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doc】试论王阳明的工商观念.doc

    • 资源ID:3927283       资源大小:36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oc】试论王阳明的工商观念.doc

    试论王阳明的工商观念试论王阳明的工商观念诸焕灿摘要"工商皆本"的观点虽出自黄宗羲,实源于王阳明.王阳明对商品经济的论述不多,但能追随当时社会上商品经济的价值走向,一反传统的"四民"观,修正了"四民"的社会价值,重新进行评价,提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四民平等"的崭新命题.关键词四民工商观念王阳明作者诸焕灿,余姚市文保所.(浙江余adg315400)对于"工商皆本"观念的论述,近人在研究中一般都追溯到黄宗羲,认为是由黄宗羲最先提出的.殊不知,黄宗羲思想的形成,大都继承了王阳明,"工商皆本"观念亦是如此."工商皆本"观念的产生并提出,最早亦可追溯到王阳明.黄宗羲只是在王阳明观点的基础之上,再给合明末清初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特殊的社会现实和工商业进一步发展的实际情形,在理论上予以发展,提高与强化,更具系统性与理论性,在近现代历史上产生更大的影响.王阳明是十六世纪具有独立意识的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王阳明的思想是极开放的,他所创立的"阳明心学"对当时被宋代程朱理学所严密控制的思想界是极大的冲击,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通观王文成公全书,王阳明对商品经济的论述较少.就在这较少的论述之中,我们还是发现了王阳明对工商的看法也具有开放的观念.他能追随社会上商品经济的价值走向,一反传统的"四民"观,修正了"四民"的社会价值,重新进行评价,提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四民平等"的崭新命题.对"四民"的最早记载是尚书?周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所谓"四民",即谷梁传所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汉书?食货志对"四民"解释说:"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日农,作巧成器日工,通财鬻货日商.".自古以来,对"四民"有着严格的界限.管仲曾对齐桓公说:"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四民者勿使杂处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是故士之子恒为士,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为商,农之子恒为农.""不仅有严格的界限,还有着极严格的等级.读书人的"士"当然是居首位的,它是统治阶层的后备阶层."农"作为国家的根本,也处于崇重的地位.至于"工"与"商",处于"末"的地位,被社会所压抑,轻视.这就是历代通谓的"崇本抑末".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三国时的司马芝曾向魏明帝进言:"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因而,"崇本抑末"是封建社会中自古定下的一条基本国策,无论是谁,都不敢动摇它.历代帝王也依照"务本抑末,不与天下争利"观念,认为"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贱也".连具有革新思想的诸子名家也奉行这一规矩,不敢予以修正.如管仲所说:"菽粟不足,末生不禁,民必有饥饿之色."谪鞅也认为:"治国能抟民力而壹民务者,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汉代着名政治家贾谊更认为:"今驱民而归之农,皆着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商贾以周游经商求食,故称之为"末技游食之民".在这里,贾谊是想叫工商改业务农趋本.司马迁还算是比较看得起商贾的了,在史记中列货殖列传,但在篇末他仍认为:"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行贾,丈夫贱行也:卖浆,小业也:涌削(治刀剑者,借指手工业者),薄技也."他还说:"是故本(农业)富为上,末(工商)富次之,奸商最下."社会发展到宋代,工商业已处于较为发达的时代,但社会上对"四民"的看法,仍然处于传统的束缚之中.作为政府部门,封建王朝对"四民"也采取"崇本抑末"的政策,对工商给予种种压抑剥夺的措施.秦孝公时的丞相商鞅在变法时曾制订律令:"(人)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刘邦一建立大汉王朝,马上制订针对商贾的法令,"天下已,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驰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贾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属,皆无得籍2004.4sAIJIANGUM43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僮".一直到明代,对工商的法律丝毫不曾放松."关市之征,宋,元颇繁锁.明初务简约,其后增置渐多,行赍居鬻,所过所止各有税.凡商税,三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论"."