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崇明县与上海市其他远郊区的社会发展比较研究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3942394       资源大小:440.50KB        全文页数:5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崇明县与上海市其他远郊区的社会发展比较研究毕业论文.doc

    2010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学校代码:10269 学 号:51070811012崇明县与上海市其他远郊区的社会发展比较研究院 系: 人口研究所 专 业: 人文地理学 研究 方向: 人力资源开发 指导 教师: 硕士研究生: 2010年 5月完成Dissertation for Master Degree in 2010 University code:10268 Registered code :51070811012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The comparison research o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between Chongming County and other outer suburbs of ShanghaiDepartment Popul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Major Human Geography Specialty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Tutor Vice-Professor Name MAY 2010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博士(请勾选)学位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系本人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硕士/博士(请勾选)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华东师范大学所有。本人同意华东师范大学根据相关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如国家图书馆、中信所和“知网”送交学位论文的印刷版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及数据库被查阅、借阅;同意学校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请勾选)( )1.经华东师范大学相关部门审查核定的“内部”或“涉密”学位论文*,于 年 月 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 )2.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 导师签名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牛艳军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姓名职称单位备注张善余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主席高向东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丁金宏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委员朱宝树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委员黄晨熹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委员崇明县与上海市其他远郊区的社会发展比较研究摘要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和崇明县与上海市其他区县社会发展差距较大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一套评价上海市各区县社会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用2002年和2007年两年的指标数据来对比崇明县和上海市其他远郊区在社会发展各方面存在的差距及其变化,从而为上海市实现区域社会均衡化发展提供决策帮助。通过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我们发现,在2002年到2007年的五年间,崇明县社会发展整体水平较之以前有了较大提高。但在有些方面,比如初中和小学教育资源质量、农村社会保障完善程度、社会治安状况、交通安全状况和火灾安全状况等方面,其发展水平则有所下降。崇明县在社会发展总体方面与上海市其他远郊区平均水平差距较大,但从2002年到2007年的五年间二者的差距在缩小。崇明县在三次产业、基础设施、农村社会保障、人口安全、基础教育、治安状况、交通安全和火灾安全等方面与其他远郊区存在较大差距,而在生态环境、城乡差距、城镇社会保障和机构养老等方面与其他远郊区差距较小。五年间,在有些社会方面,二者差距在拉大,有些方面在缩小,而在有些方面,二者的差距几乎未变。关键字: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社会发展;社会保障;城乡差距The comparison research o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between Chongming County and other outer suburbs of ShanghaiAbstract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ies of equalizationism of public services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s that the gaps of Chongming County and the outer suburbs of Shanghai were lager, after consulting relative research results at home and abroad, I have set up an index system which can evaluate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s of the outer suburbs of Shanghai so that it can compare the gaps and changes of all aspects of social development of Chongming County and other outer suburbs with the data of indices between 2002 and 2007, consequently providing helps for policy decisions on local equalized social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results of appreciation of the index system, we could find that the whole levels of social development of Chongming County had raised a lot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levels in 2002. However, in some aspects, such as the