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少数民族文献学概论.doc

    • 资源ID:3927555       资源大小:55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少数民族文献学概论.doc

    少数民族文献学概论 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概论包和平等藏文文献目录学 琼措主讲第1讲第一编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第一章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一、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的研究对象1、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要研究少数民族文献,但不只是孤立去研究单个的少数民族文献,它还要研究由众多少数民族文献组成的有机整体,即少数民族文献系统。2、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不是静止地去研究少数民族文献系统,而是将其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进程。3、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分为不同层次。1二、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研究对象、内容、任务和方法及学科体系;探讨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研究的现实意义、时代特点以及它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使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具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以促使该学科的成熟和发展。2)研究少数民族文献产生与发展的历史。3)研究少数民族文献的性质及构成。4)研究少数民族文献工作领域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揭示少数民族文献工作发展的根本规律和总的趋势,展示它们存在和演化的具体过程。5)研究少数民族文献的整理、开发、传播和存贮,既要对前人整理与揭示少数民族文献的方法加以考察和阐明,并探求其新的途径和方法,又要总结研究整理与利用少数民族文献的经验,并研究如何批判与继承。6)研究少数民族文献的发展变化和分布规律以及当代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状况,为我国建立少数民族文献中心网络提供理论依据。7)研究少数民族文献工作者的职责和任务,少数民族文献工作者的政治修养和业务素质,少数民族文献工作者的学习进修和培养提高,少数民族文献队伍的规划和建设,其中着重研究实现少数民族文献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和措施。8)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的发展历史,通过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在每一个历史阶段成就的记述,以确定它们各自的地位和特点,从而探索其自身发展的基本联系和内在规律,并给予理论上的阐述和分析。三、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的学科体系文献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少数民族文献是文献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献系统的子系统。少数民族文献系统是指人们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地收集、整理、存贮、转化、传递、利用和发展少数民族文献信息的全部过程,以及围绕着这些过程所进行的一切活动的总和。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的学科体系,具体将由如下四个部分构成1、理论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是指人们对:“少数民族文献”这个特定 研究对象的抽象分析和理论说明。理论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主要从教高层次和整体性上对少数民族文献进行抽象分析,总结的是一般发展规律,诸如少数民族文献的本质、构成要素、类型、特征、价值、功能,少数民族文献的历史演变过程、现状和发展趋势,少数民族文献工作原理,比较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等。2、应用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是从理论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的原理为指导。具体研究少数民族文献的生产制作过程以及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的方式、方法、手段与技术等的学科。3、专门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是对不同类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少数民族文献进行专门研究的学科。