在理论界,有研究者从不同的切入点积极探索我国教育干部培训的评价机制和质量保障的方法,这为研究建立我国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制度提供了理论背景。 在政策上,国家教育干部培训政策出台是建立我国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制度的契机。中共中央在“十一五”期间提出了大规模培养干部的政策,颁布了干1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 建立高水平、有活力的教师教育体系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22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中第三十一条指出,“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准入制度。培训机构承担干部教育培训任务,必须获得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的资质认可。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应制定和公布相应的准入标准。” “培育和规范干部教育培训市场,引导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优化服务,提高质量,逐步形成由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指导、公开平等、竞争有序的干部教育培训市场机制。” 这就为各具体部门制定干部教育培训条例提供了依据。2003-2007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制定教师教育机构资格认定标准。教育部党组发出了全国教育系统干部培训“十一五”规划文件,明确提出了要建立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资质准入的制度,不断规范培训秩序。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机构以不同形式参与教育干部培训,引导培训机构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服务水平,逐步形成行业主管、公开平等、竞争有序的培训管理机制。 因此,从实践、理论界和政策支持上来看,建立我国的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制度的条件已经具备。 (二) 选题的意义 1.为我国教育干部培训中亟待解决的机构认证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研究发现,我国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的相关研究较少。应当说,本研究是应着实践的呼唤,同时又是先于实践发展的。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已经有政策指向表明建立教育干部培训机构的资质认证和准入是今后这几年我国教育干部培训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本研究就是为实践做出的昀直接的理论参照。另一方面,国内外其它教育机构认证的实践与理论是比较丰富的。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相对不足,这使我国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制度适切地建立起来,提供了一种制度的可能。本论文所提出的制度设计,可能是不完善的,但这至少给制度设计者参考的价值,至少能提醒行动者这是一条不通的道路,我认为其存在就是有意义的。 2.对规范教育干部培训秩序提出建议,为保障培训的质量提出构想 对我国所有正在开展、准备开展教育干部培训的机构进行认证,并使得那些符合一定标准的机构得以进入,而把那些不符合标准的浑水摸鱼者挡在门外,这是从制度上保障教育干部培训质量的首要一步。同时,一些具备了一定条件的机构,制度设计上欢迎他们加入到教育干部培训的行业当中来。借此,引入新的培训的理念、方法、流程、管理、模式等等,这些都将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有利资源,昀终形成的是行业主管、公开平等、竞争有序的培训管理机制。 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我国的教育干部培训工作是带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培训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进一步说是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的。因此,对提供教育干部培训的机构进行认证,不忘保障教育干3部培训的社会主义方向。 二、 相关研究综述 从掌握的文献来看,对教育干部培训工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培训工作本身,例如对培训教学、培训模式等具体问题的探讨。对教育干部培训具体内容的研究数量较大,但对于教育干部培训质量保证、评价和认证的研究是较为缺乏的,并没有出现专著或博硕士学位论文,大多散见于各类期刊。对教育干部培训机构的直接研究是比较少的,培训机构资质认证的理论探讨与实践较为有限。但是,国内外对于其他教育机构的认证和准入,国内外的实践和理论比较丰富。因此,本综述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对我国教育干部培训机构的研究;二是对国内相关教育机构认证的研究。三是对英美教师教育机构认证的研究。 (一) 我国教育干部培训机构的研究 研究者从当前我国教育干部培训机构的宏观管理、提升培训质量而展开的教育干训机构评估、资质认证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及培训市场等方面展开了探讨。此外,文献整理发现,大量研究者所提出的观点和问题是较类似和集中,关注视野相对狭窄,研究通常停留在经验总结的层面。有研究者对教育干部培训研究本身提出了反思性的建议。 1. 对教育干部培训机构宏观管理现状和分析 研究者指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对建立教育干部培训质量评价的认识。教育部人事司副司长吕玉刚就提出,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校长培训的机制和制度化建设尚待加强、培训资源配置不合理。“十一五”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逐步建立中小学校1长培训质量评估体系,达不到要求的不能开展校长培训。从行政上考量我国教育干部培训。提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传统体制的痼疾和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管理方式来看,与中国国家体制相适应,2中国的中小学校长培训管理体系基本上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体系。 过去是指令性管理,今后要转变政府职能,通过立法、规划、拨款、督导、评估等方式来管。3政府部门要转变职能,逐步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由指令性管理转向指令性和指导性管理相结合,注意运用法规、规划、评估、4信息服务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控校长培训。 这表明,研究者观察到了教育干1吕玉刚.