国初洪武中,令天下税课司局,诸客商货贿俱三十而税一.唯五谷,农器,书籍,纸扎不税".自先秦以降,直至明代,虽然工商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一直很活跃,且一代比一代发达,成为官民生活必不可少的行业,但以社会的价值观念来看,工商,尤其是商贾,始终处于"四民"之末,仅略高于皂隶而已.对工商的传统偏见,在整整两千多年的历史时期中一直牢不可破,亦无人敢于为工商争取与士农的平等地位而挺身出来说话.要说有之,则不可不以王阳明为首创.王阳明对工商的新观念,主要集中在他为弃儒经商的友人之父方麟所撰的节庵方公墓表一文中:苏之昆山有节庵方公麟者,始为士,业举子.已而弃去,从其妻家朱氏居.朱故业商,其友日:"子乃去士而从商乎?"翁笑日:"子乌知士之不为商,而商之不为士乎?"阳明子日:"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道,则一而已.士农以其尽心于修治具养者.而利器通货犹其士与农也.工商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故日:四民异业而同道.自王道熄而学术乖,人失其心,交鹜于利,以相驱轶,于是始有歆士而卑农,荣宦游而耻工贾.夷考其实,射时罔利有甚焉,特异其名耳.吾视方翁士商从事之喻,隐然有当于古四民之义,若有激而云者.呜乎!斯文之亡也久矣,翁贻有所闻欤?抑其天质之美而默然有契也.吾于是而重有感也.节庵方公墓表写于嘉靖四年(1525),此时的王阳明正丁父忧在故乡余姚家中.这几年也是王阳明潜心研究学问,并来往于绍兴,余姚两地(余姚县历来归属于绍兴府,直至1949年后始归宁波市),广招门徒讲学的时期.这几年正是他的思想趋向定型的时期.由此可以想见,这篇墓表中对工商的反传统的"四民论"所提出的崭新观念,并非是世俗的敷衍之笔,而是其真实看法的表露,是其成熟的思想中的一个部分.就在这篇墓表中,我们可以发现王阳明早先提出的"满街都是圣人"说的理论根据.因为只有让士农工商"四民"在"道"的面前完全44三江论坛20o4.4处于?等的地位时,才有成为"圣人"的可能.王阳叫说的"虽终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贤"的话,也在这里找到了它的根基.由此我们可以说:1三阳明墓表中关于工商的全新观念,是早已有之,并非一时的突发之想,而是伟大的思想家的成熟思想中进发出的一束火花.王阳明在墓表中,不仅说士农工商"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道,则一而已",更进一步提出"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的观点,把传统观念中一直视作贱业的工商摆到与士同"道"的高度.他虽用了托古的口气,却是一个从未有人提出过的全新的命题.其中,"尽心焉一也"一语,更是王阳明心学思想中"良知"观念的普遍运用.王阳明曾对学生们说过:"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夫圣人之学,心学也,学以求尽其心而已."王阳明一直把"心"看得非常重要,万事都讲究"尽心".在王阳明看来,不管你是士,是农,是工,是商,只要能够做到"尽心",完全可以获得"良知",达到圣贤之目标.尤须引起我们注意的是,王阳明在这篇墓表中,不仅把工商放到与士农平等的地位,更指出社会上出现"交鹜于利,以相驱轶,于是始有歆士而卑农,荣宦游而耻工贾"的现象,完全是因为"王道熄而学术乖,人失其心"所造成,以致在文末,王阳明要发出"斯文之亡也久矣.吾于是而重有感也"之叹息了.晚年的王阳明在社会上已有着相当隆高的声望,学生遍及天下,可称是"儒学宗师","百代哲人",他的一言一行必然会对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在这篇墓表中,王阳明敢于藐视传统观念,发前人所未发,对工商作出全新的价值认定,推倒了传统的"四民"观,是当时思想界的一件大事,是儒家社会观念上的一个崭新发展,有着划时代的重大意义,给后世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四每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都不可能脱离他所生活的时代去胡思狂想,只能按特定的民族性和特定的时代性去展开他的思路,他的思想必然反映着特定的民族精神和一定的时代风貌.王阳明"四民"平等观念的提出,同样有着当时的时代背景及师承关系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王阳明生活的时代已进入到十六世纪,这时无论是经济结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几千年来缓慢发展的中国社会开始了"质"的变动,人们开始用新的思想和价值标准来衡量事物.历来活跃的商业发展到十六世纪更进入一个空前发达的时期.不少市镇的商贸活动十分兴隆,商业中心城市大量出现.其中,海外商人与中国通商起了相当积极的催化作用.海外诸国朝贡中国虽在汉唐时期已经存住,历经术元宵所增加,而至明代尤为发展.据叫史载,与大明帝国通商进贡方物的沿海诸国多达五十余国.到明代中期以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已步入资本主义萌芽阶段,仅如湖州府乌程县乌镇,"实为浙西垄断之所,商贾走集四方,市井数盈于万户".这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状况已是史学界所公认的事实,无须笔者赘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对商人的看法也相应出现新的修正,逐末营利渐成风气."逐末游食,相率成风""."逐末营利,填衢溢巷".与王阳明同时的何良俊在四友斋从说中曾记载说:"余谓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盖因四民各有定业,百姓安于农亩,无有他志.