具体学科包括:中国少数民族古籍学、中国少数民族期刊学、中国少数民族工具书学等;具体地域包括:西藏民族文献学、内蒙古民族文献学、新疆民族文献学、宁夏民族文献学、广西民族文献学等;具体民族包括:蒙古学文献学、藏学文献学、维吾尔学文献学、回学文献学等。4、交叉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是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理论与其他领域和学科相交而形成的一种交叉学科。交叉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不是人们对少数民族文献现象深化研究的产物,它是人们为了研究少数民族文献现象,而借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或着与其他领域进行相交而形成的学科。比如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管理学、中国少数民族文献教育学等。四、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的任务1、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观点和方法,对我国少数民族文献和少数民族文献事业的历史发展和实际工作经验进行认真的总结,加以系统、科学的研究,使经验升华为理论。2、要着重研究少数民族文献事业发展与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少数民族文献事业建设的规模和速度,以及如何合理组织少数民族文献事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探求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少数民族文献事业的新理论、新经验、新模式和新方法。3、通过对社会需要和用户需求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文献利用率。这也是当前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我国少数民族文献不仅内容丰富,语种各异,而且数量庞大,种类繁多。 第二节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的学科特点和相关学科一、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的学科特点 少数民族文献是文献的一种,是文献的组成部分。文献学便是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的母体学科,换句话说,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是文献学的分支学科。1、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是一门具有民族特点和地域特点的学科2、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3、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是一门开放型的学科二、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的相关学科1、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同民族学、民族理论的关系各门学科之间最大的区别是研究对象不同。民族学和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在理论界尚不尽一致,但一般都认为民族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切民族,它研究民族的产生、发展演变和消亡的过程和规律,研究处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个各民族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民族理论的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它研究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产生、发展的规律,说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特点、性质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为正确解决民族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服务。而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则是研究少数民族文献和少数民族文献事业,揭示少数民族文献和少数民族文献事业产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加速少数民族文献事业的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献工作的现代化建设,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服务。三者之间的不同是明显的。