qualities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the perfect degree of social securities of rural areas, the state of public securities, the state of traffic safeties and the state of fire safeties, the development levels had declined. The gap of general social aspects between the level of Chongming County and the average level of other outer suburbs was large. However, the gaps of the two regions had decreased between 2002 and 2007. The gaps of some social aspects between Chongming County and other outer suburbs of Shanghai such as three industries, infrastructures, social securities of rural areas, population securities, basic educations, public order conditions, traffic securities and fire securities were lager. On the contrary, the gaps between Chongming County and other outer suburbs of Shanghai were smaller 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the gaps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social securities of towns and organized nursings. Between the five years, the gaps on some social aspects of the two regions became larger, but the gaps on other social aspects were smaller or remained unchanged. Key words: equalizationism of public services; index system; social development; social security; the gaps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目录摘要IAbstractII第一章 绪论1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2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理论31.3 部分指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1.4 相关研究综述51.5 研究设计71.6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81.61 本论文的创新81.62 本论文的不足8第二章 上海市远郊区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92.1 社会发展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内涵及特点92.11 社会发展的内涵和特点92.12 社会发展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内涵和特点102.2 上海市远郊区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102.21 上海市远郊区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102.22 上海市远郊区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112.23 上海市远郊区社会发展指标体系评价层的构建192.24 上海市远郊区指标体系评价层的数据标准化过程20第三章 崇明县与上海市远郊区其他区县社会发展状况的对比243.1 崇明县与上海市其他远郊区社会发展总体状况对比243.2 崇明县与上海市其他远郊区人口素质指数对比253.3 崇明县与上海市其他远郊区社会结构指数对比283.4 崇明县与上海市其他远郊区社会安全指数对比293.5 崇明县与上海市其他远郊区生活质量指数对比35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394.1 崇明县社会发展总体状况评价394.2 关于崇明县未来社会发展的思考434.3 研究的不足464.4 研究展望46参考文献:48后记49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直是世界各国追求的发展目标。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社会各个方面发展水平也较高,反之亦然。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毕竟分属于不同的领域,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并不一定会带来社会的同步发展。如果没有积极的政策干预,伴随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也会随之产生,比如社会分化、失业以及其他一些影响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的问题。而这些社会问题反过来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可见,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协调与同步发展应该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追求的目标。这也正是研究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状况的意义所在。与经济发展的目标相比,社会发展更加关心人们的基本需求,体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关注公平与公正。这种公平与公正不仅体现在不同地区之间,而且也体现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区域之间、城乡居民之间以及城乡各阶层的群体之间。在我国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均衡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研究一个地区的区域内部差异,比如更低级别的行政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在社会发展各方面存在的差异,对于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和区域均衡发展,实现区域社会共同进步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使全民享有均等的公共服务。这在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执政党的基本施政纲领。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的主要途径。江明融(2006)认为,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及其公共财政要为不同利益集团、不同经济成分或不同社会阶层提供一视同仁的公共产品与服务,具体包括公共服务的供给收益分享、成本负担和财权均衡等方面的内容1。