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描写性与规定性翻译研究方法.doc

    • 资源ID:3927641       资源大小:83.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描写性与规定性翻译研究方法.doc

    描写性与规定性翻译研究方法摘要:翻译研究范式经历了有规定走向描写的过程。本文试从翻译研究从规定走向描写的发展历程,发展趋势,理论成果分析方面进行论述,分析和总结,反思当前此方面研究的成就也不足,以期对将来的研究提供一些启发。关键词:规定性, 描述性,翻译研究一,引言在语言学中,描写(descriptive)与规定(prescriptive)是一对相对的理论原则,也是两个相对立的方法论范畴。传统的翻译研究只注重原则、标准、方法和技巧,是规定性的研究;而现代翻译研究重描写,是指由语言学,文学批评理论,心理学、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等所有带主义的词组成的理论。规定的理论可以看成是传统的理论。它和传统上的思维习惯一脉相承,虽然有时也参考一些现代的发展,但总的趋势没变。总的说来,这种理论在翻译研究中主观性强,一般属于保守派。翻译中规定性的理论也可以说就是“忠实论”,翻译的标准是普遍的,可以应用于任何翻译,这个标准就是“忠实”。描写翻译研究的任务是发现翻译的规律,包括翻译过程、产品、影响、效果等等,相关的问题有译文读者的接受,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时期对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选择,文本、读者、译者、赞助人等与翻译策略和结果的关系等等。描写重客观、重理性、重分析、重经验,但是它的不足是容易埋没价值问题。上个世纪50 年代,西方翻译研究的范式发生了转变,由规范转向描述。(李红满,2002) 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转变。传统的规范性翻译研究侧重于文本的对照力图探索。语言转换的规律,评判译文的优劣,进而对翻译实践提供具体的指导。而描述性翻译研究则突破了由单纯的文本构成的封闭空间,将翻译视为一种文化和历史现象,在目的语社会文化这个大环境中研究翻译,考察翻译与译入语文化的互动关系。其着重点不在于制定规范,作出价值判断,而在于客观地描述实际发生的翻译现象。二,由规定转向描述性翻译研究的发展过程传统的翻译研究大多倾向于规定性,注重翻译标准的设定,研究应当怎么译,强调翻译的忠实性。规范性的翻译理论,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海外,一直是翻译界不可动摇的指导方针, 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上世纪50年代。长期以来也一直没有人提出过质疑。人们似乎认为理论的作用就是规范行为,统一思想,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没有了那些规范性标准,翻译界岂不要天下大乱。翻译的实践在呼唤新的理论,描写翻译理论便应运而生了。(林克难,2001)描述翻译研究至今已有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到目前已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最早是发端期。1953 年,约翰·麦克法兰(John McFarlane) 在达勒姆大学学报(Durham University Journal) 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翻译的模式(Modes of Translation) 的文章。接下来是准备期。到了60 年代,捷克和斯洛伐克的一些研究者,如列维(JvíLevy) 、米科(FrantiÍek Miko) 和波波维奇(Anton Popovic) ,响应麦克法兰的号召,共同努力探寻新的方法使翻译研究系统化。接着是形成与壮大。描述翻译研究阵营的正式形成与壮大是在70 80 年代。但对描述翻译研究阵营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的是三次小型会议。从80 年代开始,描述翻译研究的阵营不断壮大,他们在翻译界的影响也不断加深。到90 年代, 描述翻译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90 年,巴斯奈特与勒菲弗尔(AndréLefevere) 主编了翻译、历史与文化(Translation , History and Culture) 一书,在序言中正式提出翻译研究已经历了“文化转向”,主张应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研究目的语的文化、政治背景与翻译的互动作用。本文通过研究近10年国内各类期刊和论文上所发表的论文涉及相关主题数量进行统计,以观察两种翻译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如下图所示)近10年内国内各类期刊及硕博论文相关主题数量统计表通过以上统计结果明显显示翻译研究方法由规定性转向描述性研究。三,理论成果分析1.总述规定和描述性翻译研究趋势目前很多学者意识到规定性翻译研究的不足与描写性翻译研究的优势,注重讨论从规定走向描写的发展倾向。林克难写的“翻译研究从规范走向描写”介绍了描写学派的起源、成长与成熟的过程,以及这个学派的特点,论述了描写翻译学派对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韩江洪写的“论中国的翻译规范研究”讨论了中国翻译规范研究的概况和规定性翻译规范研究的局限性,论述了中国译学界开展描述性翻译规范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剖析了描述性翻译规范研究的意义,指出应将当下翻译规范研究的重点由规定性转向描述性,应以描述性为主。申连云“翻译单位的描写性研究”认为从规定性到描写性是翻译研究思路发生的从"怎么译"到"为什么译"的重大转折,从描写的角度研究翻译单位是构建解释性翻译理论的一部分。