但是,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与其他文献有一个明显的不同特点,即它研究的是少数民族的文献,必须联系到民族和民族问题,因而就与民族学、民族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2、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与文献学的关系文献学是以文献和文献事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研究的是文献系统的一般规律。而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则是研究少数民族文献系统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研究的是少数民族文献系统的特点和特殊规律,以及一般规律的特殊表现形式。3、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与系统科学的关系 系统科学包括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得以发展和受到科学界重视的学科。其中信息论是利用数学方法研究信息的计量、传递、交换和贮存的学科。控制论研究的是生命、人类社会、机器系统、思维和一切可能的一般结构的内部的调节和控制的规律。它在生命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架起了“桥梁”。系统论包括哲学(系统观点)、系统分析、系统优化技术等几方面的内容。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是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合而成的,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内部是等级态的,有层次的,系统具有特定功能和目的,动态系统必须保持“动态体内的平衡”,而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与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关系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就是要研究少数民族文献的数量、质量、加工、输出、传递等一系列问题。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作为文献学的分支学科,它与文献学的相关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如图书馆学、目录学、情报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科技学、数学等。 第三节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的研究方法1、重视应用系统方法系统方法就是把科学研究对象作为系统,用系统观点进行认识和改造的一种方法。即用系统观点分析系统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整体与层次、层次与层次、整体与环境的相互联系,揭示研究对象的系统特征和运动规律,从而达到最佳处理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我们研究少数民族文献事业发展问题,也重视应用系统方法。2、持从直观到抽象思维,从抽象思维到实践的认识途径文献学的基础是文献,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的基础自然是客观存在的少数民族文献,为了掌握少数民族文献发展的事实资料,必须进行调查了解。经过调查掌握了大量少数民族文献的情况,它只是一种直观的外表和现象形态,还看不出内在的必然联系和本质。为了达到认识少数民族文献发展的内在的本质联系,必须进行科学的抽象,即对取得的直观资料进行理论分析。3、用共性与个性统一的分析方法任何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是二者的统一体。少数民族文献同样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研究少数民族文献事业发展问题必须坚持运用共性与个性统一的分析方法。少数民族文献作为保存民族文化和体现民族心理素质的最重要的宝贵财富,除具有一般文献的特点外,有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内容特点、表述特点和运动特点三个方面。4、比较分析比较,从逻辑思维来说,是确定事物同一关系的思维过程的方法。比较,作为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有独特的认识功能。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而又互不同的。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是共同性和多样性的统一。比较分析,可以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和横向比较分析。5、从少数民族文献的特色和优势上寻找突破口,树立群体意识,走协作攻关的道路进行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研究的关键,是充分体现少数民族文献的特色和优势,以特色和优势取胜,扬长避短,在特色和优势方面产生突破,这是在当今开展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研究的策略问题。第2讲第二编少数民族文献第二章中国多元文化的形成与传承第一节民族一、民族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历史范畴。