全国“十一五”干训的整体思路 EB/OL. /. 2007-5-21/2007-7-30.2王铁军.高举教育现代化的旗帜构建中小学校长培训新体系J.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版,1997 3 . 3褚宏启.宏观管理:提高培训效益的良药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5 12 .4阎德明.新世纪校长培训发展的若干趋势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 1 .4部培训工作管理体制缺陷的反思。 研究者对培训市场的关注较少,常常以笼统的面貌出现。缺乏对培训市场的研究和分析。研究者几乎都是站在固有的位置看待培训,而不是跳出培训看培训。对于培训市场的提法尚存有争议。有研究者提到,从培训市场来看,培训市场混乱。并且,公立的培训机构与民营性的培训机构存在竞争。在竞争中公立机构处1境比较尴尬。2. 围绕提升培训质量而展开的教育干训机构资质认定、评估和质量保障的探讨 (1) 对认证和资质认定的探讨 文献研究看,专门讨论资质认证与质量保障的文章少之又少,在文献中出现的形式大都为文章政策建议等处一笔带过。这个领域深入的、专门化的研究并不为研究者所关注。本问题系统性研究的文献极少。国内文献研究发现,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是一个准空白点。 认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钱立青对安徽省培训基地资格认定工作进行总结,提出开展认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意义。安徽省的操作实践步骤是:设计认定方案、组织实施评估工作和教育部门认定。三原则是坚持自评与他评结合的原则;定性2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坚持事实取证的原则。开展资认证或资质认定活动的功能。钱立青归纳为激活竞争机制、促进基地3 4建设和营造大培训的环境。 杨海燕认为可以促进培训机构体系的改善。 杨颖秀5认为可以整合参与培训机构资源,保障培训者来源和培训质量。资质认定可能的形式有:安徽开展的试点工作来看,在进行评估中,运用听、6查、谈、察、议五种形式。(2) 对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评估的研究 评估的对象。鲁宝华认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评估的对象有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培训院校 或单位、部门、中小学校长培训管理办公室 或相7应的机构、和中小学校长及所在学校。评估的方式、方法。鲁宝华提出了总结汇报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量表8评定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个案研究法等等。评估的内容。原玉廷等对提出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机构考核评估的内容包含1褚宏启.宏观管理:提高培训效益的良药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5 12 . 2钱立青.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资格认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 4 . 3同注 2。 4杨海燕.香港与内地校长培训制度比较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4. 5杨颖秀.美国的校长培训制度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607 . 6同注 2。 7鲁保华.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评估的对象、内容及方法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4 . 8同注 7。51管理工作、培训基地建设、科研活动和工作效果。 吴秀琴提出,培训评估应分1 2为 4个层面:反应层面:针对学员对课程及学习过程的满意度进行评估。学3习层面:针对学员完成课程后,所保留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估。行为层面:针对学员回到工作岗位后,其行为或工作绩效是否因培训而有预期中的改变进行评24估。效益层面:针对培训的整体投资报酬率进行评估。(3) 对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质量保障的研究 质量保障的基本认识。孙忠生等提出,根据系统论的原理,把校长培训质量3保障体系看成一个由输入、过程和输出作为保障对象的不断运行着的系统。 钱立青提出,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保障体系是全面保障培训质量的组织和程序系统,是将对校长培训产生重要影响的组织、机构、政策、制度、管理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保障和提高培训质量的稳定而有效的整体,通过评价监督等机制的运行,促使培训活动达到预想的培训目标。 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的原则:钱立青提出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应4遵循几个原则:引导性、科学性、评价性、发展性。影响培训质量的因素:钱立青认为,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主要取决于培训目标、培训模式、培训课程内容体系以及培训者队伍、培训服务支持等相关因素。5质量体系的构成:钱立青认为,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保障体系主体由培训决策系统、培训运行管理系统、培训信息与督导系统、培训服务支持系统、培训质量发展系统等构成,五个系统构成培训质量保障的框架,既独立运作,又有机衔6接。 施德东研究认为,其内部结构可以由质量管理系统、质量评价系统和质量7信息反馈系统这三个子系统组成。质量保障体系功能:施德东提出,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保障体系是对其组织运行状况进行评价、监督、诊断、引导和调控,从而能对保障系统实施调整,对8其活动质量实施管理的支持系统。 李同胜提出,质量保障体系是为保证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科学性、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参训校长“组织实施素9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总结起来,培训的质量始终是关注的核心。遗憾的是,对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质量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对工作的理解和总结之上,缺少进一步提升和系统的梳1原玉廷等.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多元评估模式的研究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 3 . 2吴秀琴.如何实施校长培训评价?J.中小学管理,20061. 3孙忠生等.