官府亦驱之就农,不加烦扰.故家家丰足,人乐于为农.自四五十年来,赋税日增,徭役日重,民命不堪,遂皆迁业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三矣.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这大致说明了当时去农经商,弃本逐末的情况.随着与海外诸国通商,促进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同时,追随海外商人之后,更有西欧的宗教和文化的输入.由此,更促进了我国社会观念的改变.而王阳明生活的余姚,绍兴两地,处于浙东沿海地带,东临重要的通商口岸宁波."宁绍温台,并海而南,跨引汀漳,估客往来,人获其利.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缯币者,必走浙之东也"."惟余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王阳明产生极大的影响.思想敏锐,又具有独立意识的王阳明面对周围社会的经济变化,面对西欧文化的东渐,自然会剖析工商阶层的社会价值,摆脱以古人之是非为是非的习惯,以全新的价值观去把握时代.他对传统的"四民"观进行重新评价,给予必要的修正,由此而提出反传统"四民"观的"四民平等"的全新命题.从师承关系来说,阳明心学上承宋代的陆九渊,王阳明对"四民"的新观念也与陆九渊有着必然的联系.陆九渊"家素贫,无田业,自先世以药肄以养生"."吾家合族而食,每轮差子弟掌库三年,某适当其职,所学大进"."陆家亦作铺买卖".陆九渊出生于一药铺商贾之家,还冈轮差掌库,对药铺经营有着一定的实践经验.这些经历自然会使陆九渊产生出对丁商的不同于传统的看法.由于陆九渊生活的时代使然,他不可能像王阳明那样对T商发出肯定的全新评价.以陆九渊传人自任的王阳明完全可以从陆九渊的学说巾窥探到他的先师反传统的"四民"观念.在此基础上,千阳明针对自己所生活时代的商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背景,经过深沉的反思,得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新命题.五由于王阳明在思想界的崇高威望,他的"四民异业而同道"新命题的提出,必然会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深深影响整个社会对工商的看法.所以,在王阳明之后,与阳明接近而稍迟的不少学林巨子亦相应修正了各自的旧看法,先后提出:"四民之业,惟士为尊,然无成则不若农贤.""良贾何负闳儒.""是故货殖者,亦天人古今之大会也."."士商异术而同志."."震荡着全社会,引起对传统观念的总修正.直到明末清初,以阳明传人自任的民主主义启蒙思想家黄宗羲更在明夷待访录一书中提出"工商皆本"的口号.另一位民主主义思想家唐甄不仅"宗阳明良知之学",晚年更转而经商,他说:"我之以贾为生者,人以为辱其身,而不知所以不辱其身也.".正因为王阳明有着"四民"平等的反传统新观念,并把这一平等观念普及到讲学之中,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来听讲的工商业者,他的学生中也才会出现上至朝廷大员,下至盐丁,樵夫,陶匠等同堂听讲的奇特现象."惟阳明先生从游者最众,然阳明之学自是耸动人".不少手工业者和商贾登门拜师求学,成为王阳明的信徒.如阳明心学泰州学派的创始人王艮,出身于盐丁,后又随父经商于山东等地:陶匠韩贞继承师说,又以工商业者为再传弟子,"以化俗为任,随机指点,农工商贾从之游者千馀".这不能不说是儒林中的奇特现象.通过直接或再传弟子,王阳明的学说及对工商的新观念深入到民间,渗透于社会,使其思想光照万世.注释(1)十三经注疏?尚书?周官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版第235页;(2)十三经注疏?谷梁传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版第2417页;(3)汉书?食货志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118页;(4)国语?齐语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第78页;(5)十三经注疏?论语?学而第一第2457页;(6)三国志?魏志中华书局1959年版;(7)(汉书?食货志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128页;(8)管子?重令;(9)商君书?壹言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81页;贾谊集?论积贮疏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201页;aD史记?货殖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十册第3283页;史记?商君传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230页;史记?平准书第1418,1430页;明(下转第42页)2004.4slF0R45烈地表现出国际化的倾向.四是疯狂"洗钱",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所谓洗钱是指把非法所得的资金通过一定方式变为看似正常渠道得来的合法资金,使"黑钱"彻底"漂白",从而可以被自由,合法地使用.当前,洗钱大案高发,涉案金额之巨,手法之诡秘,牵涉人员背景之深,对国际政治经济影响之大,均为历史罕见.洗钱犯罪活动为犯罪行为人安全自由地支配赃款创造了条件,为重新犯罪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为司法机关查处犯罪设置了障碍.