民族并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存在的,也不会永恒存在下去,它有其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二、中国多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今天,在中华民族大家庭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民族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等18个民族;10万到100万之间的民族有:傈僳、佤、畲、高山、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翰尔、羌、锡伯等16个民族;人口在1万到10万之间的民族有:布朗、撒拉、毛南、阿昌、普米、塔吉克、怒、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基诺等15个民族;人口在万人以下的有塔塔尔、独龙、鄂伦春、赫哲、门巴、珞巴等6个民族。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各民族的居住状况并不是区划齐整、界限分明的,而是大杂居、小聚居,互相交错居住。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 在藏族文献中,甘珠尔、丹珠尔是十分有名的。它是藏文大藏经的两个组成部分,是驰名中外的佛教丛书。“甘珠尔”意为佛语部,包括显、密经律,有书108部,是14世纪后半叶噶举派的衮葛多吉编订成书。“丹珠尔”意为论部,包括经律的阐明和注疏,密教仪轨和五明杂著等,有书3461部,是14世纪夏鲁派的布顿编订成书。合刻的版本有四种,即:北京版、纳塘新版、德格版、卓尼版等,各版所收略有不同。藏文丰富的典籍,为研究西藏社会历史以及我国古代普遍存在过的农奴制社会形态提供了可靠的实据。 在蒙古族文献中,蒙古秘史(原名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原名宝贝史纲)堪称蒙古民族的三大历史名著。他们对研究蒙古族的历史、语言、文化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蒙古黄金史还是明代蒙古族的重要历史文学著作。黄金史有两种:一种是成书于明末,但作者不详,内容记载蒙古古代流传的故事传说和明代蒙古、瓦刺两部的历史,具有浓厚宗教色彩。另一种是清乾隆年间,鄂尔多斯喇嘛罗卜藏丹津著的,作者吸收了前书的内容,并参照蒙古秘史等著作,对蒙古民族兴起前后的历史作了补充。三、借鉴其他文字来创制本民族的文字藏族的先民早在7世纪的吐蕃时期就已创制了文字。吐蕃松赞干布时派大臣吞米桑布札前往天竺学习,回来后依据梵文的字母体系创制了藏文。藏文创制后,藏文文献因佛教在藏区兴盛而不断丰富,藏文文献浩如烟海,如9世纪完成的丹噶目录收入译经书目达六七百种,14世纪完成的藏文大藏经收书4500多种,此外还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史学、文学著作以及天文历法、医药等文献。蒙古族于13世纪初开始拥有文字。1204年,成吉思汗在征服乃蛮部落后授命降臣塔塔统阿以回鹘文为基础创制了蒙古文,史称回鹘蒙古文。回鹘蒙古文创制新文字,巴思巴在藏文字母的基础上创制了巴思巴蒙古文,并为后世留下了旨令、碑文、题记、榜文、诏书、牌符等文献。古代藏文文献,从松赞干布时期创立藏文起,直到清末民初,藏族人民创作和翻译的典籍可谓卷浩繁,按时间先后顺序,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吐蕃时期的古藏文文献,包括佛教典籍、敦煌写卷、金铭石刻和木简。第二类是11世纪以后,历代藏族学者著述和翻译的大量藏文典籍。这一批藏文书是我国现存藏文文献典籍的主体。部分版本可分为木刻本、手抄本、石刻本。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西藏各大寺院及档案馆存有藏文典籍46000多函;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拉卜楞寺藏经卷6万多部(册);青海塔尔寺除大藏经外,收藏藏文经卷约5万多卷;四川德格印经院除藏有经版217500块(双面雕刻)外,还有数量可观、珍贵的藏书。北京各单位藏有藏文经典近2万函;其他各地,特别是民间还藏有大量的藏文古文献。1981年,四川藏文典籍经版征集组仅在德格、白玉、新龙、甘孜4个县16个区的37个乡,就征集到印版130205块,典籍12657种(其中印本11986册,手抄本671包),“唐卡”(藏族卷轴画)2125幅,由此可见民间收藏之一斑。 藏文古文献目录的发展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公元8世纪后期赤松德赞在位时开始编制目录,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藏文古文献目录主要有拉卜楞寺藏文书目,收录藏文万余册;德格印经院目录,收录藏版2000多部,约1万种;藏文典籍目录?文集类子目,收录藏文文集180余家;藏文典籍要目,其内容及著录项目等和拉卜楞寺藏文书目基本相符;此外,还有丹珠尔目录和甘珠尔总目录等。藏文古文献目录虽然很多,但都是地区性的,或者是一家之藏书目录,不能全面反映藏文古籍情况,我们期望一部新的能反映藏文古文献全貌的全国性藏文古文献目录早日问世。第二节政治上的强大与少数民族文献的产生和发展综观我国的民族史可以说是一部各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各民族在不断追求生存空间和物质财富,追求文明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在与周边民族不断的经济、文化交往乃至不断的征战中有的被同化了,有的民族则日见强大,出现过许多以某一民族为主体的地方政权和统一的国家政权。