构建培训质量保障体系 提升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 3. 4钱立青.新时期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 6 . 5同注 3。 6同注 3。 7施德东.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8. 8同注 6。 9李同胜.校长培训质量保障系统的理论J.中国成人教育,20027.6理。涉及到了具体问题,又转而谈到不清晰的目标,其中又不乏政策口号式的宣扬,因此很难对实际工作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从实际上,教育干部培训的质量保障从未在理论上深入探讨。如何从具体地、完整地研究一套我国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制度是缺乏的。对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的总体设计始终是一个空白。 (二)国内教育机构认证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1.国内教育机构认证 此处,综述关注了我国教师教育机构的资质认证和评价制度的构建、我国国际学校认证制度的构建、民办教育认证评估。关注的原因是前者与本研究内容密切相关,而国际学校认证制度建立是自下而上建立起来的,已经在实施的制度,民办教育认证和跨国教育认证与本研究中可能涉及到的与国外相关机构合作的内容有一定借鉴和启示。 教师教育机构的资质认证和评价制度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提出我国实施教师教育机构资质认证和评价的设想和方案,包括组织机构、实施程序、认1证的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课程基准的框架性意见等。 这个体系的构建较为完整。我国现在仍然没有实施教师教育机构认证。从政策上反映,该体系也并未将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纳入其中。 国际学校认证制度建立分析。阎凤桥对国际学校认证制度建立的过程进行了梳理并总结了该认证制度建立的标志。对此项活动的实践关注十分有意义。中国对于国际学校的认证借鉴了国外学校认证的惯常做法,采取学校自愿申请、学校自评、专家组实地考察等程序。这项制度的建立是自下而上自然形成的。其中,认证机构法律地位的确立;NCCT国际学校认证体系的建立;越来越多的国际学校志愿参加了由NCCT组织的认证工作,对于其提供的专业认证服务给予了充分2的认可。 借此,对国际学校认证的整体形成和安排有清晰的认识,值得关注的是与国外相关认证机构的合作,提升了认证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国际认证体系的研究。季明明提出国际认证指标体系在中国尚有一个适应性和本土化的过程。国际与跨地区认证委员会CITA在中国开展的认证实践。上海的海富幼儿园、金苹果学校、北京的金色摇篮幼儿园等十多所民办教育机构参3加了美国国际与跨地区认证委员会CITA认证。 这些认证反映出,我国的教育机构积极参与了国际上公信度较高的认证,这些活动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的进程。上海市教育主管部门建立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借鉴国际通行做法,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认证探索。根1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对实施教师教育机构资质认证和评价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 5. 2阎凤桥. “铁笼”是如何建造的?国际学校认证制度在中国建立过程的案例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 1 . 3季明明.国内外民办教育认证评估现状与前景J.教育发展研究,2005 24 .7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办学条例,采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保障跨境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指导方针中的一些建议,结合国外认证1的通行做法,上海市教育评估协会制定了中外合作办学认证办法。 这其中就体现了国外指标体系本土化的一个过程。 2.我国教育机构进行 ISO9000 质量认证的尝试 本文研究的机构认证,认证的对象是机构,是对该机构从事某一种活动的基本条件而进行的认证。通过这种认证,这些机构才拥有了开展这些活动的资质。而质量认证是对某机构提供的某种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达到的某种标准而进行的认证。其认证的核心是机构提供产品。这是这两者昀大的区别。由于这不是本研究的重点,因此不再赘述 ISO9000 质量认证体系的应用。但是,ISO9000 质量认证体系的思想和方法,是值得本文借鉴的。 国内少数的教育机构展开了引入ISO9000 质量认证体系的尝试。其中有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专院校。理论界也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撰文、写书者不在少数。IS09000 以其特有的发展性功能、保障性功能、契约性功能和宣传性功能2使学校对其产生浓厚兴趣。 同时,也有知名的学者提出中小学不宜直接引进工3商业品质管理的ISO9000 质量认证制度。 IS09000 质量体系认证申请费用昂贵、4管理繁琐,不宜广泛推广。有些学校为认证而认证,短期行为十分突出。 教育质量与企业产品质量有着本质的不同,该体系在中小学的应用会加剧学校管理的异化,该体系的运用不符合现代基础教育人文价值的取向趋势,该体系的应用不5符合我国教育的国情。(三)英美教师教育机构认证的理论与实践 1. 英国教师教育机构认证的理论与实践 英国的教育管理体系以管理的规范化著称。国内对于英国的相关介绍内容丰富,但是单就教师教育认证活动研究和教育领导培训活动的研究也相对偏少。 张昱琨等介绍了英国教师教育认证活动的开展。英国的教师教育工作现在由教师培训管理署TTA开展。TTA的主要任务是对各种教师培训机构予以认证,并负责评估教师培训的质量;1992 年成立了皇家督学团下属的教育标准办公室OFSTED专门负责组织对学校工作进行独立的常规性督导,以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标准,同时还检查职前教师培训课程及质量等。通过研究发现,英美教师教育机构认证的昀新发展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以明确的任务规范教师教育机构的1李亚东等.跨境教育的本土质量保障与认证:上海的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06 15. 2杨晓江.关注教育领域的ISO9000现象J.江苏高教,2000 2 . 3陈玉琨.ISO9000,中小学不宜?陈玉琨教授 3月 26日在澳门中小学校长研修班的讲演(节选)N.文汇报,2002-4-28. 4杨光富.中小学开展ISO质量体系认证利弊谈J.开放教育研究,2003 4 . 5张淑蓉.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不宜在中小学推广J.基础教育,200

    注意事项

    本文(我国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认证研究优秀毕业论文(可编辑) .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