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3943492       资源大小:67.5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兰州市城关区酒泉路中街子社区为例 【摘要】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面临严峻挑战,社区养老服务作为一种新的养老模式,在我国部分城市逐渐被实行。然而,作为新的养老服务方式,社区养老服务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针对这些问题,应通过强化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识,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和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等措施以促进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关键词】社区养老服务;问题;对策  据我国第一步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比上年增长891万,占总人数的14.3,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4.8。同时,老年抚养比从2012年的44.62上升到2013年的45.94。全国老龄办副主任、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主任吴玉韶介绍,随着新中国成立期新出生人口进入老年期,我国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 一、我国目前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 (一)兰州市城关区中街子社区相关数据 笔者于2012年10月份实习期间,对兰州市城关区酒泉路中街子社区进行了实地调查,中街子社区人口总数8134人,老年人总数581人,占总人口7.14%。笔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的样本135个,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对这些样本进行了调查访问。共发放问卷135份,回收12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10份,回收有效率为91.7%。资料回收后,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频数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110份有效问卷中,样本的基本特征为:性别,男性60人,占54.5%,女性50人,占45.5%;年龄在6065岁、6570岁、7075岁、7580岁、80岁以上的比例分别为43.6%、25.5%、16.3%、9.1%、5.5%,平均年龄为65.1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16.0%、34.0%、32.1%、17.9%;婚姻状况,有配偶的占87.3%,丧偶的占10.0%,离婚的占2.7%,没有发现从未结过婚的老人;在居住方式上,单独居住的老人占4.5%,与配偶居住的占51.8%,与子女居住的占14.5%,与配偶及子女一起居住的占29.2%;被调查的110位老人共有222个子女,平均子女数为2.02个,未发现无子女的老人;在被调查老人中,目前仍在从事有报酬工作的有9人,占8.2%,已离退休的老人占88.2%,从未工作过的(包括全职家庭主妇)占3.6%。 (二)我国目前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 根据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对人口老龄化的定义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其人口即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称为“老龄社会”。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发达的条件下来临的,而我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事实上,我国只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就走过了发达国家经历了三四十年时间的这个过程。又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持续增长,到2010年将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78%,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达到2132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2.25%。该办公室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迎来人口老龄化高峰。可见,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之快、基数之大、高龄人口之多是前所未有的。解决城市老年人口的经济供养问题、照料问题、服务问题和精神慰藉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我国传统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模式已不能很好的承担养老重任,在社会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社会化养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不可能取代家庭养老。因此在继续保持家庭养老的同时也亟需对该模式进行适当的改善,于是,社区养老服务作为家庭养老的一种辅助方式就应运而生。然而,作为一种新的养老服务方式,社区养老服务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我国目前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老年人对社区的依附性越来越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不少老人对至少一项或以上的社区养老服务有需求,他们对社区养老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相对于老年人的需要,社区服务与之还有很大层次的差距。 (一)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制度不健全 据笔者调查,兰州市城关区酒泉路中街子社区老年人总人数581人,整个社区却只有一个虚拟养老院。虚拟养老院是由甘肃移动和兰州市城关区民政局,于2010年10月联合推出的“虚拟养老项目”所提供。上管中街子社区的酒泉路街道还设有一个虚拟养老餐厅,是由原酒泉路街道自办餐厅改办而来。城关区民政局虽鼓励餐饮企业,小饭店,小饭馆加盟“虚拟养老项目”,希望多筹办几个虚拟养老餐厅,至今未得以实现。