各民族的文化就是在不断地交流融合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成为全民族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一个民族政治上的强大不仅可以带动民族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带来民族文化的繁荣,其中自然包括了少数民族文献的发展和繁荣。考古发现,西藏早在一万年以前就有人类活动。当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时期后,青藏高原上的原始居民们进入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为的氏族部落联盟时代。据藏文史籍贤者喜宴、王统世系明鉴记载,当时青藏高原上活跃着十二小邦、十二小邦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互相征战不已。大约在公元3?4世纪,悉补野部在雅隆穷结地区兴起,自第一代赞普聂墀起至第33代赞普松赞干布征服了诸多部落,最终统一了青藏高原,大约于644年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松赞干布完成了祖上的统一大业,结束了青藏高原各部落长期混乱征战的局面。在统一了西藏诸部后,松赞干布采取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内政措施,如创制文字、指定法律,借鉴周边国家特别是唐朝的典章制度设立管制等,从而促进了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松赞干布之前,吐蕃“以结绳齿木为约”,松赞干布在统一各部落的过程中, 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中深感无文字之苦,便派大臣吞米桑布札前往天竺和西域诸国修习佛法和声明学。吞米桑布札根据梵文字母体系创制了藏文。据传松赞干布曾放下一切政务交吞米桑布札处理,自己则潜心学习藏文4年。藏文创制后,藏文文献开始出现。藏文文献以佛教内容为主,此外还涉及大量的天文历算、法律、逻辑、医药、文学等文献。从藏文自7世纪创制至15世纪初的八百多年时间里,藏文经过了三次厘定,藏文的不断规范和完善使藏文文献不断积累发展,文献数量可观,为世人所瞩目。第三节宗教的传播与少数民族文献的产生和发展少数民族文献的产生和发展是各民族文化相互撞击、交流、融汇的结果。历史上,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创造生存条件、寻求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与相邻民族或主体民族发生过政治上、经济上的和文化上的往来,从而加速了本民族文明的进程,促进了全民族共同发展。各民族形式的文化交往中,宗教的传播是最重要的内容,宗教影响着人们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关系着少数民族文献的产生和发展。佛教在西藏传播的过程中经过与西藏原有的宗教苯教的长期冲击磨合后,形成了具有藏族宗教特色的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在流传的过程中几经波折形成了格鲁派、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等不同教派。藏传佛教对周边的民族也产生了影响,除藏族外,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等也信仰藏传佛教,佛教一经传入西藏,便在藏区开始了译经工作,从此产生了藏文佛教文献。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了赤祖德赞(815?836年在位)时,为了弘扬佛教事业,确保译作的质量,赤祖德赞厘定文字,统一翻译标准,从印度聘请译师,组织高水平的翻译队伍,从而使藏文文献有了很大的发展,文献数量急剧增加,据9世纪编的丹噶目录统计,当时收入该目录的译经作品以达六七百种,此外于14世纪完成的藏文大藏经收书四千五百多种。佛教在藏区的传播和大量的译经工作不仅使佛教得以广泛传播,而且推广了藏文的使用,产生了大量的藏文文献,其中包括历史、文学、天文历法、医药等文献。 少数民族文字记录和见证了民族的历史,是少数民族文献产生的基础之一。在民族进步的历史进程中,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是促进少数民族文献的重要因素。第3讲第三章少数民族文献的概念、载体和类型第一节少数民族文献的含义与界定“文献”一词,也就由联合式的合成词,演变成偏义的复合词,专指“典籍”,而“献”也就失去它的原来本意。1980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词海编印本在“文献”一词中解释:“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献资料。”这反映出“文献的初义与今义的区别。”1985年1月31日国家标准局批准公布的GB4894?85情报与文献工作词汇?基本术语中明确规定:“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而198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词海中进一步指出:文献“今又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将人类知识记录在各种载体(如纸张、胶片、磁带等)上。”根据这些标准和定义,我们则有了这样的清晰认识,文献不但包括现代图书馆全部收藏,也包括了档案室、博物馆、音像馆及情报中心,乃至家庭私人所藏的一切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载体,或者说包括一切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 何谓“少数民族文献”?