韩子满,刘芳写的“描述翻译研究的成就与不足”认为描述翻译研究将翻译置于译入语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极大地丰富了翻译的概念,开阔了翻译研究的视野,提高了翻译研究的地位,促进了翻译研究的学科化,目前在中国大力加强这样的翻译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但与规定性翻译研究一样,描述翻译研究也有其不足,具体表现为过度强调研究者的中立性,一味避免对译本作价值判断,有明显的脱离翻译本身的倾向,而且对译者的创造性重视不够。2.运用描述翻译视角分析译作由于描述性翻译涉及影响翻译的诸多社会因素,许多学者分析译作时,注重从描述角度入手。张静华在“论庞德神州集的创造性改写”一文采取描写性翻译研究视角,描述了庞德译作神州集中创造性改写的具体模式,。陈宏微,江帆在“难忘的历程红楼梦英译事业的描写性研究”一文中从多元系统理论的新视角引入描写性翻译批评方法论,并运用这种方法论从全新的视角对跨越近160年,产生9种译本的红楼梦英译事业进行全面历时性描述。杨秀梅,包通法在“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历史与现状”对关于古典诗歌英译的学术论文进行了统计、归类、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古诗英译的研究一直比较受中国翻译界的重视,尤其是近年来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从研究视角上看,主要体现在跨学科、跨专业的融合、规约性翻译研究向描述性翻译研究的转向以及本土中国传统译论与现代西方译论的交锋与矛盾这三个方面。3.多视角看描述与规定翻译研究随着规定与描述翻译研究的发展,不少学者开始将这两种研究方法与其他角度的翻译研究相结合。董明的“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一文用描述翻译学解释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现象。韩平洪 张柏然“国外翻译规范研究述评”认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国外翻译规范研究大体上可分为3个方面:传统语言学、篇章语言学和翻译研究学派。前两种规范研究是规定性的,注重制定一定的语言学规范和文本类型样板;从翻译研究角度进行的规范研究是描述性的 ,旨在通过析出和描述规范来揭示翻译的本质和规律。陈伟“翻译英语语料库与基于翻译英语语料库的描述性翻译研究”,介绍了翻译英语语料库的建立及其主要特征,回顾了基于翻译英语语料库的描述性翻译研究,并对翻译英语语料库的应用潜力进行了概括性的分析。邢杰的“译者“思维习惯”描述翻译学研究新视角”一文从诞生于文化社会学的"思维习惯"(habitus)概念入手,考察其理论渊源、存在方式及其对描述翻译学的充实与完善。四 总结尽管我国目前需要描述性的翻译研究,有人甚至认为,描述翻译研究“在我国大陆地区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这也许正是我们的翻译研究无法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张美芳2000 ) 但对于这一研究范式我们还应保持足够的警觉,在充分了解其发展历程及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对其取得的成就和不足要有清醒的认识,领会这一来自西方的译论“对中国译论研究可能产生的积极作用以及其所具有的局限性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对其展开“批判性反思研究”, (杨平,2003 ) 就该范式的特点及中国译学发展的状况来看,描述翻译研究有着不容忽视的优点,的确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译界重点努力的方向,但同时也要看到其潜在的不足,避免盲从与片面接受。实际上,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描述翻译研究与规范性的翻译研究并不矛盾“, 两者应该结合起来,这样的翻译研究才能揭示翻译的全部”。(林克难,2001)参考文献:1. 陈宏微,江帆,难忘的历程红楼梦英译事业的描写性研究,中国翻译, 2003年 05期2. 陈伟,翻译英语语料库与基于翻译英语语料库的描述性翻译研究,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07年 01期3. 董明 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年 08期4. 韩江洪,论中国的翻译规范研究,山东外语教学5. 韩平洪,张柏然 国外翻译规范研究述评,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年02期6. 韩子满,刘芳;描述翻译研究的成就与不足,外语学刊, 2005年 03期7. 李红满. 论当代西方翻译研究范式的转变J.外语与翻译,2002 (2) :31 35.8. 林克难. 翻译研究:从规范走向描写J中国翻译,2001 (6) :43 45.9. 申连云 翻译单位的描写性研究,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 邢杰,译者“思维习惯”描述翻译学研究新视角中国翻译, 2007年 05期11. 杨平,对当前中国翻译研究的思考J. 中国翻译,2003 (1)12. 杨秀梅,包通法,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历史与现状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年 12期13.张美芳. 翻译学的目标与结构J. 中国翻译,2000 (2)14张静华,论庞德神州集的创造性改写,作家 2010年 14期

    注意事项

    本文(描写性与规定性翻译研究方法.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