由此可见,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是指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收益分享和成本共摊。目前,我国无论在区域之间还是城乡之间,都存在着公共服务分享不均等的社会问题。各个区域的政府依靠自身的财政收入改善区域内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而跨区域公共服务的资源分享还存在着很多制度上的缺陷,尚未实现,由此导致了我国各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在社会发展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公共服务非均等化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一系列负面的效应。对于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负面效应,我国很多学者都有相似的看法。吴忠民(2005)认为,由于政府财政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弱化,使一些地区在公共服务投入顺序上出现颠倒,造成百姓基本生存条件差距拉大2。江明融(2006)认为,城市偏向型的非均衡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给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众多负面效应,进一步强化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失衡3。何乘材(2002)认为,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农业增产不增收、农民收入增长速度逐年下降的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存在缺位4。因此,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途径就是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这一点很多学者都持同样的看法,并且提出了财政转移支付的具体办法。王磊、张军(2004)认为,在财政分权体制下,交易费用造成了政府供给公共服务的“囚徒困境”。因此需要中央对省级政府进行转移支付,建立统一的标准,按照“要素法”建立转移支付制度5。葛乃旭(2005)剖析了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且比照了德国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后提出了一套纵向和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相结合、均等化效果更好的转移支付制度6。通过跨区域或同一区域城乡之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可以逐渐缩小各区域之间或同一区域的城乡之间在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存在的差距,使所有居民都能享受到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这无疑对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有着重大的意义。崇明县位于上海市远郊区,是距离上海市中心城区最远、经济发展水平最落后的一个郊县。其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不但与上海市中心城区有较大差距,而且与上海市远郊区其他几个区也有一定的差距。考虑到崇明县偏远的地理位置和未来定位于生态岛建设的发展规划,要通过崇明县自身经济发展带动其社会进步,从而赶上上海市其他区县也是有很大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加快崇明县的社会进步,缩小其社会发展与其他区县存在的差距的唯一方式就是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此外,作为上海市的一个远郊区县,崇明县未来主要致力于建设生态岛,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其经济的发展。因此,上海市其他区县应该在社会发展方面补偿其经济发展缓慢带来的损失,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大力促进崇明县的社会进步,努力缩小其与上海市其他区县的差距。由于崇明县在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与上海市中心城区差距过大,未来几年内崇明的社会发展目标应该向上海市其他远郊区几个区县看齐,即与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南汇区(现合并到了浦东新区)和奉贤区的社会发展看齐。上海市应着力于缩小崇明县与上海远郊区其他5个区在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差距。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笔者选取了上海市远郊区五个区的社会发展平均水平与崇明县进行对比,试图找出崇明县在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上和各个方面与上海市其他远郊区存在的差距。这样,可以为上海市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加快崇明县的社会进步,缩小崇明县社会发展与上海市其他区的差距提供借鉴。在本文中,社会发展状况的度量方式是社会发展指标。因此笔者先构建了一套适合度量上海市远郊区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用这套指标体系对崇明县与上海市其他远郊区的社会发展水平进行整体和具体的对比分析。 1.2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理论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由“公共服务”和“均等化”组成的复合词。均等化是指实现公共产品和服务均等的过程。江明融(2006)认为,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及其公共财政在历史和现实需要等因素的基础上,为不同利益集团、不同经济成分或不同社会阶层提供一视同仁的公共产品与服务,具体包括收益分享、成本分担、财权均衡等方面的内容7。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与社会公平、正义息息相关的一个范畴,涉及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的公平和效率,尤其是公平的问题。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质就是通过基本服务的公平、合理的配置,实现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提高。国内外有关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有很多,其中,托宾(Tobin,1970)的“特定的平均主义”理论较为完善8。该理论认为,一些稀缺性的公共服务,比如健康医疗、教育法律运用能力等应当与支付它们的能力一道实现平均分配。对于许多公共服务来说,完全通过私人或竞争的方式提供,可能会使市场分层分类,虽然会提高生产效率,但却变成只是迎合部分接受者的需要而无法真正体现公平,这导致许多公共产品的生产往往因考虑公平的因素而不得不采取低效率的生产组织方式。