少数民族文献除符合文献的一切特性外,还要具有与一般文献不同的特性,这就是民族性。从纵的方面讲,少数民族文献是不同历史时期形成,揭示了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现状;从横的方面讲,少数民族文献记录了有关少数民族在各个学科领域的丰功伟绩,展现了民族文化的绚丽多彩。从现实基础的角度归纳是记录有关少数民族在不同时期、不同学科、不同地域,以不同方式进行社会实践的知识和经验总结的所有载体。从狭义的观点看,凡是涉及到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风情、教育、宗教等方面的知识载体,都属于少数民族文献,这其中就包括我们所熟知的一些少数民族古籍。凡是用少数民族文字撰写的知识载体,也属于少数民族文献,这其中包括少数民族闻名于世的经典佳作。从广义的观点看,凡是论述各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史志、风情、地理、医药、教育、科技、人物、宗教等方面的知识载体。少数民族文献的界定,不仅需要探讨性的研究,更需要科学性的划分。目前,有三种少数民族文献的划分标准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一、按内容确定即内容涉及少数民族各个方面,皆为少数民族文献;二、按族籍确定即作者是少数民族的,其作品皆为少数民族文献;三、按语言确定即凡用少数民族文字撰写的作品,皆为少数民族文献。三种划分标准可以说是覆盖了整个少数民族文献的范畴。1、文献的内容是划分少数民族文献的主要标准。2、文献的民族语言文字是划分少数民族文献的重要标准。3、少数民族作者亦是划分少数民族文献的重要标准。 第二节少数民族文献的载体 西藏地区的石刻带有较浓厚的宗教色彩。在西藏的拉萨、山南、日喀则、那曲、阿里、等地都发现了多处石刻造像和经文。这些时刻和经文是藏传佛教的特有产物和独创形式,对研究西藏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宗教、艺术、民俗、考古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出土了不少木简,少数民族文字木简也不在少数,如新疆的罗布淖尔地区就出土了婆罗米文简牍。文物出版社1986年出版王尧、陈践整理的吐蕃简牍综录就收集了藏文简牍464块。1972年,甘肃武威小西沟发现了西夏文木简,简正反面均写西夏文字,每面5行,行约20余字,内容为“施食”等。最令人心跳的是1900年5月26日,莫高窟道士王圆录无意发现了敦煌藏经卷的石洞。犹如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所言:“它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门户。一门永久性的学问,将靠这个洞穴建立。无数才华横溢的学者将为这个洞穴耗尽终生。中国的荣耀和耻辱,将由这个洞穴吞吐。”敦煌石洞遗书,是指发现于甘肃省敦煌县鸣沙山千佛洞的大量文书卷子。这些卷子的成书始于东晋十六国,盛于隋唐,而终于北宋。在这批遗物中,有大量写本书,究其内容,有释道文书、儒家经典、历史地志、医书、唱本、诗词以及契约等等。所用文字,既有汉文又有西夏文、藏文、梵文、波斯文、回鹘文等,其中以藏文居多。据黄永武敦煌遗书最新目录(新文丰出版社1986年版)所示,在数量众多的少数民族文献中,有西域文卷43个、于阗文卷39个,藏文卷26个,栗特文卷11个、梵文卷20个、汉藏对译卷6个、汉梵对译卷8个。 在敦煌遗书研究中,曾对39个回鹘文写卷进行研究。它们既有两面都书回鹘文的,也有15个正为汉文,背为回鹘文的写卷。这些写卷题材范围广泛,有涉及唐公主与回鹘汗王和亲的历史大事;有反映来自高昌回鹘汗国使团人员由回鹘人和栗特人共同组成情况的;同时还包括一位回鹘人因滞留于罗布淖尔仲云部落而给家人的书信,以及“一位龟兹人面向佛陀、毗卢遮那与世尊顶礼”方面的诸多内容。敦煌遗书中藏文献为数不少,尤以藏医学文献弥足珍贵。目前已知的有藏医杂疗方、藏医针灸方、医疗术等奠基。这些写卷,比古藏文医学文献四部医奠的成书时间还要早。敦煌遗书中的经卷较多,除有藏文经典、梵文经典,而且还有一些回鹘文的佛图,如六道轮回图、供养佛塔图等。 第三节少数民族文献的记录形式少数民族文献记录的手段多种多样,其主要形式可分为镌刻、写本与印刷等方面。当然,现代化的少数民族文献远非以前的传统技术所能比拟,它们以电子媒体、激光照排、光刻等最新技术武装着少数民族文献的方方面面。少数民族文字的雕版文献存世不少,最负盛名的莫过于三大藏文印经院。三大藏文印经院就是拉萨的布达拉印经院、日喀则的纳塘印经院、四川的德格印经院。这三大藏文印经院承担着藏文经书印制的主要任务。 德格印经院亦称“更庆寺经院”,在四川省德格县城东。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由第十二代德格土司却吉登巴泽仁主持兴建,后又陆续扩建维修,占地1600多平方米,包括藏版库、储纸库、晒书楼、洗版平台等大小藏式房屋近百间。印经院有众多的能工巧匠,他们雕刻技术精湛,刀法纯熟,每天都能产出大量的藏文雕版。印经院现保存藏文书版、画版22万多版,内容包括佛教经典、名人传记、历史、医学、天文、文学、艺术、音乐、雕刻、辞书、文法等。雕工细腻,字迹清晰,尤以印刷甘珠尔丹珠尔最为著称。所印经典不仅销于藏、川、滇、甘、青等地,且远销印度、尼泊尔、不丹、日本和东南亚各国。第4讲 第四章 少数民族文献的特点和价值 第一节 少数民族文献的特点一、历史悠久、弥足珍贵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一部悠久的历史,每个民族都创造出了自己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他们用文字记载,用口碑相传,用利器镌刻,为今天的人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和物质财富。