洗钱犯罪以复杂的金融操作为手段,往往涉及的领域广,资金大,转移快,具有突发性,很容易引起金融危机,触发社会的普遍不满情绪,激发社会公众的信任危机,甚至严重威胁到国家的安全.五是海盗现象时有发生.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一度被认为已销声匿迹的海盗行为近年来大有死灰复燃之势.猖獗于东南亚的现代国际海盗集团开始窥视中国.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海盗问题到处散布攻击中国的不实之词.六是吸贩毒品对社会治安造成严重的冲击.由于毒品犯罪获利丰厚,使得大量人员涉足此道,而且手段不断翻新.近几年虽然各地警方加大了对贩毒,吸毒的打击教育力度,但涉毒违法犯罪还是屡禁不止,吸毒人员还是连年攀升,由吸贩毒演变的其他恶性案件也呈增多趋势.而且,贩毒分子凭借着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对公安工作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三,应对思考随着非传统安全问题而引发的各类犯罪的加剧,有效惩治与防范这些犯罪和对国家造成的影响是公安机关义不容辞的职责.(一)认清形势,增强忧患意识.从总体上看,我国大局是稳定的,总的形势是好的.特别随着党的十六大精神的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呈现出崭新的局面,这将从根本上有利于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作为公安机关,一定要居安思危,治不忘乱,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做好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要消除一部分民警,尤其是基层民警盲目乐观,认为非传统安全问题离人民的现实生活很遥远,自己用不着有什么心理准备的思想.(二)加大合作,共同应对困难.仿效两欧各国,建立和加强共同边境与共同警察.开展国际间的法律合作,司法合作和警务合作.各国间要形成文件,签署公约,提出建议,为国际合作提供政策法律依据.(三)坚持不懈地走科技强警之路.加强公安科技工作是公安机关当前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全面维护社会稳定需要发展公安科技:高效益,低成本增强警力的警务运作发展的方向需要发展公安科技;解决疲警,耗警问题,落实从优待警原则需要发展公安科技.必须不断探索发展公安科技的新路子,新办法,新措施,努力占据公安科技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中的制高点.要抓紧实施以信息化建设为龙头,以刑事技术和行动技术建设为核心的公安科技项目建设,提高各级公安机关的决策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公安科技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建设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公安科技人才.(四)设立专门机构,培养专门人才.由于非传统安全问题中存在的犯罪行为均具有运用高科技手段和高度专业化的特点,因此,公安机关需要培养一些金融,证券,投资以及计算机等方面的专家,能够对业务进行操作,分析,审查.同时,各级公安机关还要建立专门的部门以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各省级公安机关均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但市,县等公安机关对这方面的投入还不够多,有的连最基本的反恐怖预案都没有制定过.l.(五)加强情报信息体系建设.公安机关必须在加强交流的同时,结合本地区实际做好预警研究工作.要通过健全机构,拓展情报信息途径,扩大情报信息来源等方式不断完善情报信息体系,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运筹于帷幄之中",在真正遇到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侵害时,能胸有成竹,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上接第45页)史?食货志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七册第1974页;傅维鳞明书?食货志清康熙刻本;ao王文成公全书?外集卷二十五明隆庆刻本;a7)as)王文成公全书?传习录明隆庆刻本;王文成公全书?文录卷七明隆庆刻本;万历湖州府志明万历刻本;(21)博平县志明正德刻本;(22)郓城县志明刻本;(23)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11页;(24)张瀚松窗梦语?商贾记;(25)张岱夜航船?42三江论+幺2004.4序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页;(26)陆象山全集?年谱卷三十六中国书店1992年版;(27)朱子语类?训门人中华书局1986年版;(28)李维桢太泌山房集明万历刻本;(29);Y-道昆太涵集明刻本;(30)恽敬大云山房文集清刻本;(31).-T-献芝语;(32)唐甄潜书清刻本;(33)何良俊四友斋从说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2页;(34)黄宗羲全集?明儒学案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七册第842页

    注意事项

    本文(【doc】试论王阳明的工商观念.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