可见,托宾主张政府为公众提供一视同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关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途径,西方很多经济学家主张中央政府通过均衡转移支付制度,适当调节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差异,确保各地居民享受大体一致的公共服务。1.3 部分指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本文中使用的指标有很多,笔者只解释其中一些重要的和复杂的指标的概念和计算方式。以下是本论文的重要指标概念及计算方式:(1)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指假若当前的分年龄死亡率保持不变,同一时期出生的人预期能继续生存的平均年数。它以当前分年龄死亡率为基础计算,但实际上,死亡率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平均预期寿命是一个假定的指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度量人口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本论文中,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根据2000年上海市人口普查资料和2005年上海市1%抽样人口调查数据,采用寇尔死亡概率法计算得出。(2)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一般是指6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接受学历教育年数。其计算公式为: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6岁及以上人口接受学历教育年数的总和/6岁及以上人口总数=(6×小学文化程度人数+9×初中文化程度人数+12×高中文化程度人数+16×大学文化程度人数+19×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数)/6岁及以上人口总数。(3)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在我国,一般采用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这一指标来计算城市化率。由于我国城市户籍人口并不能反映出真正居住在城市空间内的居民人数,因此很多学者建议城市人口应该包括非农业人口、居住在城区的农业人口和流动人口。在本文中,笔者用崇明县和上海市其他远郊区的非农业人口与区县总人口的比值来计算城市化率。(4)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同城镇从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值。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并不能准确地反映真正的城镇失业状况。由于2002年和2007年崇明县和上海市其他远郊区的失业率数据非常难以搜集,调查失业率也缺乏相关数据,因此笔者采用了2000年的几个远郊区县的登记失业率来取代2002年的真实失业率。 (5)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调查失业率是国际劳工组织通用的一个指标,是反映城镇经济活动人口中符合失业条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经济活动人口的比率。计算公式为:城镇调查失业人数/(城镇调查失业人数+城镇调查从业人数)。(6)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计算公式是(65岁以上人口数+0-14岁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城镇居民的实际收入中能用于安排日常生活的收入。它是用以衡量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指标。从形态构成上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只有一种形态,即价值形态。它只是反映城镇居民的现金收入情况。而从可支配的内容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全部用于安排日常生活的收入。(8)农村居民纯收入:是指农民的总收入扣除相应的各项费用性支出后,归农民所有的收入。这个指标是用来观察农民实际收入水平和农民扩大再生产及改善生活的能力。农民纯收入的实际形态有两种,一种是价值形态,另一种是实物形态,主要是指农民自留的粮食、食油、蔬菜、肉禽蛋等。它不但反映了农民的现金收入情况,也反映了农民的实物收入情况。农民纯收入除了用做生活消费,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要留做追加的生产费基金,用于农民的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农民纯收入基本上反映了农民收入的真实水平。(9)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是根据1996年所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计算而出的测度区域环境质量的指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的测定需要测量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苯并芘、铅和氟化物。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地区,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住宅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对于不同的类型区,环境质量保准的执行标准是不一样的。其中,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则执行三级标准。根据这个标准,上海市执行的是二类标准。1.4 相关研究综述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关于社会发展的相关研究非常多。有的学者着力于研究社会发展的内涵。联合国在1966年进行的一项研究社会发展的目标中论述了社会发展的内容和范围,主要包括:教育、住宅、健康、营养、人口、就业、工作条件、社会安全、社会福利、社会保护、社区发展、土地改革、合作社、文化、娱乐、所得分配、都市化与区域发展等9。有的学者主要研究社会发展的测度方法,即社会指标的建立。美国学者鲍尔(1966)发表的社会指标一书论述了各种观测和预测社会变迁的方法,提出了用社会指标的方法解决社会分析和社会规划的基本理论。谢尔登(Eleanor Sheldon)和莫尔(Wilbert Moore)的社会变迁指标:概念与测度进一步发展了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测度方法10。中国于1983年由国家统计局社会司制订了第一套社会统计指标体系,随后大量的学者对社会发展指标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且有效地运用指标体系评价我国区域社会发展的状况,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朱庆芳、吴寒光等(2000)论述了社会指标的概念、社会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以及社会指标体系在评价社会发展状况中的实际应用11。国内外运用社会指标体系对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的也有很多。