这些文献至今都为人们所瞩目,所称道。如藏民族最早聚居于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在聂拉木、那曲、林芝、昌都等地区考古发掘时,曾发现新、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根据藏文历史文献记载,西藏山南地区最早有氏族成员组成了称为“博”的六牦牛部诸部落,在后汉书?西羌传中,称为“发”、“羌”。6世纪时,山南地区的雅隆部落首领成为当地部落联盟的领袖,号称“赞普”,即王的意思。7世纪初,雅隆部落以武力兼并苏毗、羊同诸部,赞普松赞干布统辖了整个西藏地区。自此,他定都逻娑(今拉萨),设官授职,划分区域,创造文字,制定法律,统一度量衡,建成自称为“博”的奴隶制王朝,一般将其称为“吐蕃”。 西藏历史上著名的“吐蕃七良臣”之一的吐米桑布札仿照古代梵文而创制了藏文,更使藏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一般传统观念认为,藏民族的文字创制和文献的形成可追溯到一千三百年以前。但有学者在光明日报(1994年1月25日第2版)撰文称西藏发现了三千年前的古文字。在西藏这块圣土上,曾存在过古代象雄王国,当时的象雄王国曾使用过“玛尔文”的踪迹。“玛尔文”的盛行的时代,在西藏占统治地位的是一种原始宗教?苯教。随着苯教势力的削弱,“玛尔文”也就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使用的藏文正是在“玛尔文”的基础上,吸引了古代印度文字的一些特点改制而成的。“玛尔文”的被确认,不仅将藏民族的文字提早到三千年前,而且也为藏民族早期的社会历史提供了珍贵的文献印证。二、数量庞大、文种繁多如藏文古籍,在西藏自治区各大寺院及档案部门就存有古籍4.6万多函。青海省塔尔寺除甘珠尔、丹珠尔外,还清理出藏文古迹3341函,编为2.55万条书目。四川省德格印经院保存的各类经版就有21.75万块,青海的塔尔寺印经院保存3.4万块经版,若以每块双面刻版,印成经卷就达50多万面。再加上其他版本的经卷如“纳塘版”或手抄本,其数量更加惊人。三、内容丰富、函盖深广敦煌古藏文历史文书是敦煌石窟所藏吐蕃历史文献之一。全书文献约5000卷,系9世纪的遗物。原件于1908年被劫外运,分别藏于巴黎图书馆和伦敦图书馆印度部。全卷共分三大部分:1、吐蕃大事纪年,逐年记载有关吐蕃会盟、征战、狩猎、封赐、继立、婚姻、通聘、赋敛等大事;2、吐蕃赞普传记长编及大论位序表,多为古老传说、轶闻掌故等,十分珍贵;3、吐蕃各小邦邦伯、家臣及赞普世系。这部敦煌古藏文历史文书有十分翔实宝贵的史料,足可补阙、纠谬、印证史书,被视为吐蕃古史研究中最重要的资料之一。四部医典就是著名藏医宇妥宁玛?云丹贡布等人编写的,这是藏医学方面重要的古典文献。全书共分4部,157章,对人体生理学、病理学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药物制作、卫生保健和临床实践等方面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述,使藏医学有了较完整的理论系统。这是雪域高原上的藏族人民与高原的地理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气候所产生的疾病作长期斗争的经验总结,也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形式多样、布局分散 文献的用料载体丰富多彩,如竹简、树皮、贝叶等种类繁多。古藏文是现代藏文的前身,自7世纪中叶创制后,经一千三百多年,积累了树木惊人的文献,这是藏族古老文明的结晶。出土的吐蕃时期的竹简、目牍是少数民族文献的早期珍品。傣族人民在贝叶上写经文,用傣里仂文刻写的小乘佛教经典号称有84000卷,这不仅是佛教史上的盛事,也是傣族人民的骄傲。用金属材料所制成的少数民族文献屡见不鲜。金、银、铜、铁、锡样样具有。有用银粉、泥金书写的经文,有在铁柱、铜牌上镌刻的告示,有用铜锡合金的器皿铭记事由等等。如清朝设置理潘院管理西藏事务,正式册封了藏传佛教格鲁派两大活佛为达赖喇嘛(公元1653年)和班禅额尔德尼(公元1713年)。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赐给十一世达赖和七世班禅的金册,至今仍保存完好,金光闪烁。所谓文献分布的区域性,就是说各民族的文献主要分布在各民族居住或曾经居住过的地区。如藏文献主要就分布在藏民族居住的地区,像西藏、四川、青海等地区,但也不排除其他地区的遗存。藏族的先民们?吐蕃王朝曾在西域的广大地区居住,所以在敦煌出土的文献中就拥有大量的藏文文献。第二节少数民族文献的价值一、忠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藏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自古以来就繁衍、生息在青藏高原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藏族在形成的过程中,长期与其他部族和民族接触、交往、融合,成为雄踞在青藏高原上的一个坚强的民族。“吐蕃”一名盛于唐宋,据欧阳修、宋祁的新唐书?吐蕃传载:“吐蕃本西羌属,祖曰勃悉野”。西羌是春秋末叶形成于青海地区的一个古来民族,后汉书?西羌传记其前期六百年的历史说:“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这里所言的西羌是以三苗为主而形成的民族,因其居民多数为羌人,而后汉安帝以后,羌人盛于河湟以东的甘、陕、宁、蒙、晋,而青海之羌为西,故后汉书将这部分羌人称之为“西羌”。二、少数民族文献为我们提供了中国古代疆域发展的线索三、少数民族文献使我们了解了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藏族实行严格的阶级内婚制,贵族不于平民通婚;彝族各个不同等级之间禁止通婚,如果发生黑彝贵族与下面几个等级通婚,低下等级的成员要被处死;景颇族同样实行等级内婚,官家与官家通婚,百姓与百姓通婚,百姓要娶官家的姑娘必须出很高的聘礼。