可见,我国社区在养老服务上没有一个整体的发展思路,服务制度不健全,服务的种类和内容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 (二)服务基础设施不完善 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及设施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养老机构供给不足。城关区中街子社区现只有一家养老服务机构,养老员入住人数约为300人,而有养老需求的人则有581人,有近一半的老年人急需解决养老问题,说明养老服务机构不论是在数量和还是规模上都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社会化和专业化养老服务供给严重不足。随着老龄化进程的推进,老年人越来越多,老年人数量的日益增多使得现有的养老服务机构压力越来越大,可以说现有的养老服务机构基本尚处于过于饱和的状态,急需兴建更多的养老服务机构。 2、养老供给方式单一,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入住率底。在现有的养老机构中,多以国家和集体班的供养机构为多,而民办养老机构则少之又少,例如前面提到的中街子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全由政府和大型企业筹办,小型企业以及私人参与过少。目前,全国民办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在60左右,原因有下: (1)当前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特殊困难的老年人群体,而面向普通老年群体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护理服务仅占少数,而特殊困难人群均受国家政策照顾,因此很多普通老年人得不到应有的养老服务。 (2)老年人消费观念影响了养老服务市场的形成和养老机构的发展,较多的老年人重积累、轻消费,重子女、轻自己。还有不少子女怕把老人送到养老院被社会误解为不孝。机构养老的社会氛围和普遍认可度尚未形成。 (3)由于相关政策的不完善,民办的老年护理机构往往难以享受到与政府主办的养老院同等的待遇。首先,在医保定点单位的资格认定、政府的财政补贴、内部职称评定和人才引进等方面,民办养老往往不能享受同公办机构一样的待遇。其次,行业平均收入低、福利待遇较差以及就业观念等因素影响,一些具有专业技能的人不愿去养老机构就业,在职人员稳定性差、素质不高,使很多老年护理机构陷入专业人才短缺的困境。再次,由于利润微薄,举办者通常会尽量减少开支,也加剧了这方面的状况。这就使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面临重重困难。 (4)运作不规范和监管乏力不利于机构的健康发展。一方面,社区养老服务正处于发展初期,缺乏统一的服务标准,规模有限,社会影响力不足,规避风险能力很弱。另一方面,很多机构举办者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对政策缺乏全面了解,行业自律和监管也较为薄弱。 (三)资金缺乏及来源渠道单一 从中街子社区可以看到,养老资金大多由政府承担,部分来自甘肃移动,而公民私人及小型企业的参与很少。我国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单纯的政府投入已经不能满足社区服务及老年人的需要,因此,向服务对象收费收入将是社区养老的需要探索的重要资金来源。依靠政府财政为主的模式直接的后果就是资金短缺,这将会影响我国社区养老的发展。 三、我国目前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认识观念的差距 1、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们的一些职能部门和社区管理与服务部门对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观念落后。没有把社区养老助老服务事业提高到反映一个社会文明进步水平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持社会稳定的高度来认识,服务意识差。2、由于传统的养老思想根深蒂固,社会上对家庭以外的养老方式存在着各种偏见,大家普遍认为社区养老都是无儿无女的或是儿女不孝顺的孤苦老人的无奈选择,所以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除了万不得已老年人不会离家去住养老院,子女们也不愿意把老人送到社区的养老机构。即使有到社区养老意愿的,受经济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离真正入住养老机构,也还有一定距离。3、整个社会经济形势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对传统的养老观念提出了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化生产不断扩大;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独生子女成为主流。家庭养老的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应。首先,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竞争很激烈,子女都要走出去求学、务工,创造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如果按以“父母在,不远游”的老传统,子女长守在父母身边,不仅自身不能发展,社会也不可能进步。其次,子女自身也要组建家庭,他们的子女需要呵护,需要培养,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再次,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两个人要负责赡养和照顾四个老人,显然会力不从心。因此,转变养老方式,由传统的家庭养老转变为社会化养老是必然趋势,而且是当务之急。 (二)传统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 由于历史的原因,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管理还不规范,执行标准还不统一。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企业职工和农民仍然实行相互分割的社会保障制度,待遇和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别。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养老保险待遇基本由政府全包,企业职工实行的是基本社会保险,而农民仍然依赖于传统的大家庭保障形式和土地保障形式。但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的“空巢家庭”越来越多,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需要承担劳务和家务的双重劳动,子女对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因打工在外难以较好实现。为了改变生活和摆脱贫困的处境,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农村年轻人不满足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大量向城市流动,进行务工和经商。