美国海外发展委员会(ODC)(1979)提出了“物质生活质量指数”(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即PQLI指数,用于衡量穷国的社会发展程度和生活质量。这个指数包含三个指标,成人识字率、婴儿死亡率、1岁预期寿命12。由于PQLI指数中反映健康状况的指标(婴儿死亡率和1岁预期寿命)数量上多于成人识字率,再加上成人识字率会受到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因此该指数在应用中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为了弥补以上缺陷,鲁茨(Lutz,1995)提出了平均识字寿命指标,即在年龄别死亡率不变,年龄别识字率也不变的假定条件下,各年龄相应的静止人口在其余的生涯中平均识字的时间长度13。平均识字寿命是健康和教育的综合指标,对健康和教育同等对待,且不受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能较好地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反映社会发展状况最为学者和专家称道的当属人类发展指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DNP)在1990年首次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了人类发展指数(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旨在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综合发展水平。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1年和1992年根据实际情况又对该指数做了一些修改,然后对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行评估。HDI由三个指标构成,出生时的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综合入学率,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这三个指标分别代表生命指标,教育指标和GDP指标,可以综合地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人类发展指数中我们可以看到,编制人类发展指数的专家并不认为经济发展就等同于社会进步,而是把人类自身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目的和社会进步的标志。因此人类发展指数中包含了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的人均GDP和反映人口身体素质的出生时预期寿命以及反映人口文化素质的成人识字率和综合入学率等指标。人类发展指数最大的优点是非常简洁,计算较为方便。此外,各个指标的综合性非常强,指标间几乎无重复,这也是该指数的优点。缺点是各个指标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导致所反映的内容有一定的重复。比如,人均GDP和出生时预期寿命就有很强的相关性。一般情况下,人均GDP越高的国家,其经济水平越发达,人口的营养健康状况相对要良好,其出生时预期寿命自然也较长。但相对而言,人类发展指数还是非常科学的反映区域社会进步状况的指数,因此几十年来一直被人们推崇。在国内,运用社会发展指标对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的学者也很多。丁元竹(2004)研究了社会发展的内涵,以及利用社会发展指数评价我国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问题14。马敏、陆汉文(2001)构建了评价我国民国时期社会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其中包括经济指标、城市化指标、人口与社会保障指标、社会组织与公共秩序指标、教育指标、家庭与妇女发展指标、新闻出版指标、交通指标以及价值指标等九个评价指标15。周长城、任娜(2004)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比较了武汉市和上海市在小康社会建设方面的差异,并针对武汉市落后于上海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16。1.5 研究设计目前,国内外关于区域社会发展状况的研究很多,其中通过构建相关的指标体系来进行评价和对比研究是很多学者使用的研究方法。本文在参考国内外很多学者构建的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到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构建了一套社会发展指标体系,适合于评价上海市各远郊区县(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南汇区、奉贤区和崇明县)的社会发展状况。该指标体系之所以不适合上海市中心城区,是因为很多指标是反映农村地区的社会发展的,而中心城区没有农村区域。本文的主要数据来源是2002年和2007年的崇明县和上海市其他远郊区各区县的统计年鉴,部分数据来源于2000年上海市人口普查、2005年上海市1%抽样人口调查数据以及2004年和2008年上海市两次经济普查数据。通过搜集崇明县和上海市其他远郊区2002年和2007年两个年份的4个一级指数、9个二级指标和32个三级指标的数据,通过极差标准化法将两个区域两年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抽取主要的综合性三级指标建立指标评价层,然后参考相关研究中的权重设置,对各级指标和指数设立了权重,计算出2002年和2007年崇明县和上海市其他远郊区在社会发展总体方面的得分以及在一级指数方面的得分。通过对二者综合得分的对比来评价崇明县与上海市其他远郊区在社会发展整体方面以及各个具体方面存在的差距以及五年间二者在各个方面的差距变化。笔者还对三级指标进行具体对比分析,找出两个区域在社会发展各方面存在的更具体的差距。最后,在比较和评价的基础上,本文对崇明县的未来的社会发展提出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1.6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1.61 本论文的创新本论文构建了适合评价上海市各远郊区县社会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分析了作为上海市远郊区之一的崇明县与上海市其他远郊区区县在社会发展整体水平和具体方面的差异。其创新之处在于:笔者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评价层能较好地涵盖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同时指标数量也不繁杂。此外,本论文不仅对崇明县与上海市其他远郊区各个指标进行了横向对比,还对区域自身数据的纵向变化进行了对比,以发现两个区域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差距的变化状况。1.62 本论文的不足由于难以收集到最新的数据,本论文主要使用的是2002年和2007年两年的上海市各区县统计资料中的数据,这使得本研究有一定的滞后性。有的数据需要在2000年上海市人口普查数据和2005年上海市1%抽样人口调查数据中获取,这与2002年和2007年的统计数据在年份上不一致。此外,一些重要的反映社会发展状况的指标无法收集到,比如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等等,笔者只好用其他相近的指标进行替代。最后,指标体系中权重的设定虽然参考了其他学者的做法,但多少有人为设定的成分在里面。指标评价层的构建虽然简化了指标评价体系,但也丢失了很多反映社会发展的信息。