四、少数民族文献使我们更多地了解各个民族社会形态的发展历程 五、少数民族文献对研究各个民族的原始崇拜和宗教信仰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我国各民族由于所处的社会阶段不同(原始社会至现代社会的各阶段),所处的环境各异,所经历的时间如此远长,因而形成和积累了大量的宗教文献。这些民族宗教文献包括:1、原始宗教的神话传说。我国各民族古老宗教的神话传说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是世界上任何国家和民族所不能比拟的。古老的神话传说描述了原始宗教的发生和发展,是研究民族宗教不可多得的口碑文献。2、原始宗教的“经书”。有些民族有自己民族的宗教经典,彝族的彝经,纳西族的东巴经等,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傩”祭中的一些“经本”。3、佛教经典。我国信仰佛教的民族不少,藏族、蒙古族、傣族、土族、裕固族、门巴族、珞巴族等。佛教经典更是数不胜数。大藏经中包括甘珠尔、丹珠尔,藏经3500多部。而傣族的佛经“贝叶经”也号称8万卷之巨。4、伊斯兰教经典。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我国西北地区的许多少数民族都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经典极多,如正教真诠、希真正谷、五幼释义等等,但最为重要的是古兰经和圣训,这些经典对伊斯兰教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六、少数民族文献反映了中国民族文字发展变化的过程七、少数民族文献为我国文学艺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八、少数民族文献在我国科技发展中作用和影响藏族的时轮历是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藏族人民经过数千年的实践,在掌握了不少的天文历法的科学知识基础上,所创立的独特完整的时轮历体系。时轮历是藏族天文历算家在吸引了国内外的科学每年出版的藏历就是以时轮历为基础的。时轮历中预报日食、月食的方法系统完备,预报结果亦较为准确。它预报日食、月食的各个项目以及方法都教齐全,其中包括判断食限的数值,交食发生的时刻,食延时间、入食方向、食分大小等等。对于古代的天文学来说,这已经是相当先进的方法了。在医学方面,各民族在同自然界做斗争的过程中,为本民族的繁衍与生存,积累了大量的传统医药知识。特别是各个民族生息繁衍的地域环境和自然气候不一样,因此也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医药学文献。藏医宇妥?云丹贡布潜心学习,广泛研究,耗时20年时间,终于在公元754年完成了闻名中外的巨著四部医典。四部医典的问世标志着藏医学体系的基本确定,这可说是藏医药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四部医典收载方剂443方,单药1002种,共有彩色挂图79幅。全书分为四部。第一部介绍了生理、病理、诊断及治疗的一般知识。第二部详细介绍了人体生理解剖,疾病发生的原因及规律,卫生保健知识。药物性能,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等。第三部专论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第四部介绍脉诊和尿诊,各种方剂的配方、功效和用途,以及外治疗法等。四部医典是历代藏医学家作为学医的根据及行医的指南,对藏医学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国内外医学界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藏医帝马?丹增彭措的晶珠本草是藏医学的经典著作,集藏医学之大成。它总结了历代藏本草之精华,考证了历代本草中记载的谬误,并将药物种类大大的扩大了。它的内容和价值可与本草纲目相比。九、少数民族文献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所起的作用和贡献以上所述,远不能涵盖少数民族文献的总体价值。少数民族文献的形成是我国少数民族产生、变化、发展的间接体现,它忠实地展示了我国各民族古往今来的全貌。通过这些文献,不仅使人们了解了各民族及民族地区的过去,也使我们看到了各民族亟待发展腾飞的今天,而少数民族文献的价值与作用必将影响着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明天与未来。可以说在推动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进程中,少数民族文献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第5讲 第五章 少数民族文献的社会功能第一节知识的传递功能一、民族理论知识指导社会实践二、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三、有助于各民族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第二节 经验的积累功能一、少数民族文献是获得社会生活经验的重要来源之一萨迦格言成书于13世纪初,是藏族第一部格言诗形式的伦理著作。是由藏传佛教萨迦派僧人、藏族思想家萨班?贡噶坚赞(公元1182?1251年)著。萨班?贡噶坚赞是萨班派第四代祖师,他才华横溢,学过“五明”,通晓各类历史文献,熟谙西藏历史,堪称当时首屈一指的大学者。是时,正是西藏社会从

    注意事项

    本文(少数民族文献学概论.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