留守在农村的大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绝大多数老人的生活要靠自己,处于自养状态,同时还要承担照料下一代和从事农活等体力劳动。大多是自己养活自己,活到老干到老,是许多农村老年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一旦他们丧失劳动能力,因无固定收入,生活风险和困难程度均高于城镇老人。再就是20世纪末经济体制改革造成的大量下岗职工给城市居民的养老保险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很多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下岗失业,尽管他们的父母也许有那么一点退休工资和医疗保险,但面对较大的健康问题,他们都无法在财力上支撑,最终导致老人无法得到及时的医治。从对象上看,目前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可分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养老保险、国有城镇事业职工养老保险、城镇个体劳动者养老保险和失土农民的养老保险,在基金征收的政策上、基数口径和征收比率上都不一致,在保障待遇享受上各方差别较大。从覆盖面来看,现行社会保障只覆盖占全国人口30的城镇人口,面对70的农村人口不能得到政府和社会提供的社会保障。据统计,我国县城以下集体单位的1000多万职工和2000万个城镇个体经营者基本上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障权利,保障水平也很低。从社会保障费的支出看,占全国人口70左右的农民的社会保障支出只占总数的20,而占人口30的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支出却占总数的80左右;从覆盖面看,城镇达91,而农村只有2。可见,城乡之间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非常之大。 (三)政策法规不健全 政策法规不健全。我国是在经济不太发达的条件下进入老龄型社会的。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由于物质基础比较薄弱,许多地方需要承担“扶贫”与“养老助老”双重任务,使传统的养老方式和养老观念,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受到一定的冲击,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在一些地方得不到保障:部分人道德水准较低,养老助老意识淡化,不尽瞻养义务,打骂、侮辱甚至虐待、遗弃、残害老年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之我国已有大量的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困难和健康上最脆弱的老年群体压力,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还不尽如人意。这些问题急需大力发展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用法律来调整有关社会关系,把一些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当前,在我国,除1953年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可视为社会保障立法之外,还没有第二部社会保障法律,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立法相对比较滞后。虽然也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和条例,但是这些都不能代替法律的作用。其原因在于: 1、这些规定和条例不具备法律的权威性,执行起来具有很大的回旋余地。 2、有的规定或条例制定得比较早,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3、个别规定具有明确的临时性。社会保障制度缺少法律的保证,不利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四)资源整合不足 这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差,硬件设备和服务水平跟不上需要: 1、社区养老服务医疗保障机制不完善,一方面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尚未全面普及,很多老人生病之后从医疗保险中能够得到的补贴较少,由于老年人经济来源比较单一,一旦生病后往往很难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因此不少老人生病后往往有病不能医。特别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的病很多都是大病和顽疾,看病的花费量比较大,因此许多退休职工看病成了一个大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专业的针对老年人开办的医疗保健机构比较少,因此很多老人生病之后,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保健治疗,往往出现了病情延误的现象。再加上不少老年人缺乏相关的保健养生知识,很难做到及时预防疾病,更何况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机能的衰退,老人病痛逐渐增多,因此老年人健康状况令人堪忧。 2、现有的养老设施使用率相当低。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收费偏高,老年人经济来源单一,难以承受高昂的费用:另一方面是现有养老机构的设施条件和管理服务水平难以令人满意,很多服务设施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而作的形式,而很大一部分服务人员面对这些行动迟缓,问题很多且话语比较多的老年人更是没有耐性,服务不到位和服务态度差的情况时常发生,更甚者就是有恶语相向,这极大的限制了老年人锻炼和娱乐的空间。最坏的甚至会对老年人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心理疾病。 3、孤独的老人数量日益增多,老年人精神生活空虚,娱乐方式单一。老年人受限于他们的年龄和其所经历的年代,其娱乐方式非常单一化,特别是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年轻一辈的生活和娱乐方式多种多样,但对他们来说这些都很难适应。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和相对孤独的生活方式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与此同时由于社区文化娱乐体育设施的缺乏,很多老人往往只能以聊天、散步等单一的方式来打发时间,这就使得很多老人在精神上失去寄托。虽然有时候老人们也会在家人的陪伴下,或者是在同龄老人的陪伴下参与到一些内容比较丰富的社区活动中去,但囿于适合老年人的活动比较少,老年人往往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就日益导致老年人生活枯燥乏味。 