第二章 上海市远郊区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2.1 社会发展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内涵及特点2.11 社会发展的内涵和特点对于社会发展的含义,国内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发展也被称为社会进步,是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全面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实践活动,其中包括了经济增长。狭义的社会发展则是指除经济发展以外的其他社会领域的进步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是与经济发展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关于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内容,许多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其中,把社会发展理解为广义的发展的学者将经济发展也归纳到社会发展的范围中。魏礼群(1996)认为,社会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涉及经济增长在内的社会结构、人民生活、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秩序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并把取消贫困、公平分配、大众参与、生态保护、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等多种社会价值作为发展目标17。王怀超(2002)认为,广义的社会发展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领域在内的全面发展18。把社会发展理解为狭义的社会发展的学者则认为社会发展不包含经济发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越南农村社会发展战略(20012010)把社会发展界定在四个领域:消除贫困和不平等、社会安全网、基本的社会服务和乡村制度建设与公众参与19。笔者认为,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但社会发展并不等同于经济发展。因此,社会发展应该包含经济发展的部分内容,但不能讲经济发展的内容完全包含进去。社会发展应该主要包括社会财富和服务再分配的内容,反映出社会的公平程度以及社会秩序的状况。由于部分经济发展的内容与社会发展相互交叉,因此应该将这部分经济发展的内容归并到社会发展中去。总之,笔者在本文中所研究的社会发展是介于广义和狭义之间的社会发展。社会发展所包含的范围虽然较广,但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大众福利,围绕着人的发展。这一观点也为许多学者所赞同。邱耕田(2001)认为,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社会发展要通过人的发展加以体现和衡量20。2.12 社会发展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内涵和特点社会发展指标是对社会发展状况进行量化测度和评估的重要手段。一般的社会统计数据未经过提炼,是“原生态的”,彼此间也互不相干,因此难以用来评价其所反映的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状况21。而社会指标数据则是经过人为筛选的,有代表性的数据,彼此间有联系并且信息互不重复的数据。社会发展指标也被部分学者称为社会指标,二者内涵是很接近的。关于社会指标的定义,国内外很多学者的观点都比较相近。雷蒙德·鲍尔(Raymond Bauer)(1966)认为,社会指标是用来判断社会在准则、价值和目标等方面的表现的依据,是作为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社会状况的指数22。朱庆芳等(2000)认为社会指标是关于社会变化的关键性、具有战略意义或概括性的度量23。郑杭生等(1989)认为社会发展指标可以定义为:量定某一社会发展程度的指数的材料24。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发展指标就是用来评价社会发展程度及其变化的指数,这些指数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概括性。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是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方面的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是社会发展指标的多级化处理结果25。社会发展指标体系通过代表社会发展各个方面重要内容的分指标及其有机组合,可以较为科学地比较和评价区域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之间的组合关系是人为设定的,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因此对于同样的社会发展,不同的学者会形成不同的指标评价体系。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是社会发展状况的综合指示器。对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状况,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可以很好地反映出来,从而有助于政府相关部门认识区域发展的内部差距,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2.2 上海市远郊区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2.21 上海市远郊区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1)科学性原则。朱庆芳等认为,社会指标的确定以及指标名称的规定,必须在理论上有科学依据26;(2)代表性原则。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指标,不可能估计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而应该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张卫等(2006)认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指标构成指标体系27;(3)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应该有可靠的统计数据支持,对于难以收集到数据的指标应该剔除或用其他可以收集到的相关指标代替。不能过分追求理论上的完善而忽略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28;(4)指标一定要有可比性。朱庆芳等认为,指标体系可比性的涵义是指在指标体系在不同的时间或空间范围上具有可比性29。比如,在进行人均收入的历史数据对比时,要扣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在不同地区进行对比时,一定要使得指标具有同一口径;(5)动态比较和静态比较相结合的原则。这个原则是笔者提出来的。静态比较是对某个时期的地区发展水平做横

    注意事项

    本文(崇明县与上海市其他远郊区的社会发展比较研究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