4、多数养老机构不具备必要的医疗条件。除福利院和医院外,多数养老院没有正常的检验、治疗设备,甚至没有医护人员。老人生了病,家属仍然需要请假带他们去医院治疗。笔者在中街子社区虚拟养老院看到两张空床,一了解,原来一位老人在周末被家属接走,另一位则因病住进了医院。有部分养老院或有个别专职、兼职医务人员,可以做一些简单治疗,但老人如有大病,仍需到医院就医。虽然各福利院及几家屈指可数的老年医院可以接收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且具备一定的医疗条件,但由于不是其公费医疗或大病统筹指定医院,所以多数老人仍难以在这些机构内接受治疗,也自然难以在此长住养老。5、多数机构养老职能尚不尽完善。无疑,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是最需要进养老院的。但目前除屈指可数的几所福利院和医院外,相当多的养老院特别是街乡办的养老院拒收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一位管理人员明确对笔者说,我们十几张床位,四人一间房,如果收了一个瘫痪病人,在屋里又拉又撒,别人还怎么住? (五)养老服务中介组织发展滞后 养老服务中介组织发展滞后,这是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迟迟难以得到飞跃性发展的重要原因。这里所说的养老中介组织主要是以志愿者为主要构成部分,为老人提供无偿的和非盈利性质的救助和服务的组织,目前常见的养老中介组织主要有“老年服务小组”、“送温暖小组”、“孤老残疾保护网络”等志愿组织。社区养老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有专业的人士参与,更需要有相应的志愿服务着为依托。当前而言,社区养老服务的提供需要大量的服务人员作为基础,但是当前从事社区养老服务行业的专业人士并不多,很多服务者多是出于人道主义,主动参与到养老服务中,这些人没有受过相关的专业教育或有关老年服务知识的培训,很难做到像专业人士那样为老人提供全面细致的周到服务。相关专业人士的缺乏不仅影响了我国城市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质量,而且也制约了城市社区养老事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在社会养老、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养老服务中介组织就充当着连接这三者的桥梁,并承担着吸纳更多养老服务志愿者,为社区养老服务行业提供后备人才的重任。但是令人担忧的是,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中介组织发展较为滞后,总体上来看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组织数量不多,社区中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普遍不足,有的社区还根本没有形成志愿者组织,也就谈不上具有志愿者队伍。在这种情况下,社务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也由于缺乏公众的广泛参与而陷入了困境。再就是没有很好的利用当前有利的资源。我们知道,老年的服务很大程度上都是公益性质的,既然是公益性质的工作就必须要发动广大的公共服务部门的人去实施,甚至还可以发动数量巨大的,而且极受到老年人欢迎的社会青年和在校学生进行老年服务。 四、完善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对策建议 综上,我国在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从服务到基础设施、从观念到资金渠道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缺陷和不足,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国家来说是一个甚为严重的问题。因而在遵循一些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从观念、政策、人员、服务网络、服务设施各个方面完善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是很有必要,也是甚为迫切的。 (一)强化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识养老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事业,必须加强对老年福利事业的重视,将老年福利事业的发展规划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到老年福利事业的发展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地迎接我国老龄化、高龄化高峰时期的到来。1、 强化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识,在全民范围内开展养老服务意识的宣传,让更多的人更加重视养老工作的开展。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社区养老服务知识宣传讲座、建立相关社团,成立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组织,让更多的入主动参与到社区养老服务事业中来。在这个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培养广大群众的尊老、敬老、养老的意识为主,树立广大群众和养老服务机构的“持续照顾”意识,尽可能使需要不同程度照料的老年人能长期居住在熟悉的环境中,获得良好的照顾服务。2、 各大城市要在政府的主导下,加强社区养老机构的功能定位,构建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在各养老机构内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实行分区管理和服务,应是未来城市社区养老的发展方向。这将可以改善养老机构内的混住混养状态,提升整体服务水平。结合都市社会福利院主要收养生活能自理老人、私人养老机构主要收养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老人的情况,中小都市应对私人养老机构加大投入,完善养老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引导私人养老机构向“中度护理安老院”或“高度护理安老院”的方向发展。在国办的社会福利院内要进行功能分区,对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老人进行特别照顾和护理。并且要聘请专业的护理人员,减少服务收费,让需要照料的高龄老人在养老机构类型的选择上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二)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社区养老机构的资金筹集是发展老年福利事业的关键。没有资金,一切都将只是空谈。在公共财力允许的范围内,政府的投入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增加,努力争取逐步改变社会福利事业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过低的状况,增加政府对养老机构的投入,改变政府对老年福利的投入覆盖面过窄的情况。1、 要让“三无”老人、而且要让更多的老年人一起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政府应对经济困难老人提供适当的资助。从养老政策的公平性原则来看,每位老人应当有同等的权利获得社会提供的养老资源。除了部分无助的孤寡老人外,我国的老年公寓管理机构需要通过收取入住老人缴纳的购房或租房费等来自负盈亏,在一般情况下政府不给予其财政补助,普通老人想要入住养老机构却要自己承担所有费用。因而经济条件差的老人往往住不起老年公寓,这无疑对养老政策的公平性大打折扣。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应考虑逐渐将经济状况差而又需要进行社会化养老的老年人纳入到政府的资助之列。对中请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要统一进行经济条件评估。如果经济条件不足以支付养老机构的费用,其收费标准可参照社会最低贫困线由政府财政下拨给予免除。在财政状况不足以给贫困老人以费用免除时,可根据老人不同的经济状况以财政补贴。2、 要投资国办养老机构,使之在养老机构中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更要投资民办养老机构,给民办养老机构提供更多的支持。老年产业是微利行业,其性质决定了其经营必然是艰辛的,社会力量的参与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在做“奉献”,是在替政府分忧解难。如果老年产业长时间得不到相应优惠政策的补偿,产业本身必然萎缩,进一步影响到老年人福利供给的水平。政府应对社会养老机构要给予适当的经济支持。3、 社会上也要形成良好的养老助老的氛围,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募捐方式筹集资金,如鼓励企业为老年福利事业捐助资金或捐赠实物。在香港地区和美国,筹集民间资源也是筹资渠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2002-2003年度,香港政府拨出6818亿港元给非营利组织提供各类服务。而非营利组织通过筹集民间的资源或以自给自足的形式,也额外集得多十30亿港兀。另外一部分来自于服务使用者的收费和民间筹资渠道。以政府作为强大的后屑,并倡导多渠道集资,兼顾资金储备的稳定性及流动性,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三)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由于传统的养老思想根深蒂固,社会上对家庭以外的养老方式存在着各种偏见,大家普遍认为社区养老都是无儿无女的或是儿女不孝顺的孤苦老人的无奈选择,所以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除了万不得已老年人不会离家去住养老院,子女们也不愿意把老人送到社区的养老机构。即使有到社区养老意愿的,受经济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离真正入住养老机构,也还有一定距离。为了帮助老人们解决这样那样的心理因素,创造一个具有吸引力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以真诚细致的服务吸引他们入住,是一件及其迫切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养老工作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在社区构筑由民政、公安、劳动保障等部门参与的覆盖全市范围的老龄网络信息平台,一方面使有关部门和人员能正确掌握情况,从而更及时地做好关心、帮助工作,另一方面实现信息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让有入住养老机构需求的老人,在选择前有渠道了解各机构情况。 2、推进社区养老工作的建设。区、街道要把社区养老工作列入社区发展规划,并作为建设星级社区考核内容之一。社区要为居家养老的人群提供医疗和生活等诸方面的服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日程,并逐步完善,使老年人既有居家的自由,又有可享受服务的便利。 3、建立社区老人联系档案。要为社区中60岁以上的老人建立联系档案,对每位老人的健康状况、家庭情况等作详细记录,并设立服务热线,以便为老年人提供相应的服务。社区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做到互通情况、帮助解决困难,整合、优化资源,及时地做好安置、服务老人等方面的信息沟通工作。 4、加大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有着相当程度的专业化水平。为老服务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能够给机构内老年人提供专业的服务。各养老机构均有较明确的功能定位,能保证为老服务的质量。在我国,养老机构内的为老服务人员大都文化程度、素质不高,有的是失业人员,流动性大,不利于养老服务专业化的发展。养老机构没有进行合理的功能定位,有的根据需要照料的等级进行分区管理和服务,而有的则是处于混住状态,大大影响了服务质量和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影响了养老机构的入住率。 (四)创造老年人参与社会的途径和舞台 为了让老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应该从多方面创造老年人参与社会的途径和舞台。围绕社区建设的目标和内容,不断开拓社区服务新领域。根据老年人的具体生活状态、条件和需求,合理分配资源,规划设施,择取方式,由纯福利、公益性等传统型服务向方便老人现代型服务转变,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形成具备物质养老和精神养老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1、以社区文化活动为主体,打造老年人的文化平台。社区要充分利用公共文化场所,如社区文化广场、社区健身点、各养老服务站、社区老年学校等文化体育设施,免费或无偿让老年人使用。组建社区老年文体团队,发挥社区老年学校作用,结合社区讲坛等,经常举办有关健康、法律、环保、交通安全、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知识讲座和竞赛活动, 以及内容丰富的文艺演出, 积极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医疗康复等多方面的服务。 2、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中心,搭建老年人的健康平台。社区要致力于社区救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在人、财、物上不断加大了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投人。在社区卫生中心开设了老年绿色通道,满足了社区老年居民初级医疗保健需求。为60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者建卡建档,并根据健康状况进行不同层次的管理,每个社区配备了一名专职医师,定期到老人家中走访。对不同的老年群体,从运动、膳食、戒烟限酒、科学用药等方面制定不同的干预措施。特别针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病人,制定个案网络化管理方案,督促患者定期进行复查,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了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3、以社区照顾为基础,构筑老年人的生活平台。以社区照顾为重点,为在社区生活的所有老年人提供社会交往、文化娱乐、生活照料、康复医疗、体育健身等多方面地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居家养老方面,从日常生活料理和康复护理,逐步向精神慰籍领域拓展;将原有的救济性质的居家养老服务逐步推广到面向社区全体老年人的低偿、有偿服务:发展社区老年人日问服务机构谚,对老年人进行综合性的集中服务照料;发挥社区辐射功能,逐步完善社区老年服务网络,加强养老工作信息平台建设,在社区构筑由民政、卫生、劳动保障部门及家政服务行业参与的覆盖社区的老龄网络信息平台,并设立服务热线,以便为老年人提供相应服务,形成街、居、楼、组纵向到底,居委会、驻地单位横向到边,连锁互动的社区服务网络,使社区内所有涉及老年人生活的各类信息都能达到快捷的反应、有效的反馈和及时的解决;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托,开设了家电维修、家政服务、卫生保洁、水电安装、鲜花种植、法律服务、中介服务等多种业务项目,确保了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安全和便利。 4、以双向服务为重点,构建老年人社区生活参与平台。结合老年人的特点,组织利用和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建立老年发挥余热的双向服务平台,形成社区为老年人服务,老年人也为社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发挥老年人的潜能,通过社区的社会环境,激励老年人主动为己、为他、为社区做贡献,如让老人参加诸如调查研究、协助居委工作、料理家务、照顾和教育孙辈、为更年长者服务等各项力所能及的反馈社会的活动,这样不仅可减轻老年人的孤独和衰老感,而且能使他们感到自身的价值,使他们的生活更有尊严,增强老年人自理、自立和自信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老有所为。【参考文献】 1李松涛.2030年将迎来人口老龄化高峰EB/OL.中国青年报. 2006,(9).  2杨连专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洛阳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4) 3林娜.社区化居家养老论略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12). 4顾大男等. 我国机构养老老人与居家养老老人健康状况和死亡风险比较研究J.人口研究,2006,(5). 5高利平,孔丹. 山东省老年人口居家养老调查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9,(2). 6吴亦明. 社区保障与社会福利机制的再选择J.泰山学院学报,2003,(2).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 7文庆龙中国社会政策,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6). 8吕学静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2). 9张喧,谢芳国外城市社区救助,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212216 10曾毅老龄与家庭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8). 11川李彦昌主编城市贫困与社会救助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9599 12姜向群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一历史与变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8).【Abstract】 With the arrival of aging society,traditional family model of supporting aged heavily in our country,as a new way of old-age service,community support for elderly was being carried out in some cities of our country.However,as a new way of support service for aged,there are some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community support for elderly.To solved these problems,the governmenty should strength the consciousness of community service for elderly,widen the construction of facilities for elderly to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service for old people.【Key words】community support for elderly;problem; 目 录一、我国目前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1(一)兰州市城关区中街子社区相关数据1(二)我国目前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2二、我国目前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2(一)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制度不健全2(二)服务基础设施不完善3(三)资金缺乏及来源渠道单一4三、我国目前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4(一)认识观念的差距4 (二)传统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4(三)政策法规不健全5(四)资源整合不足6(五)养老服务中介组织发展滞后7四、完善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对策建议8(一)强化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识8(二)拓宽资金筹措渠道8 (三)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9(四)创造老年人参与社会的途径和舞台10【参考文献】11

    注意事项

    本文(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